第八单元 东南亚、南亚和西亚(实用版)
- 格式:ppt
- 大小:6.12 MB
- 文档页数:3
《东南亚》和《南亚》(复习课)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①古文字系统甲古文——钟鼎文——篆书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东南亚主要考点:1.东南亚的位置和地形特征。
2.东南亚的气候类型。
3.东南亚的主要农矿产品及其分布。
4.东南亚的交通地理位置。
5.能准确定位东南亚的位置和范围。
6.学会分析东南亚自然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7.以新加坡为例,分析交通位置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一、位置与范围1、位置:纬度位置:绝大部分在热带海陆位置: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十字路东南亚经纬度的范围:90ºE-140ºE,10ºS-25ºN2、范围:包括中南半岛、马来群岛,11个国家及首都。
唯一的内陆国:老挝面积最大的:印度尼西亚国家大家族中新成员:东帝汶(2002.5)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印度尼西亚(“火山国”)3、十字路口的咽喉——马六甲海峡马六甲海峡是从欧洲、非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各港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海上通道。
二、气候与农业问题:1.从纬度位置看,东南亚的气候应该以何种气候为主?2.描述这些气候类型的分布3.简述这些气候类型的成因及特征.4.该地的自然带类型有哪些?知识:1、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南半岛,菲律宾北部10°N以北分旱季和雨季:11月到第二年5月吹东北风,降水较少,是旱季;6月到10月吹西南风,降水较多,是雨季,全年降水量超过1500毫米2、热带雨林气候:10°N以南,包括马来半岛南部、马来群岛大部(菲律宾南部)。
气候类型分布地区气候特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热带雨林气候马来群岛大部马来半岛南部全年高温多雨随时播种随时收获热带季风气候中南半岛、马来半岛和菲律宾群岛的北部全年高温,分旱季和雨季雨季播种旱季收获例子:泰国、越南、缅甸是世界重要的稻米出口国;泰国是世界最大的天然橡胶生产国;菲律宾是世界最大的蕉麻生产国和椰子出口国;印度尼西亚是世界最大的椰子生产国马来西亚是世界最大的棕油生产出口国。
三、地形与城市1、地形特点: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纵列分布,北高南低;马来群岛,地形崎岖,河流短促,沿海平原,多地震火山。
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总复习区域地理专项练习08东南亚、南亚、印度一、单选题“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呈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
图为东南亚四国的人口红利对经济的贡献率。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990年前人口红利对东南亚各国经济的贡献率大多为负数,主要是因为()A.老龄化严重B.劳动者素质不高C.出生率过高D.男女性别比失调2.据图分析目前人口增长最快的国家是()A.印度尼西亚B.越南C.新加坡D.菲律宾3.为促进人口红利对经济的贡献率,各国应该()①提升城市化水平,积极加快城镇化进程①迅速提高社会福利水平①调整农业、工业、服务业布局和劳动力资源分布①不断提升教育水平,提高劳动者素质A.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答案】1.C2.D3.C【解析】1.“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90年代以前,东南亚各国人口红利都是负数,说明人口抚养比较高,即少年儿童和老年人比重高,结合当时东南亚经济还较低,老龄化并不严重,所以是少年儿童比重高,人口增长快,出生率高,C正确,A错误;劳动者素质不是人口红利对东南亚各国经济的贡献率大多为负数的主要原因,B错误;男女性别比失调不影响人口红利,D错误。
故选C。
2.目前,其他国家人口红利均为正数,有的国家人口红利开始下降,唯有菲律宾为负数,且马上要为正数了,因此,少年儿童比重是最高的,人口增加是最快的。
D正确,排除ABC;故选D。
3.迅速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在经济刚刚起步阶段,这样做会使经济发展资金减少,降低发展速度,①错误;充分利用好劳动力,提升城市化水平,积极加快城镇化进程,①正确;调整农业、工业、服务业布局和劳动力资源分布,合理发展经济,①正确;不断提升教育水平,提高劳动者素质,高水平发展经济,①正确。
综上所述,C正确,排除ABD。
了解我们的邻居——东南亚、南亚、西亚地区适用年级初一下学期所需时间课内共用5课时,每周2课时;课外共用1课时主题单元学习概述打开亚洲地图,可以清楚的看到与我国相邻的几个地区: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北亚,其中教材把前三个地区作为第二章的学习部分是有原因的,东南亚与中国山水相连,文化相近,中国进口的石油大部分要通过马六甲海峡;南亚作为世界一个重要的人口密集区,与中国交往越来越密切,世界的发展离不开喜马拉雅山两侧的中国和印度;西亚是世界及中国进口石油主要来源地,其重要性不言自明,从中国的角度审视三个地区很有意义。
所以把七年级下册第二章了解地区中的前三节东南亚、南亚、西亚拿出来组成这样一个主题单元——了解我们的邻居。
本单元内容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第一章认识大洲的学习,学生已经对亚洲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口状况有了初步了解,而本章的学习是把视角进一步拉近,进一步了解三个地区的自然环境及人文环境,但是三个地区的内容是有侧重的,除了共同的部分如地理位置、主要国家、地形、气候、河流状况外,东南亚的物产及马六甲海峡,南亚西亚气候对农业的影响,西亚的石油运输路线,南亚和西亚的宗教信仰作为每个地区的“特色”也是学习的重点。
本主题单元的难点有理解马六甲海峡的重要性、了解南亚的气候特征及对农业的影响、西亚石油的输出路线。
本主题单元对教材中东南亚、南亚、西亚的内容重新解剖整合,设计了五个专题:一、地理位置及主要国家,二自然环境与农业,三、资源物产与经济发展,四、人口与宗教信仰,五、与中国的联系。
这五个专题中,前四个在课内完成,第五个专题在课外完成。
学习过程中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和多媒体手段,引导学生从网上获得有用的信息,同时以小组为学习单位,在合作中弥补一些学生读图能力的不足。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主题单元学习目标(说明: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描述学生在本主题单元学习中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知识与技能:1、读东南亚、南亚、西亚的政区地图,找出三个地区的纬度范围、濒临的海洋、重要的国家,运用地图说明马六甲海峡和霍尔木兹海峡在世界海洋运输中的重要意义。
第八章认识亚洲1、亚洲位置半球位置:地跨东,西,南,北四个半球,大部分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经纬度位置 :穿过北极圈、北回归线和赤道,跨北寒带、北温带和热带,跨纬度最广的大洲;是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面积4400万平方千米。
海陆位置:亚洲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北临北冰洋,西北隔着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西与欧洲相接,西南与非洲为邻。
2、亚洲的范围—西北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为界;东北以白令海峡与北美洲为界;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界;东南面与大洋洲相望。
按地理方位,划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和北亚六个分区。
3、亚洲的地形特点:高原和山地面积广大,地表起伏很大,地势中部高,四周低,中部以青藏高原和帕米尔高原地势最为高峻,四周分布着较低的地形类型。
4、亚洲的河流特点:大多发源于中部山地和高原,呈放射状向四周分流,注入了太平洋、印度洋和北冰洋。
注入北冰洋的河流有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
注入太平洋的有黄河,长江,湄公河。
注入印度洋的有恒河和印度河。
地势决定河流流向,反之,根据河流流向也可以判定某地的地势高低。
5、亚洲气候特点: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最典型、温带大陆性气候面积广大。
6、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是温差大,冬冷夏热,降水较少,且主要集中在夏季.温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地中海气候的特点: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
热带季风气候特点是全年高温,降水分旱雨两季。
亚热带季风气候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热带沙漠气候特点是全年炎热干燥。
7.影响气候的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8.季风气候的典型分布地区及其对农业的影响:亚洲东部和南部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典型的地区。
季风气候对农业的影响: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业生产,降水很不稳定容易发生旱涝灾害,不利于农业生产。
9、亚洲的人口: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陆地面积最大的大洲。
2009年,有六个国家的人口超过了1亿,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