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甘蔗病害的发生现状与研究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115.69 KB
- 文档页数:4
甘蔗种植现状及关键技术分析甘蔗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广泛种植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甘蔗的种植现状和关键技术对于提高甘蔗产量和质量,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收益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甘蔗种植现状及关键技术进行分析。
甘蔗种植现状:1. 种植区域广泛:甘蔗是全球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广泛分布于拉美、亚洲、非洲等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巴西、印度、中国是全球甘蔗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
2. 种植规模逐年增加:近年来,随着对糖及相关制品需求的不断增长,全球甘蔗种植面积在逐年增加。
特别是在巴西、印度等国家,甘蔗种植规模迅速扩大。
3. 种植方式多样化:甘蔗的种植方式有传统栽培和现代化大规模种植两种。
传统栽培主要依靠人工耕作,种植面积较小。
而现代化大规模种植采用机械化作业,种植面积较大,生产效率更高。
甘蔗种植关键技术:1. 地块选择与设计: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块进行甘蔗种植,并合理设计地块大小和形状,以便于机械化作业。
2. 品种选择与繁育: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品种进行种植。
开展甘蔗新品种的选育工作,以提高产量和抗病虫害能力。
3. 土壤改良与施肥管理:合理施用有机肥和化学肥料,配合土壤改良措施,增加土壤肥力,提高甘蔗产量和质量。
4. 病虫害防治:建立甘蔗病虫害监测系统,采用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有效控制病虫害发生,减少产量损失。
5. 水分管理:合理利用水资源,进行节水灌溉,控制田间水分量,避免土壤淤水和干旱,保证甘蔗的健康生长和高产。
6. 田间管理:包括整地、耕作、杂草控制、病虫害监测等环节,提高甘蔗的生长环境,促进光合作用和营养吸收,提高产量。
7. 机械化作业:采用机械化作业技术,如甘蔗收获机和甘蔗种植机,提高作业效率和减少劳动力需求。
甘蔗种植现状及关键技术分析对于提高甘蔗产量和质量,促进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选育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品种,合理施肥和防治病虫害,控制水分管理和田间管理等关键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甘蔗的生长环境,最终实现高产高质的甘蔗种植。
甘蔗主要病害介绍甘蔗病害共有120多种,现在将主要的一些病害及其防治方法介绍如下:1、甘蔗凤梨病甘蔗凤梨病使下种的种茎受害不能发芽,造成发芽率低,出现缺苗而影响产量;贮藏的种茎受其害即引起腐烂,损失严重。
(1)病状及发病规律①主要病状:凤梨病主要为害甘蔗种茎,也为害宿根蔗头和有伤口的蔗茎。
感病初期,种茎两端切口出现红色,数天后切口处变为黑色,纵剖种茎有凤梨(菠萝)香味,故称凤梨病。
当菌丝通过茎节而侵入节间时,种茎节间变红褐色至黑褐色,种茎髓部变为煤黑色,全部组织死亡,蔗芽也死亡。
②发病规律:凤梨病菌是伤痍寄生真菌,病菌从切口或伤口侵入,继续向内部组织扩展蔓延,使组织和蔗芽死亡。
病菌大型抱子在土壤里可以存活数年之久,可以随气流、水、老鼠、昆虫、工作人员和工具等传播而引起重复感染。
(2)预防方法①选用抗病或萌芽力强的品种。
台糖134台糖172较易感病,其他品种抗病性较好。
②用梢头蔗茎做种。
梢头蔗茎发芽力强,发病较轻。
③种茎消蠹。
斩好蔗种后,用50唳菌灵1000倍稀释液浸泡5-10分钟;也可以用50嗾来特500倍稀释液,或50州基托布津500倍稀释液浸泡10分钟;也可以用多菌灵300-400倍稀释液浸泡5-7分钟。
④冬、春植蔗覆盖地膜能保温、保湿,使甘蔗提早萌芽,提局萌芽率。
⑤整地要精细,地要平,搞好排灌设施,防止植蔗沟长时间渍水。
⑥实行轮作。
2、甘蔗黑穗病(甘蔗黑粉病)(1)病状及发病规律①主要病状:感病甘蔗植株梢头长出一条黑色鞭状物,称为黑穗,长达数厘米至几十厘米,感病的多为宿根蔗高位芽以及无叶鞘保护的种茎蔗芽长成的植株。
感病初期蔗苗生长不良,叶片细、,黄绿色,基部节间极短,以后提早1-3个月拔节伸长(冬、春植蔗和宿根蔗的感病植株4-5月伸长),蔗茎细,节间长,明显比其他蔗苗高。
随着病情的开展,生长点长出黑穗,有时感病植株基部细小的分蕖也感病并陆续长出黑穗,而从地下长出的粗壮分蕖那么较少感病。
②发病规律:带病的蔗种、宿根蔗芽、土壤和杂草寄主是主要的传染源。
第1篇一、引言甘蔗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在农业产业结构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农业现代化的重视,我国甘蔗产业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本总结将回顾2023年度我国甘蔗产业的发展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未来发展的建议。
二、2023年度我国甘蔗产业发展概况1. 种植面积和产量稳步增长2023年,我国甘蔗种植面积达到2300万亩,同比增长3%。
产量约为1.5亿吨,同比增长4%。
其中,广西、云南、广东、海南、四川等主产区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80%以上。
2. 糖料蔗生产技术不断进步近年来,我国在甘蔗育种、种植、加工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2023年,我国成功培育了一批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甘蔗新品种,如云蔗141313、桂糖11号等。
此外,甘蔗种植实现了全程机械化,一人可管理3000亩以上,提高了生产效率。
3. 产业链不断完善我国甘蔗产业链逐步完善,从种植、加工到销售,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
2023年,我国食糖产量约为1000万吨,消费量约1500万至1600万吨,供需缺口较大,需要依赖进口。
4. 政策支持力度加大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甘蔗产业发展,如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进糖业现代化、深化体制改革等。
广西、云南等主产区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糖业转型升级。
三、存在的问题1. 产业集中度较低我国甘蔗产业集中度较低,区域发展不平衡。
部分产区存在生产规模小、技术落后、经济效益低等问题。
2. 产业链条不够完善尽管我国甘蔗产业链逐步完善,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产业链条仍不够完善,特别是在精深加工和品牌建设方面。
3. 环境污染问题突出甘蔗种植过程中,化肥、农药等的使用导致土壤、水资源污染,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4. 蔗农收入增长缓慢蔗农收入增长缓慢,影响了蔗农的生产积极性。
四、未来发展方向1. 提高产业集中度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化手段,提高产业集中度,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
2. 完善产业链条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甘蔗精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
甘蔗病害的综合防治作者:暂无来源:《饮食科学》 2019年第2期甘蔗是我国主要的糖料作物,在广西、广东、云南等地区均有种植,其生长周期长,从下种到收获均有病害发生。
目前世界已发现的甘蔗病害有120种以上。
我国蔗区处于亚热带湿热气候环境,既适宜甘蔗生长,也适宜各种病害发生,严重影响甘蔗产量。
下面介绍几种甘蔗常见病害发病特点及甘蔗病害的综合防治措施。
一、几种常见病害1. 甘蔗凤梨病。
该病是甘蔗萌芽期的重要病害。
症状:从蔗种的切口、蔗桩的断面侵入,初期常发出凤梨(菠萝)香味,病菌沿病部蔓延到蔗芽,使蔗种不到萌发就死亡。
该病由真菌引起,初次侵染来源主要是带病菌的蔗种和土壤。
长期低温和高湿是发病严重的两个主导诱因。
2. 甘蔗眼斑病。
该病是甘蔗的一种毁灭性叶斑病。
发病初期嫩叶上出现水渍状小点,随后病斑中央红褐色,周围淡黄色外晕,形状像眼睛,后期病斑顶端出现坏死病条。
病株蔗茎重量减轻33%,蔗糖分减少70%。
该病病原为长蠕孢菌。
病株上分生孢子是初次侵染的主要菌源。
高温高湿条件下易发病。
连绵阴雨天、晨露重的天气,以及土壤肥沃或重施氮肥的蔗田,常暴发流行。
印度419、云蔗81/173、新台糖23号等品种易感病;川糖61/408、选3、云蔗89/151等品种抗病。
3. 甘蔗黑穗病。
该病是一种世界性的重要病害。
感病品种发病率可高达到46%以上。
被害蔗梢头长出1条黑色鞭状物称黑穗。
病原为甘蔗鞭黑粉菌,有小种分化,大陆地区2个小种,台湾地区3个小种;夏威夷、巴西、巴基斯坦等报道多个小种;带病蔗种是远距离传播的来源。
冬春长期干旱而夏季雨水偏多的年份常暴发流行。
川糖61/408、桂糖12、新台糖22号、闽糖69/421等品种易感病,选3、闽糖70/611、云蔗71/388等品种抗病。
4. 甘蔗梢腐病。
感病品种发病严重,常使大量蔗茎枯死。
受害蔗降低糖分达3%~5%,降低重力纯度7%。
发病初期嫩叶基部呈现黄白色大斑,幼叶变形、扭曲,有时形成皱纹状,病菌从嫩叶侵染至生长点使梢头腐烂而死。
甘蔗高产栽培技术与病虫害分析甘蔗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蔗糖作物之一。
甘蔗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在全球范围内都位居前列,因此甘蔗的高产栽培技术对于农民和甘蔗种植者来说至关重要。
甘蔗的病虫害问题也是种植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围绕甘蔗高产栽培技术和病虫害分析展开讨论,希望能为甘蔗种植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一、甘蔗高产栽培技术1. 土壤选择与处理甘蔗对土壤的要求比较严格,一般来说,深厚肥沃、排水良好、PH值在6-7之间的土壤最为适宜。
甘蔗生长期需要大量养分,因此在种植前需要进行充分的施肥和土壤改良,以提供充足的养分和水分供应。
要注意避免连作和重茬,适当轮作其他作物,有助于提高土壤的肥力和改良土壤结构。
2. 种植密度与疏苗甘蔗的种植密度对于产量和品质有较大的影响,一般来说,适宜的种植密度为每亩1.5-2万株。
在甘蔗生长的初期,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进行疏苗,以减少竞争,有利于植株的健康生长。
3. 合理施肥甘蔗生长期需要吸收大量的养分,因此在施肥的时候需要根据生长期的不同合理施肥。
一般来说,甘蔗生长初期要加强氮肥的施用,有利于促进茎秆的生长;中后期则需要适量追施磷、钾肥,有利于提高甘蔗的产量和品质。
4. 水分管理甘蔗对水分的需求较大,尤其是在生长季节,需要充足的水分供应。
要合理利用灌溉设施,保持土壤的湿润度,避免土壤的过湿或过干。
5. 田间管理在甘蔗生长过程中,要加强田间管理,包括定期松土、除草、病虫害防治等工作。
及时发现并处理田间病虫害,保持甘蔗植株的生长环境。
二、甘蔗病虫害分析1. 病害(1)甘蔗病害较多,主要包括甘蔗苦苗病、赤斑病、褐条病等。
这些病害的发生会直接影响甘蔗的生长和产量。
甘蔗苦苗病是甘蔗的常见病害之一,主要通过种苗传播,对甘蔗的生长发育造成严重影响。
2. 虫害(1)甘蔗的虫害主要包括蔗蝗、甘蔗蛾、甘蔗象等。
这些虫害在甘蔗生长期间会给甘蔗的生长和产量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甘蔗病害及防控措施总结甘蔗是世界上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但其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病害的侵袭,给甘蔗产量和质量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失。
为了保障甘蔗的正常生长和高产,研究人员和农民们一直在努力寻找有效的防控措施。
本文将综述甘蔗的常见病害及相应的防控措施,以期为甘蔗种植者提供有效的参考。
一、红腐病红腐病是甘蔗生产中常见的病害之一,其特点是甘蔗叶片到梗部发生红色褐斑,并逐渐蔓延至甘蔗身体的内部。
红腐病的病原菌主要是糖腐霉,该菌主要通过风、雨水等途径传播。
防控措施:1. 使用健康的种苗:选用病毒检测合格的种苗,可以有效减少红腐病的发生。
2. 良好的田间管理:保持田间通风良好,及时清除病残体和杂草,避免甘蔗间距过密,有助于降低病害传播风险。
3. 病害监测与早期防治:定期巡视田间,一旦发现病斑,应及时移除并销毁,避免病害蔓延。
在发病初期可使用合适的农药喷洒进行防治。
二、叶斑病叶斑病是甘蔗的另一常见病害,其特点是甘蔗叶片上出现圆形或不规则形状的白褐色病斑,严重影响光合作用。
防控措施:1. 优质种苗:选择耐病品种,可减少叶斑病的发生。
2. 适宜施肥:保持适宜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供应,增强甘蔗的抗病性。
3. 病害监测与早期防治:及早发现病斑,及时将受病叶片剪除并销毁,对患上病害的甘蔗植株可以进行适量的农药喷洒防治。
三、白蛾白蛾是甘蔗的主要害虫之一,以幼虫食食甘蔗叶片、嫩蔗为主,导致叶面积减少、光合作用弱化,严重时甚至威胁甘蔗的正常生长发育。
防控措施:1. 早期发现与监测:田间巡视时,及时发现幼虫的蛛丝和粪便,做到早期预警,采取防治措施。
2. 小面积清除:发现严重受害的甘蔗叶片或虫卵,可通过剪除或刮除的方式清除害虫,减少它们对甘蔗的破坏。
3. 生物防治:可引入天敌,如甘蔗竹节虫,利用其捕食白蛾来控制白蛾种群数量。
四、青枯病青枯病是一种由青枯菌引起的甘蔗病害,其特点是甘蔗基部受感染而出现坏疽病斑,严重时可导致甘蔗倒伏,大幅度降低产量。
DOI:10.3969/j.issn.1000-8071.2024.04.079果树栽培甘蔗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不仅提供了丰富的食品和能源资源,还为农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然而,甘蔗的产量和品质往往受到病虫害的严重影响,导致产量减少和经济损失加大。
为了提高甘蔗的产量和质量,不断研究和探索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策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旨在优化甘蔗生长环境,提高甘蔗的养分吸收和利用效率,促进生长发育和提高产量。
1深入研究甘蔗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的意义甘蔗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广泛种植于许多热带和温带地区。
研究甘蔗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对于提高甘蔗产量和质量,保障农民收入,促进可持续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深入研究甘蔗高产栽培技术可以提高甘蔗的产量。
通过了解不同地区和环境条件下的最佳栽培管理措施,农民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优化甘蔗的生长环境,提高甘蔗的生长速度和产量。
例如,合理施肥、控制灌溉水量、选择适宜的品种等都是提高甘蔗产量的重要因素[1]。
其次,病虫害是导致甘蔗生长受损和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深入研究甘蔗病虫害防治技术可以有效地控制甘蔗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
通过开展病虫害监测和预警工作,及时发现病虫害的初期阶段,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可以减少病虫害对甘蔗生长的影响,提高甘蔗的产量和质量。
同时,病虫害的防治也可以减少对农药的过度使用,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的可持续性。
此外,深入研究甘蔗高产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对于推动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农田资源的减少,农业生产必须更加高效和可持续。
通过研究和应用先进的栽培技术和防治技术,可以提高甘蔗的产量和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民的收入。
同时,这也有助于推动农业机械化和智能化的发展,促进农业产业的升级和转型[2]。
2甘蔗高产栽培技术分析2.1选择优质品种第一,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甘蔗品种。
不同品种对于温度、湿度和土壤pH值的适应能力有所差异,因此要选择适应性强的品种,例如新台糖10号、16号、20号、22号和粤糖93/159等,以确保甘蔗生长健康。
doi :10.13570/ki.scc.2016.05.023中国甘蔗主要真菌性病害研究进展暴怡雪,张木清*(广西大学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南宁530005)摘要:结合课题组的研究进展,概述了中国甘蔗种植中存在的典型的梢腐病、黑穗病、卷叶病(Phoma )3种主要真菌性病害,并阐明未来相关研究的重点和思路。
关键词:甘蔗;真菌性病害;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S435.66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624(2016)05-0063-03甘蔗是我国最主要的糖料作物,种植面积和产糖量均占全国的90%以上[1]。
近年来,随着蔗糖产业的发展,甘蔗种植过程中产生的病害问题也日益突出,甘蔗病害已经成为影响甘蔗产量、制约甘蔗产业稳定发展的主要因素。
据调查,世界上已知的甘蔗病害高达160多种,我国发现60多种,其中大陆蔗区大约50种[2]。
这些病害不仅影响甘蔗的产量与糖分,同时严重损害甘蔗的宿根性并造成品种的退化。
因此,甘蔗病害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国内甘蔗主产区的病害主要包括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以及病毒和支原体病害三类。
本文重点介绍具有代表性的梢腐病、黑穗病以及卷叶病(Phoma )三种真菌性病害。
1甘蔗梢腐病1.1甘蔗梢腐病发生及危害甘蔗梢腐病(Sugarcane pokkah boeng )是一种全球性的真菌性病害[3]。
1896年Walker 和Went 最早对这种病害进行了描述。
该病主要发生在梢头的嫩叶部位,感病梢头部位叶片扭缠在一起,严重时会出现梢头生长点腐烂,幼嫩心叶坏死,整株甘蔗枯死的情况。
因此,甘蔗梢腐病成为甘蔗生产中的一种严重威胁。
近年来,随着新台糖22号等新品种在大陆蔗区的大面积推广种植,蔗区梢腐病发生日益严重,有些感病品种的发病率高达70%~80%。
甘蔗稍腐病的主要危害在于造成甘蔗节间缩短,感病菌株株高比健株平均减少30~60cm ,受害蔗田平均每公顷减产l5~30t 。
甘蔗种植中的疾病和害虫防护技术研究进展甘蔗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其种植面积广泛分布在南方地区。
然而,甘蔗的种植过程中常常受到疾病和害虫的侵害,严重影响着甘蔗的产量和质量。
因此,研究甘蔗种植中的疾病和害虫防护技术对于提高甘蔗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甘蔗常见的疾病之一是甘蔗红腐病。
该病由革兰氏阴性细菌引起,可导致甘蔗茎部和根部发生溃烂腐烂。
研究人员通过对抗菌剂的筛选和优化,找到了一些对甘蔗红腐病菌具有杀菌作用的化合物,如氯化钠、巴氯芬等。
此外,利用生物防治也是一种有效的手段,通过培养甘蔗红腐病的天敌细菌,如拮抗菌株HB-2、尾孢根瘤菌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该病害的发生和传播。
其次,甘蔗种植中也常常受到害虫的侵害,如甘蔗蚜和甘蔗象等。
甘蔗蚜主要以甘蔗茎汁为食,会导致茎部发黄、叶片卷曲等现象。
目前,研究人员已经成功筛选出一些对甘蔗蚜具有杀虫作用的化合物,如杀虫胺、吡喹酮等;此外,使用天敌昆虫如蚜蜂等进行生物防治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而甘蔗象则主要以甘蔗茎部为食,导致茎部变腐烂,水分和养分的流失加剧。
对于甘蔗象的防治,目前常用的方法是使用杀虫剂进行喷雾控制,并进行定期观察和清除。
此外,研究人员也在甘蔗种植中发现了一种被称为紫台鳞的害虫。
紫台鳞虫体表长有紫红色的鳞片,对甘蔗叶片和茎部严重咬食,导致植株生长不良。
研究人员通过对紫台鳞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活习性进行研究,发现了一些有效的防治方法,如利用杀虫剂进行喷雾控制,使用抗虫转基因技术培育抗紫台鳞的甘蔗品种等。
综上所述,甘蔗种植中的疾病和害虫对于甘蔗产量和质量的影响十分重要,研究甘蔗种植中的疾病和害虫防护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筛选有效的杀虫剂和抗菌剂、培育天敌昆虫以及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抗虫品种等方法,可以有效地控制甘蔗种植过程中的疾病和害虫侵害,提高甘蔗的产量和质量。
每年甘蔗种植过程中都会遭受各种疾病和害虫的侵害,这不仅对农民的经济收益造成了严重的损失,还影响了甘蔗产业的发展。
甘蔗的病虫害有哪些甘蔗的病虫害防治技术甘蔗是南方重要的经济作物,想要种植出高产的甘蔗,就一定要掌握科学的病虫害防治方法。
今天我们介绍甘蔗病虫害有哪些,以及甘蔗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与思路,供大家参考。
一、甘蔗的病虫害有哪些目前,我国已发现的甘蔗病害有50多种,其中对生产影响较大的有凤梨病、眼斑病、黄斑病、黑穗病、赤腐病、花叶病、宿根矮化病等,近年来甘蔗黑穗病、花叶病、锈病等危害逐年加重。
虫害主要有蔗螟(俗称甘蔗钻心虫)以及绵蚜、红粉蚧、蔗龟金龟子、甘蔗棉蚜、甘蔗飞虱、甘蔗蓟马等。
二、甘蔗的病虫害防治技术甘蔗病虫害在防治策略上应采取“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
1、甘蔗病虫害的农业防治农业防治的主要措施是合理布局和定期轮作,规范种植,选择无病虫种苗,清洁田园,加强田间管理,播种时用3%生石灰水种苗消毒2-6小时,促使蔗株健壮生长,增强抗性,抑制病虫害的发生。
2、甘蔗病虫害的生物防治利用害虫的自然天敌如赤眼蜂、红蚂蚁、瓢虫、螳螂、蜻蜓等来控制害虫的发生和发展。
根据害虫、益虫均对高毒高残留农药抗性差的共性,应推广低毒低残留的生物农药,避免或减少对害虫天敌-益虫的伤害,达到以虫治虫的目的。
3、甘蔗病虫害的物理防治目前安装试用的“佳多牌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效果较理想,在正常的天气情况下,每晚开灯10小时,每盏灯可诱杀蔗螟成虫300-500头,蔗龟200-300头及其它多种害虫。
一般每50-60亩左右的蔗田安装一盏,灯架高出作物20公分左右并能升降即可。
4、甘蔗病虫害的化学防治化学防治即使使用农药,为了达到快速高效的控制效果,必须抓住发生高峰期(即3-4月,6-7月,9-10月三次高峰),做到“统一药剂、统一时间、统一行动、统一施药”的四个统一。
第42卷第2期2020年4月Vol.42,No.2April,2020中国糖料Sugar Crops of China 收稿日期:2019-05-06基金项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糖料)建设专项资金(CARS-170303);云岭产业技术领军人才培养项目“甘蔗有害生物防控”(2018LJRC56);云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YNGZTX-4-92)资助。
第一作者:李婕(1989-),女,云南玉溪人,硕士,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甘蔗病虫害防控研究,E-mail :lijie0988@ 。
通信作者:黄应昆(1964-),男,云南建水人,研究员,研究方向:甘蔗病虫害防控研究,E-mail:huangyk64@ 。
doi :10.13570/ki.scc.2020.02.010甘蔗赤腐病菌变异及甘蔗抗病性研究进展李婕,张荣跃,王晓燕,单红丽,尹炯,罗志明,仓晓燕,黄应昆(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云南省甘蔗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云南开远661699)摘要:由镰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falcatum Went )引起的甘蔗赤腐病是导致甘蔗严重损失的重要真菌病害之一,通常被称为甘蔗的“癌症”,造成云南临沧、孟连、石屏多片蔗区甘蔗成片死亡,已由次要病害上升为主要病害。
由于该病原菌频繁变异导致防控困难,目前对该病害药剂防控效果不理想,仍无有效、彻底的根治措施,甘蔗赤腐病菌变异研究及甘蔗抗病研究是实现病害持久可持续控制的必由之路,本文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重点从甘蔗赤腐病菌形态变异、致病性变异、分子变异分析了甘蔗赤腐病菌遗传变异,论述了甘蔗赤腐病快速分子检测技术及甘蔗品种抗病性、诱导抗病性等分子研究进展;并就深入开展甘蔗赤腐病防控、群体遗传结构和抗性基因挖掘研究进行展望,以期为我国甘蔗赤腐病的研究和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甘蔗;赤腐病;变异;分子检测;抗病中图分类号:S435.66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624(2020)02-0053-06李婕,张荣跃,王晓燕,等.甘蔗赤腐病菌变异及甘蔗抗病性研究进展[J].中国糖料,2020,42(2):53-58.Li Jie,Zhang Rongyue,Wang Xiaoyan,et al.Research progress on mutation of Colletotrichum falcatum Went and sugarcane disease resistance[J].Sugar Crops of China,2020,42(2):53-58.0引言甘蔗(S accharum officinarum L.)是重要的糖料作物之一,而甘蔗赤腐病是甘蔗上最严重的真菌病害之一,主要危害蔗茎(即蔗茎赤腐病)和叶片中脉(即中脉赤腐病)。
前言甘蔗是制作蔗糖的主要原料,也是我国比较重要的一种经济作物,对我国人民的生产生活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在种植甘蔗时,需要充分的考虑到种植区域的气候条件以及土壤条件,并采用科学的栽培技术,做好病虫害的防治,才能进一步的提升甘蔗的整体质量以及产量,为农民群众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1.栽培甘蔗工作现状甘蔗在我国农业生产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经济价值比较高,可以生产蔗糖,在延长农作物产业链这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很多的领域,甘蔗一直都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有着非常好的经济效益。
现阶段,有很多的农户在工作的过程中都在积极的开展甘蔗种植工作,并且也得到了比较好的发展。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种植甘蔗的过程中,也存在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直接的影响到了甘蔗实际的种植效果。
第一,甘蔗的生长环境条件没有达到标准。
在甘蔗种植的过程中,是比较适宜热带以及温带的生长环境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是生长的环境没有达到标准,就很容易受到土壤肥力和水利基础设施的影响。
第二,现阶段,有很多的农户在种植甘蔗的过程中,一般采用的是粗放型的种植模式,没有比较科学的栽培技术,这就无法获得质量上乘的甘蔗,甘蔗本身对于种植技术的要求就是比较低的,但是,如果机械化水平不够,就会进一步的增加人工成本,也就没有办法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
第三,甘蔗在实际的种植过程中,质量和数量是契合的,随着农业资源的不断增加,有很多的农户都无法保证甘蔗的质量和产量是同步上升的。
最后,在甘蔗种植的过程中,还存在着病虫害的现象,对于甘蔗的健康生长来说,病虫害问题是非常严重的一个问题,会直接造成甘蔗的生长效果不佳,降低甘蔗的质量以及整体产量。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对生活品质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对于绿色食物的需求日益渐增。
因此,做好甘蔗的种植和病虫害管理方面的工作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满足人们的需求,让人们在生活中就能够获得健康绿色的食品,这样才能让农业经济发展得更加的好,进一步的促进我国社会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