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心公园园林规划
- 格式:ppt
- 大小:11.78 MB
- 文档页数:26
长沙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2020年末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4.59 平方米,人均绿地面积46 平方米(含附属绿地),绿地率42%,绿化覆盖率为47%。
”长沙市人民政府昨日对长沙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完成批复,同时还出台了《长沙市城市绿线管理办法》,凡在规划区范围内有关绿地的一切生产与建设活动,均应遵守规划。
【目标】全国一流生态园林城市据了解,长沙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范围分市域和都市区两个层次,市域范围包括市区(即五个行政区:芙蓉区、天心区、雨花区、开福区、岳麓区),一个县级市(浏阳市)、三个县(长沙县,望城县,宁乡县),总面积11819.5 平方公里,主要确定域内绿地系统总体布局结构和自然保护区范围;都市区范围包括市区,长沙县的星沙镇、暮云镇、黄花镇、梨镇,望城县的高塘岭镇、坪塘镇、丁字镇、雷锋镇、星城镇、含浦镇、黄金乡,总面积1450 平方公里。
规划目标为,把长沙建设成为融山、水、洲、城于一体,特色鲜明,环境优美,可持续发展,全国一流的现代化生态园林城市。
实现“森林进城,园林下乡,城乡绿化一体” 的总体目标,形成“绿地公园化、庭院园林化、乡村生态化”的城市生态格局和以森林为主体、生物多样化、多功能、立体化的绿色生态系统。
【市域】一廊、四带、四区结构《绿地规划》表示,市域绿地系统空间布局结构以中心城区绿地系统为核心,构建“湘浏纵横,沩围含城”市域大绿色空间体系。
利用连云山、九岭山、沩山、大围山和湘江水立山水相间的城市开敞空间体系,形成“一廊、四带、四区”空间结构。
“一廊”:湘江生态廊道,即市域大绿色系统格局中的主轴。
建设沿江绿化生态保护带,中心城区范围内以景观性绿地为主,城区以外区域以生态绿地为主。
“四带”:浏阳河、沩水河、捞刀河、靳江河生态绿化带,结合湘江及大小湖泊、水库等水体形成交织成网的河道风光带,即市域大绿色空间的骨架。
沿河发展生态农业和林业。
“四区”:西部自然生态区、东部自然生态区、北部农业生态区、南部农业生态区。
以茶为主题的公园景观设计1. 项目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越来越重视自然环境和休闲娱乐设施。
公园作为城市居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其景观设计越来越受到关注。
以茶为主题的公园景观设计,旨在为市民提供一个舒适宜人的休闲空间,同时传承和弘扬我国茶文化。
2. 设计目标1. 创造一个具有茶文化氛围的公园环境,让游客在休闲娱乐中体验茶文化的魅力。
2. 结合茶文化与自然景观,打造一个生态友好、功能完善、具有吸引力的公园。
3. 提高公园的实用性,满足不同年龄层、不同需求的游客。
3. 设计原则1. 尊重自然: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地形、地貌、植被等自然条件,尽量保持原有生态环境。
2. 突出主题:以茶文化为核心,运用茶元素进行景观设计,形成独特的茶文化氛围。
3. 功能完善:满足游客休闲、娱乐、教育等多方面需求,提高公园的实用性。
4. 生态友好:注重植物配置,提高生物多样性,打造生态平衡的公园环境。
4. 设计内容4.1 茶文化展示区1. 茶文化广场:设置茶文化主题雕塑、茶史墙、茶艺表演舞台等,展示茶文化的起源、发展及茶艺表演。
2. 茶艺体验区:设立茶室、茶室、茶庭园等,供游客品尝、购买茶叶,体验茶艺文化。
4.2 茶叶种植区1. 茶园景观:模拟茶农种植、采摘、制茶等过程,展示茶园风光。
2. 茶叶品种展示区:种植各种国内外知名茶叶品种,供游客观赏、研究。
4.3 休闲娱乐区1. 休闲步道:设置茶主题步道,沿途设置座椅、茶亭等设施,供游客休息、赏景。
2. 儿童游乐区:设立茶主题游乐设施,如茶杯滑梯、茶壶秋千等,满足儿童游玩需求。
4.4 教育培训区1. 茶文化教室:设置茶文化课程,供游客研究茶文化知识。
2. 茶叶品鉴区:提供茶叶品鉴服务,提高游客的品茶技巧。
4.5 生态景观区1. 湿地景观:营造茶主题湿地景观,提高生态多样性。
2. 茶山景观:模拟茶山风光,打造优美的自然景观。
5. 植物配置1. 茶树:作为公园的主题植物,茶树应广泛分布在公园各个区域。
北京天坛公园讲解
北京天坛公园是一座集文化、历史、园林于一体的公园,也是北京市内最大的公园之一。
它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占地面积约为273公顷,是中国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谷的场所,也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之一。
天坛公园的主要景点是天坛祈年殿和环绕其周围的园林。
天坛祈年殿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之一,它是一座圆形建筑,由三层石台和一座圆顶组成。
殿内供奉着神像,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谷的场所。
在祈年殿的周围,有一条环形的祈年坛,坛上有九道环形台阶,象征着九州大地。
在坛的中心,有一块名为“天心石”的石头,是天坛的中心点。
天坛公园的园林设计也非常精美,园内有许多古树名木和花草,其中最著名的是“祈年柏”。
这些古树名木都有着悠久的历史,有些树龄已经超过800年。
在春季,园内的梅花、杏花、桃花等花卉竞相开放,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除了天坛祈年殿和园林,天坛公园还有一些其他的景点,如“回音壁”、“三音石”、“皇穹宇”等。
这些景点都有着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是游客们不容错过的景点。
总的来说,天坛公园是一座集文化、历史、园林于一体的公园,它不仅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
成部分。
如果你来到北京,一定要来天坛公园走一走,感受一下这座古老而神圣的建筑所散发出的独特魅力。
深圳深湾街心公园设计解说深圳深湾街心公园设计解说1. 引言深圳深湾街心公园位于深圳市南山区,是一座以“绿色、休闲、亲水”为主题的城市公园。
该公园占地面积较大,设计精巧,规划了多样化的景点和设施,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的理想场所。
本文将深入探讨深圳深湾街心公园的设计理念、景观特色以及对周边社区的影响。
2. 设计理念深圳深湾街心公园的设计秉承“绿色、休闲、亲水”的理念,力求创造一个绿意盎然、宜人舒适的城市绿洲。
设计师在规划中注重结合当地自然环境,以最大化保留周边植被,打造一个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公园。
公园内设置了大片绿地、湖泊和水景,为市民提供了亲近自然的机会。
3. 景观特色深圳深湾街心公园的景观特色丰富多样,让人留连忘返。
公园内的湖泊和水景布置精美,形成了一个宛如蓝色明珠的中心湖,提供了水上娱乐和休闲的场所。
公园内树木葱茏,花草繁盛,四季都有不同的花卉盛开,为游客带来视觉和感官的享受。
在公园内还设有运动场、儿童游乐区等设施,满足了不同人群的需求。
4. 对周边社区的影响深圳深湾街心公园的建设对周边社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公园为周边居民提供了一个身心放松、运动休闲的场所,增强了居民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
公园的建设带动了周边商业的发展,吸引了更多的商家进驻,促进了当地经济的繁荣。
而公园本身也成为了一个旅游景点,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增加了当地的知名度和旅游收入。
5. 总结和回顾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对深圳深湾街心公园的设计理念、景观特色以及对周边社区的影响有了更全面、深刻和灵活的理解。
这座公园不仅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还为人们提供了亲近自然、放松身心的机会。
公园的建设也为周边社区带来了积极的变化,提升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经济发展水平。
6. 个人观点作为写手,我认为深圳深湾街心公园的设计非常成功。
公园不仅注重景观的美感,还充分考虑了实际需求,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一个多功能的场所。
公园的建设对周边社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为居民提供了更多的休闲娱乐选择,同时也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发展长沙城市园林绿化事业,加强城市环境建设,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增强市民身心健康,提高城市园林绿化和规划建设管理水平,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府相关文件,结合本市实际,编制本规划。
本规划是长沙市总体规划的专项规划之一,凡在规划区范围内有关绿地的一切生产与建设活动,均应遵守本规划。
如对本规划进行调整修改,必须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及有关法规程序进行。
第二条本规划范围分市域和都市区两个层次,市域范围包括市区(即五个行政区:芙蓉区、天心区、雨花区、开福区、岳麓区),一个县级市(浏阳市)、三个县(长沙县,望城县,宁乡县),总面积11819.5平方公里,主要确定域内绿地系统总体布局结构和自然保护区范围;都市区范围包括市区,长沙县的星沙镇、暮云镇、黄花镇、榔梨镇,望城县的高塘岭镇、坪塘镇、丁字镇、雷锋镇、星城镇、含浦镇、黄金乡,总面积1450平方公里。
第三条划定市域重要绿色空间的保护范围,明确要突出体现的自然地域风貌特色。
重点表现长沙山、水、洲、城相融相彰的基本构架,创造平衡协调的城市生态系统,规划绿地应合理安排、均匀分布,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规划思想。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城市历史文化的保护与发扬充分结合。
考虑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发展,使物种的多样性通过科学的物种规划与安排来促进和提高。
注重植物景观的塑造和树种选择,绿化建设应该与实际发展相结合,合理安排近、远期开发建设的内容和进度,最大程度达到城市绿地按计划、有步骤建设的目的。
本规划期限为2003年~2020年,其中分近、远两期,近期为2003年~2008年,远期为2009年~2020年。
第四条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98年)●《城市绿化条例》(国务院[1992]100号令)●《城市绿地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建设部城建[1993]784号文件)●《城市绿线管理办法》(建设部[2002]112号令)●《城市绿地分类标准》(2002年)●《园林城市指标》(2000年)●《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1997年)●《关于印发〈建国家园林城市实施方案〉、〈国家园林城市标准〉的通知》(建设部城建[2000]106号文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国务院[2001]20号令)●《湖南省实施〈城市绿化条例〉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1980年)●《湖南省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长沙市城市绿化管理条例》●《长沙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岳麓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办法》●《长沙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岳麓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已编制的各类专项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及相关修建性详细规划。
一、项目背景为满足市民对高品质生态休闲场所的需求,提升城市绿化品质,国庆植物园拟进行南扩规划。
本次规划旨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拓展植物园空间,丰富植物种类,提升公园景观品质,打造成为集生态、休闲、科普、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城市公园。
二、规划目标1. 提升城市绿化水平,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2. 拓展植物园空间,丰富植物种类,打造特色植物景观。
3. 提高公园服务水平,满足市民休闲娱乐、科普教育需求。
4. 增强公园与周边地区的互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三、规划范围本次南扩规划范围为国庆植物园现有边界向南拓展的区域,总面积约100公顷。
四、规划布局1. 植物景观区:根据植物生态习性和观赏价值,划分为多个植物景观区,如乔灌木区、水生植物区、花卉区等。
每个区域均以植物为主题,打造独具特色的景观。
2. 休闲游览区:设置观景平台、休闲步道、广场等设施,供游客休息、观赏、拍照。
同时,结合地形地貌,打造丰富的景观层次,提升游览体验。
3. 科普教育区:建设植物科普馆、温室等设施,展示植物种类、生长习性、生态价值等知识,提高公众的植物保护意识。
4. 生态保护区:设立生态保护区,保护现有植被,维持生物多样性。
同时,引入外来物种,丰富植物种类,实现物种多样性。
5. 休闲运动区:设置篮球场、羽毛球场、健身器材等运动设施,满足市民运动需求。
五、规划措施1. 优化植物配置:选用适应本地气候、土壤条件的植物种类,注重植物景观的层次感和色彩搭配。
2. 加强生态修复:对南扩区域进行生态修复,恢复原有植被,提高土壤肥力。
3.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游览步道、停车场、公共卫生间等基础设施,提高公园服务水平。
4. 强化管理维护:建立健全公园管理制度,加强日常巡查、绿化养护、安全管理等工作。
六、预期效益1. 提升城市生态环境,改善市民生活质量。
2. 丰富市民休闲娱乐选择,满足市民对高品质公园的需求。
3. 增强城市绿化景观,提升城市形象。
长沙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2020年末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4.59 平方米,人均绿地面积46 平方米(含附属绿地),绿地率42%,绿化覆盖率为47%。
”长沙市人民政府昨日对长沙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完成批复,同时还出台了《长沙市城市绿线管理办法》,凡在规划区范围内有关绿地的一切生产与建设活动,均应遵守规划。
【目标】全国一流生态园林城市据了解,长沙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范围分市域和都市区两个层次,市域范围包括市区(即五个行政区:芙蓉区、天心区、雨花区、开福区、岳麓区),一个县级市(浏阳市)、三个县(长沙县,望城县,宁乡县),总面积11819.5 平方公里,主要确定域内绿地系统总体布局结构和自然保护区范围;都市区范围包括市区,长沙县的星沙镇、暮云镇、黄花镇、梨镇,望城县的高塘岭镇、坪塘镇、丁字镇、雷锋镇、星城镇、含浦镇、黄金乡,总面积1450 平方公里。
规划目标为,把长沙建设成为融山、水、洲、城于一体,特色鲜明,环境优美,可持续发展,全国一流的现代化生态园林城市。
实现“森林进城,园林下乡,城乡绿化一体” 的总体目标,形成“绿地公园化、庭院园林化、乡村生态化”的城市生态格局和以森林为主体、生物多样化、多功能、立体化的绿色生态系统。
【市域】一廊、四带、四区结构《绿地规划》表示,市域绿地系统空间布局结构以中心城区绿地系统为核心,构建“湘浏纵横,沩围含城”市域大绿色空间体系。
利用连云山、九岭山、沩山、大围山和湘江水立山水相间的城市开敞空间体系,形成“一廊、四带、四区”空间结构。
“一廊”:湘江生态廊道,即市域大绿色系统格局中的主轴。
建设沿江绿化生态保护带,中心城区范围内以景观性绿地为主,城区以外区域以生态绿地为主。
“四带”:浏阳河、沩水河、捞刀河、靳江河生态绿化带,结合湘江及大小湖泊、水库等水体形成交织成网的河道风光带,即市域大绿色空间的骨架。
沿河发展生态农业和林业。
“四区”:西部自然生态区、东部自然生态区、北部农业生态区、南部农业生态区。
中式文化公园设计方案中式文化公园是一个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场所,设计方案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景观布局、建筑风格、文化活动和设施设备。
首先,景观布局要充分体现中式文化的特点。
整个公园可以按照中国传统的庭院式布局进行规划,以中轴线为主线,分为前、中、后三个部分。
前部分为迎宾区,可以建造香火浓郁的园门、明亮雅致的石笼水景等,让游客进入公园就能感受到中式文化的氛围。
中部为主景区,可建造仿古楼阁、廊亭、水池等景观,组合成中国传统园林的经典场景。
后部分则是休闲区,可设置茶馆、书屋等设施,供游客品茶阅读。
景观布局要创造出宜人的环境,让游客在其中感受到宁静、美丽的中式文化。
其次,建筑风格要符合中式文化的特点。
建筑物可以采用中国传统的木质结构和瓦片屋顶,以及雕梁画栋、斗拱硬山等传统建筑元素。
建筑的色彩应以红、黄、绿等鲜明的色彩为主,以展现中式文化的热情和活力。
建筑的外观要充满中国传统的艺术感和神秘感,内部可以设置展览区、艺术品展示区等,让游客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除了景观和建筑,中式文化公园还应该开展各种文化活动,让游客参与其中。
可以安排京剧表演、传统音乐演奏、民间艺术展示等,以及举办中国传统节日庆典,让游客在欣赏中式文化的同时,也能参与其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最后,中式文化公园还应该设有各种设施设备,以方便游客的参观和休息。
可以设置休息区、餐饮区、儿童游乐区等,让游客能够得到充分的休息和娱乐。
同时,还应该设置展览馆、图书馆等文化设施,供游客深入了解中式文化。
综上所述,中式文化公园设计方案应该充分考虑景观布局、建筑风格、文化活动和设施设备等方面,让游客在其中能够全面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同时,还应该注重创新,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让中式文化公园在吸引游客的同时,也能提高文化艺术水平。
园林规划师需要了解的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细节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各地区,各单位纷纷建公园,铺绿地,修广场,园林事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1.入口广场城市公园入口空间作为城市公园的一个形象标志,为城市空间的重要节点,作日益受到重视。
入口空间设计的好坏与否,一定程度上将会对整个公园的品质有所影响,因此对公园人口空间系统性的研究是有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的。
城市公园的入口空间都是城满足人们对公园期望的重要部分,它是城市公园整体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园规划布局的开始。
采用轴线对称的布局方式,平立面上大体量的花池树池对称分布,通过高大乔木的对应布置,形成入口处的磅礴气势。
高品质的材料运用也点明该区的重要性,同时又通过地面材质的曲线铺装和多样材质的使用来打破过于对称的布局,满足中国人的审美情趣。
利用植物作为高潮的要素有几点好处:可以弱化了硬质景观的僵硬感;由于植物生长本身具有季节性,可做到季季。
还有景可观的自然景象;植物景观的塑造可以体现地域性和主题性。
希望创造出在追求它的使用功能和美学功能的统一性的同时,也创造出具有吸引力的空间,进一步促进交往与活动的发生,创造出好的城市总环境和人们交往的场所。
放置于整个空间的垂直高点,逐步向下移动,视线上使广场富有延伸感。
突出由上而下的层次变化。
辅助以通廊、树池等使人们在活动之余又有足够的停留休息和观赏景物的空间。
充分考虑让游客有更多的参与机会,即景观在被观赏的同时,也需要有更多的可触的机会,充分调动人们参与其中,放松心情,愉悦心灵,这样也正体现了城市公园的重要作用。
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公园的开放性特征,公园的边界与城市的其它部分具有良好的过渡,甚至围墙都可以取消,这样公园与其它空间将会直接接触,成为城市公共空间的延伸,这样就为公园的参与性提供了又一种可能。
植物的组合配置采用营造山林的布局思路,以2-3个品种的高大乔木作整个住宅景观区的骨架树种,以6-7个品种的乔木作为整个住宅景观区的主要树种,辅助以多种、多规格的各类乔灌花草相结合,形成自然山林环境的植物群落。
天心阁公园景点介绍
天心阁公园,坐落在长沙市城区北郊,与湖南省博物馆隔江
相望。
因园内有一座天心古塔而得名。
公园占地面积7.36公顷,其中水域面积2.78公顷。
天心古塔是天心阁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始建于清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为一座八角九层密檐
式砖塔,高64.4米,塔基周长2.44米,宽1.45米,占地面积43.5平方米。
塔体为砖木结构,全用生铁铸成,共九层,每层
四周有8根圆柱支撑。
塔身底层正面开一门,宽0.33米。
各层
均设木梯可登至塔顶。
塔内装有金属管风琴,可供游人欣赏音乐。
天心阁公园内有几座颇具特色的园林建筑:一是位于公园北
面的观景亭;二是位于公园南侧的藏经阁;三是位于公园西北角
的碑林;四是位于公园东南侧的天心阁。
此外还有一条长600米、宽2.5米、高4米的古城墙横亘在园内。
天心阁公园被誉为“湖
南园林第一名园”。
天心阁公园内还有一处湖叫南湖,湖上有一个小岛叫小瀛洲,岛上有一个小亭叫翠微亭,小岛上还有一个湖心亭。
—— 1 —1 —。
天心阁的历史和故事天心阁位于湖南省长沙市中心地区东南角上,天心区天心路17号。
天心阁始建于明末,清乾隆年间重修天心阁。
抗战期间因文夕大火烧毁,1983年,重建天心阁。
天心阁有楼阁三层,建筑面积846平方米,碧瓦飞檐,朱梁画栋。
天心阁景区因天心阁而命名,以天心阁与长沙古城墙为主要景点,与纪念抗日阵亡将士的崇烈亭、崇烈门、《太平军魂》浮雕、历史名人石刻画廊等组成景区核心景观。
自古享有“潇湘古阁、秦汉名城”的美誉,天心阁不但是古城长沙的象征,而且见证了长沙的历史发展与变迁。
天心阁现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历史文化名楼。
明代万历年间(1573~1620年),始建天星阁,初为观星相的灵台。
当时星相家认为这里地势高峻,地脉隆起,上应天心,为文运昌隆之祥兆,于是在城墙上建“天心阁”以应之。
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善化县知县唐源所作的《分地方申详》,以及清初著名学者李文炤(1667~1731)《七跂》诗,所知最早记载了天心阁。
天心公园清顺治十一年(1654年),经略洪承轴对城墙与天心阁进行了一次彻底修葺。
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城南书院重修天心阁,曾任《四库全书》总阅官的湖南学政李汪度为之作《重修天心阁记》:“城东南隅,地脉隆起,崇墉跨其首……冈形衍迤,遥与岳麓对,上建天心、文昌二阁,以振其势。
后乃额天心于文昌而省其一焉。
”,使天心阁名声大振。
清嘉庆十八年(1813年),城南书院院长罗畸等捐款重修天心阁。
清咸丰二年(1852年),太平军西王萧朝贵率部攻打长沙。
清军在此筑炮台固守,太平军未克,萧在阁前阵亡。
战后废修城垣,将城谯楼二层改三层,并在楼的左右,仿文润阁造式,增建二轩。
仍名天心阁。
设炮台九座,并设外墙。
清同治四年(1865年),巡抚李翰章对天心阁进行了一次精心修葺,历时五个多月,耗费十五万余千文(包括1861年的修葺与1864年的新建)。
维新时期,维新组织南学会经常在天心阁聚会,唐才常、秦力山常在此宣传维新思想。
深圳深湾街心公园设计说明深圳深湾街心公园设计说明一、背景介绍深圳市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城市,也是国内经济最为发达的城市之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绿地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
深湾街心公园作为深圳市重点打造的城市绿地项目,其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二、设计理念1. 生态理念在设计过程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并且在公园内设置各种植被和水体等自然元素,提高公园生态价值。
2. 人性化理念在公园规划和设计中注重人性化,以人为本。
通过设置多功能广场、休闲区、健身区等多个功能区域,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提供一个舒适、安全、便利的休闲场所。
3. 艺术理念将艺术元素融入到公园设计中,通过雕塑、装置艺术等形式来增强公园美感和文化内涵,同时也为市民提供一个欣赏艺术的场所。
三、设计内容1. 入口设计公园入口设置在主干道旁,入口处设置大型景观雕塑,以此来吸引市民的注意力。
入口处还设置了信息咨询台和公共厕所等设施。
2. 多功能广场公园中央设置一块面积较大的多功能广场,可以进行各种活动。
广场周围布置座椅和休息区,方便市民休息和观看活动。
3. 水体景观在公园内设置多个水体景观,如人工湖、喷泉等。
水体景观不仅美化了公园环境,还可以起到降温、净化空气等作用。
4. 健身区公园内还设置了健身区,包括跑步道、健身器材等。
这些设施可以满足市民锻炼身体的需求。
5. 艺术元素在公园内设置多个艺术装置和雕塑,如音乐喷泉、彩虹桥等。
这些艺术元素不仅美化了公园环境,还可以让市民欣赏艺术。
四、设计特色1. 多功能性公园内设置了多个功能区域,如多功能广场、健身区等。
这些区域可以满足市民不同的需求,使公园具有多样性和多功能性。
2. 生态环保在公园规划和设计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并且在公园内设置各种植被和水体等自然元素,提高公园生态价值。
2024年第4期现代园艺城市公园游客活动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以长沙市湘府文化公园为例刘浏颖,彭雨琳,甘德欣,李小马*(湖南农业大学风景园林与艺术设计学院,湖南长沙410125)摘要:城市公园对于提供一系列生态系统服务与提升人类福祉有着重要作用。
许多研究表明,城市公园设计中容易忽略人们的真实需求,盲目照搬照抄,导致游客数量减少。
以长沙市湘府文化公园为例,从游客行为视角出发,旨在分析公园游客行为时空变化,并评估其影响因素。
结果表明,游客的行为活动时空分布呈现不均衡的特征,且年龄差异较为明显;儿童设施区与草坪区域活动人数和种类最多;运动场地与设施越舒适、到达路径越方便、照明越充足,游客活动强度越高,而离商店越远,游客活动强度就越低。
基于此,提出针对性改造建议,以期提高湘府文化公园人群使用体验。
关键词:湘府文化公园;游客活动;时空分布;场地特征城市公园是居民游客用于户外休闲和娱乐活动的重要场所[1-2],有利于调节小气候[3],提高应对自然灾害能力[4],提升人们心理[5]和身体健康[6],保持社会凝聚力和互动[7]。
通过对纽约[8]、新加坡[9]、东京[6]等不同城市的公园研究,已证明绿色空间在调节城市健康、支持生物多样性等多方面的重要性。
近年来,中国新型城市化越来越注重改善现有城市空间环境质量[10-11],而不是盲目扩大城市空间[12]。
市中心高密度、高强度的老公园也在进行翻新和升级[13],然而游客对城市公园的使用偏好和行为方式仍然缺乏了解[14]。
有研究表明,公园活动区的面积[15]和设施[16]是影响游客行为方式的重要因素,公园游客行为活动时空差异与公园自身特征[17]和周边环境[18]高度相关。
因此,研究城市公园游客行为时空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是建设或改造以人为本新型城市公园的重要前提。
1调查地概况湘府文化公园坐落于湖南省长沙市湘府路南边的天心生态新城中心地带,占地面积约20hm2。
四面环路,区位条件良好,交通便利,周边配有大量居民区、科普教育基地和现代化的医疗设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