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所负荷计算程序
- 格式:xls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11
负荷计算方法供电设计常采用的电力负荷计算方法有:需用系数法、二项系数法、利用系数法和单位产品电耗法等。
需用系数法计算简便,对于任何性质的企业负荷均适用,且计算结果基本上符合实际,尤其对各用电设备容量相差较小,且用电设备数量较多的用电设备组,因此,这种计算方法采用最广泛。
二项系数法主要适用于各用电设备容量相差大的场合,如机械加工企业、煤矿井下综合机械化采煤工作面等。
利用系数法以平均负荷作为计算的依据,利用概率论分析出最大负荷与平均负荷的关系,这种计算方法目前积累的实用数据不多,且计算步骤较繁琐,故工程应用较少。
单位产品电耗法常用于方案设计。
一、设备容量的确定用电设备铭牌上标出的功率(或称容量)称为用电设备的额定功率P N ,该功率是指用电设备(如电动机)额定的输出功率。
各用电设备,按其工作制分,有长期连续工作制、短时工作制和断续周期工作制三类。
因而,在计算负荷时,不能将其额定功率简单地直接相加,而需将不同工作制的用电设备额定功率换算成统一规定的工作制条件下的功率,称之为用电设备功率P Nµ。
(一)长期连续工作制这类工作制的用电设备长期连续运行,负荷比较稳定,如通风机、空气压缩机、水泵、电动发电机等。
机床电动机,虽一般变动较大,但多数也是长期连续运行的。
对长期工作制的用电设备有P Nµ=P N (2-9)(二)短时工作制这类工作制的用电设备工作时间很短,而停歇时间相当长。
如煤矿井下的排水泵等。
对这类用电设备也同样有P Nµ=P N (2-10)(三)短时连续工作制用电设备这类工作制的用电设备周期性地时而工作,时而停歇。
如此反复运行,而工作周期一般不超过10分钟。
如电焊机、吊车电动机等。
断续周期工作制设备,可用“负荷持续率”来表征其工作性质。
负荷持续率为一个工作周期内工作时间与工作周期的百分比值,用ε表示100%100%t t T t t ε=⨯=⨯+ (2-11) 式中 T ——工作周期,s ;t ——工作周期内的工作时间,s ;t 0——工作周期内的停歇时间,s 。
10kV变电站负荷计算书一、建筑概况:工程为北京某度假村项目中某变配电间设计,配电室层高4.8m,下方设有电缆夹层,层高2.1m二、设计内容:本工程包括10/0.38kV配电系统,照明系统,插座系统和接地系统。
供电系统:1、用户供电方式的确定;2、光源的选择;3、用电负荷功率、额定电流的计算;4、导线、穿线保护管、断路器的选择;照明系统:照明从配电箱的引线,线路的敷设方式,包括照度的计算及灯具的选择,安装的高度。
插座系统:动力线的选择,插座的选型及安装高度。
接地系统:接地的方式。
三、设计依据:1、《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942、《建筑照明设计规范》GB50034-20043、《建筑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四.设计思路:本次设计对10KV变电所系统进行设计,主要包括:用建筑设计规范来建立设计的整体思路,并完成强电系统的负荷计算、设备选型、系统构成、照度计算以及施工图的绘制,包括系统图和平面图,最后根据设计方案,选择相应的器材的型号和规格.高压系统:1. 高压两路10kV电源双路并行运行。
设有母联开关,为手投自复带电气闭锁。
高压主进开关与联络开关间设电气联锁,任何情况下只能合其中两个开关。
真空断路器选用弹簧储能操作机构,采用直流220V/65Ah铅酸免维护电池柜作为操作、继电保护及信号电源。
2. 高压开关柜采用KYN28A-12型金属铠装移开式开关柜,共10面,并排布置,其中进线柜2面,隔离柜2面,计量柜2面,母联柜2面,出线柜2面。
低压系统:1. 变压器低压侧采用单母线分段方式运行,联络开关采用互投自复或互投手复或手投手复(配转换开关),互投时应自动切断非保证负荷电源;低压主进开关与联络开关之间设电气联锁,任何情况下只能合其中两个开关。
低压开关柜采用GCK型抽屉式开关柜,共16面;其中受电柜2台,联络柜1台,馈电柜9台,电容器柜4台。
要求柜体断流能力>40kA。
所用电变压器的负荷计算及容量选择分析了所用变压器负荷的计算方法及容量的确定原则,根据技术规定,举例分析了负荷计算时需注意的相关问题。
标签:所用电;变压器容量;负荷计算根据技术规程,所用电负荷的计算是选择变压器容量的依据,统一和明确变电所的建设标准,使变压器的选择符合安全可靠的设计要求,并应体现经济适用、符合国情的原则。
1、所用电负荷计算方法各类用电负荷运行情况必须按规程规定的原则,对主要所用电负荷特性(见表1)进行确认,以保证计算的合理性、统一性及准确性。
其负荷计算原则如下:a)连续运行及经常短时运行的设备应予计算;b)不经常短时及不经常而断续运行的设备不予计算;c)经常断续及不经常连续运行的设备也应予计算。
(1)负荷特性系指一般情况,工程设计中由逆变器或不停电电源装置供电的通信、远动、微机监控系统、交流事故照明负荷也可计入相应的充电负荷中。
(2)负荷分类Ⅰ类负荷:短时停电可能影响人身或设备安全、使生产运行停顿或主变压器减载的负荷。
Ⅱ类负荷:允许短时停电、但停电时间过长,有可能影响正常生产运行的负荷。
Ⅲ类负荷:长时间停电不会直接影响生产运行的负荷。
(3)运行方式栏中“经常”与“不经常”系区别该类负荷的使用机会。
“连续”“短时”“断续”系区别每次使用时间的长短。
即:连续——每次连续带负荷运转2h以上的。
短时——每次连续带负荷运转2h以内的,10min以上的。
断续——每次使用从带负荷到空载或停止,反复周期地工作,每个工作周期不超过10min的。
经常——系指与正常生产过程有关的,一般每天都要使用的负荷。
不经常——系指正常不用,只在检修、事故或者特定情况下使用的负荷。
2、所用变压器容量2.1主变压器变电所最大负荷按下式计算:式中:——同时率;变电所主变压器容量的选择要充分考虑利用变压器的正常和事故情况下的过负荷能力。
对于装设两台及以上主变压器的变电所,规定主变压器容量按照5~10年电力系统发展规划进行选择,并当停用一台主变压器时,需保证全部负荷的60%,同时应保证用户的一级负荷和大部分二级负荷,以免对设备、人身和生产造成重大损失。
电力负荷计算公式与范例电力负荷计算是指根据给定的用电设备功率、数量和使用时间,来计算其中一时段的负荷需求。
负荷需求是电力系统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指单位时间内电力系统所需的功率大小。
在电力供需平衡中,准确计算负荷需求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至关重要。
在电力负荷计算中,常用的公式有以下三种:1.电力负荷计算的基本公式是:负荷需求=功率×数量其中,功率是指用电设备的额定功率,单位通常为瓦特(W)或千瓦(kW);数量是指用电设备的个数。
根据实际情况,功率和数量可以是恒定的,也可以是根据时间变化的。
2.对于多个用电设备功率不同而使用时间相同的情况,可以使用加权平均功率的方法进行计算。
加权平均功率=Σ(功率×使用时间)/Σ使用时间其中,Σ表示求和操作,功率和使用时间分别表示每个用电设备的功率和使用时间。
3.如果不同用电设备的使用时间不同,则需要将不同时间段的功率和相应的使用时间进行乘积再求和。
负荷需求=Σ(功率×使用时间)其中,Σ表示求和操作,功率和使用时间分别表示每个用电设备在不同时间段的功率和使用时间。
范例:假设一个电力系统的其中一时间段内有三个用电设备,分别是洗衣机(1000W)、电冰箱(500W)和电视机(200W)。
洗衣机的使用时间为2小时,电冰箱的使用时间为8小时,电视机的使用时间为4小时。
计算该时间段的负荷需求。
按照公式2的方法,我们可以先计算加权平均功率。
加权平均功率=(1000W×2小时+500W×8小时+200W×4小时)/(2小时+8小时+4小时)=(2000W+4000W+800W)/14小时=6800W/14小时≈485.71W/h按照公式3的方法,我们可以计算不同时间段的功率和使用时间的乘积再求和。
负荷需求=1000W×2小时+500W×8小时+200W×4小时=2000W小时+4000W小时+800W小时=6800W小时上述计算结果都是对应其中一时间段的负荷需求,单位为功率时间(W小时或kWh)。
电力负荷的计算一、设备额定容量的确定确定计算负荷,首先必须先确定用电设备的容量。
用电设备铭牌上标示的功率(或容量称为用电设备的额定功率PN,该功率是指用电设备(如电动机的额定输出功率。
由于各种用电设备的额定工作条件不同,有长期连续工作制、短时工作制和断续工作制等,不能简单的将各用电设备的额定容量直接相加,而须将不同工作制的用电设备额定功率换算成统一规定工作制条件下的功率,称这个功率为用电设备的容量(或功率,用P N∑表示。
1.长期连续工作制这种工作制的用电设备长期连续运行,负荷比较稳定,如通风机、空气压缩机、水泵、电动发电机等。
机床电动机虽一般变动较大,但多数也是长期连续运行的。
对长期连续运行的设备有(1电炉变压器。
电炉变压器在额定功率因数时的额定功率(kw,即(2照明设备组。
1白炽灯、碘钨灯设备的容量就等于灯泡上标注的额定功率,kw;2荧光灯还要考虑镇流器中的功率损失,其值约为灯管功率的20%,因此设备容量应为灯管额定功率的1.2倍,kw;3金属卤化物灯当采用镇流器时也要考虑镇流器的功率损失,其值约为灯泡功率的10%,因此设备容量应为灯泡功率的1.1倍,kw。
(3不对称单相负荷的设备容量。
当有多台单相用电设备时,一般将这些设备均匀地分接在三相上组成对称三相负荷,并力求减少三相负载的不对称度。
设计规程规定,在计算范围内,负荷最大的单相用电设备的总容量如不超过三相用电设备总容量的15%时,可按三相对称分配考虑,不对称度可用公式表示为当不对称度βn超过15%时,则设备容量应按3倍最大相负荷的原则进行换算。
根据负荷接线方式不同:2.短时工作制这类工作制的用电设备工作时间很短,而停歇时间较长。
如煤矿井下的排水泵等。
在工作时间内,用电设备的温升尚未达到该负荷下的稳定值即停歇冷却,在停歇时间内其温度又降低为周围介质的温度,这是短时工作制的特点。
对这类用电设备也同样用3.短时连续工作制用电设备这类工作制的用电设备周期性的时而工作,时而停歇,如此反复运行,而工作周期一般不超过10min,如电焊机、吊车电动机等。
变电所负荷计算程序1.收集数据:首先,需要收集变电所的相关数据,如用电设备的名称、功率、使用时间、电压等信息。
此外,还需收集用户需求、未来的负荷预测等数据。
2.分析负荷特征: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对负荷进行分析,确定负荷的特征,如负荷的平均负荷、峰值负荷、负荷因数等。
这些特征可用于确定变电容量和设备参数。
3.计算负荷:根据分析得到的负荷特征,计算负荷的数值。
通常,负荷计算可分为瞬时负荷计算和容量负荷计算两种,瞬时负荷计算用于确认变电设备的额定容量,而容量负荷计算用于确定变电所所需的总容量。
4.确定变电设备参数:基于负荷计算结果,确定变电所所需的变电设备参数,如变压器的额定容量、电压等级、短路容量等。
这些参数可用于选型和设计。
5.优化设计:根据计算结果,对变电设备和系统进行优化设计,确定最佳方案。
优化设计可通过调整设备的容量、电压等级,以及调整负荷分配方式等来实现。
6.输出结果:最后,将计算结果以报告或图表的形式输出,便于分析和使用。
报告通常包括变电所的电力容量、变电设备参数、负荷特征等信息。
在编写变电所负荷计算程序时,需要考虑以下方面:-数据输入和处理:设计用户友好的界面,方便用户输入数据并进行处理。
程序应能够处理不同格式的数据,如电子表格、文本文件等。
-算法设计和计算方法选择:选择合适的算法和计算方法,以高效地进行负荷计算。
考虑到负荷计算中可能存在复杂的数学模型和电气工程原理,需要确保计算过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异常处理和错误提示:在程序中考虑异常处理和错误提示机制,以防止用户输入错误数据或程序出现问题时能够及时发现并处理。
-结果可视化:程序应提供结果的可视化展示,如图表、曲线等,方便用户对结果进行分析和理解。
总结起来,变电所负荷计算程序是一种用于计算变电所负荷的计算工具,通过收集数据、分析负荷特征、计算负荷、确定设备参数等步骤,为变电所的设计和优化提供参考。
在编写程序时,需要考虑数据输入和处理、算法设计和计算方法选择、异常处理和结果可视化等方面的因素。
110KV变电站站用电负荷统计及配电计算初步设计研究报告变电一次批准:审定:校核:编制:目录摘要 (4)前言 (5)第一章110KV变电站选址 (6)第二章电气主接线设计以及主变电压器容量选择..................................(6)第三章主变压器的选择 (7)第四章变电站主接线的原则 (7)第五章主接线设计方案 (8)第六章负荷计算 (16)第七章电气主设备的选择及校验 (16)第八章隔离开关的选择及校验 (23)第九章熔断器的选择 (28)第十章电流互感器的选择及校验 (29)第十一章电压互感器的选择 (36)第十二章避雷器的选择及检验 (39)第十三章母线及电缆的选择及校验 (49)第十四章防雷保护规划 (47)第十五章变电所的总体布置简图 (21)Word资料摘要:根据设计任务书的要求,本次设计110KV变电站站用电负荷统计及配电计算并绘制电气主接线图,防雷接地,以及其它附图。
该变电站设有两台主变压器,站主接线分为110kV、35kV和10kV三个电压等级。
各电压等级配电装置设计、直流系统设计以及防雷保护的配置。
本设计以《35〜110kV变电所设计规》、《供配电系统设计规》、《35〜110kV高压配电装置设计规》《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手册》等规规程为设计依据,主要容包括:变电站负荷计算、短路电流计算、变压器的选型、保护、电气主接线的设计、设备选型以及效验!刖言变电站的概况:变电站是电力系统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有变换分配电能的作用。
电气主接线是变电站设计的第一环节,也是电力系统中最重要的构成部分;设备选型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选择,设备的选型好坏直接关系到变电站的长期发展,利用效率,以及实用性。
第一章110KV变电站选址1)接近负荷中心2)接近电源侧3)进出线方便4)运输设备方便5)不应设在有剧烈振动和高温场所6)不宜设在多沉或有腐蚀性气体的场所7)不宜设在厕所、浴室或其它经常积水场所的正下方,不宜相临贴8)不应设在地势低洼和可能积水的场所9)不应设在有爆炸危险的区域10 )不宜设在有火灾危险区域的正上方或正下方第二章电气主接线设计以及主变电压器容量选择1)主变压器的台数和容量,根据当地的供电条件,气候,负荷性质, 用电容量和运行方式,近期和远期发展的关系,做到远近期相结合,以近期为主,并应考虑未来的负荷供应。
用电负荷计算方法电负荷计算方法。
电负荷是指单位时间内用电设备所消耗的电能,是衡量用电设备运行情况和用电负荷规模的重要指标。
正确的电负荷计算方法对于合理安排用电设备运行、提高电能利用率和节约用电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电负荷计算方法,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电负荷计算。
首先,最常见的电负荷计算方法是按照用电设备的额定功率来计算。
额定功率是指设备在正常工作情况下所消耗的电能,通常以千瓦(kW)为单位。
计算公式为,电负荷 = 设备数量×设备额定功率。
例如,一家工厂有10台额定功率为5kW的机器设备,那么该工厂的电负荷为10 × 5 = 50kW。
这种方法简单直接,适用于用电设备数量和功率相对固定的场合。
其次,还可以根据用电设备的实际用电量来计算电负荷。
实际用电量是指设备在实际运行中消耗的电能,通常以千瓦时(kWh)为单位。
计算公式为,电负荷 = 设备数量×设备实际用电量。
例如,一家办公楼有20台空调,每台空调每天平均使用10kWh,那么该办公楼的电负荷为20 × 10 = 200kWh。
这种方法能够更准确地反映用电设备的实际负荷情况,适用于用电设备数量和用电量波动较大的场合。
另外,还可以采用负荷曲线法来计算电负荷。
负荷曲线是指单位时间内用电负荷的变化情况,通常以功率(kW)为纵坐标、时间(小时或分钟)为横坐标绘制而成。
通过对负荷曲线的分析,可以得出单位时间内的平均负荷值,从而计算电负荷。
这种方法能够全面地反映用电设备的负荷变化情况,有利于合理安排用电设备的运行时间和运行模式,提高电能利用率。
最后,还可以结合以上方法,采用综合计算的方式来计算电负荷。
综合计算方法能够充分考虑用电设备的数量、额定功率、实际用电量和负荷曲线等因素,得出更为准确的电负荷值,有利于科学安排用电设备的运行和用电负荷的管理。
总之,电负荷计算是用电管理中的重要环节,正确的电负荷计算方法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用电设备的负荷情况,合理安排用电设备的运行,提高电能利用率,节约用电成本。
计算负荷的方法在电力系统中,负荷是指电力系统所需要供给的电能,它是电力系统运行的基础。
正确地计算负荷是电力系统设计和运行的重要基础,本文将介绍计算负荷的方法。
首先,计算负荷的方法可以分为两种,静态负荷计算和动态负荷计算。
静态负荷计算是指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根据负荷的统计数据和负荷特性,对负荷进行分析和计算。
静态负荷计算的基本步骤包括,确定负荷种类、获取负荷数据、负荷分析和负荷计算。
首先是确定负荷种类。
负荷种类包括工业负荷、商业负荷、居民负荷等。
不同种类的负荷具有不同的特性,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类和分析。
其次是获取负荷数据。
获取负荷数据是进行负荷计算的基础。
负荷数据包括负荷的大小、负荷的变化规律、负荷的峰值等。
通过对负荷数据的获取和整理,可以为后续的负荷分析和计算提供依据。
然后是负荷分析。
负荷分析是指对负荷数据进行分析,了解负荷的特性和规律。
通过负荷分析,可以揭示负荷的变化规律、负荷的峰谷差等重要信息,为后续的负荷计算提供依据。
最后是负荷计算。
负荷计算是根据负荷数据和负荷分析的结果,进行负荷的预测和计算。
通过负荷计算,可以得到负荷的大小、负荷的分布规律等重要信息,为电力系统的设计和运行提供依据。
动态负荷计算是指在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根据负荷的实际变化情况,对负荷进行实时预测和计算。
动态负荷计算的基本步骤包括,负荷预测、负荷调整和负荷优化。
首先是负荷预测。
负荷预测是指根据负荷的实际变化情况,对未来一段时间内的负荷进行预测。
通过负荷预测,可以为电力系统的运行和调度提供依据。
其次是负荷调整。
负荷调整是指根据负荷的实际变化情况,对电力系统的运行参数进行调整,以满足负荷的需求。
通过负荷调整,可以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最后是负荷优化。
负荷优化是指在满足负荷需求的前提下,对电力系统的运行参数进行优化,以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经济性。
综上所述,正确地计算负荷是电力系统设计和运行的重要基础。
静态负荷计算和动态负荷计算是两种常用的计算方法,它们在电力系统的设计和运行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10KV变电站站用电负荷统计及配电计算初步设计研究报告变电一次批准:审定:校核:编制:目录摘要 (4)前言 (5)第一章 110KV变电站选址 (6)第二章电气主接线设计以及主变电压器容量选择 (6)第三章主变压器的选择 (7)第四章变电站主接线的原则 (7)第五章主接线设计方案 (8)第六章负荷计算 (16)第七章电气主设备的选择及校验 (16)第八章隔离开关的选择及校验 (23)第九章熔断器的选择 (28)第十章电流互感器的选择及校验 (29)第十一章电压互感器的选择 (36)第十二章避雷器的选择及检验 (39)第十三章母线及电缆的选择及校验 (49)第十四章防雷保护规划 (47)第十五章变电所的总体布置简图 (21)摘要:根据设计任务书的要求,本次设计110KV变电站站用电负荷统计及配电计算并绘制电气主接线图,防雷接地,以及其它附图。
该变电站设有两台主变压器,站内主接线分为110kV、35kV和10kV三个电压等级。
各电压等级配电装置设计、直流系统设计以及防雷保护的配置。
本设计以《35~110kV变电所设计规范》、《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35~110kV 高压配电装置设计规范》《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手册》等规范规程为设计依据,主要内容包括:变电站负荷计算、短路电流计算、变压器的选型、保护、电气主接线的设计、设备选型以及效验!前言变电站的概况:变电站是电力系统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有变换分配电能的作用。
电气主接线是变电站设计的第一环节,也是电力系统中最重要的构成部分;设备选型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范选择,设备的选型好坏直接关系到变电站的长期发展,利用效率,以及实用性。
第一章 110KV变电站选址1)接近负荷中心2)接近电源侧3)进出线方便4)运输设备方便5)不应设在有剧烈振动和高温场所6)不宜设在多沉或有腐蚀性气体的场所7)不宜设在厕所、浴室或其它经常积水场所的正下方,不宜相临贴8)不应设在地势低洼和可能积水的场所9)不应设在有爆炸危险的区域内10)不宜设在有火灾危险区域的正上方或正下方第二章电气主接线设计以及主变电压器容量选择1)主变压器的台数和容量,根据当地的供电条件,气候,负荷性质,用电容量和运行方式,近期和远期发展的关系,做到远近期相结合,以近期为主,并应考虑未来的负荷供应。
第二章负荷计算第一节负荷分级与供电要求一、负荷1.负荷负荷又称负载,指发电机或变电所供给用户的电力。
其衡量标准为电气设备(发电机、变压器和线路)中通过的功率或电流,而不是指它们的阻抗。
2.满负荷满负荷又叫满载,指负荷恰好达到电气设备铭牌所规定的数值。
3.最大负荷最大负荷有时又称尖峰负荷,指系统或设备在一段时间内用电最大负荷值。
4.最小负荷又称低谷负荷,指系统或设备在一段时间内用电最小负荷值。
二、负荷的分类1.按负荷特征分类(1)连续工作制负荷。
(2)短时工作制负荷。
(3)重复短时工作制负荷。
2.按供电对象分类(1)照明负荷。
(2)民用建筑照明。
(3)通讯及数据处理设备负荷。
三、负荷分级电力负荷应根据供电可靠性及中断供电在政治、经济上所造成的损失或影响的程度,分为一级负荷、二级负荷、三级负荷。
1.一级负荷属下列情况者均为一级负荷:(1)中断供电将造成人身伤亡者。
(2)中断供电将造成重大政治影响者。
(3)中断供电将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者。
(4)中断供电将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者。
对于某些特等建筑,如重要的交通枢纽、重要的通讯枢纽、国宾馆、国家级及承担重大国事活动的大量人员集中的公共场所等的一级负荷为特别重要负荷。
中断供电将影响实时处理计算机及计算机网络正常工作或中断供电后将发生爆炸、火灾以及严重中毒的一级负荷亦为特别重要负荷。
2.二级负荷属下列情况者均为二级负荷:(1)中断供电将造成较大政治影响者。
(2)中断供电将造成较大经济损失者。
(3)中断供电将造成公共场所秩序混乱者。
3.三级负荷不属于一级和二级的电力负荷。
四、供电要求1.一级负荷的供电要求(1)应由两个独立电源供电,当一个电源发生故障时,另一个电源应不致同时受到损坏。
一级负荷容量较大或有高压电气设备时,应采用两路高压电源。
如一级负荷容量不大时,应优先采用从电力系统或临近单位取得第二低压电源,亦可采用应急发电机组,如一级负荷仅为照明或电话站负荷时,宜采用畜电池组作为备用电源。
供配电负荷计算方法详细解答负荷计算的方法有:单位面积功率法、单位指标法、需要系数法和利用系数法等。
1)单位面积功率法和单位指标法:利用负荷密度或者单位用电指标来确定计算负荷的方法。
2)需要系数法:用设备功率乘以需要系数和同时系数,直接求出计算负荷。
3)利用系数法:采用利用系数求出最大负荷班的平均负荷,再考虑设备台数和功率差异的影响,乘以与有效台数有关的最大系数得出计算负荷。
单位面积功率法和单位指标法1、单位面积功率确定计算负荷是已知不同类型的负荷在单位面积上的需求量,乘以建筑面积或使用面积得到的负荷量。
式中 P js——有功计算负荷,KWP eˊ——单位面积功率,或称负荷密度,WM2S——建筑面积,m2单位面积功率法一般在方案阶段使用。
(已知建筑物的使用功能,未知用电设备的数量和额定容量)2、单位指标法确定计算负荷已知不同类型的负荷在单位核算单位上的需求量,乘以单位核算单位得到的负荷量。
式中 Pjs——有功计算负荷,KWPeˊ——单位用电指标,W∕户,W∕人,W∕床N——单位数量,如户数、人数、床位数单位指标法一般在方案阶段使用需要系数法1、需要系数确定计算负荷定义需要系数是表示配电系统中所有用电设备同时使用的程度。
通常其值小于1.用电设备的工作制设备:能长期连续运行,每次连续工作的时间超过8小时,运行时负荷比较稳定。
在计算其设备容量时直接查取其铭牌上的额定容量。
短时工作制设备:这类设备的工作时间较短,停歇时间较长,在计算其设备容量时,直接查取其铭牌上的额定容量。
反复短时工作制设备:这类设备的工作呈周期性,时而工作时而停歇,如此反复,且工作时间与停歇时间有一定比例。
用电设备组的设备功率1.用电设备组的设备功率是指所有单个用电设备的设备功率之和,但不应包括备用设备在内。
2.配电干线计算负荷时,用电设备组应是本配电干线内的单个用电设备的设备功率之和。
3.变压器计算负荷时,用电设备组应是本变压器内的单个用电设备功率之和。
第一章确定变电所计算负荷及无功功率的补偿第一节计算负荷与无功功率补偿文字说明计算负荷,是指通过统计计算求出的,用来按发热条件选择供配电系统各元件的负荷值。
按照计算负荷选择的电气设备和导线的电缆,如以计算负荷持续运行,其发热 . 温升不致超出允许值,因而不会影响其使用寿命。
由于导体通过电流达到稳定温度的时间大约需(3— 4)τ,τ 为发热时间常数。
而截面在16平方毫米以上的导体的τ 均在100min以上,也就是载流导体大约经30min 后可达到稳定的温升值。
因此通常取半小时平均最大负荷P30作为计算负荷。
按供电营业规定:用户在当地供电企业规定的电网高峰负荷时功率因数,100KVA及以上高压供电的用户,不得低于0.90 ;其他电力用户,不得低于0.85 ,因此用户必须在充分发挥设备潜力,改善设备运行性能,提高自然功率因数的情况下,如尚达不到规定的功率因数要求时,必须考虑进行无功功率的人工补偿。
功率因数由 cosφ提高到 cosφ` ,这时在用户需用的有功功率P30 固定不变的条件下,无功率将由Q30减小到 Q`30,视在功率将由S30减小到 S`30。
相应地负荷电流 I 30,也得以减小,这将使系统的电能损耗和电压损耗均相应的降低,从而达到既节约电能又提高电压质量的效果,同时可使系统选用较小容量的供电设备和导线电缆。
由此可见,提高功率因数对电力系统是大有好处的。
第二节各部分用电设备计算负荷简图因此图为简明的计算负荷图,不待表选择变压器台数、型号和容量。
只为了计算负荷时更加清晰明了,使计算时更加系统化、简明化。
第三节负荷计算一、低压各车间负荷1)铸造车间:已知: Pe=2000kw,Kd=0.4, cos φ=0.65有功计算负荷: P30.7 =Kd*Pe=200KW*0.4=800KW无功计算负荷: Q=P*tan φ=P tanarccos0.6530.730.730.7=800kw ×tanarccos0.65=936Kvar. `视在计算负荷: S=P/cos φ=800/0.65=1231KVA30.730.7计算电流: I30.9=S/3UN3=1231KVA/1.73*0.38KV=1865A30.72)铸铁车间:已知 : Pe=1000KW, Kd=0.4 cosφ=0.70有功计算负荷: P=Kd*Pe=0.4×1000=400KW30.10无功计算负荷: Q30.10=P30.10 *tan φ=400×tanarccos0.65=408Kvar 视在计算负荷: S=P /cos φ=400kw/0.7=571.4KVA30.1030.7计算电流: I30.10=S/3UN3=571.4KVA/3*0.38KV=865.8A30.10沙库:已知: Pe=110kw Kd=0.7cos φ =0.60有功计算负荷: P=Kd*Pe=0.47×110=77KW30.11无功计算负荷: Q30.11 =P30.11 *tan φ =P30.11×tanarccos0.6=77KW×1.3=100.1Kvar视在计算负荷: S30.11 =P30.11 /cos φ =77kw/0.6=128KVA计算电流: I30.11=S/3UN3=128KVA/1.73*0.38KV=194A30.11注:以上二组设备总的计算负荷 c 取 K?p=0.9, K?q=0.93有功计算负荷: P30.9=K?p(P30. 10+P30.11)=0.9 ×(400+77)=429.3KW无功计算负荷: Q=K?q(Q30.10+Q30.11)30.9=0.93(408+100.1)=472.5Kvar视在计算负荷: S30.9= P230.9 Q2 30.9429.32472.52605.9KVA 计算电流: I 30.9 =S30. 9 / 3 U N. 3=605.9KVA/0.66KV=918A3)铆焊组:(铆焊车间)已知: Pe=1200kw Kd=0.3 cosφ=0.43有功计算负荷: P 30.14 =Kd*Pe=1200×0.3=360KW无功计算负荷: Q 30.14 =P 30.14 *tan φ=360kw ×tanarccos0.43=756Kva r视在计算负荷: S 30.14 =P 30.14 /cos φ=360kw/0.43=837.2KVA计算电流: I 30.14 =S 30.14 / 3 U N 3 =837.2KVA/0.66KV=1268.5A水泵库:已知: Pe=28kw Kd=0.75 cosφ =0.80有功计算负荷: P 30.15 =Kd*Pe=0.75×25=21KW无功计算负荷: Q 30.15 =P 30.15 *tan φ=21kw ×tanarccos0.8=15.75Kvav视在计算负荷: S 30.15 =P 30.15 /cos φ=21kw/0.9=26.25KVA计算电流: I30.15=S30.15 /3 U N 3 =26.25KVA/0.66KV=39.8A注:以上二组设备的计算负荷(取K ?p=0.9, K ?q=0.93 )有功计算负荷: P 30.13 =K?p(P 30.14 +P 30.15 )= 0.9 ×(360+21)=342.9KW30.1330.14 30.15无功计算负荷: Q=K?q(Q +Q )= 0.93(756+25.75)=717.7Kvar视在计算负荷: S 30. 13 = P 2 30.13 Q 2 30.13 = 342.92 717.72 =795.4KVA 计算电流: I 30.13 =S 30.13 /3 U N 3 =795.4KVA/0.66KV=1205A4)组空变压站:已知: Pe=390kw Kd=0.85 cos φ=0.75有功计算负荷: P 30.18 =Kd*Pe=390KW ×0.85=331.5KW30.1830.18tan φ=331.5*tanarccos0.75=291.7Kvar 无功计算负荷: Q =P 视在计算负荷: S 30.18 =P 30.18 /cos φ =331.5/0.75=442KVA 计算电流: I 30.18 =S 30.18 /3 U N 3 =442KVA/0.66KV=669.7A机修车间:已知: Pe=150kw Kd=0.25 cos φ=0.65有功计算负荷: P 30.19 =Kd*Pe=150KW ×0.25=37.5KW30.1930.19tan φ=37.5*tanarccos0.65=43.9Kvar无功计算负荷: Q =P 视在计算负荷: S 30.19 =P 30.19 /cos φ=37.5/0.65=57.7KVA 计算电流: I 30.19 =S 30.19 /3 U N 3 =57.7KVA/0.66KV=87.4A锻造车间:已知: Pe=220kw Kd=0.3 cos φ=0.55有功计算负荷: P 30.20 =Kd*Pe=220KW ×0.3=66KW30.2030.20tan φ=66*tanarccos0.55=99Kvar无功计算负荷: Q =P 视在计算负荷: S 30.20 =P 30.20 /cos φ=66/0.55=120KVA 计算电流: I 30.21 =S 30.21 /3 U N 3 =9.3KVA/0.55=14.2A注:以上组设备的计算负荷(取 K?p=0.9, K ?q=0.93 )有功计算负荷: P 30.17 =K?p(P 30.18 +P 30.19 +P 30.20 +P 30.21 )= 0.9 ×(331.5+37.5+66+5.6)=369.54KW无功计算负荷 : Q 30.17 =K?q(Q30.18 +Q30.19 +Q30.20 +Q30.21 )=0.93(291.7+43.9+99+7.28)=441.88Kvar视在计算负荷:S30.17 =P 2 30.17Q2 30.17 = 396.542441.882 =819.96KVA计算电流:I30.17 =S30.17/3 U N3=819.96KVA/0.66KV=1242.4A二. 6KVA侧计算负荷1.从低压侧经变压器到高压侧的计算负荷⑴低压铸钢车间变压器的功率损耗。
第二章 负荷及短路电流计算一、负荷计算同时系数,出线回路较少的时候,可取,出线回路数较多时,取;针对课题实 际情况可知同时系数取。
在不计同时系数时计算得:1、主变负荷计算由所给原始资料可知:110KV 侧负荷量为: < =(7000x 2 + 6300x 2 + 3000+ 2000+4000x2)x0.9 = 35640KW=(7000x04358x2 + 6300x04749x2 + 3000x04358+2000x04358+4000x0.4749x2)x0.9= 16256X :var35KV 侧负荷量为: .=(8000x 2 + 5000 x 2 + 900+990 + 700x 2) x 0.9 = 2636 \KW ^,=(8000x 0.4358x 2 + 5000 x 0.4559x 2 + 900x 0.4749+ 990x 0.4358 + 700 x 0.4358x 2)x0.9=11700^^Sg =思+Q$ = 28840 KVA变电站站用负荷量:S” = 0.5% x (S 》(j + ) = 0.5% x (39172+ 28840) = 340.06AVAP/ = SyCos© = 340.06x0.88 = 299.2528Kw0》、=S 》、Sin © = 340.06x0.47 = 159.8282Kvar因为变电站站用负荷是从35KV 侧通过站用降压变压器得到,35KV 出线考虑5%的损耗;考虑站用电的损耗和站用变压器的效率,取损耗为5%:因为选用一台220KV 到35KV 的三绕组主变,故主变35KV 侧的容量为:在计及同时系数时:n (S 刃 + Sy) X1.05 X 0.9 = 27275KVA如果再考虑该变电站5〜10年的10%发展,则:S 三绕 13% 二(S 》i + :) x 1.05 x 0.9 x 1.1 =30332KVA考虑110KV 出线5%的损耗,主变220KV 到门0KV 侧容量为:S 三绕|;1 l0kv , >Sg)xl.05x0.9 = 37017KVA如果再考虑该变电站5-10年的10%发展则:° J 绕上35kv = 39172 KVAS三妇110te, >Sy xl.05x0.9xl.1=40719KVA因为变电站最大负荷为:»和= (40719 +30332 +340.06)x0.9 = 64251 KVA则主变压器容量为:S } = 0.9 x (70% ~ 80% ) Smax = 40478 ~ 46260 KVA所以主变三绕变选择0SFPS3-63000/220型:64251*63000+2 = 50.99%> 15%这样选择变压器三绕变满足每个绕组的通过容量可超过额定容量的15%, 一台主变退出运行时,另一台主变容量可满足所有负荷70%-80%的需要,且三绕组变压器的中低压侧容量分别为63000/31500KVA的额定容量也可以满足110KV与35KV两个电压等级之间有功与无功的相互交换要求,故变压器的选择满足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