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法鉴别纤维
- 格式:doc
- 大小:36.00 KB
- 文档页数:2
防伪纤维成分
防伪纤维的成分有多种,其中一种常见的防伪纤维是采用聚乙烯醇与复配增塑剂进行搅拌,制得改性聚乙烯醇,再与粉末状的防伪物料混合,制得防伪粗品,最后对防伪粗品进行纺丝处理,制得防伪纤维。
这种防伪纤维具有较好的亲水性和与纸张结合力,有较好的纤维强度。
另一种常见的防伪纤维是在造纸过程中将红、蓝、绿、棕色等彩色短纤维、各种荧光短纤维掺入纸浆内。
在纸张未定型前或涂布胶水后将防伪短纤维撒在纸张表面,在自然光或紫外灯照射下即有不同效果色光或荧光反射。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专业人士。
纤维素酶活力的测定方法纤维素是一种多糖,由若干葡萄糖分子通过β-1,4-糖苷键连接形成,具有结构特殊,难于降解的特点。
纤维素酶是能够降解纤维素的酶,广泛存在于微生物、植物和动物体内。
测定纤维素酶活力的方法因纤维素酶的种类及应用领域不同而有所区别,常用的方法包括酚-硫酸法、精胱酸法、流变法、荧光法等。
下面将介绍其中几种常用的方法。
一、酚-硫酸法酚-硫酸法是用于测定纤维素酶活力的经典方法之一、其原理是:纤维素酶通过水解纤维素生成还原糖,而还原糖可以与试剂酚和硫酸反应产生可测定的颜色。
具体步骤如下:1.准备试剂:将1%酚(重量/体积)和10%硫酸(体积/体积)混合,剧烈振荡。
2.取一个容量瓶,加入待测纤维素酶样品、适量的底物纤维素和适量的缓冲液(常用pH5.0的酸性缓冲液)。
3.进行恒温反应:将试剂和底物溶液在适当的温度下进行恒温反应。
4.终止反应:在特定的时间点,取出反应溶液,加入刚刚准备好的酚-硫酸试剂,充分混匀。
5.酚-硫酸试剂与还原糖反应产生胶体,表现为紫褐色。
通过比色计或分光光度计测定产生的胶体的吸光度,根据标准曲线或已知纤维素酶活力的对照样品,计算出待测样品的纤维素酶活力。
二、精胱酸法精胱酸法是另一种常用的测定纤维素酶活力的方法。
其原理是:纤维素酶通过水解纤维素生成还原糖,而还原糖可以与精胱酸反应产生尿糖胺,尿糖胺与酚胺反应形成可测定的色素。
具体步骤如下:1.准备试剂:将精胱酸磷酸缓冲液(常用pH4.8)和4-氨基安替比林(ABTS)或3,3'-二氮杂联苯基过氧化物(DPPH)溶液混合,剧烈振荡。
2.取一个容量瓶,加入待测纤维素酶样品、适量的底物纤维素和适量的缓冲液。
3.进行恒温反应:将试剂和底物溶液在适当的温度下进行恒温反应。
4.终止反应:在特定的时间点,取出反应溶液,加入刚刚准备好的精胱酸试剂,充分混匀。
5.精胱酸试剂与还原糖反应产生色素,根据色素的吸光度,通过分光光度计测定产生的色素的吸光度,根据标准曲线或已知纤维素酶活力的对照样品,计算出待测样品的纤维素酶活力。
成纤维细胞检测方法
成纤维细胞检测方法是指用来检测和鉴定成纤维细胞的一系列实验技术和方法。
成纤维细胞是结缔组织中的主要细胞类型,参与创伤修复、纤维化等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
因此,成纤维细胞的检测在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成纤维细胞检测方法的示例:
1.形态学观察: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成纤维细胞通常呈现梭形或星形
的外观,有较长的突起。
2.免疫荧光染色:利用特定的抗体对细胞进行免疫荧光染色,可以识别和标
记特定的蛋白质或细胞标记物,如纤维结合蛋白(Fn)、胶原蛋白等。
3.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通过流式细胞仪对细胞进行多参数分析,
可以检测细胞表面的抗原、细胞内蛋白质或DNA等,用于成纤维细胞的鉴别和分型。
4.组织化学染色:利用特定的染色方法,如Masson染色、Van Gieson染色
等,可以检测细胞外基质成分和纤维化程度。
5.基因表达分析:通过检测成纤维细胞相关的基因表达谱,可以了解细胞的
生物学特征和功能状态,如PCR技术、基因芯片等。
最后概括:成纤维细胞检测方法是指用来检测和鉴定成纤维细胞的一系列实验技术和方法。
这些方法包括形态学观察、免疫荧光染色、流式细胞术、组织化学染色和基因表达分析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了解成纤维细胞的生物学特征和功能状态,有助于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断。
纤维原料的荧光性能与检测技术荧光性能是纤维原料的重要性能之一,它直接影响着纤维制品的应用领域和性能。
本文将详细讨论纤维原料的荧光性能及其检测技术。
1. 纤维原料的荧光性能纤维原料的荧光性能是指纤维原料在受到激发后发出荧光的能力。
这种性能主要取决于纤维原料的化学结构和分子结构。
一般来说,含有芳香族化合物的纤维原料具有较强的荧光性能。
1.1 化学结构对荧光性能的影响纤维原料的化学结构对荧光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芳香族化合物的荧光性能与其分子结构中的共轭体系有关。
共轭体系越长,荧光性能越强。
此外,分子结构中的取代基团也会对荧光性能产生影响。
取代基团的存在可以改变分子的共轭程度,从而影响荧光性能。
1.2 分子结构对荧光性能的影响纤维原料的分子结构对荧光性能也有重要影响。
分子结构中的荧光基团会影响纤维原料的荧光性能。
荧光基团的存在可以使纤维原料在受到激发后发出荧光。
此外,分子结构中的猝灭基团也会对荧光性能产生影响。
猝灭基团的存在可以降低纤维原料的荧光性能。
2. 纤维原料的荧光性能检测技术纤维原料的荧光性能检测技术主要包括光谱技术和光度技术。
2.1 光谱技术光谱技术是通过分析纤维原料在不同波长下的光吸收和发射特性来检测其荧光性能。
常用的光谱技术包括紫外光谱、可见光谱和荧光光谱。
通过光谱技术可以获得纤维原料的激发波长、发射波长和荧光寿命等参数,从而评估其荧光性能。
2.2 光度技术光度技术是通过测量纤维原料在激发光照射下的发光强度来检测其荧光性能。
常用的光度技术包括光致发光和热释光。
通过光度技术可以获得纤维原料的荧光量子产率和荧光寿命等参数,从而评估其荧光性能。
3. 结论纤维原料的荧光性能是纤维制品的重要性能之一。
化学结构和分子结构对纤维原料的荧光性能有重要影响。
光谱技术和光度技术是常用的纤维原料荧光性能检测技术。
通过这些技术可以获得纤维原料的荧光性能参数,从而评估其荧光性能。
这是的内容。
接下来的内容将详细讨论纤维原料的荧光性能的调控方法、纤维原料的荧光性能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检测技术等。
纺织基础知识大全常用概念:1、经向、经纱、经纱密度——面料长度方向;该向纱线称做经纱;其1英寸内纱线的排列根数为经密(经纱密度);2、纬向、纬纱、纬纱密度——面料宽度方向;该向纱线称做纬纱,其1英寸内纱线的排列根数为纬密(纬纱密度);3、密度——用于表示梭织物单位长度内纱线的根数,一般为1英寸或10厘米内纱线的根数,我国国家标准规定使用10厘米内纱线的根数表示密度,但纺织企业仍习惯沿用1英寸内纱线的根数来表示密度。
如通常见到的“45X45/108X58”表示经纱纬纱分别45支,经纬密度为108、58。
4、幅宽——面料的有效宽度,一般习惯用英寸或厘米表示,常见的有36英寸、44英寸、56-60英寸等等,分别称作窄幅、中幅与宽幅,高于60英寸的面料为特宽幅,一般常叫做宽幅布,当今我国特宽面料的幅宽可以达到360厘米。
幅宽一般标记在密度后面,如:3中所提到的面料如果加上幅宽则表示为:“45X45/108X58/60"”即幅宽为60英寸。
5、克重——面料的克重一般为平方米面料重量的克数,克重是针织面料的一个重要的技术指标,粗纺毛呢通常也把克重作为重要的技术指标。
牛仔面料的克重一般用“盎司(OZ)”来表达,即每平方码面料重量的盎司数,如7盎司、12盎司牛仔布等;6、色织——日本称做“先染织物”,是指先将纱线或长丝经过染色,然后使用色纱进行织布的工艺方法,这种面料称为“色织布”,生产色织布的工厂一般称为染织厂,如牛仔布,及大部分的衬衫面料都是色织布;1、纺织常用计算公式分为定长制计算公式和定重制计算公式二种。
定长制计算公式:(1)、旦尼尔(D):D=g/L*9000 其中g为丝线的重量(克),L为丝线的长度(米)(2)、特克斯(号数)[tex(H)]: tex=g/L*1000 其中g为纱(或丝)的重量(克),L为纱(或丝)的长度(米)(3)、分特克斯(dtex): dtex=g/L*9000 其中g为丝线的重量(克),L为丝线的长度(米)定重制计算公式:(1)、公制支数(N):N=L/G 其中G为纱(或丝)的重量(克),L为纱(或丝)的长度(米)(2)、英制支数(S):S=L/(G*840) 其中G为丝线的重量(磅),L为丝线的长度(码)2、选择换算公式:(1)、公制支数(N)与旦尼尔(D)的换算公式:D=9000/N(2)、英制支数(S)与旦尼尔(D)的换算公式:D=5315/S(3)、分特克斯(dtex)与特克斯(tex)的换算公式:1tex=10dtex(4)、特克斯(tex)与旦尼尔(D)的换算公式:tex=D/9(5)、特克斯(tex)与英制支数(S)的换算公式:tex=K/S K值:纯棉纱K=583.1 纯化纤K=590.5 涤棉纱K=587.6 棉粘纱(75:25)K=584.8 维棉纱(50:50)K=587.0(6)、特克斯(tex)与公制数(N)的换算公式:tex=1000/N(7)、分特克斯(dtex)与旦尼尔(D)的换算公式:dtex=10D/9(8)、分特克斯(dtex)与英制支数(S)的换算公式: dtex=10K/S K值:纯棉纱K=583.1 纯化纤K=590.5 涤棉纱K=587.6 棉粘纱(75:25)K=584.8 维棉纱(50:50)K=587.0(9)、分特克斯(dtex)与公制支数(N)的换算公式:dtex=10000/N(10)、公制厘米(cm)与英制英寸(inch)的换算公式:1inch=2.54cm(11)、公制米(M)与英制码(yd)的换算公式:1码=0.9144米(12)、绸缎平方米克重(g/m2)与姆米(m/m)的换算公式:1m/m=4.3056g/m2(13)、绸缎的实际重量与磅重的换算公式:磅重(lb)=每米绸重(g/m)*0.9144(m/yd)*50(yd)/453.6(g/yd) 1、手感目测法:此法适用于呈散纤维状态的纺织原料。
玻璃纤维及原料化学元素的测定 x射线荧光光谱法玻璃纤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航空航天、汽车和电子等领域。
为了保证玻璃纤维的质量和性能,需要对其原料中的化学元素进行测定,以确保其符合规定的标准。
一种常用的测定方法是X射线荧光光谱法。
X射线荧光光谱法是一种非破坏性的分析技术,通过材料中吸收X 射线的原子重新辐射出特定能量的X射线,从而分析物质中的化学元素成分。
该方法具有快速、准确、无需样品预处理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材料分析领域。
X射线荧光光谱仪是进行这种分析的主要设备。
它由X射线源、样品支架、光电倍增管(或半导体探测器)以及数据处理系统等组成。
在实验中,我们首先准备一定质量的玻璃纤维样品,然后将其放置在样品支架上。
X射线荧光光谱仪向样品发射高能X射线,样品中的原子吸收了X射线能量,并以荧光的形式重新发射出来。
这些荧光射线的能量与原子的特定能级相关,通过测量荧光射线的能量和强度,我们可以确定样品中的化学元素成分。
测定玻璃纤维样品中的化学元素时,我们需要根据不同元素的特定荧光能量来选择合适的荧光谱线。
例如,硅(Si)的荧光能量为1.739 keV,铝(Al)的荧光能量为 1.486 keV。
通过选择适当的参数,如不同的晶体和滤光器,可以将这些特定能量的荧光线聚焦和增强,从而获得更准确的测量结果。
在进行玻璃纤维样品的测定时,我们还需要建立一个标准曲线。
这可以通过准备一系列已知成分的玻璃纤维样品,分别测量其X射线荧光光谱,并绘制出荧光强度与元素含量的关系曲线。
这样,当我们测量未知样品时,只需将其荧光强度与已建立的标准曲线进行比较,就可以确定其化学元素的含量。
除了X射线荧光光谱法,还有其他一些方法可以测定玻璃纤维中的化学元素,如原子吸收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等。
这些方法各有特点,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分析。
但总体而言,X射线荧光光谱法是一种经济、可靠且易于操作的分析方法,特别适用于对大批量样品进行快速分析。
纺织纤维是结晶态和非结晶态的混合物,从整根纤维来看,表现出两方面的特征:第一是大分子排列方向和纤维方向的关系。
大分子排列方向与纤维轴向符合的程度叫“取向度”。
第二是纺织纤维中结晶区的比例用“结晶度”来表达。
结晶度一般是指结晶区的体积占纤维总体积的百分数。
纺织纤维的鉴别:是根据纤维内部结构、外观形态、化学与物理性能的差异来进行的。
鉴别步骤是先判断纤维的大类再具体分析出品种,然后作最后验证。
常规的鉴别方法有:手感目测法:手感目测法是鉴别纤维最简单的方法。
它是根据纤维的外观形态、色泽、手感及拉伸等特征来区分天然纤维棉、麻、毛、丝及化学纤维,适用于呈散纤维状态的纺织原料。
天然纤维中,棉、麻、毛属于短纤维,它们的纤维长短差异很大,长度整齐度差,蚕丝是长丝,长而纤细,具有光泽。
化学纤维中,粘胶纤维的干、湿强力差异很大,而其他化学纤维,因其外观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可人为控制,所以无法用手感目测法来区别。
下面两个表是常用纤维的手感目测比较如表1、2所示。
表1 天然纤维与化学纤维手感目测比较表2 各种天然纤维手感目测比较显微镜观察法:用生物显微镜放大300~400倍左右,观察纤维的截面与纵向形态,就能把它们鉴别出来。
下面是纤维断面形态在显微镜下观察纤维的纵向和横向断面可以发现不同纤维的明显差异,如图/表3所示。
表3常见纤维纵横向形态密度梯度法:密度法根据各种纤维具有不同的特点来鉴别纤维。
测定纤维密度的方法很多,其中常用的密度梯度法,它利用悬浮原理来测定固体密度。
分三个步骤鉴别:1.配定密度梯度液;2.标定密度梯度管;3.测定和计算荧光法:荧光法根据紫外线荧光灯照射纤维时,纤维呈现不同颜色来鉴别。
各种纤维的荧光颜色参考如下表:纺织纤维的荧光颜色燃烧法:各种纤维的化学组成不同,其燃烧特征也不同。
通过观察纤维观察接近火焰、在火焰中和离开火焰后的燃烧特征,散发的气味及燃烧后的残留物,可将常用纤维分为三类,即纤维素纤维、蛋白质纤维及合成纤维三大类。
四种纤维素酶酶活测定方法的比较一、本文概述纤维素酶是一类能够水解纤维素链中β-1,4-糖苷键的酶类,它们在生物降解纤维素以及纤维素类物质的转化利用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于纤维素酶在纺织、造纸、生物燃料、食品工业等多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对其酶活性的准确测定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比较四种常用的纤维素酶酶活测定方法,包括滤纸酶活法、羧甲基纤维素钠(CMC)酶活法、对硝基苯酚纤维二糖法(pNPC)和荧光底物法,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理解,帮助研究者根据实验需求选择合适的测定方法。
本文将首先简要介绍纤维素酶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然后详细阐述这四种酶活测定方法的原理、操作步骤、优缺点以及适用范围。
通过对比这些方法的灵敏度、准确性、重现性、操作简便性等方面,我们将为读者提供一个清晰的方法选择指南。
本文还将讨论影响酶活测定准确性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期提高纤维素酶酶活测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我们将对纤维素酶酶活测定方法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方法介绍纤维素酶是一种能够水解纤维素链中β-1,4-糖苷键的酶类,其酶活测定对于了解纤维素酶的性质、优化酶的生产工艺以及评估其在各种工业应用中的效率至关重要。
目前,常见的纤维素酶酶活测定方法主要包括滤纸酶活测定法、羧甲基纤维素钠(CMC)酶活测定法、还原糖法以及荧光底物法。
滤纸酶活测定法:此方法是基于纤维素酶对滤纸的水解能力。
在一定条件下,纤维素酶将滤纸水解成还原糖,通过比色法或滴定法测定还原糖的含量,从而推算出纤维素酶的活性。
该方法操作简单,但受滤纸质量、实验条件等因素影响,结果可能存在一定误差。
羧甲基纤维素钠(CMC)酶活测定法:该方法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底物,通过测定酶解后释放的还原糖量来计算纤维素酶的活性。
该方法具有底物纯度高、反应条件易控制等优点,因此在许多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CMC与天然纤维素的结构差异可能导致测定的酶活与实际应用中的酶活不完全一致。
各种纤维的鉴别1、手感目测法:此法适用于呈散纤维状态的纺织原料。
(1)、棉纤维比苎麻纤维和其它麻类的工艺纤维、毛纤维均短而细,常附有各种杂质和疵点。
(2)、麻纤维手感较粗硬。
(3)、羊毛纤维卷曲而富有弹性。
(4)、蚕丝是长丝,长而纤细,具有特殊光泽。
(5)、化学纤维中只有粘胶纤维的干、湿状态强力差异大。
(6)、氨纶丝具有非常大的弹性,在室温下它的长度能拉伸至五倍以上。
2、显微镜观察法:是根据纤维的纵面、截面形态特征来识别纤维。
(1)、棉纤维:横截面形态:腰圆形,有中腰;纵面形态:扁平带状,有天然转曲。
(2)、麻(苎麻、亚麻、黄麻)纤维:横截面形态:腰圆形或多角形,有中腔;纵面形态:有横节,竖纹。
(3)、羊毛纤维:横截面形态:圆形或近似圆形,有些有毛髓;纵面形态:表面有鳞片。
(4)、兔毛纤维:横截面形态:哑铃型,有毛髓;纵面形态:表面有鳞片。
(5)、桑蚕丝纤维:横截面形态:不规则三角形;纵面形态:光滑平直,纵向有条纹。
(6)、普通粘纤:横截面形态:锯齿形,皮芯结构;纵面形态:纵向有沟槽。
(7)、富强纤维:横截面形态:较少齿形,或圆形,椭圆形;纵面形态:表面平滑。
(8)、醋酯纤维:横截面形态:三叶形或不规则锯齿形;纵面形态:表面有纵向条纹。
(9)、腈纶纤维:横截面形态:圆形,哑铃形或叶状;纵面形态:表面平滑或有条纹。
(10)、氯纶纤维:横截面形态:接近圆形;纵面形态:表面平滑。
(11)、氨纶纤维:横截面形态:不规则形状,有圆形,土豆形;纵面形态:表面暗深,呈不清晰骨形条纹。
(12)、涤纶、锦纶、丙纶纤维:横截面形态:圆形或异形;纵面形态:平滑。
(13)、维纶纤维:横截面形态:腰圆形,皮芯结构;纵面形态:1~2根沟槽。
3、密度梯度法:是根据各种纤维具有不同密度的特点来鉴别纤维。
(1)、配定密度梯度液,一般选用二甲苯四氯化碳体系。
(2)、标定密度梯度管,常用的是精密小球法。
(3)、测定和计算,将待测纤维进行脱油、烘干、脱泡预处理,做成小球投入平衡后,根据纤维悬浮位置,测得纤维密度。
纤维蛋白原检测方法引言:纤维蛋白原是一种血液凝块形成的关键物质,它参与了止血过程中的凝块形成。
纤维蛋白原的检测对于评估血液凝块形成的功能和疾病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纤维蛋白原检测方法。
一、传统凝血法传统凝血法是最常用的纤维蛋白原检测方法之一。
它利用凝血酶原激活纤维蛋白原,并观察形成的凝块时间来评估纤维蛋白原的水平。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成本低廉,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然而,传统凝血法存在一些局限性,如操作复杂、结果受到干扰等。
二、免疫测定法免疫测定法是一种常用的纤维蛋白原检测方法,它利用免疫学原理检测纤维蛋白原的水平。
目前常用的免疫测定方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放射免疫测定法(RIA)等。
这些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结果稳定等优点,能够准确测定纤维蛋白原的水平。
然而,免疫测定法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操作复杂、耗时较长等。
三、凝集试验凝集试验是一种常用的纤维蛋白原检测方法之一。
它通过将纤维蛋白原与特定试剂发生凝集反应,从而评估纤维蛋白原的水平。
常用的凝集试验包括免疫凝集试验(IA)和免疫电泳凝集试验(IEP)。
这些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结果可靠的优点,适用于大规模筛查和快速诊断。
然而,凝集试验也存在一些限制,如对试剂的依赖性较强、结果受到干扰等。
四、荧光法荧光法是一种新兴的纤维蛋白原检测方法,它利用荧光染料标记的抗体与纤维蛋白原结合,并通过荧光信号来评估纤维蛋白原的水平。
荧光法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操作简便等优点,能够准确测定纤维蛋白原的水平。
然而,荧光法在临床应用中还存在一些挑战,如设备成本高、操作技术要求高等。
总结:纤维蛋白原检测是评估血液凝块形成功能和疾病诊断的重要手段。
传统凝血法、免疫测定法、凝集试验和荧光法是常用的纤维蛋白原检测方法。
传统凝血法简单易行,免疫测定法灵敏特异,凝集试验操作简便,荧光法具有高灵敏度。
在选择纤维蛋白原检测方法时,应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选择最适合的方法。
法医学在纤维鉴定中的技术与方法纤维在犯罪调查和司法鉴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提供许多有价值的线索。
而法医学作为一门应用科学,通过运用一系列的技术和方法,对纤维的分析和鉴定功不可没。
本文将介绍法医学在纤维鉴定中的技术与方法,旨在揭示纤维鉴定的科学性和重要性。
一、显微镜观察显微镜观察是纤维鉴定的基础方法之一。
通过放大纤维样本,法医学专家可以仔细观察纤维的形态、结构和特征。
这些观察结果可以用来区分纤维的种类、来源以及可能的犯罪联系。
显微镜观察技术在纤维鉴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为进一步的分析打下了基础。
二、颜色反射分光光度法颜色反射分光光度法是一种常用的纤维鉴定技术。
通过对纤维样本进行光谱分析,法医学专家可以得出纤维的颜色特征。
不同种类的纤维在可见光中具有独特的吸收和反射性能,这使得颜色反射分光光度法成为鉴定纤维的重要工具。
通过对比样本和被检纤维的颜色特征,法医学专家可以判断纤维的来源和可能的交叉污染情况。
三、红外光谱分析红外光谱分析是一种无损分析技术,它可以通过检测纤维在红外辐射下的反射和散射情况,来确定纤维的物质成分。
不同的纤维物质在红外光谱上具有独特的特征峰,通过与数据库中的标准光谱进行对比,法医学专家可以确定纤维的种类和来源。
红外光谱分析在纤维鉴定中的应用广泛,其高效和准确性得到了广泛认可。
四、荧光显微镜观察荧光显微镜观察是一种利用荧光染料来增强纤维特征的方法。
某些纤维样本在受到特定波长的荧光激发光照射后,会发生荧光现象。
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法医学专家可以识别这些发出荧光的纤维,从而确定其存在和特征。
荧光显微镜观察方法不仅可以提高纤维的鉴别准确性,还可用于检测有潜在荧光特征的纤维,为案件调查提供重要线索。
五、电子显微镜观察电子显微镜可以在高分辨率下观察纤维样本的微观结构和形态特征。
电子显微镜观察技术能够揭示纤维的细节信息,例如纤维的纹理、表面形貌以及可能存在的污染物等。
这对于纤维的鉴定和追踪起着重要作用,尤其在纤维状物证的分析中更加重要。
荧光法鉴别纤维
发布日期:2007-1-20 23:11:19 中国纺织检测网
/
·利用紫外线荧光灯照射纤维,根据各种纤维发光的性质不同,纤维的荧光颜色也不同的特点来鉴别纤维。
各种纤维的荧光颜色具体显示:
(1)、棉、羊毛纤维:淡黄色
(2)、丝光棉纤维:淡红色
(3)、黄麻(生)纤维:紫褐色
(4)、黄麻、丝、锦纶纤维:淡蓝色
(5)、粘胶纤维:白色紫阴影
(6)、有光粘胶纤维:淡黄色紫阴影
(7)、涤纶纤维:白光青天光很亮
(8)、维纶有光纤维:淡黄色紫阴影。
牛奶纤维纺织品定性
检验方法
发布日期:2007-1-22 9:45:58 中国纺织检测网
/
·SHCIQH 0003—200l 牛奶纤维纺织品定性检验方法
4.1 红外光谱分析
从红外光谱分析可以知道牛奶纤维中含有N—H,一CH3,,一C≡N,>C=O等基团,牛奶纤维是由从牛奶中提取的氨基酸与丙烯腈接枝而成,但其红外图谱既不同于丝、毛等天然蛋白质纤维,也不同于腈纶。
4.2 切片投影法
用哈氏切片器作该纤维的纵向和横截面切片,置于500倍投影仪中观察结果:纵向有隐条纹,边缘光滑;横截面呈圆形,似合成纤维。
4.3 燃烧法
靠近火焰:熔融并卷曲;接触火焰:卷曲,融化,燃烧;离开火焰:燃烧,有时自灭;燃烧时气味:毛发燃味;残留物特征:黑色状,基本松脆,但有极细微量硬块。
从以上的燃烧特征看,极似真丝等蛋白质纤维。
4.4 熔点法
300%,以下无熔点,同麻、棉等无熔点纤维。
4.5 溶解法
条件和结果见表1。
根据以上试验情况,我们提出以下两种鉴别方法:
(1)切片投影法与燃烧法相结合。
纵向无鳞片(区别于羊毛),横截面呈圆形(区别于真丝),燃烧时有蛋白质臭味(区别于化纤、棉、麻等非蛋白质纤维),可确认为是“牛奶纤维”。
该方法的特点是快速、简便。
能鉴别目前横截面呈圆形的牛奶纤维。
若横截面为非圆形时,则宜用方法(2)。
(2)燃烧法与化学试剂溶解法相结合。
在100%:下用2.5%NaOH溶解30 min,纤维溶胀成冻胶状(区别于羊毛和真丝),燃烧时有蛋白质臭味(区别于化纤、棉、麻等非蛋白质纤维)。
以上方法是对牛奶蛋白纤维的定性分析方法。
目前,对于我们生产的牛奶蛋白混纺纱线也有了相应的定量分析方法标准,在这里因篇幅所限不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