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法鉴别纤维
- 格式:doc
- 大小:36.00 KB
- 文档页数:2
防伪纤维成分
防伪纤维的成分有多种,其中一种常见的防伪纤维是采用聚乙烯醇与复配增塑剂进行搅拌,制得改性聚乙烯醇,再与粉末状的防伪物料混合,制得防伪粗品,最后对防伪粗品进行纺丝处理,制得防伪纤维。
这种防伪纤维具有较好的亲水性和与纸张结合力,有较好的纤维强度。
另一种常见的防伪纤维是在造纸过程中将红、蓝、绿、棕色等彩色短纤维、各种荧光短纤维掺入纸浆内。
在纸张未定型前或涂布胶水后将防伪短纤维撒在纸张表面,在自然光或紫外灯照射下即有不同效果色光或荧光反射。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专业人士。
纤维素酶活力的测定方法纤维素是一种多糖,由若干葡萄糖分子通过β-1,4-糖苷键连接形成,具有结构特殊,难于降解的特点。
纤维素酶是能够降解纤维素的酶,广泛存在于微生物、植物和动物体内。
测定纤维素酶活力的方法因纤维素酶的种类及应用领域不同而有所区别,常用的方法包括酚-硫酸法、精胱酸法、流变法、荧光法等。
下面将介绍其中几种常用的方法。
一、酚-硫酸法酚-硫酸法是用于测定纤维素酶活力的经典方法之一、其原理是:纤维素酶通过水解纤维素生成还原糖,而还原糖可以与试剂酚和硫酸反应产生可测定的颜色。
具体步骤如下:1.准备试剂:将1%酚(重量/体积)和10%硫酸(体积/体积)混合,剧烈振荡。
2.取一个容量瓶,加入待测纤维素酶样品、适量的底物纤维素和适量的缓冲液(常用pH5.0的酸性缓冲液)。
3.进行恒温反应:将试剂和底物溶液在适当的温度下进行恒温反应。
4.终止反应:在特定的时间点,取出反应溶液,加入刚刚准备好的酚-硫酸试剂,充分混匀。
5.酚-硫酸试剂与还原糖反应产生胶体,表现为紫褐色。
通过比色计或分光光度计测定产生的胶体的吸光度,根据标准曲线或已知纤维素酶活力的对照样品,计算出待测样品的纤维素酶活力。
二、精胱酸法精胱酸法是另一种常用的测定纤维素酶活力的方法。
其原理是:纤维素酶通过水解纤维素生成还原糖,而还原糖可以与精胱酸反应产生尿糖胺,尿糖胺与酚胺反应形成可测定的色素。
具体步骤如下:1.准备试剂:将精胱酸磷酸缓冲液(常用pH4.8)和4-氨基安替比林(ABTS)或3,3'-二氮杂联苯基过氧化物(DPPH)溶液混合,剧烈振荡。
2.取一个容量瓶,加入待测纤维素酶样品、适量的底物纤维素和适量的缓冲液。
3.进行恒温反应:将试剂和底物溶液在适当的温度下进行恒温反应。
4.终止反应:在特定的时间点,取出反应溶液,加入刚刚准备好的精胱酸试剂,充分混匀。
5.精胱酸试剂与还原糖反应产生色素,根据色素的吸光度,通过分光光度计测定产生的色素的吸光度,根据标准曲线或已知纤维素酶活力的对照样品,计算出待测样品的纤维素酶活力。
成纤维细胞检测方法
成纤维细胞检测方法是指用来检测和鉴定成纤维细胞的一系列实验技术和方法。
成纤维细胞是结缔组织中的主要细胞类型,参与创伤修复、纤维化等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
因此,成纤维细胞的检测在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成纤维细胞检测方法的示例:
1.形态学观察: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成纤维细胞通常呈现梭形或星形
的外观,有较长的突起。
2.免疫荧光染色:利用特定的抗体对细胞进行免疫荧光染色,可以识别和标
记特定的蛋白质或细胞标记物,如纤维结合蛋白(Fn)、胶原蛋白等。
3.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通过流式细胞仪对细胞进行多参数分析,
可以检测细胞表面的抗原、细胞内蛋白质或DNA等,用于成纤维细胞的鉴别和分型。
4.组织化学染色:利用特定的染色方法,如Masson染色、Van Gieson染色
等,可以检测细胞外基质成分和纤维化程度。
5.基因表达分析:通过检测成纤维细胞相关的基因表达谱,可以了解细胞的
生物学特征和功能状态,如PCR技术、基因芯片等。
最后概括:成纤维细胞检测方法是指用来检测和鉴定成纤维细胞的一系列实验技术和方法。
这些方法包括形态学观察、免疫荧光染色、流式细胞术、组织化学染色和基因表达分析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了解成纤维细胞的生物学特征和功能状态,有助于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断。
纤维原料的荧光性能与检测技术荧光性能是纤维原料的重要性能之一,它直接影响着纤维制品的应用领域和性能。
本文将详细讨论纤维原料的荧光性能及其检测技术。
1. 纤维原料的荧光性能纤维原料的荧光性能是指纤维原料在受到激发后发出荧光的能力。
这种性能主要取决于纤维原料的化学结构和分子结构。
一般来说,含有芳香族化合物的纤维原料具有较强的荧光性能。
1.1 化学结构对荧光性能的影响纤维原料的化学结构对荧光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芳香族化合物的荧光性能与其分子结构中的共轭体系有关。
共轭体系越长,荧光性能越强。
此外,分子结构中的取代基团也会对荧光性能产生影响。
取代基团的存在可以改变分子的共轭程度,从而影响荧光性能。
1.2 分子结构对荧光性能的影响纤维原料的分子结构对荧光性能也有重要影响。
分子结构中的荧光基团会影响纤维原料的荧光性能。
荧光基团的存在可以使纤维原料在受到激发后发出荧光。
此外,分子结构中的猝灭基团也会对荧光性能产生影响。
猝灭基团的存在可以降低纤维原料的荧光性能。
2. 纤维原料的荧光性能检测技术纤维原料的荧光性能检测技术主要包括光谱技术和光度技术。
2.1 光谱技术光谱技术是通过分析纤维原料在不同波长下的光吸收和发射特性来检测其荧光性能。
常用的光谱技术包括紫外光谱、可见光谱和荧光光谱。
通过光谱技术可以获得纤维原料的激发波长、发射波长和荧光寿命等参数,从而评估其荧光性能。
2.2 光度技术光度技术是通过测量纤维原料在激发光照射下的发光强度来检测其荧光性能。
常用的光度技术包括光致发光和热释光。
通过光度技术可以获得纤维原料的荧光量子产率和荧光寿命等参数,从而评估其荧光性能。
3. 结论纤维原料的荧光性能是纤维制品的重要性能之一。
化学结构和分子结构对纤维原料的荧光性能有重要影响。
光谱技术和光度技术是常用的纤维原料荧光性能检测技术。
通过这些技术可以获得纤维原料的荧光性能参数,从而评估其荧光性能。
这是的内容。
接下来的内容将详细讨论纤维原料的荧光性能的调控方法、纤维原料的荧光性能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检测技术等。
纺织基础知识大全常用概念:1、经向、经纱、经纱密度——面料长度方向;该向纱线称做经纱;其1英寸内纱线的排列根数为经密(经纱密度);2、纬向、纬纱、纬纱密度——面料宽度方向;该向纱线称做纬纱,其1英寸内纱线的排列根数为纬密(纬纱密度);3、密度——用于表示梭织物单位长度内纱线的根数,一般为1英寸或10厘米内纱线的根数,我国国家标准规定使用10厘米内纱线的根数表示密度,但纺织企业仍习惯沿用1英寸内纱线的根数来表示密度。
如通常见到的“45X45/108X58”表示经纱纬纱分别45支,经纬密度为108、58。
4、幅宽——面料的有效宽度,一般习惯用英寸或厘米表示,常见的有36英寸、44英寸、56-60英寸等等,分别称作窄幅、中幅与宽幅,高于60英寸的面料为特宽幅,一般常叫做宽幅布,当今我国特宽面料的幅宽可以达到360厘米。
幅宽一般标记在密度后面,如:3中所提到的面料如果加上幅宽则表示为:“45X45/108X58/60"”即幅宽为60英寸。
5、克重——面料的克重一般为平方米面料重量的克数,克重是针织面料的一个重要的技术指标,粗纺毛呢通常也把克重作为重要的技术指标。
牛仔面料的克重一般用“盎司(OZ)”来表达,即每平方码面料重量的盎司数,如7盎司、12盎司牛仔布等;6、色织——日本称做“先染织物”,是指先将纱线或长丝经过染色,然后使用色纱进行织布的工艺方法,这种面料称为“色织布”,生产色织布的工厂一般称为染织厂,如牛仔布,及大部分的衬衫面料都是色织布;1、纺织常用计算公式分为定长制计算公式和定重制计算公式二种。
定长制计算公式:(1)、旦尼尔(D):D=g/L*9000 其中g为丝线的重量(克),L为丝线的长度(米)(2)、特克斯(号数)[tex(H)]: tex=g/L*1000 其中g为纱(或丝)的重量(克),L为纱(或丝)的长度(米)(3)、分特克斯(dtex): dtex=g/L*9000 其中g为丝线的重量(克),L为丝线的长度(米)定重制计算公式:(1)、公制支数(N):N=L/G 其中G为纱(或丝)的重量(克),L为纱(或丝)的长度(米)(2)、英制支数(S):S=L/(G*840) 其中G为丝线的重量(磅),L为丝线的长度(码)2、选择换算公式:(1)、公制支数(N)与旦尼尔(D)的换算公式:D=9000/N(2)、英制支数(S)与旦尼尔(D)的换算公式:D=5315/S(3)、分特克斯(dtex)与特克斯(tex)的换算公式:1tex=10dtex(4)、特克斯(tex)与旦尼尔(D)的换算公式:tex=D/9(5)、特克斯(tex)与英制支数(S)的换算公式:tex=K/S K值:纯棉纱K=583.1 纯化纤K=590.5 涤棉纱K=587.6 棉粘纱(75:25)K=584.8 维棉纱(50:50)K=587.0(6)、特克斯(tex)与公制数(N)的换算公式:tex=1000/N(7)、分特克斯(dtex)与旦尼尔(D)的换算公式:dtex=10D/9(8)、分特克斯(dtex)与英制支数(S)的换算公式: dtex=10K/S K值:纯棉纱K=583.1 纯化纤K=590.5 涤棉纱K=587.6 棉粘纱(75:25)K=584.8 维棉纱(50:50)K=587.0(9)、分特克斯(dtex)与公制支数(N)的换算公式:dtex=10000/N(10)、公制厘米(cm)与英制英寸(inch)的换算公式:1inch=2.54cm(11)、公制米(M)与英制码(yd)的换算公式:1码=0.9144米(12)、绸缎平方米克重(g/m2)与姆米(m/m)的换算公式:1m/m=4.3056g/m2(13)、绸缎的实际重量与磅重的换算公式:磅重(lb)=每米绸重(g/m)*0.9144(m/yd)*50(yd)/453.6(g/yd) 1、手感目测法:此法适用于呈散纤维状态的纺织原料。
玻璃纤维及原料化学元素的测定 x射线荧光光谱法玻璃纤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航空航天、汽车和电子等领域。
为了保证玻璃纤维的质量和性能,需要对其原料中的化学元素进行测定,以确保其符合规定的标准。
一种常用的测定方法是X射线荧光光谱法。
X射线荧光光谱法是一种非破坏性的分析技术,通过材料中吸收X 射线的原子重新辐射出特定能量的X射线,从而分析物质中的化学元素成分。
该方法具有快速、准确、无需样品预处理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材料分析领域。
X射线荧光光谱仪是进行这种分析的主要设备。
它由X射线源、样品支架、光电倍增管(或半导体探测器)以及数据处理系统等组成。
在实验中,我们首先准备一定质量的玻璃纤维样品,然后将其放置在样品支架上。
X射线荧光光谱仪向样品发射高能X射线,样品中的原子吸收了X射线能量,并以荧光的形式重新发射出来。
这些荧光射线的能量与原子的特定能级相关,通过测量荧光射线的能量和强度,我们可以确定样品中的化学元素成分。
测定玻璃纤维样品中的化学元素时,我们需要根据不同元素的特定荧光能量来选择合适的荧光谱线。
例如,硅(Si)的荧光能量为1.739 keV,铝(Al)的荧光能量为 1.486 keV。
通过选择适当的参数,如不同的晶体和滤光器,可以将这些特定能量的荧光线聚焦和增强,从而获得更准确的测量结果。
在进行玻璃纤维样品的测定时,我们还需要建立一个标准曲线。
这可以通过准备一系列已知成分的玻璃纤维样品,分别测量其X射线荧光光谱,并绘制出荧光强度与元素含量的关系曲线。
这样,当我们测量未知样品时,只需将其荧光强度与已建立的标准曲线进行比较,就可以确定其化学元素的含量。
除了X射线荧光光谱法,还有其他一些方法可以测定玻璃纤维中的化学元素,如原子吸收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等。
这些方法各有特点,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分析。
但总体而言,X射线荧光光谱法是一种经济、可靠且易于操作的分析方法,特别适用于对大批量样品进行快速分析。
荧光法鉴别纤维
发布日期:2007-1-20 23:11:19 中国纺织检测网
/
·利用紫外线荧光灯照射纤维,根据各种纤维发光的性质不同,纤维的荧光颜色也不同的特点来鉴别纤维。
各种纤维的荧光颜色具体显示:
(1)、棉、羊毛纤维:淡黄色
(2)、丝光棉纤维:淡红色
(3)、黄麻(生)纤维:紫褐色
(4)、黄麻、丝、锦纶纤维:淡蓝色
(5)、粘胶纤维:白色紫阴影
(6)、有光粘胶纤维:淡黄色紫阴影
(7)、涤纶纤维:白光青天光很亮
(8)、维纶有光纤维:淡黄色紫阴影。
牛奶纤维纺织品定性
检验方法
发布日期:2007-1-22 9:45:58 中国纺织检测网
/
·SHCIQH 0003—200l 牛奶纤维纺织品定性检验方法
4.1 红外光谱分析
从红外光谱分析可以知道牛奶纤维中含有N—H,一CH3,,一C≡N,>C=O等基团,牛奶纤维是由从牛奶中提取的氨基酸与丙烯腈接枝而成,但其红外图谱既不同于丝、毛等天然蛋白质纤维,也不同于腈纶。
4.2 切片投影法
用哈氏切片器作该纤维的纵向和横截面切片,置于500倍投影仪中观察结果:纵向有隐条纹,边缘光滑;横截面呈圆形,似合成纤维。
4.3 燃烧法
靠近火焰:熔融并卷曲;接触火焰:卷曲,融化,燃烧;离开火焰:燃烧,有时自灭;燃烧时气味:毛发燃味;残留物特征:黑色状,基本松脆,但有极细微量硬块。
从以上的燃烧特征看,极似真丝等蛋白质纤维。
4.4 熔点法
300%,以下无熔点,同麻、棉等无熔点纤维。
4.5 溶解法
条件和结果见表1。
根据以上试验情况,我们提出以下两种鉴别方法:
(1)切片投影法与燃烧法相结合。
纵向无鳞片(区别于羊毛),横截面呈圆形(区别于真丝),燃烧时有蛋白质臭味(区别于化纤、棉、麻等非蛋白质纤维),可确认为是“牛奶纤维”。
该方法的特点是快速、简便。
能鉴别目前横截面呈圆形的牛奶纤维。
若横截面为非圆形时,则宜用方法(2)。
(2)燃烧法与化学试剂溶解法相结合。
在100%:下用2.5%NaOH溶解30 min,纤维溶胀成冻胶状(区别于羊毛和真丝),燃烧时有蛋白质臭味(区别于化纤、棉、麻等非蛋白质纤维)。
以上方法是对牛奶蛋白纤维的定性分析方法。
目前,对于我们生产的牛奶蛋白混纺纱线也有了相应的定量分析方法标准,在这里因篇幅所限不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