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河流复习课(2)
- 格式:ppt
- 大小:8.13 MB
- 文档页数:34
⼋年级地理上册第⼆章第三节河流第2课时长江的开发与治理学案新版新⼈教版(含答案)长江的开发和治理【学习⽬标】1.能在长江流域图中找出长江的发源地、注⼊的海洋、流经的省区、地形区。
2.掌握长江经常发⽣洪涝灾害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3.能够初步知道长江各河段开发利⽤的⽅向与措施。
【重点难点】1.掌握长江的基本概况。
2.知道长江各河段开发利⽤的⽅向与措施。
【⾃主学习】认真阅读教材,你能独⽴解决下列问题!学习⼀:长江河流概况1.长江发源于_______________,全长千⽶。
流经11个省区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注⼊___________海。
2.长江⼲流流经的地形区分别有⾼原、⾼原、盆地、平原。
3.长江河段的划分:湖北L 以上为中游,向下⾄江西省M 为中游,再向下⾄⼊海⼝为下游。
4.读长江⽔系图,写出长江主要⽀流和湖泊。
⽀流:A ,B ,C ,D ,E ,F ,G 。
湖泊:a 湖,b 湖。
5.为什么说长江是我国第⼀⼤河?学习⼆:各河段特点及开发和治理6.读课⽂内容和图2.34、2.35,判断长江⽔能资源主要集中在哪个河段,分析其原因。
并在图上中分别⽤①②填出三峡⽔电站、葛州坝⽔电站。
7.试结合长江流域湖泊⾯积变化图、荆江河道特点,以及长江中下游地形、⽓候特点等⽅⾯,分析长江洪涝灾害严重的⾃然和⼈为原因。
8.试结合教材图2.36和有关资料,分析长江被称为“黄⾦⽔道”的原因。
9.阅读课本47页图2.38,分析国家对荆江河段如何进⾏治理?10.读图⽂资料,完成教材p48活动题。
【合作探究】试分析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积缩⼩的原因,及其带来的危害和相应的治理措施。
【知识构建】【拓展延伸】长江三峡和三峡⽔利枢纽⼯程“朝辞⽩帝彩云间,千⾥江陵⼀⽇还。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三节《河流第2课时长江的开发与治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三节《河流第2课时长江的开发与治理》主要介绍了长江的基本概况、开发与治理措施以及长江流域的环境问题。
本节内容是对第二章第一节和第二节的延伸和拓展,通过学习本节内容,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长江的开发与治理,提高对我国河流资源的保护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河流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长江的开发与治理方面,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对长江开发与治理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长江的基本概况,掌握长江的开发与治理措施,认识长江流域的环境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图片观察、小组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资源的情感,提高对长江流域环境保护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长江的基本概况、开发与治理措施以及长江流域的环境问题。
2.难点:长江流域的环境问题及其治理措施。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长江开发与治理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长江开发与治理的相关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资料。
2.案例资料:准备长江流域环境问题的相关案例,以便进行案例分析。
3.课堂练习题:准备与本节课相关的基础知识练习题,以便进行巩固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长江的壮丽景色,引导学生欣赏长江的美,激发学生对长江的兴趣。
然后提出问题:“你们对长江有哪些了解?”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第2课时长江的开发与治理一、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地图和文字材料,学生能够了解长江的源头、支流、干流途经的地形区和省级行政区域,找到上中下游河段划分的起始点。
2.通过图片欣赏和比较,学生概括和理解长江在不同河段的开发利用以及生态环境问题的防治措施。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长江的开发利用和环境问题的解决对策。
2.教学难点:长江流域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对策。
三、教学策略根据课标要求,在充分调研和分析学生情况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以启发式讲授为主要方法,引导学生调用已有的知识,如已经学过的唐诗宋词,著名的旅游景点等,运用综合比较和分析的方法,全面掌握长江的概况。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查询最新网络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学生的学习任务单。
2.学生准备:根据教材的导学问题自学课文。
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剪切好的“长江之歌”,开门见山教师:不仅在文学作品中能看到河流的身影,在音乐作品中也少不了它们。
我们来听一首歌。
播放音频文件。
切换幻灯片。
学生:收听音乐,观看幻灯片。
教师:从歌词中大家已经知道了今天的学习内容是长江。
让我们随着长江之歌,看看它从哪座雪山走来,途经哪些地区,在哪里注入了东海?【设计意图:开门见山,切入主题,引出学习内容。
】讲授新课──读长江流域水系图,自主完成学习任务,了解长江水文特征教师:切换幻灯片,展示学习任务。
在老师给出的地图上标注长江的源头、入海口、干流流经的省区和地形区。
参考长江流域水系图和中国地形的分布图。
学生:读图,完成学习任务。
教师:巡查,答疑,解决学生学习中碰到的困惑。
教师:现在我们来检测大家的学习效果。
学生回答预设:长江之歌中的雪山指的是唐古拉山脉,源头称沱沱河。
长江从源头到入海口流经的地形区有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经过的省区有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最后在上海注入东海。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学习,一方面是巩固已经有的知识,一方面进一步强化学生读图技能。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三节《河流第2课时长江的开发与治理》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三节《河流第2课时长江的开发与治理》介绍了长江的基本情况、开发与治理措施以及长江流域的环境问题。
本节内容是对第二章第一节《长江的概况》的深入和拓展,通过对长江的开发与治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对河流的开发与治理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挑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长江的概况,对长江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方面,如如何合理开发与治理河流,如何解决环境问题等方面,学生可能缺乏实践经验和分析问题的方法。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分析长江的开发与治理措施,以及面临的环境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 教学目标1.了解长江的基本情况;2.掌握长江的开发与治理措施;3.了解长江流域的环境问题;4.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长江的开发与治理措施;2.长江流域的环境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长江的开发与治理;2.案例教学法:分析具体的治理案例,让学生了解治理措施及其效果;3.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长江流域的环境问题及解决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图、图片、案例等教学资源;2.准备PPT课件,展示长江的开发与治理情况;3.准备课堂讨论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课件展示长江的概况,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展示长江的开发与治理措施,如梯级开发、航道整治、水资源利用等,让学生了解我国对长江的开发与治理取得的成果。
3.操练(10分钟)分析长江流域的环境问题,如洪涝、水质污染、生态破坏等,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4.巩固(10分钟)针对长江的开发与治理措施,设计一些选择题或填空题,让学生回答,以巩固所学知识。
第三节中国的河流第2课时一、本节课标内容要求:在地图上说出长江的概况二、本节教材内容分析:1、教学内容:长江的发源地、干流长度、注入海洋、流经省区、流域面积、年径流量、上中下游划分、主要支流、流经地形区、各河段名称、水能集中河段、主要水电站、通航里程、流域内主要湖泊、水灾易发河段、治理措施。
2、教学重点:长江水系概况和长江各段的水文特征3、教学难点:长江开发利用的现状及潜力;治理保护的首要任务三、本节教学目标设计:知识与技能:1、说出长江水系概况,知道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2、学会分析并掌握长江各段的水文特征;3、了解长江开发利用的现状及潜力;治理保护的首要任务。
过程与方法1、长江上、中、下游不同的水系水文特征,是由于处在不同的地形和气候、植被等条件下形成的,通过鲜明的对照,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地理要素之间制约和依存的辩证关系;2、通过阅读长江水系和干流剖面图,培养学生从图上获得河流水文特征的初步能力。
3、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设备引导学生读图理解和掌握知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讲述长江是世界著名大河及其流域丰富的水利资源,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加强建设祖国的责任感与积极性;2、通过讲述长江解放后的巨大变化,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思想教育;3、通过1998年长江流域特大洪水灾害的了解分析,针对长江含沙量有增长趋势的事实,唤醒学生对长江流域生态平衡保护的主任翁意四、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授,检查预习:1、学生展示交流预习作业:2、教师检查预习作业情况;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读教材第50—54页,回答下列问题填表学生讨论:你认为怎样对长江流域进行开发和治理?(三)、图像释疑,精讲点拨:《一》、上游:落差大,多峡谷,多急流,多水能。
[老师引入]首先我们来分析上游。
指的是那一段?(各拉丹冬——宜昌)对!大家先来分析“长江干流剖面图”。
[投放课件 ] (边放CAI课件“长江干流剖面图”边启发学生读图)[教师提问]剖面图的横坐标指什么?纵坐标是指什么?(长江的长度,各流经地点的海拔高度)[学生计算]算一算:长江上游的落差约有多少?(总6621米,上游约6321米,占长江总落差的百分比?约为95%)[学生思考]1、为什么上游的落差这么大?(因为从地势的第一级阶梯流到第二阶梯再进入第三级阶梯,受地形的影响)2、河水在穿山越岭(横段山脉和巫山)时会形成什么样的特征?(多峡谷急流)3、你知道哪些著名的峡谷?4、〔看一看〕虎跳峡、三峡的景观图,在地图上准确找出位置。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河流》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河流》,主要介绍了我国河流的分布、特点以及河流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地理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连接上一节《地形》和下一节《气候》的关键一环。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河流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认识和分析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环境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河流的详细知识,以及河流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我国河流的分布、特点及河流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观察图表、分析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地理环境的思想情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河流的分布、特点及河流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教学难点:河流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如何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表等,直观展示河流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河流风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河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讲授新课:介绍我国河流的分布、特点,分析河流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3.案例分析:以长江、黄河为例,分析河流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4.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河流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5.总结提升:归纳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河流在地理环境中的重要性。
6.布置作业:设计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第三节河流第2课时长江的开发与治理知识点 1 长江概况图2-3-71.在图中合适的位置标注唐古拉山脉和东海。
2.在图中填注上游和中游的分界点——宜昌,中游和下游的分界点——湖口。
3.在图中对应的位置标注A嘉陵江、B乌江、C湘江、D汉江、E赣江的代表字母。
完成1~3题。
1.关于长江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发源于云贵高原B.注入南海C.世界第一长河D.流经了湖北省和安徽省2.长江干流流经的地形区按照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长江中下游平原②青藏高原③四川盆地④横断山区A.②③④①B.②④③①C.②④①③D.④②③①3.关于图2-3-7中序号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是长江中游和下游的分界线——宜昌B.②是汉江与长江交汇处的城市——重庆C.③是长江的支流——嘉陵江D.④是洞庭湖知识点 2 长江的开发、治理图2-3-81.长江上游,河流落差,水能资源。
2.水利枢纽:A ,B 。
完成4~6题。
4.金沙江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是( )A.长江是我国最长的河流B.金沙江奔流于山高谷深的横断山区,落差大,水流湍急、水能资源丰富C.长江有“黄金水道”的美誉D.长江是我国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5.长江被誉为“黄金水道”,是因为长江 ( )A.航运价值高B.径流量大C.水力资源丰富D.矿产资源丰富6.为防治长江洪涝灾害,在下游地区可采取的措施是( )A.修建水利枢纽B.加固堤坝C.退耕还湖D.裁弯取直1.《长江之歌》中有“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的歌词。
你能从这几句歌词中体会到长江的哪些基本特点( )①发源地地势高②春季水量上涨③向东流入东海④支流众多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自古以来,长江就是我国东西运输的大动脉,被誉为“黄金水道”,读长江水系图,完成2~3题。
图2-3-92.关于长江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流域面积和流程、含沙量均居我国首位B.三峡位于四川、湖北两省交界处C.葛洲坝水电站位于长江中游,是我国目前最大的水电站D.长江干流横贯东西,支流联结南北,形成了四通八达的水运网3.下列有关我国长江流域资源开发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上游落差大,水量丰富,可发展水电业B.上中游部分河段旅游资源丰富,可大力发展旅游业C.中游“九曲回肠”可发展灌溉、水产养殖等D.下游水能资源丰富,航运价值巨大4.[威海中考]习总书记强调“我们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