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讲:解放色彩曲
- 格式:pdf
- 大小:5.70 MB
- 文档页数:51
智慧树毕明辉20世纪西方音乐 章节答案参考(本人经过初步整理材料筛选的,本人经过初步整理材料筛选的,未经过精加工。
未经过精加工。
未经过精加工。
不能作为标准答案,不能作为标准答案,不能作为标准答案,仅供参考。
仅供参考。
若材料整理有误,谅解,谢谢合作若材料整理有误,谅解,谢谢合作) )第一讲:音乐的史纲1、《塞吉洛斯的墓志铭》的音乐形态是单声歌曲、《塞吉洛斯的墓志铭》的音乐形态是单声歌曲2、“散而有序”中的“散”指的是区域的变化、“散而有序”中的“散”指的是区域的变化3、西方音乐历史,目前全球公认的段分为七个阶段、西方音乐历史,目前全球公认的段分为七个阶段4、文艺复兴之前的西方音乐历史阶段是中世纪时期、文艺复兴之前的西方音乐历史阶段是中世纪时期5、一部出现在、一部出现在 1607 年名为《奥菲欧》的歌剧,是巴洛克时期的作品6、文艺复兴时期,西方音乐的核心活动地区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西方音乐的核心活动地区为意大利7、巴赫是巴洛克时期的重要音乐家,他一生没有离开过德国、巴赫是巴洛克时期的重要音乐家,他一生没有离开过德国8、古典主义时期的西方音乐活动中心在维也纳、古典主义时期的西方音乐活动中心在维也纳9、泛欧洲的艺术浪潮在、泛欧洲的艺术浪潮在 19 世纪被称为浪漫主义世纪被称为浪漫主义 10、本集课程视频的、本集课程视频的 4 分 35 秒处,出现了一段芭蕾舞。
聆听并观赏,你认为音乐的风格属赏,你认为音乐的风格属 于 20 世纪世纪11、本集课程、本集课程 视频的视频的 4 分 41 秒处,音乐的情绪发生了变化,你认为此时的舞蹈者在表现紧张为此时的舞蹈者在表现紧张12、反复聆听《塞吉洛斯的墓志铭》、反复聆听《塞吉洛斯的墓志铭》 ,旋律与里拉琴伴奏的旋律是相同的相同的13、中世纪时期,西方教会音乐以人声曲形式为主、中世纪时期,西方教会音乐以人声曲形式为主14、奥尔加农是西方最早的复调音乐形式、奥尔加农是西方最早的复调音乐形式15、圣咏是单声音乐形态、圣咏是单声音乐形态16、中世纪圣咏采用的语言是拉丁文、中世纪圣咏采用的语言是拉丁文17、巴洛克音乐晚期三杰:巴赫、亨德尔、维瓦尔第、巴洛克音乐晚期三杰:巴赫、亨德尔、维瓦尔第18、《尤丽迪茜》是巴洛克音乐时期的开端标识作品、《尤丽迪茜》是巴洛克音乐时期的开端标识作品19、古典主义音乐三杰:海顿、莫扎特、贝多芬、古典主义音乐三杰:海顿、莫扎特、贝多芬20、世纪西方音乐的第一时间界标是、世纪西方音乐的第一时间界标是 1945 年21、本集课程视频的、本集课程视频的 4 分 35 秒处,出现了一段芭蕾舞。
第七讲魏、晋、南北朝的绘画黄巾起义结束了东汉王朝的统治。
豪强武装镇压了黄巾军,冲破中央集权的外壳,形成了军阀豪强割据纷争与疯狂混战的局面。
向来是经济文化中心的黄河流域,遭到毁灭性破坏,户口十不存一。
继起的三国鼎立,出现了一个短暂的喘息时期,汉魏之战,目的都在争取本集团靠武力恢复统一,赢得对全国的统治权。
曹氏家族建立起来的魏曹不久即被司马氏所篡夺,经历了西晋与东晋。
司马炎灭蜀(公元263年)建晋(公元265年),接着灭吴(公元280年)。
晋武帝时,全国以黄河领域为中心,基本完成了统一。
与此同时,边地游牧部族,亦在相互冲突中互相兼并;晋初,南北朝分别统一了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
由于晋采取分封子弟为王,以郡为国的制度,在司马炎死后,开始了长达15年之久的“八王之乱”,动摇了西晋王朝的统治基础,导致北方各游牧部族推翻西晋政权的长期大变乱。
从3世纪初至7世纪初,经历了大约三四百年的分裂,战乱频仍,社会动荡不安。
曹操的《蒿里行》曾以“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描写中原所见,可见兵连祸接,灾难之深重。
在南方,流亡到江南的晋宗室司马睿在建康(南京)建立了东晋政权。
公元420年,军阀刘裕更晋建宋,之后,军阀仿效刘裕,走马灯般相继更替建立了齐、梁、陈。
宋、齐、梁、陈四朝,史称南朝。
南朝盛行士族门阀制度,各大家族严格按等级享有不同特权。
他们有家学渊源文化素养,生活豪华奢侈。
江南地区,因北人南迁,文化南北融会,经过2百余年的发展,长江流域从地旷人稀,水耨(nou)火种的落后状态变成日渐繁盛的沃野;北方地区,乘战乱之机,西部和北部各游牧部族开始不断地移住内地。
他们或从事农业生产,或被贩卖为奴隶,或成为地主武装的部曲,他们的命运基本同汉族下层人民相同。
这些部族,大致分五个种族,史称“五胡”—鲜卑(在东北内蒙各地)、匈奴(多在山西)、羯(山西南部)、氐和羌(在甘肃、青海一带)。
在军阀混战中,匈奴起兵,于公元311年攻破西晋首都洛阳,大肆屠杀,开始了延续百年的北方大骚乱。
第七讲学习反对官僚资本主义的斗争,明确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教学目的】帮助学生掌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对官僚资本主义斗争的必要性,掌握解放战争的基本历史线索,坚定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是历史的必然、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信念。
【难点重点】1.为什么中国革命必须把官僚资本作为革命对象?2.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3.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学时安排】2课时一、官僚资本的形成二、波澜壮阔的解放战争(一)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二)以革命战争反对反革命战争(三)土地改革与农民的广泛发动(四)第二条战线(五)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三、中国共产党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核心(一)人民政协与《共同纲领》(二)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这一讲我们学习解放战争,了解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为新中国而奋斗的历史进程,实质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对官僚资本主义斗争。
为什么要反对官僚资本主义呢?这就要从官僚资本说起。
一、官僚资本的形成官僚资本“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种特殊形式的垄断资本”。
它产生于洋务运动时期,其发展经历了清政府统治时期—北洋军阀时期—国民党统治时期。
以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与果夫)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官僚资本,是中国官僚资本的典型形态。
它是直接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发展起来的,是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1927年国民党全国统治建立以后,官僚资本急剧地膨胀起来。
官僚资本的垄断活动,首先和主要地是在金融业方面开始的。
国民党政府通过加入“官股”、改组有关机构等,将原北洋军阀的两大金融支柱即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控制了起来。
随后,又成立了“国家的”中央银行和中国农民银行。
它们被赋予经理国库、发行兑换券、铸发国币、经募内外公债等项特权。
以“四行二局”(二局为邮政储金汇业局和中央信托局)为中心的金融垄断体系,不仅完全主宰了全国的金融业,而且直接操纵着全国的经济。
第七讲词语的理解和运用教学目标:1能结合词语的语言环境体味、解释、推敲重要词句的意义和作用。
知识点精析:本讲选说一点词语选用的有关问题。
正确使用词语,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正确选用词语。
汉语的词语十分丰富,从语形式看,有单音词、多音词;从词的构成看,有单纯词和合成词,从词的意义看,有单义词和多义词;还有同义词和反义词;从语汇包含的成分看,有通用词语、文言词语、方言词语和外来词语等。
要从丰富的词汇中选用最恰当的词语来表达意思,是需要下一番功夫的。
怎样选用词语呢?1.要恰切地了解词语的含意。
现代汉语中近义词语的数量比较大,使用这一类词语是要留心辨别其相同与不同之处。
辟如亲密、亲切、亲热,它们的共同语素是“亲”,亲近;不同之处在另外的语素“密”、“切”、“热”。
亲密,着重指关系,感情密切,没有隔阂;亲切,着重指感情真挚、恳切;而亲热,着重指亲切而热情。
有了这样的辨析,再根据语境来选用,就不会用错。
2.要了解词语的使用范围有些近义词语有不同的使用范围和搭配习惯,使用时也应当注意辨别。
如“雄伟、宏伟”,意思相近,但“雄伟”可用于形容山峰、富有历史意义的大型建筑,也可以指乐曲、绘画的雄壮;而“宏伟”指大型建筑或计划的宏大。
如“宏伟的计划”、“宏伟的蓝图”,一般不能说“宏伟的乐章”。
再如“严密、周密”,前者侧重于严格、紧密,没有疏漏,多用于防范方面;而“周密”着重于周到、完备、细密,多用于思考、计划、安排等方面。
如果不注意它们的使用范围和搭配习惯,就会用错。
3.要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词语的感情色彩有的很鲜明,考试一般不会涉及这一类词语;有的感情色彩比较含蓄、隐蔽,使用时要特别留心。
譬如“修饰、装饰”,修饰指梳妆打扮或修整装点,使外表整洁美好;也可以指使语言文字生动鲜明,如“修饰语言”。
它不会褒贬色彩。
而装饰,泛指点缀,也不含贬义。
同样是贬义词,但分量有轻有重,也要留心。
譬如“唆使、指使”,唆使,指挑动别人去做坏事,有很强的贬义;指使,表示出主意叫别人去做某一件事,语言较轻。
色彩的解放——印象派绘画将色彩从形体中解放出来
李慧
【期刊名称】《流行色》
【年(卷),期】2018(0)10
【摘要】我们现今的艺术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而几百年前的古典绘画—直崇尚气势宏大的形体之美,直到印象派艺术的出现打破了几百年的绘画传统,将色彩的生命力解放,让色彩的感情第一次在画面上跃然升起,他们的色彩革命为我们现今的设计及艺术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莫奈潦草的造型中却有沁人心脾的色彩,塞尚是以“色调”来代替“造型”画面开始有了设计意味,而被称为太阳之子的梵高,用他那些完全脱去造型的冶艳色彩诠释了多少内心的苦闷与忧伤、热烈与狂想.色彩从不是形体的附属,而是一种拥有无限神韵及情感魅力的元素,色彩的解放才有了我们今天绚丽多彩的设计及艺术形式.
【总页数】5页(P13-17)
【作者】李慧
【作者单位】吉林师范大学 130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把色彩和光影从画景中解放出来--让灯光在舞台空间中演奏出美妙的旋律 [J], 陈曙
2.由"中性色——水墨色"说开去——关于印象派绘画色彩与中国写意画色彩的现象学考察 [J], 陈彤
3.印象派绘画色彩观在中学色彩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J], 马妮娜;
4.印象派绘画色彩观在中学色彩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J], 马妮娜
5.绘画色彩与印象派绘画大师——徜徉在莫奈绘画作品的色彩世界中 [J], 许立夫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人音版六年级上册音乐全册教案和教学反思之第7课七色光彩教学目标1、能用明亮而圆润的声音演唱《七色光之歌》,表现歌曲活泼、热情、积极乐观的情绪。
2、能用柔美的声音、恰当的速度与力度演唱歌曲《萤火虫》,并能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表现出歌曲的意境。
3、能哼唱《木星——欢乐使者》两个音乐主题,并背唱其中一个主题的旋律,比较出它们在速度、力度和主奏乐器音色上的不同与变化。
4、能听出《大峡谷组曲》之《日出》2、3旋律演奏乐器的组别。
说出力度变化在乐曲中的作用。
5、能独立完成视唱练习,懂得西洋管弦乐队的排列。
教学重点:感受音乐作品给他们带来的热情与欢乐,丰富其内心的情感体验,培养他们对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
教学难点:结合歌曲和乐曲的学习内容,学生对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有更深的理解。
教学时间:4课时第1课时教学内容:聆听乐曲《日出》,学唱歌曲《七色光之歌》。
教学过程:(一)聆听乐曲《日出》1、导入新课。
复听四年级上册乐曲《羊肠小道》片段,让学生听后说出曲名、作者及出处。
然后点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聆听格罗菲的管弦乐《大峡谷》的第一乐章《日出》。
2、聆听乐曲,引导学生结合乐曲的标题《日出》,说出力度在乐曲表现景象中的变化与作用。
3、让学生对照教科书上的五幅画面来感受力度的变化,还可以回顾乐曲《晨景》,启发学生对比两首表现同一自然景象的作品,发现在表现手法上的异同。
4、重点聆听乐曲第2、3段(1)第一遍,听出第2、3段分别由什么乐器和乐器组演奏的。
教师可采取视听结合的方式,在聆听前先出示西洋管弦乐队的排列图,让学生复习巩固;然后边听、边看、边记录。
(第2、3分别由木管组和弦乐组奏出)(2)第二遍,边听边模拟乐器的演奏。
聆听时,当听到主奏的乐器出现时,用模拟演奏动作来表现。
可先熟悉主题旋律,请学生把这两个主题旋律哼唱一下。
也可用竖笛吹奏第3段主题,此旋律节奏较为简单,但又包含了高音和装饰音,可以巩固之前所学的吹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