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坚持唯物辨证法
- 格式:ppt
- 大小:592.00 KB
- 文档页数:33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一、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一)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1矛盾双方既有同一性又有斗争性2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3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4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方法论: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既要看到矛盾的对立又要看到矛盾的同一(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1、普遍性:事事有矛盾(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时时有矛盾(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2、①②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3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4、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①关系: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②相互联结。
普遍性寓于特殊性质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
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不存在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
方法论:我们要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具体的历史的共性的统一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一)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1、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①②方法论:我们做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好次要矛盾,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2、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
①矛盾主要方面:在事物内部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
②矛盾次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
③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性质,矛盾的次要方面也对事物的性质影响和作用。
④矛盾的主要方面次要方面既相互依赖又相互排斥,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一、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一)辩证否定观的原理1、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
是发展和联系的环节,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辩证否定的实质(二)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精神原理1、原理: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具有创新意识。
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练习与解析一、选择题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据此回答1~4题。
1.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是()A.是否承认事物是变化发展的B.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C.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D.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2.下列属于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是()A.只见树木,不见森林B.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C.一叶障目,不见泰山D.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3.下列属于形而上学观点的有()①“炎热国家的人民就像老头子一样怯弱,寒冷国家的人民则像青年人一样勇敢。
”②“只见树木,不见森林”③心外无物④“一日行窃,终身是贼”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4.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对我们工作和学习的指导意义在于()①为我们正确地看问题、办事情提供了一个总的指导方法②指导我们真正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③使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避免或减少失误,少走弯路④使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立足点切实放在中国国情上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本组题意在考查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根本观点的理解和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的现实意义。
第1题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不在于是否承认矛盾,而在于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源泉,故选C不选B,D项说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不完整的,故不选。
是否承认发展是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之一,但不是根本分歧,故不选A。
第2题A、C是孤立的观点,D是静止的观点,都是形而上学的观点,只有B是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第3题①是外因决定论,②是孤立的观点,④是静止的观点,都属于形而上学的观点。
③“心外无物”是唯心主义,不属于形而上学,故不选。
第4题是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意义在于提供了一个总的指导方法,只有坚持辩证法,才是彻底的唯物主义,才能真正做到从实际出发避免或减少失误,故①②③正确,④是唯物主义观点,不是辩证法,故不选。
高二政治重要模块知识点分析在预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政治是一门比较深奥的学科,在学这门课程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带着一双善于发现问题的眼睛。
关注教材中是怎么样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高二政治重要模块知识点分析,希望大家能够喜欢!1、普遍联系原理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关系。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是孤立地存在,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的统一整体。
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方法论要求:我们必须坚持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对事物的联系进行具体地分析,反对形而上学孤立的看问题。
2、因果联系原理原理内容:原因是引起某种现象产生的现象,结果是被某种现象引起的现象。
原因和结果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在每一事物的具体因果联系中,原因和结果有严格的区别,二者不可分割,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因果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方法论: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提高活动的自觉性。
3、整体和部分的辨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任何事物都有它的整体和部分。
整体和部分二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整体处于统率的决定地位;部分也制约着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对整体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既要树立全局观念,办事情从整体着眼,寻求目标;又要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发挥。
4、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观点原理内容: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
①要把事物看成变化发展的过程;②要弄清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③要有创新精神,与时俱进,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5、规律的客观性原理原理的内容: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规律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的客观性集中表现为它的不可抗拒性。
高二政治唯物论知识点总结唯物论知识点是高二思想政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
下面店铺为高二学生整理政治物论相关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二政治辩证唯物论知识点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物质的,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相符合。
二、物质决定意识原理◆◆◆【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三、意识能动作用原理(或意识反作用于物质原理) ◆◆◆【原理内容】: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四、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它要求我们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这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
(2)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五、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原理内容】:规律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它既不能被创造、被改造,也不能被消灭。
规律是普遍的。
新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4第三单元综合探究《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教案一、综合探究设计意图本单元主要是引导学生树立唯物辩证法的世界观,学会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和分析问题。
到底什么是唯物辩证法?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为什么要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我们中学生在实际生活和学习中应如何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为什么树立科学发展观符合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这些问题都需要在本单元各课内容学习之后有一个总体的认识和把握。
本单元综合探究主要基于此考虑而设计的。
本探究活动的设计有两个突出特点。
一是理论知识的综合性。
因为从知识要求来说,这一问题是对第七、八、九、十课所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搞好本探究活动可以使学生对有关唯物辩证法的知识了解得更系统、更全面。
二是鲜明的思想教育性。
从探究的题目就能体现出这一点,它要求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在明确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以及两者的分歧的基础上,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危害,从而在行动上自觉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特别是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努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二、探究活动开展建议(一)探究活动过程1.建议采取分组探究和个人探究相结合的方式分组方式可以考虑两种方案:一是按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观点分组,分别比较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点和形而上学的孤立观点的不同及表现、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点和形而上学的静止观点的不同及表现、唯物辩证法的全面观点和形而上学片面观点的不同及表现,分层次探究如何坚持用唯物辩证法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形而上学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二是按学生关心的问题分组,对这些问题进行探究,如何坚持用唯物辩证法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形而上学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下面的这些问题可供参考:(1) “网上潇洒走,有喜亦有忧”,在对待网络的使用问题上我们如何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219(2) 在反腐倡廉问题上,我们应如何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3) 如何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正确处理好与同学、家长和老师的关系;(4) “顺境”与“逆境”是每个人在前进道路上遇到的两种境遇,我们应如何用唯物辩证法的思想看待“顺境”和“逆境”。
高中政治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1.对立统一原理及方法论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求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地看问题。
2.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矛盾具有普遍性。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
要求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3.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及方法论矛盾具有特殊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要求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原理及方法论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
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
二者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要求我们坚持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5.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原理及方法论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要求我们既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善于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处理好次要矛盾,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
6.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原理及方法论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
事物的性质主要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
矛盾的主、次方面既相互依赖,又相互排斥,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要求我们既要分清主流和支流,善于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又不能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
7.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
第1页共1页。
第8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共2个一级考点)考点一、二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1、发展的普遍性【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认识)都是变化发展的。
【方法论】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2、发展的实质【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与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概念揭示了万事万物的各种运动变化所包含的前进和上升的趋向性。
【方法论】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培养创新精神。
【拓展】:把握发展要着重注意三点:(1)运动、变化、发展的关系联系:都表明事物不是绝对静止、不是凝固不变和僵化。
区别: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是一般变化变化既有上升的、向前的、进步的、也有下降的、向后的、退步的(运动、变化都没有直接表达或规定运动、变化的总体性质和趋势)发展是上升的、向前的、进步的变化(揭示运动变化的趋向性)可见,发展是一种运动变化,但并非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
只有那些上升的、前进的运动变化才是发展(2)质变不能等同于发展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质变作为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包含两种情形:一是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上升性的根本变化;另一种是倒退性的根本变化。
发展属于第一种质变,不能把任何质变都看成是发展。
可见,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但有了质变也不一定有发展。
(3)判断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具有远大前途错误标准之一(时间标准):新出现的事物就是新事物。
以事物出现的时间的先后错误标准之二(力量强弱标准):目前力量强大、发展速度快、成熟和完善的事物就是新事物。
以事物的一时力量的强弱、发展速度的快慢、是否成熟和完善错误标准之三(形式、名称、旗号标准):有人从事物的名称、旗号等表面形式上判断新旧事物。
3、事物发展的途径:正确认识前进性和曲折性的关系(1)量变与质变的关系:【提醒】(1)、量变引起质变有两种情形:一种是事物在数量、程度上的增减到达一定的程度引起质变;另一种是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次序上的变化也会引起质变。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一、引言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哲学体系中,唯物辩证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理论。
其作为一种哲学体系,能够全面深刻地反映自然界、社会及人类的发展发展。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是唯物辩证法的重要思想之一,对于我们深刻认识事物的发展规律、把握时代发展趋势,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基本存在形式,精神是物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物质和精神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辩证唯物主义提出了一系列哲学原理和方法,用以解析一切事物的发展规律。
三、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概述1. 事物的发展具有阶段性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认为,事物的发展是具有阶段性的。
事物从初始状态发展到一个新的状态,必须经过一个总量的积累、累积和爆发的阶段。
事物的发展是逐步优化、深入发展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新的状态和旧的状态间产生了矛盾,解决了这个矛盾,就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2.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的、曲折的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认为,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的。
事物从一种状态过渡到另一种状态,这个过程是逐渐前进的。
但是,事物的发展也是曲折的,经过了多次整体和局部的反复波动。
如果事物的发展仅存在一种直线发展的趋势,它在实际层面上是不能真正反映事物的特点和规律的。
3. 事物发展的原动力是矛盾运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认为,事物发展的原动力是矛盾运动。
软硬相结合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推动力。
只有矛盾运动与事物内部和外部的相互作用,才能推动事物不断向前发展。
4. 事物发展的过程是能动的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认为,事物发展的过程是能动的。
事物在发展过程中,主体具有能动的力量。
主体通过研究事物的原理和规律、洞察事物的内在矛盾、对事物进行适当的改造,促使事物得以迅速高效发展。
5. 事物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认为,事物的发展是不平衡的。
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不同位置、不同国家、不同行业、不同群体之间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