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地形图的基本知识
- 格式:ppt
- 大小:2.80 MB
- 文档页数:57
将地图上,将海拔相等的各点连接而成的线,叫等高线。
相邻两条等高线的高度差,叫等高距。
用等高线表示地面高低起伏的地图,叫等高线地形图。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根据等高线不同的弯曲形态,可以判读出地表形态的一般状况。
等高线呈封闭状时,高度是外低内高,则表示为凸地形(如山峰、丘顶等);等高线高度是外高内低,则表示的是凹地形(如盆地、洼地等)。
等高线是曲线状时,等高线向高处弯曲的部分表示为山谷;等高线向低处凸出处为山脊。
数条高程不同的等高线相交一处时,该处的地形部位为陡崖,并在图上绘有陡崖图例。
由一对表示山谷与一对表示山脊的等高线组成的地形部位为鞍部。
等高线密集处,表示陡坡;等高线稀疏处表示缓坡。
等高线图的判读1、数值大小:平原:海拔200米以下;丘陵:海拔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山地: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高原:海拔高度大,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
2、疏密程度:密集:坡度陡;稀疏:坡度缓。
3、形状特征:①山顶: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②盆地或洼地: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升高(如果没有数值注记,可根据示坡线来判断:(示坡线——为垂直于等高线的短线)③山脊: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低处。
等高线从高往低突,就是山脊.④山谷: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高处。
等高线从低往高突,就是山谷.⑤鞍部:正对的两山脊或山谷等高线之间的空白部分。
⑥缓坡与陡坡及陡崖:等高线重合处为悬崖。
等高线越密集处,地形越陡峭;等高线越稀疏处,坡度越舒缓。
地形剖面图1、画法:从剖面线与每条等高线相交的各点,分别向下引垂线,按各点海拔转绘到相应的高度位置上,然后连成平滑的曲线。
2、注意点:①剖面线连续多次经过同一条等高线时,多取几点;②剖面线经过河流时,应画出河床。
三、实际运用:(1)选“点”设计:水库的坝址:应建在等高线密集的河流峡谷处,峡谷上游要有蓄水库区港口应考虑:避风的海湾;避开含沙量大的河流(以免引起航道淤塞)。
(1)地形图基本知识今天我们共同学习军事地形学的基本知识,主要学习五个方面:(2)一是基本概念;二是地形图比例尺及图上距离的量算;三是点的坐标及其量读;四是方位角、偏角的量读及换算;五是地貌的表示、识别与判读。
下面我们学习第一个问题。
(3)一、基本概念(4)地图是按一定的法则,有选择地在平面上表示地球上的若干现象的图(地图,是地球表面自然和社会现象的缩写图)。
它具有严格的数学基础、完整的符号系统、文字注记,并根据不同用图的目的和用图层次的需要,对所表示的内容进行了有原则的取舍及综合。
(5)地形是地球表面自然起伏的形态和分布在地面上人工或自然形成的固定物体的总称。
前者称为地貌,如山地、丘陵、平原;后者称为地物,如道路、房屋、河流和森林等。
所以地形是地貌和地物的总称。
地形图是按一定的比例尺,表示地物、地貌平面位置和高程的正射投影图,即比例尺大于1:1000000的普通地图称为地形图。
我国军用系列比例尺地形图有七种,即:1:10000、1:25000、1:50000、1:10000 0、1:250000、1:500000、1:1000000地形图。
(6)地图按其内容可分为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
(7)普通地图是综合反映地表物体和自然、社会现象一般特征的地图。
它以相对均衡的详细程度表示自然地理要素(地貌、土质、水系、植被)和社会经济要素(居民地、道路网、行政区划分)。
它广泛地用于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军队作战训练和科学文化教育等方面,而且还可以作为编制专题地图的地理底图。
(8)专题地图,又称“专门地图”或“主题地图”,简称专题图。
它是根据专业方面的需要,突出反映一种或几种主题要素的地图。
如军事交通图、军事部署图、野战医院分布图等。
(9)二、地形图比例尺及图上距离的量算(10)(一)、地形图比例尺1、定义地形图比例尺是图上线段长与实地相应线段水平距离之比。
设图上线段长为l,实地相应线段之水平距离为L,则地形图的比例尺为:比例尺=l/L=1/M,式中,M称为比例尺分母,表示缩小的倍率。
地形图基本知识地形测量的任务是测绘地形图。
地形图测绘是以测量控制点为依据,按以一定的步骤和方法将地物和地貌测定在图之上,并用规定的比例尺和符号绘制成图。
一、地形图和比例尺1.地形图、平面图、地图 地形图:通过实地测量,将地面上各种地物、地貌的平面位置,按一定的比例尺,用《地形图图式》统一规定的符号和注记,缩绘在图纸上的平面图形,既表示地物的平面位置又表示地貌形态。
平面图:只表示平面位置,不反映地貌形态地图:将地球上的若干自然、社会、经济等若干现象,按一定的数学法则采用综合原则绘成的图。
我们测量当然主要是研究地形图,它地球表面实际情况的客观反映,各项建设和国防工程建设都需要首先在地形图上进行规划、设计。
2.比例尺 (1).比例尺:图上任一线段d 与地上相应线段水平距离D 之比,称为图的比例尺,显然有M D d 1=(2).比例尺种类:a .数字比例尺:直接用数字表示的比例尺用分子为1的分数式来表示的比例尺,称为数字比例尺,即式中M 称为比例尺分母,表示缩小的倍数。
M 愈小,比例尺愈大,图上表示的地物地貌愈详尽。
通常把1:500,1:1 000,1:2 000,1:5 000的比例尺称为大比例尺,1:10 000,1:25 000,1:50 000,1:100 000的称为中比例尺,小于1:100 000的称为小比例尺;b .图式比例尺:直线比例尺和复式比例尺;通常使用直线比例尺。
它是在地图的适当位置上绘一直线,并在直线上截取若干长度相等的线段作为比例尺的基本单位,一般为lcm 或2cm 。
在每个刻度上标明所代表的实际距离。
整个比例尺有主尺相副尺两个部分。
主尺部分包括若千个基本单位,位于右边,并从0向右计数;副尺为一个基本单位,位于左边,分成10或5个等分,并从0向左记数。
主尺用来测读完整基本单位长度,而副尺用来测读不完整基本单位长度。
副尺上的每一等分还可根据实际情况用肉眼进行判断。
图解式比例尺给使用者提供了一种直接便捷测读距离的方法。
地形图基本知识一、基本概念1、地形图坐标系我国的地形图采用高斯-克吕格平面直角坐标系。
在该坐标系中,横轴:赤道,用Y表示;纵轴:中央经线,用X表示;坐标原点:中央经线与赤道的交点,用O表示。
赤道以南为负,以北为正;中央经线以东为正,以西为负。
我国位于北半球,故纵坐标均为正值,但为避免中央经度线以西为负值的情况,将坐标纵轴西移500公里。
2、北京54坐标系1954年我国在北京设立了大地坐标原点,采用克拉索夫斯基椭球体,依此计算出来的各大地控制点的坐标,称为北京54坐标系。
3、WGS84坐标系即世界通用的经纬度坐标系。
4、6度带、3度带、中央经线我国采用6度分带和3度分带:1∶2.5万及1∶5万的地形图采用6度分带投影,即经差为6度,从零度子午线开始,自西向东每个经差6度为一投影带,全球共分60个带,用1,2,3,4,5,……表示。
即东经0~6度为第一带,其中央经线的经度为东经3度,东经6~12度为第二带,其中央经线的经度为9度。
如河北省位于东经113度-东经120度之间,跨第19带和20带,其中东经114度以西(包括阜平县的下庄乡以西、平山的温塘、苏家庄以西,井陉的矿区以西,邢台县的浆水镇以西,武安的活水乡以西,涉县全境)位于第19带,其中央经线为东经111度;114度以东到山海关均在第20带,其中央经线为117度。
1∶1万的地形图采用3度分带,从东经1.5度的经线开始,每隔3度为一带,用1,2,3,……表示,全球共划分120个投影带,即东经1.5~4.5度为第1带,其中央经线的经度为东经3度,东经4.5~7.5度为第2带,其中央经线的经度为东经6度。
河北省位于东经113度-东经120度之间,跨第38、39、40共计3个带,其中东经115.5度以西为第38带,其中央经线为东经114度;东经115.5~118.5度为39带,其中央经线为东经117度;东经118.5度以东到山海关为40带,其中央经线为东经120度。
地形图基础知识一、地形图的基本组成一幅正规地形图由图名、图号、比例尺、内外图括、接图表、坡度尺、三北方向线、图面内容(地形与地物)和图例等部分组成。
1、图名:一般以图幅范围内最大获最重要的地名作为图名,写在图纸的正上方。
2、图号:即地形图的编号。
由地形图所处的经纬度范围所决定。
一般放在图名下方。
3、比例尺:分为数字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数字比例尺表示成1:M,M为分母,M越大则比例尺越小,如1:50000就是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长度500米;线段比例尺是用线段长度直接说明实地距离,通常是把一根线段分成五等分,每等分1厘米,左手第一厘米处为0刻度,向左划分到毫米,端点处写上图上1厘米代表的实际距离,向右每两个厘米写一个数字(公里数)。
一般1:5000~1:50000为中比例尺,大于1:5000就叫大比例尺如1:2000或1:500等,小于1:50000的叫小比例尺如1:100000、1:200000等。
4、内外图括:地形图的内图括用细实线,南(下)北(上)两条线为本图幅的南北纬度界线,左(西)右(东)两条线为本图幅的经度范围。
如罕达汽幅1:50000地形图西界细线和东界细线分别代表这幅图的经度为126°00′和126°15′,南界和北界细线分别代表这幅图的纬度范围为“自北纬50°00′到北纬50°10′。
外图括用粗实线表示,与内图括平行,用图有二。
一是为了图面美观,二是在内外图括之间留出空间方便表示坐标值和经纬度。
5、接图表:为方便查找相邻地形图,在图纸的左上角或右下角绘制一个方框,分成九等分,每个小矩形代表一幅图,将本图放在中心位置用阴影线表示,上下左右四幅图分别表示本图北、南、西和东面相邻的四幅图,他们与本图为线接合,四个角上的图与本图幅为点接合。
6、坡度尺:一般放在图幅的左下角,其中的曲线代表等高线,由左向右越来越密集,相应的坡度也越来越大。
它用来量测地形图上两点之间的坡度,有相邻两根等高线坡度尺和相邻6根等高线坡度尺之分。
地形图识读基本知识任务⼀地形图识读基本知识⼀、填空题1、测量⼯作的基准线是___________。
2、野外测量⼯作的基准⾯是_______________。
3、测量⼯作的基本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 ____和步步有检核。
4、绝对⾼程是地⾯点到的铅垂距离。
5、地⾯点的位置通常⽤平⾯坐标和表⽰。
6、在球⾯上⽤地理坐标表⽰点的平⾯坐标时,地⾯点的位置通常⽤表⽰。
7、测量的基本⼯作为__________________、测距和测⾼差。
8、为了便于计算和分析,对⼤地⽔准⾯采⽤⼀个规则的数学曲⾯进⾏表⽰,这个数学曲⾯称为。
9、将地⾯点由球⾯坐标系统转变到平⾯坐标系统的变换称为。
10、测量上采⽤的平⾯直⾓坐标系纵轴为轴,横轴为轴。
⼆、选择题1、以下不属于基本测量⼯作范畴的⼀项是()。
A ⾼差测量B 距离测量C 导线测量D ⾓度测量2、点的地理坐标中,平⾯位置是⽤()表达的。
A 直⾓坐标B 经纬度C 距离和⽅位⾓D ⾼程3、绝对⾼程是地⾯点到()的铅垂距离。
A 坐标原点B ⼤地⽔准⾯C 任意⽔准⾯D ⾚道⾯4、下⾯关于⾼斯投影的说法正确的是:()A.中央⼦午线投影为直线,且投影的长度⽆变形;B.离中央⼦午线越远,投影变形越⼩;C.经纬线投影后长度⽆变形;D.⾼斯投影为等⾯积投影;5、根据⼯程设计图纸上待建的建筑物相关参数将其在实地标定出来的⼯作是()A 导线测量;B 测设;C 图根控制测量;D 采区测量;6.、测量⼯作的基准线是()。
A 法线B 铅垂线C 经线D 任意直线7、任意两点之间的⾼差与起算⽔准⾯的关系是()。
A 不随起算⾯⽽变化B 随起算⾯变化C 总等于绝对⾼程D ⽆法确定8、某地位于东经130度40分30秒,则其所在的⾼斯投影6度投影带的中央⼦午线的经度为()度A.130 B.129 C.132 D.1289、我国1985年⾼程基准以某海的平均海⽔⾯为⾼程的起算⾯,这个海是()。
A:东海;B:北海;C:南海;D:黄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