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卫Ⅺ项目督导报告按照卫XI项目2011年度中央级项目活动
- 格式:pdf
- 大小:209.99 KB
- 文档页数:16
甘肃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办公室关于中央补助甘肃中医药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绩效考核督导情况的通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甘肃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办公室•【公布日期】2015.05.11•【字号】甘卫办中医函〔2015〕250号•【施行日期】2015.05.1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卫生医药、计划生育综合规定正文关于中央补助甘肃中医药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绩效考核督导情况的通报甘卫办中医函〔2015〕250号各市州卫生计生委、省中医院、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全面启动2012-2014年中医药公共卫生补助资金绩效考核督导工作的通知》(国中医药规财便函〔2015〕15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抽调上海9名专家组成督导组对我省2012-2014年中医药公共卫生补助资金执行进度、业务工作开展等方面进行考核督导。
现将考核督导情况通报如下:一、基本概况(一)补助资金总体情况。
2012-2014年度甘肃国家中医药公共卫生补助资金共计17455万元,其中2012年补助资金5621万元,2013年补助资金6900万元,2014年补助资金6934万元。
(二)6个重点绩效考核项目。
1. 全国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
确定甘肃陇中正骨学术流派、甘肃郑氏针法学术流派所在的甘肃省中医院、甘肃中医学院为项目建设单位,主要是探索建立中医流派学术传承、临床运用、推广转化的新模式。
2012-2014年度补助资金400万元。
2.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
确定9名名老中医所在的7家医疗机构为项目建设单位,主要是建立一批规范的具备较好条件的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整理、推广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探索名老中医药专家诊疗疾病经验和学术思想传承的有效方法和创新模式。
逐步建立名老中医药专家典型医案共享平台,培养一批高层次的中医临床和科研人才。
2012-2014年度补助资金450万元;3. 农村医疗机构中医特色优势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国家级项目专家组对甘肃省卫十一项目的督导报告受卫生部项目资金监管服务中心的委托,国家级项目专家组(刘谷琮、赵根明、杨金侠)于2009年7月19日至23日对甘肃省卫生十一项目的实施进展进行了督导。
本次督导的目的是:全面了解项目省、县的实施进展情况,协助研究解决项目实施中的困难和问题,加快推进项目实施。
一、督导工作概况督导小组到达兰州后,受到省卫生厅副厅长李存文等同志的热情接待。
在省项目办领导和省级专家陪同下,督导小组在静宁县期间听取了该县项目领导小组关于项目实施情况的报告,与县委常委、宣传部王克选部长(代表外出学习的常务副县长)、县卫生局靳金生局长和县计委、财政、民政等相关部门、县级医疗卫生机构负责人、县项目办人员等进行座谈。
到县新农合办公室、项目办公室、县医院、县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和县妇幼保健站进行了现场考察,查阅了与项目相关的文档资料。
到威戎镇中心卫生院、界石铺镇中心卫生院、李堡屯村卫生室、新华村卫生室、屯壁村卫生室实地考察,并与一些村民进行了交谈。
在离开静宁县前,督导小组向县委领导、项目领导小组成员和县医疗卫生单位负责人进行了反馈,肯定了项目已取得的成绩,对下一阶段项目工作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在兰州市,督导组听取了省项目办的项目进展报告和省级专家对项目工作的意见,与省卫生厅新农合办公室、规财处、农卫处、妇社处等处室领导交流了项目工作,查阅了省级项目文档资料。
本次督导工作结束前,省卫生厅厅长刘维忠,省项目办主任、厅规财副处长胡原生,省项目办副主任、省妇幼保健院院长仇杰和厅相关处室、项目办有关人员、省级专家听取了督导小组对本次督导结果的反馈,刘维忠厅长、胡原生副处长对督导小组提出的项目工作和管理建议作出了回应。
二、对静宁县的项目督导情况(一)静宁县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概述在国家农村卫生政策的指引下,在甘肃省卫生厅的支持下,近年来静宁县的农村卫生工作取得了明显发展。
主要表现在:1、各级政府财政对卫生发展的支持力度明显加大。
关于2011年重点项目建设进展情况的督查报告县重点项目推进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重点建设项目推进工作的具体要求,由县督查室牵头,会同监察局、发改委等部门组成重点项目推进工作督查组,于2011年4月6日-8日对全县重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了第三次督查,现将督查情况报告如下:一、重点项目总体情况本次督查主要内容包括:各重点项目规划设计、建设选址、资金筹备、手续报批、征地拆迁、招投标等工作情况;各项目具体开工日期,施工场地开工准备情况,以及备工备料情况。
影响和制约4月份开工建设的主要问题及因素、推进计划、解决方案。
县国土资源局已组织上报实施城市规划四批次共26宗土地报件,合计5805.469亩地。
通过督查汇总,已确定4月份开工建设的项目有45项,占项目总数78项的57.7%;已完成项目前期部分工作,正在办理剩余审批、手续等工作,在5-6月开工建设的项目有17项,占项目总数的21.8%;正在争取上级项目支持、手续核准,力争早日开工建设的项目有16项,占项目总数的20.5%。
二、各重点项目建设进展情况(一)4月开工建设的项目共有45项大唐呼图壁河石门水电项目于3月20日复工,目前正在准备移民迁建报告的审批工作,计划2011年4月通过自治区移民办审查,实现大河截流,5月开始大坝施工。
大泉水库、小泉水库、小泉三队水库三个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将于3月份全面完成招标,4月20日动工建设。
水利信息化建设项目已编制完成了《地下水资源监控及信息化管理系统规划》和《地下水资源监控及信息化监控系统实施方案》,规划已做出,4月15日开工建设,与水利项目同步实施。
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呼图壁河灌区改造与配套续建项目、高效节水项目,由于今年3月19日洪水造成水毁,工程量和投资都将加大,也会造成竣工期推延,4月10日全面动工建设。
12万亩高效节水任务计划5月中旬全面完成(已完成7.7万亩),总长46公里的支、干渠防渗改造工程、分水闸、交通桥等配套渠系建筑物计划6月全面完工。
甘肃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开展全省卫生计生系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工程质量专项督查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甘肃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甘肃省卫生厅)•【公布日期】2018.04.04•【字号】甘卫明电〔2018〕11号•【施行日期】2018.04.0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卫生医药、计划生育其他规定正文关于开展全省卫生计生系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工程质量专项督查的通知各市州卫生计生委、兰州新区卫计和食药监局,委属各单位,兰州大学第一、第二医院,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近日,新闻媒体播出我省临夏州东乡县折达公路考勒隧道工程建设管理中存在质量监管不严、安全管理不细等问题,由此暴露出部分环节存在严重的形式主义、官僚作风等顽疾。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省委书记林铎作出批示:“这是一起十分典型的不作为不尽责、官僚主义、衙门作风严重的案例,发生在三令五申要求转变作风、不推诿扯皮、正确对待各方监督的现在,必须严肃问责,责成交通厅党组立即安排查验现场,全面整改路隧问题,向省委省政府作出深刻检查,省监委启动问责程序,省政府正式函复央视,表明我省态度,诚恳接受监督”。
省长唐仁健主持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安排部署折达公路考乐隧道安全隐患整改工作,要求对工程质量安全问题再次进行全面整治,确保整改到位;对折达公路项目全过程进行全面彻查,查明问题、理清责任,对相关责任人依法依规进行处理;对其中发现的违法违纪或可能存在的腐败问题,按程序移交司法机关处理;举一反三,对全省范围内已建和在建公路、桥梁、隧道等项目进行“拉网式”排查,迅速开展工程质量安全问题专项整治,深入查找在项目工程建设管理中存在的质量安全监管不严、管理不细等问题,抓紧做好整改整治工作;对本行业本领域的项目建设特别是民生工程和信访问题办理情况进行细致摸排,及时消除隐患;要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联系,及时通报整改工作进展情况,亮明态度、接受监督;扎实开展“转变工作作风改善发展环境建设年”和“深化放管服改革工作突破年活动”,从具体的人和事入手,深入剖析,汲取教训,加强警示,推动作风建设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甘肃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甘肃省财政厅关于转发《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指导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甘肃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甘肃省卫生厅),甘肃省财政厅•【公布日期】2015.07.20•【字号】甘卫发〔2015〕290号•【施行日期】2015.07.2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卫生医药、计划生育综合规定正文关于转发《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指导方案》的通知甘卫发〔2015〕290号各市州卫计委、财政局:为进一步规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工作,强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确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全面落实,国家卫生计生委、财政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指导方案》(国卫办基层发〔2015〕35号),现转发给你们,并提出以下要求。
请各地结合《甘肃省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办法》(甘卫基层发〔2015〕91号)和本通知相关要求,于7月30日前,组织所辖县区市对2015年上半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考核,并及时上报考核结果。
一、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思想认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各地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健全组织,规范考核,强化管理。
要成立考核领导小组,制定考核方案,细化考核指标,精心组织实施考核工作。
要把握项目工作的规律和特点,结合各自实际,强化统筹协调,将高标准完成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与建立长效机制结合起来,推动项目工作的创新。
二、明确考核目的,落实考核措施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是推进各地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的有效举措。
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有关文件精神,按项目指标要求,抓好绩效考核工作落实,通过考核不断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服务职能,深入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任务落实。
甘肃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甘肃省财政厅关于印发《甘肃省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甘肃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甘肃省卫生厅),甘肃省财政厅•【公布日期】2015.03.09•【字号】甘卫发〔2015〕91号•【施行日期】2015.03.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卫生医药、计划生育综合规定正文关于印发《甘肃省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甘卫发〔2015〕91号各市州卫生计生委(卫生局)、财政局,省妇幼保健院,省卫生计生委综合监督局,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省健康教育所,省卫生统计信息中心:现将《甘肃省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甘肃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甘肃省财政厅2015年3月9日甘肃省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推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有效实施,着力解决当前影响城乡居民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对居民健康问题实施干预,减少主要健康危险因素,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及慢性病,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服务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能力,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版)》(以下简称《规范》)要求,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应坚持“政府主导、部门配合、整体推进”的原则。
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各专业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高度重视,加强管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保证《规范》严格落实。
第二章工作任务第三条:落实服务项目。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包括: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预防接种、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慢性病管理、重性精神疾病管理、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和报告、卫生监督协管、中医药服务共11类43项服务。
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各专业机构、基层医疗卫生单位要严格按《规范》要求抓好各项工作落实。
甘肃省卫生厅关于全省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督导结果的通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甘肃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甘肃省卫生厅)•【公布日期】2010.09.01•【字号】甘卫中函[2010]433号•【施行日期】2010.09.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医疗管理正文甘肃省卫生厅关于全省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督导结果的通报(甘卫中函〔2010〕433号)各市、州卫生局:为全面掌握我省2009年中医医院管理年的活动成效、国家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项目进展和全省重点中医药工作的落实情况,省卫生厅组织专家组,于5月17日至30日分别对14个市州和每市州随机抽取的县、乡、村中医药工作进行了督导检查。
7月4日至11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又组织专家组对我省开展2009年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的总体情况进行了抽查评估。
现将国家和省上的检查评估结果通报如下:一、2009年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开展情况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中医医院能认识到开展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的重大意义,活动中能结合实际,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特色优势,为保障人民群众健康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是领导重视,认识明确。
市县卫生行政部门和抽查到的各级中医医院都成立了管理年活动领导小组,出台了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
中医医院均编制了医院中长期发展规划,在年度工作计划中有明确的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措施,大部分医院在日常工作中有落实、有记录。
二是加快中医药人才培养,不断优化人员结构。
中医医院的人才补给以中医药类毕业生为主,合理架构了老中青三级人才梯队。
在岗专业技术人员积极通过“西医学中医、中医学经典”活动和各级各类培训工作,强化了中医药继续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中医药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促进了中医药整体服务能力的提升。
三是中医药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
接受检查评估的中医医院大多能按照“大专科、小综合”的思路,积极创建各级各类重点中医药专科,规范中药药事管理,以点带面促进医院整体发展。
卫妇社秘〔2011〕411号关于做好2011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通知各市、县(市、区)卫生局、财政局,有关省直医疗卫生单位:按照卫生部、财政部《关于做好2011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通知》(卫妇社发〔2011〕37号)、《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医药卫生体制六项重点改革2011年度主要工作安排的通知》(皖政办〔2011〕29号)要求,为做好全省2011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2011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重点任务(一)新增服务项目和内容。
2011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由15元提高至25元,新增经费主要用于扩大服务人群,增加服务项目,提高服务质量。
一是将儿童保健管理人群从0-3岁扩大到0-6岁,并增加儿童口腔保健等服务内容;二是增加孕产妇、65岁以上老年人等重点人群检查项目,增加健康教育服务内容,提高服务频次;三是增加高血压、糖尿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人数;四是增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够承担的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和食品安全信息报告、职业卫生咨询指导等服务项目。
省卫生厅在卫生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的基础上,结合我省实际,制定了《安徽省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见附件1,可从卫生厅网站下载),规定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具体内容,请各地参照执行。
(二)2011年重点工作任务。
一是进一步规范健康档案的建立、使用和管理流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城乡居民提供的医疗卫生服务内容应当及时纳入健康档案,提高健康档案使用率。
各地区要积极推进健康档案信息化建设,规范化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50%左右,及时补充和完善健康档案,探索电子健康档案与电子病历之间的衔接,发挥健康档案在疾病控制和人群健康管理中的作用。
二是加强慢性病和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全省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人数累计达到202万人、70万人以上,将发现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全部纳入管理范围,各地要按照当地医改任务数,保质保量完成任务。
甘肃省卫生厅关于印发2011年全省卫生工作总结及2012年工作要点的通知正文:---------------------------------------------------------------------------------------------------------------------------------------------------- 甘肃省卫生厅关于印发2011年全省卫生工作总结及2012年工作要点的通知(甘卫办发〔2012〕29号)各市、州卫生局,甘肃矿区卫生局,厅直各单位,兰州大学第一、二医院,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厅机关各处(室、局):现将《2011年全省卫生工作总结及2012年工作要点》印发你们,请结合本地、本单位工作实际,认真做好2012年各项卫生工作任务。
二〇一二年二月七日2011年全省卫生工作总结及2012年工作要点一、2011年全省卫生工作总结2011年,全省卫生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卫生部的大力指导下,全省卫生系统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维护人民群众健康为己任,按照省政府提出的年度工作任务目标,突出重点,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一)深化医改重点工作顺利推进。
一是新农合覆盖面不断扩大,保障能力逐步提高。
全省参合农民1918.27万人,参合率达96.54%以上,新农合人均筹资水平从2010年的150元提高到230元,约八成的县(区)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达到70%。
兰州、庆阳等5市州已开展市级统筹工作。
新农合管理省级平台在全省平稳运行,“一卡通”在全省一半的县(区)试点推广。
二是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稳步推进,药品价格合理下降。
全省1388个乡镇卫生院、353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6129所村卫生室实现了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全覆盖。
全省除嘉峪关市以外的13个市州的151个县级以上医疗机构推行了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其中酒泉24个(23个实行了全部药品零差率销售)、庆阳24个、定西24个、甘南24个、兰州17个、白银14个、陇南9个、金昌5个、武威3个、天水2个、张掖2个、临夏2个、平凉1个,嘉峪关尚未推行;酒泉市妇幼保健站,金昌市第一、二人民医院,庆阳市中医院和妇幼保健院,白银市妇幼保健院,定西市第二人民医院和中医院等8个市级医疗机构推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
甘肃省卫Ⅺ项目督导报告按照卫XI项目2011年度中央级项目活动计划安排,项目督导组于 2011年5月27日至5月30日对甘肃省的项目工作进行了督导。
督导组由卫生部卫生发展研究中心王禄生副所长、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徐玲处长、南京医科大学医政学院陈家应教授组成。
本次督导的主要目的是了解项目进展,发现、总结项目创新试点经验,为项目中期评估调整提供参考依据。
一、督导概况本次督导采取了项目县现场考察和督导研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在对会宁县和静宁县现场考察的基础上,在省项目办召开了督导反馈研讨会,省项目办、卫生厅相关处室、甘谷、康乐、皋兰县项目相关人员参加了会议。
会上,省项目办介绍了全省的项目进展,三个县分别介绍了本县的项目进展。
督导组对省县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解答和讨论,对甘肃省的项目督导情况进行了反馈,提出了相关建议。
二、省级项目进展概况(一)第一领域2010年以来,省级主要开展了以下活动,(1)根据省卫生厅关于新农合信息化要求,组织省级专家,全面促进项目县的新农合信息化管理。
(2)新农合筹资方式改革。
省项目办在静宁、皋兰两个项目县开展了新农合预交费筹资试点工作。
开展了以预交费为主、“三定”筹资(定时间、定地点、定交费金额)为辅的新农合筹资方式改革。
(3)指导项目县开展新农合门诊统筹。
省项目办组织省级专家多次对各项目县开展新农合门诊统筹试点工作进行技术援助和分析论证。
(4)指导项目县实行新农合与医疗救助的无缝衔接。
省项目办选派省级专家总结和评价了目前新农合与医疗救助无缝衔接方式,并开展了试点工作。
(二)第二领域省级开展的主要活动有,(1)指导项目县完善、实施卫生人力资源发展规划。
省项目办组织省级专家指导各项目县根据实际,制定卫生人力资源发展规划,并探索形成乡村两级卫生人员引进激励机制和提高专业技术人员业务技能的长效机制。
(2)帮助项目县探索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绩效考核工作。
在省级专家的指导下,各项目县均开展了不同形式的乡村卫生机构绩效评价和卫生服务质量监管,取得了较好的进展。
会宁县的绩效评价工作已初步形成了创新经验。
(3)开展乡村一体化管理试点和推广工作。
省项目办选派省级专家赴各项目县指导开展了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
康乐、皋兰、甘谷、会宁县均已初步实现了乡村一体化管理。
(4)探索农村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应用。
开展了以中医药适宜技术为主要内容,集人员培训、政策支持为一体的农村适宜技术推广应用工作,目前此项活动初见成效。
(三)第三领域省级开展的主要活动有,(1)探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包有效提供的机制和服务提供模式,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建立了“责任到人、服务到户、合同管理、绩效支付”的公共卫生服务模式。
(2)探索农村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模式。
一是建立了县、乡、村健康教育网络;二是开展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群众喜闻乐见的社区健康教育活动;三是规范临床医师传播健康信息的方式方法;四是认真开展健康教育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企事业单位和进机关活动。
(3)开展重点疾病干预活动。
在省级专家指导下,各项目县均根据本县实际制定了重点疾病干预试点活动方案,包括高血压病管理、妇女病普查和健康干预等,各县的方案各具特色。
(4)开展“健康村”建设试点活动。
五个项目县都选择了部分村开展试点工作,参考中央专家提供的健康村标准并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了“健康村”和“健康示范户”的标准,提高了考核的可操作性。
(四)第四领域1.项目管理协调省项目办高度重视省级项目督导工作,根据已批复的项目县年度活动计划,指导各县制定了项目年度活动跟踪监测方案,先后组织省级项目管理人员、省级专家和财务管理人员,对各项目县的活动进展、项目计划管理与实施、财务管理等情况进行督导、评价,针对发现的问题,对各项目县进行专项指导,以促进项目县的活动进展。
省项目办还组织学习考察了其他省市项目实施经验,并组织举办了公共卫生服务、乡镇卫生院院长、新农合等管理技能培训班,提高各领域相关服务管理人员的管理技能。
2010年下半年以来,省项目办还组织开展了各项目县的定期交流,相互学习项目实施与管理经验,有效促进了各项目县的工作进展。
2.中期评估省级成立了项目中期评估领导小组,按要求对现场调查进行了认真的组织和培训。
明确了分工,县项目办组织了专门人员对调查进行指导,对调查质量进行了督导,静宁县还撰写了调查质量督导报告,对调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现场调查进展顺利,各县均已完成现场调查,静宁县已开始了数据录入。
现场调查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调查表填写不完整,有缺项或漏项;对调查问题的理解不准确,如农民人均纯收入,医疗救助对象等定义的理解有误;编码填写错误,两周患病家庭成员的编码与表2的编码对应关系错误。
二、项目县督导情况(一)会宁县1.第一领域2010年,会宁县计划开展4项活动,已全部完成。
(1)开展单病种付费的支付方式改革,选择了15种疾病开展单病种付费。
(2)推行新农合与医疗救助衔接,开展了“一站式”服务。
(3)实行门诊统筹。
(4)开展慢性病门诊补偿工作。
2011年,会宁县计划开展3项活动,已完成。
(1)开展门诊总额预付的支付方式改革。
(2)实施“金穗惠农新农合一卡通”项目,制作集参合费缴纳、医疗服务、合作医疗、公共卫生服务、综合管理和金融服务于一身的健康综合服务卡。
(3)推行单病种定额付费制度,由原来的15种增加到32种。
经过探索,第一领域在新农合门诊统筹与总额预付制度、“金穗惠农新农合一卡通”等方面取得了值得推广和借鉴的经验(详见本报告“三、具有推广价值的经验”)。
2.第二领域2010年以来,会宁县开展的主要活动包括,(1)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对村卫生室实行“六有”、“八统一”管理,完成了11所村卫生室建设,建设用地和房屋产权实现公有化。
(2)建立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绩效考核机制,考核结果与新农合、基本药物制度、卫生服务质量、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包等相结合,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和机构内部人员考核。
(3)实行以“收支预算管理、规范财务行为、提高运行质量为核心”的乡镇卫生院收支两条线管理。
(4)发展卫生人力队伍,开展了乡镇卫生院院长公开竞聘和交流,并对全县卫生服务质量监管人员、质量控制人员、乡镇卫生院绩效管理与评价人员、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乡村两级公共卫生服务人员、妇产科专业人员、新农合经办机构工作人员等780人次进行了培训,提高管理和服务能力。
通过努力探索,会宁县第二领域取得的创新成果有,(1)初步形成了基于卫生服务质量持续改进的绩效考核机制(详见本报告“三、具有推广价值的经验”)。
(2)乡村一体化管理。
全县30所乡镇卫生院和284所村卫生室全部实行了乡村卫生服务“六有”、“八统一”的一体化管理。
“六有”,即:看病有登记、发药有处方、收费有依据、进药有凭证、收支有明细、传染病有报告。
“八统一”,即:建设标准、外观造型、内部设置、冠名标识、行政管理、药品采购、财务管理、业务规范的统一。
乡镇卫生院科室和村卫生室电脑配置率达到了100%,100%实现网络化管理,为实施新农合“一卡通”管理系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第三领域2010年,开展的活动主要包括,(1)探索规范的公共卫生服务管理机制,推行“两制一册一卡”管理工作机制,建立卫生机构、服务人员和服务对象之间相互监督机制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机制。
(2)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并实现电子化管理,重点人群公共卫生服务得到落实。
(3)开展妇女病普查普治试点,完成3000名已婚妇女常见病普查普治,在三个试点乡镇开展妇女保健专题健康教育活动,制定了妇女病干预控制措施。
(4)开展健康村创建。
在2个行政村开展健康村创建,开展健康教育、健康促进,以健康示范户带动农村卫生环境的改善。
创新性地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供活动,建立了“两制一册一卡”的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机制。
“两制”,即:实行公共卫生服务医生包片责任制和公共卫生服务管理团队负责制,为每个村至少确定一名乡镇卫生院医生和村医共同承担本村各项公共卫生服务的落实,乡镇卫生院则根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分别成立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治、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健康管理、高血压患者管理、糖尿病患者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残疾人管理、中医治未病等12个服务管理团队,负责统筹、协调、管理相应服务的开展。
“一册”,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工作手册》,由服务人员使用,记录其开展服务的内容,由服务对象进行签字确认。
“一卡”,即:重点人群健康管理服务卡,包括孕产妇、0—36月龄儿童等8类公共卫生服务重点人群,每人一卡,由重点人群持有,每次进行健康服务时服务人员记录并签字。
同时强化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绩效考核,制定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办法,县对乡镇、乡镇对村卫生室进行考核,这一服务提供和考核机制,有效地提高了公共卫生服务的质量。
4.第四领域会宁县重视项目管理协调工作,项目工作例会、月例会、季考核、财务内部控制等得到很好执行,项目领域活动责任分工明确,实施进度和质量得到保证,使得各项目活动在较短的时间里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形成了一些有价值的创新经验。
自项目启动以来,截至2011年5月底,项目办按照批准的活动计划,共完成四个领域的26项活动、15项咨询服务采购和11所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
累计使用贷款资金742,614元人民币,占项目总投资额的9.6%,使用赠款资金1,732,766元人民币,占项目总投资额的22.3%。
(二)静宁县1.第一领域静宁县2010年计划开展4项活动,完成了4项活动。
(1)门诊统筹。
全县已经实施了门诊统筹。
(2)开展以“预缴费”为主、“三定”为辅的新农合筹资模式改革试点,目前已经在5个乡镇开始试点。
(3)建立监督评价制度。
2010年建立了民主监督制度和信息发布公示制度。
(4)建立新农合与医疗救助无缝衔接机制。
与民政部门协商制定了《静宁县新农合与医疗救助无缝衔接实施办法》,将五保户、重点优抚对象、低保户等确定为无缝衔接对象,实行“一站式”服务。
2011年计划的5项活动均已开展。
(1)实施门诊总额预付,2011年4月开始实施。
(2)住院单病种付费制度,2011年4月开始实行单病种定额付费制度。
(3)当年出生的新生儿免费享受医疗报销。
(4)继续开展监督评价。
(5)建立新农合补偿监测考核机制。
目前,该县已经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推广价值的创新成果,(1)预缴费+三定筹资:2009年,静宁县开展了以“预缴费”为主、“三定”(定时间、定地点、定交费金额)为辅的筹资方式。
通过广泛调研,结合实际,制定了《静宁县新农合筹资模式改革试点实施方案(试行)》,选取八里、细巷、城川、威戎、甘沟等5个乡镇进行试点,成立县乡村三级筹资模式改革领导小组,在村卫生所设立“预缴费点”,广泛开展宣传动员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