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九运动
- 格式:ppt
- 大小:1.02 MB
- 文档页数:12
1935年末,在祖国濒临危亡之际,北平的爱国学生在党的领导下,举行“一二・九”、“一二・一六”抗日救亡示威游行,掀起了全国的抗日救亡运动。
这场运动和运动中诞生的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简称民先队),对推动抗战和动员青年学生参加抗战,起过巨大的作用。
“一二・九”运动是中国学生运动空前的光辉发展。
这场运动经历了这样三个阶段:从1935年“一二・九”、“一二・一六”北平学生要求“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游行示威,中经成立骨干组织民先队,到“三・三一”反压迫的抬棺大游行,这是发动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第一阶段;在刘少奇同志的领导下贯彻党的正确政策,到抗战爆发,是开展统战工作、团结军政和社会各界共同抗日的第二阶段;从北平沦陷后平津学联和民先队组织学生参加敌后抗战和推动国统区的抗日救亡运动,到1938年国民党政府镇压群众运动,运动改变发展策略,这是第三阶段。
把“一二・九”运动的历史忠实地记录下来,对今天的中国青年人来说,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爱国主义教材。
一、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1935年秋,对中国人民来说,确实是一个“是生存还是死亡的”时节。
四年前的1931年,当日本在沈阳发动“九・一八事变”时,蒋介石的一纸不抵抗手令,不但使东北三千里江山沦陷敌手,而且使正值初生牛犊的张学良少帅,至今还背有有负国家的愧疚。
1932年1月28日,日本海军踵陆军之后,又在上海制造了“一・二八事变”。
当十九路军孤军浴血奋战时,国民政府却发表了“一面交涉、一面抵抗”的错误主张。
以当时的局面而言,一面抵抗的这一“面”,实际是大而无当的外交辞令,而一面交涉的这一“面”,却做得很好:5月,国民政府即同日本签定了《淞沪停战协定》。
这个协定的签署,无疑使在关外虎视眈眈、准备越过长城的日本陆军更加有恃无恐。
1933年1月3日,日军攻陷了华北战略要地山海关后,即向张北的长城各口进攻。
守卫长城的国民党第二十九军官兵奋起抵抗的爱国热情,却被蒋介石的“侈谈抗日者杀无赦”命令所扼杀。
名词解释一二九运动一二九运动,又称五四后第一次全国范围的抗日运动,是指从1935年12月9日至12月15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华中地区以湖南省长沙市为中心举行的一场抗日的大规模武装起义。
一二九运动的背景是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和压迫,特别是日本在中国东北建立伪满洲国,震惊全国人民。
同时,国民党政府的腐败和对抗日政策的软弱也激起了人民的不满和抗议。
一二九运动的规模之大和影响之深远使其成为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之一。
运动中的军事行动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和地方武装共同完成。
参与运动的人民群众广泛,包括知识分子、工人、学生、商人等各个阶层。
在一二九运动中,参与者进行了大规模的示威抗议活动,控制了长沙市政府和部分大城市。
同时,中国人民抗日红军也在一二九运动的基础上,积极展开军事行动,与敌对势力进行战斗。
运动中的人民群众掀起了排日浪潮,对敌人进行暴力和非暴力的斗争,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胜利。
然而,由于运动的发展缺乏统一的领导和组织,以及国民党政府军队的镇压,一二九运动最终失败。
但它对中国人民的觉醒和抗战精神的培养产生了重要影响。
一二九运动显示了人民群众的抗日意志和组织能力,为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发展壮大打下了坚实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一二九运动也是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之间矛盾日益激化的一个转折点。
运动中,中国共产党对于国民党政府的软弱抗日政策进行了批评,提出了自己的抗日方案。
这导致了后来中国共产党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的重要地位,并为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抗战中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总之,一二九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场具有重要意义的抗日运动,它展现了中国人民对于日本侵略的抗议和斗争精神,同时也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抗战胜利奠定了基础。
一二·九运动目录1 背景1.1 中共及其外围组织2 准备3 经过4 全国响应5 影响北京植物园樱桃沟内的一二九运动纪念亭一二·九运动,中国大陆称为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是指1935年12月9日中国青年发起的反分裂、反割据爱国运动,要求保全中国领土的完整。
这场运动给国民政府的国策带来压力,缓解了中共在陕北的困境。
背景日本于1931年占领中国东北后,继续向华北进发。
同年11月7日第二中国: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
1933年爆发长城抗战,热河被日军占领;11月,中国共产党协助建立第三中国:中华共和国。
1935年6 、7月间日本通过“秦土协定”控制察哈尔省,10月指使殷汝耕在河北省建立“ 冀东防共自治政府”。
李守信与德王筹备蒙古军政府。
国民政府遭压迫下准备设立冀察政务委员会。
1935年11月18日由胡适、蒋梦麟、梅贻琦等平津各大学校长教授,联名公开发表宣言:近有人假借民意,策动所谓华北自治运动,实行卖国阴谋。
天津、北平国立学校全体教职员二千百余人,坚决反对。
同时并深信华北全体民众均一致反对此种运动。
中华民国为吾祖先数千年来披荆斩棘艰难创造之遗产,中华民族为四万万共同血统,共同历史,共同语言文化之同胞组成,绝对不容分裂。
大义所在,责无旁贷。
吾人当以全力向政府及地方当局请求立即制止这种运动。
以保领土而维主权。
并盼全国同胞一致奋起,共救危亡。
中共及其外围组织对应这一局势,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于8月1日,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八一宣言),号召全国军民团结抗日救国。
1934年8月,中共北平市委被破坏。
中共中央北方局指定北平团市委暂时代替市委领导工作,负责人是王学明。
团市委组织北平临时工作委员会,委员包括王学明、彭涛等人。
中共的外围组织是北平民族武装自卫会,周小舟为负责人,成员包括姚依林、蒋南翔、黄诚、吴承明等人。
1935年8月,民族武装自卫会在西山召开会议,参加者包括周小舟、彭涛、黄敬、郭明秋、姚依林等人,会上决定发起成立黄河水灾赈济会。
一二九运动一二九运动是指1935年12月9日发生在北平的一次伟大的抗日救亡运动。
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东北后,把侵略的魔爪进一步伸向华北,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严重危机。
国民党继续执行不抵抗主义,为适应日本“华北政权特殊化”的要求,确定在1935年12月16日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
与此同时,加紧“围剿”红军,镇压人民的抗日救国运动。
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年学生,悲愤不已。
1935年12月初,北平各校学生在中国共产党中央北方局的领导、推动下,纷纷发表宣言,“反对一切伪组织、伪自治”。
这时,国民党政府派何应钦来到北平。
北平学联代表大会决定以实际行动表示华北青年的抗日决心,发动各校学生,向何应钦请愿游行。
12月9日,北平学生冲破了国民党当局沿街设置的封锁线,汇合在新华门前。
学生向何应钦的代表提出了表达中国人民愿望的六项要求:反对所谓“防共自治运动”;公开宣布中日交涉经过;不得任意捕人;保障地方领土安全;停止一切内战;要求言论集会结社出版自由。
何应钦的代表对学生的正义要求不予理睬。
被激怒的学生高喊“反对华北自治运动”,“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口号,向长安街奔去。
当游行队伍走到天安门、东长安街、王府井南口时,手无寸铁的学生遭到国民党军警的大刀、木棍、水龙的袭击,100多人受伤,30多人被捕。
被阻挡在城外的学生游行队伍,沿城墙外围游行,在冰天冻地的寒风中,忍饥挨饿,坚持了一天却未能进城。
他们向城上的军警挥泪讲演,向周围的市民哭诉,宣传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道理。
12月10日,根据北平学联的决定,北平各校学生实行总罢课。
16日是国民党“冀察政务委员会”成立的日子,北平学生和各界民众三万余人,为抗议“冀察政务委员会”的成立,举行更大规模的游行示威。
他们冲破国民党军警的包围,先后在天桥和正阳门广场召开群众大会,迫使“冀察政务委员会”不得不延期成立。
接着北平和天津的学生,又组织南下宣传团,深入各地群众,宣传抗日救国的主张。
关于一二九运动的背景、准备、经过、全国响应简明资料一二九运动是指1935年12月9日,在北平发起的一场学生要求政府抗日的游行示威活动。
它广泛地宣传了中国共产党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抗日主张,掀起了全国抗日救国运动的新高潮。
背景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中国东北后,继续向华北进犯,1935年6 、7月间通过“秦土协定”控制察哈尔省,指使汉奸殷汝耕在冀东建立傀儡政权(“ 冀东防共自治政府”)。
国民党政府准备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以适应日本侵略者提出的“华北政权特殊化”的要求。
对应这一局势,中国共产党于8月1日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号召全国军民团结抗日救国。
准备11月18日,北平各大中学校学生代表即召开联席会议,秘密成立北平学联。
选举郭明秋为执行主席,共产党派黄敬、姚依林等人参与对学联的领导。
12月3日北平学联召开会议,决定联络各大中学校,发起大规模请愿。
12月6日北平15所大中学校发表宣言,反对华北“防共自治”,要求国民党政府讨伐殷汝耕,动员全国对敌抵抗,提出以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吞并中国华北为核心的9项政治纲领,呼吁停止内战,共赴国难,团结全国各界民众,武装反抗日本侵略者,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而斗争。
此时传来冀察政务委员会将于12月9日成立的消息,于是学联决定将请愿定于12月9日经过12月9日“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爆发。
凌晨,军警包围了不少大中学校,并关闭了西直门,请愿的学生群情激愤,纷纷冲破封锁。
于上午10时30分,到达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所在地中南海新华门门前,向国民政府军政部长何应钦请愿。
愤怒的学生振臂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五省自治!”“打倒汉奸卖国贼!”“立即停止内战!”请愿群众代表向国民政府提出6项要求:(1)反对华北自治及其类似组织;(2)反对一切中日间的秘密交涉,立即公布应付目前危机的外交政策;(3)保障人民言论、集会、出版自由;(4)停止内战,立刻准备对外的自卫战争;(5)不得任意逮捕人民;(6)立即释放被捕学生。
一二九运动内容-回复一二九运动是中国共产领导下的一次重要抗日行动,始于1935年12月9日,结束于1936年1月15日,也被称为广州起义。
本文将逐步回答相关问题,介绍一二九运动的内容。
一、一二九运动的起因是什么?一二九运动的起因主要可以追溯到中国共产制定了长征后的战略目标,即要建立以农民为基础的人民革命根据地,以保卫中国革命和抵御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为了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共产决定在国民统治区展开武装斗争,打破国共两之间的敌对局面,联合国内各个进步力量。
二、一二九运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一二九运动的主要内容可分为武装行动和政治宣传两方面。
1. 武装行动:一二九运动开始于1935年12月9日,在广州市、河源、东莞、南雄等地爆发了武装起义。
这些地区的工人、农民和学生积极参加,与中国共产领导的正规军队一起对抗国民政府。
游击队与国民军队展开了多次激战,争夺地盘,并不断扩大解放区。
2. 政治宣传:一二九运动还进行了大规模的政治宣传工作。
共产通过宣传册子、海报、传单等形式,向广大群众解释遵义会议及长征后的战略调整,并呼吁人民积极参与抗日斗争。
他们向农民解释共产的土地革命纲领,呼吁他们参加革命势力。
三、一二九运动的背景是什么?一二九运动的背景主要有两方面。
1. 国共两的矛盾:在国共两长期对峙中,国共之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和冲突。
为了打破僵局,增强共产在国民统治区的组织力量,一二九运动被视为共产在国民统治区开展农村革命工作的一次有力的政治行动。
2. 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行动日益加剧,国共两一直希望能够携手抵制日本侵略。
一二九运动正是共产对于抵抗日本侵略的战略调整的一部分。
四、一二九运动的结果如何?一二九运动虽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但仍然对中国共产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1. 扩大了革命根据地:通过一二九运动,中国共产在国民统治区扩大了革命根据地。
这些根据地为后来的武装斗争打下了基础,并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一二九运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大规模学生爱国运动。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中国东北后,接着向华北发动了新的侵略。
1935年5月,日寇向国民党政府提出了对华北统治权的无理要求,并以武力相要挟。
国民党政府对日寇完全屈服,与日签定了丧权辱国的《何梅协定》,使中国在河北、察哈尔的主权大部丧失。
10月,日寇策动河北香河等县的汉奸、流氓举行暴动,由此开始了日寇策动的以汉奸、流氓、毒犯为主体的“华北五省自治运动”。
11月25日,日寇指使汉奸殷汝耕成立"冀东防共自治政府",冀东20多个县的国土便脱离了中国的统辖。
国民党政府继续坚持不抵抗政策,竟准备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以适应日寇“华北政权特殊化”的要求。
在严重的民族危机面前,中国共产党于8月1日发表宣言,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12月9日,北平学生6000余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举行示威游行,高呼“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等口号。
反动军警进行镇压,许多学生被捕或受伤。
第二天北平各校学生宣布总罢课以示抗议。
16日是冀察政务委员会准备成立的日子,学生和市民2万多人在天桥和前门火车站广场分别召开市民大会,通过了反对冀察政务委员会、反对华北任何傀儡组织、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收复东北失地、争取抗日和爱国自由等决议案。
会后举行示威游行。
反动军警再次镇压,学生30多人被捕,400多人受伤。
北平学生的爱国行动沉重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和国民党政府的卖国主义,迫使“冀察政务委员会”不得不延期成立。
杭州、广州、南京、天津、上海、武汉、长沙等地学生相继举行示威游行,各地爱国人士纷纷成立各界救国会,要求国民党政府停止内战,实现抗日,形成全国人民爱国民主运动的新高潮,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一二九运动成了推动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走向高涨的起点。
“一二·九”运动知识竞赛(供有兴趣复习历史的人士用)1、一二·九运动爆发于()年。
一二九运动资料一二九运动意义一二九运动资料一二九运动意义1935 年 12 月 9 日在北平爆发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学生抗日救亡运动。
1935 年,日本为继续向华北扩张,加紧策划“华北五省自治运动”。
5~ 7 月,通过“何梅协定”和“秦土协定”,攫取了冀、察两省的大部分主权。
11 月,提出《华北高度自治方案》,诱胁平津卫戍司令宋哲元宣布“自治”,并策动河北省滦榆区兼蓟密区行政督察专员殷汝耕率先成立冀东防共自治委员会。
南京国民政府继续坚持妥协退让的方针,于 6 月 10 日发布“睦邻敦交令”,12 月 7 日批准成立半独立的冀察政务委员会。
整个华北面临着沦为日本殖民地的危险。
在这民族危机空前加剧的紧急关头,中共中央发表了《八一宣言》,呼吁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11 月 13 日再次发表宣言,号召全国人民联合起来,积极参加抗日反蒋斗争。
北平学生成立了大中学校学生联合会,决议发动各校学生吁请南京行政院驻平办事处长官何应钦宣布抗日。
12 月 9 日晨,清华大学、燕京大学、东北大学、北平第一女子中学、北师大女附中等大中学校学生冲破军警阻拦,结队前往行政院驻平办事处所在地中南海请愿,“一二?九”运动爆发。
12 月 9 日上午十时半,除清华、燕京等城外各校学生因军警关闭城门受阻于西直门外,以东北大学为首的城内各校学生一二千人汇集新华门前,要求面见何应钦,并提出六项要求:①反对“华北防共自治运动”;②宣布中日交涉经过;③不得任意捕人;④保障地方安全;⑤停止一切内战;⑥保障言论、集会、结社、出版自由。
何避而不见,派秘书出面敷衍,学生们遂愤而改请愿为示威游行,高呼“反对华北防共自治运动”、“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口号,沿西长安街、西单、西四,转道沙滩向天安门进发。
途中,辅仁大学、北京大学等大中学校学生纷纷加入游行,队伍增至二三千人。
在王府井南口,学生们再次遭到军警木棍、皮鞭、水龙的袭击,不少学生受伤、被捕。
为抗议当局的镇压,各校学生自 10 日起实行总罢课。
一二·九运动简介一二九运动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大规模学生爱国运动。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中国东北后,接着向华北发动了新的侵略。
1935年5月,日寇向国民党政府提出了对华北统治权的无理要求,并以武力相要挟。
国民党政府对日寇完全屈服,与日签定了丧权辱国的《何梅协定》,使中国在河北、察哈尔的主权大部丧失。
10月,日寇策动河北香河等县的汉奸、流氓举行暴动,由此开始了日寇策动的以汉奸、流氓、毒犯为主体的“华北五省自治运动”。
11月25日,日寇指使汉奸殷汝耕成立"冀东防共自治政府",冀东20多个县的国土便脱离了中国的统辖。
国民党政府继续坚持不抵抗政策,竟准备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以适应日寇“华北政权特殊化”的要求。
在严重的民族危机面前,中国共产党于8月1日发表宣言,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12月9日,北平学生6000余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举行示威游行,高呼“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等口号。
反动军警进行镇压,许多学生被捕或受伤。
第二天北平各校学生宣布总罢课以示抗议。
16日是冀察政务委员会准备成立的日子,学生和市民2万多人在天桥和前门火车站广场分别召开市民大会,通过了反对冀察政务委员会、反对华北任何傀儡组织、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收复东北失地、争取抗日和爱国自由等决议案。
会后举行示威游行。
反动军警再次镇压,学生30多人被捕,400多人受伤。
北平学生的爱国行动沉重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和国民党政府的卖国主义,迫使“冀察政务委员会”不得不延期成立。
杭州、广州、南京、天津、上海、武汉、长沙等地学生相继举行示威游行,各地爱国人士纷纷成立各界救国会,要求国民党政府停止内战,实现抗日,形成全国人民爱国民主运动的新高潮,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一二九运动成了推动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走向高涨的起点。
一二九运动及其历史意义一二九运动简介一二九运动简介1935年12月9日爆发的一二九运动距今已经有几十载,为了让大家更加了解历史,下面是WTT整理的一二九运动简介,供大家参考!一二九运动简介一二·九运动又称为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1935年12月9日,北平(北京)大中学生数千人举行了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反对华北自治,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要求保全中国领土的完整,掀起全国抗日救国新高潮。
12月12日,北平学生举行第5次示威游行,高呼“援助绥远抗战”、“ 各党派联合起来”等口号。
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大规模学生爱国运动。
在“冀察政务委员会”计划成立的12月16日,北平学生和各界群众1万余人又举行示威游行,迫使冀察政务委员会延期成立。
之后,天津学生又组成南下扩大宣传团,深入人民中间宣传抗日救国。
杭州、广州、武汉、天津、南京、上海等地相继举行游行示威。
北平学生的爱国行动,得到了全国学生的响应和全国人民的支持,形成了全国人民抗日民主运动的新高潮,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一二·九运动公开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并吞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党政府的妥协投降政策,大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它配合了红军北上抗日,促进了国内和平和对日抗战。
它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民主运动新高潮的来到。
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一二·九运动“是抗战动员的运动,是准备思想和干部的运动,是动员全民族的运动”,“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
一二九运动的历史意义:北平学生的爱国行动,得到了全国学生的回应和全国人民的支持,形成了全国人民抗日民主运动的新高潮,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一二•九运动公开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党政府的妥协投降政策,大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它配合了红军北上抗日,促进了国内和平和对日抗战。
它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民主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一二•九运动“是抗战动员的运动,是准备思想和干部的运动,是动员全民族的运动”,“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
纪念一二九运动故事摘要:一、一二·九运动的背景与意义二、一二·九运动的过程三、一二·九运动的影响与贡献四、纪念一二·九运动的故事正文:一、一二·九运动的背景与意义一二·九运动,又称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发生在1935年12月9日,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大规模学生爱国运动。
当时,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我国,华北地区形势严峻。
为了反对华北自治,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要求保全中国领土的完整,北平(北京)大中学生数千人举行了抗日救国示威游行,掀起全国抗日救国新高潮。
二、一二·九运动的过程1935年12月9日,北平学生举行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反对华北自治,反抗日本帝国主义。
12月12日,北平学生举行第5次示威游行,高呼"援助绥远抗战"、" 各党派联合起来"等口号。
这次运动得到了全国各地学生的响应,形成了全国性的抗日救国热潮。
三、一二·九运动的影响与贡献一二·九运动极大地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情绪,准备了抗战的思想,准备了抗战的人心,准备了抗战的干部。
这场运动动员了全民族的力量,为后来的抗日战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纪念一二·九运动的故事时至今日,一二·九运动已经过去八十余年,但我们依然要铭记这段历史,传承这份精神。
在每年的12月9日,全国各地都会举行纪念活动,缅怀先烈,传承精神。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让我们铭记一二·九运动的精神,弘扬爱国主义,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努力奋斗。
今天的我们,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环境,努力学习,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二·九”运动“一二·九”运动又称为“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1935年12月9日,北平(北京)大中学生数千人举行了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反对华北自治,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要求保全中国领土的完整,掀起全国抗日救国新高潮。
12月12日,北平学生举行第5次示威游行,高呼"援助绥远抗战"、" 各党派联合起来"等口号。
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大规模学生爱国运动。
在"冀察政务委员会"计划成立的12月16日,北平学生和各界群众1万余人又举行示威游行,迫使冀察政务委员会延期成立。
之后,天津学生又组成南下扩大宣传团,深入人民中间宣传抗日救国。
杭州、广州、武汉、天津、南京、上海等地相继举行游行示威。
运动过程12月7日,北平学联召开各校代表会议,议定请愿游行的集合时间、行动路线和口号等。
会后,各校学生自治会紧张地进行动员和准备工作。
12月9日,寒风凛冽,滴水成冰。
在黄敬、姚依林、郭明秋等共产党员的组织和指挥下,参加抗日救国请愿游行的爱国学生涌上街头。
走在队伍前列的是东北大学、中国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和市立女一中等校的学生。
警察当局事先得知学生要请愿游行,清晨即下达戒严令,在一些街道要冲设了岗哨。
清华大学、燕京大学等城外学生被军警阻拦,在西直门同军警发生冲突。
上午10时许,城内一两千名学生冲破军警的阻拦,汇集到新华门前。
他们高呼“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五省自治!”“收复东北失地!”“打倒汉奸卖国贼!”“武装保卫华北!”等口号,表达了全国人民抗日救国的呼声。
各校临时推举董毓华、宋黎、于刚等12人为代表,向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代委员长何应钦递交请愿书,提出6项要求:一、反对华北成立防共自治委员会及其类似组织;二、反对一切中日间的秘密交涉,立即公布应付目前危机的外交政策;三、保障人民言论、集会、出版自由;四、停止内战,立刻准备对外的自卫战争;五、不得任意逮捕人民;六、立即释放被捕学生。
一二九运动一二九运动,亦称为五四运动的前身,是中国现代历史上的一次重要革命运动。
该运动于1919年12月9日在北京爆发,起初是由北京各高等学校的学生发起,后来迅速蔓延至全国范围,成为一场声势浩大的运动。
一二九运动不仅对中国的民主革命产生了巨大影响,而且对后来的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和革命实践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二九运动的爆发源于中国民众对于《巴黎和约》签订结果的愤怒。
根据《巴黎和约》,原本属于德国的山东省被日本占领,并且中国政府无能力追回这一领土。
这一不公平的经济和领土剥夺引起了广大民众的强烈不满,进而引发了一系列的抗议活动。
在一二九运动中,中国学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数以千计的学生组织了示威游行和集会,高举反对帝国主义和国家受辱的旗帜,要求政府采取措施保护国家利益。
他们高喊口号、发表演讲,积极传播爱国思想,凝聚了民众的力量。
由于学生在社会中具有较高的声望,他们的行动迅速扩大了抗议活动的影响力和参与人数。
除了学生,其他阶层的人民也积极参与到一二九运动中。
工人、商人、农民和知识分子纷纷加入了示威游行和抵制日货的行列。
这一次全国范围内的群众运动迅速蔓延,形成了对外界施加压力的强大力量。
在各地,人们举行了罢工、抵制日货、游行示威等活动,表达对于民族危机的担忧和不满。
一二九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的一次群众大规模抗议活动。
它不仅是对于不公平条约的抗议,更是对于整个旧秩序的挑战。
在这次运动中,中国爱国主义情绪被激发,人们开始意识到只有通过团结和斗争,才能实现国家的独立和自由。
这种爱国主义思潮为后来的中国共产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二九运动还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一二九运动中,一些学生积极参加了共产主义思想的传播和组织工作。
他们意识到只有通过社会主义革命才能彻底解决国家遭受屈辱的问题,并开始积极寻求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联系。
一二九运动为中国共产党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和思想基础,为后来的革命斗争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二·九运动一二九运动一般指一二·九运动一二·九运动又称为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
1935年12月9日,北平(北京)大中学生数千人举行了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反对华北自治,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要求保全中国领土的完整,掀起全国抗日救国新高潮。
12月12日,北平学生举行第5次示威游行,高呼"援助绥远抗战"、" 各党派联合起来"等口号。
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大规模学生爱国运动。
在“冀察政务委员会”计划成立的12月16日,北平学生和各界群众1万余人又举行示威游行,迫使冀察政务委员会延期成立。
之后,天津学生又组成南下扩大宣传团,深入人民中间宣传抗日救国。
杭州、广州、武汉、天津、南京、上海等地相继举行游行示威。
北平学生的爱国行动,得到了全国学生的响应和全国人民的支持,形成了全国人民抗日民主运动的新高潮,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一二·九运动公开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并吞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党政府的妥协投降政策,大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它配合了红军北上抗日,促进了国内和平和对日抗战。
它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民主运动新高潮的来到。
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一二·九运动“是抗战动员的运动,是准备思想和干部的运动,是动员全民族的运动”,“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
事件背景“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
他们在东北地区推行殖民地化统治的同时,利用南京国民政府的不抵抗主义,把侵略魔爪一步步伸向华北,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1935年五六月间,日本侵略者密谋策划,在天津和河北等地制造事端,并以武力相威胁,先后迫使南京国民政府接受达成了“何梅协定”和“秦土协定”,把包括平津在内的河北、察哈尔两省的大部分主权奉送给日本。
之后,日本帝国主义积极策动所谓华北五省“防共自治运动”,策划成立由其直接控制的傀儡政权,全面在华北进行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侵略,“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了”,激起北平各阶层人民的极大愤慨。
一二九运动及其历史意义_一二九运动简介【爱国演讲稿】一二九运动简介1935年12月9日爆发的一二九运动距今已经有几十载,为了让大家更加了解历史,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二九运动简介,供大家参考!一二九运动简介一二-九运动又称为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1935年12月9日,北平(北京)大中学生数千人举行了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反对华北自治,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要求保全中国领土的完整,掀起全国抗日救国新高潮。
12月12日,北平学生举行第5次示威游行,高呼"援助绥远抗战"、" 各党派联合起来"等口号。
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大规模学生爱国运动。
在”冀察政务委员会”计划成立的12月16日,北平学生和各界群众1万余人又举行示威游行,迫使冀察政务委员会延期成立。
之后,天津学生又组成南下扩大宣传团,深入人民中间宣传抗日救国。
杭州、广州、武汉、天津、南京、上海等地相继举行游行示威。
北平学生的爱国行动,得到了全国学生的响应和全国人民的支持,形成了全国人民抗日民主运动的新高潮,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一二-九运动公开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并吞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党政府的妥协投降政策,大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它配合了红军北上抗日,促进了国内和平和对日抗战。
它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民主运动新高潮的来到。
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一二-九运动”是抗战动员的运动,是准备思想和干部的运动,是动员全民族的运动”,”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
一二九运动的历史意义:北平学生的爱国行动,得到了全国学生的回应和全国人民的支持,形成了全国人民抗日民主运动的新高潮,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一二•九运动公开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党政府的妥协投降政策,大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它配合了红军北上抗日,促进了国内和平和对日抗战。
一二九运动及其历史意义是什么华北事变后,1935年12月9日,在中共地下党组织领导下,北平学生举行声势浩大的抗日求救亡游行,史称一二九运动,那么一二九运动的历史意义是什么?一二九运动及其历史意义是什么1一二九运动及其历史意义1、促进了国内和平和对日抗战,使抗日运动du成为全国的运动。
2、继承和发扬了五四以来优良传统,有力地昭示了中国青年运动应当坚持的正确方向。
3、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标志着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4、一二九运动后,先进知识分子走上了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道路。
一二九运动是在日本加紧对华侵略的情况下发生的。
华北事变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日民族矛盾进一步激化。
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推动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北平学生组织成立北平学联。
1935年12月9日,北平学生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抗日游行和示威,喊出“反对自治”“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等口号,遭到国民党军警的镇压,30余人被捕,数百人受伤。
2一二九运动的影响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冲破了国民党反动派造成的白色恐怖统治,推动了全民族抗日高潮的早日到来。
同时,为广大知识分子开辟了一条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道路,为青年学生树立了一面光辉的旗帜。
毛泽东给予“一二九”运动高度的评价,“一二九运动”是动员全民族抗战的运动,它准备了抗战的思想,准备了抗战的人心,准备了抗战的干部。
如今,被侵略的阴霾已散,中国踏上了奔向社会主义美好未来的康庄大道,但“一二九”运动所表现出来的以国家安危为己任的精神不应因此磨灭。
中国已强大,和平是主流,但战争威胁的隐患仍存,唯有国力强盛才能阻遏战争。
青年当奋发有为,建设强大的中国才能维护和平。
当前社会价值多元化,让一些年轻人在浮躁焦虑中困惑,或愤世嫉俗,或悲天怜悯。
当代青年需要在历史追问中寻找到破解迷茫的路径,需要像先辈们那样,拥有坚定的信仰,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