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语言特点和法律翻译
- 格式:rtf
- 大小:123.67 KB
- 文档页数:7
法律英语的语言特征和翻译法律英语是指应用于法律领域的英语语言。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法律领域的国际交流日益频繁,对法律英语的翻译需求也越来越大。
然而,由于法律英语具有其独特的语言特征,翻译法律英语需要专业知识以确保准确传递法律条文的含义和精确表达。
法律英语的语言特征如下:1. 正式与精确性:法律英语使用正式的措辞,要求表达精确明确,以确保法律条文的准确性和适用性。
这种严谨的用语包括特定的法律术语和固定短语。
2. 冗长和复杂:法律文件通常使用复杂的句法结构和冗长的表达方式,这是为了确保法律条文的详尽和细致。
这种特征使得法律英语在翻译时需要更多的准确性和专业知识。
3. 抽象和术语化:法律英语倾向于使用抽象和术语化的表达,以确保法律条文具有广泛和具体的适用性。
术语的准确理解和运用是法律英语翻译的关键。
4. 文化和历史影响:法律是一个与特定文化和历史相关的领域,因此法律英语中常常存在特定于某个国家或地区的语言习惯和文化隐喻。
翻译法律英语需要对相关文化和法律体系的了解,以避免翻译过程中的误解和错误。
在翻译法律英语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精确性与准确性:法律翻译必须非常准确传达原文的含义和条款。
翻译人员需要对法律术语的确切定义和用法有深入的了解,并通过对比法律体系和相关案例来确保翻译的正确性。
2. 专业知识:翻译人员应具备扎实的法律背景知识和翻译技巧。
他们需要了解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之间法律概念的差异,并能够适当地调整翻译策略和技巧以确保准确传达法律含义。
3. 文化适应性:由于法律与文化和历史紧密相关,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法律体系和用语往往存在差异。
翻译人员应对相关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以便在翻译中考虑这些差异并做出适当的调整。
4. 文件格式与排版:法律文件通常具有特定的格式和排版要求,翻译人员需要在保持准确性的基础上进行格式和排版的调整,确保翻译文件符合原文的法律要求。
综上所述,法律英语的翻译需要专业知识和高度准确性,同时还需要对文化和历史背景的了解。
Ξ 收稿日期:2008-04-18作者简介:施光(1977—),男,江苏徐州人,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海南大学旅游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功能语言学、话语分析研究。
摘要:在对法律英语的词汇、句法、语篇等语言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讨论了准确性和非对等性等法律翻译的原则:词汇翻译的非对等性原则;长句多,短句少,语法结构往往比较复杂,长句的翻译,一般宜采用直译法;还要特别留心法律文本的特定格式、语篇标志词语等语篇特征及其翻译方法。
关 键 词:法律英语;语言特征;翻译原则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924(2008)08-0140-04 法律英语,指表述法律科学概念及诉讼或非诉讼法律事务时所用的语体或该语体的部分用语,它是以英语共同语为基础,在立法和司法等活动中形成和使用的具有法律专业特点的语言。
因此,在法律英语中不仅有众多具有法律专门意义的特殊词汇,而且由于规定人们权利和义务的法律、法令或契约等法律文书所表述的内容必须准确、严密、客观和规范,不容许丝毫的引申、推理或抒发和表达感情,因而法律英语有其特有的风格,在翻译上也有其特有的方法和要求。
1 法律英语词汇特征及翻译 法律语言的显著特点常常首先表现在词语的运用上。
Mellinkoff 列出法律英语中词语使用的9种情况:①有法律专业意义的普通词;②来自古英语和中世纪英语的稀有词;③拉丁词和短语;④普通词汇中不包括的法语词;⑤法律专业术语;⑥专业行话;⑦正式词语;⑧多义语;⑨极端精确表达词语[1]。
下面举例说明:1)含有法律专业意义的普通词。
比如,action (诉讼),av oid (取消),consideration (对价),execute (签署),prejudice (损害),sae (除了,除……外),sere (送达),said (上述,该),minor (未成年)或major (已成年),instrument (法律文件)等等。
法律英语用词特点和法律条款英译摘要:本文就合同法律文件用词特征,着重探讨法律文件正规性问题。
文中列举若干中英文原文条款的翻译实例,论述法律术语及专业词汇怎样在汉译英时起到译文与原文功能对等的效应。
关键词:法律术语,译入语,专业词汇合同法律文件的翻译要求严谨,而翻译中的用词准确是达到这一要求的重要一步。
无论是汉语还是英语在合同法律用语上都自成一格,有鲜明的用词特点。
汉译英时须将译入语的用词定位于正规、精确、鲜明,使译文具有法律文件的严谨性、准确性、权威性。
本文就合同法律文件翻译的用词正规问题谈两点看法。
一、使用恰当的法律术语不论是汉语合同还是英语合同都有自己的法律术语。
合同法律文件的汉译英就是要在充分理解原语(汉语)的法律术语的基础上,正确选择、使用译入语的法律术语。
为保证译入语能精确地表达原语的含意,研究英语的法律术语、法律英语的用词特点就显得十分重要。
一部分法律英语的的专门术语常常以here-, there-, where-作前缀与另一个词构成一个正式法律词语,如:hereafter, hereby, herein, hereinafter, hereinbefore, hereof, hereto, hereunder, hereupon, herewith, thereafter, thereby, therefrom, therein, thereafter, thereinbefore, thereon, thereof, thereupon, therewith; whereas, whereby, wherein, whereon, etc. 下面列举几个实例来解释汉译英时使用这些词的意义及用法:例1:“合同生效后,当事人就质量、价款或者报酬、履行地点等内容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可以协议补充;……”(《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61条)。
翻译此条款时,应从语内译入手,因该条款暗含一个条件句:“如果合同生效后,当事人就……约定不明确的,”其主句是“可以协议补充;……”因此可以译为:If, after the contract made by and between the parties becomes effective, there is no agreement therein on the terms and provisions regarding quality, price or remuneration and place of performance, etc. or such agreement is unclear, the parties may, through consultation, agree upon supplementary terms and provisions.译文there is no agreement后面用了therein,为agreement下了明确的界说,指agreement in the contract,因therein表示 in that; in that particular context; in that respect之意,在此它指上文所指的范围。
法律英语翻译-法律英语特点法律英语(Legal English)措辞严谨,句式冗长,结构复杂,甚至一句话能长达一篇文章。
在做好法律英语(Legal English)翻译(translation)之前,清楚认识法律英语(Legal English)的特点(characteristics)至关重要。
同样汉语中的法律用语也同样严谨,结构复杂,清楚的掌握两种语言的法律用语特点(characteristics)在翻译(translation)中会更加有章可循。
法律英语(Legal English)是以英语共同语为基础,在立法和司法等活动中形成和使用的具有法律专业特点(characteristics)的语言。
因此,在法律英语(Legal English)中不仅有众多的具有法律专门意义的特殊词汇(words),而且由于规定人们权利和义务的法律、法令或契约等法律文书所表述的内容必须准确、严密、客观和规范,不容许丝毫的引伸、推理或抒发和表达感情,因而在法律英语(Legal English)中又形成了许多其特有的句法特点(characteristics),这些词法和句法特点(characteristics)在翻译(translation)过程中必须受到充分重视。
下面我们从词汇(words)、词类使用和句型结构三方面来考察法律英语(Legal English)的文体(style)特点(characteristics):一、法律英语(Legal English)的文体(style)特点(characteristics)之一:法律英语(Legal English)词汇(words)1.1法律英语(Legal English)用词特点(characteristics):庄重、规范、书面语较多法律是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集团的意志体现,它有鲜明的政策性,权威性。
为了维护法律的严肃性,法律、法规遣词造句力求准确,用词正式,语意严谨。
法律英语简介法律英语指的是在法律领域使用的英语语言。
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增加,法律英语在法律实践和国际法律事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简要介绍法律英语的概念、特点以及其在法律界的应用。
一、概述法律英语是法学与语言学的交叉学科,其研究对象是法律领域中英语的使用。
它包括了法律英语的词汇、短语、文法、语法以及法律文件的撰写和翻译等。
由于法律本身就是一门专业术语复杂且严谨的学科,因此在使用英语进行法律交流时更需要准确性和精确性。
二、特点1. 专业术语:法律英语的特点之一是使用大量的专业术语。
法律术语往往具有特定的定义和用法,因此在法律文件中使用正确的术语至关重要。
举例而言,"tort"(侵权行为)在法律英语中具有特定的含义,与一般意义上的"wrong"(错误)并不相同。
因此,对于专业术语的正确理解和运用是使用法律英语的基本要求。
2. 正式性和严谨性:在法律文件中,严谨性和正式性是必不可少的。
法律文件的语言应当准确无误,并具有明确的表达意图。
任何模棱两可或有歧义的表达都可能导致法律争议。
3. 文体特点:法律文件通常使用正式的语言和句式。
长句子、被动语态、律师用语等都是法律英语的典型特点。
这些特点使得法律文件在表达意思时更具法律条文的严密性和准确性。
三、应用1. 法律文件的起草:法律英语在法律文书的起草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律师需要使用准确的法律术语和严谨的语言来表达合同、协议、起诉状、诉讼材料等。
2. 法律翻译和口译:在国际交流和合作中,法律翻译和口译扮演着关键角色。
法律英语的翻译需要专业性和准确性,以保证法律文件的无误理解。
3. 法律研究和学术交流:法律研究中的文献、论文和学术交流都需要使用法律英语。
在国际法律界,英语是通用语言,因此对于从事法律研究和学术交流的人来说,掌握法律英语至关重要。
四、学习法律英语的重要性学习法律英语对于从事法律工作的人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掌握法律英语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法律术语,更加准确地表达法律意图,提高法律文书的质量。
摘要:法律英语专业术语是最正式、最规范的法律语言。
具有专业性、严谨性、相对模糊性及对义性等特征。
在翻译法律英语专业术语时,应该灵活地采用直译、意译、使用内涵最接近的功能对等词、进行必要的解释、以及适度的增减词等方法,准确地传递原文中术语的意义。
了解及掌握法律英语专业术语的特点及翻译技巧,对于我们从事法律文件的翻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法律英语;专业术语;翻译法律英语是以英语为工具用以表述法律科学概念及诉讼或非诉讼法律事务时所使用的语言,是在立法和司法等活动中形成和使用的具有法律专业特点的语言。
法律英语主要由法律术语、法律工作常用词语和民族共同语中的其他基本词和非基本词构成,而法律术语是其中的重要词汇成员。
专业术语的作用在于以最简洁的单词或词组叙述一项普遍接受的复杂的法律概念、学说或法则,使法律人能用较简洁的语言相互沟通,但是,因为每种法律评议的一套专用术语相对应的是一套法律概念系统,而且与其他词语相比,法律专用术语更能体现某一法律体系或体制的典型特征。
因此,在法律翻译中,研究专业术语的特点及其翻译方法非常重要。
一、法律英语专业术语的特征一般地说,法律英语专业术语主要分为三类:由一般术语演变的专业术语;纯专业术语;借用其它学科的专业术语。
法律英语专业术语具有以下特征:首先,专业术语的词义具有明显的专业性。
专业术语使用频繁,而且最具有法律语言的特征。
法律专业术语专业性体现在它们仅仅出现在法律语体中,并使法律语体区别于其他语体。
比如我国“对外贸易法”这部法律中有十处提到“应当”这个词,具有英语常识的人都知道,在普通英语中,“应当”的常用词汇有be supposed to,should,be ought to等。
但这些词汇无法表达法律上的“义务”、“责任”,属普通用词;英文法律中表示“应当”的常用词语为shall。
其次,专业术语的严谨性。
法律术语最突出的特点是词义单一而固定,每个专业术语所表示的都是一个特定的法律概念,在使用时其他任何词语都不能代替。
法律英语的词汇特征与相对应的翻译要求
一、法律英语的词汇特征
1. 术语严谨性
2. 大量拉丁法语词汇
法律英语中使用大量的拉丁法语词汇,这些词汇在法律文件和法律文书中频繁出现。
“pro bono”表示免费提供法律帮助,“in camera”表示不公开审理,“ex parte”表示单方面申请等等。
这些拉丁法语词汇在翻译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其准确性和专业性。
3. 正式、严肃的语言风格
法律英语的语言风格通常比较正式和严肃,使用较为复杂和严谨的句式结构和词汇表达方式。
“Hereinbefore”表示本协议之前,“pursuant to”表示根据,“herein”表示在本文中等等。
这些表达方式需要在翻译过程中保持其正式严肃的语言风格。
二、法律英语的翻译要求
在法律英语翻译中,术语的准确性是至关重要的。
翻译人员应当具备丰富的法律知识和专业背景,对于各种法律术语有着清晰的理解和把握。
在翻译过程中,应当遵循严格的专业术语翻译规范,保持原文术语的词义和用法,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法律英语的语言风格通常较为正式和严肃,翻译人员在进行翻译时应当注意保持其原文的语言风格。
避免使用口语化的表达方式,保持语言的正规和官方性,确保翻译文本的专业性和规范性。
法律英语的词汇特征和翻译要求对翻译工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翻译人员需要具备丰富的法律知识和专业背景,对法律英语的术语和拉丁法语词汇有着清晰的认识和理解,保持翻译文本的专业性和准确性。
相信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翻译人员能够更好地应对法律英语翻译工作,为法律交流和合作提供更加优质的翻译服务。
法律文本用词特点及其翻译——以《香港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管理条例》为例摘要:法律文本有别于一般文本,其特殊并有自己的特点,无论在词语、词义、专业用语以及表达方式等方面都有别于普通文本;因此,法律文本的翻译绝非易事,在进行法律文本翻译时,必定要熟知源语国家和译入语国家的文化和语言表达习惯、法律规范等。
本篇将主要以《香港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管理条例》等正统法律文本和部分商业合同等准法律文本为例,分析法律文本的用词特点,并探究其翻译。
关键词:法律文本;用词特点;《香港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管理条例》;翻译引言从唐朝的佛经翻译到清朝的依法治国再到当代的全面翻译,中国历史共出现过三次翻译高潮。
谈到当代的全面翻译,必然不能少提法律翻译的地位。
首先法律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权威,是一个国家的管理科学的象征;其次中国的法律尚未完善,需要引进并吸收别国法律的长处;最后,种种这些都证明了法律翻译的严肃性和重要性,也支撑着各类学者在法律翻译上不断进行深入研究,致力于开拓一个法律翻译的更广阔的空间,不断完善本国法律文件,更好传达文件法律精神。
无论是中文法律文本还是英文法律文本,在翻译的总体策略上均有共通之处,而在具体内容的翻译手法上又有所差别,需结合两种语言本身的特点及其国家的文化背景和表达习惯来谈。
接下来,本篇共分为三大部分,首先对法律文本的翻译做一个总体概述,即翻译总体策略分析,这是本文的重点部分;其次结合具体例子,分析法律文本用词特点,及相应的具体的翻译方法,这是本文的中心部分;最后是结语。
一.法律翻译总体策略1.1法律翻译的目的即一个国家制定法律的目的。
宏观上讲,一个国家或政府制定法律条文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某种司法或治国理念;微观上讲,法律文本在许多情形下是为了传意,即把立法者/统治者或法律文本制作人的意旨或意图传达给有关人士。
让民众知法守法,当触犯或违反有关法律或规定时,他会受到什么样的惩处;让当事人明白,在一定的法律框架或条件下,他有什么样的权益,为了享有这些权益,他又该尽什么样的义务,如果没有尽这些义务,又会受到什么样的后果或受到何种处罚。
英语论文法律英语的语言特点和翻译策
略
1. 法律英语的语言特点
法律英语是一种特殊的英语语言形式,具有以下语言特点:
- 正式性:法律文件和法律英语使用正式的语言风格和术语。
这是为了确保准确和一致的理解,以及法律条文的确定性和权威性。
- 技术性:法律英语使用大量的专业术语和复杂的句子结构。
这些专业术语和句子结构的正确理解对法律文档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 精确性:法律英语要求准确表达法律概念和条款。
任何模糊
性或歧义都可能导致法律风险或误解。
- 一致性:法律英语使用一致的术语和表达方式,以确保法律
文件的统一性和可靠性。
2. 法律英语的翻译策略
在翻译法律英语时,以下策略可以帮助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 精确翻译:法律英语的翻译必须准确传达原文的法律概念和条款,不能有误导或模糊之处。
- 专业翻译:由于法律英语具有技术性和特定性,最好由熟悉法律领域的专业翻译人员负责翻译,以确保专业术语和句子结构的正确使用。
- 一致翻译:法律文件的翻译应保持一致性,使用相同的术语和表达方式,以维护法律文件的统一性和可靠性。
- 查证翻译:翻译人员应该查证任何不确定的术语或句子,以确保准确传达原文的意思。
- 校对翻译:翻译的法律文件应该经过校对,以确保完整性、准确性和一致性。
以上是法律英语的语言特点和翻译策略的简要概述。
在实际翻译过程中,根据具体情况和要求,还可以结合其他策略和方法,以确保法律文件的准确翻译和传达。
法律英语的特点及翻译难点1. 准确性和准确性鉴于立法语言所表述的内容是全体公民的行为规范,同时也是司法人员的执法依据,立法者要通过语言文字的准确使用来表述国家的立法思想和具体的法律内容。
所以,翻译时一定要反复推敲,做到用词准确,不产生歧义。
所谓准确性(precision),就是指内容表达清楚明了,用词准确无误,不产生歧义。
准确性(correctness)是指用语恰当、符合、一致。
为保持法律专业术语的稳定性及概念表达上的一致性,英美国家的法学界和司法界人士常常奉行的是坚持一贯的原则,结果既保留了法律英语惯有的表达方式,又明显地区别于其他行业用语。
2.庄重性法律代表着国家意志,是权力的象征,具有至高无上的性,法律英语即赋予正式和严谨的特点,表现出庄重性的特点。
法律语言的庄重性主要体现在法律词汇的特殊性征上,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1)含有法律专业意义的普通词汇法律英语和普通英语的重要区别之一就是法律英语中用到的很多普通词汇往往具有专业特定含义。
例如:prejudice指损害,counterpart指有同等效力的副本,更复杂的,如:dominion 在民法中指完全所有权,在国际公法中为主权;estoppels在合同法中是不得反悔,在刑事讼诉法中是禁止翻供。
所以,法律英语有其特定的意义与效果,不可随便改变形式。
(2)特定的法律专业术语法律法规的规范调节作用主要是通过法律言语行为来实现的。
正是法律语言的特殊社会功能使法律语言成为表达特有法律概念的专门术语。
如defendant(被告),cause of action(案由),damages (损失赔偿费)等,这些术语通常不会在其他语域中出现。
(3)古英语词的使用古词语在现代英语中不再广泛应用,但它在法律英语中却不可或缺,多为一些表示语法关系的复合副词。
这些副词由here,there,where 词根加上一个或几个作为后缀的介词构成,用于英语法律公文,例如:hereafter,hereof,thereby,therefore,thereafter,thereon,whereat,whereby等等,以增加法律英语的神圣性、性和严密性。
法律语言特点和法律翻译我国的法律语言学研究已经开始。
作为法律语言学主要研究内容之一的法律翻译,包括口译和笔译,在国内、国际社会生活中将起日益重要的作用。
法律翻译工作除了对译员及相关的条件提出较高的要求外,还受制于法律语言本身的特点。
因此,根据法律翻译的基本要求分析法律语言特点对法律翻译的影响就成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法律翻译中与法律语言相关的问题的解决无疑会提高翻译的质量。
本文以法律语言学的研究为基础,论述法律语言特点和法律翻译的关系。
1 法律翻译的基本要求1.1 法律翻译的本质由于普通翻译的作用和对社会生活的影响,由于法律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人们对法律翻译的重要性似乎不难形成一致的看法,但如果人们从法律翻译的本质进一步探究,就会意识到法律翻译是一种由译员为主的各种因素交互作用的交际过程,是译员进行主动决策的过程,是译员在既定的框架内创新的主动思维过程;就会意识到法律翻译的重要性不仅在于译员将法律文本(或话语)转换成不同的语言,译员也不是被动的中介人。
法律翻译这一涉及到作者(或讲话人)、读者(或听话人)、译员本人以及其他一系列因素,译员是其中最主动、最活跃的因素,是调节者。
法律翻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帮助解决问题(如帮助法官作出判决),因此法律翻译无疑是一种交际过程。
在作者(或讲话人)和读者(或听话人)之间,除了语言的因素以外,还有复杂的法律行为的表现,有诸多未知、未定的方面需要译员临时作出决定。
译员的决定直接影响到译文使用者(如法官)的决定,因此翻译本身是决策过程。
法律翻译涉及到两种语言,也有可能涉及到两种法律体系、多种文化、不同的法律观念。
在这些复杂的条件下,很难寻求完全的统一或对应,需要译员发挥创新能力,在允许的范围内能动地解决问题,因此法律翻译是译员创新的主动思维过程。
在确定法律翻译本质的情况下去考察法律语言特点与法律翻译的关系,就会有一个明确的方向。
1.2 基本原则法律翻译除了遵守普通翻译的一些原则以外也应该遵守特定的原则,这是由于法律翻译的法律框架所决定的。
法律的最重要准则是公正性,因此法律翻译也必须体现这一原则。
法律翻译涉及到诸多因素,译员被赋予一定的决定权,因此法律翻译又要靠合适性原则制约。
准确性是法律语言的生命,准确性也应是法律翻译的重要原则之一,因此,考虑法律翻译的基本原则时,至少应该考虑公正性、准确性和合适性三项原则。
公正性(impartiality)是法律专业人员要遵守的最为基本的原则。
法律翻译是法律行业工作的一部分,因此公正性也应是法律翻译的最为基本的原则。
就法庭翻译来看,译员是在讲话人双方之间传达信息,是双方共同的沟通渠道。
表面看来,公正性似乎不成问题,但在很多情况下,译员被看成发言人的“语言和心理的避难所”,就是说发言人力求从译员获取支持,或者寻取解脱,译员也难受到一定的影响。
另一方面,译员也有可能主动地扮演保护者的角色,偏向一方。
这时他们不仅仅是在为讲话人传达信息,而是在自己讲话。
不论译员或当事人有多充分的理由支持译员超越权限,从全面的职业要求看,译员仍然从原则上坚持公正性,作到不偏不倚。
法庭口译如此,书面翻译亦如此。
准确性常被看作法律语言的灵魂,而语言被认为是法律的支柱、法律的载体。
法律翻译处理法律语言材料,也要固守准确性的原则。
仅涉及一种语言时,准确性原则要求语言使用者对法律概念、原理、规范以及所涉及的社会行为进行严格的审视和表达。
由于法律法规的概括性和一定程度的灵活性,准确性的实现往往是一个人们孜孜以求但难以达到的目标。
在法律活动涉及两种语言时,除了仅涉及单语时造成的困难外,又有不同法律文化的影响。
更多因素的介入以及语言表达的差异,使准确性及准确性的判断标准更加复杂,因此也对译员提出更严格的要求。
合适性反映翻译的度,包括对讲话人双方的了解程度,对语体运用的恰切程度,对讲话(或文本)原意传达的充分程度,也包括上文所提到的译员权限的控制程度等。
以法庭口译为例,译员究竟在什么程度上代表双方讲话人的立场,译员是否应该加入自己对案件的理解?这在讲话者双方对法律的了解水平相当的情况下似乎不会有太大问题,但如果双方(如法律专业人员和非专业人员)对法律的理解悬殊,情况又将如何?显然,假设一方对法律一无所知,译员会认为自己有责任将讲话人的发言内容再现为接近受话人的水平。
不同法律文化水平的人对法律的理解相去甚远,讲话人双方语体的转换也会使译员翻译的灵活性加强。
合适性是译员应主动控制使用的权力,同时又是法律翻译质量评定的标准之一。
1.3 法律翻译的要求法律翻译可分为书面翻译和口译,这两类翻译又可细分为很多子类。
如按照文本在法律活动中的地位,书面翻译可分为权威性翻译和非权威性翻译(参看Sarcevic 1997:19)。
权威性翻译的译文具有法律约束力,非权威性翻译的译文则无此约束力。
非权威性翻译又包括描述性翻译(用于提供信息)、解释性翻译(用于阐释法律问题、原则、案例等)。
口译也可分为权威性翻译(如判决书的翻译等)和非权威性翻译。
非权威性翻译包括效用性翻译(如证言的翻译)和参考性翻译(如法庭论辩的翻译等)。
对法律翻译基本原则的遵守要依靠对法律翻译类别的了解,只有对翻译类别有清楚的了解,才能正确处理翻译过程中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才能选用合适的语符成分、语体及法律概念。
权威性的翻译(如同一法律的双语或多语文本)具有法律约束力,因此对翻译的质量提出最高的要求,译本必须和原本保持一致。
除了语言成分的选用,译员还需要深入了解原本的意图。
以规范性文本的翻译为例,经过语符的转换,译本应能保持法律规范的目的、和效用不变。
译员需要对原文本的整体和局部格式进行详细的研究,以便准确地再现原文本的意图,使译本达到同样的法律效力。
非权威性翻译往往有相对明确的读者对象(或听话人),对读者对象的详尽了解是翻译质量的保证条件之一,诸如法律文化水平、接受能力水平、语言水平、身份、所属阶层等。
与权威性翻译相比,非权威性翻译要求更为丰富的语体变化,要求较为灵活的描述和解释。
书面翻译,总体看来,一般允许译员较自由地安排时间,译员有充分的考虑余地,但在语体及其他语言特点的表现上,比口译有更高的要求。
译员需要首先确定读者对象,根据预定的对象情况选用合适的语言材料,确定两种语言间的水平及表现手法的差异。
法庭口译常被看作法律口译的核心部分,这说明法庭口译有较高的难度。
法庭口译的难度表现在几个方面:第一,发言人的讲话需要得到立即翻译,译员一般没有准备的时间,需要即刻作出反应,要求理解、组织语言、传达内容等步骤一次完成,要求译员较高的基于法律的分析综合能力。
第二,发言人的身份一般比较明朗,语体的选择、语符成分的选用、译员态度的控制等需要根据具体的情景进行及时的调整。
第三,法庭口译的现实直接性使译员有较多的辅助信息处理语言材料,另一方面也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愤怒、委屈情绪的感染等,这对翻译的公正性造成影响,因此译员需要具有较强的自控能力,避免受到干扰。
2 法律语言的显著特点2.1 语篇结构及功能法律翻译将译员的工作限于法律语篇的范围内,法律语篇的一系列特点就成了译员必须注意的内容。
各种体裁的法律语篇的存在,表面看来是人们主观意志的产物,实质上有很大的客观性,如果译员忽略所翻译的内容的语篇特征,就不仅背离了法律翻译的原则,也背离了一般翻译的原则。
法律翻译过程中,语篇特征的分析、再现、传达,是翻译过程中给译文定向、定位的重要步骤。
语类理论对于专业文体的理解有重要的作用,最大的贡献在于它能使人“了解专业作者如何一方面能够保持语类的整体性,另一方面利用语类规约在社会认可的交际目的的制约下达到个人的目的。
”Bhatia(1997:205)Bhatia所说的专业文体当然也包括法律文体。
译员对法律文体语类整体性及作者意图的认识是翻译成功的基础之一。
Coode(见Bhatia 1993)将立法条文分析为四个构成成分:案情、条件、主题、行为。
Code 的分类方法曾引起较多的讨论(如C 1997)。
Bhatia(1993)将语类分析方法用于立法条文的结构分析,认为用分为条款主体和限定语两个部分的互动认知结构(cognitive structure)考虑立法条文要比用线性的结构考虑更为合适。
Bhatia认为西方国家人们改革法律写作的尝试归于失败就是因为立法条文有其内在的规律。
Bhatia(1993)还强调了法律条文的交际功能和主要特点,认为立法文本不是特指某一人的,是无情景的。
法律条文的语用功能与制订者和阅读者相独立(总体功能是指示、规定义务、赋予权力),应付的是无尽的人类行为,既具有确定性、准确性,又有包容一切的概括性。
不难想象各种法律语篇均有其独特的结构和功能,语篇结构和功能的研究应是译员翻译技能训练的重要科目。
2.2 语句功能类型法律语言的语句必须实现一定的功能。
Gunnarsson(1984:84)(见Bhatia 1993:104)区分了三种立法条文类型:行为条文、规定条文和定义条文。
行为条文包括案情的具体描述,主要规定责任、义务、授予权力、禁止某一(些)行为,赋予某人或团体权力等,如下例:When any person in the presence of a police officer commits or is accused of committing a non-seizable offence and refuses on the demand of a police officer to give his name or residence or gives a name or residence which the officer has reason to believe to be false, he may be arrested by that police officer in order that his name or residence may be ascertained. (Section 32(1) of Criminal Procedure Code. Republic of Singapore, 1980) (Bhatia 原例)(警察在场时,如果任何人犯了或被指控犯了非逮捕罪,拒绝应警察的要求提供姓名或住所或者提供警察有理由认为是虚假的姓名和住所,警察可予以拒捕以便查明他的姓名和住所。
条文中赋予警察拒捕权,同时也规定犯有非逮捕罪的人提供姓名和住所的义务。
规定性条文规定法律规范适用的范围,如某规范适用于何种条件或范围。
定义性规范则用于对词语作出解释和定义。
中国学者一般将法律规范按行为模式性质分为三种:义务性、禁止性、授权性,并认为可以包容所有权利与义务关系(见孙懿华和周广然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