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中考化学之实验探究
- 格式:docx
- 大小:65.69 KB
- 文档页数:14
2022年云南省中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第1~15小题,每小题2分,第16~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多选、错选或不选均不得分)1.(2分)“宋有青瓷、元有青花、明有粗陶、清有紫陶”。
云南建水人早在3500多年前就掌握了制陶技术。
下列陶瓷制作过程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镇浆制泥B.拉坯造型C.高温烧制D.磨光上釉2.(2分)下列杯子使用的主要材料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A.不锈钢水杯B.玻璃水杯C.陶瓷水杯D.塑料水杯3.(2分)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A.O2B.SiO2C.H2SiO3D.Na2SiO3 4.(2分)下列关于“端午时节粽飘香”这一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A.分子之间有间隔B.分子的质量很小C.分子在不断运动D.分子的体积很小5.(2分)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生成的能供给动植物呼吸的气体是()A.N2B.O2C.CO2D.Ne6.(2分)辣椒具有温中散寒,除湿开胃的功效。
表格是某辣椒的主要营养成分信息,其中含量最高的营养素是()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营养成分每100g1.4g0.3g 3.7g63.0mg含A.蛋白质B.脂肪C.糖类D.维生素7.(2分)幼儿及青少年缺钙会患佝偻病。
因此,每日必须摄入足够量的钙。
这里的“钙”指的是()A.原子B.分子C.元素D.单质8.(2分)合理使用化肥对“发展粮食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下列化肥属于复合肥的是()A.KNO3B.K2SO4C.CO(NH2)2D.Ca(H2PO4)29.(2分)下列溶液中溶剂不是水的是()A.碘酒溶液B.生理盐水C.过氧化氢溶液D.葡萄糖注射液10.(2分)下列灭火方法不正确的是()A.森林起火——砍伐树木形成隔离带B.油锅起火——用锅盖盖灭C.图书馆内图书起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D.汽油着火——用水浇灭11.(2分)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
中考化学实验之探究性实验【例1】某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粗盐样品中含有氯化镁、氯化钙)请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⑶用上述实验所得的氯化钠配制5%的氯化钠溶液50 g,不需要的仪器为(填序号)。
A.量筒B.天平C.烧杯D.漏斗E.蒸发皿F.玻璃棒G.酒精灯⑴操作①、②、③依次为上图中的(填序号)。
⑵若得到NaCl的产率比实际值偏低,则可能的原因是。
A.过滤时滤纸有破损B.蒸发时有固体溅出C.蒸发时,看到晶体析出,立即停止加热若提纯NaCl方案中先除去的是氯化镁,接着除去氯化钙,回答:D.溶解含有泥沙的NaCl时,加入水的量不足①试剂a的化学式是,b的化学式是。
②操作过程中加适量稀盐酸时,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例1】⑸若一次过滤后发现滤液仍浑浊,且滤纸未破损,需接着进行的操作是。
⑹若所取粗盐样品中实际含氯化钠的质量为m g,除杂后所得精盐的质CaCl2、MgSO4以及泥沙等杂质(除杂过程中所加试剂均稍过量),他们要除去杂质得到精盐,设计了下列实验方案(序号①~⑧表示实验操量为n g,则m与n的关系是m n(填“>”“<”“=”),原因是。
作,用于沉淀的试剂稍过量)根据上述方案,回答下列问题:⑴操作①中玻璃棒的作用是.⑵第⑤步操作的名称是.⑶“蒸发结晶”用到的器材有:铁架台(铁圈)、坩埚钳、石棉网、火柴、玻璃棒、、⑷实验中加入“Na2CO3溶液”的目的是1【例3】某校化学小组同学从家里带来食盐、水垢、纯碱、淀粉和洗衣粉5种物质。
⑴小组同学用5种已知物做性质实验。
每次取样方法如下图所示:【例3】5种已知物的实验记录:根据上述实验记录回答:①该洗衣粉溶液pH 7(填“>”、“<”或“=”);>②写出纯碱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例3】⑵小组同学用未知粉末重复上述实验进行成分探究。
未知粉末的实验记录:实验1 加水溶解实验2加酚酞溶液实验3加稀盐酸实验4加碘水未知粉末实验现象白色浑浊,试管底部有不溶物,有洗涤剂泡沫浮于液面液体呈红色有大量气体逸出变蓝参照5种已知的物质实验,分析未知粉末的成分:未知粉末中一定含有的两种物质是和,还含有的第三种物质是或⑶请你设计检验第三种物质的实验方案【例4】化学小组同学在课外读物中看到:“通常CO2可作灭火剂,但有些物质(如Na)着火,不能用CO2熄灭。
2024年中考化学专题复习——科学探究实验一、选择题1.从安全、环保、节能、简便等方面考虑,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最佳方法是( )A .用高锰酸钾制氧气B .分离液态空气法制氧气C .分解氯酸钾制氧气D .用过氧化氢制氧气2.下列实验注意事项不合理的是( )A .不能用手接触药品B .实验剩余的药品不能浪费要放回原瓶C .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D .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闻药品的气味3.在探究蜡烛燃烧的实验时,小明提出:固体石蜡可能需要变成蒸气才能燃烧。
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 .提出问题B .猜想与假设C .进行实验D .得出结论4.化学实验中常常要进行药品取用、物质加热、仪器洗涤等基本操作,其中往往涉及到用量问题。
下列关于用量的说法错误的是()A .取用固体时,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1g ~2gB .加热试管内液体时,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C .洗涤实验用过的试管时,每次注入试管水,振荡后倒掉D .使用酒精灯时,酒精灯内的酒精不超过酒精灯容积的5.下列4个坐标图分别表示实验过程中某些量的变化,其中正确的是( )A .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钙溶液B .向一定质量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中加入硝酸钾C .电解水D .向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中分别滴加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盐酸A .AB .BC .CD .D131223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实验时,用剩的药品要放回到原试剂瓶中,以免浪费B .实验时,如果没有说明液体药品的用量时,应取1~2mLC .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要与桌面成45度角D .用完酒精灯后,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7.下面摘录的是某同学笔记上的部分内容,其中有错误的一项是( )A .酸中都含有氢元素,碱中都含有金属元素B .用熟石灰可以中和含硫酸的废水C .可用燃着的木条鉴别氧气、二氧化碳D .可用在氧气流中灼烧的方法除去氧化铜中的铜8.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用的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A .炭粉(铁粉)-------- 将固体粉末在空气中灼烧B .CaO (CaCO 3) -----------加水,过滤C .CO 2 (CO) ---------------将气体点燃D .HNO 3 [Ba (NO 3) 2]----------------加入适量的 H 2SO 4溶液9.下列实验方案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A除去中混有的HCl 气体将混合气体通过装有足量NaOH 溶液的洗气瓶B 鉴别溶液和NaOH 溶液取少许样品于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无色酚酞试液C除去NaCl 溶液中混有的加入过量的溶液,过滤D 分离和的固体混合物溶解,过滤,洗涤干燥,蒸发结晶A .AB .BC .CD .D10.某同学测定的下列数据不合理的是( )A .用温度计测得某液体的温度为23摄氏度B .用50mL 量筒量取了4.34mL 的水C .用托盘天平称得某烧杯的质量为46.8g2CO 23Na CO 4CuSO ()2Ba OH 2CaCl 3CaCOD .用10mL 的量筒量取了5.0mL 的水11.小明在加热试管时,发现试管破裂了,于是他对试管破裂的原因提出下列分析,你认为错误的是( )A .加热时试管外壁有水珠B .在加热过程中试管不小心碰到了酒精灯灯芯C .加热时试管夹没有夹在距管口1/3处D .加热时没有先预热12.下列实验方法正确的是( )A .用活性炭软化硬水B .用100mL 量筒量取8.32mL 的水C .用电解水证明水的组成D .用蜡烛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13.今有质量相等的、两份氯酸钾,中不加二氧化锰,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在酒精灯上同时加热,均完全反应,得到的气体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正确的是( )A .B .C .D .14.已知某粗盐样品中含有Na 2SO 4、MgCl 2、CaCl 2等杂质,下列提纯过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通过a 操作得到的沉淀中有三种物质B .滤液中有三种溶质C .加入足量盐酸的目的是除去步骤④、⑤中过量的试剂D .步骤⑤中的试剂A 是碳酸钠溶液二、非选择题15.在空格内简要说明下列错误操作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错误操作不良后果A B A B倾倒液体时,瓶塞未倒 放熄灭酒精灯时,用嘴吹灭 把大块固体垂直投入试管中 用试管给固体加热时,试管口向上倾斜 容器口塞橡胶塞时,把玻璃容器放在桌子上 16.为了检测香烟的危害,某学生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2024年云南省中考化学试题+答案详解(试题部分)注意事项:1.本卷为试题卷。
考生必须在答题卡上解题作答。
答案应书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2.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N-14 O-16 S-32 Cl-35.5 Fe-56 Cu-64Zn-65 Ba-137第I卷(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多选、错选或不选均不得分)1. 下列图标中,表示“禁止吸烟”的是A. B.C. D.2. 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约占78%的是A. 氮气B. 氧气C. 稀有气体D. 二氧化碳3. 下列叙述中,属于C60化学性质的是A. 常温下为固体B. 密度为1.68g/cm3C. 熔点高于280℃D. 能与钾等金属反应4. 下列生活用品的主要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A. 塑料桶B. 纯棉毛巾C. 瓷碗D. 不锈钢盆5. 磷肥可增强作物的抗寒、抗旱能力,下列属于磷肥的是A. K2SO4B. Ca3(PO4)2C. NH4ClD. KNO36. 钽在航空航天领域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钽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钽是一种金属元素B. 钽的元素符号为TaC. 每个钽原子中含73个质子D. 钽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80.9g7. 在食品中添加含铁元素的化合物,可以预防A. 龋齿B. 贫血C. 佝偻病D. 甲状腺肿大8. 规范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前提,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读液体体积B. 稀释浓硫酸C. 检查气密性D. 加热液体9. 2024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下列做法与这一主题不相符...的是A. 践行“光盘行动”,节约粮食B. 垃圾分类回收,实现变废为宝C. 使用可降解塑料,减少“白色污染”D. 工业废水灌溉农田,节约水资源10. 几种经济作物适宜生长的土壤pH范围如表所示。
2022年云南中考化学27题科学探究题解题思路归纳和冲刺突破一、基础知识点1.常见的酸碱盐(1)酸:由H++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如:HCl、H2SO4、HNO3、H2CO3(2)碱:由金属离子(或NH4+)+OH—构成的化合物。
如:可溶碱:NaOH、KOH、Ca(OH)2、Ba(OH)2;不溶碱:Cu(OH)2↓(蓝色)、Mg(OH)2↓(白色)、Fe(OH)3↓(黄褐色)(3)盐:由金属离子(或NH4+)+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如:可溶盐中性:NaCl、BaCl2、C aCl2、CuSO4(蓝色)、AgNO3、Na2SO4等;可溶盐碱性:Na2CO3 、NaHCO3;难溶盐(沉淀):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的是:BaSO4↓、AgCl↓;不溶于水但能溶于酸并有气体放出的是:CaCO3↓、BaCO3↓;2.复分解反应(1)概念:2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2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复分解反应。
(2)书写要点:5个原子团(NO3-、OH-、CO32-、SO42-、NH4+)是整体,交换时不可分开;交换后结合书写化学式严格按照化学式的书写方法【正价在前、负价在后、标化合价、数字约简、交叉写在元素或原子团右下角(原子团个数大于1时,原子团要用“()”括起来)】A+B-+C+D-=A+D-+C+B-【特殊:碳酸不稳定,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H2CO3=CO2↑+H2O】。
(3)发生条件:化合物之间发生复分解反应必须满足生成物中有:沉淀↓、气体↑、水3种中任意一种。
3.科学探究的知识模型——氢氧化钠变质的探究(1)变质的原因:2NaOH+CO2=== Na2CO3+H2O(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探究氢氧化钠是否变质——检验是否存在CO32-A.试剂选择原则:选择能和CO32-发生反应产生明显现象(如产生气泡或生成沉淀),但不能和OH-反应产生同样现象的试剂。
B.实验方案试剂选择现象化学方程式结论酸足量稀盐酸产生气泡Na2CO3+2HCl= 2NaCl+H2O+CO2↑氢氧化钠已变质足量稀硫酸Na 2CO3+H2SO4= Na2SO4+H2O+CO2↑足量稀硝酸Na2CO3+2HNO3= 2NaNO3+H2O+CO2↑碱氢氧化钙溶液产生白色沉淀Na2CO3+Ca(OH)2= CaCO3↓+2NaOH 氢氧化钡溶液Na2CO3+Ba(OH)2= BaCO3↓+2NaOH盐氯化钙溶液产生白色沉淀Na2CO3+CaCl2=CaCO3↓+2NaCl 氯化钡溶液Na2CO3+BaCl2=BaCO3↓+2NaCl【注意】NaOH变质生成Na23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时,滴加稀盐酸必须足量的原因是:若氢氧化钠部分变质,则变质的氢氧化钠中既含有氢氧化钠又含有碳酸钠,少量的稀盐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再与碳酸钠反应,当稀盐酸的量不能将氢氧化钠反应完或恰好能将氢氧化钠反应完时均不会有气泡产生。
题型复习 ( 四) 实验与探究题题型之一物质组成成分的探究针对训练1. (2018 ?昆明)我国西北地区有很多咸水湖,其中最大的是柴达木盆地的察尔汗盐池。
某盐湖附近的农民通过“冬天捞碱,夏天晒盐”获得大量湖盐。
小伟同学取该湖盐样品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该湖盐样品的成分是什么?【查阅资料】冬天捞碱的“碱”指Na t CO ,夏天晒盐的“盐”指NaCI 。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Na t CO猜想二: NaCI 猜想三: Na t CG 和 NaCI【实验探究】实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适量水溶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稀 HNO①猜想「二—不成立实验一解后,加入过量体②向实验一所得的溶液中加入适量实验二的硝酸银溶液③产生白色沉淀猜想三成立【拓展延伸】为进一步确定该湖盐样品中Na t CO 的质量分数,小伟同学再取该湖盐样品10.00 g 做了如图所示的补(1)反应结束之后通入空气的目的是将装置B中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赶入装置 D 中__ 。
⑵装置 A 中浓 NaOH 溶液的作用是2NaOHb CO===NaCG+ H20 (用方程式表示)。
⑶实验结束后测得装置 D 增重 0.44 g ,则湖盐样品中Na t CO 的质量分数为 __10.6__%( 结果精确到 0.1%) 。
2 . (2018 ?大理祥城一中三模 )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发现一瓶装有石灰水的试剂瓶,瓶壁和瓶塞周围有一些白色粉末。
为了弄清楚白色粉末的成分及形成原因,他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白色粉末的成分猜想和成因分析。
【作出假设】猜想一:白色粉末可能是CaCO, 原因是石灰水与空气中的CO 反应。
猜想二:白色粉末可能是(1) Ca(OH )2,原因是溶剂蒸发,溶液中的溶质结晶析出。
猜想三:白色粉末可能是(2)__CaCO 3、 Ca(OH)__ ,原因是溶液部分变质,以上两种成分都有。
【实验探究】同学们取白色粉末于试管中,加水振荡后发现试管底部有白色固体。
云南中考化学之实验探究1.(2012云南中考第28题7分)请回忆“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的活动与探究,并结合酸、碱、盐的性质完成下列各题.(1)NaNO3属于(填“酸”、“碱”或“盐”),NaNO3在水中能解离出Na+和.(2)HCl溶液和NaOH溶液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是因为生成物中有水;HCl溶液和K2CO3溶液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是因为生成物中有水和气体;AgNO3溶液和NaCl溶液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是因为生成物中有.(3)下列几组物质混合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有.A.NaCl溶液和KNO3溶液B.BaCl2溶液和稀硫酸C.NaOH溶液和K2CO3溶液(4)有一包含有MgCl2、CaCl2和少量泥沙的粗盐,要除去其中的杂质,得到纯净的NaCl晶体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一:将粗盐放入烧杯中,加适量水充分溶解后进行过滤.步骤二:将步骤一得到的滤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步骤三:将步骤二得到的滤液中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步骤四:将步骤三得到的滤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进行蒸发.根据以上实验步骤回答下列问题:①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②步骤二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的目的是.③步骤四中加入了过量的稀盐酸,无需另加试剂,只进行蒸发操作就可得到纯净的NaCl晶体,是因为.2.(2013云南中考第28题10分)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发现实验台上按如图所示顺序摆放着6瓶不同的无色溶液(如图所示:A、B、C、D、E、F代表对应的溶液).其中E溶液的试剂瓶标签破损.为此,他们做了如下探究:【提出问题】E 溶液的成分是什么?【初步判断】根据受损标签及实验室药品分类摆放原则,E 溶液不可能是 (填序号).①酸;②碱;③盐.【提出猜想】猜想Ⅰ:NaOH 溶液;猜想Ⅰ:Na 2CO 3溶液;猜想Ⅰ:Na 2SO 4溶液;猜想Ⅰ: NaCl 溶液(任写一种).【设计并实验】兴趣小组的同学为验证“猜想Ⅰ”是否正确,设计并完成如下表所示实验. 实验方案 实验一 实验二实验三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试纸变色,对照比色卡,pH >7有无色无味气体产生实验结论 猜想Ⅰ正确 【分析与推理】①完成“实验一”后,李成同学即认为“猜想Ⅰ”正确,张平同学认为“猜想Ⅰ”不一定正确,他的理由是 .②何刚同学认为只需要完成“实验二”即可得出“猜想Ⅰ”正确的结论,你认为该说法 (填“合理”或“不合理”),理由是 . ③请写出“实验三”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反思与评价】经过讨论,同学们认为“实验一”存在明显操作错误,该错误是;观察发现D、E试剂瓶的瓶塞是橡胶塞,使用橡胶塞的原因是.3.(2014云南中考第29题6分)氢化钙固体是登山运动员常用的能源提供剂.某探究小组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氢化钙(C a H2)遇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探究小组的同学把一定量的Ca H2加入N a2C O3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经检验滤渣的成分是碳酸钙.[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猜想与假设]猜想一:Na OH猜想二:Na OH、Ca(O H)2猜想三:Na OH、Na2C O3猜想四:N aO H、Na2C O3、Ca(O H)2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猜想四不合理,请用化学方程式说明原因________.[实验验证]实验现象结论实验一:取滤液,向其中滴入少量碳酸钠溶液无明显现象猜想________不成立实验二:另取滤液,向其中加入足量稀盐酸________ 猜想三成立[反思与拓展]①若向NH4C l的溶液中加一定量Ca H2,充分反应,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②登山运动员常用Ca H2作为能源提供剂,与氢气相比,其优点是________.4.(2015云南中考第29题6分)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由CuSO4、Na2SO4、Na2CO3、BaCl2、NaOH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探究其组成,同学们查阅资料得知NaCl、BaCl2溶液呈中性,经过思考设计并进行了以下实验:请分析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1)白色粉末中一定不含;可能含有.(2)生成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3)为最终确定白色粉末的组成,还需要对无色滤液中呈碱性的物质进行探究.【提出问题】无色滤液中呈碱性的物质是什么?【作出猜想】猜想Ⅰ:Na2CO3猜想Ⅰ:NaOH猜想Ⅰ:Na2CO3和NaOH【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①取无色滤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过量产生白色沉淀猜想Ⅰ不成立的BaCl2溶液②在①反应后的试管中滴加溶液变为红色猜想Ⅰ成立【得出结论】白色粉末的成分是.5.(2016云南中考第27题6分)某同学在课外阅读中得知:实验室用电石(主要成分CaC2)与水反应制取乙炔(C2H2)反应的方程式为CaC2+2H2O=Ca(OH)+C2H2↑.在实验室中该同学把一定量的CaC2加入Na2CO3溶液中,充分反应后2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并对滤液的成分进行探究.【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猜想与假设】猜想一:NaOH猜想二:NaOH,Ca(OH)2猜想三:NaOH,Na2CO3【设计并实验】实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实验一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试管这滴入适量的碳酸钠溶液猜想二不成立实验二另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过量稀盐酸产生气泡猜想成立写出实验二中产生气泡的化学方程式:【拓展延伸】①若向Cu(NO3)2溶液中加少量CaC2,充分反应,产生的现象是.②实验室保存电石应注意.6.(2017云南中考第27题6分)小明同学在课外阅读中得知:钠是一种活泼金属,常温下能与氧气,水发生反应,其中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H2O ═2NaOH+H2↑,在实验室,该同学选取50ml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硫酸铜溶液于烧杯中,再取绿豆大小的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蓝色滤渣,并对滤液的成分进行探究.【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查阅资料】已知Na2SO4的水溶液呈中性.【猜想与假设】猜想一:Na2SO4;猜想二:;猜想三:Na2SO4、CuSO4;猜想四:Na2SO4、CuSO4、NaOH;其中不合理的是;【实验方案与验证】实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实验一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观察现象溶液为无色猜想成立实验二另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酚酞试剂无明显现象猜想成立实验三常温下,再取少量滤液,测溶液酸碱度pH=7猜想成立【拓展延伸】金属钠在运输、保存中应该注意.7.(2018云南中考第27题6分)某白色固体可能由BaCl2、NaOH、Na2CO3、Na2SO4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为确定该白色固体的成分,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探究,请你参与并回答相关问题初步探究:小金同学设计的实验过程及现象如图所示【查阅资料】BaCl2溶液显中性。
【初步结论】(1)原白色固体中一定有的物质是,一定没有的物质是。
(2)M溶液中的溶质一定有,一定没有氯化钡。
【交流讨论】小英同学认为:无色溶液M变红色,说明溶液M中含有碱性物质,但不能由此推导出原固体物质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钠。
若要进一步确定,需对溶液M继续进行探究。
为此同学们进行了如下的探究:Ⅰ.继续探究【提出问题】无色溶液M中有氢氧化钠吗?【猜想与假设】猜想一:有NaOH猜想二:没有NaOH【探究与结论】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A.取无色溶液M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振荡,静置证明溶液M中有碳酸钠并被除尽B.取实验A所得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猜想一正确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通过交流、讨论、实验,圆满地完成了这次探究活动。
8.(2019云南中考第27题7分)某无色溶液X是碳酸钠、碳酸氢钠、氢氧化钠溶液中的一种或两种溶液的混合溶液。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探究无色溶液X的成分,开展了如下的探究活动,请你一同参与完成:【查阅资料】获得如下信息:1.氯化钙溶液呈中性,与碳酸氢钠溶液混合不发生...反应。
2.NaHCO3溶液呈碱性,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猜想与假设】针对无色溶液X中的溶质成分:猜想一:含有Na2CO3猜想二:含有NaHCO3猜想三:含有;猜想四:是其中两种成分的混合溶液【实验方案设计】序号实验步骤预设实验现象预设实验结论①取样于烧杯中,滴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过滤产生白色沉淀猜想一②取①的滤液于试管中,滴入适量的氢氧化钙溶液猜想二不正确③取①的滤液于试管中,滴入溶液变红色猜想三正确溶液【综合结论】通过以上实验,得出无色溶液X是。
【实验反思与拓展】类比资料信息,NaHCO3与NaOH反应生成质量比为53:9的两种化合物,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参考答案1.【解答】解:(1)硝酸钠是由硝酸根离子和钠离子构成的,为盐类;(2)硝酸银和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银沉淀,所以它们可以发生复分解反应;(3)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进可以知道,两种物质交换成分后必须有气体、水或是沉淀生成,分析所给的三组物质可以知道只有B选项中的BaCl2溶液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白色沉淀,而A和C中都没有水、气体或沉淀生成,故选B;(4)①过滤中玻璃棒的作用为引流;②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和氯化镁反应反应生成沉淀而除去氯化镁,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是为了将氯化镁全部除去;③氯化氢为气体,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加热蒸发时HCl挥发逸出,所以加热后可以除去过量的盐酸从而得到较纯净的氯化钠.故答案为:(1)盐;NO3﹣;(2)沉淀;(3)B;(4)①引流;②除尽MgCl2;③加热蒸发时HCl挥发逸出.2.解:【初步判断】根据实验室药品分类摆放的原则分析可知该药品是按照酸碱盐顺序摆放的,由于该试剂瓶左侧是碱类物质右侧是盐类物质,所以该物质的类别应该是碱或者盐类物质,因此可猜断该物质不可能为酸;故答案为:①;【提出猜想】由于该试剂中含有钠元素,则若为碱,则为氢氧化钠;若为盐,则可为碳酸钠或是硫酸钠或氯化钠等;故答案为:NaCl;【设计并实验】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产生碳酸钡白色沉淀和氯化钠,因此会产生的现象为:有白色沉淀产生;故答案为:有白色沉淀产生;【分析与推理】①由于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溶液都显碱性,因此测得的pH>7,故无法判断是哪一种物质;②液中含有碳酸钠时会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其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CO2↑+H2O;因氢氧化钠易变质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会生成碳酸钠,所以判断该溶液是碳酸钠的溶液不妥当;③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产生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反应的方程式为:Na2CO3+BaCl2=2NaCl+BaCO3↓;故答案为:①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溶液均显碱性;②不合理;因NaOH溶液变质也会产生Na2CO3;③Na2CO3+BaCl2=2NaCl+BaCO3↓;【反思与评价】使用pH试纸测定溶液酸碱度时应该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试纸上,而不应该浸入待测液,否则会造成试剂的污染;实验室盛放NaOH等碱性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其原因是:碱性物质易与玻璃中的SiO2发生反应的产物使瓶口与塞子粘合在一起.故答案为:把pH试纸浸入待测液;碱性物质易与玻璃中的SiO2发生反应的产物使瓶口与塞子粘合在一起.3.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对探究实验的分析与评价,属于较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