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动物建个家活动方案
- 格式:docx
- 大小:16.17 KB
- 文档页数:4
《给动物建个“家”》导学案一、导入大家好,今天我们要进修的主题是《给动物建个“家”》。
在我们周围的自然环境中,有许多动物也需要一个安全舒适的家。
我们可以通过建造一些简单的动物居所来帮助它们,让它们有一个安全的地方生活。
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如何给动物建设一个“家”。
二、进修目标1. 了解不同动物的生活习性和需求。
2. 掌握简单的动物居所建造方法。
3. 培养爱护动物的认识和珍爱动物的责任感。
三、进修重点和难点1. 了解不同动物的生活习性和需求。
2. 掌握简单的动物居所建造方法。
四、进修内容1. 动物的生活习性和需求2. 不同动物的居所建造方法3. 如何珍爱动物的生存环境五、进修过程1. 观察和讨论不同动物的生活习性和需求,例如鸟类需要栖息的地方,昆虫需要藏身的地方等。
2. 进修一些简单的动物居所建造方法,如用纸箱制作鸟巢,用石头和树枝搭建昆虫的居所等。
3. 拓展进修,了解一些珍爱动物的方法,如不乱扔垃圾,不乱破坏动物的栖息地等。
4. 小组合作,动手实践,让学生们亲自动手制作一些动物居所,体会珍爱动物的乐趣。
六、教室检测1. 你知道不同动物的生活习性和需求吗?请举例说明。
2. 你能用简单的材料制作一个动物居所吗?请动手尝试一下。
3. 你知道如何珍爱动物的生存环境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七、教室总结通过今天的进修,我们了解了不同动物的生活习性和需求,学会了一些简单的动物居所建造方法,并且了解了如何珍爱动物的生存环境。
希望大家能够爱护动物,共同尽力珍爱我们周围的自然环境,让动物们有一个安全舒适的“家”。
八、作业安置1. 制作一个动物居所,并写一份体会感想。
2. 调查一些动物的生活习性和需求,写一份小结报告。
3. 思考如何在平时生活中珍爱动物的生存环境,写一份个人计划。
以上就是本次进修内容,希望大家能够认真进修,做一个爱护动物、珍爱环境的好少年。
谢谢大家!。
动物住房大比拼综合实践活动方案小学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动物的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道一些动物巢穴的特点。
2知道一些动物依赖植物筑巢,植物为一些动物提供庇护所。
科学探究目标:1.能仔细观察、比较发现动物的安家特点。
2.在教师引导下,能正确讲述自己的观点,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并与之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1.愿意合作与交流,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2.意识到生命的多姿多彩。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树立珍爱生命、尊重生命的意识。
【重难点】知道一些动物依赖植物筑巢,植物为一些动物提供庇护所。
【器材准备】教师准备:一些动物的家的图片和视频资料等。
【教学过程】春天已经过半了,春天是个温暖的季节,万物复苏,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三年级四班的同学也精神饱满地和老师一起学习。
我们班是一个团结向上的班集体,孩子们都特别聪明、听话、遵守纪律。
现在,我想给大家猜一个谜语,大家有没有信心猜中谜底呢?猜谜语,导入新课。
有门有窗,有床有墙,亲人同住,幸福安康。
揭示谜底,(家)我们都有自己的漂亮的家,每天爸爸妈妈或者爷爷奶奶把我们叫醒,让我们吃饭,之后送我们来上学,所以家是我们遮风避雨的港湾。
自然界的各种小动物是不是也有自己的家啊?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动物的家,先看一下几种动物的家。
(板书课题:18、动物的“家”)课件出示:1、喜鹊,燕子,嚴鼠等动物的窝。
喜鹊在树上搭窝安家,我们在上下学的路上,到冬天的时候树叶都落光了之后就经常在树上看到。
现在树叶还不浓稠,还能隐约看到一些,有时一棵树上还好几个喜鹊窝。
但是到了夏天,枝繁叶茂的时候,我们就很难看见它们的窝了。
喜鹊搬家了吗?去哪里了?原来是被浓密的树叶挡住了,我们和其他动物都很难发现了。
燕子在高高的房檐下筑巢,(高,就不容易被地面的动物抓住,很安全。
)春天的时候,燕子父母用嘴叼来很多湿泥,一点一点的把自己的家盖好,可费劲了,小燕子的这种持之以恒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嚴鼠在田野里挖洞,它是一个建筑高手,它自己修建了豪华的地下宫殿,在里面住可舒服了。
关于动物家园活动方案1. 引言动物家园作为一个具有教育和娱乐功能的场所,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为了提升游客的参观体验,增加动物家园的知名度,并进行宣传推广,我们制定了一套全新的动物家园活动方案。
该方案包括了丰富多样的活动内容,注重与动物互动、知识普及和参与性,从而激发游客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活动内容2.1 动物展览我们将推出更多的动物展览,包括珍稀动物、大型哺乳动物和海洋生物。
这些展览将提供给游客一种近距离观赏和了解动物的机会。
同时,在展览期间,专业的动物讲解员会向游客介绍每种动物的生活习性、保护现状和有趣的故事。
这样可以让游客更加深入地了解动物的生态环境和自然生存状态。
2.2 动物表演除了展览,我们还将安排每日动物表演,用丰富多样的方式展示动物的智慧和训练成果。
这些表演不仅能够给游客带来视觉上的享受,还能让他们近距离接触动物,感受与动物互动的乐趣。
例如,海豚表演将展示海豚的跳跃和造型能力,鹦鹉表演将展示鹦鹉的说话和模仿能力。
2.3 动物互动体验为了让游客更深入地了解和接触动物,我们将开设动物互动体验区。
游客可以近距离触摸、喂食和与动物互动。
这不仅能够增加游客的参与感,还能够让他们对动物有更为直观的感受和了解。
在动物互动体验区,我们还将提供专业的指导和保护措施,确保游客的安全。
2.4 讲座和教育活动为了提供更多的知识和教育价值,我们将定期举办动物保护和生态环境方面的讲座和教育活动。
这些活动将由专业人员主持,内容涵盖动物保护知识、环保意识培养和生物多样性保护。
同时,我们还将组织一些趣味性学习活动,通过游戏和互动的方式让游客更好地学习和了解动物。
3. 活动计划3.1 周末特别活动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参与,我们将在每个周末推出特别活动。
这些活动将包括动物展览导览和解说、专题讲座和互动游戏等。
通过特别活动的策划,我们希望吸引更多的家庭和朋友团体前来参观,提升动物家园的知名度。
3.2 寒暑假活动在寒暑假期间,我们将推出更加丰富多样的活动内容,吸引学生和家庭前来游览。
幼儿园托班活动教案为小动物造家教案名称:小动物造家教学时间:2天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观察力和动手能力;2. 增加幼儿对小动物家的认识和了解;3. 锻炼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准备:1. 裁切好的小动物家模板;2. 不同颜色的纸张、剪刀、胶棒等制作材料;3. 小地毯、小家具、花草等用于装饰小动物家的素材。
第一天活动教案:活动名称:认识小动物家活动目标:1. 通过观察和感受小动物家的形状和特点,了解不同种类的小动物喜欢什么样的家;2. 发挥幼儿的想象力,解释他们认为不同小动物家的用途。
活动步骤:1. 老师在教室里摆放一些小动物家的模型,引发幼儿的兴趣,并鼓励他们自由观察。
2. 让幼儿谈谈自己观察到的小动物家有什么特点,可以对着模型模仿动物的样子,或描述动物喜欢什么样的家。
3. 给幼儿展示一些小动物图片,让他们辨别了解这些小动物的生活环境,并与观察到的小动物家进行对比。
4. 引导幼儿在小组内交流,根据观察和了解,发表自己对小动物家的见解,并分享给其他小组。
第二天活动教案:活动名称:制作小动物家活动目标:1. 发挥幼儿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根据自己的想象和认识,自己制作小动物家;2. 锻炼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合作、分工和互相帮助。
活动步骤:1. 老师向幼儿介绍制作小动物家所需的材料,并展示一些简单易懂的制作方法示范。
2. 将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小动物,根据观察和了解,讨论并确定自己要制作的小动物家的形状和材料。
3. 老师给幼儿发放制作材料,并鼓励他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开始制作小动物家。
4. 教师在制作过程中引导幼儿发挥自己的创意,鼓励他们互相帮助,合作完成小动物家的制作。
5. 每个小组完成制作后,进行展示和分享,让幼儿互相欣赏和学习。
活动延伸:1.组织幼儿合作编写小动物家的说明书,描述他们创作的小动物家的特点和用途。
2.在教室里布置一个小动物家展览区域,让幼儿的作品展示,并鼓励其他幼儿参观、欣赏和学习。
《给动物建个“家”》导学案一、【导学背景】本文是一篇关于保护动物生态环境的文章。
通过观察生态系统的构成及动物的生存环境,引发学生对于保护动物及环境的重视,并为其提供一些实际行动的建议。
二、【导学目标】1. 了解生态系统的构成及动物的生存环境;2. 知晓动物受到的威胁及保护动物的必要性;3. 了解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保护动物及环境;4. 提出自己的实际行动计划,努力为保护动物及环境出一份力。
三、【导学内容】1. 生态系统的构成在自然界中,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和生物非生物因素构成。
生物群落包括各种生物体,如植物、动物等,它们之间相互作用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而生物非生物因素包括气候、土壤等,这些因素在维持生态系统平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动物的生存环境不同种类的动物生活在不同的生存环境中,它们依赖于特定的环境来获得食物、栖息和繁衍后代。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发展,许多动物的生存环境受到了破坏和威胁,导致它们的生存受到威胁。
3. 保护动物的必要性保护动物是保护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保护动物,才能实现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同时,动物也是地球上的一种珍贵资源,我们有责任和义务保护它们,确保它们能够在适合的环境中生存和繁衍。
4. 实际行动建议为了保护动物及环境,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比如,不乱扔垃圾,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保护野生动植物,参加环保活动等等。
只有每个人都能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才能真正做到保护动物及环境。
四、【导学活动】1. 分组讨论:请学生分组讨论生态系统的构成,动物的生存环境以及保护动物的必要性,并就如何保护动物及环境提出建议。
2. 观看视频:观看与文章相关的保护动物和环境的视频,深化学生对于保护动物的认识。
3. 实际行动计划:根据讨论的结果,每个学生设计一份实际行动计划,包括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为保护动物及环境出一份力。
五、【导学反馈】1. 请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和实际行动计划,对优秀的方案进行表扬和分享。
《动物的“家”》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简介本学生作业设计方案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不同动物的栖息地,并通过观察、研究和实践,加深对动物生态环境的认识。
通过这个主题,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动物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培养保护动物和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不同动物的栖息地及其特点;2.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研究能力;3. 培养学生的保护动物和环境意识;4. 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内容1. 动物的栖息地有哪些种类?2. 不同栖息地中的动物有哪些特点?3. 如何保护不同栖息地中的动物?4. 制作一个模型展示动物的栖息地。
四、教学过程1. 导入:老师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动物的栖息地,让学生猜测这些动物可能生活在哪种环境中。
2. 学习:学生学习不同栖息地的特点,了解动物在各种环境中的适应能力。
3. 实践: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组制作不同动物栖息地的模型,并进行展示。
4. 总结:学生展示模型后,老师指导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保护动物和环境的重要性。
五、教学评估1. 学生根据所制作的模型展示动物的栖息地,并进行口头描述;2. 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动物栖息地的小论文,表达对动物和环境的保护建议;3. 学生通过观察和研究动物栖息地的测试,考察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六、资源准备1. 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动物的栖息地;2. 制作动物栖息地模型所需要的材料。
七、延伸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实地考察,观察当地动物的生活环境;2. 邀请动物保护专家或动物园工作人员进行讲座,增加学生对动物保护的认识。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学生将更加深入地了解动物和环境的关系,增强保护动物和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希望学生通过这个主题的学习,能够积极参与到保护动物和环境的行动中,为建设美丽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二课时一、设计背景本次作业设计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不同动物的栖息地,并培养他们对动物保护的意识。
通过这个作业,学生将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各种动物的“家”,并了解动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给动物建个“家”》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动物的基本生活需求和生存环境;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3.激发学生保护动物、关爱生态环境的意识;4.通过动手制作,提高学生的动物保护意识和创造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和建造“家”的需求;难点:培养学生对动物生态环境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制作或收集各种动物“家”的样本,准备材料,熟悉教学内容;2.学生准备:带来关于不同动物“家”的图片或资料。
教学过程:一、引入1.教师在黑板上写下“动物的家”,与学生一起讨论不同动物的生活环境和住所;2.展示不同动物的“家”的图片或模型,引起学生的好奇和兴趣;3.引导学生思考,动物为什么需要“家”,“家”对动物的重要性。
二、理论知识讲解1.通过PPT展示,讲解不同动物的生活环境和栖息地的重要性;2.介绍动物保护的概念和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动物保护问题;3.让学生了解如何为动物建造适宜的“家”,满足它们的生活需求。
三、实践操作1.分发材料和工具,让学生分组制作不同动物的“家”;2.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如何根据不同动物的生活习性来设计“家”的结构和装饰;3.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加深对动物生活环境的理解和认识。
四、展示分享1.让学生展示他们制作的“家”,并介绍设计理念和过程;2.学生互相欣赏,学习他人的创意和设计思路;3.鼓励学生分享制作“家”的心得和体会,加深对动物保护的认识和理解。
五、总结反思1.总结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强调动物保护的重要性;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保护动物和生态环境;3.鼓励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成长,提出改进和反思的建议。
拓展延伸:1.组织学生参与动物保护志愿活动,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2.安排实地考察动物栖息地,深入了解不同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环境需求;3.组织学生参与动物“家”的设计比赛,激发学生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课后作业:1.写一篇关于动物保护的小议论文,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2.收集关于动物保护的新闻或故事,与同学分享并讨论;3.继续制作新的动物“家”模型,探索更多创意和设计方案。
猫咪爱心家园活动方案策划一、活动背景及目的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城市中的流浪猫数量也日益增多,这些无家可归的猫咪常常生活在艰难的环境中,缺乏食物、水源和医疗条件,其生存状况备受关注。
猫咪爱心家园活动是为了关注和照顾这些流浪猫,提供一个安全、健康的生活环境,帮助它们找到新的主人或者找到一个合适的领养家庭。
二、活动内容1. 收养活动:组织领养者参观猫咪爱心家园,了解领养的流程并填写领养申请表。
组织对领养者的背景和部分环境进行调查,确保领养者有足够的条件照顾猫咪。
2. 救助治疗:为流浪猫提供基本的医疗救助,包括体检、驱虫、疫苗接种和绝育手术。
对于病情严重的猫咪,安排专业兽医进行治疗。
3. 喂养管理:确保流浪猫有足够的食物和水源,定期清理猫咪爱心家园,并提供干净的饮用水和食物。
监督饲养员的工作,保证喂养工作的质量和准时性。
4. 志愿者培训:组织对志愿者进行培训,提供有关猫咪饲养和护理的知识,使志愿者能够更好地照顾流浪猫。
定期组织志愿者交流和分享经验,提高志愿者的整体素质。
5. 宣传教育:通过社交媒体、互联网等渠道宣传猫咪爱心家园的工作和成果,提高人们对流浪猫问题的关注度和参与度。
定期举办猫咪保护知识讲座和义工活动,增加社会公众的了解和参与。
三、活动计划1. 筹备期:确定活动目标和活动时间,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
筹集足够的活动经费,包括建设猫咪爱心家园的费用和日常运营的费用。
寻找合适的场地,确保场地符合卫生、安全等要求。
2. 开展期:根据活动方案,组织志愿者开展相关的活动。
利用社交媒体、互联网等宣传渠道发布活动信息,吸引更多的参与者和支持者。
实施活动计划,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
3. 后期工作:定期评估活动的效果和问题,并及时做出调整。
根据活动的收支情况编制财务报告,保证活动经费的合理使用和透明度。
建立和维护与政府相关部门和动物保护组织的联系,获得更多的资源支持。
四、活动的资源平台与合作伙伴1. 政府支持:与相关政府部门合作,争取政府对猫咪爱心家园的政策支持和经费支持。
2024年世界动物日保护动物活动方案引言世界动物日是全球范围内关注动物福利和保护的重要日子,每年的10月4日都被指定为世界动物日。
在这一天,人们团结一致,呼吁更多的关注动物权益和采取行动来保护动物。
为了促进世界动物日的意义,2024年的世界动物日保护动物活动方案旨在通过多种方式加强社会对动物权益的认识和保护动物的责任。
一、宣传活动1. 动物主题微电影比赛:通过举办微电影比赛,鼓励青年和社会各界以动物为主题创作微电影,展现动物的美丽和保护动物的意义。
优秀作品将在世界动物日当天进行展示和颁奖。
2. 动物主题画展:邀请艺术家和学生参与动物主题的绘画比赛和画展,通过艺术的形式传递动物的形象和情感,引起社会对保护动物的关注。
3. 社交媒体宣传活动: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发布关于动物保护的信息和故事,呼吁人们关注动物权益和采取行动来保护动物。
邀请知名博主和影响者参与宣传,扩大宣传影响力。
二、教育活动1. 动物保护教育项目:在学校和社区开展动物保护教育项目,向儿童和青少年传达动物的重要性和保护动物的方法。
包括讲座、工作坊、互动游戏等形式,提高年轻一代的保护动物意识。
2. 儿童绘画比赛:在学校和社区组织儿童绘画比赛,鼓励他们通过绘画表达对动物的热爱和保护动物的意识。
获奖作品将在动物保护教育项目的展览中展出,促进更多人了解动物保护。
3. 动物保护知识竞赛:举办面向中小学生和大学生的动物保护知识竞赛,通过竞赛形式提高学生对动物知识和保护的了解,激发他们对动物保护的兴趣。
三、保护行动1. 动物救助站支持:提供物资和经济支持给当地的动物救助站,帮助他们提供基本的救助和保护动物的服务。
同时,开展志愿者招募,组织志愿者进行清洁、维护和护理工作。
2. 树立动物友好城市标准:与城市合作,制定和推广动物友好城市标准,包括建立动物收容所、推广无家可归动物领养、设立公共动物喂食站等,为动物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
3. 禁止非法贸易和捕猎:加强对非法贸易和捕猎的打击力度,加大对于违法行为的处罚和宣传力度。
《给动物建个“家”》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不同动物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合作认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1. 不同动物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
2. 动物如何建立自己的“家”。
3. 学生动手制作动物“家”的实践活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老师引导学生讨论不同动物的生活环境,引出“给动物建个‘家’”话题。
2. 知识讲解:老师讲解不同动物的生活习性和建立“家”的方式。
3. 实践活动:a. 分组: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动物作为钻研对象。
b. 钻研: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该动物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设计适合该动物的“家”。
c. 制作:学生利用各种材料,动手制作动物“家”模型。
4. 展示和分享:学生展示他们制作的动物“家”模型,并分享他们的设计理念和制作过程。
5. 总结:老师指挥学生总结今天的活动,让学生反思自己的设计和制作过程。
四、评判方式1. 学生的动物“家”模型设计是否符合该动物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
2. 学生对于动物“家”设计的创意和合理性。
3.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和团队精神。
五、拓展活动1. 观察实验:学生观察真实的动物“家”,比较自己设计的模型与实际情况的差别。
2. 美术创作:让学生通过绘画、手工等方式展现动物“家”的美丽和奇特的地方。
3. 野外考察:组织学生到动物园或自然珍爱区进行实地考察,了解更多动物的生活情况。
六、教学资源1. 动物书籍和资料。
2. 各种材料如纸板、颜料、胶水等。
3. 实地考察的机缘和资源。
七、教学反思通过这个设计方案,学生不仅可以了解动物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同时,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和体验动物的生活,从而增加对自然的尊重和热爱。
希望学生通过这个活动,能够更加关注和珍爱我们共同的地球故里。
给动物建个家活动方案 Final approval draft on November 22, 2020
《给动物建个“家”》活动方案
北京市海淀区东北旺中心小学张嘉媛
一、活动目标
1.知道蜗牛生活在适宜的栖息地中,并在栖息地进行各种生命活动。
2.能够较长时间饲养一种动物,并持续观察动物的生活。
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观察蜗牛的生活。
3.能够对蜗牛进行细致的观察,并获取更多信息。
4.体会动物的生存与环境息息相关,我们要保护环境。
二、活动重难点
知道动物需要生活在适宜的环境中,并进行各种生命活动。
三、活动资源
蜗牛图片、玻璃或塑料透明的盒子(方便学生观察)、泥土、水、菜叶等。
四、注意事项
1.由于地域和环境的差异,可用蚂蚁或一些方便获取的小动物代替蜗牛。
2.本活动设计难度较大。
(1)可以先全班讨论形成记录后,再让学生将自己的想法画下来。
(2)也可以在全班讨论后,让学生用准备好的材料为蜗牛建个“家”。
课下再思考自己的建造方案,并画在学生活动手册上。
3.小动物极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了方便控制课堂,最好在需要观察时再出示小动物,以免影响后续的课堂观察。
五、活动过程
(一)回顾蜗牛的身体外形和运动特点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蜗牛,谁能说说蜗牛的身体外形有哪些特点
教师用纸卡写上身体各部分名称,让学生在蜗牛图上相应位置贴好。
【提示】此活动让学生在黑板上对应蜗牛图片,将已经写好名称的身体部分贴在蜗牛图片上。
这样用时短又达到了复习的目的。
2.我们在上节课还观察了蜗牛的运动。
谁能来说说蜗牛是怎样运动的
【教学意图】带领学生复习了上节课对蜗牛外形和运动特点的观察认识,为
本节课“家”的建造做铺垫。
3.为了更好地继续观察蜗牛,我们来给蜗牛建个“家”吧!(板书课题:给动物建个“家”)
(二)明确任务,创建蜗牛的“家”
1.讨论交流:蜗牛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家”
【预设1】学生可能会说:有土、有水的地方。
【预设2】学生可能会说:阴暗、潮湿的水边或者土里。
2.讨论交流:我们用什么材料来模拟或者直接搭建蜗牛的“家”
【预设】找个方便观察的盒子(最好是透明的),放适量的土并喷些水,创造潮湿的环境,放在阴暗背光的地方或者在盒子上方搁一块遮光板。
【教学意图】首先,通过让学生思考蜗牛的“家”是什么样的,学生会不自觉地将动物的家和人类的家进行对比,从而形成正确的认知,比如:是个房子、挺温暖的、适合爬行等。
然后,引导学生回忆,从哪里找到蜗牛,进而加深对“家”的认识。
(阴暗、潮湿、有土的地方)在考虑可以用什么材料来模拟或者直接搭建蜗牛的“家”时,学生把思考如何绘制蜗牛的“家”与实际建造情况联系起来,选取方便易得的材料。
【提示】如果学生回答有困难,可以适当放一段蜗牛活动的视频,以帮助学生回忆。
本课可以不出示真实蜗牛,避免蜗牛吸引学生注意力而影响了对”家”的思考、绘制和创建。
3.画设计图。
【预设1】放一些菜叶或者挖个小坑,不要放在特别冷的地方以免蜗牛不愿意活动等。
【预设2】根据其食性可以放菜叶,也可以放一些果皮,不能放坚硬的食物。
4.大家讨论并评价。
全班讨论:蜗牛的“家”除了具备基本的条件,还有什么。
(可以丰富学生对蜗牛的“家”的认识)
为了方便学生在活动手册中绘制,将学生的共识写在黑板上,帮助学生分散教学重难点。
绘制时需要给学生较长的时间(10~15分钟),教师巡视时提醒学生多思考,并指导学生细致地绘制。
(三)课后拓展
1.我们身边的小动物除了有蜗牛以外,还有常见的蚂蚁,如果在路上看到一只或几只蚂蚁,你有什么好办法能跟着蚂蚁找到“家”吗
【预设】拿吃的喂它,它会召集同伴回洞里,这样就找到它的“家”了。
试着拿一块糖放在蚂蚁面前,跟在蚂蚁后面,看看能不能找到它们的“家”。
2.认真观察一段时间,看看它们的“家”是不是只有一个进出口。
3.如果有多个进出口,思考这是为什么。
你能想象出蚂蚁的“家”是什么样子的吗
【教学意图】拓展环节让学生课后对身边常见小动物进行认真地观察,体会动物的生存需求,提高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