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水试验原始资料以及数据计算实例
- 格式:doc
- 大小:377.50 KB
- 文档页数:3
铜仁骏逸江山商住楼钻孔抽水试验报告1、钻孔抽水试验选用钻孔ZK69作单孔抽水试验,位于ZK39和ZK40轴线的之间,孔口高程253.7m,孔深26.8m,孔径φ130。
钻孔地质资料详见ZK69柱状图。
单孔稳定流抽水试验作三次降深: S1=4.98m, Q1=0.513L/S; S2=3.00m, Q2=0.349L/S;S3=1.50m, Q3=0.203L/S。
本次抽水试验参照现行《贵州省地方标准》(DB22/46—2004),作反向抽水,动水位观测时间在开始抽水后第3、5、10、30、45、60、90分钟进行观测,以后每30分钟观测一次,稳定后可延至1小时1次,并与流量观测同步。
每次降深稳定的延长时间分别为16、8、6小时。
停泵后立即进行恢复水位观测,观测时间间隔与抽水试验要求相同,观测孔的水位观测时间与抽水孔同步,抽水试验情况详见抽水试验综合成果表。
根据抽水试验资料,降深及流量随时间的过程曲线见图2,Q-S曲线为抛物线特点,结合场地岩性特征可确定场地地下水为岩溶潜水,根据钻孔水文地质结构和区域水文地质资料,抽水孔为潜水非完整井。
2、影响半径的确定据地质出版社《水文地质手册》P546图解法确定影响半径,在抽水试验中,特选用与抽水孔在同一线上的ZK70、ZK71、ZK72作水位变化观测孔。
在直角坐标系上,将抽水孔最大降深S1=4.98m抽水时,与分布在同一直线上的各观测孔的同一时刻所测得的动水位连起来,沿曲线趋势延长,与抽水前的静止水位线相交,该交点至抽水孔的距离就是影响半径,R=19.20m,见图4。
3、渗透系数K的计算按地下水动力学中单孔潜水非完整井考虑,渗透系数K 按下列公式计算:式中:Q—涌水量,m3/d,取值: Q=0.513L/s =44.32m3/dS—水位降深,m,取值:S=4.98mL—有效进水段长度,m,取值:L=19.48mR—影响半径,m,取值:R=19.20m,由观测孔资料确定。
【精品】抽水试验报告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沙河南,黄河南郑州2段第三施工标段金水河抽水试验报告目录第一章:工程概述及试验目的..........................................1 1.1工程概述 (1)1.2本次抽水试验的目的 ............................................ 1 第二章:试验场地工程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2)2.1气象水文 (2)2.2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2)2.3水文地质条件 (3)第三章:抽水试验设计与实施..........................................4 3.1抽水井及观测井的设计与布置 (4)3.2施工完成情况 (4)3.3 抽水试验的方法 (5)3.4成井工艺 (6)3.5抽水试验进行情况 .............................................. 7 第四章:试验资料整理................................................ 9 4.1原始记录整理 .. (9)4.2资料整理 (9)第五章:试验成果计算与分析 (13)5.1计算模式说明 (13)5.2计算与分析 ................................................... 13 第六章:结论....................................................... 15 6.1结论 (15)第一章:工程概述及试验目的1.1工程概述沙河南,黄河南郑州2段工程第三施工段设计桩号SH(3)190+688.1,SH(3)197+408.1,标段长度6.72km,标段内共有各种建筑物6座,其中:河渠交叉建筑1座,左岸排水4座,节制闸1座。
金水河渠道倒虹吸属于郑州2段内的河渠交叉建筑物,工程位于郑州市二七区齐里阎乡黄冈寺村西约300m处。
抽水试验规范方法及计算公式第四章抽水试验抽水试验是确定含水层参数,了解水文地质条件的主要方法。
采用主孔抽水、带有多个观测孔的群孔抽水试验,包括非稳定流和稳定流抽水实验,要求观测抽水期间和水位恢复期间的水位、流量、水温、气温等内容。
要求了解试验基地及其所在地区的水文气象、地质地貌及水文地质条件,了解并掌握抽水试验的目的意义、工作程序、现场记录的主要内容、数据采集与处理方法,掌握相关资料的整理、编录方法和要求,了解对抽水试验工作质量进行评价的一般原则,能够利用学过的理论及方法进行水文地质参数计算,并对参数的合理性和精确性进行分析和检验。
§4.1 基本要求掌握抽水试验的目的、分类、方法及抽水试验准备工作。
4.1.1 抽水试验的目的(1) 确定含水层及越流层的水文地质参数:渗透系数K、导水系数T、给水度、弹性释水系数?、导压系数a、弱透水层渗透系数K'、越流系数 b、越流因素 B、影响半径 R等。
(2) 通过测定井孔涌水量及其与水位下降(降深)之间的关系,分析确定含水层的富水程度、评价井孔的出水能力。
(3) 为取水工程设计提供所需的水文地质数据,如影响半径、单井出水量、单位出水量、井间干扰出水量、干扰系数等,依据降深和流量选择适宜的水泵型号。
(4) 确定水位下降漏斗的形状、大小及其随时间的增长速度;直接评价水源地的可开采量。
(5) 查明某些手段难以查明的水文地质条件,如确定各含水层间以及与地表水之间的水力联系、边界的性质及简单边界的位置、地下水补给通道、强径流带位置等。
4.1.2 抽水试验分类抽水试验主要分为单孔抽水、多孔抽水、群孔干扰抽水和试验性开采抽水。
(1)单孔抽水试验:仅在一个试验孔中抽水,用以确定涌水量与水位降深的关系,概略取得含水层渗透系数。
(2)多孔抽水试验:在一个主孔内抽水,在其周围设置若干个观测孔观测地下水位。
通过多孔抽水试验可以求得较为确切的水文地质参数和含水层不同方向的渗透性能及边界条件等。
抽水试验参数计算抽水试验是一种用于测量地下水井的产水能力和水井与地下水的互作用的方法。
它能够提供有关水井的许多重要参数,例如渗透系数、有效孔隙度、渗透容许值等。
在进行抽水试验之前,需要确定一系列参数,包括抽水率、试验时间、水井变水位、渗透系数等。
下面是抽水试验参数计算的详细步骤。
1.确定抽水井的地下水位(基准水位)和抽水井孔底低于地下水位的提升值。
这些值可以通过在井中放置压力传感器、液位计等仪器来测量得到。
2.确定试验井周围的水位变化。
通常,在试验井周围的井点或观测孔中安装相应的水位测量仪器,以记录试验期间的水位变化情况。
3.确定试验开始时刻的初始水位(H0)和试验结束时的终止水位(Ht)。
4.通过观测井中的液位变化来计算地下水干扰头的取水量。
地下水干扰头是指与试验井相隔一定距离的控制点或均匀分布的观测井点,在试验期间的水位变化可用于计算地下水干扰头取水量。
5.确定抽水井的抽水率(Q)。
抽水率是指单位时间内从井中抽出的水量。
可以通过流量计等仪器来测量得到,也可以通过Q=ΔV/Δt来计算,其中ΔV是试验期间抽出的总水量,Δt是试验时间。
6.确定试验井的抽水水位变化量(ΔH)。
试验井的抽水水位变化量与抽水水位变化量之比可用于计算地下水井的产水能力。
7.确定试验井的储水系数(S)。
储水系数是指单位体积土壤或岩石中储存的有效水量。
可通过试验井抽水期间的总抽水量与试验井的有效孔隙容积来计算。
8.确定地下水位对时间的变化曲线(泻水曲线)。
根据抽水试验期间的水位变化情况,可以绘制地下水位对时间的变化曲线,从而得到地下水位的泻水规律和特征。
9.根据抽水试验数据,可以计算地下水井的渗透系数(K)。
渗透系数是指岩石或土壤中单位时间单位面积的水流通过能力。
可通过多种公式计算得到,如T-方法、电脑算法等。
10.最后,利用得到的抽水试验数据计算其他参数,如渗透容许值、渗透强度等。
这些参数对于工程设计和地下水资源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机民井简易抽水试验参数计算机民井简易抽水试验参数计算说明(2005年11月)2005年度共进行机民井简易抽水试验5眼,并进行了有关水文地质参数的计算。
计算方法主要采用非稳定流的抽水数据直线图解法、恢复数据直线图例法、稳定流方法等。
一、抽水数据直线图解法 本次计算理论基础为泰斯公式:()u W TQ S π4=225.2ln 4r at T Q π≈(承压水))(42u W KQ H H S π--=2225.2ln2r atK Q H H π--≈ (潜水)其中:S ——降深; Q ——涌水量;T ——导水系数; K ——渗透系数; H ——初始水位; W (u )——泰斯井函数; u=r 2/4at ;r ——观测点至抽水井距离(抽水井取井半径); a ——压力传导系数(T/μ); μ——给水度(弹性释水系数); t ——抽水时间。
将实测数据投在单对数座标(时间正取对数天度)纸上并作成曲线,此实测数据曲线将在一定的区间上呈线直线,因而可以依据直线的两个要素确定含水层的两个参数。
本次采用S-lgt 曲线。
1、原理当u ≤0.05时,泰斯公式(承压水)可以近似表示为:t TQ r a T Q S lg 183.025.2lg 183.02+=此方程为直线方程此直线的斜率为:TQI 183.0=T QT 183.0=则此直线的截距为S 0 :22025.2lg 25.2lg 183.0raI r T Q S ⋅==则:)(210445.0IS r a ⋅=潜水时⎪⎩⎪⎨⎧⋅==SI r a I Q K 10445.0366.02()[]IS S H SI 02⋅-=maT S μμμ==(m 含水层厚度)2、步骤:①在单对数坐标纸上作S-lgt 曲线(承压水)或(2H-S )·S-lgt 曲线(潜水);②将曲线的直线部分延长,交纵轴坐标得S 。
或[(2H-S )S]。
;③求直线斜I ;④利用上述有关公式求有关参数。
(1)采用承压转无压完整式大 井涌水量解析法公式计算,即:K[(2H M)M ho]inR o式中:Q —大井涌水量,m 3/d ;K —含水层渗透系数,m/d ;H —抽水前大井的水柱高度(从含水层底板到初始静止水位)(m )M —承压含水层厚度,(m )h o —抽水稳定后大井中的水柱高度(从含水层底板到动水位)(m )r o —大井的引用半径(基坑的等效半径),(m ); R o —引用影响半径,R o =R+r ,其中R —为用抽水试验资料或者经验公式计算出的影响半径,(m ):(1)基坑等效半径的确定r o 引用半径为基坑的假想等效半径,当基坑为矩形或者长条形时,基坑的等效半径可可按下式计算:式中,a――基坑长度;b --- 基坑宽度(m);(3)对于潜水,当降深一定时,可采用下面的经验公式来计算大井的影响半径:R 2s 「KH(4)n 为概化系数,n 值取值见下表:(基坑工程手册)表1 系数n 与b/a 关系表本次降水基坑长度为98m ,宽度为3m ,这样计算出的r 为:r 0=1.15 X 98+43 ) /4=40.54m (2)大井法引用影响半径的确定对承压水,当降深一定时,可采用承压水影响半径的经验公式吉 哈尔特公式近似计算大井的影响半径:R 10sJkR --- 影响半径,m ; s --- 大井中的水位降深,m ; K --- 渗透系数其中,H ――含水层厚度,m ;若采用承压水计算影响半径的公式,贝卅算出的影响半径为:R 10s虑10 5.0 J75.17 =433.5m若采用潜水计算影响半径的公式,则计算出的影响半径为:R 2s、KH 2 5.0、75.17 6 212.37m由于本次基坑的降水过称为承压转无压,所以既不能采用承压水的经验公式,也不能采用潜水的经验公式来计算大井的影响半径。
而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和以往经验综合判定。
结合以往的降水经验,本次采用二者的平均值,即323m。
1、前言1.1工程概况襄阳滨湖春晓花园项目位于襄州区航空路以南,规划车站路以东,该项目由两栋21层住宅楼和两栋11层住宅楼组成,下设一层整体地下室。
总用地面积17615m2,建设用地面积10179m2,总建筑面积40251m2, 其中地上总建筑面积26413 m2,地下总建筑面积26413 m2,停车位236 个。
场地整平标高为67.50m。
地基允许变形量0.002L( L为相邻柱基的中心距离mm),1#、2#住宅楼的整体倾斜允许值为0.0025,3#、4#住宅楼的整体倾斜允许值为0.003,1#、2#、3#、4#高层住宅楼中心点的计算沉降量为200mm。
各建筑物具体概况如下表⑴:拟建建筑物概况表表为获取场地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为基坑降水提供水文地质参数,布置抽水试验井一口CS1(勘探孔DK5号孔附近)作抽水试验孔。
受建设方委托,我公司于2014年4月15日进场,4月24日完成抽水试验等外业工作,井深约20.0m,抽水试验采用三次降深。
通过抽水试验,基本上掌握了该场地水文地质参数。
1.2执行标准及规范本工程主要执行下列标准及规范:《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水利水电工程地质手册》《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50027-2011);《城市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CJJ16-88);2、地形、地貌及地质概况襄阳滨湖春晓花园项目位于襄州区航空路以南,规划车站路以东,南距唐白河不足1Km,勘探点高程在66.70m ~ 67.21m之间,整个场地地面相对平坦,高差仅0.51m。
地貌单元上属汉江(唐白河)U级阶地,场地土层自上而下为第四系上更新统(Q3)冲洪积粉质黏土、细砂、圆砾,下部为第四系中更新统(Q2)冲洪积中砂、粉质黏土、圆砾。
3、水文地质条件拟建场区位于汉江(唐白河)U级阶地,地下水主要为填土层中的上层滞水和细砂、中砂、圆砾层中的孔隙承压水。
上层滞水:赋存于上部①填土层中,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靠自然蒸发排泄,其水位变化较大,无统一自由水位,水位随大气降水及地表排水强度波动,一般为季节性含水,雨季含水,旱季疏干。
一、前言XXXXX基坑人工挖孔桩施工时,发现桩孔涌水量较大,尤其是施工5#基坑(桩基挖孔桩孔深≥25m)时,涌水量更大,为方便基础施工,业主委托我公司对5#栋基础进行抽水试验,提供单孔涌水量。
二、工程地质条件该工程所在地区的第四系地层为中更新世纪白沙井组双层结构粘性土、卵砾土,基岩为白垩系下统神皇山组泥钙质砂岩、砾岩综合体。
该岩层裂隙发育,由于5#栋为砂岩与砾砂的交界处,具有富水构造的裂隙更发育。
三、试验方法及技术要求3.1试验原理:试验时,抽水孔以设计的流量向外抽水时,在抽水孔影响半径以内会形成一降落漏斗。
通过布置在观测线上的观测孔,在规定时间内观测到水位。
利用稳定流理论,依据裘布依计算完整孔抽水计算公式计算出单孔涌水量。
3.2试验方法:单孔抽水试验采用稳定流抽水试验,抽水试验孔宜采用完整井。
观测孔深应尽量与抽水孔一致。
设置抽水孔1个,设计孔深50m,孔径0.5m,在距抽水孔10m、20m处各设置1个观测孔,孔深45m。
孔径0.2m。
采用100m型专用钻机成孔,专用抽水试验设备进行抽水。
测钟量测水位。
3.3技术要求:(1)动水位的观测:为满足非稳定流抽水试验计算参数的要求,抽水初期动水位观测时间应按1、2、3、4、5、6、7、8、9、10、15、20、25、30min(累计时间)进行观测,以后每隔30min观测一次。
观测孔观测时间与抽水孔性同。
(2)涌水量观测:按稳定流抽,水位流量同时测定,观测时间应为5、10、20、30min(累计时间),以后30分钟观测一次。
(3)试验时间:本次试验时间从2009年3月30日21:00时进行至2009年3月31日21:00结束,试验进行24小时。
四、数据整理4.1现场记录表格见附表。
4.2根据实测的流量与计算的降深绘制Q~S关系曲线见下图。
由图中曲线看出,随降深增大,流量亦增加。
五、结论经过抽水试验得出单孔累计涌水量为61.2T/D,并由此推断该基坑涌水量每天不小于61.2吨。
原始资料
1、根据资料作Q~S 曲线(见图表),呈直线型。
2、利用最小二乘法确定单位涌水量q 值。
∑Q i S i
n = 37.13 m 3/h.m
∑( S i )2
i=1
n
i=1
q
3、计算最大涌水量
根据曲线形状,可将抽水井最大降深延伸至1.5S max ,即S max =1.5ⅹ3.78=5.67 (m),最大涌水量Q max =qS=37.13ⅹ5.67=210.53 (m 3/h)=5052.48 (m 3/d)。
根据开挖深度为16m 左右,地下水位需控制在17 m 左右,降深为13 m ,其涌水量为Q=qS=37.13ⅹ13=482.69 (m 3/h)=11584.56 (m 3/d)。
4、计算K 值
根据Q-S 曲线形状,选择带两个观测孔的承压完整井公式计算:
其中 Q----涌水量,单位(m 3/d),取3360m 3/d M----含水层厚度,单位(m ),取35m
r 1----观测孔r 1距抽水井的距离,单位单位(m ),取10.8m r 2----观测孔r 2距抽水井的距离,单位单位(m ),取46m
采用最大涌水量计算K 值
5、计算引用影响半径R
采用图解法,因为S-lgr 呈直线关系,当r=R 时,S=0。
作S-lgr 关系曲线,该直线在r 轴(对数轴)上截点处的读数目即为R 值,R=179 m ,具体见附图表。
采用公式计算,带两个观测孔的承压完整井公式:
Lgr 2/r 1
= 55.50 (m 3/d) k Q S 2 = - 0366S 1 . M( ) S 1Lgr 2- S 2Lgr 1 = 176 (m) (S1 - S2)
R = Lgr 2/r 1 = 82.90 (m 3/d) k Q max S
2 = - 0366S 1 . 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