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土地规范有序流转 放活农村土地经营权
- 格式:pdf
- 大小:629.43 KB
- 文档页数:2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引导和规范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1.07.07•【字号】新政办发〔2021〕60号•【施行日期】2021.07.0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引导和规范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新政办发〔2021〕60号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各州、市、县(市)人民政府,各行政公署,自治区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关于进一步引导和规范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实施方案》已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2021年7月7日关于进一步引导和规范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实施方案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做好农村承包地管理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激活农村资源要素,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和农业农村部印发的《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及《自治区党委办公厅、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实施意见》,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九届十次、十一次、十二次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落实新发展理念,以巩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为核心,以依法维护农民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服务管理,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着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壮大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为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保障能力、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坚实保障。
农村土地流转新政策全文2014核心内容:农村土地流转新政策的内容是怎么样的?农村土地流转新政策中明确不能认为定任务、下指标或将流转面积纳入政绩考核等方式来推动土地流转,要准确把握土地流转的基本原则。
法律快车小编为您详细介绍农村土地流转新政全文。
《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伴随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农户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流转明显加快,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已成为必然趋势。
实践证明,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有利于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和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保障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有利于促进农业技术推广应用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应从我国人多地少、农村情况千差万别的实际出发,积极稳妥地推进。
为引导农村土地(指承包耕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全面理解、准确把握中央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精神,按照加快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和走生产技术先进、经营规模适度、市场竞争力强、生态环境可持续的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的要求,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目标,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实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坚持家庭经营的基础性地位,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改革的方向要明,步子要稳,既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强典型示范引导,鼓励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又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不能搞大跃进,不能搞强迫命令,不能搞行政瞎指挥,使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与城镇化进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相适应,与农业科技进步和生产手段改进程度相适应,与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提高相适应,让农民成为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的积极参与者和真正受益者,避免走弯路。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公布日期】2014.11.20•【文号】•【施行日期】2014.11.20•【效力等级】党内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承包正文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2014年11月20日)伴随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农户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流转明显加快,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已成为必然趋势。
实践证明,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有利于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和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保障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有利于促进农业技术推广应用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应从我国人多地少、农村情况千差万别的实际出发,积极稳妥地推进。
为引导农村土地(指承包耕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全面理解、准确把握中央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精神,按照加快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和走生产技术先进、经营规模适度、市场竞争力强、生态环境可持续的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的要求,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目标,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实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坚持家庭经营的基础性地位,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改革的方向要明,步子要稳,既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强典型示范引导,鼓励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又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不能搞大跃进,不能搞强迫命令,不能搞行政瞎指挥,使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与城镇化进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相适应,与农业科技进步和生产手段改进程度相适应,与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提高相适应,让农民成为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的积极参与者和真正受益者,避免走弯路。
浅谈对“三权分置”改革模式的认识作者:行方来源:《农家科技中旬刊》2017年第03期摘要:十八届三中全会后,中央关于农地产权“三权分置”的改革思路日渐清晰。
学术界从不同角度展开了讨论与研究。
但是目前关于“三权分置”问题仍处于众说纷纭、缺乏共识的阶段。
在对近年来地方和中央“三权分置”的政策演变轨迹进行梳理,分析中央“三权分置”政策中三权和承包经营权的主要特征后,浅要的谈及对于“三权分置”改革模式的认识和理解。
关键词:三权分置;承包经营权;农户承包权;土地经营权1.引言近年来,我国农地流转规模日益扩大。
为兼顾农地流出方(农地承包户)和流入方(农地经营者)的利益,各地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改革探索,如推行两田制、农地股份制和农地信托制等。
上述实践探索为促进区域农地流转、实现农业规模经营积累了宝贵经验,但同时也始终存在着农地流出方与流入方土地权利不清晰及由此导致的双方权益不同程度受损这一瓶颈问题。
一方面,农地承包户原意流转土地但并不想永久失去土地。
另一方面,农地经营者试图长期经营土地但随时面临农地承包户收回土地的约束,并且农地经营者流转到手土地的财产权能也并未有效激活。
归结起来,这是一个农地承包经营权权利结构不适应且滞后于实践发展的重大理论问题,迫切需要中央层面给予顶层设计以破解。
为适应实践发展的迫切需求,十八届三中全会拉开了包括土地改革在内的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幕,关于农地改革的一系列政策举措陆续出台2014年1月19日,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指出,“在落实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的基础上,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允许具有土地经营权的新型经营主体以土地承包权向金融机构抵押融资。
首次在中央文件中提出“农户承包权”和“土地经营权”的概念,这既是对近些年地方农地产权制度改革探索的官方回应,也为未来农地产权制度改革指明了方向。
,实现土地集体所有权、农户承包权、农地经营权三权分置,是引导土地有序流转的重要基础,是我国农村改革的又一次重大创新,从“两权分置”过渡到“三权分置”是巨大的政策飞跃。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公布日期】2016.10•【文号】•【施行日期】2016.10•【效力等级】办法•【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承包正文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2016年10月)为进一步健全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现就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以下简称“三权分置”)办法提出以下意见。
一、重要意义改革开放之初,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将土地所有权和承包经营权分设,所有权归集体,承包经营权归农户,极大地调动了亿万农民积极性,有效解决了温饱问题,农村改革取得重大成果。
现阶段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顺应农民保留土地承包权、流转土地经营权的意愿,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分为承包权和经营权,实行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以下简称“三权”)分置并行,着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改革又一重大制度创新。
“三权分置”是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自我完善,符合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展现了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持久活力,有利于明晰土地产权关系,更好地维护农民集体、承包农户、经营主体的权益;有利于促进土地资源合理利用,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三权分置”的重要意义,妥善处理“三权”的相互关系,正确运用“三权分置”理论指导改革实践,不断探索和丰富“三权分置”的具体实现形式。
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围绕正确处理农民和土地关系这一改革主线,科学界定“三权”内涵、权利边界及相互关系,逐步建立规范高效的“三权”运行机制,不断健全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促进适度规模经营发展,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为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实保障。
南京市政府办公厅关于积极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实施意见【法规类别】土地权属与登记统计农业管理【发文字号】宁政办发[2016]81号【发布部门】南京市政府【发布日期】2016.06.14【实施日期】2016.06.14【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南京市政府办公厅关于积极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实施意见(宁政办发〔2016〕81号)各区人民政府、市府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为认真贯彻中央1号文件精神和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积极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苏办发﹝2015﹞3号),以及国家、省有关加强工商资本租赁农地监管的工作要求,全面推进我市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加强对工商资本租赁农地监管和风险防范,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经市政府同意,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1.明确目标任务和序时进度。
按照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一年扩大试点、两年全面启动、三年总体完成”的部署,凡是承包地未被规划为其它用途、且未经市或区政府同意不确权的承包地,都要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符合条件拟不开展确权的镇街和村居应报区政府批准、市农委备案;整区不开展确权的,应报市政府批准。
2016年力争90%以上的应确权行政村完成登记发证,60%以上的应确权行政村通过验收,全市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2017年全面完成扫尾工作。
2.严格落实“确实权、颁铁证”。
坚持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以农民群众为主体、确权确地为主、进度服从质量、地方分级负责的原则,遵循前期准备、入户调查、测量制图、公示审核、登记发证、建档入库“六步工作法”,建立健全承包合同取得权利、登记记载权利、证书证明权利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制度。
实施全过程质量控制,确保确权到地到户,做到承包地块、四至、合同、证书“四到户”和承包面积、合同、登记簿、证书“四相符”。
乐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深化农村改革放活土地经营权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乐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5.09.07•【字号】乐府办发[2015]41号•【施行日期】2015.09.0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承包正文乐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深化农村改革放活土地经营权的实施方案的通知乐府办发[2015]41号各区、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乐山高新区、峨眉山景区、乐山大佛景区管委会,市级有关部门: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关于深化农村改革放活土地经营权的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乐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5年9月7日关于深化农村改革放活土地经营权的实施方案为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加快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努力提高农村劳动生产率和农业现代化水平,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策部署,以保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合法权益为目的,以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为依据,明晰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放活经营权、保障收益权,推动以放活土地经营权为重点深化农村改革进程。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
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推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多种经营方式共同发展。
2.坚持依法、自愿、有偿。
以农民为主体,政府扶持引导,市场配置资源,土地经营权流转不得违背承包农户意愿、不得损害农民权益、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破坏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业生态环境。
3.坚持因地制宜、大胆探索。
不搞“一刀切”、不追求一步到位,允许采取差异性、兼顾特殊性。
支持基层创新探索,大胆试验、审慎稳妥、循序渐进,及时总结和推广。
二、重点任务(一)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1.按照“保持稳定、依法规范、尊重历史、县(市、区)为主体”的基本原则,查清承包地地块面积和空间位置、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薄、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颁证、对其他承包方式开展确权登记颁证、做好资料归档。
湖州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印发《关于规范和促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州市农业农村局•【公布日期】2022.04.14•【字号】湖农发〔2022〕2号•【施行日期】2022.05.1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湖州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印发《关于规范和促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湖农发〔2022〕2号各区(县)农业农村局,南太湖新区社发局:现将《关于规范和促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指导意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湖州市农业农村局2022年4月14日关于规范和促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指导意见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和提高劳动生产率,推进农村“三地”联动改革,助力科技强农、机械强农“双强行动”,勇当绿色低碳发展的探路者,加快建设共同富裕绿色样本,现结合我市实际,就规范和促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坚定不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州的重要指示要求,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中央、省委、市委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目标,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实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强化农地生产经营监督,促进高质高效生态的现代农业发展。
(二)主要目标——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放活土地经营权,推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多种经营方式共同发展,促进土地流转率逐年提升。
2025年土地流转率达到75%以上,100亩以上集中连片适度规模经营比例达到65%。
流转土地经营权证实现应发尽发,土地经营权抵质押当年累计发放贷款金额保持在3亿元以上。
——促进适度规模经营,把土地流转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不同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模式,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
浙江省海盐县近年来积极引导土地流转经营,以“确权、赋权、保权、活权”为土地改革思路,推动承包土地“三权分置”,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到户,土地流转经营权不断放活,赋予流转经营权金融功能,推动了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培育及土地规模化经营,土地“三权分置”改革也有效推动了海盐县就地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1.现状与成效(1)全面确权,强化农户土地权益向农民颁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二轮土地承包权登记、颁证到户率达100%。
2016年全面开展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精确确权登记工作,精确确权实行定量定位,解决面积、四至、位置等不清问题,依法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
农民可以安心离开土地,进入二、三产业就业,或成为职业农民,实现了权随人走。
截至目前累计流转出承包耕地的农户数5.3万户,土地流转价格为每年每亩250~300千克稻谷收购价,增加了农民财产性收入。
(2)规模经营,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截至2016年底,全县已累计流转土地19.95万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土地规模化经营率达到了61.3%,全县已拥有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53家,其中36家生产加工型企业实现销售收26.96亿元,主要产品生产量达到24.13万吨;经农业部门备案的农民专业合作社248家,全县合作社主要产品产量78276吨,经营服务总收入4.84亿元;家庭农场538家,总注册资金2.44亿元,总经营面积5.6万亩,家庭农场的经营服务总收入4297万元。
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又进而推动了现代农业的生产标准化、经营规模化、管理法人化。
(3)规范交易,实现经营权价值化县镇村三级交易平台的设立、信息化手段的引入,完善了农村土地承包及流转管理电子数据库及各类配套政策,出台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贷款、村(社区)集体资产股权交易等政策文件。
截至目前,农村产权累计交易1027宗,涉及农村产权2类,交易金额1.98亿元。
2020农村土地流转新政策关于《2020农村土地流转新政策》,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下面小编为大家精心搜集了关于农村土地流转的新政策,欢迎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伴随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农户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流转明显加快,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已成为必然趋势。
实践证明,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有利于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和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保障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有利于促进农业技术推广应用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应从我国人多地少、农村情况千差万别的实际出发,积极稳妥地推进。
为引导农村土地(指承包耕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对于农村土地流转政策的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全面理解、准确把握中央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精神,按照加快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和走生产技术先进、经营规模适度、市场竞争力强、生态环境可持续的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的要求,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目标,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实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坚持家庭经营的基础性地位,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改革的方向要明,步子要稳,既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强典型示范引导,鼓励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又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不能搞大跃进,不能搞强迫命令,不能搞行政瞎指挥,使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与城镇化进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相适应,与农业科技进步和生产手段改进程度相适应,与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提高相适应,让农民成为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的积极参与者和真正受益者,避免走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