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冀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长江之歌》优秀学案第二课时(精品)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2
《长江之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长江宏伟壮观的磅礴气势,产生热爱祖国、赞美长江之情。
2. 背诵课文。
3.领悟诗歌对应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长江宏伟壮观的磅礴气势,产生热爱祖国、赞美长江之情。
教学难点:领悟诗歌对应的表达方法教法:启发、引导学法:自主、交流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谈话导入。
(2分钟)师:昨天我们学习了一首赞美长江的诗歌,课题是……(板书:长江之歌)有哪位同学来说说《长江之歌》这首抒情诗是哪部电视系列片的主题歌的歌词(生说:《话说长江》)我们一起把这歌名(也就是课题)齐读一遍,好吗?二、课题质疑,明确本节课的学习重点(2分钟)1、读了课题,想提什么问题?你想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弄明白哪些问题?2、学生质疑。
3、疏理问题,归纳以下两个有价值的问题:(1)赞美长江的什么?(2)为什么这样赞美?出示学习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长江宏伟壮观的磅礴气势,产生热爱祖国、赞美长江之情。
2. 背诵课文。
3.领悟诗歌对应的表达方法。
三、带着问题自读诗歌(2分钟)2、学生自由读诗歌。
四、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5分钟)(一)合作学习1、自由朗诵诗歌,边读边想:你觉得那句话最能表达作者对长江的赞美之情?2、学生读:“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板书:无穷的源泉母亲的情怀)3、说说为什么这句诗最能表达作者对长江的赞美之情?(长江是无穷的源泉,而且作者把长江当作了慈爱的母亲。
)4、为什么说长江是无穷的源泉?有母亲的情怀? 请小组合作学习完成。
出示自学指导:提示:先自主学习再小组交流感受。
时间:8分钟(二)汇报师:现在请同学们把你读懂的诗句或解决的问题向同学们汇报一下。
(学生畅所欲言,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独特的见解,抓住三个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1)赞美长江是无穷的源泉,为什么这样赞美?(引导学生抓住长江从祖国的最西部走来,向祖国的最东部流去,流经全国十一省市,长江水源源不断,所以说她的源泉是无穷的)从文中的哪一句诗句理解到的?(你觉得该怎样读呢?指导朗读)。
长江之歌教学设计(第二课时)六年级语文教学设计一、齐读两节最后 4 行诗句二、细读第一节,理解诗意1、思虑:该以如何的语气读第一节?自由朗诵第一节。
2、指名朗诵第一节,同学评论。
3、四人小组议论各自读懂之处。
4、出示:“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范;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派。
” 思虑:( 1)“你”指谁?为何用第二人称?(2)“你从雪山走来”“你向东海奔去”说了然什么?长江的起源地、入海口分别是哪儿?(3)“春潮是你的风范”“惊涛是你的气派”让你懂得了什么?5、议论、沟通(1)第二人称显得和蔼(2)起源于唐古拉山,入海口是东海。
(3)长江充满活力,气吞山河。
6 、你从这节哪里感觉到了长江“无量的源泉”、“母亲的情怀”?师:长江能从祖国的最西部流向祖国的最东部,说明她是无量的源泉。
长江像母亲同样“培育各族子女”,又像母亲伸长那健美的臂膀,从西至东,把祖国的高峰海洋挽在胸前,让它们密切联系在一同,永不分别,说明她有母亲的情怀。
7、练读第一节⑴指导朗诵第一句:“走”、“奔”句与第一部分的“走”、“奔”句对照读,领会长江的雄伟气概和永葆青春的活力。
⑵“你用贞洁的清流,浇灌花的领土”:母爱是贞洁的、神圣的,长江像母亲同样滋润着祖国的每寸土地。
应如何读好它?小结:第一节主要从地理特色的角度描绘长江,颂扬长江一落千丈,滋润两岸的气派。
人们生活在江边,全部都靠他。
此刻,开发、利用长江,他给了我们无量的资源,因此说长江是无量的源泉,有母亲的情怀。
这首抒怀诗,诗人用高度的艺术归纳,采纳形象、凝练的语言,尽情歌颂了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
长江好像黄河同样,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是我们赖以生计的母亲河。
三、细读第二节,理解诗意1、各自有感情朗诵第二节2、四人小组议论各自读懂之处。
3、出示:“你从太古走来,巨浪荡涤着灰尘;你向将来走去,涛声回荡在天外。
” 思虑:①你从“你从太古走来” “你向将来走去”中理解了什么?②“巨浪荡涤着灰尘”中的“灰尘”指什么?③你从“涛声回荡在天外”中领会到什么 ?4、议论、沟通①“太古”是指遥远的古代,长江从太古走来,向将来奔去,时间跨度很大,长江永久不会暂停,因此说它是无量的源泉。
《长江之歌》第二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3、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4、教育学生爱护母亲河,关注生存环境,提高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赞美长江的什么品质及这样赞美的原因。
教具准备:《长江之歌》歌曲一、复习谈话导入。
师:昨天我们学习了一首赞美长江的诗歌,课题是……(板书:长江之歌)有哪位同学来说说《长江之歌》这首抒情诗是哪部电视系列片的主题歌的歌词(生说:《话说长江》)我们一起把这歌名(也就是课题)齐读一遍,好吗?二、课题质疑,明确本节课的学习重点1、读了课题,想提什么问题?你想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弄明白哪些问题?2、学生质疑。
3、疏理问题,归纳以下三个有价值的问题:(1)赞美长江的什么?(宏伟、壮观);(2)为什么这样赞美?三、带着问题自读诗歌1、同学们带着你们刚才的疑问,同时认真思考这两个问题,用你喜欢的方式自读诗歌,(可以大声地读、默读、轻声读)。
在文中做好批注,你读懂了哪句诗,可以边写体会。
2、学生自由读诗歌。
四、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把你读懂的诗句的体会和能解决的问题在小组内交流。
(本组的小组长发挥组长的职能,协调好本组成员积极交流)。
小组内成员能解决的,互相解疑,不能解决的,呆会儿提出来大家讨论)。
2、汇报。
师:现在请同学们把你读懂的诗句或解决的问题向同学们汇报一下。
(学生畅所欲言,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独特的见解,抓住三个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1)赞美长江是无穷的源泉,为什么这样赞美?(引导学生抓住长江从祖国的最西部走来,向祖国的最东部流去,流经全国十一省市,长江水源源不断,所以说她的源泉是无穷的)从文中的哪一句诗句理解到的?(你觉得该怎样读呢?指导朗读)。
(2)赞美长江有母亲的情杯。
(理解情怀)为什么这样说?你从哪些诗句体会到了这一点?(抓住用甘甜的乳汗……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写?(比喻、拟人)“你”当作母亲。
冀教版第十一册:《长江之歌》教案及习题 预习作业 搜集并阅读与长江有关的文章和介绍,熟读诗歌,了解诗歌大意。
让家长和老一辈人讲一讲有关长江的故事,对了解为什么说长江是母亲河打下基础。
自学字词,理解诗中出现的词语的意思。
教材分析《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主题歌歌词,王世光作曲,胡宏伟作词。
“长江之歌”题意是关于长江的歌,唱长江的歌,赞长江的歌。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发源青海省唐古拉山各拉丹冬雪山沱沱河,全长6300千米,流经11个省、市、自治区,注入东海。
它源远流长,与黄河一起,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被誉为“母亲河”。
它是永远值得赞颂的。
这首诗歌赞颂了长江的宏伟、壮丽,表达了对长江的热爱、依恋之情。
学情分析六年级是关键的学期,首先要吃透教材,其次不放过一个薄弱环节,争取让每名学生都能顺利学好这一课。
由于同学们对于长江的了解只停留在了字面上,很少有机会亲临现场观看长江的宏伟气魄,因此,我们应该想办法使学生产生从心底里得到的感受。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学会本课四个生字,理解生词的基本含义。
2.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多媒体资料,在美读中品赏领悟诗歌内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感受祖国河山的壮美和中华民族之母亲河的雄壮与伟大。
教学重难点深入理解诗歌大意,体会出长江的宏大气势,激发同学热爱祖国的美好感情,对祖国长江的感恩之情。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1.激情导入听《长江之歌》这首歌及放映有关长江资料图片,让学生初步感知长江的壮观美丽。
师:同学们,当我们口中吟唱起“长江之歌”时,你一定会难抑激动的心情,现在老师就要和大家一起走进这首诗歌。
2.初读感悟 把长江的有关图象资料投影到大屏幕上,给学生一个感官认识,帮助学生积淀情感。
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看、听、说、读、合作等能力。
师:大家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歌。
《长江之歌》第二课时教案设计【教材简析】《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中的主题歌词,作者以雄浑的气势,赞颂了长江的宏伟、壮观,以真切的情感表达了对长江的热爱、依恋之情。
全诗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即第一小节,写长江的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第二部分即第二小节,写长江的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
【学情分析】通过五年的语文学习,大部分学生会按要求预习课文,已经具备一定的理解、感悟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因为这是一篇主题鲜明、琅琅上口的诗歌,可以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说说自己的体会和感悟。
而对于诗歌中较难理解的重点诗句,则鼓励学生提出自己还不理解的诗句,与全班同学共同探讨。
教学中,教师可通过理解诗句中的关键词,并结合搜集的相关资料,加深学生的'思维深度,最终使学生对诗句的理解不仅仅是对诗句内容的肤浅理解,而更进一步落实到思维的训练,情感的升华。
【教学目标】1. 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 有感情地朗诵课文并背诵课文。
3、领悟本文的写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形式反复吟诵,体会作者语言,抒发对伟大祖国的赞美之情。
领悟长江的磅礴气势,并练习背诵。
【教学难点】体会“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的深刻含义及课文两段是如何对应着写的。
【教学准备】教师:VCD、风光片《长江》、录音机、磁带、中国地形图、有关长江的资料等。
学生:查阅有关长江的资料等。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预设:长江资料、长江是无穷的源泉,长江有母亲的情怀】2.你还想知道什么?【预设:为什么说长江是无穷的源泉?为什么说长江有母亲的情怀?】3.出示目标二、引导自学、交流释疑。
1.出示自学提示:1.用“---“画出能体现长江是无穷源泉的句子,用“~~~~” 画出能体现长江有母亲的情怀的句子,在旁边做简单批注。
《长江之歌》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生词的基本含义。
2.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课文。
3.让学生感受祖国河山的壮美和中华民族之母亲河的雄壮与伟大。
二、学习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长江带给人们气势磅礴的感受。
三、学习难点激发同学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四、导学问题1.同学们,在课文中,你都能找出哪些比喻句?2.为什么说长江有母亲的情怀呢?3.读过课文后,长江在你的心中,是怎样的?4.如果用一句话赞美长江,你会怎么说? 5.你知道关于长江的传说么? 五、参考资料1.音频:参考《长江之歌》音频。
2.图片:春日长江;三峡;长江第一湾等。
3.资料:参考《长江之歌》资料:长江的支流。
长江水系好像一棵枝叶繁茂的参天大树,干支交错,枝枝相连,布满整个流域。
据统计,长江干流拥有700多条一级支流,其中流域面积1万平方公里以上的4 0多条,5万平方公里以上的9条,10万平方公里以上的4条.水量大是长江支流的第一个特点。
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沅江、湘江、汉江和赣江等8条支流的多年平均流量都在1000立方米/秒以上,超过了黄河水量。
支流集中是第二个特点。
较大的支流几乎全部集中在长江干流中段的“一盆二湖”地区,即四川盆地和洞庭湖、鄱阳湖。
在四川盆地,从左岸汇入长江的有雅砻江、岷江、沱江、嘉陵江;右岸有乌江。
洞庭湖一带的支流有清江、澧水、沅江、资水和湘江从右岸入长江,而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江,则从左岸汇入。
鄱阳湖水系包括修水、赣江、抚河、信江和饶河,集中在长江右岸。
长江干流从雅砻江河口至鄱阳湖口,流程仅1761公里,占全江的28%,而得到的水量补给近8000亿立方米,占入海水量的80‰。
在长江下游的主要支流中,青戈江和黄浦江虽较为有名,但其长度和水量都与上述的支流无法相比。
《长江之歌》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中的主题歌词,它气势宏大,形象地描绘了长江波澜壮阔、奔腾不息、源远流长的情景,显示出它无穷的力量和无私的母亲情怀,歌颂了长江对中华民族的贡献。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正确认识3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4个要求会写的生字,理解“风采、荡涤、尘埃、灌溉、磅礴”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理解诗歌的语言和朗诵诗句,激发学生对长江的热爱和依恋之情。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搜集长江的相关资料初步了解长江。
2.扫清字词障碍,引导学生自读课文,谈收获和感受。
3.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赞美长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长江,体会它无穷的力量和无私的母亲情怀,感受长江对中华民族的贡献。
重难点分析: l课文中有几个词是关键词,例如“磅礴”“灌溉”等比较难写,教师要求学生在预习课文时留意这些字词,并能通过查字词典理解字词的意思,为理解课文做好铺垫。
l在指导学生美读课文时,教师应充分地发挥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讨、图片放映等多种形式进行美读,并及时指导背诵,由此更加充分地激发学生对长江的热爱和依恋之情。
课前准备: 课件、搜集有关长江的资料。
教学过程与设计说明: 教学过程 设计说明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话说长江。
1.同学们,你们知道位居世界第三、中国第一的长河叫什么名字?(板书:长江) 让学生通过收集资料,了解有关长江的知识,为学习课文做好了铺垫,同时也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
教师对长江的介绍以及歌曲的播放2.学生们展示课下查阅的有关长江的资料及图片。
教师将同学们的资料进行梳理、归纳。
3.在地图上指出长江的位置和所流经的地方。
学生谈自己的感受。
4.长江不仅流域广大而且沿江两岸风光秀丽,曾经有一部记录片《话说长江》展现了长江的秀丽风光。
它九曲回肠、奔流不息;它气势磅礴,孕育了五千年灿烂文明;它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有多少作家、作曲家赞美了它啊!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各种感官,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浓厚兴趣。
《长江之歌》教案2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多媒体资料,在美读中品赏领悟诗歌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理解诗歌的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深入理解诗歌大意,体会出长江的宏大气势。
教学难点激发同学热爱祖国的美好感情,对祖国长江的感恩之情。
教学方法讲授法。
课前准备教学挂图,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观看系列片《话说长江》片断,听《长江之歌》。
《话说长江》这部系列片让我们感受到了长江那宏伟、壮观的气势,作者说—— 2.出示:我们赞美长江, 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 你人母亲的情怀。
引读。
二、新课学习1.自由读。
说说读了这句诗想了解什么。
2.交流:(1)为什么说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2)“情怀”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长江有母亲的情怀?3.精读第1节: (1)自由读,四人小组讨论: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2)交流。
出示:你从雪山走来, 春潮是你的丰采; 你向东海奔去, 惊涛是你的气概。
(“雪山”在祖国的最西部,“东海”在祖国的最东部,长江能从祖国的最西部走来,向祖国的最东部奔去,说明她源泉是无穷的。
)指导朗读:这两个分句我们该怎样读?哪些词提示了你?(第一个分句要读得柔和一些,因为长江是“走来”,第二个分句读时要让人感觉有气概,因为长江是“奔去”。
) (3)默读第1节,思考: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有母亲的情怀? (4)交流: 出示:你用甘甜的乳汁, 哺育各族儿女; 你用健美的臂膀, 挽起高山大海。
(“哺育各族儿女”:只有母亲才会哺育儿女,在这里把长江看作了母亲,而且长江哺育的是各族儿女,可见这位母亲的胸怀是多么的宽阔。
“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这里又把长江拟人化了,长江很长,它就像母亲伸长那健美的臂膀,从西至东,把祖国的高山大海拉在手里,让它们紧密联系在一起,永不分离。
《长江之歌》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理解生词的基本含义。
2.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课文。
3.让学生感受祖国河山的壮美和中华民族之母亲河的雄壮与伟大。
二、学习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长江带给人们气势磅礴的感受。
三、学习难点
激发同学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四、导学问题
1.同学们,在课文中,你都能找出哪些比喻句?
2.为什么说长江有母亲的情怀呢?
3.读过课文后,长江在你的心中,是怎样的?
4.如果用一句话赞美长江,你会怎么说?
5.你知道关于长江的传说么?
五、参考资料
1.音频:参考《长江之歌》音频。
2.图片:春日长江;三峡;长江第一湾等。
3.资料:参考《长江之歌》资料:长江的支流。
长江水系好像一棵枝叶繁茂的参天大树,干支交错,枝枝相连,布满整个流域。
据统计,长江干流拥有700多条一级支流,其中流域面积1万平方公里以上的40多条,5万平方公里以上的9条,10万平方公里以上的4条.
水量大是长江支流的第一个特点。
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沅江、湘江、汉江和
赣江等8条支流的多年平均流量都在1000立方米/秒以上,超过了黄河水量。
支流集中是第二个特点。
较大的支流几乎全部集中在长江干流中段的“一盆二湖”地区,即四川盆地和洞庭湖、鄱阳湖。
在四川盆地,从左岸汇入长江的有雅砻江、岷江、沱江、嘉陵江;右岸有乌江。
洞庭湖一带的支流有清江、澧水、沅江、资水和湘江从右岸入长江,而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江,则从左岸汇入。
鄱阳湖水系包括修水、赣江、抚河、信江和饶河,集中在长江右岸。
长江干流从雅砻江河口至鄱阳湖口,流程仅1761公里,占全江的28%,而得到的水量补给近8000亿立方米,占入海水量的80‰。
在长江下游的主要支流中,青戈江和黄浦江虽较为有名,但其长度和水量都与上述的支流无法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