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缩句扩句的方法技巧
- 格式:doc
- 大小:191.50 KB
- 文档页数:9
浅谈小学语文缩句扩句的教学措施语文教学是小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语文教学中的缩句扩句教学更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缩句扩句教学既是对学生语文能力的一种锻炼,也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教授学生掌握缩句和扩句的技巧,是每个语文教师都需要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在本文中,将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三个方面探讨小学语文缩句扩句的教学措施。
一、教学目标小学语文缩句扩句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句子的结构和意思,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句子的结构和意思,能够准确地进行缩句和扩句操作;2.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能够用简练的语言表达清晰的思想;3. 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缩句和扩句的技巧进行文章写作。
二、教学方法1. 清晰明了的讲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讲解的方式,向学生介绍什么是缩句和扩句,以及缩句和扩句的常见操作方法。
要给学生提供丰富的例子,并分析例子中的句子结构和意思,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缩句和扩句的技巧。
2. 练习和操练在讲解完缩句和扩句的相关知识后,要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练习和操练。
可以设计一些练习题,要求学生根据给定的句子进行缩句和扩句操作,加深学生对缩句和扩句的理解,并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3. 分层次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次进行教学。
对于一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提供更加复杂的缩句和扩句练习题,帮助他们更快地掌握技巧;对于一些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提供更加简单的练习题,并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和训练。
4. 联系实际生活在教学中,要将缩句和扩句的技巧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通过一些生动有趣的例子,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和运用缩句和扩句的技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评价对于小学语文缩句扩句的教学,评价同样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1. 平时作业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设计一些针对性的练习题,要求学生进行缩句和扩句的操作,通过批改学生的作业,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足,并加以纠正。
四年级语文缩句和扩句的技巧缩句和扩句,是小学学习甚至到初中学习中,经常会遇到的一项语文基本功考察题目。
比如下面一句“妈妈的故乡是一个人口不满一万的小镇。
”如果缩句到最简状态,那么这个句子就成了“故乡是小镇”了。
从不改变句子原意的原则来说,这个句子就是不符合原句的含义的。
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来探讨一下缩句和扩句的答题技巧吧。
缩句缩句,就是把“枝稠叶茂”的长句子,缩短为只留“主干”的短句子,并且不能改变原句的主要意思。
无论多么复杂的单句,只要层层压缩,就会越来越简单,最后剩下的就是这个句子的“主干”。
换句话说,“主干”就是把所有的定语、状语、补语都压缩了之后余下的部分。
缩句的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种。
1、分辨句式,提出问题先看看这句话是写人还是写景物的,然后可以提出“谁是什么”、“谁干什么”、“谁怎么样”或者“什么是什么”、“什么干什么”、“什么怎么样”来找出句子的主要部分。
如:“满头白发的老奶奶拄着拐杖,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周总理的灵车。
”这是一个长句,我们就可以提问:谁——老奶奶;干什么——等待灵车。
缩句后就成为:“老奶奶等待灵车。
”又如:“这毛茸茸的在地上流动着的小绒球原来是刚孵出来的小鸡。
”我们可提问:什么——小绒球;是什么——是小鸡。
缩句后就成为:“小绒球是小鸡。
”2、进行词语比较,找出主要词语有些句子很长,修饰的部分较多,我们就要在几个词语中选出主要的,才能正确地缩句。
如“工人宿舍前的草地上开满了五颜六色的野花。
”因为“野花”只能开在“草地上”。
所以“草地上”是主要词,而“工人宿舍前”是修饰“草地”的。
3、如果是否定句缩句,就要把否定词一起写出来,否则就会改变句意。
如“我不相信他那种骗人的鬼话。
”应缩成“我不相信鬼话”,而不能缩成“我相信鬼话”。
(1)先找出句子讲的是哪一样主要的人或物。
(2)找出句子最后一个词语(去掉助词“的”字后变的内容后),如果是动词,那么句子就缩成两部分:人物+最后一个词;如果不是动词,还要找出一个动词出来,句子就缩成三部分:人物+动词+最后一个词。
扩句和缩句的方法
1.扩句方法:
a)添加修饰语:在原句中添加形容词、副词或从句来修饰名词、动词、形容词或副词。
例子:
原句:他看了一本书。
扩句:他认真地看了一本有趣的书。
b)改变语序:改变句子中单词或短语的顺序,增加信息的层次。
例子:
原句:我在公园遇到了一个朋友。
扩句:在公园里,我遇到了一个很久不见的朋友。
c)使用并列句:将两个或多个句子并列在一起,以展现更多的信息。
例子:
原句:我喜欢游泳。
扩句:我喜欢游泳,也喜欢跑步和骑自行车。
2.缩句方法:
a)删除冗余信息:去掉句子中不必要或重复的词语或短语。
例子:
原句:我昨天和我的朋友一起去了电影院。
缩句:昨天我和朋友去了电影院。
b)省略主语或动词:如果上下文已经清楚,可以省略主语或动词。
例子:
原句:我正在读一本有趣的书。
缩句:正在读有趣的书。
c)使用简短的词语或短语:选择简明扼要的词语或短语来表达意思。
例子:
原句:如果你想进步,就需要付出更多努力。
缩句:想进步,付出更多努力。
小学语文必会基础知识之扩句和缩句扩句和缩句1、扩句扩句就是给句子的主干加上修饰或限制的成分,使句子更具体、生动。
扩句与缩句相反。
扩句的一般方法1、在句子的四个扩。
“谁”之前扩,“怎么样”之前扩、“什么” 之前扩,“是怎么样”之后扩。
句式如下:①(扩)的+谁+ (扩)地+干+ (扩)的+什么(扩)的+谁+是+ (扩)的+什么②(扩)的+谁+ (扩)地+怎么样③(扩)的+谁+干+得+ K扩』2、保存原有意思。
3、不能改变句子的结构。
4、内容力求丰富具体。
具体来说,扩句时,一般在名词前加上“…的”;在动词前加上“…地”;在动词后补上“得…”。
句式如下:1、()的+名词+ ()地+动词+ ()的+名词2、()的+名词+动词+得如:老师讲故事。
扩句时,在“老师”前加上“白发苍苍的”,在“讲”之前加上“绘声绘色地”,在“故事”前加上“雷锋的二最后扩句是“白发苍苍的老师绘声绘色地讲雷锋的故事J如:小明去看电影。
应扩写为:小明(穿着一件新衣服,高高兴兴地)去(新华电影院)看电影。
不能扩为:小明和妹妹高高兴兴地去新华电影院看电影。
2、缩句缩句,就是把“枝繁叶茂”的长句子,缩短为只留“主干”(句子的主语、谓语、宾语)成分的短句子的过程。
去掉句子中的附加成分,保存句子的主干,关键还不能改变原句的主要意思。
缩句技巧1>谁是什么。
什么是什么。
2、谁干什么。
什么干什么。
3、谁怎么样。
什么怎么样。
缩句的一般方法1、读懂句子的主要意思,分清哪些词语是句子的“主干”,哪些词语是句子的“枝叶”;缩句时保存“主干”,删去“枝叶二如:繁花似锦的焰火在夜空中构成了一幅美妙的图案。
2、注意分析与句子意思关系密切的重点词。
有些词语虽然是“枝叶”,但它在句子中起主干作用,是表达句意的重点词,在缩句时不能删去。
假设删去,句子意思就会改变。
如:住在长江两岸的人们都爱吃鲜美的豌鱼。
3、缩句后要看句意是否符合原意,是否还有可以再删去的词语。
如:曹操在营寨里听到鼓声和呐喊声。
小学语文:缩句和扩句的主要方法缩句的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种:1、分辨句式,提出问题先看看这句话是写人还是写景物的,然后可以提出“谁是什么”、“谁干什么”、“谁怎么样”或者“什么是什么”、“什么干什么”、“什么怎么样”来找出句子的主要部分。
如:“满头白发的老奶奶拄着拐杖,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周总理的灵车。
”这是一个长句,我们就可以提问:谁——老奶奶;干什么——等待灵车。
缩句后就成为:“老奶奶等待灵车。
”又如:“这毛茸茸的在地上流动着的小绒球原来是刚孵出来的小鸡。
”我们可提问:什么——小绒球;是什么——是小鸡。
缩句后就成为:“小绒球是小鸡。
”2、进行词语比较,找出主要词语有些句子很长,修饰的部分较多,我们就要在几个词语中选出主要的,才能正确地缩句。
如“工人宿舍前的草地上开满了五颜六色的野花。
”因为“野花”只能开在“草地上”。
所以“草地上”是主要词,而“工人宿舍前”是修饰“草地”的。
3、如果是否定句缩句,就要把否定词一起写出来,否则就会改变句意。
如“我不相信他那种骗人的鬼话。
”应缩成“我不相信鬼话”,而不能缩成“我相信鬼话”。
(1)先找出句子讲的是哪一样主要的人或物。
(2)找出句子最后一个词语(去掉助词“的”字后变的内容后),如果是动词,那么句子就缩成两部分:人物+最后一个词;如果不是动词,还要找出一个动词出来,句子就缩成三部分:人物+动词+最后一个词。
(3)一般情况下不保留“的”“地”前边的词语,还有“得”字后面的词语。
4、如果句子是问句,缩写以后同样也是一个问句。
扩句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局部扩句法即把句子分成两部分——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先扩前面部分,再扩后面部分。
如“小明读书”,前面部分是“小明”,先补充小明是谁,与我的关系,这样前面部分可扩充为“我的同学小明”;后面部分可补充“在什么地方”“怎样读书”,这样后半部分可补充为“在教室里认真地读书”。
全句扩为“我的同学小明在教室里认真地读书”。
2、整体扩句法就是把句子的两部分一下子扩充。
缩句和扩句一、缩句是练习概括表达能力的一种形式。
缩句前,先判断句子是写人还是写事物,然后采用提问“什么(谁)是什么”“什么(谁)干什么”“什么(谁)怎么样”,来找出句子的主要部分,去掉修饰性的词语,把主干词连成完整的句子,但要保留原句的主要意思。
具体方法:1、去“枝”留“干”法——凡是用来修饰或者限制的词语尽量删除,包括形容词,数量词,表示程度、时间、地点的词等。
2、借助的、地、得——去除“的、地”前面的词语,去除“得”后面的词语。
3、自我提问法——“什么(谁)是什么”“什么(谁)干什么”“什么(谁)怎么样”。
4、主谓宾判断法——理解句子的中心意义并缩句。
选择正确的缩句。
⑴高山的崖缝里冷得像冰窖一样。
()①崖缝里冷得像冰窖。
②崖缝里像冰窖。
③崖缝里冷。
⑵几辆载重汽车在公路上奔驰。
()①载重汽车在公路上奔驰。
②汽车在奔驰。
③汽车奔跑。
⑶黄继光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
()①黄继光用胸膛堵住了枪口。
②黄继光堵住了枪口。
③胸膛堵住了枪口。
二、扩句就是在简单的句子上,加一些适当的修饰和限制词语,使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更具体、更生动、更形象,但主要意思不变。
具体方法:1、一般是在名词代词前加上“……的”,在动词前加上“……地”,在动词后面补上“得……”。
例如:老师讲故事。
(白发苍苍的)老师(绘声绘色地)讲(雷锋的)故事。
2、提问法。
例如:老班长钓鱼。
扩句:瘦得只剩下皮包骨的老班长在草地的水塘边专心致志地钓鱼。
先提出问题,什么样的老班长?在什么地方?怎样地钓鱼?然后填上适当的词语,这就是扩句的过程。
注意:1、无论扩句还是缩句,都要保留句子原来的基本成分,保留原来的意思。
换句话,就是要不改变句子的主谓宾成分。
2、不改变句子的结构3、扩句时,加上的修饰词与主干搭配得当。
4、缩句时,删减的修饰词一定要删除干净,不能丢字,漏字。
一、缩写下列句子。
1、春风轻柔地吹拂着她的头发。
2、鸭嘴兽是世界上著名的珍稀动物。
3、他穿着一件大翻领上带着道道滚边的海军服4、一队队戴着红领巾的少先队员高高兴兴地走进十分华丽的少年宫。
扩句和缩句我的大名:我的星星:1、扩句:首先找出句子的主干词,再在主干词前加上合适的修饰词。
扩写后的句子比原句的意思更具体、充实,但主要意思不变。
如:朱雅麟去看电影。
扩写为:(聪明伶俐)的朱雅麟(高高兴兴地)去(新华电影院)看(最新的恐怖)电影。
不能扩写为:朱雅麟和朱新宇高高兴兴地去电影院看电影。
2、缩句。
首先把句子分成“谁”“做什么”或“什么”“怎么样”两部分,然后找出每部分的主干词,再去掉修饰性的词语,把主干词连成完整的句子,但要保留原句的主要意思。
如:、在家里听到风声和雨声。
应缩写为:张岳楷听到风声和雨声。
不能缩为:张馨文听到雨声。
无论是扩句还是缩句都应注意以下几点:△保留句子原来的基本成分,保持句子的原意,也就是说不管是增加还是减少“枝叶”,原句的主谓宾成分不可改变。
△不能改变句子的结构。
△注意加上的修饰词必须与主干搭配得当。
缩句时,删减掉的修饰词一定要删除干净,不要丢字、漏字。
缩句:1、每当夜幕降临,八角楼上的灯光就亮了起来。
2、万盛米行的河埠头,横七竖八地停泊着乡村里来的敞口船。
3、汽轮发电机厂的工人师傅把一台台进口钻机熟练地安装好了。
4、厚厚的松脂在阳光下发出金色的光彩。
5、时光老人给我们的礼物是珍贵的。
6、洪亮的钟声在天空中经久不息地回响。
7、银色的雪光照着一望无际的大草原。
8、伶俐可爱的小燕子停在细细的电线上休息。
9、奶奶在水井边用水桶打水。
10、夏天的天气热得像个蒸笼。
11、宽阔的钱塘江笼罩着一层薄薄的雾。
12、活泼的小松鼠在松树上蹦来跳去。
13、小鹿侧着脑袋欣赏自己在水里的影子。
14、绿油油的墓草地上盛开着五颜六色的野花。
15、夏天,火辣辣的太阳高高地挂在蔚蓝的天空。
16、虹虹和姐姐在琳琅满目的书店里购买了一整套的童话故事书。
18、吴国的都督周瑜十分妒忌很有才干的诸葛亮。
小学语文缩句扩句的方法技巧缩句技巧缩句是指在保持原意的前提下,尽可能地简化句子。
下面是一些缩句的方法技巧。
1、抓住主干来缩简。
只要抓住句子的主干“谁做什么?”或“什么怎么样?”就可迅速地缩写句子。
2、“的”前修饰都删去。
如“美丽的蝴蝶飞走了。
”中“美丽的”可删去。
3、“地”前限制要删去。
如“人们都忍不住惊讶地呼喊起来。
”中,“都忍不住惊讶地”要删去。
4、“得”后补充说明也删去。
如“XXX着急地没办法。
”中“没办法”要删去。
5、数量词语照样删。
如“XXX塑了一座女像。
”中“一座”可删去。
6、删掉“在……中(里、下)”表示特定的条件和环境的词组。
例如:“在研究XXX的活动中,我们取得了进步。
”可缩短成“我们取得了进步。
”7、句子中的“不、无、没有”等否定词,缩句时要保留,否则有可能颠倒句子的原意。
8、句子中谓语后面的“着、了、过”和宾语后面的“啊、吗、呀、呢”等语气词要保留,如果去掉可能会改变句子的句式、结构或语气、情感。
9、特定词组的缩写。
针对特定词组或专用名词,缩写的方法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例如,“五星红旗”可以缩写成“红旗”,但不能再缩写成“旗”。
例如,敦煌莫高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
敦煌莫高窟是宝库。
这个句子表达了敦煌莫高窟的价值。
敦煌莫高窟是世界上最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保存着大量的XXX艺术和历史遗迹。
在这些石窟中,有许多精美的壁画和雕塑,展示了中国古代艺术的高度水平。
这些艺术品不仅具有文化价值,也具有历史和艺术价值。
因此,敦煌莫高窟被誉为“东方的艺术宝库”。
2)添加的词语要符合语法规则,不能破坏原有句子的结构和意思。
例:小狗跑了。
扩句:小狗在阳光明媚的草地上飞快地奔跑着。
在扩句时,要注意添加的词语是否符合语法规则,不能破坏原有句子的结构和意思。
3)添加的词语要具体、生动、形象。
例:小鸟飞了。
扩句:小鸟在蓝天白云之间翱翔着,发出欢快的鸣叫声。
在扩句时,要注意添加的词语要具体、生动、形象,能够让读者感受到场景和情感。
缩句【方法技巧】1、抓住主干来缩简。
只要抓住句子的主干“谁做什么?”或“什么怎么样?”(这是每个完整句子都具备的),就可迅速地缩写句子。
如“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来。
”这句话就是讲“什么”——“铁球”,“怎么样?”——“落下来”。
因此,这句话就可以缩写为“铁球落下来。
”2、“的”前修饰都删去。
如“美丽的蝴蝶飞走了。
”中“美丽的”是用来修饰“蝴蝶”的,因此“美丽的”可删去。
这句话缩写为“蝴蝶飞走了。
”3、“地”前限制要删去。
如“人们都忍不住惊讶地呼喊起来。
”中,“都忍不住惊讶地”是用来限制“呼喊起来”的,它要删去。
这句话就缩写为“人们呼喊起来。
”4、“得”后补充说明也删去。
如“海力布着急地没办法。
”中“没办法”是对“着急”的程度进行补充说明的,它也要删去。
这句话缩写为“海力布着急。
”5、数量词语照样删。
如“罗丹塑了一座女像。
”中“一座”这个表示数量的词语可删去。
这句话缩写为“罗丹塑了女像。
”6、删掉“在……中(里、下)”表示特定的条件和环境的词组。
例如:在学习雷锋的活动中,我们取得了进步。
应缩短成:我们取得了进步。
这句话中,“在学习雷锋的活动中”是用来强调在怎样的条件下“我们”才取得进步,可以删掉。
7、句子中的“不、无、没有”等否定词,缩句时要保留,否则有可能颠倒句子的原意。
如:我在屋里没有找到那个装书的包。
应该缩成:我没有找到包。
我不相信他那种骗人的鬼话。
应缩写成:我不相信鬼话。
如果把“没有”或“不”去掉,就变成“我找到包”“我相信鬼话”,和原句的意思大相径庭,就大错特错了。
8、句子中谓语后面的“着、了、过”和宾语后面的“啊、吗、呀、呢”等语气词要保留,如果去掉可能会改变句子的句式、结构或语气、情感。
如:大家一起登上了举世闻名的长城。
应缩写成:大家登上了长城。
昨天晚上下的这场大雨真是一场及时雨啊!应缩写成:这场大雨真是及时雨啊!这样缩句才能使原句和缩写后的句子在情感和语气等方面保持一致。
9、特定词组的缩写很多句子里面是特定词组或专用名词,这样的句子缩写的时候还有一定的争议,看情况而定。
如“五星红旗”可以保留愿意,最多可以缩写成“红旗”,而不能再缩写成“旗”。
也有的人认为两个字的修饰可以去掉,一个字的不可以去。
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缩写后是“五星红旗飘扬。
”或“红旗飘扬。
”敦煌莫高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
缩写后是“敦煌莫高窟是宝库。
”或“莫高窟是宝库。
”【解题步骤】(1)要认真读懂原句,明白句子的意思。
(2)找出句子的主要部分“谁”、“什么”,“是什么”或“怎么样”(主、谓、宾),对这部分予以保留,删掉次要部分(定、状、补)(3)检查是否缩成最简单的句子,是否保持了原句的主要意思。
【注意事项】1、缩句不能改变原句的主语原句: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
缩句A:灯照耀着建筑。
B:广场上千万盏灯照耀着宏伟建筑。
C:广场上灯照耀着建筑。
分析:缩句最重要的是不能改变原句的意思,特别是不能改变原句陈述的对象,即主语。
另外,还要让压缩后的句子基本上像句话,不能缩得过分简略。
原句说的是“广场上”怎么样,而不是“灯”怎么样,A句改变了主语,当然也就改变了原句的意思;C句基本正确,但缩得过分简略;B句是正确的。
如果原句是“广场上的千万盏灯”如何如何,“广场上”后面加了一个“的”字,情况就不一样了,主语肯定是“灯”了。
2、缩句不能改变原句的谓语原句:夏天,老人们都爱到河边的树阴下钓鱼。
缩句A:老人们钓鱼。
B:夏天,老人们爱钓鱼。
C:夏天,老人们爱到树阴下钓鱼。
分析:缩句既不能改变原句的主语,也不能改变陈述主语的谓语,缩句只能压缩掉次要成分,如果是属于主要成分的词语,也不能压缩掉。
原句是说“老人们”爱好干什么,“爱好钓鱼”不等于“钓鱼”,A句把谓语“爱”改成了“钓鱼”,明显改变了句子的原意;这个句子是说老人们爱好什么,并不是说他们干什么。
B句把“到树阴下”误认为“钓鱼”的状语压缩掉了,其实“爱到树阴下钓鱼”表示两个连续的动作,都不能压缩掉。
C句是正确的。
3、缩句不能改变原句的结构原句:灰黑色的鸬鹚整齐地站在船舷上,像列队的士兵在等待命令。
缩句A:鸬鹚站在船舷上,在等待命令。
B:鸬鹚站在船舷上。
C:鸬鹚站在船舷上,像士兵。
分析:缩句不能改变原句的结构,如果原句是复句,压缩后应当还是复句。
原句是一个复句,前面的分句说鸬鹚站立的动作,后面的分句说它像什么。
A句前半部分正确,后半部分把后面分句的主要动词“像”压缩掉了,把“等待命令”的主体“士兵”换成了鸬鹚,不符合原句意思;B句把原句砍掉了一半,当然更不行;C句没有把后面分句的意思表达完整,“等待命令”不能压缩掉。
正确的缩句应当是:鸬鹚站在船舷上,像士兵等待命令。
4、缩句不能把表示处所的词语改为表示事物的名词原句:三棵大海棠树上开满了红红的花。
缩句A:海棠树上开满了花。
B:海棠树开花。
C:海棠树开满了花。
分析:句子陈述的对象(主语),有的是人或事物,有的是某个处所,有时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所指却不一样,如“学校”和“学校里”。
缩句时不能因为意思差不多就把表示处所的词语改为表示事物的。
有一些补语和动词结合得很紧密,特别是那些短小的、甚至只有一个字的补语,缩句时不宜缩掉。
原句主语的中心词是“海棠树上”,而不是“海棠树”;谓语动词“开”后面有一个简短的补语“满”。
A句合乎这类句子缩句的要求;B句改换了主语,缩去了简短补语,压缩后的句子意思很不确定,表达不出“海棠树上开满了花”的意思;C句改换了主语。
5、缩句不应当缩掉必要的简短补语原句:岸边的柳树上挂满了亮晶晶的冰条儿。
缩句A:柳树上挂满了冰条儿。
B:柳树挂满了冰条儿。
C:柳树上挂冰条儿。
D:柳树挂冰条儿。
E:树挂冰条。
分析:这组句子同第四组相仿,简评如下:A句,正确;B句,改换了主语;C句,缩去了不应当缩掉的简短补语“满”;D句,改换了主语,缩去了简短补语,缩后句子意思很不确定;E句,过分简略,既不像句子,也不像短语。
6、缩句时要保留必要的否定词原句:生活在海洋中的鲸不是鱼类。
缩句A:鲸是鱼类。
B:鲸不是鱼类。
分析:原句是否定句,缩句时要保留否定词。
如果把否定词压缩掉,句子的意思就变了。
A句不妥,B句正确。
扩句方法及练习(一)什么是扩句扩句,就是通过添加词语把简单的句子,扩充为具体、生动、形象的句子。
我们知道,一般句子会包括主要成分,即:谁(或什么)、干什么(或怎么样或是什么)。
如果在主要成分上添加附加成分,对原来的句子加以修饰、限制或补充,就是在进行扩句。
一个简单的句子一般包括前后两部分。
前一部分说的是“谁”、“什么”,后一部分说的是“是什么”、“做什么”、“怎么样”。
(二)为什么要扩句1、最根本的,是将要表达的意思表达得更清楚、具体。
2、通过扩句,还可以使句子表达得更生动、形象。
(三)扩句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扩句时还要注意以下三点:(1)看懂例句,审清要求有的题目要求照例子扩句。
例:邮递员送信。
一个年轻的邮递员冒着大雪给千家万户送信。
题目给出的例子,扩充了“什么样”的邮递员,在“怎样的”情况下,给“谁”送信。
下面请同学们扩充两个句子:1、少先队员刷墙。
第2中队的少先队员冒着寒风在学校里刷墙。
2、祖国在前进。
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在建设四化的大道上阔步前进。
(2)不能改变句子的基本意思和句型扩句时,要在原句的基础上扩,不能改变原句的基本意思和句型。
(3)扩句后语句要通顺扩句时,扩充的词语要与原句的词语搭配得当,要注意扩句后语句要通顺。
在扩句练习中,要真正明确扩充的目的。
千万不要为扩句而扩句,给人“无病呻吟”的感觉。
(四)扩句的方法扩句的方法有很多,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两种方法:1、画句子主要成分,再扩句。
找到了句子的主要成分,就可以明确在哪加表示修饰、限制的成分,进而再思考扩充什么样的词语。
例如:春风吹。
这句话的主语是“春风”,“吹”则是谓语,是揭示“春风怎么样”的。
一般地说,主语“谁”的前面可以加词,在谓语表示动作、行为或状态的词前面也可以加词。
即:(温暖)的春风(轻轻)地吹。
(三月)的春风(徐徐)地吹。
2、先提问,再扩句。
抓住句子主要成分,自己提一些问题。
如果回答了提出的问题,也就是在进行扩句。
例如:学校开展活动。
先把原句画出主要成分:主要讲“学校”,“开展活动”,然后按主要成分提问扩句。
例如:“学校”,可以提问:谁的学校?哪里的学校?什么样的学校?“开展”,可以提问:怎样开展?“活动”:又可以提问:什么样的活动?因此,可以说:(北京市的)学校;(黄冈市的)学校;(你所在)的学校……(正在)开展;(积极)开展,……(遵守交通规则的宣传)活动;(拥军优属)活动;(学雷锋评比)活动……最佳答案病句修改符号示例一示例二示例三把字句与被字句转换的方法“把字句”的基本格式是“谁把谁怎么样”。
其中前者的“谁”为主动者,后面的“谁”为被动者,而“怎么样”为动作。
用公式清晰地来表示,即:把字句=主动者+把+被动者+动作成分例:弟弟把水喝了。
(弟弟为“主动者”,水为“被动者”,喝了为“动作”。
)“被字句”的基本格式是“谁被谁怎么样”。
其中前者的“谁”为被动者,后面的“谁”为主动者,而“怎么样”为动作。
用公式清晰地来表示,即:被字句=被动者+被+主动者+动作成分例:太阳被乌云遮住了。
(太阳为“被动者”,乌云为“主动者”,遮住了为“动作”。
)一是利用具体的例子在变换后的“把字句”与“被字句”中分别找出“主动者”和“被动者”,再进行比较。
例如:风把树叶吹落了。
(把字句)主动者被动者树叶被风吹落了。
(被字句)被动者主动者从上面的例子中可以看出,“把字句”和“被字句”的互换,首先要找出句中的”主动者“和”被动者”,再“主被换位,把被互换”即可。
二是提醒学生在互换中,句子中出现的成分不能随意丢掉。
例:茂密的树林把太阳遮住了。
(把字句)变换后:太阳被树林遮住了。
(被子句中把“茂密的”丢掉了,因此是错误的。
)四是提醒学生在互换中,句中的词语搭配不能改变。
例:八路军把全部敌人消灭了。
(把字句)变换后:敌人被八路军全部消灭了。
(原句中为“全部敌人”,但互换后的被字句中把全部放在了敌人之后,因此是错误的。
)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的方法:1、将肯定句中的肯定词(是、能、会等)改为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
2、将否定句中的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改为肯定词(是、能、会等)。
3、在肯定词或否定词前面加上“怎、怎么、难道、岂”等反问语气词。
4、句尾加上疑问助词“呢、吗”等,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如:雷锋叔叔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在改反问句时,将肯定词“是”改为否定词“不是”,在句首加上“难道”,句尾加上“吗”,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这样,改成的反问句是:难道雷锋叔叔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吗?又如:我们不能浪费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