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陈春花谈领导力

陈春花谈领导力

陈春花谈领导力
陈春花谈领导力

【独家】一个晚上,14道难题,陈春花把领导力讲透了

2015-03-25正和岛

正和岛zhenghedao

日前,新希望六和集团联席董事长兼CEO陈春花接受了正和岛的专访。就领导力和管理问题,陈春花老师讲了14个方面,透彻而清晰,如果你还对管理和领导存有困惑,那真的该好好看看这篇文章。

来源:正和岛内容运营部

作者:正和岛执行总编贾林男、正和岛资讯APP主编宋一平

见陈春花前,有位企业家朋友托我带个问题:“在一个企业里,决策层和执行层往往分离,比如万科的王石和郁亮,当两个层面有冲突出现时,如何协调两个层级的行为?如何保证决策层的意志和决策贯彻下去?”

想必是这位朋友的切肤之痛。

陈春花拿到问题却说:“出现这种情况是不对的,决策跟执行必须合一。比如王石跟郁亮,他们俩必须在决策上达成共识,才会有郁亮去执行。如果一项决策管理层认为是必须要做的,也必须和董事长达成共识以后才能去做。决策跟执行是不能分离的,如果分离,是管理的错误”。

正如朋友的烦恼,我们纠结很多事情,会不会不是解决方案难觅,而是问题本身错了?

CEO、教授、作家、母亲,很多人好奇陈春花的能耐,你怎么扮演那么多角色?“我也没干那么多事,只是我把很多事情都看得很简单,就不会像你们想象得那么忙活了吧。”

同样的局面,不同的思考方法,结果大不同。《孙子兵法》有言:“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

1、信任的秘密

问:你怎么能把很多事情都看得很简单?

陈春花:简单了很多东西还是容易的。我女儿最近被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同时录取硕士学位,很多人祝贺同时问我,你是怎么教育的她?我说我也没教育她啊,我们两个就是互相信任,互相欣赏。为了彼此的欣赏,每个人都很努力,就这样。

女儿以前问我,妈你最喜欢哪所大学?我说我最喜欢哈佛大学,我说过就忘了,根本不会想到她会把此设为目标。直到前一阵女儿对我说,妈妈我有一点紧张,我说你紧张什么?她说因为我报了哈佛。我说紧张什么呢,去就去,不去就不去吧,去不了咱就回家,然后我还说了一句,我说估计你能去。过两天女儿说睡不着觉了,因为录取通知书要出了,我说你那么紧张干嘛?她说那毕竟是你的梦想啊!我就很感动。几天后,女儿给我打个电话说,录了。当时就是那种欣喜,两个人都很开心。

女儿3岁开始全托,我跟她平时只有周末见面,但如果知道她需要你做什么给她,你就去做好了。

小学时,她说妈妈你希望我考第几名?我说只要不落后就行。每个学期我会问她,这学期比上学期是不是进步了一点?她说有啊,我说那咱俩吃麦当劳去。但是我没问你进步在哪里。初中以后我开始问了,进步了吗?进步了。能告诉我你进步在哪里吗?有些我认为总结的对,有些总结的不对,我说这个不是你进步的理由。

女儿大学学的建筑设计,大三时到贝氏建筑设计事务所实习,实习完直接收到录取合约,毕业后可以到事务所工作!我就问她,你才大三,人家凭什么会录你?她说:“第一我觉得我比别人认真,第二我学东西快,第三他们叫我干啥我马上就响应,行动力快”。我说可以了,你总结这三点,再去找工作估计都没有问题了。

女儿长大后觉得妈妈不容易,我说为什么?她说你怎么敢在从我那么小开始你就信任我?我说我不信任你怎么办呢?你是我女儿,我总不能不信任你吧?不信任也不产生任何效益,干吗不去信任你呢?信任你之后,你为了这个信任会很努力的,这不更简单吗?

问:信任有时会有代价的。

陈春花:我跟女儿说,你不要怕,我信任你去做,错了就错了,反正底我肯定能兜住,实在兜不住也得接受。信任肯定是有代价的,但是比较信任带来的成效来讲,成效会大得多。

2、学“自我激励”

问:关于信任,台湾《商业周刊》创始人金惟纯说过一段话:一个人不可能不相信命运而能相信自己,也不可能不相信自己而相信别人,更不可能不相信别人而得到别人的信任。追根究底,信任最终的源头,来自对命运的“臣服”。

陈春花:这段话是在讲接受,因为接受了就不那么难受。我鼓励家里的孩子看《老人与海》这本书,选择这本书是本着“境由心生”的理念,帮助大家从历史、精神、环境和现实几个角度审视自身,审视自己与环境、自己与他人、自己与现实的关系,从而更深地去了解自己、环境与现实。这本书围绕着6个话题展开:

第一生命力。“人可以失败,但不可以被击败”;“肉体可以接受折磨,但内在的意志神圣不可侵犯”。第二环境。大海就是大海,天气就是天气,鲨鱼就是鲨鱼;一切事物都会按照自己的逻辑运行,没有侥幸而言。第三现实。一方面要有面对现实的勇气,另一方面也要有放弃面对现实的勇气,两者常常交织在一起。比如现实是北京有雾霾,我必须得接受它,但我也放弃接受,我就跑到地下车库去跑步。放弃接受就是我得找一个别的出路。第四运气。所有人都嘲笑老人圣地亚哥运气不好,于是他就走得更远一点,他相信走得更远一些,会实现自己的目标。在老人看来,不屈从于“运气”而去追求自己的目标更重要;接受“运气”而让自己内心强大。第五自我管理。整部小说都在讲自我管理和自我激励,设立远大的目标(一条大鱼);自我激励,遇到大鱼怎么办,遇到鲨鱼怎么办,一只手伤了怎么办,

桅杆断了怎么办,海上没有别人,全靠自我激励;接受失败(只剩下鱼骨);再出发(梦见狮子)。第六不安于现状。老人去找大鱼;去更远的地方;锲而不舍。其实也是人生需要面对和回答的6类问题,你相不相信你生命的力量,怎么看待你跟环境的关系,愿不愿意接受现实,如何对待运气,怎样自我管理与自我激励,最后是你是否不安于现状,有没有一种战斗到底的坚持。

3、“忙”与“累”!

问:平时你靠什么“把心安住”?这里面有多少是天赋?

陈春花:我觉得一个人排在第一位的应该是你的使命跟责任,使命和责任一旦明确,其实会影响到你很多行为选择。我给自己的使命和责任就是要去解答别人在管理当中的困惑,在解答过程中,推到你身上的其实全是问题,所以你必须得有办法把自己从另外一个角度释放出去,有人去跑步,有人去唱歌、打球、聊天,女生更喜欢买东西,我的方法是安静下来,营造一个属于我的空间。

问:你说管理是“管事”而不是“管人”,但对老板而言,把重心放在事上一定累,对不对?

陈春花:对,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老板不是管理者,不直接对绩效负责,当然可以不管事,因为他是让人去做事,如果他又不管绩效,又抢去做事当然累了,而且让所有人都难受。所谓无为而治,所谓上善若水,其实《道德经》是给皇帝和一把手看的。

4、领导很大层面是培养人

问:你讲今天中国企业是管理过度而领导不足,管理和领导的区别到底在哪儿?

陈春花:管理主要是为绩效负责,领导很大层面上是培养人。于是你会发现如果一个企业家管理很强时,或者一个管理者很强时,其实是很难有人能成长起来的。没有人成长起来的话,这个企业其实就被打断了,因为一个企业的可持续,主要在于年轻人的培养。

管理过度还有一个表现是大家非常在意权力,领导其实在意的是影响力。如果一个公司管理过度,你会发现部门之间、人与人之间是比较难合作的,相反如果大家都有领导力发挥,彼此可以相互影响,人是很容易合作的。

问:你作为新希望六和的联席董事长兼CEO,最重要干哪几件事?

陈春花:对公司目前来讲,核心还是调战略,探索新业务的可能性;另一个层面就是培养年轻人。

5、激活一线员工三部曲

问:上任后激活一线员工的主动精神,你用了哪几招?

陈春花:首先拆结构,原来资源都集中在上面,当把结构调整了之后,拿出6

个省出来竞聘,很多人不就有机会当总经理了。激活人排在第一位的是要给岗位。

岗位之外还得给资源,比如释放资源发展新业务的一些投资,给他做小团队评价的考核权,他觉得自己能够做决策,不就激活了么?

第三就是约定好绩效,完成了给明确激励,让他能够分享成果,再让他拥有一些比较对称的决策信息,再给学习机会,基本上就可以了。

最后,激活人的工作是一直的工作,要一直做下去。

6、赞美,岂止“说好听话”那么简单

问:雷军有一次打电话给陈年,说自己做梦都梦见你一定能把凡客做好。赞美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陈春花:我不太善于这样的表达,还是偏行动派,我不会在语言上说太多东西,但会跟大家说,今年如果业绩有改变,我们肯定会有机会涨工资,我们为大家做三件实事,比如为工厂宿舍安装空调,会送年轻人去读书,设立美好互助基金,我们会用这些方式表达对大家的肯定和欣赏。

我还会用一种不是赞美,而是唤醒的方式激励员工心智,比如写内部信,给他们培训交流,一般来说这些交流就会让大家觉得有一种要去干的冲动。

7、沟通必须换位

问:沟通上你怎么要求自己?

陈春花:我要求自己讲的话别人要愿意听,听进去之后要跟你达成共识。如果这两点做不到,不说还好过说。

讲话必须换位。我一直记得一个关于“禅修”的故事,两个人去修禅,修了好多天,烟瘾上来憋不住了,两人商量说我们去问师父吧,问问到底能不能抽烟。甲去问师傅回来,被师父打了一顿,乙去问师傅回来,优哉游哉地站在院子里抽烟。

甲不服,说师父偏心,问乙:“师父怎么这么偏你,我去问就被打了,你去问就能出来抽烟?”

乙:“你怎么问的?”

甲:“我问师父,修禅的时候可不可以抽烟?师父说修禅不就要把心安住么,怎么能抽烟?这么多天都没修好,看打!”

乙:“我是这样问的,师父,我吸烟的时候可不可以修禅?师父说当然可以啊,任何时候都可以修禅啊。”

这是非常典型的沟通,沟通一定是站在别人的立场而达成共识。

8、开会:核心是共识,不是对错

问:很多公司不会开会,开完会不如不开,血一格一格往下耗。开会最重要注意什么?

陈春花:第一,开一次会只解决一个问题,这点最重要。只解决一个问题时,必须是要去解决问题的人来开会,不去解决问题的人不需要参加,因为不去解决问题的人来参会,讲得都是不负责任的话,反而会让会开得很长。这个原则必须遵守。

第二,开会一定要有决定。开完一个会,不管对与错,一定要下决议,因为在管理当中,核心是共识,不是对错。

比如我们今天讨论去哪吃饭,最正确的做法是去吃人均30块钱的饭,大家都承受得起,但有一个人就是任性,今天就想每个人吃人均300块钱的饭,大家说我们没钱,你愿不愿意请大家吃人均300块钱的饭?任性哥说可以。结果到了饭店,任性哥说自己没带那么多钱。

这是个错误的决定,但从“议而必决”的角度看,做出去吃人均300块钱饭的决定也是对的,这时候要做的是怎么解决这个错,而不是为了让决定不错,下不了任何决定,到最后说算了,各吃各的,反而没有错,但没有共识。这件事使得任性哥下次不会再任性,这就叫会议。

第三,为了不让会议跑偏,提前要做工作。

第四,开计划内的会,少开临时的会;一定开短会,不开长会,一般来说解决一个问题的会议,30分钟一定是OK的。

9、多目标集合怎么办

问:作为空降CEO很不容易,你有没有“走钢丝”的感觉,一定面临不少妥协吧?陈春花:理论上讲合作有五种方式:1、对立;2、融合;3、互惠;4、妥协;5、折中,作为一个领导者,你要跟很多人合作,这五种方式都会遇到。问题在于,你在做这些选择时要达成什么,愿意让步什么。

我上任时,首先要把业绩恢复过来,第二、战略转型要做成功,第三、要把基层士气激活,第四、让这家公司拥有一些内在力量,比如食品安全,比如价值追求,比如全球化。同时,我还要实现当期盈利和增长,要看到市场地位的恢复,要让投资者有信心,还承诺让员工感觉到美好,其实我在这个时间点来,是多目标集合在一起的。

我的方法是多目标任务分给多个人。我有一句话,时间解决不了就交给空间,空间解决不了就交给时间,反正总能解决。空间是人,如果空间也解决不了,就把这件事先放下来,等时间成熟再做。把这点想清楚,所谓妥协和让步大概就是空间和时间的转换了。比如我想把尽快把落后省区调过来,但发现如果一步到位的话亏损我承受不了,毕竟是一个上市公司,而且我刚来时刚好是三年对赌最后一年,我还有这个压力,所以我只能容忍一部分公司亏损,甚至亏损公司的总经理还在当总经理,这就是我的让步。

我很幸运与一大批非常棒的同事一起工作,他们让公司及大家看到努力的方向和获得进步的美好。

10、如何管理上司

问:你说管理的唯一对象是管理自己的上司。你建议如何?

陈春花:对。首先要有跟你的上司主动交流的时间,这样双方信息才会对称,信息对称之后才会建立信任。

第二,把你的期待告诉他,你期待是一个什么样的工作状态,请你的上司回馈你做的事情;同时也要了解他的期待,他期待你做什么,他对什么样的行为是肯定的。

第三最重要,发挥彼此的长处。比如下属长处在战略上统合大家,推动内部变革,而上司的长处是整合更多资源,具有前瞻性,扩大影响力并给大家鼓励。这样两者都发挥长处,结果就会很好。

关键还是要去建立一种信任的关系。

11、找人不难,建立信任难

问:为什么今天企业家都在抱怨顶用的人那么少,人那么难找?雷军都要用80%时间找人。

陈春花:其实没有那么难。中国企业家很不好的一点,是经常忽略身边的人,你花80%精力找人,干嘛不花80%精力培养人?我们总认为优秀的人在企业外,但我相信用一个好的机制,人可以从内部冒出来。

只有两种情况要从外面找人:一是拓展全新业务,二是事实证明老班底确实不能带领企业脱离困境。在我看来即使是从外面找人也没那么难,社会上有一定能力的人并不少,关键是彼此之间的信任能否建立,信任如果不能建立,能力是发挥不了作用的。说句实在话,不是找人难,是建立信任难。

如果你品牌影响够,找人并不是很难的事,如果你品牌不够,以足够的诚意也是能找来的。举个例子,新希望六和从农牧向食品转型,要求公司有时尚感,过去95%新员工都是农学院毕业的,我跟人力资源部说我们今后必须更多从非农大学,从工科大学招人,他们就说进不去。我说总得有解吧,就走进36所学校搞了一届“新希望杯大学生商业计划书大赛”,比赛过程还可以来公司参观。就用这个方法跟学生互动,大赛做完了三个月,九个项目最后进入决赛,1000多人也招完了,你说难吗?

12、留人:你提供“岗位”还是“平台”?

问:互联网时代个体愈发强大,可以独立于组织存在,如何留住核心员工?

陈春花:个体要跳出组织来,变成他自己,这是一个很大的变化,要接受。作为企业家一定要问:第一,我能不能提供平台,而不是一个岗位?能不能让他去实现他自己的目标,当然前提是他的目标符合公司的目标,而不再是仅仅让他去实现自己的目标;第二,我能不能提供一种氛围,让他觉得在这里很好玩,而不仅仅是一张办公桌?如果这两点不变,很多问题都解决不了。

你看海尔在提供平台,万科提供,华为提供,新希望六和也在推动内部创业计划,建立了四个平台,食品投资并购平台、农村互联网金融平台、养猪专业服务平台和“2030”计划,运营团队成员都可以持股,用海尔的话来说,这是一个人人都可以是创客的年代。

只有因应这个变化,才不至于让对的人离开你,但是你不是完全“拥有”他,而是怎么跟他合作、共享。

13、企业家个人魅力大部分源于企业本身

问:你怎么看企业家的个人魅力?

陈春花:领导由两个东西构成,一个叫权力,一个叫魅力。企业家都具备个人的特质,也都能够处理好利益与价值分配的问题,资本本身就具备权力的影响力,因此企业家的个人影响力是非常明显的。

但是一个企业能不能做得非常好,核心首先还是取决于战略是对的,比如马云如果不是在这个时间点去做线上,我相信绝对不会有今天这么大的影响力。一个企业家的魅力或影响力,一大部分来源于企业本身,而不是他本人。

14、逆境商数,你有没有?

问:领导力中的危机意识,多大程度是靠后天培养的?

陈春花:成功有一个定律,20%智商+40%情商+40%逆境商数。智商就是你判断事情的能力,就是求真,所以一般智商高的人不见得会成功,因为他老求真,求对错嘛,别人就很难和他合作。情商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因为成功要跟很多人合作,所以情商高的人容易成功。逆境商数是指抗压力的能力。

我们大部分人智商很高,一部分人情商很高,绝大部分人没有逆境商数,就是知足常乐、满足现状、小富即安。逆境商数最主要两点:危机意识和抗压能力,越压越勇就是逆境商数很高的表现,就像电影《坚不可摧》里那个被日本人抓取做战俘的美国老兵,无论多大的压力,连日本人的极限都破了,还是扛着那根砧木挺立在太阳下。如果一个老板是一个逆境商数比较低的人,要么就被打趴下为止,要么就认了,最后说是自己命不好。

阅读原文

陈春花教授演讲稿

管理的常识 主讲嘉宾:陈春花教授 时间:2010年8月29日 地点:济南舜耕会堂报告厅 陈春花: 我来山东已经来了第三次了,俗话讲事不过三,可能第四次我就不应该再来了。很高兴能够再一次来到泰山管理论坛,其实马院长在推动学习和推动企业管理的提升上做出了很多努力。作为我本人来讲,我也希望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做一些企业的管理研究人员应该做的事。从我进入管理的这个研究过程当中,其实整个研究过程有两件事情,给我比较大的触动。一件事情就是,我们几乎所有人都非常努力但是我们看到的结果就是中国的人均工资只有美国人均工资的4.4%。所以当2008年我们在恢复金融危机而做出巨大努力的时候,2008年诺贝尔经济奖获得者来到中国作演讲,他有四场,有一场在广州。他当时说了一个观点,我内心非常有触动。他说虽然中国对恢复金融危机有四万亿拨出来,也一定对拉动GDP的增长作出贡献。但是他不相信中国能够真正的解决经济危机的问题,原因就是他认为,中国人实在是太穷了。你没有真正的购买力,你不可能真正的推动经济的增长。这是第一个让我感触比较深刻的事情。 第二件事,让我特别的耿耿于怀。身为管理人员,身为管理的研究人员,我们一直没有关心过我们的管理到底在中国三十年的发展过程当中做出什么样的贡献。这个问题其实对我来讲,是我每一天,或者每一次研究当中都觉得比较痛苦的地方。在我个人的思考当中,我觉得最痛的地方,就在于——中国30年的经济增长,他

真正的推动原因是资源的投放和国家政策的有效性。我们的GDP能够走到全世界第二位,最主要的是中国有两件事情做的非常漂亮。一个是国家政策强有力,而且有利;第二就是我们投放了非常巨大的资源。可是当你去看美国经济增长的时候,“得鲁克”曾经这样说过:有人在七十年代的时候说,美国经济已经要开始衰退,因为没有人的经济周期持续繁荣可以超过25年,可是事实证明美国的经济持续繁荣超过了40年。 它的原因是什么?美国不是实行市场经济,而是实行管理型经济和企业家型经济。他认为美国超过四十年的持续繁荣,是来源于两个原因,一个是管理贡献的效率,一个是企业家贡献的创新。那是效率与创新推动美国经济增长。那么我们在全世界大家都公认,持续增长超过四十年的只有两个国家,一个是美国,一个是中国。如果我们就拿这两个作比较的话,我们看到持续增长四十年的这两个国家,他们说动用的方法却相差很远。我们中国是用的政策和资源,美国用的是创新和效率。所以当我们看到这个部分的时候,或者研究到这个程度的时候,我们确实有些难过。因为当我们讲率的时候,大家记住,谁要贡献价值?就由管理。换个角度说,中国三十年经济的增长,GDP达到全世界第二位,它跟我们管理做的贡献其实相关度很小,跟资源的投放和国家的政策有效性相关度很高。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从我们管理研究,和各位做管理工作,我们就要反思:为什么会是这样?所以我就给自己一个任务,我们来检讨我们在管理中到底做了哪些事。这个任务给了自己之后,我就花了十几年的时间不断去观察中国的管理,管理者到底做了哪些事?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我们其实欠缺一样东西,这个东西就是我们对管理的最基本概念有很多误解。所以写这本书的时候,我对自己讲,我们不是因为管理的知识太多,其实我们是常识太少。我们不是技能不够,其实是我们的能力不足。因为这个原因,所以我就专

陈春花-管理的常识

《管理的常识》 陈春花教授讲述写《管理的常识》一书的原因 为什么要写这本书,主要是因为我对两件事情其实是耿耿于怀的。 那么,第一件事情是,我们所有人的工作时间实际上是,应该说是比其他地区,特别是发达地区的工作时间要长的,我自己的统计应该是大部分中国人的平均工作时间是超过10个小时的,包括我在内,也包括在座各位在内。但是我们人均产出的这个数字其实是比较低的,中国人均劳动力的产出只有美国人均劳动力产出的4%,但是我们的工作时间是2倍于他们。 而另外一个结果更让我们觉得比较痛苦,就是我们的人均收入,其实也只有美国人均收入的4%,就是我们的工资只有美国人均收入的4%。可是我从来没有承认我们中国人不够聪明,或者没有能力。 第二件事情是,其实我们经历了30年,我们所有人其实都受过很多管理的培训和学习。虽然这30年来我们的进步非常大,可是有一点我们却没有太大的改变,就是我们每个人对于企业的增长或者利润的贡献都没有变的,大概是美国人的六分之一和三分之一。这个数字这十几年来都没有变,换个说法就是,我们在这个部分都没有多大的进步。所以我一直在问,为什么我们30年来获得这个巨大的改变,但是我们每个人所付出的价值巨大,获得却没有很明显的改变,这里面的原因是什么?那么我会认为整个经济的进步是源于我们做了很多的资源投入,我们用很大量的资源投入获得了经济的增长。而另外一方面我会认为,我们在管理上没有太大的贡献。因为管理的贡献是用同样的资源产出更多,让每个人获得更高的绩效和收益,这是管理要做的事情。但是在这个地方,我认为是没有做到。所以,这两个事情就导致了我一直专注于一个课题的教学,教育,或者研究。其实这个课叫组织行为学。组织行为学我相信很多人都听过它,也都学过它。然后在管理学和组织行为学的基础上,很多人都有过训练。但是为什么我前面说过的两个问题还存在呢?那么这里面有个很大的问题就是,你们没有很认真的去理解管理要产生的价值是什么。我们应该怎么样去做,所以,我就在这个时间,在我们每个人已经很努力但是绩效并改变并不明显的情况下,我觉得我们有必要回归到管理的最基本的问题上面来解决,所以我才觉得要写一本关于管理常识的书。 那么,这本书所探讨的概念其实是最基本的概念,每个概念我说出来各位都会觉得非常的浅显和非常的简单。什么叫管理,什么叫组织,什么是领导,什么是激励,怎么样做计划,如何做决策,怎么样去设定组织结构,一共有七个。那么,这七个最基本的概念,我相信每一个做管理的人都会经常遭遇到它,也经常会动用它。 我们不要把理论和实际操作分开,我自己有一个很明确的观点就是,理论如果不成为常识,其实是没有真正的理论的价值。当理论成为常识的时候,也就是所有人通常的认识,才能真正的解决问题。 管理的理解 很多时候不是员工的素质不行,更不是企业文化不行,在大部分效率低下、内部无法协同的组织中,由于对管理常识的误解所导致的因素占了绝大多数。 管理没有对错,只有面对事实解决问题。 绝大部分人都感觉自己已经非常努力地工作,但结果却不尽如人意,到底问题出在哪里? 第一,管理就是让下属明白什么是最重要的 第二,管理不谈对错,只是面对事实,解决问题

领导力21法则

领导力21法则 第一法则:盖子法则 领导能力决定一个人办事的成效水平。 (1)你想爬得越高,就越需要领导力;你想发挥更大的影响,就需要更大的影响力。(2)领导能力常常是一个人及团体办事成效的盖子。如果领导能力强,锅盖就高,反之,团体的发展潜力便会受到限制。 (3)个人和团体的成效与领导力的强弱成正比。 (4)不管在哪一个行业,都可以看到一些聪明、有才干而又成功的人,仅仅因为缺乏领导能力,使得他们的成就大大受限。 --------------------------------------------------------------------- 第二法则:影响力法则 衡量一个人的领导力,全看他所发出的影响力。 (1)当人们愿意跟随你,哪怕只是出于好奇,都足以表明你已经是一个优秀的领导者,散发出领导的魅力。 (2)头衔唯一能够买到的是一点点时间,使你有机会增加自己的影响力,或者,毁掉它。(3)要成为一个领袖,不仅自己必须在前面带头走,而且还得有人愿意跟随身后。 --------------------------------------------------------------------- 第三法则:跟随法则 领导力来自日积月累,而非一日之功。 (1)一个人开发与提升技巧的能力,决定他是否能成为领袖。 (2)开始察觉自己对事实的无知,乃是迈向知的一大步。 (3)人的一生中,成功的秘诀是当机会来临时,你已经预备好自己。 (4)领袖不是一天养成的,必须投入毕生的工夫才能成就。 --------------------------------------------------------------------- 第四法则:导航法则 谁都可以掌舵,但惟有领袖才会设定航线。 (1)所谓领袖即是看得比别人仔细,比别人远,而且比别人早一步先看到。 (2)不管你过去经验多么丰富,仍然无法预知现今一切的状况。 (3)一个计划是否被接纳,得到支持并获致成功,其主要因素并不在于计划有多大,而是他的领袖有多好。 --------------------------------------------------------------------- 第五法则:哈顿法则 真正的领袖一开口,人们就洗耳恭听。 (1)真正的领袖拥有权力,而不单是拥有职位。 (2)领袖真正的考验不在于开始的时候,而在于结束时的地位。 (3)人们倾听,不见得是因为话语中所含的真理或信息,而是因为他们敬重说话的人。--------------------------------------------------------------------- 第六章:根基法则 信任乃是领导的根基。 (1)说到领导,不管你带领这群人有多久,你绝对不能取巧走捷径。 (2)领导就是策略与品格二者的有效结合,然而,如果须二者舍其一,宁可舍去策略。(3)欲取得人们的信任,领袖必须是:能力、关系和品格这几种特质的示范。 (4)每个人的成就都无法超越他的品格上限。

陈春花:一篇文章就把9大管理难题讲透了

陈春花:一篇文章就把9大管理难题讲透了 企业在组织管理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困惑,总裁指令与顾问教授到底该听谁的?下属如何适应领导的风格变化?如何让授权更有效?激励措施如何更有效?决策与执行如何衔接?如何让企业计划最终变为现实等等。下面让我们看看陈春花老师是怎么讲解的? 1做总裁与做教授的区别 媒体常常问我一个问题:“做总裁和做教授有什么区别?”我回答得非常简单:教授就是把一句话变成八句话说,把简单问题复杂化,做总裁则刚好相反,就是八句话变成一句话去说,复杂问题简单化。事实上我也是这样去做的。做教授是需要不断地深入分析,寻找到事物背后的规律和机理,因而常常把简单问题展开,深入和细致地分析,所以非常复杂。 而总裁最重要的是获得绩效,这就需要指令明确,可以操作,因而需要把复杂问题简单化到可以操作。我现在担心的就是很多管理者都变成教授,因为学习了EMBA,概念非常多,知识也很多,也学会了表达。如果这样真的是令人担心。 2概念性是领导重要技能 概念性的力量是领导重要的技能,如果管理者能够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成员就可以有效地执行。其实一个人能不能由基层上升到高层,就取决于这个概念技能,取决于能不能让复杂问题简单化。 邓小平先生成为领袖,在概念能力上是超人的。他把很多复杂的问题都简单化,他让中国在文革之后做这么大的改变,在那样复杂的社会背景下,他提出改革开放的概念,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把所有的疑惑、怀疑和质疑都解决掉,把中国社会的复杂性归结到一个一致的概念里,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香港、澳门回归的问题,100 年殖民地的耻辱,他用“一国两制”的概念又解决了。 3适应领导者的风格而非改变 菲德勒认为改变领导风格比改变环境条件要困难得多。这个启示我觉得具有现实意义,因为我们很多人都期望自己的上司是一个“平易近人”的人,或者“通情达理”的人,或者“雷厉风行”的人,或者每一个下属心目中的人。 但是实际情况是上司很难与你期望的领导者风格相一致,大多数的情况下上司都是具有明显风格特性的人,结果常常听到下属的失望和怨言,或者下属认为自己运气不够好,无法遇到一个与自己期望相一致的领导者。如果你也是这样想的,那么你就是真的错了。菲德勒明确地告诉我们,领导风格是很难改变的,这是一个基本的事实。当然即便是这样,你仍然会取得成效,因为你可以调整环境条件,让环境条件适合领导者的风格。 没有什么固定的最优领导方式,任何领导形态均可能有效,关键是要与环境情景相适应,即应当根据领导者的个性及其面临的组织环境的不同,采取不同的领导方式。适用于任何环境的“独一无二”的最佳领导风格是不存在的,某种领导风格只能在一定的环境中才能获得最好的效果。任何领导形态均可能有效,其有效性完全取决于所处的环境是否适合。 我们应该知道,领导风格或者领导方式并不是最重要的,因为任何领导形态均可能有效,最为重要的是领导方式或者领导风格是否与所处的环境条件适合,领导形态的有效性完全取决于所处的环境是否适合,而不是领导风格本身。 所以不要简单地寄希望于领导者做出改变,事实上他们是很难做出改变的。菲德勒的理论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建议,就是要尊重领导者的风格,尝试地调整你跟他的关系就可以。 4如何让授权更有效 授权的关键是目标设定不做授权。也就是说,在授权中,资源的运用、方法的选择以及实现手段的安排都可以授权,只有一个东西是不能授权的,这就是目标设定的权力。授权是否有效,就取决于目标的设定,如果把目标的设定权也授予出去了,就会导致目标无法实现,自然就失控。

陈春花《管理的常识》

管理没有对错,只有面对事实解决问题; 1、管理就就是让下属明白什么就是最重要的 2、管理不谈对错,指示面对事实,解决问题 3、管理就是“管事”而不就是“管人” 4、衡量管理水平位的唯一就是能否让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合二为一 5、管理就就是让一线员工得到并可以使用资源 管理只对绩效负责 管理就是一种分配(利益、权益、责任) 管理始终为经营服务(经营:做正确的事) (管理:把事做正确) 1、管理做什么必须由经营来决定 2、管理水平不能超越经营水平 管理就是一种分工 权利归属于组织而非个人 激励要以团队精神为导向 有效管理的第一个特征:时间管理 第二个特征:系统思考(认知到个人与组织的关系、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第三个特征:培养人 企业组织的管理内容 企业的管理内容包括:计划管理、流程管理、组织管理、战略管理与文化管理 计划管理:回答资源与目标就是否匹配的问题 目标管理实现的三个条件: 1、高层强有力的支持 2、目标要能够检验 3、使目标清晰 计划管理的对象就是资源,资源就是目标实现的条件; 流程管理:解决人与事就是否匹配的问题 流程管理:1、打破职能习惯 2、培养系统思维习惯 3、形成绩效导向的企业文化 组织管理:回答权利与责任就是否匹配的问题 关键:专业化、分权 战略管理:解决企业核心能力的问题 战略管理包括:有利于学习与创新的组织管理机制,创造充满活力的创新激励机制,以市场为导向,以顾客价值追求为中心的企业文化氛围,依赖既开放又相互信任的合作环境。 文化管理:解决企业持续经营的问题 一家企业的文化之根源,就是企业领导人的思维因果与管理方式的体现。 人事制度——人的管理——企业管理方式——核心价值观——企业文化 什么就是组织: 组织就是为目标存在的,组织里的人与人就是不平等的 组织的存在时为了实现目标,组织管理的存在时为了提升效率 1、公司不就是一个家(组织中我们就是用目标、责任、权利来连结,而不就是以情感来连结的) 正式组织:运用权力、责任与目标来连结人群的集合

陈春花教授经典语录

陈春花教授经典语录 关于变化及应对变化 ●如果一个企业家仍用着十年前的旧相机、一生只交两个朋友,还认为自己很专一,那他不会是一个成功者。企业经营者一定要对人和技术有偏好,而不是对自己有偏好,一定要多接触新事物,才能了解变化、应对变化、享受变化。 ●个人应对变化要记住三点:1、市场;2、客户;3、员工。 ●进入500强并不证明你的企业是好企业。企业做大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不能以数量作为衡量企业好坏的标准,而是取决于企业应对变化的能力。 ●真正可以应对变化的企业必须能够领导行业,在领域内得到认可,而不是在行业内互相拼杀。只有得到行业的认可,才能领导行业适应变化。” ●没有自己的盈利模式,就无法与强大的企业做平等的对抗;而价格和成本不是盈利的模式,只是获取市场的能力。另外,在设计盈利模式时,一定要把政策的因素剔除出去,因为政策是会变的,靠政策得到的是额外的,要保证没有这些政策优势企业也不会出问题,这样才能真正地应对变化。 ●企业要做到两个改变一个并重。经营重点的改变:

整个经营的重点由公司转向了价值链;概念的转变:从以人为本到以能力为本。对企业而言,重要的不是有很多人,而是这些人具有很强的能力,并能够转化这种能力为企业人力资本;速度和成本并重:既要降低成本,也要加速增长。 ●对待顾客要象上帝一样,可中国人偏偏不信上帝;对待顾客要象家人一样,可中国人其实对家人并不好,总是吼三吼四,似乎得罪最亲密的人没关系。中国人对谁最好?对朋友。所以,对顾客要象对待朋友一样,这个提法才对。 ●产品的质量是由顾客来评定的,而不是由专家来评定的。 ●过去常说:有什么样的老板就有什么样的文化,现在要做的是:超越老板文化,创造企业文化。 ●华为机制的核心是,决不让雷锋吃亏,奉献者定当得到合理回报;决不让投机者获利,偷懒者定当得到应有惩罚;用制度培育雷锋,而不是用道德培养雷锋。 ●顺德在改革开放20年来,一直是全国百强县的经济老大,没有变过,但现在位居老二的昆山势头逼人。顺德请我去讲危机感,我说顺德会落后。为什么?顺德经济支撑主要是“两家一花”(家电、家

陈春花管理的常识

陈春花管理的常识 管理的常识如何带领员工每天做好每一件事前言管理就是把理论变为常识第1章什么是管理管理的理解对绩效负责的管理观管理解决的三个效率如何能管理有效企业组织的管理内容第2章什么是组织组织的理解组织因目标而存在组织内的关系是奉献关系组织处在不确定的商业世界中第3章什么是组织结构组织结构是自我约定的关系组织结构的功效组织结构设计原则组织结构需要配合企业发展的需要组织结构特殊效能常用组织结构优劣势分析第4章什么是领导领导的理解领导者和管理者领导的技能经典领导理论的应用理解应该适应领导者的风格而非改变他没有不好的士兵只有不好的将军找到途径满足需求目标就会达成对职业经理人的管理方式核心人才的管理方式如何让授权有效利用环境向上管理第5章什么是激励人为什么工作涨工资并不会带来满足感最低层次的需求如果得不到满足影响力最大人不流动也许是因为安于现状不求发展不要满足需求而是引导需求满足感并不一定带来高绩效激励不发挥作用的情况不公平是绝对的人会成为他所期望的样子金钱是最重要的激励措施成本最低而且最有效的四种激励措施第6章决策如何有效决策的目的是为了执行重大决策必须是理性决策集体决策个人负责个人决策的局限性快速而有效决策的五种方法群体决策不是最好的决策第7章什么是计划目标是不合理的一定要在意行动计划管理如何推动企业发展制定计划的关键计划的有效性目标管理为什么“计划没有变化快” 结束语员工的绩效由管理者决定向下负责为下属提供机会参考文献陈春花◎集教授、总裁与政府咨询顾问于一身的传奇女性。◎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广州市政府决策咨询专家《北大商业评论》副主编广东省青年科学家协会副会长◎新加坡国立大学企业管理研究生院、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南京大学商学院、厦门大学管理学院客座教授◎曾任山东

今天我们该如何做一个管理学教授

今天我们该如何做一个管理学教授? 原创2016-11-01蒋青云白丁白丁 PlanetDing2019丁敏(白丁)是美国宾州州立大学Smeal 商学院Bard讲席教授,复旦大学管理学院顾问教授,复旦可持续创新和增长研究所(iSIG)所长。【白丁注】蒋青云教授是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市场营销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https://www.doczj.com/doc/141821790.html,/AboutUs/preview.aspx?UserID=1808。青云友可以算中国文革后第一代正统大学培养的管理人才。80年代后期我在复旦读本科的时候,青云友已边读管理学,边兼任我们校园里的学生商店的经理。多年来教学过大量各个层面的学生(本科,硕士,博士,EMBA,DBA,。。。),并和大量企业合作,参与实践。在复旦这些年来,为营销学科的发展起了决定性的贡献,包括很多年轻老师的发展。哦,他还写的一手好字! 引子 最近一段时间,“管理学教授有没有用”这个话题在网络世界颇有些热度,引发不少网络大V发声。比如,陈春花教授发表了《大学的意义:管理学教授可以贡献什么?》,比如王汉生教授的推文《从养猪的角度看管理学教授到底有啥用?》,等等。在市场营销学者群里,上海财大晁钢令教授也发表了自己的鲜明的观点。陈春花教授的基本观点可以概括为,管理学教授和所有知识工作者一样,其所生产的产品本身并无用途,只有通过其他人,把他的产品当作投入并转化为另一种产出,它们才具有实际的意义。王汉生教授的意思差不多,意思是管理学教授不能手把手教会学生如何管理,而只能通过做教练(Coaching)帮助学习者成为更优秀的管理者或创业精英。晁钢令教授则重点强调管理学教授应当具备足够的对管理实践观察、体验乃至咨询经验。 其实,我关注这个问题是在两个月以前。美国宾州州立大学市场营销学教授丁敏开了一个叫“白丁”的公众号,约我写一篇稿子。我答应时就想写一篇“今天我们还能不能做一个旁观者”的杂文,来论述管理学教授的自身价值定位问题。为此,我特地又买了德鲁克的《旁观者》来看,以体察他为何将自己定位为旁观者的那种心境。后来看这个话题热了,我反而不着急写这篇文章了,等大家说完总结一下,这是作为管理学教授的长项啊! 管理学的性质及其展望 在我读管理学的第一天,老师就告诉我们“管理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艺术”,科学意味着存在规律,艺术意味着需要创新;第二天,老师又告诉我们“管理具有两重性:一是自然属性,二是社会属性”,自然属性意味着可以复制,社会属性意味着受价值观驱动;第三天,老师再一次告诉我们,“跟化学相比,今天的经济学还处于炼金术时代”,“跟经济学相比,管理学还处于古典主义时代”(后一句是我说的,嘿嘿)…... 简要地总结一下。作为一门科学,管理学远未成熟,经验主义当道在所难免,所以严介和先生会说“中国90%的管理学教授不懂管理”;作为一门正在发展中科学,管理学被认为是一门综合科学,因此其核心理论、研究方法和研究技术来源广泛,任何一个相关学科的人如果懂得一些管理问题,都可以从自己的角度去研究,从而可能成为管理学教授,而这样的管理学教授最容易被人认为是不懂管理学的管理学教授。 发展中的管理学需要多样化的管理学教授

领导力21法则读书笔记

领导力21法则读书笔记 《领导力21法则》读书笔记 《领导力21法则》是麦克维尔博士40年研究的集大成之作。麦克 维尔据称是全球第一领导力大师,西点军校、哈佛大学、很多世界500强公司都聘请他专门开设领导力课程。《领导力21法则》第一 次出版于1998年,畅销了20年,总销量超过1000万册,一直被视为领导力领域的首选读本。 结合我自己的心得,我将我认为书中要点罗列一些出来,供大家参考: 1)盖子法则 —— 领导力决定一个人的办事效力 锅里的水总是漫不过盖子,领导力就像一个盖子,它决定了一个人 和一个组织的办事效力。所谓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是有道理的。当一个组织陷入困境遭遇困难时,最好的办法不是换兵,而是换将,寻找一个新的领导人回来。 经常听到一个说法是“战略上很成功,但团队执行力不行,延误了

战略”,将锅甩给了团队。我非常反感这种说法,作为leader,要 为所有的事负不可推卸的连带责任。执行力不行,原因基本上有二:要么leader自己就能力不行,指挥不得力,或者越级瞎指挥;要么 是识人眼光有误,招了错误的下属,并错误地进行了授权。我不喜 欢那种基层待的时间太短的leader,重战略但无法保证执行力,背 后深层次的原因很可能是他不懂基层员工的心态和面临的工作困难,无法换位思考,更无实践经验。 《领导力21法则》在盖子法则这一章的最后,讲了圣地亚哥全球酒 店资源管理公司的董事会主席唐.史蒂芬森的管理经验。唐的公司主 要是接手一些经济效益不佳的酒店和度假村的管理工作。每当他的 人去接手一家机构时,他们首先会做两件事情:第一,培训所有的 员工,提高他们的服务水平;第二,解雇原来的领导者。麦克维尔问:“你们总是解雇他们的领导?每次都这样?不先跟那个人谈谈吗? 看看他是不是一个好领导?”唐回答:“不谈,如果他是一个好领 导的话,那个机构就不会陷入困境了。”唐的回答让我想起一个网 上流传的段子:一次京东的高层会议上,刘强东问如何能让公司下 个季度的业绩翻一倍,然后一位vp站起来说“我们做不到下个季度 翻一倍”,原因开始说一二三四五,解释原因。刘强东打断他,说“你听错了我问的问题,我不是问为什么我们做不到业绩翻一倍,

管理的常识读后感

《管理的常识》读后感 在总公司的三天培训过程中,我只是粗略的把陈春花教授《管理的常识》通读了一下,回家的10多个小时的路上,我又重新的读了一次,心中的感慨又深了一步,陈教授厉害之处在于,他把管理总结的就像生活中的小常识一样,就像数学中的公式和定理一样,我们可以直接拿来用到我们日常的管理工作中,现将从书中学到的一点小皮毛总结如下: 一、管理就是让下属明白什么是最重要的 管理是一种决策,管理所要求的合格决策就是让下属明白什么是最重要的。管理中最怕的就是下属去揣摩领导的意图,这说明领导的指令不清,往往忙了半天,工作结果却不一定符合标准。 好的管理是靠指令去做更多的事。只有上下岗位都做相同的事,说明这个单位的管理是合格的,但现在很多公司都是做不到的,所谓的没有执行力和效率就是这个原因。领导有时喜欢把自己变得复杂和不易理解,以显示自己卓尔不群,真正的管理只能凭指令做事,不能凭经验、情绪和情感做事。 二、管理没有对与错,只是面对事实,解决问题。 管理是以结果评价,不是以对错评价,一定要追根到底能否解决问题、获得结果,而中国人的思维习惯是喜欢评判对错。作为管理者最重要的是取得绩效,如果让企业亏损,没有任何理由可以解释。不管有什么委屈,有多大约束,有多少无奈,这个责任给了你,你就得承担。在我们的管理中,为什么效率非常低,陈教授认为,原因在于 很多人做出决定,不是马上去执行,而是去评判对错。 人会犯错误,但对错在管理中不是最重要的,即使你证明自己是正确的,领导是错误的,也于事无补,最重要的是做事情的结果。 三、管理是管事而不是管人 管理的重点是管事,同时也要理解人和尊重人。管理不是管人,如果你不懂得理解人和尊重人,那么你一定不懂得管理。很多管理的问题就出在管理者只关心人们的态度和表现,并没有地界定必须要做的事情,以及做事的标准。对于大多数员工来说,他们并没有清晰的指引应该做什么事情,所以只有凭着兴趣、情绪或者感情做事,这样的做事方法一定是无法评级以及无法控制结果的。界定应该做的事情,就是管理。 四、管理就是让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合二为一 管理没有对错,但有好坏。好坏的标准只有一个: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是否合二为一,两者是否一致,是管理中最大的挑战。中国企业大都把忠诚看得很重要,其根本原因是管理水平不够。企业需要关注个人目标的变化,在企业组织目标不断实现的同时,个人目标也不断实现和提升,管理的挑战在于,让优秀人才的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达成一致。 五、管理就是让一线员工得到并可以使用企业资源 管理的关键在于,要让企业的一线员工得到企业资源并有权力运用这些资源,要把所有的资源放在一线,并尊重每一个人。中国企业管理中最大的浪费是资源集中在二线管理者手中。 通过读书知道自己需要学习的实在是太多太多了,我争取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之余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多读书,读好书,充实自己,培养能力,实现人生价值最大化。 《管理的常识》读后感 在总公司的三天培训过程中,我只是粗略的把陈春花教授《管理的常识》通读了一下,回家的10多个小时的路上,我又重新的读了一次,心中的感慨又深了一步,陈教授厉害之处在于,他把管理总结的就像生活中的小常识一样,就像数学中的公式和定理一样,我们可以直

陈春花演讲: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企业的4个核心选择

导读:11月15日,陈春花教授在「第28届中外管理官产学恳谈会」上做了主题为「高质量发展的价值回顾与思考」的演讲,与大家分享自己对于中国企业经过40年的高速增长后,如何进入高质量发展轨道的思考。 中国企业经过40年的高速增长后,我们需要回到对高质量发展的思考。高质量发展与高速增长是有区别的。因为如果我们用高速度去做增长,真的就是长大就好了。可是40年后全球环境和中国的环境都在发生变化,那么我们要讨论高质量发展,就必须先回答一个根本性问题,企业到底为什么而存在? 01、企业存在的四个理由 如果从最基本的企业定义去看,企业存在的理由其实只有四个。 第一,提供好产品。过去很多企业为了求得规模,没有把产品做好,我其实是比较难过的。因为从任何一个角度讲,企业最重要的就是通过真正提供一个非常好的产品来立足市场。如果你连产品都做不好,这家企业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呢? 第二,获得盈利。作为一家企业,国家或者说市场提供了机会、资金、劳动的资源等等,那么你就要解决一件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你应该有能力去盈利。因为当你有能力去盈利的时候,你才能够承担最基础的依法纳税的社会责任,为社会公共事业的发展提供帮助。 第三,提供就业机会。因为我们要有能力去让更多人借助于你对资源、对市场的理解,来改善他们的生活,提供我们对这个社会本身的帮助。 最后,实现社会期望价值。我们今天要面对的更直接的挑战,是企业怎么实现社会对你的期望价值。 正是因为这四个最基本的理由,无论是德鲁克还是社会经济观,都会要求你去理解企业对顾客的价值、对社会的价值。如果单从商业逻辑去看,我相信就很难做这个事情。所以这是我们一定要改变和调整的东西。如果我们没有能力去帮助我们真正关注、完成对顾客的价值创造,那从德鲁克的角度来讲,你对企业的理解在定义上就不成立了。如果我们没有能力为社会增加财富的话,那么从社会经济观的角度来讲,这家企业的意义也不大。 从概念上来讲,你就会发现今天其实是有很大的变化。这个变化不仅来源于我们所看的研究,实践中很多企业其实也走到了这条路上。 今年8月份,美国181家顶级公司的CEO签署《公司的目的》宣言,其中提到,股东利益不再是一个公司最重要的目标,公司首要任务是创造一个更美好的社会。我想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变化。以前从财务的逻辑和企业的逻辑来讲,一定要求职业经理人必须为股东利益最大化去努力。现在这些最顶级的美国企业CEO,也就是职业经理人,他们告诉我们,他们公司最重要的5个目标: 1.为客户提供价值 2.投资我们的员工 3.与供应商公平合理地进行交易 4.支持我们的社区 5.为股东创造长期的价值,为股东提供公司资源的许可、发展和创新的资本 这些不是单维度的利润概念,我想能够帮助我们去思考,今天企业为什么存在?我们过去讨论企业存在理由的时候,维度是比较简单的——能够盈利,能够推动增长,能够不断地在市场中获取竞争,我们就认为完成了这个任务。但是在今天,你会发现,对企业要求的维度加多了,这是一个大家需要了解到的信号和变化。 02、高质量发展的四项核心选择 那么我们怎么办?在讨论这件事情的时候,我们一定要知道最根本的变化体现在什么地方?我们从高速度增长转向高质量增长的时候,从我自己的角度来看,我认为可能会有4个根本性的核心选择需要我们做出努力。 核心选择一回归顾客价值 熟悉我的文章和研究的人知道,从16年开始,我就反复强调,今天所有东西都在变,但是有一个东西不变,就是顾客价值。一家企业10年、20年都在持续成长,一定是有东西不变的,也就是我们讲的高质量本身的价值。我从研究中得出了一个结论,就是你必须回到顾客价值,所以我们讨论影响企业持续成功的要素,真的不是技术、不是你的目标、不是资金,甚至不是发展策略的流程,而是聚焦为顾客创造价值。

俞敏洪励志演讲稿【三篇】

俞敏洪励志演讲稿【三篇】 导读:本文俞敏洪励志演讲稿【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现在一天到晚在谈互联网+,也一天到晚谈*,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一个人的能力,从内心拥抱变化,并且在变化中间寻找机会。这是保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最根本的保证。1、想要取得成功,最重要的是修炼自己说到底不管时代怎么变迁,技术怎么变迁,移动互联带来的这种商业*的模式,多少会改变某种商业的形态。每个人想要取得成功,最重要的还是修炼自己,把自己修炼成了,你就把企业或者把你做的事业给修炼成了。在中国的人群中间,我最佩服的就是企业家。理由非常简单,因为这些企业家每时每刻都在接受新思想、新思维、新挑战,并且勇于改变和改造自己。因为他们不仅仅在寻求变化,他们必须把自己的企业事业和个人放在变化前面来考虑。在变局产生之前,就必须布好局。另外,他们还必须具备非常敏锐的判断能力,要能够立得住,站得定,坐得稳,这个是很难的。七年以前,马云和王健林有一段对话。王健林当时要做万达影院,马云建议王健林别做影院,所有的电影一放在网上就能查到,中国盗版又那么猖獗。家庭影院兴起,家庭的屏幕和音响根本就不比电影院的差,你做万达影院肯定死路一条。当时我记得王健林只说了一句话,说小马哥,你能想象两个年轻人谈恋爱,在家里看电影,父母坐在他们后面一起看的场景吗?其实这就是商业的判断。2、*不那么容

易,一定要有*性思维不管是刚才的陈春花还是陈东升,还有站在这里的俞敏洪,都曾经被无数的人挑战和*过。有人说要把泰康人寿*掉,也有很多人说要把新东方*掉。13年底到14年一年的时间,喊出*新东方口号的公司大大小小有40家左右,说得最厉害的一家是三个月就让新东方从地球上灭绝。我今天还像恐龙一样站在这,但是那家公司去了哪里,我不知道。要*不是那么容易的,一定要有*性的思维。说到底还是要修炼自己。其实修炼是从年轻的时候开始,从什么都没有的时候开始。我做了一个总结,一个人想要突破自己,要有酒神精神,这就是为什么每年我要喝醉60次的重要原因。在清醒的时候不敢调情的敢调情了,在清醒的时候不敢向陈东升提要求的,提要求了,这都是突破。四年前我们十几个企业家去呼伦贝尔草原旅行,路过一片特别漂亮的草原,但是山包下面围着一圈铁丝。我就想跑到山包上去看看整个草原的壮观景色,所有的企业家都想去,但是谁都不敢跨过这个铁丝网。最后还是我踩下了铁丝网往前走,最后还被另一个企业家一把抓回来,说铁丝网围着意味着是牧民自己的领地,进去的话说不定一枪被牧民给崩了。我就想牧民也是人,不能说看见人就一枪给崩了。所以我就爬到山顶上去了,结果发现蓝天白云,到处牛羊满山坡,景色极其壮美。结果大家看我在上面没事,一股脑全部爬上去了。其实这是我们自身的突破,也是一件小事。眼前这个铁丝网可能不是挡你,是挡牛羊,免得跑到别人家的领地上去,结果你把它看成挡住你的东西。我们内心有多少东西会挡住自己?太多了。3、如果你不做,这个世界跟你无缘再来讲一个故事,

陈春花--管理的常识

陈春花--管理的常识 管理的常识 如何带领员工每天做好每一件事前言管理就是把理论变为常识第1章什么是管理 管理的理解 对绩效负责的管理观 管理解决的三个效率 如何能管理有效 企业组织的管理内容 第2章什么是组织 组织的理解 组织因目标而存在 组织内的关系是奉献关系 组织处在不确定的商业世界中第3章什么是组织结构 组织结构是自我约定的关系 组织结构的功效 组织结构设计原则 组织结构需要配合企业发展的需要 组织结构特殊效能 常用组织结构优劣势分析第4章什么是领导 领导的理解 领导者和管理者 领导的技能

经典领导理论的应用理解 应该适应领导者的风格而非改变他 没有不好的士兵,只有不好的将军 找到途径满足需求目标就会达成 对职业经理人的管理方式 核心人才的管理方式 如何让授权有效 利用环境 向上管理 第5章什么是激励 人为什么工作 涨工资并不会带来满足感 最低层次的需求如果得不到满足影响力最大人不流动也许是因为安于现状不求发展 不要满足需求而是引导需求 满足感并不一定带来高绩效 激励不发挥作用的情况 不公平是绝对的 人会成为他所期望的样子 金钱是最重要的激励措施 成本最低而且最有效的四种激励措施 第6章决策如何有效 决策的目的是为了执行 重大决策必须是理性决策

集体决策个人负责 个人决策的局限性 快速而有效决策的五种方法 群体决策不是最好的决策 第7章什么是计划 目标是不合理的 一定要在意行动 计划管理如何推动企业发展 制定计划的关键 计划的有效性 目标管理 为什么“计划没有变化快” 结束语员工的绩效由管理者决定 向下负责:为下属提供机会 参考文献 陈春花 ◎集教授、总裁与政府咨询顾问于一身的传奇女性。 ◎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广州市政府决策咨询专家 《北大商业评论》副主编 广东省青年科学家协会副会长 ◎新加坡国立大学企业管理研究生院、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南京大学商学院、厦门大学管理学院客座教授

陈春花管理著作经典笔记之《从理念到行为习惯》

陈春花《成为价值型企业》推荐语:企业发展的下一个机会 关于文化的问题,应该是属于我很长时间研究的一个话题。 我最早转入管理领域的研究实际上是从文化开始,我记得那应该是在1992 年前后,然后很长时间的去理解文化,很长时间的去感受文化,让我发现这个领域的研究的挑战是非常巨大。后来我就开始介入到非常多的企业实践,特别是在珠江三角洲,我直接参与和主持的企业文化工程和项目,应该超过二十个。在直接参与和主持的过程中让我很深的感受到,文化所具有的这种力量其实是我们很多人没有真切的去挖掘出来的。 如果我们一旦能够把它挖掘出来的时候你就会发现我们称之为文化软实力 是有它的道理的。我就不断的把这些研究案例,这些思考积累留在我自己的内心当中,而且我也花了很长时间来主讲这门叫企业文化管理的课,也编写有关企业文化管理的教材,持续的讲授,持续的实践,持续的交流以及持续的思考,终于让我在这个时间点给大家呈现一本书,这本书叫做《从理念到行为习惯》。 那我用这样一个书名可能大家已经明白我们在文化领域应该是有两个最重 要的东西,一个东西就是你的理念,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就是你的理念是否可以变为行为习惯。因为一旦它是行为习惯的时候,文化就被确认下来。 坦白讲大部分的情况下,人们都会认同企业文化具有巨大的作用,但是我自己跟大家在一起互动的过程当中,发现对于企业文化如何产生,如何发挥作用,甚至对于什么是企业文化这些最基本问题的认识都是非常模糊的。 比如说我举个例子我曾经在课程当中很多次的问大家,每上一次课我就会问一次这个问题,是不是我们有企业的地方就会有企业文化?然后我就会发现大部分的同学都会同意说是的,可是当我问是真的吗?有企业的地方就会有企业文化 吗?大家又会犹豫。然后就会有很多同学摇头说那不一定。 那为什么大家会一开始很笃定的说有,当我再持续反问的时候又会摇头,我想这就是对企业文化一些最基本的认识界定不是很清楚,这就使得我们会出问题。再比如说大家最习惯说的一句话,一个老板就是一家公司的文化,有什么样的老板就会有什么样的企业文化,好像这句话是所有人都同意的。 可是当我们认真的去了解企业文化的时候,持续去了解企业文化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这句话大概只说对了一部分,我甚至不能说你说对了一半,因为你如果去学习这本书可能你就会理解到它为什么不能连一半都没有说对,是因为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锻造的过程当中,打造的过程当中,它要经历四个阶段。

陈春花-管理的常识

管理的常识》 陈春花教授讲述写《管理的常识》一书的原因 为什么要写这本书,主要是因为我对两件事情其实是耿耿于怀的。 那么, 第一件事情是,我们所有人的工作时间实际上是, 应该说是比其他地区,特别是 发达地区的工作时间要长的,我自己的统计应该是大部分中国人的平均工作时间是超过 10 个小时的, 包括我在内, 也包括在座各位在内。 但是我们人均产出的这个数字其实是比较低 的,中国人均劳动力的产出只有美国人均劳动力产出的 4%,但是我们的工作时间是 2 倍于 他们。 而另外一个结果更让我们觉得比较痛苦, 就是我们的人均收入, 其实也只有美国人均收 入的 4%,就是我们的工资只有美国人均收入的 4%。可是我从来没有承认我们中国人不够 聪明,或者没有能力。 第二件事情是, 其实我们经历了 30 年,我们所有人其实都受过很多管理的培训和学习。 虽然这 30 年来我们的进步非常大,可是有一点我们却没有太大的改变,就是我们每个人对 于企业的增长或者利润的贡献都没有变的, 大概是美国人的六分之一和三分之一。 这个数字 这十几年来都没有变, 换个说法就是, 我们在这个部分都没有多大的进步。 所以我一直在问, 为什么我们 30 年来获得这个巨大的改变,但是我们每个人所付出的价值巨大,获得却没有 很明显的改变, 这里面的原因是什么?那么我会认为整个经济的进步是源于我们做了很多的 资源投入, 我们用很大量的资源投入获得了经济的增长。 而另外一方面我会认为, 我们在管 理上没有太大的贡献。 因为管理的贡献是用同样的资源产出更多, 让每个人获得更高的绩效 和收益,这是管理要做的事情。但是在这个地方,我认为是没有做到。所以,这两个事情就 导致了我一直专注于一个课题的教学,教育, 或者研究。 其实这个课叫组织行为学。组织行 为学我相信很多人都听过它, 也都学过它。 然后在管理学和组织行为学的基础上, 很多人都 有过训练。但是为什么我前面说过的两个问题还存在呢?那么这里面有个很大的问题就是, 你们没有很认真的去理解管理要产生的价值是什么。 我们应该怎么样去做, 所以,我就在 这 个时间, 在我们每个人已经很努力但是绩效并改变并不明显的情况下, 我觉得我们有必要回 归到管理的最基本的问题上面来解决,所以我才觉得要写一本关于管理常识的书。 那么, 这本书所探讨的概念其实是最基本的概念, 每个概念我说出来各位都会觉得非常 的浅显和非常的简单。 什么叫管理, 什么叫组织, 什么是领导, 什么是激励, 怎么样做计划, 如何做决策,怎么样去设定组织结构,一共有七个。那么,这七个最基本的概念,我相信每 一个做管理的人都会经常遭遇到它,也经常会动用它。 我们不要把理论和实际操作分开, 识,其实是没有真正的理论的价值。 能真正的解决问题。 管理的理解 很多时候不是员工的素质不行, 同的组织中,由于对管理常识的误解所导致的因素占了绝大多数。 管理没有对错,只有面对事实解决问题。 绝大部分人都感觉自己已经非常努力地工作,但结果却不尽如人意,到底问题出在哪 里? 第一,管理就是让下属明白什么是最重要的 第二,管理不谈对错,只是面对事实,解决问题 我自己有一个很明确的观点就是, 理论如果不成为常 当理 论成为常识的时候, 也就是所有人通常的认识,才 更不是企业文化不行, 在大部分效率低下、 内部无法协

最新《管理的常识》(陈春花著)读书笔记资料

管理的常识——让管理发挥绩效的7个基本概念 前言管理就是把理论变为常识。 第一章什么是管理管理没有对错,只有面对事实解决问题。 管理的理解 第一,管理就是让下属明白什么是最重要的; 第二,管理不谈对错,只是面对事实,解决问题; 应该训练解决问题,而不是寻找原因和责任。 例子:机修修机器、总装员工乱丢垃圾。 第三,管理是“管事”而不是“管人”; 清晰的界定必须要做的事情,以及做事的标准。 第四,衡量管理水平的唯一标准是能否让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合二为一; 第五,管理就是让一线员工得到并可以使用资源。 对绩效负责的管理观 第一,管理只对绩效负责; 只有功劳才会产生绩效,苦劳不产生绩效 只有能力才会产生绩效,态度必须转化为能力才会产生绩效

才干才产生绩效,品德需要转化为才干才会产生绩效 人都会犯错误,所以我们不能够在品德上下赌注,管理所要做的 就是让人没机会犯错 第二,管理是一种分配,分配权力、责任和利益; 第三,管理始终为经营服务。 管理做什么,必须由经营来决定;管理水平不能够超越经营水平。管理解决的三个效率 第一,使劳动生产率最大化的手段是分工; 科学划分工作元素 员工选择、培训和开发 与员工经常沟通 管理者与员工应有平等的工作和职责范围 第二,使组织效率最大化的手段是专业化水平和等级制度的结合; 韦伯组织管理的原则约定:权力是组织而非个人。组织管理的核 心就是让权力从个人的身上回归到职位上,也就是组织本身上, 只有在这种情况下管理效率才会得到。

当权力是职位的含义的时候,就要求权力表现出专业能力,简单地说也就是权力需要承担职责,没有职责的权力是不存在的。 组织效率最大化的手段是专业化水平与等级制度的结合。 第三,使个人效率最大化的手段是个人创造组织环境,满足需求,挖掘潜力。 管理要解决企业的三个问题:1、如何使劳动生产率最大化;2、如何使组织效率最大化;3、如何使个人效率最大化。 我要强调的观点是劳动效率、组织效率和个人效率是一个不断递进的过程,也就是说先有劳动效率的获得,再寻求组织效率,之后再发挥个人效率,才能达到最好的结果。 如何能管理有效 第一,时间管理; 第二,系统思考; 第三,培养人。 企业组织的管理内容 企业管理内容包括计划管理、流程管理、组织管理、战略管理和文化管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