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物流创新研究述评与展望_基于文献内容分析_王坤
- 格式:pdf
- 大小:1.45 MB
- 文档页数:9
物流理论研究新进展及其评析了解“物流”从思想体系到理论的形成,关注国内外反感物流理论研究的新进展,对推动物流理论深入研究的深入,进而物流实践的发展具有现实而重要的意义。
一、西方物流理论的上新拓展近10多年来,西方物流理论健康发展很快,并不断地跟随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开创性地提出和分析方法研究一些新的理论问题,如精益物流、绿色物流和启发式物流,把环保、可持续发展等宏观经济理念带到了物流理论的研究领域。
1、精益物流(Lean Logistics)这个新型概念来自于“精益理念”在物流理论的分析与应用,而“精益理念”则出自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詹姆斯和丹尼尔1990年所著的《改变世界的机器》和后来著的《精益思考》的研究成果。
它的核心思想就是指客户的商家角度出发,去除物流中非增值消耗,开发出新的产品,进而提高客户的满意度。
国内汉学家田宇和朱道立在介绍这个思想理论思想时认为,“精益物流是运用精益思想对企业降本增效物流活动进行管理”。
2、绿色物流(Green Logistics)1987年国际环境与开发委员会发表了名为《我们共有的未来》的研究报告。
报告认为,为了实现长期、持续、稳定的发展,就必须采取措施采取各种措施来维护我们的自然环境。
环境共生型的就是要改变原来经济发展与物流,消费服务生活物流业与物流的单向作用关系,在抑制物流对氛围造成危害的同时,一种能够促进经济发展和人类健康发展的物流系统,即向绿色的物流,循环型物流转变。
1994年,著名的物流权威专家詹姆斯#8226;考帕(JamesCoper)副校长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库存策略和运输工具选择以及JIT(适时制)战略的分析,阐述进一步探讨了绿色物流的全面性。
3、逆向物流(Reverse Logistics)相对于“正向物流”的“逆向物流”最早是由詹姆士#8226;R#8226;斯托克(JamesR.Stock)提出的。
他在1992年给美国物流运营管理协会(CLM)的一份蓝皮书中指出:逆向物流是一种包含包括了产品退回、物料替代、物品再利用、废弃处理、再处理、维修与再制造等制造流程的物流活动。
国内外物流园区研究评述及展望[摘要]本文从物流节点的规模和选址确定以及物流园区的运作模式几个方面评述了国外物流园区的发展状况,从物流园区的基本特征、货流预测、数量确定和选址、规模确定和运作模式等几个方面评述了国内物流园区的发展状况,在此基础上,对国内外物流园区的研究作了展望。
[关键词]物流园区;运作模式;评述现代物流业已被视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和基础产业,其发展程度已成为衡量国家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被喻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加速器。
物流园区是我国现代物流发展中出现的新生事物,更是现代物流系统中的重要物流节点,物流园区的合理规划和科学运作对我国现代物流的健康快速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我国物流园区的规划建设近几年才兴起,即使在国外经济发达国家,物流园区规划建设的历史也不长。
因此,国内外有关针对物流园区规划建设方面的文献和专门论著还很少,现有这方面的少量文献也较为分散,针对性不强。
1 国外物流园区研究评述国外专门针对物流园区的研究成果较少,因此,在国外对于物流园区的研究主要借鉴其他物流节点(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的研究成果。
而国外在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规划设计中对于规模和选址问题的研究较多。
规划物流节点规模和选址是一个较为传统的问题,如Weber(1929)、Beckman(1968)、Drezner(1995)等建立了以成本最小化为目标函数的数学模型进行优化;随后,Hall(1997)、Daganzo(2004)等建立的模型中考虑了货运车辆路径问题;Noritake和Kimura(2006)采用离散点规划技术研究了港口的最优规模和选址;最近,日本的Eiichi Taniguchi和Michihiko Noritake等对公共物流节点(Public Logistics Terminal)即物流园区采用双层规划模型来确定物流园区的规模和选址问题,其上层规划模型为干线运输费用与市内配送费用的总费用最小,下层模型考虑路网中的交通状况,并用遗传算法对模型进行了求解。
物流服务质量理论研究述评摘要:国外物流服务质量研究已经经历了40多年,在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我国的物流服务质量研究才刚刚起步,与西方国家形成显著的差距。
但是,随着国外的物流服务质量的相关理论的引入,物流服务质量的研究和实践在我国的学术界和企业界已经引起了重视。
本文在梳理和总结了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总结出了物流服务质量研究的几个阶段及各个阶段的相关成果。
关键词:物流;服务质量;述评从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引入物流概念以来,我国学者在物流服务质量方面的研究也随之展开。
但是迄今为止,新的概念、量表和研究成果少之又少,我国的研究主要是借助西方物流服务质量的研究成果,来进行理论的阐述,并没有自己的成果出现。
因此,本文主要是通过对西方40多年来对物流服务质量的研究成果和研究阶段做简要的评述,以及对我国相关的物流服务质量的研究成果理论做简要的介绍。
从国外相关的物流服务质量的研究文献和相应的研究成果,我们基本上可以把物流服务质量的发展阶段分为三个阶段。
这几个阶段是伴随着西方管理学界对物流特性和服务质量的认识、理解而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大部分研究者把这三个阶段分为概念研究阶段、测量研究阶段和理论研究阶段。
下面我就将各个阶段的理论以及相关的研究成果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一、概念研究阶段20 世纪60年代末至80年代末, 学术界关于物流服务质量( logistics service quality, LSQ)的研究尚处于概念层面。
当时,最具代表性的是以时间、地点、效用为基础的7RS该理论认为, 物流服务是指企业能在恰当的时间( Right time) 和正确的场合( right place) ,以合适的价格( right price)和方式(right channel or way) ,为客户(right customer)提供适合的产品和服务(right prodice) , 使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right want or wish )得到满足,价值得到提高的活动过程[3]。
跨境物流文献研究综述随着全球化的进程,跨境物流已成为越来越重要的一个领域。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文献聚焦于跨境物流领域,探讨了跨境物流的现状、问题以及解决方法等方面。
本文将对跨境物流领域的研究文献进行综述。
一、跨境物流现状Wu, H. (2017)在其研究中探讨了中国新一代跨境电商发展和运作模式。
研究发现,新一代跨境电商已经成为了中国国际贸易的重要部分,具有以下特征:以消费者为中心,线上线下互动,海外仓库布局,通过品牌推广提高国际知名度等。
此外,Cao, Q. (2018)的研究则从不同角度探究了跨境物流现状,包括其深度/广度、服务质量、合作与竞争等方面,研究发现落后的基础设施、不稳定的政策颁布以及分散的市场信息等因素都限制了跨境物流产业的发展。
跨境物流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也是研究的关键点。
Chen, X. (2018)认为跨境电商物流中的信息不对称是制约中国跨境电商发展的瓶颈之一。
该研究也提出了完善跨境电商物流信息共享平台以及整合各方资源优化服务等解决措施。
此外,Zhang, C. (2019)研究了跨境电商的物流配送问题,指出跨境物流的配送方式应该因地制宜,并应考虑到快递、邮政、集装箱运输等多种方式的结合以及同一国家范围内的配送方式特点。
三、跨境物流解决方案针对跨境物流领域的问题,也有很多解决方案的提出。
Yu, Y. (2017)提出,在跨境电商领域,可以采用建立全方位的物流信息系统、协调保税园区和海外仓库、发展跨境共建物流设施、搭建公共物流服务平台等措施来优化有关问题。
Xu, X. (2019)则提出了基于物联网的解决方案,该方案结合物联网与大数据分析技术,为跨境物流提供了更高效、安全、可靠的实时管理方案,降低了跨境物流成本,提高了物流效率。
跨境物流文献研究综述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跨境物流作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跨境物流不仅对国际贸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对全球产业链的完善和提高效率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综述跨境物流相关文献研究的发展现状,分析跨境物流研究的热点和趋势,为相关学者和从业人员提供参考。
一、跨境物流研究的发展现状1. 跨境物流的概念和特点跨境物流是指货物在两个或多个国家之间进行运输和分拨的过程。
跨境物流的特点主要包括跨国界、跨语言文化、复杂的国际法律法规和风险管理等。
由于国与国之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差异,跨境物流的运作面临着多种挑战,因此对跨境物流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 跨境物流的研究范畴跨境物流的研究范畴涉及国际物流、国际供应链管理、国际贸易、国际物流合作等多个领域,并且逐渐向全球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
跨境物流的研究内容包括跨境运输、跨境仓储、跨境清关、跨境支付等多个方面,为各国跨境贸易的顺利进行提供了重要支撑。
3. 跨境物流研究的重要性跨境物流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直接影响着跨境贸易的成本、效率和可靠性。
跨境物流研究的深入,可以为跨境贸易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保障,促进贸易畅通和经济繁荣。
二、跨境物流研究的热点和趋势1. 跨境电商物流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跨境电商物流成为了研究的热点之一。
跨境电商物流不仅要解决跨国界的物流问题,还要应对电商业务的高效率和快速发展的需求,把握物流技术的发展趋势,提高物流效率和服务质量成为了当前跨境电商物流研究的重点。
2. 跨境物流信息化跨境物流信息化是当前研究的另一热点。
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不仅提高了跨境物流的可视化和透明度,还为实现智能物流提供了技术支持。
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应用,将推动跨境物流管理和运作模式的革新和提高。
3. 跨境物流风险管理跨境物流风险管理是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由于跨国界的物流运作面临着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不确定因素和风险,因此如何有效地管理跨境物流的风险成为了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跨境物流文献研究综述跨境物流是指国籍、文化、法律、语言和地域等方面的差异所涉及的国际贸易货物运输和配送领域中,跨越国界的物流运作过程。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际贸易交流不断增强,跨境物流也日益重要。
本文将对跨境物流文献进行综述,以了解跨境物流的趋势及相关研究。
一、跨境物流产业发展及趋势跨境物流正成为国际贸易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也呈现出以下趋势:1、信息化技术的进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跨境物流各方之间的数据及信息交流更加方便快捷。
2、物流网络建设的加强:跨境物流需要完善的物流网络作为基础条件。
3、政策环境的优化:跨境物流政策的制订和实施对行业发展十分关键。
4、市场需求的增长:市场需求的增加迫使企业积极开拓跨境物流市场。
5、环保意识的增强:环保意识的提高也将推动跨境物流企业进一步提升节能减排能力,促进绿色可持续发展。
二、跨境物流研究内容及方法跨境物流研究内容主要包括:跨境物流政策、跨境物流环节、跨境物流风险等方面的研究。
具体地,跨境物流研究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文献研究法:包括文献收集、阅读、归纳、分析、总结等环节,利用经验和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和研究。
2、调查研究法:利用各种方法,如问卷调查、实地考察等,了解跨境物流业发展中具体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3、模型研究法:根据跨境物流的特点和运作模式,建立数学模型,对跨境物流进行模拟和分析。
三、跨境物流研究热点与难点跨境物流研究的热点集中在三个方面:1、政策环境方面:跨境物流业需要政策支持,因此跨境物流政策的制订和实施成为热点话题。
2、信息化技术方面:信息化技术加速了跨境物流的发展,信息共享、电子商务等话题成为研究热点。
3、风险管理方面:跨境物流涉及多种环节和国家,风险管理成为研究的重点。
1、物流网络建设:物流网络建设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
同时,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物流网络构成不同,合作和交流存在文化差异和语言障碍。
2、物流政策: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物流政策不同,需要针对性的制订政策,并且政策环境不稳定。
物流行业创新与发展趋势研究我国物流行业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物流业年均增长率超过20%,已成为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产业。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物流企业必须加快转型升级,探索新的发展路径,以稳健的态度、创新的思维和科学的方法推动物流业的发展。
一、全球物流行业发展趋势无烟煤加盟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全球物流行业正在经历着深刻的变革。
首先,物流服务的数字化、网络化、平台化和智能化趋势日益明显,物流企业正在通过科技创新来提高运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其次,形成高效和可持续的物流体系已成为发展的潮流,物流企业需要加强合作、共赢,建立完备的物流配套体系。
此外,物流企业还要主动开展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贸易和国际物流业的合作与竞争。
二、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现状我国物流行业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快速增长并取得骄人的成绩。
据统计,2018年我国物流业总额达到了287.8万亿元,同比增长6.5%。
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相关行业和产业的发展,推动了经济发展。
目前,我国物流业普遍存在服务能力还不足、资源配置不均衡、产业链不够完善等问题,物流企业正积极探索新的业务领域、完善物流系统、优化物流结构、提高物流服务水平。
三、物流创新已成为发展主题物流创新是物流企业在面对市场变化和新技术变革时的应对策略,也是物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随着物流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诸如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等新技术正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物流企业必须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条件,加快科技创新,优化管理模式,构建全新的业务生态,提高服务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四、物流企业转型升级的实践和探索为加速转型升级,物流企业需要积极探索新业务领域,提升盈利能力。
一方面,物流企业可以进一步拓展物流领域的辅助业务,如仓储、配送等,以综合性服务为卖点,提高服务水平;另一方面,物流企业可以顺应市场发展趋势,积极推动电商业务和跨境贸易,拓展海外市场。
国外物流业发展情况及对我国物流发展的认知引言概述:物流业作为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家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国外物流业的发展情况一直备受关注,其经验和做法对我国物流业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本文将对国外物流业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探讨对我国物流发展的认知。
一、技术创新1.1 信息技术的应用国外物流业在信息技术的应用方面处于领先地位,通过物联网、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实现物流信息的实时监控和管理,提高了物流效率和服务质量。
1.2 自动化设备的运用自动化设备在国外物流仓储、搬运等环节广泛应用,提高了作业效率,减少了人力成本,实现了物流作业的智能化和自动化。
1.3 无人配送技术无人配送技术在国外物流业逐渐普及,通过无人机、无人车等技术实现快递、货物的自动配送,提高了配送效率和服务速度。
二、绿色物流2.1 环保包装材料的使用国外物流企业普遍采用环保包装材料,如可降解材料、再生材料等,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2.2 节能减排技术的应用节能减排技术在国外物流业得到广泛应用,通过优化运输路线、提高车辆燃油利用率等方式减少能源消耗和排放。
2.3 碳中和倡议一些国外物流企业积极响应碳中和倡议,通过植树造林、减少碳排放等方式实现碳中和,为环境保护作出贡献。
三、供应链管理3.1 供应链协同国外物流企业注重供应链协同管理,通过信息共享、协作配合等方式实现供应链各环节的优化和协调。
3.2 物流外包物流外包在国外较为普遍,企业将物流环节外包给专业物流公司,提高了效率和降低成本。
3.3 供应链金融服务国外物流企业开展供应链金融服务,为供应链各方提供资金、保险等金融支持,促进供应链的稳定和发展。
四、跨境电商物流4.1 海外仓储网络国外物流企业建立了完善的海外仓储网络,为跨境电商提供快速、便捷的仓储服务。
4.2 海外物流配送跨境电商物流配送采用多种方式,如国际快递、空运、海运等,实现了全球范围内的商品配送。
4.3 海关通关服务国外物流企业提供专业的海关通关服务,帮助跨境电商企业解决海关申报、清关等问题,简化通关流程。
国际货运物流及其未来发展趋势研究一、国际货运物流的概述国际货运物流是指国家与国家或地区之间相互联系,通过运输、仓储、包装等环节,完成进出口商品的流通活动。
它是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而逐渐兴起的。
国际货运物流系统是国际贸易大流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仅决定了商品的交付时间、运输成本和质量,而且影响着市场竞争力和国际贸易格局。
二、国际货运物流的现状(一)运输模式多元化,多式联运成为趋势国际货运物流的运输模式多元化是目前的趋势,主要有海运、空运、铁路、公路四种运输方式。
通过不同的运输方式相互衔接,实现了货物流通的互联互通。
多式联运是国际货运物流的一个重要特点,多种运输模式的结合为客户提供了更为灵活、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的方案。
(二)物流配送逐渐趋向智能化智能化是目前国际货运物流的重要发展趋势之一。
近年来,国际货运物流企业纷纷通过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手段实现物流信息的自动化处理、智能配送及运输的精细化管理等,提高了物流运作效率,降低了物流成本,提升了物流服务质量。
(三)拓展国际市场,服务国际贸易随着全球化进程不断加速,各国之间的国际贸易往来日益频繁,国际货运物流业也得到了广泛的拓展。
国际货运物流企业积极响应政府号召,积极参与到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中来,拓展了国际市场,提升了国际物流服务水平。
三、国际货运物流的未来发展趋势(一)物流信息化、智能化进一步深入发展物流信息化、智能化是国际货运物流发展的重点方向。
在智能化时代,物流企业要掌握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集物流信息平台、人才智能平台、职业共享平台于一体的完整服务链条,在加强信息互联,提升运营效率,为客户提供全方位、极速便捷的物流体验。
(二)多式联运获得广泛应用多式联运是实现国际货物流畅通的有效途径,在未来的发展中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相比较单一的运输方式,多式联运可以更好地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模式的优势,降低运输成本,提高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