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三政治(人教版)一轮精品课件:课时35 求索真理的历程(共54张PPT)
- 格式:ppt
- 大小:553.00 KB
- 文档页数:54
2013版政治一轮精品复习学案:2.6 求索真理的历程(必修4)【高考新动向】【考纲全景透析】一、实践1.概念:人们改造_________的物质性活动。
2.特点: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认识的来源(1)认识的本质: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2)认识的发生:只有在实践中、在_____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完成。
(3)认识的获得:不论是直接经验,还是间接经验,都是_____的产物。
2.认识发展的动力(1)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
(2)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
(3)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3.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1)原因:实践处在______与______交汇点上。
(2)过程:①只有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的东西,才能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
②人们在实践中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
4.认识的目的和归宿(1)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
(2)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三、真理1.真理的含义(1)是标志______同_____相符合的哲学范畴。
(2)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2.真理的客观性(1)地位:真理最基本的属性。
(2)表现:对同一个确定对象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3.真理的具体性和条件性(1)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______________统一。
(2)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______,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四、认识过程1.认识的反复性(1)含义: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_______,再从______到______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2)原因:①人们的认识要受具体的_______水平的限制,受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