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精品教案教学设计小学优秀公开课
- 格式:doc
- 大小:56.50 KB
- 文档页数:7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2公顷和平方千米》公开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2 公顷和平方千米》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概念及其换算方法。
这一课是在学生学习了面积单位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换算,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面积单位知识,对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等小面积单位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公顷和平方千米这样的大面积单位,由于生活实际中接触较少,可能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通过生动的生活实例,帮助学生建立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概念,并掌握其换算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公顷和平方千米的定义,学会公顷和平方千米之间的换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公顷和平方千米的定义,学会公顷和平方千米之间的换算方法。
2.难点:理解公顷和平方千米的实际意义,能灵活运用换算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面积单位卡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出示校园面积的情景,引导学生思考面积的计量单位,引出公顷和平方千米。
2.探究新知:(1)介绍公顷和平方千米的定义,让学生直观感受这两个面积单位的大小。
(2)引导学生发现公顷和平方千米之间的换算关系,即1平方千米等于100公顷。
(3)让学生亲身体验,用实际操作来理解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换算方法。
3.巩固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换算。
4.课堂小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巩固公顷和平方千米的知识。
第2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第1课时公顷的认识教案【教学内容】: 教材第34页例1。
【教学目标】:1.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通过实际观察和推算,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应用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和有关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积极参与观察、推算、分析的过程,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提高与同伴合作交流的能力,在学习中获得快乐的情感体验。
【重点难点】:重点:认识公顷的含义。
难点:体会公顷的大小。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公顷1.谈话引入: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一些常用的面积单位。
你知道教室的地面有多大吗?用什么面积单位计量比较合适?先请同学们欣赏下面一些图片(呈现“鸟巢”、中华世纪坛、台湾日月潭和我国大片森林的画面,并出示相应的文字说明),让学生自己读一读图片中的文字。
2.教师提问:这些文字中都使用了什么面积单位?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公顷”这一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
二、自主探究,认识公顷1.教学例1。
(1)认识1公顷的含义。
(2)谈话:100米有多长?你能结合实际说一说吗?想象一下,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有多大?指出:像这样的正方形的面积就是1公顷。
(3)引导:1公顷有多少平方米呢?先独立算一算,再与同桌交流。
在交流的基础上得出:1公顷=10000平方米。
2.出示教材第34页“做一做”。
(1)边长是10米的正方形,面积有多大?多少块这么大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公顷?引导学生推算出结果。
(2)提问: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1公顷,下面我们再去实际感受一下(把学生带到操场)。
让学生先量出边长是1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再让学生数一数围的人数,再把这块土地的大小估一估,说明这么大是100平方米。
刚才我们已经计算出100个这样的正方形面积大约是1公顷,让学生闭眼想一想1公顷有多大。
(也可以将学生带到篮球场)三、实践应用1.教材“练习六”第1题。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公顷和平方千米》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掌握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实际操作,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体验和理解面积单位的大小,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数学基础知识,他们对面积单位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公顷和平方千米这两个较大的面积单位,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和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和理解这两个面积单位的大小,建立清晰的空间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概念,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掌握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公顷和平方千米解决实际问题,建立清晰的空间观念。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公顷和平方千米的大小。
2.操作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如测量、计算等,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3.交流讨论法:鼓励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情况,设计教学活动和作业。
2.学生准备:预习相关知识,了解公顷和平方千米的基本概念。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校园、公园等场景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这些场景的面积大小。
然后提问:“我们通常用什么单位来表示这些场景的面积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公顷和平方千米。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演示或者实物展示,向学生介绍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公顷和平方千米》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公顷和平方千米》是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意义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面积单位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公顷和平方千米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学习了面积的概念以及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等面积单位,他们对面积单位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公顷和平方千米这两个较大的面积单位,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建立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概念,并引导学生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正确使用公顷和平方千米这两个面积单位,能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并进行简单的换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培养自己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掌握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公顷和平方千米解决实际问题,并进行换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感受到公顷和平方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直观教学法:利用图片、实物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建立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概念。
3.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游戏教学法:通过数学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公顷和平方千米。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公顷和平方千米的PPT,包括图片、动画、视频等素材。
2.实物教具:准备一些实际的物品,如操场、公园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意义。
3.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公顷和平方千米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一个生活情境,如公园的面积,引入公顷和平方千米这两个面积单位。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概念及换算关系。
2.掌握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换算方法。
3.进行相关计算,能够灵活运用公顷和平方千米的计算知识。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概念。
2.利用图表、图片等辅助工具,帮助学生掌握相关换算方法。
3.通过小组合作、互动探讨等方式,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态度,增强对数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增强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概念与换算关系。
2.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相关计算。
难点1.公顷与平方千米之间的换算方法的灵活运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块地的大小,并询问学生这块地有多大,引出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概念。
2. 学习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概念1.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公顷?什么是平方千米?2.学习视频教学:通过视频展示,让学生直观了解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概念。
3. 讲解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换算方法1.板书笔记:按照公顷与平方千米的换算关系,进行板书。
2.示例演练: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掌握换算方法。
4. 拓展练习1.个人练习:布置习题,让学生个人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2.小组合作:让学生小组合作,完成一些拓展练习,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5. 实践应用1.实际测量:组织学生到操场进行测量,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总结归纳: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理解。
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概念,掌握了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实践应用,巩固所学知识。
五、作业布置1.完成课堂练习题。
2.思考:你能够发现身边哪些事物的大小可以用公顷或平方千米来描述?以上就是本节课的内容,《公顷和平方千米》教案结束。
希朿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概念,掌握相关运算方法。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2《公顷和平方千米》教案一. 教材分析《公顷和平方千米》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面积单位的大小,并能运用公顷和平方千米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面积的概念,并对面积单位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日常生活中,公顷和平方千米这两个单位使用较少,学生可能对它们的概念和换算关系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实例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两个单位。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培养学生运用公顷和平方千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换算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难点:理解和运用公顷和平方千米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际操作,引导学生理解公顷和平方千米的含义,培养学生运用这两个单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课件、实物模型、换算表格等。
2.学具:练习本、笔、尺子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个校园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校园的面积。
然后提问:“如果我们要表示一个更大的公园或者农田的面积,我们应该使用哪个单位呢?”引导学生思考并引入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概念。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公顷和平方千米的定义,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同时,给出一些实际例子,让学生理解这两个单位在生活中的应用。
操练(10分钟)教师分发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题目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应用题,内容涉及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换算以及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答疑难问题。
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互相提问并解答。
讨论结束后,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汇报。
《公顷和平方千米》敎學设计敎學目标:1.使學生知道常用的上地面积单位——公顷,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使學生借助计算器,应用相关面积公式和面积单位换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体验l公顷的实际大小和简单的面积单位换算过程,体验动手实践、自主探究的方法。
重点:平方米与公顷之间的单位换算。
难点:体会1公顷面积的实际大小。
敎學准备:多媒体课件敎學过程:一、情境导入敎师:同學们每天都在學校里學习,对學校膨该十分熟悉了。
那现在老师想要问问有哪位同學知道我们學校占地面积有多大,你是怎么估计的?(让學生踊跃发言,积极说出學校的占地面积,學生可能用到“平方米、平方分米”等单位)敎师:很多同學在回答面积问题的时候都用到“平方米”,但描述我们的學校,甚至是比學校更大的地方,“平方米”这个面积单位是不够的,所以老师今天就来介绍一个新的、较大的面积单位——公顷。
(板书课题:认识公顷)二、探索新知敎學敎材第34页例l。
敎师:人家知道北京的鸟巢吗?你们知道鸟巢有多大吗? 敎师课件出示敎材第34页鸟巢图,引导學生观察图画,交流对鸟巢的认知,讨论鸟巢的面积大小,然后指名汇报。
敎师:鸟巢的占地面积约是20公顷,那同學们知道20公顷有多大吗?在这之前,我们先来看看1公顷有多大。
1.认识公顷的含义。
指出:测量土地的面积,可以用“公顷”作单位。
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l公顷。
(板书)2.算一算l公顷是多少平方米。
敎师:根据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请同學们在草稿纸上算一算,边长是l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组织學生在小组中算一算,指名學生上台板演。
根据學生板演结果,敎师引导全班订正,指出:1公顷就是l0000平方米。
(板书:1公顷一10000平方米) 通过计算,让學生体会:(1)算式l00×100是根据1公顷的概念列出来,通过计算进率要达到巩固概念的目的。
(2)“公顷”确实是比较大的面积单位,用它计量大面积的土地比用“平方米”简便。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教学内容。
这一单元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概念,学会进行单位换算,并能够应用于实际生活情境中。
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面积的概念以及平方米的计量,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公顷和平方千米的定义、换算以及应用。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对于面积的概念和计量单位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公顷和平方千米这两个较大的面积单位,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生活情境,帮助学生建立公顷和平方千米的表象,理解其含义,并学会进行单位换算。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概念,学会进行单位换算,能够应用于实际生活情境中。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概念及其换算。
2.突破难点:通过具体实例和生活情境,帮助学生建立公顷和平方千米的表象,理解其含义,并学会进行单位换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公顷和平方千米的含义。
2.活动教学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公顷和平方千米的相关课件,包括图片、动画等。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与公顷和平方千米相关的实例,如公园、操场等。
3.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公顷和平方千米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场景,如公园、操场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场景的面积单位是什么。
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公顷和平方千米。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公顷和平方千米》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课时的主要内容是介绍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概念及其换算关系。
学生将学会如何在两个单位间进行换算,并能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公顷和平方千米的定义,能够准确进行换算。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注重实际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 1. 公顷和平方千米的定义; 2. 两个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
难点:1. 理解公顷和平方千米的关系;2.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一个地图,并让学生思考地图上的单位是如何测量的。
引入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概念。
2. 学习新知1.讲解公顷和平方千米的定义,通过示意图和实例来说明两者之间的关系。
2.引导学生进行几个简单的例题练习。
3. 拓展在实际生活中,公顷和平方千米的应用场景是什么?让学生思考并讨论。
4. 巩固布置一道综合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批改。
5. 总结对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重点与难点。
五、课堂小结本节课学习了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概念及其换算方法,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
六、作业布置1.完成课堂练习题;2.准备下节课内容的复习。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学生理解较好,但需要注意引导学生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下节课可以增加一些拓展内容,加深学生对公顷和平方千米的认识。
以上为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和设计,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公顷和平方千米》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公顷和平方千米P34——P37
二、教学目标;
1、认识和理解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通过计算、观察、推理、想象等方式,体会公顷和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
2、掌握土地面积单位间的进率,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100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3、使学生能应用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和有关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相互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体会公顷和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
难点:帮助学生建立1公顷、1平方千米有多大,以及掌握公顷和平方千米之间的简单换算。
四、教学安排
公顷、平方千米……………………………………………………2课时
公顷和平方千米
一、教学内容:公顷和平方千米P34——P35
二、教学目标:
1、认识和理解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通过计算、观察、推理、想象等方式,体会公顷和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
2、掌握土地面积单位间的进率,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100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3、使学生能应用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和有关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并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相互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体会公顷和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
难点:帮助学生建立1公顷、1平方千米有多大,以及掌握公顷和平方千米之间的简单换算。
四.教学模式;三疑三探的教学模式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授
师:同学们,在我们身边处处都有与数学有关的信息,现在我们就来个就地取材。
(1)师随手拿起一个卡片,问:它的表面面积大约是45()。
(2)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大约是3()。
(3)黑板的面积大约是3()。
师:刚才同学们都讲的是什么单位?(面积单位)
我们已经学过哪些常用的面积单位?
学生回忆说一说。
(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谁能用手比划一下1平方米、 1 平方分米和1平方厘米分别有多大?
从你们响亮的回答中,老师知道你们对面积单位掌握得很扎实,同时,我也了解到你们非常关注身边的一些事物,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习惯,希望大家继续保持。
接着出示:我们学校的占地面积约2()。
师:能填我们学过的单位吗?
一,设疑自探:对于以上的答案,师引导生积极发表自己的疑问.且梳理出来.
1.有没有更大的面积单位来表示?
2.这些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3.1公顷和1平方千米到底有多大?
(二)解疑合探:
师:表示一些较大的面积,如土地面积、森林面积、沙漠的面积等等,常常会用一个较大的面积单位,它们是公顷和平方千米。
板书:公顷和平方千米的认识1、认识公顷
(1)自学公顷,初步感知
师:1公顷到底有多大?“公顷”和“平方米”之间到底有怎样的联系?请同学们打开书。
(学生看书)
师:谁能把自己看书的收获和大家交流一下?
(2)学生汇报,师板书: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
(3)推算: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学生推算后汇报,师板书)100米×100米=10000平方米=1公顷
a、北京的故宫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占地面积约72()。
b、世界上最大的广场是天安门广场,面积大约40()。
c、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会场“鸟巢”的建筑面积约为20()。
2、认识平方千米
(1)师:你知道1平方千米有多大吗?猜一猜1平方千米可能是边长多少米的正方形的面积?
(2)使学生明确: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千米。
(3)师:1平方千米等于多少公顷?
推导:1平方千米是边长为10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也就是1000×1000=1000000(平方米)10000平方米=1公顷,所以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100公顷(4)那么大约多少个鸟巢的面积是1平方千米呢?
学生思考并回答.
三.质疑再探
a、上海市的面积大约是6340?{面积单位}
b、中国地大物博国土面积约是960万(面积单位)。
c、俄罗斯的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一位,约为1710万[面积单位]。
拓展延伸;
1、单位换算
1公顷=()平方米 1平方千米=()公顷
3公顷=()平方米 5平方千米=()公顷
20000平方米=()公顷 800公顷=()平方千米
2、P34 做一做独立完成后指名订正
教师指导:边长1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0×10=100(平方米)1公顷=10000平方米,10000里面有100个100,因此需要100个。
2、P35 做一做独立完成后指名订正
教师指导:1平方千米=100公顷,100里面有5个20,因此有5个“鸟巢”那么大。
(四)评价反馈
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公顷和平方千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1000000平方千米
六、教学反思;
练习课
一、教学内容:练习六P36——P37
二、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巩固常用土地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牢固建立1公顷、1平方千米的表象。
2、通过练习,能熟练运用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良好的空间想象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巩固常用土地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牢固建立1公顷、1平方千米的表象。
难点:能熟练运用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P36——2 独立完成后,指名汇报,并说一说比较大小的方法。
2、P36——3 独立完成后,指名汇报,并说一说比较大小的方法。
3、P36——5 独立完成后,指名汇报。
教师总结:一般城市的面积是平方千米,屋子的面积是平方米,花园、公园、果园、体育场等是公顷。
(二)指导练习
1、P36——4 独立完成后,指名汇报想法。
教师指导:先算出游泳池的面积25×50=1250(平方米)算一算10000里有几个1250.估算时,先确定是大于5小于10的数。
2、P37——7 独立计算,订正后说一说你的感受。
3、P37——8 独立完成,指名订正。
教师指导:此题要求排列名,且按从小到大的顺序。
(三)检测评价
1、P37——6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活动:P36——1 教师给出学校操场平面图,学生计算后,比较是否达到1
公顷,课后再到操场参观,感受大小。
3、课后活动:P37——9 回家完成后,小组内交流。
(四)板书设计
练习课
六、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