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圆锥角膜病例
- 格式:pdf
- 大小:1.07 MB
- 文档页数:5
Piggyback lens治疗重度圆锥角膜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Piggyback lens(软性接触镜与硬性接触镜的组合使用)对重症圆锥角膜的视力矫正与治疗效果。
方法观察10例重症圆锥角膜,角膜变形严重无法单独使用Rigid Gas Permeable Contact Lens(RGP,硬性透氧性角膜接触镜)的10只眼采用了Piggyback lens。
随访时间1~15个月。
结果矫正视力达0.7以上的9只眼占90%,0.4以上10只眼的达100%,明显优于框架眼镜和单独使用RGP.戴镜时间每日平均10小时,无明显角结膜并发症出现。
Piggyback lens戴用后角膜散光度平均减少1.50~3.00D,角膜形状明显扁平化。
Piggyback lens明显改善了配适状态,提高了矫正视力和舒适度。
结论在严密观察下,Piggyback lens对重症圆锥角膜的高度屈光不正矫正效果良好。
【关键词】Piggyback lens 圆锥角膜 RGP 硅水凝胶疗效观察圆锥角膜就其发病机制目前主要有两种假说:上皮学说和角膜基质学说,主要因为细胞凋亡和胶原纤维的形态和排列关系的改变而引发角膜机械抗力的改变和变薄。
临床见的大量的患者都有不当揉眼史和不当的隐形眼镜配戴史,准分子激光手术损失过多的角膜厚度也是主要的诱发因素之一。
圆锥角膜临床上分为两种:原发性圆锥角膜和继发性圆锥角膜。
原发性圆锥角膜是一种不明原因的角膜疾病,多发生在青年人,早期无任何症状,称亚临床圆锥角膜;该病呈进行性发展,到后期视力明显下降且不能矫正,晚期需做角膜移植治疗。
由于圆锥角膜亚临床期无任何症状,易被漏诊,发展到临床期则难以治疗,所以圆锥角膜重点在于预防和早期诊断和治疗,以防止进一步发展。
继发性圆锥角膜多见于准分子激光术后。
亚临床圆锥角膜是手术的禁忌,如果术前没有发现,手术使角膜进一步变薄,将导致角膜抗压力能力进一步降低,从而加速圆锥角膜的发展;对于正常角膜来讲,如果准分子激光手术过多的切削角膜组织,使角膜厚度保留较少,原来正常的眼内压会引起角膜向前膨出继发圆锥角膜;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圆锥角膜体质,到一定年龄才发病,准分子手术可加速其病程,这种较为少见。
圆锥角膜的地形图的应用和分析(2010-05-27 10:22:33)圆锥角膜概述圆锥角膜是青少年常见病,好发于15-25岁。
原发性圆锥角膜男:女=6:4。
80%以上是双眼先后发病。
继发性圆锥角膜常见于RK,PRK,LASIK、外伤术后。
圆锥角膜在亚洲的发病率1~2/1000,多为散发,部分阳性家族史,同一家族中可有人表现为圆锥角膜而另一些人可表现为不规则散光甚至斜轴散光。
发病原因:外胚叶在先天发育时未能从周边移行到中央所造成。
也有认为是常染色体隐性或显形遗传,近年也有人认为是多基因遗传。
发病特征大多数初期的圆锥角膜都是验光的过程中发现的。
表现为矫正视力难以达到1.0;散光异常(大散光、斜轴散光)圆锥角膜的初期表现常常是散光的变化(尤其是散光轴向的变化);后期角膜病变区前突、进行性变薄,曲率增大,呈圆锥型,表现为不规则散光。
出现眼干、发痒、充血,常揉眼症状。
角膜基质条纹,前弹力膜破裂斑痕,Fleischer环,Monson’s sign等。
角膜呈圆锥型角膜病变区前突、进行性变薄,曲率增大诊断要点:通过屈光检查;角膜曲率、角膜地形图检查;裂隙灯检查发现。
其中角膜地形图是最重要的诊断工具。
在角膜地形图问世前,圆锥角膜的诊断需等圆锥角膜的病程发展到一定阶段才能得到确认。
如患者出现不规则散光或原规则散光向不规则散光发展,年轻近视者度数进展很快并伴有散光出现等,此时使用裂隙灯和角膜曲率计才能发现特征性临床改变。
自应用角膜地形图后,在上述体征出现前数年就可以诊断出圆锥角膜。
因此角膜地形图可以帮助我们早期发现圆锥角膜或排除圆锥角膜存在。
一旦发现圆锥角膜,角膜地形图可以提供更多的资料:1、精确确定圆锥角膜的位置,该信息对于圆锥角膜的治疗非常重要;2、帮助选择光学矫治的方法,硬性隐形眼镜的设计;3、一旦明确需要手术,角膜地形图资料可以帮助确定手术的合适时间和方式;4、确定圆锥角膜涉及的范围,选择角膜移植植片的大小;对术后的屈光疗效有一定的预测性。
圆锥角膜的判断:1.角膜曲率大于45D,2.角膜厚度小于500微米满足其中任何一项就可以认为是圆锥角膜了, 就必须得开始治疗!!!分期标准:1. 以曲率为基准: 初期:中期:晚期: 以上末期: 水肿白斑2. 以角膜厚度为标准:初期:450——499微米中期: 400——449微米晚期: 350——399微米木期: 小于350微米, 一般已经做移植了此标准并非严格, 仅供参考!附:曲率与基弧的换算方法:基弧=曲率, 可以根据自己RGP的基弧计算得出曲率大小目前公认可行的治疗方法:首先这个病是可以治疗的, 但是原因至今都是个迷:2.1.硬性角膜接触镜,传说中的RGP,主要品牌: 美尼康,博士顿,菲士康RGP角膜接触镜:是圆锥患者的首要选择, 是整个地球上最安全、最有效的矫正方法, 是早期和中期的圆锥患者的必然选择, 对于RGP的佩戴好多人无法忍受, 一些患者佩戴这种眼镜会感到眼睛磨痛, 易物感, , 但是个人建议无论如何都得坚持下去, 因为这是最好的方法, 没有之一, 如果是这实在不行, 就考虑下面的方法。
另外, 配RGP一定要找一个技术好的医生, 最好是那个医生专门负责RGP的验配, 因为RGP配的好坏直接影响戴的舒适性, 配的好对角膜没有任何影响, 配的不好, 会影响角膜形态, 甚至会变薄。
还有RGP对品牌的依赖性比较小, 关键是医生对基弧的选取!Intacs角膜环植入手术:3.是一种可逆, 可调的一种手术方法。
植入的部位在角膜的旁中央区, 不伤及中央角膜, 不损失任何的角膜厚度, 不影响后续的治疗。
作用原理是通过角膜环的植入给我们薄弱的角膜有力的“支撑”, 稳定角膜, 改善不规则的角膜地形, 降低角膜曲率, 提高视力。
但是该手术的缺点是, 手术后期的稳定性, 以前缺少长期的术后观察CLX(核黄素交联治疗):4.主要是通过紫外光联合核黄素的治疗, 增强角膜胶原纤维的机械强度和抵抗角膜扩张的能力, 阻止圆锥角膜的进一步发展, 主要用于配合角膜环的治疗, 巩固其治疗效角膜移植手术:可分为版层移植和穿透移植, 这是上述方法都不行时的唯一方法, 好坏不作描述, 一句话, 有的成功, 有的失败, 谁都不愿意去移植, 也建议不要移植!不过价格好像不是很贵。
圆锥角膜曲率的诊断标准
圆锥角膜曲率的诊断标准包括以下几点:
1. 角膜曲率半径的测量:正常人的角膜曲率半径一般在
7.8~8.3mm之间,而圆锥角膜患者的角膜曲率半径通常会超过这个范围。
2. 角膜顶点偏位:圆锥角膜患者的角膜顶点通常会偏位,偏移
距离一般在0.5mm以上。
3. 角膜曲率的非正常变化:圆锥角膜患者的角膜曲率在区域会
明显增大,而周围区域则变得更平坦。
这种非正常的曲率变化可以通
过角膜地形图来观察。
4. 角膜对光线的偏折:圆锥角膜患者的角膜会对光线产生大量
的偏折,导致视觉模糊、双影等视觉问题。
这种对光线的偏折可以通
过角膜散光检查来观察。
在进行角膜圆锥症的诊断时,这些标准往往会一起使用,以确定
患者是否患有圆锥角膜。
23例可疑圆锥角膜验光体会作者:黄海黄学文来源:《中外医学研究》2013年第01期【摘要】目的:通过验光了解可疑圆锥角膜的早期屈光改变。
方法:通过23例近视及散光进行性增加的屈光不正患者2年的屈光状况的散瞳验光电脑验光追踪随访,怀疑圆锥角膜进行角膜地形图检查,随访了解可能发生圆锥角膜的情况。
结果:4例确诊圆锥角膜,9例可疑圆锥角膜,10例暂时没有圆锥角膜发生可能。
结论:对近视及散光进行性增加,角膜曲率增加明显者应行圆锥角膜排查。
【关键词】圆锥角膜;角膜地形图;屈光度中图分类号 R7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1-0116-02圆锥角膜是一类以角膜中央和旁中央向前膨出为特征的双侧非炎症性角膜扩张性疾病,通常为双眼先后发病,原因不明。
有人认为可能是遗传性发育异常,本病的患病率在0.05%~0.23%之间,通常起病于青春期,男性多见。
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患者多以持续加深的近视和不规则的散光导致的视力下降而就诊,配镜后短期矫正视力仍会不断下降。
由于在眼科临床上角膜地形图技术的运用,许多早期患者被及时发现和治疗,戴用透气性硬性隐形眼镜(RGP)能控制病情发展和最大程度矫正角膜不规则变形,而且多数患者能矫正到正常视力[1]。
早期患者常在视光门诊发现,发现机会早于眼科门诊。
本组患者就是在普通散瞳检影和电脑验光中发现并持续跟踪随访的,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门诊23例随访2年近视散光患者。
其中,男13例,女10例;年龄8~24岁,平均16岁;近视每年增加-1.50 DS,散光增加-1.00 DC以上;近视平均屈光度-5.75 DS,散光平均-2.50 DC。
1.2 方法对近视散光进行性增加的患者每3~4个月验光检查一次。
均使用托比卡胺散瞳5 min一次,点眼3次,半小时后检影验光和电脑验光。
电脑验光打印包括:角膜曲率值及近视散光度数及轴向。
次日主觉试片验光。
对角膜曲率及散光每年增加-1.00 DC以上,近视每年增加-1.50 DS以上的患者怀疑圆锥角膜的行地形图检查。
2 案例分析
2.1 病例1
陈某,女,2004年发现双眼圆锥角膜,发现时年龄18岁。
初诊:
最近半年感觉视力不佳,左眼明显。
眼前节检查:OD:角膜透明,球结膜充血(+);
OS:角膜基质层轻混浊,基质层条纹。
前房晶体均未见明显异常。
屈光检查:OD:-4.00-8.00×40,矫正视力0.3;
OS:无法提高视力,裸眼视力0.05。
眼轴: OD:25.94mm; OS:26.05mm 角膜地形图,如图1-1:
图1-1
右眼为中度圆锥角膜,左眼为重度圆锥角膜。
2004年镜片处方:
浅谈圆锥角膜病例
文/王雪
摘要:圆锥角膜(keratoconus)多于青春期发病,缓慢发展。
是一种以角膜扩张为特征,致角膜中央部向前凸出呈圆锥形为特征的一种眼病。
它常造成高度不规则近视散光,经常出现明显的眼睛不适,比如干涩、流泪,急性圆锥角膜病人还会有突然的眼睛疼、流泪的症状。
晚期会出现急性角膜水肿,形成瘢痕,视力显著下降,影响正常生活、工作、学习。
本文列举了3个通过角膜地形图检查确定的圆锥角膜病例,并使用了不同设计的圆锥角膜镜片进行矫正来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视觉质量,以期为临床验配提供参考。
1 综述
圆锥角膜是一种以角膜扩张为特征,致角膜中央部向前凸出呈圆锥形及产生高度不规则近视散光和不同视力损害的原发性角膜变性疾病。
圆锥角膜造成的角膜散光、角膜后弹力层破裂后角膜水肿、角膜瘢痕等问题,严重威胁患者的视力[1]。
其可以是一种独立的疾病,也可以是多种综合征的组成部分。
其多发生于青春期前后,不伴有炎症。
晚期会出现急性角膜水肿,形成瘢痕,视力严重受损。
临床分级(Robertson,1989):0级:无圆锥;
Ⅰ级:裂隙灯下未见明显圆锥,但可用视网膜检影及角膜曲率计检查发现;
Ⅱ级:角膜内面凹度增加,角膜基质出现Vogt条纹线,但未出现瘢痕;
Ⅲ级:角膜基质有Vogt条纹线,角膜中央有瘢痕,圆锥顶端明显变薄;
Ⅳ级:已施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手术。
2018·11·中国眼镜科技杂志 113
OD:7.65/-3.00/8.8,矫正视力0.8;
OS:月抛;BC:8.8 -2.25D+ EO,7.2/-3.00/9.5,矫正视力0.5。
镜片处方:
圆锥 RGP OD:-8.00/7.2/8.8,矫正视力0.8;
OS:-13.25/6.3/8.8,矫正视力0.4。
2018年2月复查:
眼前节:双眼角膜局部有斑翳,前凸变薄。
戴原镜片矫正视力:OD:0.7
OS:0.4
OCT前节,如图1-2:
图1-2
角膜地形图,如图1-3:
图1-3
眼轴:OD:26.31mm;OS:26.16mm
试戴:圆锥RGP
OD:-7.00/7.2/8.8,追加-1.00D,矫正视力0.8-;OS:-13.00/6.3/8.8,追加-0.50D,矫正视力0.4。
荧光染色图,如图1-4:
OD OS
图1-4
OD:配适状态良好,染色均匀,位正,活动度适中;OS:中央接触,周边翘起 ,说明镜片需要略微收紧。
试戴:
OS:-13.00/6.2/8.8,追加-1.00D,矫正视力0.4。
荧光染色图如图1-5:
图1-5
OS:配适状态为三点接触,中央虚接触,周边荧光稍多,活动度适中。
最终处方为:
圆锥RGP OD:-8.00/7.2/8.8
OS:-14.00/6.2/8.8
2.2 病例2
孙某,女,2013年发现双眼圆锥角膜,发现时年龄18岁。
初诊:
眼前节检查:
OD:角膜前凸,瞳孔区角膜透明度差,结膜轻充血;
OS:角膜前凸,透明,结膜轻充血。
114 中国眼镜科技杂志·11·2018
前房晶体均未见明显异常。
泪膜:OD:Ⅲ级;OS:Ⅲ级
BUT:OD:5秒;OS:10秒
眼压:OD:测不出;OS:8.9mmHg
角膜地形图如图2-1:
图2-1
角膜内皮细胞检查,如图2-2:
图2-2
屈光检查:OD:-5.25/-2.25×175 矫正视力0.4
OS :-4.00/-1.25×95 矫正视力0.8
处方:Lucid RGP OD:7.55/-3.75/9.6 矫正视力0.8
OS:7.75/-4.25/9.6 矫正视力0.9换镜:2016年1月24日
眼前节:OD:角膜中央薄翳,透明度差;
OS:角膜前凸,透明。
处方:圆锥RGP,OD:-6.00/7.2/8.8
矫正视力0.8,镜片三点定位,水平方向配适良好,垂直方向翘起较高。
荧光染色图,如图2-3:
图2-3
换镜:2018年3月8日
主诉:右眼戴片眼疼
眼前节检查:OD:角膜中央薄翳;
OS:角膜前凸,透明。
角膜地形图,如图2-4:
图2-4-1 A超检查
2018·11·中国眼镜科技杂志 115
图2-4-2 OCT检查角膜厚度
选择Rose-K试戴片:
OD:7.2/-3.00/9.2,追加-3.00=0.7,三点接触,但PC略高,活动度稍大,稍有异物感。
荧光染色图,如图2-5:
图2-5
重新选择试戴片:
OD:7.1/-3.00/9.2,追加-4.00D=0.7,镜片三点接触,PC正常,活动度正常,舒适度良好。
荧光染色图,如图2-6:
图2-6
处方:
Rose-K RGP OD:7.1/-7.00/9.2
2.3 病例3
刘某,男,2011年4月发现双眼圆锥角膜,发现时年龄16岁。
初诊:
眼前节:OD:角膜前凸,角膜缘新生血管,透明度稍差; OS:角膜前凸,角膜缘新生血管,透明; OU:睑结膜乳头(+)。
泪膜:OU:Ⅲ级角膜地形图,如图3-1:
图3-1
处方:OD:7.5/-5.25/10.2 OS:8.3/-1.00/10.22018年3月11日复查眼前节检查:
OD:角膜前凸,可见Vogt条纹,薄翳,透明度差;OS:角膜透明。
OCT测量角膜厚度,如图3-2:
图3-2
116 中国眼镜科技杂志·11·2018
重新试戴镜片:
OD:7.2/-7.75/10.4,矫正视力0.8,中央轻接触;OS:8.2/+0.50/10.6,追加-4.00D=0.9,三点接触,镜片下方翘起。
荧光染色图,如图3-3:
OD OS
图3-3
由于左眼水平方向配适良好,镜片上下方翘起,需使垂直方向收紧配适,可增加TP设计,综合考虑后,处方为:OD:7.2/-7.75/10.4; OS:8.2/-4.00/10.4 (TP=1.2)
取镜时荧光染色图,如图3-4:
OD OS
图3-4
如图3-4所见左眼的镜片垂直方向仍然略翘起,TP值可增加至1.3 有可能看到更良好的配适。
订制镜片时,边缘翘起的调整会大幅改善患者戴片的舒适度。
3 思考
圆锥角膜的病人在日常验配过程中并不常见。
一般在验光时都很难提高矫正视力,并且屈光度变化较快。
鉴别圆锥角膜,及早发现并妥善处理对控制患者的圆锥进展显得尤为重要。
由于角膜局部屈光力的陡然增加,框架眼镜一般不能达到满意的视力效果。
普通的RGP镜片只适合轻度圆锥角膜患
者,希望向后压迫圆锥,抑制其向前膨隆发展。
中度及重度圆锥角膜如果配戴普通RGP与角膜形态不相匹配,容易在圆锥顶部产生瘢痕,影响视力。
因此应该为患者选择专用的圆锥设计RGP,不会对圆锥顶点部产生明显的摩擦,矫正视力良好,而且患者可以耐受。
由于圆锥角膜的形态各异,每一个患者的角膜地形图都是不同的,验配RGP时经常感到无从下手。
首选试戴片可选用比角膜曲率测量平均K值陡0.20mm,电脑验光仪无法测量出数值时,可以使用角膜地形图中央3mm区域的模拟K值[2]。
常规的圆锥试戴片不一定能满足千变万化的圆锥角膜配适,所以我们经常还需要根据其配适特点进行相应的参数上的调整,来满足患者个性化设计的需求。
对于圆锥角膜的病人一定要强调定期复查,要根据圆锥的
变化适当调整镜片。
此外,角膜胶原交联术也是控制圆锥角膜进展的一种很有效的方法,通过交联术可以增加角膜硬度,阻止视力进一步降低。
术后配合使用RGP镜片可以达到更理想的视觉效果。
o
参考文献
[1] 谢立信.临床角膜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117.
[2] 梅颖,唐志平.硬性角膜接触镜验配.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65-70.
本栏目特别鸣谢:
天津市眼科医院验光配镜中心天津万里路视光职业培训学校
2018·11·中国眼镜科技杂志 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