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高一物理直线运动单元检测
- 格式:docx
- 大小:580.85 KB
- 文档页数:6
《直线运动》单元测试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2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个或多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的答案选出,对而不全得2分,选项中有错误的得0分。
1。
物体的初速度为v 0,以不变的加速度a 做直线运动,如果要使速度增大到初速度的n 倍,在这个过程中物体通过的位移是 A .v 202a(n 2—1)B .v 202a(n —1)C .v 202an 2D .v 202a(n —1) 22.一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某时刻前的t 1时间内位移大小为s 1,在该时刻后的t 2时间内位移大小为s 2,则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A .2(s 2t 1-s 1t 2)t 1t 2(t 1+t 2)B .s 2t 1-s 1t 2t 1t 2(t 1+t 2)C .2(s 1t 2-s 2t 1)t 1t 2(t 1+t 2)D .s 1t 2-s 2t 1t 1t 2(t 1+t 2)3.物体以初速度V 0先从斜面上滑下,接着又在粗糙的水平面上运动直到停止,设物体与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常量,反映这个物体运动情况的速度时间图象不可能是图中的4.一质点沿一直线运动,现测得它在第1s 内通过位移为1m ,第2s 内通过位移为2m ,第3s 内通过的位移为3m ,第4s 内通过的位移为4m .则此质点在此4s 内的运动性质可能是A .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B .初速度不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C .匀速直线运动D .变速直线运动 5.将物体竖直上抛,不考虑空气阻力,能表示其速率v 随时间t 变化的图象是图示中的( )6.一个质点正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用固定的照相机对该质点进行闪光照相,闪光时间间隔为1s ,分析照片得到,质点在第1次至第2次闪光的时间间隔内移动了2m ;在第3次至第4次闪光的时间间隔内移动了8m ,由此不可求得( )A .第1次闪光时质点的速度大小B .质点运动的加速度大小C .从第2次闪光到第3次闪光这段时间内质点的位移大小D .质点运动的初速度7.甲、乙、丙三人各乘一辆飞艇,甲看到楼房匀速上升,乙看到甲艇匀速上升,丙看到乙 艇匀速下降,甲看到丙艇匀速上升,则甲、乙、丙艇相对于地球的运动情况可能是 A.甲和乙匀速下降,且v 乙>v 甲,丙静止 B.甲和乙匀速下降,且v 乙>v 甲,丙匀速上升o t v A vo t Bo t v C o t v D 图2C.甲和乙匀速下降,且v乙>v甲,丙匀速下降D.甲匀速下降,乙匀速上升,丙静止不动8.AB两车以相同速度v同向匀速运动,A在前,B在后。
》》》》》》》》》积一时之跬步臻千里之遥程《《《《《《《《《《《《高中物理学习材料(马鸣风萧萧 ** 整理制作)高一物理直线运动测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模型,实际上是不存在的,所以引入这个概念没有多大意义B、只有体积很小的物体才能看做质点C、凡是轻小的物体,皆可看做质点D、如果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研究的问题属于无关或次要因素时,即可把物体看做质点2.关于坐标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建立坐标系是为了定量描述物体的位置和位置的变化B.坐标系都是建立在参考系上的C.坐标系的建立与参考系无关D.物体在平面内做曲线运动,需要用平面直角坐标系才能确定其位置3.甲、乙、丙三架观光电梯,甲中乘客看高楼向下运动,乙中乘客看甲向下运动,丙中乘客看甲、乙都向上运动,这三架电梯相对地面运动情况可能是A.甲向下、乙向下、丙向下B.甲向下、乙向下、丙向上C.甲向上、乙向上、丙向上D.甲向上、乙向上、丙向下4.在广州亚运会田径比赛男子110 米栏决赛里,中国飞人刘翔以13秒09摘得金牌,实现了亚运会110 米栏三连冠,他的成绩同时也刷新了亚运会纪录.关于比赛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110 m 栏比赛中,选手通过的路程就是位移B. 13 秒 09 是刘翔夺冠的时刻C.刘翔比赛中的平均速度约是8.4 m/sD.刘翔冲过终点线时的速度一定等于8.4 m/s5.关于时间和时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时刻表示时间极短,时间表示时间极长B.1 分钟只能分成60 个时刻C.时刻对应物体的位置,时间对应物体的位移D.作息时间表上的的数字表示时刻6.某物体在水平面上向正南方向运动了20m,然后又向正北方向运动了30m,对于这一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位移大小是50m,方向由南向北B.物体的路程是10mC.物体的位移大小是10m,方向向北D.物体的位移大小是10m,方向向南7.三个质点 A、B、 C 均由 N 点沿不同路径运动至 M点,运动轨迹如右图所示,三个质点同时从 N 点出发,同时到达 M点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三个质点从N点到 M点的平均速度相同B.三个质点任意时刻的速度方向都相同马鸣风萧萧马鸣风萧萧》》》》》》》》》积一时之跬步臻千里之遥程《《《《《《《《《《《《C. 三个质点从 N 点出发到任意时刻的平均速度都相同D. 三个质点从 N 点到 M点的位移不同8.关于速度、速度改变量、加速度,正确的说法是A、物体运动的速度改变量越大,它的加速度一定越大B、速度很大的物体,其加速度可以很小C、某时刻物体的速度为零,它的加速度也一定为零D、加速度越大时,运动物体的速度一定越快9.在直线运动中,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速度大,加速度就大B.物体速度的改变量大,加速度就大C.物体的速度改变快,加速度就大D.物体的速度为零时,加速度一定为零10.下列描述的运动中,可能存在的是()A.速度变化很大,加速度却很小B.速度变化方向为正,加速度方向为负C.速度变化越来越快,加速度越来越小D.速度为正,加速度为负11.一个质点做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加速度的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相同,但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直至为零,在此过程中A.速度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小值B.速度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大值C.位移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位移将不再增大D.位移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位移达到最小值12.骑自行车的人沿着直线从静止开始运动,运动后,在第 1 s 、第 2 s 、第 3 s 、第 4 s 内,通过的路程分别为 1 m、 2 m、 3 m、 4 m,有关其运动的描述正确的是:A. 4 s 内的平均速度是 2.5 m/sB.在第 3、 4 s 内平均速度是 3.5 m/sC.第 3 s 末的瞬时速度一定是 3 m/sD.该运动一定是匀加速直线运动13.关于物体运动中加速度与速度关系下列说法可能正确的是A.加速度大小在不断减小,速度大小在不断增加B.加速度方向始终不变而速度方向在时刻变化C.加速度方向始终改变而速度时刻不变D.加速度和速度大小都在变化,加速度最大时速度最小,速度最大时加速度最小14.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3s 内通过的位移是 3 m,则A、前 3s 的位移是 6 m B、3s末的速度是3.6 m/sC、 3s 内的平均速度是 2 m/sD、第5s内的平均速度是 5.4 m/s 15.关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初速度与末速度和的一半B.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位移的变化相等C.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相等D.物体的速度在一定时间内发生的变化与这段时间成正比16.小华从家里开始以一定的速度沿平直小路去同学家送一本书,停留一会儿,又以相同的速率沿原路返回家里,如下图所示的位移—时间图像、速度—时间图像中哪些可以描述小华的运动情况()17.如图所示是某质点运动的速度图像,由图像得到的正确结果是A.在 0~ 1 s 内该质点的平均速度是 2 m/s》》》》》》》》》积一时之跬步臻千里之遥程《《《《《《《《《《《《B.在 0~1 s 内该质点的位移大小是 3 m________。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章末单元测试卷一、单选题1.关于伽利略理想实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伽利略理想实验是假想的,是没有科学依据的B. 伽利略理想实验是在可靠的事实的基础上进行的抽象思维的一种科学推理方法C. 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有利地证明了亚里士多德的关于力与运动的观点D.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可以在实验室直接完成2.甲乙两个物体沿同一直线同时做直线运动,其v-t图象如图所示,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2s时甲和乙一定相遇B. 2s时甲的速度方向开始反向C. 4s时乙的加速度方向反向D. 2-6s内乙的位移为零3.某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其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为x=t+t2(m),则当物体速度为3m/s时,物体已运动的时间为()A. 0.5 sB. 1 sC. 2 sD. 3 s4.滑雪爱好者以某一初速度冲上斜面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到达斜面顶端时的速度恰好为零。
已知他通过斜面中点时的速度为v,则他在上滑过程中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大小为()A. B. C. D.5.如图所示是A、B两质点从同一地点开始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A质点以20m/s的速度匀速运动B. B质点做曲线运动C. B质点最初4s做加速运动,后4s做减速运动D. A、B两质点在4s末时刻速度大小相等6.一物体由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运动过程中其加速度a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则物体在3s内的位移为A. 0mB. 2mC. 3mD. -1m7.甲、乙两个金属球,甲的重量是乙的2倍,从同一高度同时自由下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两球同时落地B. 甲球先落地C. 甲球落地时的速度较大D. 同一时刻在空中的位置不一定相同8.一物体自距地面高度H=20m高处做自由落体运动,g取10m/s2.则它在落地前一秒内通过的位移是()A. 5mB. 10mC. 15mD. 20m9.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经4 s后停止,若在第1 s内的位移是14 m,则最后1 s的位移是()A. 3.5 mB. 2 mC. 1 mD. 0二、多选题10.物体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落到地面用了3s的时间,不计空气阻力,取g=9.8m/s2,则该物体()A. 是从44.1m的高处开始下落的B. 落到地面时的速度大小为14.7m/sC. 最后1s下落了24.5mD. 中点时刻的瞬时速度为14.7m/s11.一辆汽车4s内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2m/s,末速度为10m/s,在这段时间内( )A. 汽车的加速度为2m/s2B. 汽车的加速度为8m/s2C. 汽车的平均速度为6m/sD. 汽车的加速度为10m/s212.长为L的软项链两端拴着甲乙两球,某同学用手拿着甲球站在三楼阳台上,由静止释放甲球让项链下落,如果站在四楼阳台上重复上述实验,不计空气阻力,则两次甲、乙两球相继落地的()A. 速度平方之差不变B. 速度之差不变C. 位移之差不变D. 时间之差不变13.水平传送带被广泛地应用于机场和火车站,用于对旅客的行李进行安全检查.如图所示为车站的水平传送带装置示意图,紧绷的传送带AB始终保持1 m/s的恒定速率运行.旅客把行李无初速度地放在A 处,设行李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AB间的距离为2 m,g取10 m/s2.若乘客把行李放到传送带的同时也以1 m/s的恒定速度平行于传送带运动去B处取行李,则A. 行李到达B处的速度为2m/sB. 乘客比行李提前到达B处C. 行李到达B处所用时间为2.5sD. 若传送带速度足够大,行李可以比乘客提前到达B处三、实验题探究题14.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源的周期为0.02s,记录小车运动的纸带如图所示,在纸带上选择5个计数点A、B、C、D、E,相邻两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各点到A点的距离依次是2.0cm、5.0cm、9.0cm、14.0cm。
班级:姓名:学号:成绩:二、本题共3小题,共18分,把正确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
11、一物体沿x轴做直线运动,其位移随时间的变化)(2152SItx+=,(SI 表示国际单位制),则该物体在0~2秒内的平均速度为,第3秒末的速度。
12、物体从光滑的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下滑经过一秒到达斜面中点,那么物体滑下的总时间是。
13、在测量自由落体加速度的试验中,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 Hz,实验中得到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把第一个点记作O,另选连续的4个点A、B、C、D作为测量的点,每两个测量点之间还有4个实际打出的点,如图所示,图中所标数据是各测量点到O点的距离(单位:mm),那么由此可以计算自由落体加速度为___________。
图三、本题共4小题,共42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4、一空间探测器从某一星球表面竖直升空,假设探测器质量恒为1500 kg,发动机推动力F为恒力,若探测器升空过程中发动机突然关闭,其速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图线上A、B、C三点对应的时刻分别为9 s、25 s和45 s。
已知该星球表面没有空气。
试求:(1)求探测器在该星球表面达到的最大高度H;(2)求该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15、有些国家的交通管理部门为了交通安全,特制定了死亡加速度为500g 这一数值(g取9.8m/s2)以醒世人,意思是如果行车加速度超过此值,将有生命危险.这么大的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加速度,一般车辆是达不到的,但发生交通事故时,将会达到这一数值.假如两辆摩托车以36 km/h的速度相向而行发生碰撞,碰撞时间为2×10-3s,你判断一下驾驶员是否有生命危险.16、汽车前方120m有一自行车正以6m/s的速度匀速前进,汽车以18m/s的速度追赶自行车,若两车在同一条公路不同车道上作同方向的直线运动,求:(1)经多长时间,两车第一次相遇?(2)若汽车追上自行车后立即刹车,汽车刹车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为2m/s2,则再经多长时间两车第二次相遇?17、甲、乙两个同学在直跑道上进行4×100m接力(如图所示),他们在奔跑时有相同的最大速度,乙从静止开始全力奔跑需跑出25m才能达到最大速度,这一过程可看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现在甲持棒以最大速度向乙奔来,乙在接力区伺机全力奔出.若要求乙接棒时奔跑的速度达到最大速度的80%,则:(1)乙在接力区须奔出多少距离?(2)乙应在距离甲多远时起跑?新课标《直线运动》单元检测卷参考答案1、AD2、D3、C4、A5、C6、B 7 D 8、ACD 9、B 10、B 11、4m/s ,12m/s ; 12、 S 13、9.8 m/s 214、解:(1)由图象可知,在25秒末探测器达到最大高度H=64×25/2=800m(2)AB 直线的加速度为该星球的重力加速度g=64/(25-9)=4m/s 215、解:碰撞后摩托车静止,则碰撞中摩托车的加速度为:a=t v-0=3102100-⨯- m/s 2=-5×103 m/s 2.可见,摩托车加速度的大小为5×103 m/s 2,已超过死亡加速度500g ,驾驶员会有生命危险.【答案】驾驶员会有生命危险16、解:(1)设经t 1秒,汽车追上自行车ν2t 1=ν1t 1+S t 1=10s(2)汽车的加速度为a=-2 m/s 2 设第二次追上所用的时间为t 2,则ν1t 2=ν2t 2+21at 22) t 2=12s设汽车从刹车到停下用时t 3秒0=ν2+at 3 t 3=9s<t 2 故自行车又追上汽车前,汽车已停下。
高一新生单元练习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 小题,共分)1.物理学中的“质点”是一种理想化模型,研究以下物体的运动时可视为质点的是()A. 研究运动员跳高的过杆动作B. 研究车轮边沿的速度C. 计算轮船在大海中的航行速度D. 研究乒乓球的接发球技术2.2013 年 11 月 26 日上午,我国辽宁号航母在海军导弹驱赶舰沈阳号、石家庄号和导弹护卫舰烟台舰、潍坊舰的陪伴下赴南海进行训练.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 辽宁号航母上的察看员感觉海水向退后去,他选择的参照系是海水B. 辽宁号航母上的察看员感觉海水向退后去,他选择的参照系是航母C. 辽宁号航母上的察看员感觉其余舰没有动,其余舰必定是静止的D. 辽宁号航母上的察看员感觉天空中的白云没有动,航母必定是静止的3.垂钓岛自古就是我国的国土,它到温州的直线距离为356km.若某天我国海监船为保护我国对垂钓岛的主权,清晨 8 点 20 分从温州出发去垂钓岛巡航,航行了480km,历时8时20分抵达垂钓岛.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选项是()A. B. C. D.8 点 20 分是指时辰8?时 20 分是指时间间隔该海监船位移大小为480?km,行程为356?km 只管海监船比较大,但还能够将它当作质点4.一物体沿半径为R的圆周运动一周,其位移的大小和行程分别是()A. 2πR,0B. 0,2πRC. 2R,2πRD. 0,25.对于位移与行程,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 位移和行程都是矢量B. 位移的大小可能比行程大C. 在直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的大小等于行程D. 在一段时间内,物体的位移为0,行程不必定为 06.以下物理量中,哪组物理量全部是矢量()A. 速度、摩擦力、加快度B. 质量、加快度、重力C. 时间、位移、质量D. 位移、速度、行程7.在变速直线运动中,下边对于速度和加快度关系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B.物体速度变化得越快,加快度必定越大速度越大的物体,运动的加快度必定越大C. D.物体速度的方向和加快度的方向必定同样物体速度为零,加快度也必定为零8.据中央气象台信息:9.2017 年第 1 号台风“梅花(Muifa)”于 4 月 26 日在距离菲律宾马尼拉以东方向1640 公里的西北太平洋海面上生成(东经°,北纬°),中心邻近最狂风速18 m/ s( 8 级风,热带风暴级).估计“梅花”将以 12 /左右的速度向西北方向挪动,强度变化不大.km h10.对于上述信息中的“ 18 m/ s、 12 km/ h”,下述理解中正确的选项是()A. 分别指均匀速度和刹时速度的大小B.C.D.分别指刹时速度和均匀速度的大小均指均匀速度的大小均指刹时速度的大小11.一足球以10 m/ s的速度飞来,被一脚反向踢回,踢出时速度大小为20m/ s,球与脚接触时间为,则此过程中足球的加快度为()A.100 /2,方向与踢出方向同样B.100 /2,方向与飞来方向同样m s m sC.300m/ s2,方向与踢出方向同样D.300 m/ s2,方向与飞来方向同样12.两个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物体A 的加快A=2 /2,物体B的加快度a B=-3/2,两物体运动情a m s m s况比较()A. 物体A加快度大B. 物体B加快度大C. 物体A的速度大D. 物体B的速度大11、如图为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 t 图象,对于物体的运动状况,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B. C. D.物体在第1s内的加快度大小为4m/ s2物体加快度方向一直不变物体一直向同一方向运动物体的位移大小为零12、以下图中表示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是()A. B.C. D.13、初速为10m/ s的汽车遇紧迫状况以大小为2m/ s2的加快度制动,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汽车在制动过程中随意相等时间内速度变化量均为 2 /m sB. 汽车在制动后第1s内的位移与第 4s内的位移之比为7: 1C. 汽车在制动后6s内的位移为 24mD. 汽车在制动后的倒数第3m、倒数第2m、最后 1m内的运动,均匀速度之比是():():114、如下图是、两质点从同一地址运动的-图象,则以下说法正A B x t确的是()A. B. C.D.B 质点前 4s 做减速运动, 4 秒后做加快运动A 、B 两质点在 8s 相遇A 质点做匀加快直线运动B 质点先沿负方向做直线运动,后沿正方向做直线15、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做刹车实验,0 时辰起,汽车运动过程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式为x = ,以下m剖析正确的选项是( ???) A.C.上述过程的加快度大小为 10 m / s 2 刹车过程连续的时间为 5 sB. D.0 时辰的初速度为10 m / s第 3 s 内的位移为 10 m16、一辆汽车以 10 m / s 的速度匀速行驶,在第 2 s 末司机封闭发动机,此后汽车做匀减速运动,已知第 3 s内的均匀速度是 9 m / s ,则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汽车匀减速运动时的加快度大小为1 m / s 2B. 汽车在第3 s 内的位移大小为 18 mC. 封闭发动机后汽车速度减到零所需的时间为 10 sD. 封闭发动机后汽车最多能滑行 25 m17、质点匀加快直线运动,加快度大小为2 /2,经过相邻两段距离均为S 的行程,第一段用时4 ,第m ss二段用时 2s ,则距离 S 大小是()A. 8mB. 16 mC.20mD.24m18、一质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快直线运动,当它时间为t 时,未速度为t ,当它的时间为nt时,末速v度为()A. nvB. vC.2D. nttn v t19、在变速直线运动中,以下对于加快度的正负与物体的运动状况判断正确的选项是()A. a > 0 时,物体必定做匀加快直线运动B.C.D.a > 0 时,物体可能做匀减速直线运动a < 0 时,物体必定做匀减速直线运动a < 0 时,物体必定做减速直线运动20、物体从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 v - t 图象如下图,则该物体( )A. B. C.D.在第 8s 末相对于起点的位移最大在第 6s 末相对于起点的位移最大在 2s 末到 4s 末时间内的加快度最大4s -6 s 内与 6s -8 s 内对比较,加快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5 小题,共分) 15、图示是某质点做直线运动的速度 - 时间图象,由图象可知( )A. B. C.D.质点在 0 ~ 4内的均匀速度为 1.5 /sm s质点在 4 s ~ 8 s 内的位移大小为 4m质点在 1s 末与 6s 的运动方向相反 质点在 1 s 末的加快度大于 6 末的加快度s三、实验题研究题(本大题共1 小题,共分)16、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装置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获得如图乙所示的纸带,纸带上相邻计数点间还有4 个点未画出.打点计时器沟通电的频次为50Hz .( 1)经过剖析纸带数据,可判断物块在两相邻计数点______和 ______之间某时辰开始减速.( 2)计数点 5 对应的速度大小为______m/ s,计数点 6 对应的速度大小为______m/ s(均保存三位有效数字).( 3)物块减速运动过程中加快度的大小为a= ______m/ s2(保存三位有效数字).四、计算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分)17、一质点沿向来线运动,先从静止开始以 2.5 m/ s2的加快度匀加快运动4s,接着以该时辰的速度匀速行进3s,最后以大小为10m/ s2的加快度匀减速运动直至停止.求:( 1)4s末的速度;( 2)10 s内的位移.19、甲车以3m/ s2 的加快度由静止开始做匀加快直线运动,乙车落伍2s在同一地址由静止开始,2以 6m/ s 的加快度做匀加快直线运动,两车的运动方向同样.求:(1)在乙车追上甲车以前,两车距离的最大值是多少.(2)乙车出发后经多长时间可追上甲车?此时它们离出发点多远.答案和分析【答案】1.C2.C3.8.A9.B10.15.ABD16.6; 7;;;??17.解:( 1)依据D 4. A 5. B 6. D7. D B,有(2)匀加快运动的位移:匀速运动的位移:匀减速到速度减为 0 的时间:匀减速位移:答:( 1) 4s末的速度10 m/ s;( 2)10 s内的位移55 m??18. 解:(1)依据自由落体运动位移速度时间公式得:H=,解得: t ===3s;(2)依据v=gt得:v=10×3m/ s=30m/ s答:( 1)小球自由着落至地面的时间为3s;( 2)小球落地时的速度大小为30m/ s.??19. 解:(1)当两车速度同样时,两车距离最大,v 甲=v 乙,即: a 甲 t 甲=v 乙 t 乙,又因为 t 甲=t 乙+△ t ,代入数据可解得: t 乙=2s,t 甲=4s,此时甲车运动的位移:x 甲= a 甲= ×3×42m=24m,乙车运动的位移:x 乙= a 乙= ×6×22 m=12m,则两车距离的最大值:△x=x 甲- x 乙=24m-12 m=12m.( 2)设乙车出发后经过t ′时间追上甲车,由题意知,两车相遇时位移同样,即:x 甲′=x 乙′,此时甲车运动的位移:x 甲′= a 甲( t ′+2)2,此时乙车运动的位移:x 乙′= a 乙 t ′2,联立以上式子可解得:t ′=(2+2)s,将t′代入上式可解得:x= =( 36+24)≈70.甲乙答:( 1)在乙车追上甲车以前,两车距离的最大值是12 m.( 2)乙车出发后经(2+2) s 可追上甲车;此时它们离出发点约70m 远.??【分析】1. 解:A、物体在第1s内的加快度大小为a===2m/ s2,故A错误;B、图线由向上倾斜变成向下倾斜,斜率由正变成负,故加快度方向发生了改变,故 B 错误;C、由图线知物体速度一直为正,故物体一直向同一方向运动,故 C 正确;D、由图线与t 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知物体的位移大小不是零,故D错误;应选: C速度图象的斜率等于加快度.依据速度的正负判断速度的方向.依据图线与坐标轴所围的面积剖析位移的大小.依据速度图象直接速度加快度的方向,由斜率大小求出加快度的大小是基本能力,要娴熟掌握.2.解: A、依据x- t图象的斜率等于速度,可知该图表示匀速直线运动,故 A 错误.B、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快度保持不变,a- t图象应是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故 B 错误.C、该图表示物体的速度均匀减小,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故C正确.D、该图表示物体的速度均匀增添,做匀加快直线运动,故D错误.应选: C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快度保持不变,速度均匀减小.依据图象的形状剖析即可.解决此题的重点要抓住x- t图象的斜率等于速度,v- t图象的斜率等于加快度,来剖析物体的运动性质.3.解: A、汽车制动速度减为零的时间,在5s前随意相等时间内速度变化量均为2m/ s,故A错误.B、采纳逆向思想,汽车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快直线运动,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比为1:3:5:7:9,则汽车制动后第1s内的位移和第4s内的位移之比为x1: x4=9:3=3:1,故 B 错误.C、汽车制动后6s内的位移等于5s内的位移,即x=,故C错误.D、采纳逆向思想,汽车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快直线运动,依据相等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依据均匀速度的定义式知,均匀速度之比为=():():1,故D正确.应选: D.依据速度时间公式求出汽车速度减为零的时间,判断汽车能否停止,再联合位移公式求出汽车制动后的位移.采纳逆向思想,联合位移时间公式求出最后3m、最后 2m、最后 1m所用的时间,进而联合均匀速度的定义式求出均匀速度之比.解决此题的重点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运动学公式和推论,并能灵巧运用,有时运用推论求解会使问题更为简捷.4.解:、在-t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则知B质点前 4s做减速运动, 4 秒后做加快运动.故A xA正确.B、在 t =4s 时,A、B 两质点的图象订交,抵达同一地点而相遇.在 t =8?s 末它们的地点不一样,没有相遇,故 B错误.C、 A 质点的速度不变,做匀速直线运动,故 C 错误.D、依据图象的斜率表示速度,斜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可知, B 质点先沿正方向做直线运动,后沿负方向做直线运动,故D错误.应选: A位移时间图线的斜率表示刹时速度,倾斜的直线表示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两图象订交时表示两质点相遇.由此剖析即可.此题是位移 - 时间图象问题,抓住图象的数学意义:斜率等于物体的速度,来剖析物体的运动状况.5. 【剖析】由位移与速度的关系式为车位移。
B .便于测量小球运动的时间C .便于测量小球运动的速度和路程D .斜面实验可以通过观察与计算直接得到落体的运动规律( )5.物体从距地面h 高处开始做自由落体运动。
当其速度等于着地速度的一半时,物体下落的距离是A .2hB .4hC .8hD .16h( )6.甲乙两人同时同地出发骑自行车做直线运动,前1小时内的位移-时间图像如图所示。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 .0.1-0.5小时内,甲的速度比乙的大B .0.1-0.5小时内,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大C .0.6-0.8小时内,甲的位移比乙的小D .0-0.8小时内,甲、乙的位移相等( )7.小球A 从高为H 的塔顶自由下落,同时小球B 自塔底以速度v 0竖直上抛,若A 、B 两球在同一直线上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若02gHv =,则两球在地面相遇B .若gH v =0,则两球在地面相遇C .若gH v >0,则两球相遇时,B 球处于上升过程中D .若gH v gH <<02,则两物体相遇时,B 球处于下落过程中二、实验题(共12分)8.利用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研究一个约1.4m 高的商店电动卷帘窗的运动,将纸带粘在卷帘底部,纸带通过打点计时器随卷帘在竖直面内向上运动。
打印后的纸带如图所示,测量数据如表所示,纸带中AB 、BC 、CD ···每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点未标出,根据各间距的长度,可计算出卷帘窗在各间距内的平均速度v ,可以将v 近似地作为该间距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v .(1)请根据所提供的纸带和数据,以A 点为计时起点绘出卷帘窗运动的v -t 图线.(2)AD 段的加速度为_______m/s 2,AK 段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三、计算题(19+20=39分。
需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和原始公式!)10.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最后5s 内的位移恰好是总位移的4倍,求物体开始下落的位置距面的高度h 和物体着地时的速度v 。
必修一第二单元《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单元测试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40.0分)1.小明同学拉着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的一端,向左运动,在纸带上打出了一系列的点,点迹分布如图所示,请你由此判断纸带的运动情况是()A. 先匀速直线运动后减速直线运动B. 先加速直线运动后匀速直线运动C. 先减速直线运动后加速直线运动D. 先加速直线运动后减速直线运动2.在用打点计时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用的电源频率为50Hz,关于计数点间时间间隔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每隔四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0sB. 每隔四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08sC. 每隔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0sD. 每隔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08s3.甲、乙两个质点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v−t图象如图所示,则:()A. 乙比甲运动得快B. t=2秒时,乙追上甲C. 0~4s,甲的平均速度大于乙的平均速度D. 乙追上甲时距出发点40m远4.如图所示,两条曲线为汽车a、b在同一条平直公路上的速度−时间图象,已知在t2时刻两车相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车速度先减小后增大,b车速度先增大后减小B. t1时刻a车在前,b车在后C. t1~t2时间内,a、b位移相同D. a车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b车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5.一个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第10s内的位移比第9s内的位移多10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的加速度为1m/s2B. 物体的加速度为10m/s2C. 第10s内的位移为500mD. 第10s内的平均速度为50m/s6.如图所示,物体自O点由静止出发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途经位置A,B,C,其中A、B之间的距离l1=2m,B,C之间的距离l2=3m。
若物体通过l1、l2这两段位移的时间相等,则O、A之间的距离l等于()A. 1mB. 4/3mC. 9/8mD. 8/9m7.“礼让行人”是城市文明交通的体现。
阶段测试题(二)(测试范围: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Ⅰ(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3分,共39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物体从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下滑,经时间t到达斜面中点,则物体从斜面顶端滑到底端共用时间B C.2t D tA2. 如图1所示是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的v-t图像,则由图像可看出A.这两个物体两次相遇的时刻分别是1s末和4s末B.这两个物体两次相遇的时刻分别是2s末和6s末C.两个物体相距最远的时刻是2sD.4s末以后甲在乙的前面3.一辆汽车起步后在10s内速度达到80km/h,一列火车起步后达到这个速度需要60s。
两车的上述过程均可看作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则关于该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汽车的加速度大B. 火车的加速度大C. 两车通过的位移相同D. 汽车通过的位移大4. 一辆汽车沿平直道路行驶,其v-t图像如图2所示。
在t=0到t=40s这段时间内,汽车的位移是A. 0B. 30mC.750mD. 1200m5.物体自O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A、B、C、D为其运动轨迹上的四点,测得AB=2m,BC=3m,且物体通过AB、BC、CD所用时间相等,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可以求出物体加速度的大小B.可以求得CD=4mC.可求得OA之间的距离为0.5mD.可求得OA之间的距离为1.5m6. 据分析,著名足球明星C罗曾在某次头球破门时重心上升了71cm,估算此次头球破门时C罗离地的时间应为A. 0.75sB. 0.38sC. 0.27sD. 0.54s7. 如图4所示,一汽车装备了具有“全力自动刹车”功能的城市安全系统,系统以50Hz 的频率监视前方的交通状况。
当车速v≤10m/s且与前方静止的障碍物之间的距离接近安全距离时,如果司机未采取制动措施,系统就会立即启动“全力自动刹车”,使汽车避免与障碍物相撞。
《直线运动》单元检测题一. 选择题:1. 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x 与时间t 的关系为x = 5t + t 2 (各物理量均采用国际单位制单位),则该质点A .第1s 内的位移是5mB .前2s 内的平均速度是6m/sC .任意相邻1s 内的位移差都是1mD .任意1s 内的速度增量都是2m/s2. 一物体自t=0时开始做直线运动,其速度图线如图所示。
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在0~6s 内,物体离出发点最远为30mB.在0~6s 内,物体经过的路程为40m[C.在0~4s 内,物体的平均速率为7.5m/sD. 5~6s 内,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做负功3. 一物体作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一段位移x ∆所用的时间为1t ,紧接着通过下一段位移x ∆所用时间为2t 。
则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A .1212122()()x t t t t t t ∆-+B .121212()()x t t t t t t ∆-+ C .1212122()()x t t t t t t ∆+- D .121212()()x t t t t t t ∆+- 4..物体沿一直线运动,在t 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为s ,它在中间位置s 21处的速度为1v ,在中间时刻21t 的速度为2v ,则1v 和2v 的关系为[ ] (1)当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1v >2v (2)当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1v >2v(3)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1v =2v (4)当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1v <2vA 、(1)(3)B 、(2)(4)C 、(1)(2)(3)D 、(2)(3)(4)5.一物体从地面某处被竖直向上抛出,不计空气阻力,它在上升过程中的第1s 内和最后1s内的位移之比7∶5.若取g =102/s m ,则物体能上升的最大高度是[ ]A .35mB .25mC .12mD .7.2m6.一小球沿斜面以恒定加速度滾下,依次通过A、B、C三点,已知AB=6m,BC=10m,小球通过AB、BC所用时间均是2s ,则小于通过A、B、C三点时的速度分别是( )A. 2m/s, 3m/s, 4m/sB. 2m/s, 4m/s, 6m/sC. 3m/s, 4m/s, 5m/sD. 3m/s, 5m/s, 7m/s7. 如图所示,A 、B 两物体相距 s =7 m,物体A 以v A =4 m/s 的速度向右匀速运动,而物体B 此时的速度v B =10 m/s,只在摩擦力作用下向右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a =-2 m/s 2,那么物体A 追上物体B 所用的时间为( )A. 7 sB. 8 sC. 9 sD. 10 s8.一间新房即将建成时要封顶,考虑到下雨时落至房顶的雨滴能尽快地流离房顶,要设计好房顶的坡度,设雨滴沿房顶下淌时做无初速度无摩擦的运动,且屋顶的底边长是固定的,那么图中所示四种情况中符合要求的是()9.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以不变的速度v向右运动。
初始速度/(m·s -1) 经过时间/s 末速度/(m·s -1) ①2 3 11 ②0 3 6 ③ 0 20 6 ④ 0 100 20高中物理学习材料(灿若寒星**整理制作)高一物理直线运动单元检测班级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1.在物理学的探索和发现过程中,科学家们运用了许多研究方法。
以下关于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伽利略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采用了微量放大的方法B .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是理想模型法C .根据速度定义式v =Δx Δt ,当Δt →0时,ΔxΔt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 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运用了极限思维法D .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再把各小段位移相加,这里运用了微元法2.如图所示是体育摄影中“追拍法”的成功之作,摄影师眼中清晰的运动员是静止的,而模糊的背景是运动的,摄影师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运动的美。
请问摄影师选择的参考系是 ( ) A .大地 B .太阳 C .运动员 D .步行的人3.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物体沿直线向某一方向运动,通过的路程就是位移 B .物体沿直线运动,通过的路程等于位移的大小 C .物体通过一段路程,其位移可能为零 D .两物体通过的路程不等,位移可能相同4.下面描述的几个速度中,属于瞬时速度的是 ( ) A .子弹以790 m/s 的速度击中目标 B .信号沿动物神经传播的速度大约为10 m/s C .汽车上速度计的示数为80 km/h D .台风以360 m/s 的速度向东北方向移动5.下表是四种交通工具做直线运动时的速度改变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的速度变化最大,加速度最大B .②的速度变化最慢C .③的速度变化最快D .④的末速度最大,但加速度最小6.一个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它在第3 s 内的位移为5 m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在第3 s 末的速度一定是6 m/sB .物体的加速度一定是2 m/s 2C .物体在前5 s 内的位移一定是25 mD .物体在第5 s 内的位移一定是9 m7.一物体以1 m/s 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至停止,则该物体在停止前倒数第4s 内的位移(减速运动时间大于A.7m B.4m C.3.5m D.2m8.运行着的汽车制动后做匀减速滑行,经3.5s 停止,则它在制动开始后的1s内、2s内、3s内通过的位移大小之比为()A.1∶3∶5 B.3∶5∶6 C.1∶2∶3 D.4∶5∶79.沿直线做匀变速运动的质点在第一个0.5s内的平均速度比它在第一个1.5s内的平均速度大2.45m/s,以质点的运动方向为正方向,则质点的加速度为()A.2.45 m/s2B.-2.45 m/s2C.4.90 m/s2D.-4.90 m/s210.一个物体从某一高度做自由落体运动,已知它第1秒内的位移恰为它最后1秒内位移的一半,g取10m/s2,则它开始下落时距地面的高度为()A.5 m B.11.25 m C.20 m D.31.25 m11.如左图所示为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若将该物体的运动过程用x-t图象表示出来(其中x为物体相对出发点的位移),则下列四幅图中描述正确的是()12.一个初速度为v0的物体沿直线运动,它的加速度方向和v0方向相同,且加速度a越来越大,经过时间t速度为v t,则时间t内物体的平均速度大小v满足()A.atvvv t222-=B.v<20tvv+C.v>20tvv+D.20tvvv+=13.如图所示是做直线运动某物体的位移—时间图象,根据图中数据可以求出P点的瞬时速度。
下面四个选项最接近P点瞬时速度真实值的是()A.2m/sB.2.2m/sC.2.21m/sD.2.211m/s14.某汽车在启用ABS刹车系统和不启用该刹车系统紧急刹车时,其车速与时间的变化关系分别如图中的①②图线所示,由图可知,启用ABS后()A.t1时刻车速更小B.0~t1的时间内加速度更大C.加速度总是比不启用ABS时大D.刹车后前行的距离比不启用ABS时短15.一物体作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一段位移Δx所用的时间为t1,紧接着通过下一段位移Δx所用的时间为t2。
则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1212122()()x t tt t t t∆-+B.121212()()x t tt t t t∆-+C.1212122()()x t tt t t t∆+-D.121212()()x t tt t t t∆+-16.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先后经过A、B两点时,其速度分别为v和7v,经历时间为t,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经过A、B中点时速度为5vB.经过A、B中点时速度为4vC.从A到B所需时间的中间时刻的速度为4vD.在后一半时间所通过的距离比在前一半时间通过的距离多vt17.根据下面驾驶员安全行驶距离表格,得出的以下结论正确的是()车速(km/h) 反应距离(m) 刹车距离(m) 停车距离(m)60 15 22.5 37.5A .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为0.6 sB .汽车的刹车时间为2.5 sC .汽车刹车的平均速度为253m/s D .汽车刹车的加速度约为6 m/s 218.一辆汽车从车站由静止以加速度大小a 1沿平直公路行驶,经过时间t 1,行程为x 1时发现有一乘客没有上车,立即刹车;若刹车的加速度大小为a 2,经时间t 2,行程为x 2时停止,则下列表达式正确的是 ( ) A .x 1x 2=t 2t 1 B . a 1a 2=t 2t 1 C .x 1x 2=a 1a 2 D .x 1x 2=t 21t 2219.某同学利用数码相机研究竖直上抛小球的运动情况。
数码相机每隔0.05 s 曝光一次, 如图是小球上升过程的照片,图中所标数据为实际距离,则t 5时刻小球的速度v 5= ____________m/s ,小球上升过程中的加速度a =____________m/s 2,t 6时刻后小球 还能上升的高度h =____________m 。
20.某学生利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装置来测量一个质量m =50 g 的重锤 下落时的加速度,该学生将重锤固定在纸带下端,让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以下是该同学正确的实验操作和计算过程,请填写完整: ①实验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释放纸带, 让重锤自由落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取下纸带,取其中的一段标出计数点如图所示,测出相邻 计数点间的距离分别为x 1=2.60 cm ,x 2=4.14 cm ,x 3=5.69cm ,x 4=7.22 cm ,x 5=8.75 cm ,x 6=10.29 cm ,已知打点计 时器的打点间隔T =0.02 s ,请在坐标纸上作出相关图线, 并求得重锤下落的加速度a =____________m/s 2。
(计算结 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2)该同学从实验结果发现,重锤下落时的加速度比实际的重力加速度小,为了有效地缩小这个实验测得的加速度与实际的重力加速度之差,请你提出一种有效的改进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2011年8月10日,改装后的瓦良格号航空母舰进行出海航行试验,中国成为拥有航空母舰的国家之一。
已知该航空母舰飞行甲板长度L =300 m ,某种战斗机在航空母舰上起飞过程中的最大加速度a =4.5 m/s 2,飞机速度要达到v =60 m/s 才能安全起飞。
(1)如果航空母舰静止,战斗机被弹射装置弹出后开始加速,要保证飞机起飞安全,战斗机被弹射装置弹出时的速度至少多大?(2)如果航空母舰匀速前进,在没有弹射装置的情况下,要保证飞机安全起飞,航空母舰前进的速度至少多大?22.现从某一水池水面上方h =0.8 m 高处,让一质量m =0.1 kg 的硬质小球自由下落,如该水池水深H =0.8 m ,小球从释放到落至水池底部用时t =0.6 s ,不计空气及水的阻力,取g =10 m/s 2。
(1)试问小球在水中做什么运动?若为变速运动,加速度多大?(2)若要使小球从释放到落至池底部所用的时间最短,应从水面上方多高处由静止释放小球?23.一位旅客可用三种方法从常州到苏州旅游:第一种是乘普客汽车经312国道到达;第二种方法是乘快客汽车经沪宁高速公路到达;第三种方法是乘火车到达。
下面是三种车的发车时刻及里程表,已知普客汽车全程平均时速为60 km/h ,快客汽车全程平均时速为100 km/h ,两车途中均不停站,火车在中途需停靠无锡站5 min ,设火车进站和出站都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2400 km/h 2,途中匀速行驶,时速为120 km/h 。
若现在时刻是上午8点05分,这位旅客想早点到达苏州,请你通过计算说明他该选择乘什么车?24.一辆长l =5 m 的汽车以v 1=15 m/s 的速度匀速行驶,在离铁路与公路交叉点d 1=175 m 处,汽车司机突然发现离交叉点d 2=200 m 处有一列长L =300 m 的列车以v 2=20 m/s 的速度匀速行驶过来。
为了避免事故的发生,汽车司机应采取什么措施?(不考虑司机的反应时间、车的宽度和路的宽度)普客汽车 快客汽车 火车里程/km75 80 72 班次 7∶20 8∶20 10∶30 14∶30 …… 8∶00 8∶40 9∶20 10∶55 …… 8∶008∶339∶009∶43……参考答案1.BCD2.C3.CD4.AC5.D6.C7.C8.B9.D10.B11.C12.B13.C14.D15.A16.AC17.CD18.B19.4.08,10.04,0.6420.(1)①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关闭打点计时器电源②v-t图象9.60(2)换成质量更大、体积更小的重锤(或换用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或换用频闪照相机)21.(1)30 m/s (2)(60-303) m/s22.(1)匀速直线运动(2)0.4 m23.火车9m/s2的加速度减速停下24.以不小于0.6m/s2的加速度加速通过,或者以不小于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