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岳麓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

  • 格式:doc
  • 大小:45.50 KB
  • 文档页数:2

下载文档原格式

  /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一课我们的远古祖先

1、地球上出现人类大约在300万年以前。

2、科学家提出人类是由一种古猿进化来的。在从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中,劳动起

了决定作用。

3、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云南的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4、北京人距今70-20万年,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他们能直立行走,上肢

和现代人基本相似,但头部保留了猿类的一些特征,会制作工具,使用打制石器。北京人已经会使用天然火,还有简单的语言。

5、距今约18000年的山顶洞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内,他们

仍使用打制石器,但已开始掌握磨制和钻孔技术。

6、远古人类使用火有什么意义?

答:他们用火来抵御寒冷,吓跑野兽。吃上熟食,使人类扩大了食物种类,易于消化和吸收营养,有利于人类体质尤其是脑髓的发展。

第二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1、长江下游的河姆渡遗址,距今6000多年。河姆渡人使用磨制石器和骨器等生

产工具,会种植水稻,还烧制黑色陶器,饲养猪、牛等家畜。他们住在干栏式房屋内。

2、黄河中游的半坡遗址,距今5000多年,会种植粟和蔬菜,住在半穴居房屋内。

3、什么是氏族?氏族有什么特点?

答:在原始社会,按血缘关系组成的比较固定的生产生活集体叫氏族;氏族的特点有:土地、房屋等都归氏族公有,人们共同劳动,共同消费,没有贫富差别。

第三课神奇的远古传说

1、炎帝即神农氏,姓姜,是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

2、黄帝即轩辕氏,姓姬,被奉为中华民族的共同始祖。

3、蚩尤是传说中东方九黎族的首领。

4、后人尊奉炎帝、黄帝为华夏族的祖先,认为黄帝是中华文明的创始者,称他是“人文初祖”。

5、涿鹿之战:交战双方为黄帝、炎帝部落同蚩尤部落。地点在涿鹿,争战的过程: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打败蚩尤部落。结果: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打败蚩尤部落。

6、什么是禅让制?

答:传说尧年老时,召开部落联盟会议,推荐继承人,大家推荐舜。舜年老时,以同样的方法把首领位置传给了治水有功的禹。公共推举首领让贤的办法,历史上称为“禅让”。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第四课夏传子家天下

1、夏朝的建立时间:公元前2070年,建立者:禹,都城:阳城(今河南登封),

意义:夏朝的建立,说明我国原始时代已经走到了它的尽头,标志着国家的产生。夏朝的建立,说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奴隶社会的国家之一

2、禹死后,禹的儿子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最高统治者。从此,父子、

兄弟相承的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公天下”变为“家天下”。

3、为了巩固国家政权,夏朝设置了官吏、军队和监狱,制定了刑法,建立起一整套国家机构。

4、商部落首领汤于公元前1600年灭夏的最后一个国王桀,建立商朝,定都于亳。

第六课西周的分封

1、牧野之战:时间公元前1046年;经过: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亲率大军讨

划商纣。武王所到之处,各地纷纷归附。周军与商纣的军队在牧野决战,周军大获全胜,乘胜进攻朝歌,商纣王在自焚。牧野之战是中国古代史上一次以少胜多的战役。结果:商朝灭亡。

2、西周建立时间:公元前1046年;建立者为周武王;都城镐京。

3、分封诸侯的目的:为了加强对全国广大地区的统治;内容:实行以周王室为

中心的分封制度,将王族、功臣以及旧贵族的后代分封到各地做诸侯,建立诸侯国。

4、嫡长子继承制:天子、诸侯、卿大夫等职位,只有正妻所生的长子才有资格

继承。它保证王室、贵族统治权利的顺利继承,有利与社会秩序的稳定。作用:巩固了西周的统治,稳定了社会秩序,扩大了统治范围,加速了全国经济的发展,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奴隶制国家。

5、西周最后一个国君是周幽王,他是历史上有名的昏君,他沉迷于酒色,不理

朝政。公元前771年,少数民族犬戎乘西周混乱,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

西周灭亡。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

第七课甲骨文与青铜器

1、殷墟出土的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甲骨文已经具备了

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目前能识读的近2000字。

2、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3、青铜铸造业的产生和发展于夏、商时期,晚商至西周时期逐渐走向鼎盛。商、

周时的青铜铸造业规模宏大,工艺高超,种类繁多,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4、司母戊鼎是目前我国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

5、商周的青铜器上的文字,由于古人称铜为金,所以这种文字叫做“金文”,也

称“铭文”。

第八课春秋战国的纷争

1、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增强了国力,并以“尊王

攘夷”为口号,通过征战,提高了齐国的地位。

2、齐桓公霸主地位的确立: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召集诸侯在葵丘会盟,周天

子也派代表参加,齐桓公霸主地位确立。齐桓公是春秋五霸最先称霸的。

3、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先后称霸,史称“春秋五霸”。

4、诸侯争霸的影响:(1)消极影响: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给社会带来了种种

灾难。积极影响:在争霸的过程中,诸侯国的数量不断减少,各民族之间交

往增多,客观上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

5、战国七雄的名称:齐、楚、燕、赵、韩、魏、秦。

6、战国时期,各国之间战争更为频繁,小国逐步被大国兼并,大国与大国之间,

为了各自的利益,也进行明争暗斗。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就是这

一时期发生的著名战役。

第九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

1、春秋时期,我国开始使用铁农具,到战国时,铁农具使用范围得到推广。

2、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对社会的影响:(1)生产关系发生变革,奴隶主与奴隶

发展为地主与农民。(2)铁农具出现后,奴隶主驱赶奴隶大量开垦荒地,增

加财富。在奴隶制下,努力毫无人身自由,生产积极性不高。个体生产取代

了大规模强制性集体耕作,个体小农逐渐成为社会的基本生产单位。新兴地

主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3、商鞅变法的时间:公元前256年开始(秦孝公时期);

变法目的:富国强兵;

变法内容:1、承认土地私有,准许自由买卖。2、奖励耕战。3、推行县制。变

法性质:彻底的新兴地主阶级的变法运动;

变法意义:商鞅变法废除了旧制度,促进了农业生产,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使

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诸侯国,为以后兼并六国,统一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

础。

第十课春秋战国的科技和文艺

1、都江堰修建原因:成都平原常遭水、旱灾害;都江堰修建主持者:秦国的李

冰父子。都江堰功能;防洪、蓄水灌溉;修建都江堰的意义:使成都平原变

成了肥沃的良田,成为“天府之国”。

2、鲁班是战国时杰出的木工工匠,被后代尊奉为土木建筑工匠的祖师。

3、《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步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它在

我国文学史上占有着重要的地位。

4、扁鹊是春秋之际的名医,他总结出的“望、闻、问、切”四诊法,成为中医

的传统诊断法。

第十一课百家争鸣

学派时期代表人物著作思想内容

儒家

春秋孔子《论语》

思想:“仁”和“礼”两部分。

政治思想:“为政以德”,主张以礼治国

教育思想: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战国孟子

施仁政于民;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和“

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道德观念。道家

春秋老子《道德经》

辩证法: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

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战国庄子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墨家

战国

墨子”兼爱”,“非攻”。

法家韩非子

主张改革;提倡实行法治;提出建立君专

封建国家。

兵家孙武《孙子兵法》“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