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沙门氏菌
- 格式:doc
- 大小:42.00 KB
- 文档页数:2
沙氏门菌属是肠杆菌科的一大属.该菌属种类繁多,约有2000个血清型,引起食物中毒最多的是鼠伤寒沙门菌,猪霍乱沙门菌,肠炎沙门菌和鸭沙门菌.沙氏门菌的生命力较强,对外环境有一定的抵抗力,在食物中可存活数日至数月.但不耐热,加热至100度立即死亡.潜伏期为12-14H,主要症状有呕吐,腹痛,腹泻,大便呈黄绿色水样便,有恶臭,有时带有脓血和黏液;多数患者体温升高,可达38度以上;严重者出现抽搐,寒战,惊厥,昏迷.病程3-5,预后良好非伤寒沙门氏菌感染(nontyphoidal salmonellosis)是指伤寒、副伤寒以外的各种沙门菌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简称沙门菌感染。
其临床表现复杂,可分为胃肠炎型、类伤寒型、败血症型、局部化脓感染型,亦可表现为无症状感染。
近十余年来沙门菌感染明显增加,多见于婴幼儿。
【病原学】沙门氏菌属于肠杆菌科沙门菌族。
菌型繁多,迄今世界已发现2000个以上的血清型。
沙门氏菌为革兰阴性杆菌,无芽胞,无荚膜,具有鞭毛,能运动。
在普通培养基中易生长繁殖。
对外界的抵抗力较强,在水、乳类及肉类食物中能生存数月。
加热60℃30分钟可灭活,5%石炭酸或1:500升汞于5分钟内即可将其杀灭。
沙门氏菌有菌体抗原“O”和鞭毛抗原“H”。
根据菌体抗原结构分为A、B、C、D、E……等34个组,再根据鞭毛抗原的不同鉴别组内的各菌种或血清型。
在沙门氏菌中,有些仅对人类有致病性,如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甲和丙)等;有些是动物和人类的共同致病菌,如副伤寒乙沙门氏菌、鼠伤寒杆菌、肠炎杆菌、猪霍乱杆菌等;有些仅对动物有致病性如鸡痢沙门氏菌、鸡伤寒沙门氏菌等。
引起人类疾病的沙门氏菌主要属于A、B、C、D、E5组,其中除伤寒和副伤寒沙门氏菌外,以B组的鼠伤寒沙门氏菌、C组的猪霍乱沙门氏菌、D 组的肠炎沙门氏菌及E组的鸭沙门氏菌等10多个型最为常见。
【流行病学】本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也可经被污染的肉类、禽蛋类等食物或水传播给人;医院内可因被污染的被服、医疗用具、工作人员的手、玩具、公用的水管、门把柄等造成院内交叉感染,严重时甚至造成病房内暴发流行。
病猪和带1 病原学介,同时也可通过鸡蛋垂直传播。
鸡主要症状和病变:雏鸡表现不吃饲料,怕冷,身体蜷缩,翅膀下垂,精神沉郁或昏睡,排白色粘稠或淡黄、淡绿色稀便,肛门有时被硬结的粪块封闭,呼吸困难。
成年鸡无临床症状,少数感染严重的病鸡表现精神萎靡,排黄绿色或蛋清样稀便,主要病变可见肝脏、脾脏肿大、脆弱,有坏死点,肾脏暗红充血或苍白贫血,常出现腹膜炎变化。
产蛋鸡可见卵巢萎缩,卵子变性,病鸡产蛋停止。
防治:①从种鸡入手,对种鸡场进行鸡白痢综合防治及种鸡逐只检疫净化;②可药物治疗,最好先作药敏试验,一般用氯霉素、氟哌酸效果较好。
主要症状: 病雏精神萎顿,缩头,翅下垂,拉白色浆糊状稀粪,肛门常被粪便粘住,排粪时发出“吱、吱”叫声。
成鸡多为隐性带菌,只有严重时见有贫血和下痢,母鸡产蛋量明显减少。
治疗: 1、每公斤饲料加入痢特灵200-400毫克(即2-4片)拌匀喂鸡,连用7天,停3天,再喂7天。
2、按每公斤鸡体重用土霉素(或金霉素、四环素)200毫克喂服(每片药含量250毫克);或每公斤饮料加土霉素2-3克(即8-12片)拌匀喂鸡,连用3-4用。
3、每只鸡每天用青霉素2000国际单位拌料喂服,连用7天。
4、每公斤饲料加入磺胺脒(或磺胺嘧啶)10克(即20片)或磺胺二甲基嘧啶5克(即10片)拌料喂鸡,连用5天;也可用链霉素或氯霉素按0.1-0.2%加入饮水中喂鸡,连用7天。
以上药物最好交替使用,以利提高疗效。
编辑本段流行特点困难,气管,伸颈张口呼吸。
患病鸡群死亡率为10%—25%,耐过鸡生长缓慢,消瘦,腹部膨大。
病雏有时表现关节炎、关节肿胀、跛行或原地不动。
2.育成鸡:主要发生于40—80日龄的鸡,病鸡多为病雏未彻底治愈,转为慢性,或育雏期感染所致。
鸡群中不断出现精神不振、食欲差的鸡和下痢的鸡,病鸡常突然死亡,死亡持续不断,可延续20-30天。
3.成年鸡:成年鸡不表现急性感染的特征,常为无症状感染.病菌污染较重的鸡群,产蛋率、受精率和孵化率均处于低水平。
实验四沙门氏菌属(Salmonella)的检验1 目的1.1 理解沙门氏菌属生化反应及其原理1.2 掌握沙门氏菌属血清因子使用方法1.3 掌握沙门氏菌属的系统检验方法2 原理沙门菌属是一大群寄生于人类和动物肠道,其生化反应和抗原构造相似的革兰氏阴性杆菌。
种类繁多,少数只对人致病。
其他对动物致病,偶尔可传染给人。
主要引起人类伤寒,副伤寒以及食物中毒或败血症。
在世界各地的食物中毒中,沙门氏菌食物中毒常占首位或第二位。
食品中沙门氏菌的检验方法有五个基本步骤:1 前增菌;2 选择性增菌;3 选择性平板分离沙门氏菌;4 生化试验,鉴定到属;5 血清学分型鉴定。
目前检验食品中的沙门氏菌是按统计学取样方案为基础,25g食品为标准分析单位。
本实验以蛋品为检测样品,以已知的沙门氏菌和大肠埃希氏菌为对照。
3 材料3.1 菌种沙门氏菌(Salmonella sp.)大肠埃希氏菌(E.col.)3.2 检样冻肉、蛋品、乳品等。
3.3 培养基缓冲蛋白胨水(BP)、氯化镁孔雀绿(MM)增菌液、四硫酸钠煌绿(TTB)增菌液、亚硒酸盐胱氨酸(SC)增菌液、SS琼脂、EMB琼脂、亚硫酸铋琼脂(B S)、三糖铁琼脂(TSI)、蛋白胨水、尿素培养基、赖氨酸脱羧酶试验培养基、鸟氨酸脱羧酶试验培养基、丙二酸钠培养基、氰化钾(KCN)培养基、ONPG培养基、缓冲葡萄糖蛋白胨水、DHL琼脂、HE琼脂。
3.4 试剂吲哚试剂、V-P试剂、甲基红试剂、氧化酶试剂,沙门菌A—F多价诊断血清,革兰氏染色液等。
3.5 器具天平(称取检样用)、均质器或乳钵、显微镜、广口瓶、三角烧瓶、吸管、平皿、金属匙或玻璃棒、接种棒、试管架。
4 流程5 步骤5.1 前增菌和增菌沙门氏菌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常常受到损伤而处于濒死状态,因此经过加工的食品检验沙门氏菌时应进行前增菌,即用不加任何抑菌剂的培养基缓冲蛋白胨水(BP),进行增菌,使濒死状态的沙门氏菌恢复活力。
一般增菌时间为4h,增菌时间不宜过长,由于BP培养基中没有抑菌剂,时间太长了,杂菌也会相应增多。
第三篇主要的病原微生物
第十三章病原细菌
第四节沙门氏菌
沙门氏菌(Salmonella)种类繁多,目前已发现2000多个血清型,且不断有新的血清型发现。
它们主要寄生于人类及各种温血动物肠道,有些专对人致病,有些专对动物致病,也有些对人和动物都能致病。
一、生物学特性
(一)形态与培养其形态与大肠杆菌相似,无芽孢,除鸡白痢和鸡伤寒沙门氏菌外,其余均有周鞭毛,多数有菌毛。
革兰氏染色阴性。
本菌为兼性厌氧菌。
在普通培养基上均能生长,在含有乳糖、胆盐和中性红指示剂的麦康凯琼脂平板上或SS琼脂平板上形成无色半透明、中等大小、表面光滑的菌落,可与大肠杆菌等发酵乳糖的肠道菌加以区别。
沙门氏菌不发酵乳糖和蔗糖,能发酵葡萄糖、麦芽糖和甘露醇产酸产气,V-P 试验阴性,不水解尿素,不产生靛基质,有的产生硫化氢。
生化反应对鉴定沙门氏菌有重要意义。
(二)抗原构造沙门氏菌抗原结构复杂,可分为O抗原、H抗原和毒力Vi 抗原三种。
O抗原为细胞壁的脂多糖,能耐热100℃达数小时,也不被酒精或0.1%石炭酸所破坏。
菌体抗原有许多组成成分,以阿拉伯字1、2、3、4等数字代表。
每种菌常有数种O抗原,有些抗原是几种菌共有的,将具有共同抗原的沙门氏菌归属一组,这样可以把沙门氏菌分为A、B、C、D、E等34组,对动物致病的大多数在A—E内。
H抗原为蛋白质,对热不稳定,65℃15min或纯酒精处理后即被破坏。
H抗原有两种:第1相和第2相,前者用a、b、c、d等表示,称为特异相。
后者用1、2、3、4等表示,是几种沙门氏菌共有的称非特异相。
具有第1相和第2相抗原的细菌称为双相菌,仅有其中一相抗原者称为单相菌。
伤寒与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的某些菌株有Vi抗原,存在于O抗原的外层,它能阻碍O抗原与相应抗体的特异性结合。
(三)抵抗力本菌的抵抗力中等,与大肠杆菌相似,不同的是亚硒酸盐、煌绿等染料对本菌的抑制作用小于大肠杆菌,故常用其制备选择培养基,有利于分离粪便中的沙门氏菌。
沙门氏菌在水中能存活2~3周,在粪便中可活1~2月。
对热的抵抗力不强,60℃15min即可杀死,5%石炭酸、0.1%的升汞、3%的来苏儿10~20min内即被杀死。
二、致病性
沙门氏菌属的细菌均有致病性,致病的毒力因子有多种,其中主要的有脂多糖、肠毒素、细胞毒素及毒力基因等,具有极其广泛的动物宿主。
感染动物后常导致严重的疾病,并成为人类沙门氏菌病的传染源之一。
因此沙门氏菌病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
本菌最常侵害幼、青年动物,使之发生败血症、胃肠炎及其
他组织局部炎症。
对成年动物则往往引起散发性或局限性沙门氏菌病。
与畜禽有关的沙门氏菌主要有:鼠伤寒沙门氏菌,引起各种畜禽、犬、猫及实验动物的副伤寒,表现胃肠炎或败血症,也可引起人类的食物中毒;肠炎沙门氏菌,主要引起畜禽的胃肠炎及人类肠炎和食物中毒;猪霍乱沙门氏菌,主要引起幼猪和架子猪的败血症以及肠炎;鸡白痢沙门氏菌,引起雏鸡急性败血症,多侵害20日龄以内的幼雏,日龄较大的雏鸡可表现白痢,发病率和死亡率相当高。
对成年鸡主要感染生殖器官,呈慢性局部炎症或隐性感染,该菌可通过种蛋垂直传播;马流产沙门氏菌,使怀孕母马流产间或继发子宫炎,对公马致髯甲瘘或睾丸炎。
三、微生物学诊断
对未污染的被检组织可直接在普通琼脂、血液琼脂或鉴别培养基平板上划线分离,但已污染的被检材料如饮水、粪便、饲料、肠内容物和已败坏组织等,因含杂菌数远超过沙门氏菌,故需要增菌培养后再进行分离。
增菌培养基常用的有亮绿-胆盐-四硫磺酸钠肉汤、四硫磺酸盐增菌液、亚硒酸盐增菌液以及亮绿-胱胺酸-亚硒酸氢钠增菌液。
这些培养基能抑制其他杂菌的生长而有利于沙门氏菌大量繁殖。
鉴别培养基常用麦康凯、伊红美蓝、SS和HE 等琼脂,绝大多数沙门氏菌因不发酵乳糖,所以在这类平板上形成的菌落颜色与大肠杆菌的不同。
挑取鉴别培养基上的可疑菌落几个分别纯培养,并同时分别接种三糖铁琼脂和尿素琼脂,37℃培养24h。
若有二者反应结果均符合沙门氏菌者,则取其三糖铁琼脂的培养物或与其相应菌落的纯培养物作沙门氏菌常规生化项目(图13-11)和沙门氏菌抗O抗原群的进一步鉴定试验。
必要时可作血清型分型。
四、防治
目前应用的兽用疫苗多限于预防各种家畜特有的沙门氏菌病,如仔猪副伤寒弱毒冻干苗、马流产沙门氏菌灭活苗,均有一定的预防效果。
防治家禽沙门氏菌病主要应严格执行卫生检验和检疫,并采取防止饲料和环境污染等一系列规程性措施,净化鸡群并颁发证书。
一些国家自实行规程以来,已消灭或控制了鸡白痢和鸡伤寒。
现阶段有效的治疗药物有庆大霉素、卡那霉素、诺氟沙星或环丙沙星。
用药之前最好作药敏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