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最低价中标的问题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3
最低评标价法利弊分析国家颁布《政府采购法》的初衷是为了规范政府采购行为,节约财政性资金,提高财政性资金的使用效率,堵住随意进行政府采购,无序、无规地开支财政性资金,损公肥私,滋生腐败的漏洞。
但是《政府采购法》、《非招标方式管理办法》等的某些条款变成了只注重节约,而忽视其他因素。
低价中标有他的好处,但也有他的不利之处。
低价中标的利最低投标报价中标法有三大益处:1、最低投标报价中标法在实际操作中简捷、方便、直观。
2、最低投标报价中标法所需时间短,能够及时满足采购人的需要。
3、最低投标报价中标法最大的益处是能够节约财政性资金。
低价中标的弊1、最低价中标容易导致采供矛盾。
因为最低投标价中标,能定量的只有投标报价是否最低。
在目前供大于求的状况下,采购人或采购代理机构要求最低报价为成交供应商的唯一依据。
供应商为了谋取项目中标,只能将投标报价压到最低极限。
一旦中标,为了完成中标项目,而又要不亏本,供应商就只好在产品质量和服务上打主意了。
供应商在想打采购人的主意,而采购人也在提防着供应商,这就埋下了采供双方发生矛盾的种子。
有了矛盾的种子,就可能随时发生矛盾,导致采供双方的不愉快合作。
2、最低价中标向供应商发出了错误的信号。
在政府集中采购中,一味地采用最低投标价中标,这样一来,就使供应商以为政府集中采购只注重价格,而不注重质量。
因为能来参加投标的供应商,投标的产品不可能是不满足采购需求的,而绝对是完全满足采购人的采购需求的,那确定谁中标,就只剩下“质量、服务和价格”了。
目前,“服务”和“质量”难以定性定量,能现场定性定量的就只有价格了。
哪个投标报价最低,哪个就中标了。
3、质量和服务相等难以界定,有实际操作困难。
就目前来看,世界上还没有绝对相等的质量和服务。
同行业不同等级的服务和质量不一定相等;同产品同型号,不同的厂家生产的,也不一定服务和质量相等;就是同品牌同型号,主厂和分厂生产的,也不一定就服务和质量相等;同品牌同型号同配置、同一厂家生产而价格不一样,服务也不一定相等。
文章编号:100926825(2007)0620258202浅谈工程招标最低价中标存在的问题员黎英摘 要:结合我国目前的国情及建筑市场的现状,从六个方面分析阐述了工程招标最低价中标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最低价中标法应用问题的建议,从而保证最低价中标的合理性及可行性。
关键词:工程招标,低价中标,建筑市场,建设资金中图分类号:TU723.2文献标识码:A1 最低价中标流行的现状目前,“最低价中标”在一些地方工程施工招标中已被普遍采用。
最低价中标法作为一项建设工程招投标制度,是国际工程招投标中的一个惯例,也是一种理论上最优的建筑工程招标方法。
国际上以美国采用最低价中标法历史最长、最有实践经验。
但是最低中标法也有它的局限性,它的应用是以完善的市场机制为前提条件的,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发达国家在应用此办法的初期也曾暴露出不少问题,如低价中标高价索赔,低价低质等,他们也是经过不断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逐步形成了低价中标的保证措施,保证了其所实施的最低价中标法是合理的最低价中标,而非单纯的价格最低。
这样才使得该招标法能历经百年而不衰,并为社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然而,鉴于我国目前的国情建筑市场还处于发育期、工程建设市场环境、工程建设领域现存的有关法律法规还不健全,以及在建设工程招投标实践中暴露出来的许多问题,使这一正在试行的制度运用走样变形,背离初衷,逐渐演变成了最省事的“价格大比拼”。
市场供求“僧多粥少”使得众多建筑企业为争得这一杯羹在“最低价中标”的势头下作出了“最低价抢标”的无奈抉择。
这种恶性竞争最终极有可能导致这本来就不成熟的市场处于无序。
由此可见,最低价中标法的流行并不是一件值得提倡的事,其行进的现状确实令人担忧。
2 最低价中标的危害不容忽视1999年某公司需建造一个钢结构工程,当时投标单位有6家,此工程的含钢量在千吨以上,招标方式采取邀请招标。
工程内容包含钢结构的防腐、制作、安装。
工程造价中含主材费因而工程造价也比较大,并且工程的工期要求也紧。
工程项目低价中标解决方案一、前言工程项目的低价中标是指在投标过程中,选择了价格最低的投标方作为合作对象。
这种方式在很多情况下被采纳,因为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节省资金,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
然而,低价中标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如服务质量不过关、后期变更要求等,因此需要在投标之初就有一整套完善的解决方案。
本文将结合实际案例,探讨工程项目低价中标解决方案的具体措施和实施路径,旨在为工程项目投标过程中的低价中标提供一些参考和指导。
二、分析低价中标的风险低价中标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节省资金,但在实际操作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
首先,低价中标往往会导致投标方为了赢得项目而压低成本,从而降低服务质量。
其次,项目后期出现变更要求时,低价中标方往往可能难以满足。
1. 服务质量问题低价中标方在为了保持价格竞争力的情况下,可能会在施工质量、材料选用、工程管理等方面做出一些让步,导致项目整体的质量下降。
2. 变更要求问题在实际项目中,变更要求是难以避免的,而低价中标方可能在成本控制上做得太紧,导致后期的变更要求难以满足。
3. 项目绩效问题低价中标方可能为了降低成本,而不愿意投入更多的资源和时间来提升项目绩效,导致项目整体效果不尽如人意。
4. 交付时间问题由于低价中标方可能会因为价格原因而提供有限的资源,从而导致项目的交付时间延长。
在面对这些风险时,投标方应该有预案,以确保低价中标不会影响项目的完成进度和项目质量。
三、解决方案1. 从投标开始就着手解决问题低价中标并不意味着服务质量的降低,而是需要在投标之初就着手解决问题,优势来自于在项目策划和实施的整个过程中执着投标方的经验和专业知识。
在这个阶段,公司应该逐一梳理出项目建设中的甲方所需要的服务内容,根据需求来制定项目实施方案。
2. 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低价中标方应当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和甲方的需求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重点围绕工程的实际施工情况和技术标准来进行详细规划。
通过提前规划和设计,可以避免在后期项目实施中出现诸多问题,节省成本和时间。
不承诺最低价中标摘要:一、不承诺最低价中标的背景和原因1.我国招投标制度的发展2.最低价中标存在的问题3.不承诺最低价中标的意义二、不承诺最低价中标的具体实施1.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2.招标文件的编制要求3.评标过程的规范三、不承诺最低价中标的优势和影响1.提高工程质量和效益2.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和竞争3.营造公平诚信的市场环境四、不承诺最低价中标的应对策略1.企业转变经营观念2.政府加强监管和引导3.行业组织发挥作用正文:随着我国招投标制度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项目不再承诺最低价中标。
这一变革不仅标志着我国招投标制度的进步,也意味着工程建设领域正朝着更加公平、诚信、高效的方向发展。
最低价中标制度曾一度在我国招投标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主要原因在于其简单易行,有利于降低成本。
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最低价中标制度逐渐暴露出诸多问题,如质量低下、恶性竞争、诚信缺失等。
为此,我国政府和相关部门开始反思和调整招投标制度,逐步推行不承诺最低价中标。
不承诺最低价中标的具体实施需要多方面的配合。
首先,法律法规层面要进行完善,为不承诺最低价中标提供法律依据。
同时,招标文件的编制要求也需要调整,引导投标人从技术和质量等方面展开竞争。
此外,评标过程也需进一步规范,确保评标专家能够公平、公正地评审投标文件。
不承诺最低价中标的推行将带来诸多积极影响。
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工程质量和效益,从而为社会和公众带来更好的公共产品和服务。
另一方面,可以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和竞争,激发企业内在活力,提高行业整体水平。
此外,不承诺最低价中标还有利于营造公平诚信的市场环境,遏制恶性竞争和腐败现象。
面对不承诺最低价中标的趋势,企业、政府和行业组织都需要积极应对。
企业需要转变经营观念,提高自身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政府要加强监管和引导,规范招投标市场秩序。
行业组织则要充分发挥作用,推动行业自律和规范发展。
总之,不承诺最低价中标的推行有助于我国招投标制度的完善,促进工程建设领域的公平竞争和持续发展。
第1篇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许多工程项目的招标方式采用了低价中标。
虽然低价中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工程项目的成本,但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风险。
本文将分析工程施工低价中标的风险,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一、工程施工低价中标风险1. 质量风险低价中标的企业往往为了降低成本,会采用低质量的材料和工艺,导致工程质量难以保证。
这不仅会影响工程的使用寿命,还可能引发安全事故。
2. 安全风险为了降低成本,低价中标企业可能会忽视安全生产,减少安全投入,导致施工现场安全隐患重重。
一旦发生安全事故,不仅会造成人员伤亡,还会给业主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3. 进度风险低价中标企业为了保持利润,可能会采取赶工期、加班加点等手段,导致工程进度受到影响。
这不仅会影响工程项目的整体进度,还可能引发合同纠纷。
4. 资金风险低价中标企业为了保持利润,可能会采取低价采购原材料、拖欠工程款等手段,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无法按时完成工程。
5. 信誉风险低价中标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可能会采取不正当手段,如围标、串标等,损害招标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
这不仅会影响企业的信誉,还可能引发法律纠纷。
二、防范措施1. 完善招标制度加强对招标制度的监管,确保招标过程的公开、公平、公正。
提高招标门槛,杜绝围标、串标等不正当行为。
2. 强化质量监管加强对工程质量的监管,严格执行工程质量标准。
对低价中标企业进行严格审查,确保其具备相应的资质和实力。
3. 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加大对安全生产的投入,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对施工现场进行定期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
4. 规范工程进度管理加强对工程进度的监管,确保工程按期完成。
对低价中标企业进行严格考核,对未按时完成的工程进行处罚。
5. 加强资金监管对低价中标企业的资金状况进行严格审查,确保其具备按时完成工程的能力。
加强对工程款的监管,防止拖欠工程款现象的发生。
6. 提高企业自律意识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高企业自律意识。
引导企业树立正确的经营理念,摒弃低价中标的不良行为。
最低价中标的几点思考摘要:通过最低价中标国内外情况介绍,结合最低价中标的优点和面临的问题,寻找保证最低价中标应采取的措施,保证招标投标体系的良性循环。
关键词:最低价中标,优点与问题,采取的措施。
一、最低价中标国内外情况简介1、国外招标投标最早起源于英国。
英国建筑工程在进入评标阶段时最初由业主和工程师要求各投标者对投标文件中不清楚和不完善的地方加以澄清和解释,然后评审投标者资格,请有关的投标者个别会谈,讨论关于资格的问题,最后评标时,报价最低的投标书应被评为"财务报价最有利者",只要技术、合同与行政管理方面也同样令人满意的话,一般来说此标书就会被业主认可。
2、国内在招标投标的开始阶段,工程的报价是严格按照国家的定额和取费制度进行计算的。
在招标时,业主和投标方按照同一套图纸、同一本定额、取费程序及费率做标底和报价,投标时,各投标方所作报价中最接近标底的一方为中标者。
这种评标方式使不同素质的投标企业之间难以拉开差距,并且由于标底的重要性,各投标方为了中标纷纷打探标底,使标底的保密难度加大,从而滋生了腐败现象。
随着招标投标的逐步发展,为了竞争中标,各投标者对按定额和取费率做出的报价都作了下浮调整,但评标时还是围绕着标底进行,通常做法是把有效报价控制在标底价的±3%-±5%的浮动范围之内,超出这一范围则为废标。
有些管理水平高、技术先进、成本低的投标企业根据自身实力可以将报价做得很低仍然可以盈利,但可能因为报价低出浮动范围而成为废标。
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是竞争,而竞争的核心是价格的竞争。
这种招投标方式根本体现不出招投标的竞争性,为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必须进行改革。
二、最低价中标的优点和面临的问题2000年1月1日颁布实行的《招标投标法》第四十一条规定:中标人的投标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招标文件中规定的各项综合评价标准;能够满足招标文件的实质性要求,并且经评审的投标价格最低;但是投标价格低于成本的除外。
低价中标存在的问题低价中标存在的问题有哪些?下面本店铺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以供参考。
最低价中标法具有天然的导引投标人低于成本竞标的倾向,也是市场发育相对完善的国家和地区采用的一种具有较高市场效率的交易方法。
从某种意义上说,它还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市场发育相对完善的标志。
只有在市场条件相对完善的环境里,它才能最充分地发挥其制度性的优势。
我国建设领域的改革步骤显然滞后于市场发展,建筑市场法规、制度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
在这种情况下,推行最低价中标法存在一些问题。
主要表现在:1、业主行为不够规范招投标价格逐年偏低。
业主往往把最低价中标当成无限压价的好机遇,殊不知招标时依据的工程设计图纸只是“概念”产品,工程实物要通过成千上万种原材料、部件,经过科学管理、施工、安装而成,其成本价格也是客观的。
2、市场主体发育不成熟施工企业责任意识不强,成本意识薄弱。
目前不少建筑企业成本管理所需的大量信息不能有效流转,导致技术与经济脱节,整个成本管理缺乏系统观念。
3、部分企业合同意识差由于社会上存在相当一批合同意识差、企业社会信誉意识差的企业,它们有目的地通过低价中标,而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或通过偷工减料降低工程质量以获取非法利润,或通过停工、单方面终止合同等两败俱伤的手段,要挟业主予以补偿,甚至用高估冒算等办法弥补报价的不足,从而给业主带来巨大的损失。
4、相关法律规范不完善目前对于明显违法且有害于整个社会的低于成本竞标,建筑市场法规存在太多不完善的地方和管制的盲区,以及不恰当的行政干预等原因而导致的业主违约问题,最突出的就是市场的恶性竞争,导致施工企业失去了应有的利润空间,然后通过索赔等方式取得投标时无法取得的利润,挽回其经济损失,甚至有的企业采取克扣或拖欠民工工资、挪用安全技术措施费等严重损害工程质量和民工利益的手段。
最低评标价法利弊分析国家颁布《政府采购法》的初衷是为了规范政府采购行为,节约财政性资金,提高财政性资金的使用效率,堵住随意进行政府采购,无序、无规地开支财政性资金,损公肥私,滋生腐败的漏洞。
但是《政府采购法》、《非招标方式管理办法》等的某些条款变成了只注重节约,而忽视其他因素。
低价中标有他的好处,但也有他的不利之处。
低价中标的利最低投标报价中标法有三大益处:1、最低投标报价中标法在实际操作中简捷、方便、直观。
2、最低投标报价中标法所需时间短,能够及时满足采购人的需要。
3、最低投标报价中标法最大的益处是能够节约财政性资金。
低价中标的弊1、最低价中标容易导致采供矛盾。
因为最低投标价中标,能定量的只有投标报价是否最低。
在目前供大于求的状况下,采购人或采购代理机构要求最低报价为成交供应商的唯一依据。
供应商为了谋取项目中标,只能将投标报价压到最低极限。
一旦中标,为了完成中标项目,而又要不亏本,供应商就只好在产品质量和服务上打主意了。
供应商在想打采购人的主意,而采购人也在提防着供应商,这就埋下了采供双方发生矛盾的种子。
有了矛盾的种子,就可能随时发生矛盾,导致采供双方的不愉快合作。
2、最低价中标向供应商发出了错误的信号。
在政府集中采购中,一味地采用最低投标价中标,这样一来,就使供应商以为政府集中采购只注重价格,而不注重质量。
因为能来参加投标的供应商,投标的产品不可能是不满足采购需求的,而绝对是完全满足采购人的采购需求的,那确定谁中标,就只剩下“质量、服务和价格”了。
目前,“服务”和“质量”难以定性定量,能现场定性定量的就只有价格了。
哪个投标报价最低,哪个就中标了。
3、质量和服务相等难以界定,有实际操作困难。
就目前来看,世界上还没有绝对相等的质量和服务。
同行业不同等级的服务和质量不一定相等;同产品同型号,不同的厂家生产的,也不一定服务和质量相等;就是同品牌同型号,主厂和分厂生产的,也不一定就服务和质量相等;同品牌同型号同配置、同一厂家生产而价格不一样,服务也不一定相等。
浅谈低价中标的危害及对策摘要:自“最低价中标法”实施以来,对于工程项目建设以及促进建筑企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营造了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竞争环境。
但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异常现象:一些企业为了中标,不惜低于成本报价,恶性竞争。
造成工程返工现象,资源浪费严重。
有些工程,关系到人身安全,过度的降低成本如房屋、桥梁会出现不安全因素,将会酿成不良后果。
偷工减料,降低工程质量是不可取的。
在满足使用功能的条件下,考虑安全因素,适当降低成本是可以的。
规范竞争,有序发展是我们所希望的。
关键词:低价中标,危害,界定,防范措施Abstract: from the lowest bid “method” since the implementation of, for project construction and improve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development have a positive role to create a fair, just and open, transparent competitive environment. But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also appeared to some unusual phenomenon: some enterprise in order to win the bid at below cost price, m alignant competition. Cause engineering rework phenomenon, the waste of resources is serious. Some engineering, related to personal safety, excessive reduce costs such as buildings, Bridges can appear not safety factors, will be a bad consequences. Jerry, reduce the engineering quality is not advisable. In the use function to meet conditions, the safety factor, appropriate cost is possible. Standard competition, orderly development is what we would like.Keywords: low quoted price, the harm, define, preventive measures一、最低价中标的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第四十一条规定,中标人的投标应“能够满足招标文件的实质性要求,并且经评审的投标价格最低;但是投标价格低于成本的除外”。
企业低价中标在工程招标管理中的危害及其应对措施探索一、引言工程招标管理是企业在建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直接影响着项目的成本和质量。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企业以低价中标的方式来获取项目,这种行为不仅对企业自身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也严重影响了整个工程招标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
对于企业低价中标在工程招标管理中的危害,以及相应的应对措施进行探索,对于促进工程招标市场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企业低价中标的危害1. 项目成本高于预期企业为了以低价中标获得项目,往往会在招标文件中提出低于成本的报价,以期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然而一旦中标后,企业在施工过程中便会面临成本不足的问题,这不仅会导致项目的进度延误,还会增加工程风险,降低工程质量。
2. 企业经济实力受损以低价中标的方式获取项目,意味着企业需要在施工过程中通过节约成本来弥补报价与成本之间的差距。
这会导致企业经济实力受损,进而影响企业未来的发展和生存。
3. 市场公平竞争环境被扭曲企业以低价中标的方式来获取项目,势必会影响整个工程招标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
因为有限的资源将会流向那些低价中标的企业,而高品质、高效率的企业则面临着被边缘化的危险。
1. 提高法律意识,规范企业行为对于企业低价中标的行为,首先应该提高法律意识,合法合规开展业务。
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管,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罚和制裁,并建立健全工程招标管理的法律体系,对于低价中标行为进行严格的监管和惩罚。
2. 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水平企业应该加强内部管理水平,完善企业的成本核算体系、质量管理体系和风险评估体系,从根本上控制企业的经济风险和施工质量问题。
3. 提高企业竞争力,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企业应该通过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品牌形象等方面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以获得更多高质量项目的机会,从而摆脱低价中标的困境。
4. 建立合理的投标成本与报价机制企业在进行投标时,应该根据项目的实际条件和成本情况,进行合理的投标成本核算,并提出符合市场价格水平的报价,这样既可以保证企业的经济利益,又不至于损害整个市场的利益。
浅析招投标中不合理低价中标问题及相关对策摘要:由于国内大多数工程招投标时都实行最低价中标制度,导致近年来市场中大量流行低于成本价的低价中标,由这种不合理的低价中标引发的工程质量、施工事故、工程纠纷等问题屡见不鲜,本文针对过低价中标的危害、成因,以及如何做到合理低价中标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招投标合理低价中标工程量清单计价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筑工程招投标制度作为一种有效手段在我国得到了广泛应用。
但由于我国现阶段建筑市场和招投标制度的不完善,导致近年来市场中大量流行低于成本价的低价中标,并由此引发许多工程质量、施工事故、工程纠纷等问题,因此如何做到合理低价中标,确实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1、过低中标价对市场的危害因为实行“谁最低价谁中标”,以致招投标过程成了投标方让利压价的竞争游戏。
如果以低于成本的价格中标,由于要获得利润,建筑企业只能偷工减料,粗制滥造,造成了大量的“豆腐渣”工程。
而且还会出现因资金不足无法保证工期,因施工设施简陋无法保证施工安全等问题。
当一些承包商确实无法维持下去时,只好找理由追加工程款,导致承包商与业主纠纷不断,最后以拖欠工人工资来抵偿,或者是以低价中标,高价结算来收尾。
从长远来看,由于整个市场在竞争最低价,因此施工企业不重视提高施工工艺;材料市场不注重提供优质材料,低劣产品大量畅销;人才方面,有经验有技术的工匠被排斥在施工队伍之外,取而代之的是只懂皮毛的便宜工。
其结果是使建筑市场出现倒退,失去国内外的竞争能力。
对政府来说,建筑工程应保障人民安全和人民利益,出现上述现象,不但给国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而且将失信于民。
2、产生不合理低价中标的原因分析(1)招投标双方观念错误。
虽然不合理低价中标对市场造成的危害已显露无遗,但并未引起市场各方的重视,当今市场仍普遍实行最低价中标。
其原因之一是由于我国市场竞争各方已形成以追逐最高利润为唯一目标的观念,他们盲目地、不择手段地牟利。
投标人的唯一目标是拿到工程,工程到手自然有办法牟利;招标人的目标是以最有利于自己的价格将工程承包出去。
对最低价中标方法的有关思考摘要:最低价中标法是指在采购招标中,根据所投标的价格,使价格最低者胜出,从而获得中标的采购方法。
本文主要从有效投标、公平竞争、控制采购费用和保持质量几个方面,对最低价中标法进行了深入地思考。
关键词:最低价中标,有效投标,公平竞争,控制采购费用,保持质量1.引言采购产品通过招标的方式进行投标来实现,最低价中标法就是其中一种常见的采购方式,招标中获得最低价格的供应商才能获得中标的资格。
最低价中标法除了可以有效控制采购费用外,还有很多优点,如:能够有效地促进企业的竞争和发展,具有良好的公平性和市场竞争性,从而使企业的重点放在研究评价的内容上,以及各种综合的采购费用,但是它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可能造成价格竞争的质量降低,投标价格容易被操纵,等等。
因此,总体看来,最低价中标法在招标中存在一定的优势,但它的运用也会带来一些问题。
因此,为了保持招标活动的公平性,发挥最低价中标法的最大优势,我们对最低价中标法进行深入的思考,以期达到更好的招标结果。
2.有效投标有效投标是最低价中标法取得良好结果的关键因素。
企业投标首先需要熟悉投标文件,详细了解投标项目的要求,确保自己的投标方案能够满足文件的要求。
其次,企业投标要有计划性,在投标的过程中,要分析市场,确定自己的优劣势,以有效的方法筹划投标活动,确保自己的投标能够赢得市场。
3.公平竞争公平竞争是采购市场的基本法则,它是保护供应商和采购方的基本权利。
为了确保最低价中标法能够发挥最大的优势,要确保竞争性采购的公平性,保证各供应商有投标的机会,避免照顾关系或其他有利的手段。
为了提高公平竞争性,可以对投标文件标准提高要求,优化采购流程,保证采购公告的开放性,及时发布采购信息,确保招标程序公平公正。
4.控制采购费用最低价中标法可以有效地保持采购费用,从而更好地控制采购成本,但也要谨慎考虑,不能一味地以最低价格为准则,降低质量水平。
因此,为了有效控制采购费用,可以降低购买量,避免空心化,并不断引入新技术以提高产品的性能,这些都可以有效地控制采购成本。
关于招投标工程各中标方式利弊的分析报告
(东莞市菁盛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我国目前招投标工程项目多采用“最低价中标”和“综合评定”两种招投标中标方式。
根据目前东莞市园林工程项目招投标的运行情况及我司对市场的实际了解,我们认为最低价中标是施工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求生存图发展,迫不得已才采取的无奈之举。
在我国相关配套政策和信用体系还未健全之前,最低价中标办法存在很大的弊端:
1、企业严重亏损,不利于企业发展
企业要获得发展,做大做强,必须保证一定的利润,进行资本积累。
最低价中标显然不利于企业发展,为拿到项目,企业只有不惜成本地进行投标,本着满足工程最基本的要求编写标书。
即便如此,仍然可能被报价更低的对手挤出局,利润不断缩减,造成恶性循环,企业就永远得不到提高和发展。
2、偷工减料,难以保证工程质量安全
承包价低于成本价,企业只能偷工减料,粗制滥造,以次充好,从而造成了大量的“豆腐渣”工程。
由于整个市场存在竞争最低价,从而造成施工企业无法提高施工工艺;材料市场无需提供优质耐用的材料;人工方面,能工巧匠被排斥在施工队伍之外,取而代之的只是略懂粗制滥造的廉价工。
大量素质较差、设备简陋的小企业获得工程,直接使整个市场出现倒退,失去竞争能力。
3、施工企业心态失衡
随着市场的不断成熟,施工企业的利润已经不像20世纪90年代初期时那样大大高于其他行业,而是渐渐回落,趋于社会正常水平。
各施工公司的心态必须随着市场起伏不断做出调整,但最低价中标还是打破了我们的正常心态:市场竞争激烈,中不到标我们没有饭吃,拼命降价中到标,到头来却不赚
钱,再碰到天气等不定因素影响,施工公司就‘赔本赚吆喝’。
”
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是我市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园区地处东莞的几何中心,是东莞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发展模式、创新发展环境、创新发展能力的示范区,也是国内外著名企业聚集中心、研发服务中心和人才教育中心。
一个在诞生后的第二年就获得了国家有关部门和研究单位评审授予的“中国最具发展潜力高新技术开发区”的称号的园区,对最能影响形象的园区的绿化养护工程若采用最低价中标法的招标方式,必将因上述的原因对园区的发展及综合素质的提升造成不必要的隐患及负面影响.
基于此,综合评分法则具有无可比拟的优点:综合评分法是指在最大限度地满足招标文件实质性要求的前提下,评标专家组按照招标文件中规定的各项因素进行综合评审和量化打分,以评标总得分最高的投标人作为中标候选人或中标人的评标方法。
评标的主要因素有投标报价、施工技术、财务状况、社会信誉、历史业绩、服务、对招标文件的响应程度以及相应的权重等。
综合评分法是目前我国工程界,尤其是规模大、技术难度大、施工条件复杂的大型工程普遍采用的评标方法。
该方法兼顾了价格、技术等方面的因素,比较客观地反映了工程招标文件的要求,能全面评估投标人的整体实力。
在采用综合评分法时,投标人往往本着保本微利的经营思路来进行报价决策,根据评分标准合理报价,这样有助于提高企业的报价能力,同时也可以避免不正当的低价竞争。
综合评分法具有更科学、更量化的优点,主要表现在:
1、引入权值的概念,评价指标结果更具科学性。
2、有利于发挥评价指标专家的作用。
3、有效防止不正当行为。
我司“东莞市菁盛园林工程有限公司”是一家注册资金为贰仟壹佰伍拾万元,贰级资质的园林绿化工程公司,本公司在东莞市厚街镇桥头村自有占地面积达500多亩的苗木生产基地,种植古树及各种名、优、奇、珍贵树木,品种达600多种;30亩盆景生产基地,种植从日本、台湾等地引进的九里香、罗汉松等各种树桩、盆景,公司拥有一大批的园林专业施工人材,具有极为丰富的绿化种植及绿化养护施工经验。
同时,我公司与东莞市瑞德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建立了长期合作伙伴关系,该公司是一家集生物农药、植物营养产品、绿色环保农化制剂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和农业、林业及园林植保和植物营养技术服务于一体的专业公司,始终秉持“环保、健康和无公害”的科研理念,在全国率先将水性化环保型制剂技术应用于农药生产。
为我公司绿化施工及养护项目中病虫害防治提供了优质药物条件和技术保障。
也为保护环境,确保各施工工程中使用安全和卫生安全提供了更有力的保障。
二0一0年十二月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