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海洋学5
- 格式:ppt
- 大小:7.16 MB
- 文档页数:39
海洋学知识点1、海洋学研究内容既有海水的运动规律、海洋中的物理、化学、生物、地质过程及其相互作用的基础理论,也包括海洋资源开辟、利用以及有关海洋军事活动所迫切需要的应用研究。
1、地球自转偏向力—科氏力的特点?只改变物体运动方向别改变物体运动速度,北半球偏向力向右,南半球偏向力向左除赤道外的运动物体受到该力作用。
2、地球的圈层结构?地核、地幔、地壳、岩石圈、生物圈、水圈、大气圈【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散逸层】3、海洋固有的形态特性?广漠而有垠,连通又阻隔,深又浅4、海和洋的划分及特征?洋:远离陆地,受陆地妨碍小,面积大,水深(2-3km),有独立潮波系统,底质为软泥,红黏土。
海(54):靠近陆地,受陆地妨碍大,面积小,水浅,无独立潮波系统,底质为陆屑。
5、构造学讲的三个时期?大陆漂移,海底扩张,板块(12)构造6、现代海岸带包含几部分——潮上下间带?潮上带,潮间带,潮下带【海岸,海滩,水下岸坡】7、海底地形包括哪些部分——架坡基?大陆边缘,大洋中脊,洋盆,稳定型大陆边缘【大陆架,大陆坡,大陆基】1、海水组成:热胀冷缩性质水,无机盐,有机物,悬浮物【纯水】4℃以上满脚热胀冷缩性质,4℃以下别满脚。
低于4℃有利于水分子缔合2、海水盐度(35‰)定义:进展历程(1)1000g水中所包含的溶质总质量(2)测定海水的氯度(电导率)与标准海水的比值(3)样品与KCI的电导率之比3、海水的热力性质:比热,位温,位密等(1)海水比热>空气(2)位温:某一温度海水绝热上升到海面时的温度(3)位密:位温下的密度4、海水状态方程描述海水密度与温、盐、压等理化特征参量之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5、海冰的分类新冰,尼罗冰,初期冰,一年冰,多年冰。
6、海冰与气候变化的关系在结冰的过程中,气温越低,结冰速度越快,冰层厚度进展越厚,被包围在其中的卤水越多,海冰的盐分越高;冻结前海水的盐度越高,海冰的盐度也许也高。
在南极大陆附近海域测得的海冰盐度高达22~23。
海洋基础知识
《海洋基础知识》
海洋是地球上最神秘、广阔的环境之一,占地球表面积的71%,包含无数的生物种类和自然现象。
作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了解海洋的基础知识对于保护海洋环境和开发海洋资源至关重要。
海洋包括五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南极洲洋和北冰洋。
在海洋中还有许多小海洋、海湾和海峡。
海洋的深度也很浅很深,最深处是马里亚纳海沟,深度达到了11034米。
海水是海洋中最重要的成分,它包含了丰富的盐分和矿物质,同时还有大量的生物存在其中。
海水的密度比淡水要高,因为它含有更多的盐分和矿物质。
此外,海水的温度和盐度也有所不同,这也会影响到海洋生物的生存和分布。
海洋生物种类繁多,从微小的浮游生物到庞大的鲸鱼,无所不包。
海洋生物与陆地生物之间有许多不同之处,它们适应了海洋特有的环境和生活方式。
海洋中的生物不仅对海洋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还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
海洋也是地球上的重要能源和矿产资源宝库。
除了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外,海洋中还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燧石、金属矿、钻石等。
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人类的经济发展和生活改善有着极大的影响。
然而,由于人类的过度开发和污染,海洋环境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海洋污染、过度捕捞和气候变化已经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许多海洋生物濒临灭绝。
因此,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已经成为当今全球环保的重要议题之一。
总而言之,了解海洋的基础知识是十分重要的。
只有充分了解海洋的特点、生物和资源,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护和利用海洋,实现人类与海洋的和谐共存。
海洋学第五-六章思考题海洋学第五-六章思考题第五章思考题(见教材p179-180)加粗者为重点复习内容,部分题目有所改动。
1. 简述海流的定义、形成原因及表示方法。
2. 引起海水运动的力有哪些?3. 简述重力势、等势面、位势高度、位势深度的定义。
4. 何谓压强梯度力?写出其解析表达式,说明物理含义。
5. 简述等压面、压力场(内压场、外压场、正压场、斜压场) 与海水密度的关系。
6. 何谓地转偏向力(科氏力) ?它具有哪些基本性质?7. 切应力和压力有何根本的区别?8. 海水运动方程的基本形式是什么?9. 体积连续方程与质量连续方程有何不同?10. 动力学边界条件与运动学边界条件的含义是什么?11. 何谓地转流?它的空间结构如何?12. 地转流场与密度场、应力场之间的关系如何?13. 地转流的动力计算方法有何实用价值?它能否用来计算由外压场导致的倾斜流?为什么?14. 埃克曼无限深海漂流理论是在什么前提下建立的?它得出了什么结论?15. 浅海风海流与无限深海风海流的空间结构和体积运输有何异同点?16. 由风海流的体积运输派生出哪些新的海水流动?(如上升流和下降流)17. 风生大洋环流理论的基本结论有哪些?何谓西向强化?18. 何谓热盐环流?它与大洋环流有什么样的关系?19. 世界大洋上层环流的总特征如何?20. 赤道流系包括哪些主要流动?说明其形成原因及水文特征。
21. 北半球有哪几支西边界流?有哪些显著特点?22. 南、北两半球西风漂流区有哪些主要特征?23. 与西边界流区相比,东边界流区的基本特征有哪些?24. 为什么北海道与南美西岸能成为世界有名的大渔场?25. 极地海区有哪些主要环流?它们对海况有何影响?26. 世界大洋表层有哪些辐聚下沉和辐散上升区?怎样形成的?27. 何谓大洋中尺度涡?有何基本特征?28. 世界大洋中的五个基本水层(团) 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它们是怎样形成的?29. 全球大洋环流流向如何?第六章思考题(这些题目并不是考核试题,所给参考答案是帮助同学们理解所学内容)前8题来源于教材p206-207;第9题为补充题1、海洋中的波动现象是怎样形成的?海洋波动的起因有风、火山喷发、地震、气压变化、日月引潮力[波动诱因];这些因素会造成当地海水周期性运动——水质点围绕其平衡位置的周期性或准周期性运动[波动发源];由于海水的连续性,必然带动其邻近质点,导致其运动状态在空间向远处传播[波动产生],这样波动便形成了。
第一部分:海洋科学基本知识(一)海洋科学1.A [掌握]:海洋科学研究的对象B [了解]:海洋科学的分支及海洋科学研究的特点A.海洋科学的研究对象:海洋科学研究的对象是世界海洋及与之密切相关联的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B.海洋科学的分支及海洋科学研究的特点:海洋科学体系既有基础性科学,也有应用与技术研究,还包括管理与开发的研究。
属于基础性科学的分支学科体系,提法不尽相同,如有的认为应包括物理海洋、化学海洋学、生物海洋学、海洋地质学、环境海洋学、海气相互作用以及区海洋学等。
应用与技术研究的分支有卫星海洋学、渔场海洋学、军事海洋学、海洋学、海洋声学、光学与遥感探测技术、海洋生物技术、海洋环境预报以工程环境海洋学等。
管理、开发研究方面的分支有海洋资源、海洋环境功能区、海洋法学、海洋监测与环境评价、海洋污染治理、海域管理等。
海洋科学研究对象的特点:首先是特殊性与复杂性。
其次,作为一个物理系统,海洋中水-汽-冰三态的转化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第三,海洋作为一个自然系统,具有多层次耦合的特点.海洋科学研究的特点:首先,它明显地依赖于直接的观测。
这些观测应该是在自然条件下进行长期的,且最好是周密计划的、连续的、系统而多层次的、有区域代表性的海洋考察其次是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等方法,在海洋科学研究中越来越显示其作用第三,学科分支细化与相互交叉、渗透并重,而综合与整体化研究的趋势日趋明显(二)地球运动和结构2.[熟悉]:科氏力(地球自转偏向力)的作用;科氏力与地球自转产生的惯性离心力差别3.[掌握]:地球圈层结构及内部和外部圈层的构成4.[熟悉]: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特点科氏力的作用(地球自转偏向力)的作用:科氏力,又称科里奥利力,地转偏向力。
是对于运动流体受力而言。
由于地球自转,使球体上固体和流体运动差异的力。
无论地球上流体运动方向如何,地转偏向力在北半球始终向运动方向偏右90度,南半球始终向运动方向偏左90度。
地球圈层结构及内部和外部圈层的构成地球是一个具有同心圈层结构的非均质体,以地球固体表面为界分为内圈和外圈,内圈和外圈又可再分为几个圈层,每个圈层都有自己的物质运动特征和物理化学性质。
2.海洋学基础知识及其应用2.1海流2.1.1海流概述2.1.1.1海流的定义及分类题干:风和海流的方向:A.都是指来向B.风是指来向,流是指去向C.都是指去向D.风是指去向,流是指来向参考答案:B题干:海浪和海流的方向:A.都是指来向B.浪是指来向,流是指去向C.都是指去向D.浪是指去向,流是指来向参考答案:B题干:航向和流向:A.都是指来向B.航向是指来向,流是指去向C.都是指去向D.航向是指去向,流是指来向参考答案:C题干:表层大洋海流系统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气压B.水温差C.大气环流D.气象要素分布不均匀参考答案:C题干:海流的主要成因是:A.风和海水的密度B.风和气温差C.地球与日月间的引力D.风和水温差参考答案:A题干:由于大范围盛行风所引起的一种流向和流速都比较稳定的海流,称为:A.漂流B.梯度流C.风生流D.潮流参考答案:A题干:由风对海面的切应力、地转偏向力、粘滞摩擦力达到平衡时形成的稳定海流是:A.补偿流B.地转流C.风海流D.潮流参考答案:C题干:当海水的水平压力梯度与地转偏向力平衡时形成的稳定流动是:A.补偿流B.地转流C.风海流D.潮流参考答案:B题干:下列正确的说法是:A.海流对船舶运动有一定影响B.较弱的海流对天气和气候有显著影响C.海雾的形成与冷、暖海流的分布无关D.海流不能带动冰山移动参考答案:A题干:海洋上最主要的海流是:A.风海流B.地转流C.补偿流D.潮流参考答案:A题干:下列正确的说法是:A.补偿流只有水平方向的B.补偿流只有垂直方向的C.出现上升流的海区常伴随低温D.出现上升流的海区常伴随高温参考答案:C题干:下列正确的说法是:A.补偿流只有水平方向的B.补偿流只有垂直方向的C.补偿流既有水平方向的,也有垂直方向的D.出现上升流的海区常伴随高温参考答案:C题干:地转流(又称梯度流)可分为:A.密度流,倾斜流B.补偿流,潮流C.定海流,风生流D.向岸流,离岸流参考答案:A题干:由于不均匀外压场作用下引起的等压面倾斜,而产生的梯度流称为:A.密度流B.倾斜流C.补偿流D.外压流参考答案:B题干:由于海水密度分布不均匀而引起等压面倾斜,而产生的梯度流称为:A.倾斜流B.密度流C.补偿流D.潮流参考答案:B题干:在北半球背密度流而立,密度小的(高温)水域在,密度大的(低温)水域在。
中国海洋1.中国海域辽阔,海岛广布,大约有多少个面积大于500平方米得海岛? 6500多个。
2、我国面积最大得三个海岛得名字就是什么?台湾岛、海南岛与崇明岛。
3.我国以海岛组成得省级行政建制有几个?我国以海岛组成得省级行政建制有2个,就是台湾省与海南省。
4.我国各海区海岛最多得、最少得分别就是哪个海区?我国各海区海岛数最多得就是东海海区,海岛数最少得就是渤海海区。
5.我国已探明海洋石油天然气储备量最大得海区就是哪个海区?南海海区。
6、我国近海各海区按面积如何排序?面积最大得就是南海,其次就是东海与黄海,面积最小得就是渤海。
7、我国近海各海区中平均水深最浅与最深得分别就是哪个海区?平均水深最浅得就是渤海海区,最深得就是南海海区。
8、我国海岛最多得省份就是哪个省份?浙江省。
9、我国哪个海区潮汐能最为丰富?浙闽沿海。
10、我国最大得产盐省份就是?山东11.我国鱼种最多得海区就是哪个?南海海区12.我国面积最大得珊瑚岛就是哪个岛?最大得群岛就是哪个岛?我国面积最大得珊瑚岛就是位于西沙群岛西部得永兴岛,面积为1.85平方千米。
面积最大得群岛就是舟山群岛。
13、我国沿海有哪些重要得港口?到2004年底,沿海港口共有中级以上泊位2500多个,其中万吨级泊位650多个;全年完成集装箱吞吐量6150万标准箱,跃居世界第一位。
一些大港口年总吞吐量超过亿吨,上海港、深圳港、青岛港、天津港、广州港、厦门港、宁波港、大连港八个港口已进入集装箱港口世界50强。
14.我国年吞吐量最大得就是哪个港口?上海港。
15、郑与几次出使西洋?郑与于1405-1433年得28年中七次出使西洋,经东南亚、印度洋到达红海与非洲,遍及亚洲、非洲30多个国家与地区。
最远到达赤道以南得非洲东海岸与马达加斯加岛。
16.《南京条约》中,我国被迫开放得通商口岸有哪几个?《南京条约》,旧称《江宁条约》于1842年8月29日在南京签订,我国被迫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个通商口岸。
海洋学知识点海洋是地球上覆盖面积最广阔的水体,占地球表面积的约71%,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资源之一。
海洋学作为研究海洋的学科,涉及到众多的知识点,本文将介绍一些关于海洋学的基础知识点。
1. 海洋的分类根据水深和陆地关系,海洋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如大洋、海、海湾、海峡等。
大洋是最大的海洋体系,包括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南极洋和北冰洋。
而海则是大洋的一部分。
海湾是狭长的海域,通常与陆地相连。
海峡是连接两个大洋或海之间的水道。
2. 海洋的特点海洋具有广阔的面积、深邃的水体、丰富的生物资源等特点。
海水的盐度一般是34.7‰,比淡水要咸,其中含有各种元素和化合物。
海洋中的生物包括海草、海藻、鱼类、海豚、章鱼等,构成了复杂的生态系统。
3. 海洋的循环系统海洋中存在着不断运动的水流,形成了海洋的循环系统。
海洋循环可以分为大气驱动的风暴波浪、洋流、海—气交换等多个环节。
海洋循环对地球气候有着重要的影响,带来了潮汐、季风等气候现象。
4. 海洋资源的利用海洋资源包括鱼类、海洋石油、海洋风能、海水淡化、海底矿产等。
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对人类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但要注意保护海洋环境,防止过度开采和污染等问题。
5. 海洋保护面对海洋环境污染、生态平衡破坏等问题,国际社会积极采取行动,加强海洋资源保护。
建立专门的海洋保护区、加强海洋科研、开展海洋环境监测等措施是保护海洋的关键。
总结:海洋学作为研究海洋的学科,涉及到广泛的知识领域。
深入了解海洋的分类、特点、循环系统、资源利用和保护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利用海洋资源,促进海洋科学的发展和海洋环境的保护。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对海洋学有更深入的了解,引起对海洋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地理学中的海洋学基础知识点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及其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学科,其中海洋学是地理学的重要分支之一。
海洋学研究的是地球表面上约占百分之七十的海洋和海洋环境。
下面将介绍地理学中海洋学的一些基础知识点。
1. 海洋的定义和分类海洋指的是地球表面上连接或者包围大陆的广阔水域,由于地球表面约七成都是海洋,所以海洋在地理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根据其形成方式和地理位置的不同,海洋可以分为大洋和边缘海。
大洋是指面积巨大的无缝隙海洋,如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等。
边缘海是指位于大洋与大陆之间的狭窄海域,如地中海、北海等。
2. 海洋的地貌特征海洋地貌是研究海洋底部地形和水面地形的科学,它研究的对象包括海底山脊、海沟、海岸线等。
其中,海底山脊是海洋地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大地构造现象。
海沟是指海底最深的地方,其中最有名的是马里亚纳海沟,其深度达到了约1.15万米。
海岸线则是指海洋与陆地相交界面的线条,它的形状各异,有的是平缓的沙滩海岸,有的是多岛多湾的湾海岸。
3. 海洋生物多样性海洋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环境之一,其中包括了各类海洋动物和海洋植物。
海洋动物包括鱼类、海豚、海龟、海鸟等,它们适应了海洋的环境,具有独特的生物特征。
海洋植物主要指海藻和浮游植物,它们是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能够为人类提供食物和生物能源。
4. 海洋的运动和循环海洋中的运动包括海水的波浪、潮汐和洋流。
波浪是海水表面的周期性波动,它的形成主要受到风力、地震和潮汐等因素影响。
潮汐是海洋中涨落的现象,它是由于地球、月球和太阳引力的共同作用形成的。
洋流是海洋中水的流动,它不仅对海洋气候和生态系统起着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影响着全球的气候变化。
5. 海洋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海洋资源包括石油、天然气、海洋矿产、海水、海洋生物等,它们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具有重要的价值。
同时,由于过度捕捞、污染和气候变化等原因,海洋生态系统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海洋海洋面积约362,000,000平方公里(140,000,000平方里),近地球表面积的71%。
海洋中含有十三亿五千多万立方千米的水,约占地球上总水量的97%。
全球海洋一般被分为数个大洋和面积较小的海。
五个主要的大洋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南冰洋(注:中国大陆认为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一直延续到南极洲,故不存在南冰洋一说),大部分以陆地和海底地形线为界。
地球表面被陆地分隔为彼此相通的广大水域称为海洋,其总面积约为3.6亿平方公里,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因为海洋面积远远大于陆地面积,故有人将地球称为“水球”。
海和洋不是一回事,海洋的中间部分称为洋,约占海洋总面积的89%,它的深度大,一般在二、三千米以上,海水的温度、盐度、颜色等不受大陆影响,有独立的潮汐和洋流系统。
全球分五个大洋即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和南冰洋(中国大陆认为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一直延续到南极洲,故不存在南冰洋一说)。
海洋的边缘部分称为海,深度较浅,一般在二、三千米之内,约占海洋总面积的11%。
海没有独立的潮汐和海流系统,水温因受大陆影响而有显著的季节变化,盐度受附近大陆河流和气候的影响也较明显,水色以黄绿色较多,透明度小。
海按其所处位置的不同,可分边缘海和地中海两种类型。
大洋靠近大陆的部分,被岛屿和半岛分隔开,水流交换畅通的称为边缘海,如东海、南海、日本海等;介于大陆之间的海称地中海,如地中海、加勒比海等。
如果地中海伸进一个大陆内部,仅有狭窄水道与海洋相通的,又称为内海,如渤海、波罗的海等。
海洋灾害主要指风暴潮灾害、巨浪灾害,海冰灾害、海雾灾害、大风灾害及地震海啸灾害等突发性的自然灾害。
引发海洋灾害的原因主要有大气的强烈扰动,如热带气旋、温带气旋等;海洋水体本身的扰动或状态骤变;海底地震、火山爆发及其伴生之海底滑坡、地裂缝等。
海洋自然灾害不仅威胁海上及海岸,有些还危及自岸向陆广大纵深地区的城乡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第5章海洋中的营养盐和环境海洋化学本章重点:海洋中氮、磷、硅营养盐的存在形式、分布变化及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特点。
5.1 硝酸盐和氮循环硝酸盐是含氮化合物的最终氧化产物。
在海水中,硝酸盐主要以离子形态存在,既不被键合也不被络合。
我国长江口(上海附近水域)硝酸盐含量高达65μmol/dm-3,居世界之冠。
海洋中氮循环的主要过程见图5.3。
5.2 磷酸盐和磷循环磷是海洋生物必需的营养要素之一,海水中的磷以颗粒态和溶解态存在。
磷酸盐含量随海区和季节的不同而变化,一般在河口和封闭海区,沿岸水和上升流区磷酸盐含量较高,而在开阔的大洋表层含量较低。
近海水域磷酸盐含量一般冬季较高,夏季较低。
在河口及沿岸浅海区磷酸盐垂直方向上分布比较均匀,而在深海和大洋中,则有明显分层。
我国近岸海区磷酸盐平均含量的季节变化见表5.7-5.10。
5.3 硅酸盐及其河口化学5.3.1 海洋中活性硅酸盐我国近岸海区硅酸盐平均含量的季节变化见表5.12-5.15。
5.3.2 硅酸盐的河口化学5.4 中国近海营养盐的生物地球化学所谓营养盐是对生物而言的,传统上在海洋化学中只指N、P、Si元素的盐类为海水营养盐。
20世纪以来,海水营养盐一直是化学海洋学的一项重要的研究内容。
其来源主要是大陆径流带来的岩石风化物质,有机物腐解的产物及排入河川的废弃物。
5.5 富营养化与赤潮5.5.1 富营养化富营养化是水体衰老的一种现象。
由于径流对地表的冲刷和淋溶,雨水对大气的淋洗,以及废水、污水,带有一定的营养物质向湖泊和近海水域汇集,使得水体的沿岸带扩大,沉积物增加,N、P等营养元素数量大大增加,往往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
富营养化现象在人为污染水域或自然状态水域均有发生。
5.5.2 赤潮a)赤潮与富营养化;b) 赤潮引发和消亡的初步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