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砌体房屋构造要求
- 格式:ppt
- 大小:566.00 KB
- 文档页数:10
多层砖砌体房屋是一种常见的建筑结构形式,它以砖块为主要材料建造,具有稳固、耐久的特点。
而构造柱作为房屋的支撑结构,对于多层砖砌体房屋的承重和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多层砖砌体房屋构造柱的设置有着严格的要求。
本文将从构造柱的位置、尺寸、材料、固定方式等方面对多层砖砌体房屋构造柱的设置要求进行详细阐述。
一、构造柱的位置要求1.构造柱的位置应当合理,一般应设置在房屋的主承重墙下方,以保证其承受来自上层楼板和墙体的荷载。
2.构造柱的间距应当根据房屋的承重结构和设计要求进行合理设置,一般不应大于6米,以确保房屋的整体稳定。
二、构造柱的尺寸要求1.构造柱的截面尺寸应当根据设计要求和荷载计算确定,一般不应小于实际需要的承载能力,以确保其安全可靠。
2.构造柱的高度应当根据其所承受的荷载大小和楼层高度进行合理确定,一般不应小于2.5米,以确保其在垂直荷载下的稳定性。
三、构造柱的材料要求1.构造柱的材料应当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建筑设计要求,一般应选用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材料,以保证其承载能力和耐久性。
2.构造柱的加固和防腐处理应当符合建筑设计要求和监理要求,以保证其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四、构造柱的固定方式要求1.构造柱的固定方式应当符合设计要求和建筑标准,一般应选用搭接焊接或螺栓连接的方式,以确保其与楼板和墙体的牢固连接。
2.构造柱的连接部位应当进行必要的防火处理,确保其在发生火灾时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多层砖砌体房屋构造柱的设置是十分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房屋的承重和稳定性。
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建筑标准和设计要求进行设置,确保构造柱的位置合理、尺寸合适、材料优质、固定牢靠,从而保证多层砖砌体房屋的整体安全和稳定。
构造柱是多层砖砌体房屋中不可或缺的结构元素,它承担着支撑楼板和墙体荷载的重要任务,对房屋的稳定和安全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构造柱的设置要求至关严格,不容忽视。
一、构造柱的位置要求在多层砖砌体房屋中,构造柱的位置至关重要。
砌体工程施工构造要求一、施工准备1. 材料准备:根据施工图计算材料用量,分清各种材料规格,并上报计划。
砌块进场后,厂家需及时提供产品的出厂合格证、产品检测报告等相关资料。
砖应色泽均匀,边角整齐,无弯曲、裂纹,规格基本一致,敲击时声音响亮,并需有出厂合格证、试验报告单。
2. 机具准备:根据施工需要,准备相应的施工机具和工具,如砌块切割机、砌筑砂浆搅拌机、水平尺、垂直尺、钢尺、锤子、斧子等。
3. 劳动力准备:根据施工进度和工程量,合理安排施工人员,并进行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
4. 现场准备:砌筑施工所在的施工层,在施工前应先进行结构验收,办理好施工隐蔽验收手续。
清理施工场地,确保施工通道畅通。
二、施工构造要求1. 砌体结构施工要求:(1)设有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的墙体,应先绑扎构造柱钢筋,然后砌砖墙,最后支模浇筑混凝土。
(2)砖墙应砌成马牙槎(五退五进,先退后进),墙与柱应沿高度方向每500mm 设26水平拉结筋,每边伸入墙内不应少于1m。
(3)砖砌体的转角处和交接处应同时砌筑,严禁无可靠措施的内外墙分砌施工,对不能同时砌筑而又必须留置的临时间断处应砌成斜槎,斜槎水平投影长度不应小于高度2/3。
(4)中小型砌块墙体应对孔错缝搭砌,搭接长度不应小于90mm。
承重墙严禁采用断裂小砌块,小砌块应底面朝上反砌于墙上(针对盲孔砌块)。
2. 填充墙结构施工要求:(1)填充墙采用轻质砌体材料。
填充墙砌体材料的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规定。
(2)填充墙砌体应按设计要求设置拉结筋,拉结筋的锚固长度和布置间距应满足设计要求。
(3)填充墙与承重墙、柱的连接处应采取加固措施,确保连接牢固。
(4)填充墙砌体砌筑砂浆的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规定。
三、施工质量控制1. 墙体灰缝饱满、灰缝厚度均匀一致、墙面清洁。
2. 构造柱浇筑密实、后塞口高度和砌块斜度一致。
3. 门窗过梁浇筑密实、搁置长度满足规范要求。
4. 砌体成形质量达到相关规范标准。
四、施工安全措施1. 施工人员应按照相关安全规范操作,佩戴安全帽、手套等防护用品。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最新砌体结构设计规范最新版是建筑结构设计的一项重要标准,为了保证砌体结构的安全可靠性,提高建筑的抗震、抗风、抗震动性能,以及提高建筑的使用寿命和整体质量,制定了一系列的设计规范。
以下是砌体结构设计规范最新版的主要内容。
1. 材料选择:砌体结构设计规范最新版要求选择符合标准规定的砖、砂、水泥等建筑材料,保证材料的质量合格。
对于特殊条件下的砌体结构,如高层建筑、大跨度建筑等,还需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抗震性能更好的材料。
2. 砌筑工艺:砌体结构设计规范最新版要求采用合理的砌筑工艺,确保墙体的垂直度、水平度和平整度符合规范要求。
要求在墙体砌筑过程中加强检查和验收,避免出现质量问题。
3. 墙体布置:砌体结构设计规范最新版要求根据建筑的功能、荷载和结构要求,合理布置砌体墙体,确保墙体的承重和抗震性能。
要求在墙体布置中考虑到结构的整体刚度和变形特性,合理安排水平和竖向的砌筑缝。
4. 钢筋加固:砌体结构设计规范最新版要求在特殊的结构和工况条件下,使用钢筋加固技术,提高墙体的整体抗震性能。
要求根据结构的荷载特点和砌体墙体的布置情况,合理设计钢筋配筋和加固方式。
5. 抗震设计:砌体结构设计规范最新版要求进行抗震设计,确保建筑在地震活动中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要求根据建筑的重要性、结构形式和地震区域,合理确定设计用地震动参数和抗震设防烈度。
6. 框架填充墙设计:砌体结构设计规范最新版要求进行框架填充墙的设计,确保砌体墙体在框架结构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要求根据框架和墙体的相互作用,合理设计填充墙的尺寸、布置和配筋。
7. 渗透性设计:砌体结构设计规范最新版要求进行渗透性设计,确保墙体具有一定的防水和防潮性能。
要求根据建筑的使用环境和区域气候条件,合理选择防水材料和防水施工工艺。
8. 砌体结构验收:砌体结构设计规范最新版要求进行砌体结构的验收工作,确保砌体结构的质量和安全性。
要求加强对砖、砂、水泥等材料的验收,墙体砌筑质量的检查,以及加固工程和防水工程的验收。
砌体结构工程结构构造要求( 1 ) 墙体转角处和纵横墙交接处应设置拉结钢筋或钢筋焊接网。
(2 ) 砌体结构钢筋混凝土板、屋面板应符合下列规定:②浇钢筋混凝土楼板或屋面板伸进纵、横墙内的长度,均不应小于120mm。
②预制钢筋混凝土板在混凝土梁或圈梁上的支承长度不应小于80mm。
当板未直接搁置在圈梁上时,在内墙上的支承长度不应小于100mm,在外墙上的支承长度不应小于120mm。
③预制钢筋混凝土板端钢筋应与支座处沿墙或圈梁配置的纵筋绑扎,应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C25的混凝土浇筑成板带。
④预制钢筋混凝土板与现浇板对接时,预制板端钢筋应与现浇板可靠连接。
⑤当预制钢筋混凝土板的跨度大于4.8m并与外墙平行时,靠外墙的预制板侧边应与墙或圈梁拉结。
⑥钢筋混凝土预制板应相互拉结,并应与梁、墙或圈梁拉结。
( 3 )承受吊车荷载的单层砲体结构应采用配筋砌体结构。
( 4 ) 多层砌体结构房屋中的承重墙梁不应采用无筋砌体构件支承。
( 5 )对于多层砌体结构民用房屋,当层数为3层、4 层时,应在底层和檐口标高处各设置一道圈梁。
当层数超过 4 层时,除应在底层和檐口标高处各设置一道圈梁外,至少应在所有纵、横墙上隔层设置。
( 6 )圈梁宽度不应小于190mm ,高度不应小于120mm,配筋不应少于4∅12,箍筋间距不应大于200 mm。
( 7 )底部框架-抗震墙结构房屋底部现浇混凝土抗震墙厚度不应小于160mm。
框架柱截面尺寸不应小于400 m m ×400 mm,圆柱直径不应小于450 mm。
(8 ) 配筋砌块砌体抗震墙应全部用灌孔混凝土灌实。
( 9 )填充墙与周边主体结构构件的连接构造和嵌缝材料应能满足传力、变形、耐久、防护和防止平面外倒塌要求。
多层砖砌体房屋现浇混凝土圈梁的构造要求一、引言多层砖砌体房屋是一种常见的建筑结构形式,而现浇混凝土圈梁则是其施工中重要的构造要求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多层砖砌体房屋现浇混凝土圈梁的构造要求。
二、构造要求1. 设计要求在进行多层砖砌体房屋现浇混凝土圈梁的施工前,首先需要根据相关设计要求进行设计。
设计要考虑到建筑的承重要求、使用功能要求以及地震、风荷载等外部力的作用。
2. 材料要求(1)混凝土:选择强度等级合适的混凝土,通常采用C25以上的混凝土。
混凝土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确保其强度和耐久性。
(2)钢筋:选择合适的钢筋,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布置。
钢筋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确保其强度和抗腐蚀性能。
3. 施工准备(1)检查砌体墙体:在施工前应对砌体墙体进行检查,确保其质量合格,无明显缺陷。
(2)搭设脚手架:搭设脚手架以便施工人员操作和施工材料运输。
4. 施工步骤(1)浇筑混凝土底梁:在砌体墙体的上方首先浇筑混凝土底梁,底梁的厚度一般为150mm,宽度应根据设计要求进行确定。
(2)设置钢筋骨架:在混凝土底梁中设置钢筋骨架,钢筋的直径和数量应根据设计要求进行确定。
(3)浇筑混凝土圈梁:在钢筋骨架设置完毕后,进行混凝土圈梁的浇筑。
圈梁的厚度一般为150mm,宽度应根据设计要求进行确定。
(4)养护:混凝土圈梁浇筑完成后,需要进行适当的养护,以确保其强度和稳定性。
5. 注意事项(1)施工过程中需注意混凝土的浇筑质量,避免出现空鼓、裂缝等质量问题。
(2)施工现场应保持整洁,避免杂物、水泥浆等对混凝土质量的影响。
(3)施工人员应佩戴好相关的安全防护用品,保证施工安全。
三、总结多层砖砌体房屋现浇混凝土圈梁的构造要求是保证建筑结构稳定和安全的重要一环。
在施工前需要进行设计,选择合适的材料,并进行施工准备。
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施工步骤和注意事项,确保施工质量。
通过严格遵守构造要求,可以保证多层砖砌体房屋现浇混凝土圈梁的质量和使用寿命,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更加安全和舒适的住宅环境。
砖、石砌体房屋构造措施1、安全层以下承重孤立墙体的中部必须设置钢筋混凝土抗洪柱;抗洪安全等级为一级的多层房屋,尚应在外墙四角、横墙间距大于7.2m的房间内外墙交接处、楼梯间横墙与外墙交接处、山墙与内纵墙交接处设置抗洪柱。
2、抗洪柱的设置和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1)设置抗洪柱的墙体应先砌墙后浇柱;抗洪柱与墙体连接处宜砌成马牙槎,并应沿墙高每隔500mm设置2根直径为6mm的水平钢筋和直径为4mm、间距不大于100mm的分布短筋点焊组成的拉结网片或直径为4mm点焊钢筋网片,每边伸入墙内不小于1m或伸至门窗洞边;(2)抗洪柱可不单独设置基础,但应伸入室外地面以下不小于500mm或锚入墙体基础圈梁内;(3)抗洪柱顶端应伸至近水面安全层楼板或以上,并应与各层的圈梁或楼板有可靠的连接。
3、抗洪柱箍筋直径和间距宜符合下列规定:(1)当纵向配筋为4根直径18mm、20mm或22mm的钢筋时,箍筋直径宜为8mm,箍筋间距不宜大于150mm;(2)当纵向配筋为4根直径14mm或16mm的钢筋时,箍筋直径宜为6mm,箍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3)在柱的上下端各500mm范围内箍筋间距不宜大于100mm。
4、内外墙交接处必须咬槎砌筑;当内外墙交接处未设置抗洪柱时,对抗洪安全等级为一、二级的房屋,应沿墙高每隔500mm设置2根直径为6mm的水平钢筋和直径为4mm的分布短筋点焊组成的拉结网片或直径为4mm的点焊钢筋网片,每边伸入墙内不宜小于1m或伸至门窗洞边。
5、安全层以下后砌非承重墙体应沿墙高每隔500mm设置2根直径为6mm的钢筋和直径为4mm的分布短筋点焊组成的拉结网片或直径为4mm的点焊钢筋网片与承重墙或柱拉结,并伸入后砌非承重墙内不宜小于1m。
后砌非承重墙体顶部应与楼板或梁拉结。
6、近水面安全层及其以下各层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板处的外墙、内纵墙、内横墙应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
7、钢筋混凝土圈梁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1)圈梁应闭合;圈梁宜与楼板或屋面板设在同一标高处或紧靠板底,洪泛区单层坡屋盖房屋应设置在下弦标高处;(2)圈梁的截面高度不应小于12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25;(3)蓄滞洪区当计算风速不大于17.2m/s时,圈梁纵向最小配筋可釆用4根直径为10mm的钢筋,箍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当计算风速大于17.2m/s且不超过22.6m/s时,圈梁纵向最小配筋可采用4根直径为12mm的钢筋,箍筋间距不宜大于150mm;(4)洪泛区圈梁纵向最小配筋可釆用4根直径为10mm的钢筋,箍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
公寓砌墙规范标准最新在制定公寓砌墙规范标准时,需要考虑建筑安全、结构稳定性、隔音效果、隔热性能以及美观性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最新的公寓砌墙规范标准的详细内容:1. 材料选择- 砌墙材料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常用的有轻质砖、空心砖、加气混凝土砌块等。
- 材料必须具有良好的抗压强度、抗冻性能和耐久性。
2. 设计要求- 砌墙设计应符合建筑物整体结构设计,确保墙体的承重和抗震性能。
- 墙体厚度应根据建筑规范和承重需求来确定,一般住宅墙体厚度为240mm。
3. 结构稳定性- 墙体应设置足够的横梁和立柱,以增强墙体的稳定性。
- 墙体与楼板、屋顶的连接处应使用专用连接件,确保连接牢固。
4. 隔音与隔热- 墙体应具备一定的隔音和隔热性能,以满足居住舒适度。
- 可采用双层墙体或在墙体中填充隔音隔热材料来提高性能。
5. 施工工艺- 砌墙前应进行精确的测量和放线,确保墙体位置准确。
- 砌墙过程中应保证砖块的平整度和垂直度,使用专用砂浆。
- 砌墙完成后,应及时进行墙体的养护,防止裂缝和变形。
6. 安全措施- 施工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
- 施工现场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并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
7. 质量控制- 施工过程中应定期进行质量检查,确保砌墙质量符合规范要求。
- 完工后,应对墙体进行整体验收,包括强度测试、稳定性测试和隔音隔热性能测试。
8. 环保要求- 施工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噪音和粉尘的产生,保护周边环境。
- 使用的建筑材料应符合环保标准,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9. 维护与保养- 墙体完成后,应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延长使用寿命。
- 发现墙体有裂缝、渗水等问题时,应及时进行修复。
以上是公寓砌墙规范标准的主要内容,施工单位和个人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遵守这些规范,以确保公寓的安全性和居住的舒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