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东北农业大学909家畜传染病学、兽医内科学和兽医外科学考研大纲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 格式:docx
- 大小:17.82 KB
- 文档页数:3
动物医学学院 动物医学学院创建于1948年,其前⾝分别是兽医系与动物医学系,1998年正式建院,先后建⽴了动物医学、兽医公共卫⽣、动物药学和禽病防治4个专业以及动物医学七年制“本硕”连读班;⽬前主办专业为动物医学专业(含动物医学七年制“本硕”连读班)和动物药学专业。
学院拥有我国⾼等农业院校动物医学专业学科门类的⼀级学科博⼠点和博⼠后流动站,5个博⼠点(家畜解剖组织学与胚胎学、兽医病理学、预防兽医学、兽医内科学与兽医外科学)和11个硕⼠点。
所涵盖3个⼆级学科均具有博⼠和硕⼠学位授予权,3个⼆级学科均为⿊龙江省重点建设学科,其中基础兽医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临床兽医学科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动物医学学院机构设置包括院党总⽀、院⾏政、院办公室和院团委。
设有基础兽医学系、预防兽医学系、临床兽医学系、动物药学系及其所属13个教学科研室,拥有⼀个动物临床教学医院。
共有在岗教职⼯80⼈,在岗专业教师52名,专业教师中具有博⼠学位教师达到70%,具有硕⼠学位教师占100%,外缘教师近50%;具有博⼠⽣导师14⼈,硕⼠导师28⼈,其中有国家名师1⼈,省级名师2⼈,龙江学者2⼈,拥有国内⼀流的教学与科研队伍和条件。
教师中担任中国农学会农业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龙江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全国兽医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1⼈,教育部动物医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全国畜牧兽医学会⼆级学会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等18⼈。
近⼗年来,主持承担国家⾃然科学重⼤项⽬、重点和⾯上项⽬、“973”项⽬、国家“863”项⽬、国家杰出青年基⾦项⽬、霍英东青年基⾦、国家教育部科技计划项⽬、国家农业部成果转化资⾦项⽬等56项;⿊龙江省科技攻关项⽬、⾃然科学基⾦项⽬、杰出青年基⾦项⽬、国家及省博⼠后基⾦项⽬70余项;各厅局科研项⽬69项,共计196项。
获教育部与⿊龙江省科技进步奖35项。
在国内外相关学术杂志上公开发表国家核⼼刊物科研论⽂1142篇,其中国家⼀级核⼼刊物359篇,46篇被SCI收录,16篇被EI收录。
畜牧兽医自考本科科目畜牧兽医专业的自考本科科目包括动物解剖学、动物生理学、动物病理学、畜牧学、兽医药物学、兽医微生物学、动物遗传育种学、动物繁殖学、动物营养学、兽医内科学、兽医外科学、兽医传染病学、兽医诊断学、兽医法医学等。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其中几门科目。
动物解剖学是研究动物形态结构的科学。
通过对动物解剖学的学习,能够了解动物体内各器官的构造和功能,为诊断和治疗疾病提供基础。
学习内容包括动物体形、运动器官、消化器官、呼吸器官、循环器官、泌尿生殖器官等。
动物生理学是研究动物正常生命活动的科学。
通过学习动物生理学,可以掌握动物体内各器官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了解动物的生命活动规律及其调节机制。
学习内容包括细胞生理学、神经生理学、心血管生理学、呼吸生理学、消化生理学、泌尿生理学、内分泌学等。
动物病理学是研究动物疾病变化的科学。
通过学习动物病理学,可以了解病理变化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辅助诊断疾病,并为治疗和预防疾病提供依据。
学习内容包括病理组织学、病理生化学、病理免疫学、病原生物学、兽医病理学等。
畜牧学是研究家畜的饲养管理和育种选配的科学。
通过学习畜牧学,可以了解动物的品种、生长发育规律、饲养管理技术、繁殖技术和育种选配方法,为高效养殖提供基础。
学习内容包括畜牧动物解剖学与生理学、饲养管理学、育种学、改良育种学、畜牧经济学等。
兽医药物学是研究动物用药物的科学。
通过学习兽医药物学,可以学习各类兽药的分类、作用机制、使用方法、副作用和药物间相互作用等,为合理使用药物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学习内容包括兽药的分类、药理学、药代动力学、药物不良反应与药物控制等。
兽医微生物学是研究动物病原微生物的科学。
通过学习兽医微生物学,可以了解动物常见的病原微生物种类、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病原性和防控方法,为疾病的诊断和防治提供基础。
学习内容包括常见兽医微生物学、动物病原真菌学、动物病原寄生虫学、兽医病因学等。
总之,畜牧兽医自考本科科目的学习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动物解剖学、动物生理学、动物病理学、畜牧学、兽医药物学、兽医微生物学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兽医学相关的理论和实践知识,为从事畜牧兽医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动物医学考研的方向和科目较为广泛,主要集中在兽医学及相关领域。
以下是常见的考研方向及其对应的主要考试科目:1. 基础兽医学方向•方向简介:基础兽医学侧重于研究动物的解剖、生理、生物化学、病理等基础知识,是从事科研和教学的重要方向。
•研究方向:o动物解剖与组织胚胎学o动物生理学o动物病理学o动物生物化学o动物药理学与毒理学•考研科目:1.政治2.英语(一)3.动物解剖学与生理学4.专业基础综合(生物化学、药理学等)2. 临床兽医学方向•方向简介:临床兽医学以动物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为研究重点,毕业生主要从事临床兽医、宠物医生等工作。
•研究方向:o动物内科学o动物外科学o兽医临床诊断学o兽医影像学•考研科目:1.政治2.英语(一)3.兽医临床诊断学4.临床综合(动物内外科疾病)3. 预防兽医学方向•方向简介:预防兽医学关注动物疾病的预防、流行病学、免疫学等领域,主要面向兽医公共卫生、动物疫病防控等工作。
•研究方向:o动物传染病学o动物寄生虫学o兽医免疫学o兽医流行病学o动物检疫学•考研科目:1.政治2.英语(一)3.动物传染病学4.预防兽医学综合(寄生虫学、流行病学等)4. 兽医公共卫生学方向•方向简介:兽医公共卫生学研究人与动物共患病的防控,关注动物疫病对公共卫生的影响,毕业生可以从事检验检疫、食品安全等工作。
•研究方向:o人畜共患病o动物性食品安全o兽医卫生学•考研科目:1.政治2.英语(一)3.公共卫生基础(动物检疫、卫生法规等)4.专业综合(兽医流行病学等)5. 兽药学方向•方向简介:兽药学侧重于兽药的开发、评价、使用及管理,毕业生可以从事兽药研发、兽药管理等工作。
•研究方向:o兽药制剂学o兽药药理学o兽药毒理学o兽药分析学•考研科目:1.政治2.英语(一)3.动物药理学4.兽药学综合(药剂学、毒理学等)6. 食品安全与动物检验检疫方向•方向简介:此方向注重研究动物性食品的安全问题、动物产品的质量检测与检验等,涉及兽医卫生和食品科学的交叉学科。
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第一章、第二章练习题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依据病原体的种类和先后顺序可将感染分为单纯感染混合感染原发感染继发感染2、国际兽医局规定的A类传染病有口蹄疫水疱性口炎猪水疱病猪瘟非洲猪瘟非洲马瘟牛瘟牛传染性胸膜肺炎蓝舌病小反刍兽疫裂谷热疙瘩皮肤病绵羊痘和山羊痘高致病性禽流感鸡新城疫3、家畜传染病发展的阶段包括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转归期4、动物传染病在流行过程中的主要表现形式包括散发流行地方性流行大流行5、采取隔离封锁的基本原则早快严小二、名词解释1、感染:病原微生物侵入动物机体,并在一定的部位定居,生长繁殖,从而引起机体一系列病理反应,这个过程称为感染。
2、生物安全:主要是采取必要的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消除各种理化和生物性致病因子对人和动物的危害,是动物生产中的一种安全保障体系。
3、传染病:凡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具有一定的潜伏期和临诊表现,并具有传染性的疾病,称为传染病。
4、检疫:是指利用各种诊断和检测方法对动物及其相关产品和物品进行疫病、病原体和抗体的检查。
5、隔离:将不同健康状态的动物严格分离、隔开、完全、彻底切断其间的来往接触,以防疫病的传播、蔓延即为隔离。
6、自然疫源性疾病:有些病原体在自然条件下,即使没有人和动物的参与,也可以通过传播媒介感染宿主造成流行,并且长期在自然界循环延续其后代,人和动物疫病的感染和流行,对其在自然界的保存来说不是必要的,这种现象称为自然疫源性,具有自然疫源性的疾病,称为自然疫源性疾病。
7、慢病毒感染:又称长程感染是指潜伏期长,发病呈进行性且最后常以死亡为转归的病毒感染。
8、紧急接种:紧急接种是在发生传染病时,为了迅速控制和扑灭疫病的流行,而对疫区和受威胁区尚未发病的畜禽进行的应急性免疫接种。
9、假定健康动物:在有传染病疫情发生时,疫区内除了患病动物和可疑感染动物以外,其它易感动物都属于假定健康动物。
10、地方流行性:在一定的地区和畜群中,带有局限性传播特征的,并且是比较小规模流行的家畜传染病,可称为地方流行性三、简答题1、简述造成动物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答:家畜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就是从家畜个体感染发病发展到家畜群体发病的过程,也就是传染病在畜群中发生和发展的过程。
东北农业大学兽医内科学课程教案总学时数:72学时(其中:理论课40学时,实验课32学时)本科学年第二学期授课班级:动医本科061-065班东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李艳飞兽医内科学教案课程:兽医内科学(本科)教师:李艳飞刘运峰职称:教授一、基础教材:《兽医内科学》,高等教育出版社郭定宗主编2006二、主要参考书:1.Blood D.C. Veterinary Medicine 5th ed. London Bailiere Tindall.19792.Fraser, C.M. 主编. 默克兽医手册. 第七版. 韩谦译.[M]. 北京: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7 3.段得贤等. 家畜内科学. 北京:农业出版社. 1995年4.倪有煌,李毓义主编.《兽医内科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5.王建华等. 家畜内科学.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3年6.西北农业大学. 家畜内科学(2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7. 王小龙. 兽医内科学. 北京. 中国农大出版社. 20048.李毓义,杨宜林主编. 动物普通病学. 吉林: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年三、主要参考杂志畜牧兽医学报中国兽医杂志中国兽医学报中国兽医科技绪论Ⅰ、教学目的与要求要求重点掌握兽医内科学的概念和研究方法,特别是生物技术、现代分析技术、临床常用技术的原理和适用范围。
Ⅱ、讲授内容纲要兽医内科学的概念研究内容兽医内科学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方法Ⅲ、采用的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课件授课Ⅳ、要点兽医内科学的概念、研究内容、兽医内科学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方法。
第一章消化系统疾病Ⅰ、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马疝痛的综合症候群、一般治疗原则、各种疝痛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原则。
2、掌握临床上常用的典型处方,并能灵活应用。
3、全面掌握反刍动物前胃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原则。
Ⅱ、本章要点重点学习掌握前胃病、腹痛病和炎症性胃肠病的病性、临床特征、病因、病理学基础,阐明各系统间和各症状间的彼此联系,确定消化器官疾病的病变部位及病理性质,应用辨证论治的方法,建立诊断,并据此提出防治原则和措施。
兽医外科学教学大纲一、教学概述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课程性质:必修课适用层次:汉族本科、民族本科适用专业:动物医学开课学期:第五或第七学期学时:54(理论:34;实验:20)。
学分:3二、课程教育目标兽医临床诊断学是以各种畜禽为主要研究对象,从临床实践的角度,研究其疾病的诊断方法和理论的学科。
它是动物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临课程的入门,又是基础课向专业课程过度的桥梁。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理论了联系实际的重要性,并逐渐掌握兽医临床诊断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从而对疾病能够做出初步的诊断。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熟练掌握基本的临床诊断方法,并能应用于各种家畜和家禽的疾病诊断中;掌握一般检查的临床意义,并能够根据各临床意义初步判断典型病例;初步掌握血、尿、粪便的实验室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了解症状、资料综合分析及建立诊断的一般步骤、方法和原则;学写处方及完整病历,为以后兽医内科学、兽医外科学及兽医产科学奠定坚实基础。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1、理论课教学内容与要求绪论(1学时)教学目的:1、掌握兽医临床诊断学的概念。
2、理解症状的分类及相互区别。
3、了解兽医临床诊断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发展历史。
教学重点:兽医临床诊断学的概念及其内容。
教学难点:症状的分类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1、兽医临床诊断学概念2、诊断学的内容3、学习诊断学的要求4、诊断学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第一章临床检查的基本方法和程序(2学时)教学目的:1、掌握临床诊断的基本方法。
2、理解常见病理变化的原因、特征和临床意义。
3、培养学生注重基础的素养。
教学重点:听诊、问诊、叩诊、视诊和触诊的使用范围。
教学难点:叩诊的操作要领和叩诊音的鉴别。
教学内容:第一节临床检查的基本方法重点节。
主要讲解视诊、听诊、问诊、触诊、叩诊和嗅诊的操作方法、适用范围及注意事项等。
第二节临床检查的程序本节简略讲解,讲解内容为一般临床检查的顺序以及不同动物临床检查的基本要点。
02799 兽医临床医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一)本课程的性质与任务兽医临床医学是临床兽医各学科的综合,是畜牧与兽医专业的专业课程。
兽医临床医学是一门内容广泛、基本理论深、基本技能多、同时实践性强的课程。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应该涉及兽医临床诊断学、兽医内科学、兽医外科学、兽医产科学、兽医传染病学和兽医寄生虫病学等多学科知识,但考虑到自学考试的特点和专业教学计划对课程的要求,本大纲只考核其中兽医临床诊断学和兽医内科学相关的内容。
本课程的任务是以各种动物为对象,从临床实践的角度出发,去研究其动物疾病的诊断方法和理论,及研究畜禽内科疾病包括营养代谢病、中毒病和各器官系统内科疾病的发病原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病理变化、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和预防措施等。
(二)本课程在专业知识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兽医临床医学是畜牧与兽医专业的专业课程,它以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为知识前提,以动物生产和兽医临床实际为目的.本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严格地说,本课程中的兽医临床诊断学部分介绍的是介于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的内容,是联系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纽带,它为各临床学科如兽医内科学、兽医外科学、兽医产科学、兽医传染病学和兽医寄生虫病学提供了诊断疾病的基本方法、基本原则和相关理论知识;而兽医内科学部分主要介绍畜禽营养代谢性疾病、中毒性疾病和各器官系统内科疾病等有关的知识,它,是兽医专业课程的重要内容,与兽医外科学、兽医产科学、兽医传染病学和兽医寄生虫病学一起共同构成兽医临床五大核心课程,是保障动物健康、促进畜牧业发展的有力武器。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和分工本课程是以本专业设置的动物学、家畜解剖学,动物组织胚胎学、动物生理学、家畜病理学、兽医药理学、家畜饲养管理学等一切前期课程为基础的,是前期课程学习的最终目标,是所学课程知识的最后整合和发展。
1、学习本课程应具备的基础知识:动物学、动物解剖学、普通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物理学、动物组织胚胎学、动物生理学、家畜病理学、兽医药理学、家畜饲养管理学等。
兽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和要求兽医硕士专业学位是面向各级畜牧兽医工作站、畜牧生产企业、国家动物卫生、兽医卫生监督、动物药品生产与管理、动物检疫等部门,培养从事兽医资源管理、技术监督、市场管理与开发、兽医临床工作和现代化兽医业务与管理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
具体要求为:1.思想品德要求:较好地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高尚,学风严学科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团结协作精神及为科学勇于献身的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业务素质要求:(一)较好地掌握专业领域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具备较宽广的相关学科知识,熟悉国家的相关政策和法规。
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较熟练地阅读专业领域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外语写作能力。
熟悉我国兽医事业的现状,了解国际兽医行业的发展动态和趋势。
(二)有较强的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较强的统筹决策、组织管理和业务实施能力。
能独立担负兽医科技服务、技术监督、管理与开发、项目规划与实施等工作。
二、学习方式和学习年限兽医专业硕士研究生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实行学分制。
根据研究生培养的实际情况可适当提前或延期毕业时间,但须按有关规定,经本人申请,导师及所在学科分委员会和学院领导同意,研究生部审核,报校长批准。
原则上提前或延期毕业时间不超过1年。
三、培养方式与管理培养环节采取全日制脱产学习方式,有课程学习、实践环节、学位论文研究三个主要环节组成。
1.课程学习:专业硕士研究生必须认真学习各门课程,打好理论基础,掌握系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必要的研究方法及综合分析能力。
学习方式采取听课、讨论和自学相结合,要求既要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又要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实践环节:根据实习单位的具体条件,可参加实习单位课题研究。
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第一章、第二章练习题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依据病原体的种类和先后顺序可将感染分为单纯感染混合感染原发感染继发感染2、国际兽医局规定的A类传染病有口蹄疫水疱性口炎猪水疱病猪瘟非洲猪瘟非洲马瘟牛瘟牛传染性胸膜肺炎蓝舌病小反刍兽疫裂谷热疙瘩皮肤病绵羊痘和山羊痘高致病性禽流感鸡新城疫3、家畜传染病发展的阶段包括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转归期4、动物传染病在流行过程中的主要表现形式包括散发流行地方性流行大流行5、采取隔离封锁的基本原则早快严小二、名词解释1、感染:病原微生物侵入动物机体,并在一定的部位定居,生长繁殖,从而引起机体一系列病理反应,这个过程称为感染。
2、生物安全:主要是采取必要的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消除各种理化和生物性致病因子对人和动物的危害,是动物生产中的一种安全保障体系。
3、传染病:凡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具有一定的潜伏期和临诊表现,并具有传染性的疾病,称为传染病。
4、检疫:是指利用各种诊断和检测方法对动物及其相关产品和物品进行疫病、病原体和抗体的检查。
5、隔离:将不同健康状态的动物严格分离、隔开、完全、彻底切断其间的来往接触,以防疫病的传播、蔓延即为隔离。
6、自然疫源性疾病:有些病原体在自然条件下,即使没有人和动物的参与,也可以通过传播媒介感染宿主造成流行,并且长期在自然界循环延续其后代,人和动物疫病的感染和流行,对其在自然界的保存来说不是必要的,这种现象称为自然疫源性,具有自然疫源性的疾病,称为自然疫源性疾病。
7、慢病毒感染:又称长程感染是指潜伏期长,发病呈进行性且最后常以死亡为转归的病毒感染。
8、紧急接种:紧急接种是在发生传染病时,为了迅速控制和扑灭疫病的流行,而对疫区和受威胁区尚未发病的畜禽进行的应急性免疫接种。
9、假定健康动物:在有传染病疫情发生时,疫区内除了患病动物和可疑感染动物以外,其它易感动物都属于假定健康动物。
10、地方流行性:在一定的地区和畜群中,带有局限性传播特征的,并且是比较小规模流行的家畜传染病,可称为地方流行性三、简答题1、简述造成动物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答:家畜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就是从家畜个体感染发病发展到家畜群体发病的过程,也就是传染病在畜群中发生和发展的过程。
兽医学考研科目兽医学考研科目一般包括以下内容:1. 畜牧生物技术(1)基因工程:包括基因克隆及其应用、DNA重组技术、基因转移技术、育种前沿及进展等;(2)细胞与组织工程:包括细胞培养、动植物细胞工程、组织培养及其应用等;(3)生殖技术:包括生殖器官的构造和发育、生殖细胞及其发育、生殖周期控制、人工授精及其应用等;(4)免疫技术:包括抗原与抗体、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免疫细胞的分离和纯化、细胞因子及其调控、疫苗研究进展等。
2. 畜牧兽医学(1)畜牧动物病原微生物学:包括动物感染病原体分类、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点、动物感染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机制等;(2)畜牧兽医内科学:包括畜牧兽医学基础、畜牧兽医学临床、主要常见传染病的诊治、动物心血管、泌尿生殖、神经、呼吸、消化、血液学疾病及其防治、兽医药物学、营养疾病诊断及其防治、畜牧兽医鉴定等;(3)畜牧兽医外科学:包括动物外科学与创伤学、外科手术学、创伤处理等。
3. 畜牧与草业科学(1)牧草学:包括牧草产业概况、牧草的分类及特性、装袋法制备干草技术原理等;(2)禽兽营养学:包括禽兽概述、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营养物质对发育形态的影响、禽兽饲养管理等;(3)畜禽病毒学:包括主要病毒特点、病毒的致病机制、病毒的生活史、病毒的诊断与防控等。
4. 畜产品科学和安全学(1)肉类科学:包括肉类概述、肉质特征、营养成分、生理生化变化、肉类的化学和物理变化等;(2)乳品科学:包括乳类生理特性、乳品的制作技术、乳品的质量监控技术等;(3)食品安全学:包括食品安全的概念、食品卫生标准、食品污染物的检验、食品中毒的防治、食品病原微生物的检测等。
以上是兽医学考研科目的一些参考内容,考生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备考。
绪论一、兽医学的概念兽医学是研究畜禽疾病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以及对疾病诊断和防治的综合性科学。
二、兽医学的主要任务为畜牧业服务为公共卫生事业服务为医学服务(人类疾病动物模型、航空医学等)保护生态为观赏动物服务三、兽医学包括的主要内容兽医学包括基础医学动物药理学动物病理学(病理解剖学病理生理学)临床诊断学临床医学(动物内科学动物外科学动物产科学)(动物传染病学动物寄生虫学)动物普通病学动物疫病学第一章病理学基础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经过和转归的一般规律性的科学。
病理学包括病理生理学(机体机能代谢变化)病理解剖学(机体形态结构变化)一、疾病的概念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病痛,而且是一种躯体上、精神上、社会上的完全良好状态。
健康动物应具备有强壮的身体素质,健全精神状态和良好环境适应能力。
疾病是机体与各种致病因素相互作用产生的损伤与抗损伤的复杂斗争过程,并表现机体生命活动障碍,在动物并可导致其经济价值降低。
二、疾病的特点三、疾病的分类四、疾病的演变动物疾病随着历史进化和科学发展而不断演变动物疾病随着人类饲养各种动物的不同需求而演变动物疾病随着现代畜牧业的发展,不断演变由于工业发展导致环境污染,生态失衡又会产生不少新的群发病五、疾病的经过和转归一般可把病程分为相互联系、界线十分明显的潜伏期(或隐蔽期)、前驱期、明显期、转归期四个阶段。
疾病的转归可依机体的状况、病因的性质和诊断,以及是否及时正确地治疗而表现各异,可分为完全痊愈、不全痊愈和死亡三种形式。
区别完全痊愈不全痊愈致病因素消除、停止控制功能代谢障碍完全消失未完全恢复,通过代偿维持相对正常生命活动形态结构损伤完全消失原发病引起的消除,留下病理状态生产力经济价值完全恢复不完全恢复阶段状态特点濒死期临终状态脑干以上中枢神经处于深度抑制状态,各系统的功能和代谢发生严重障碍,动物意识模糊或消失,反射迟钝、血压下降、呼吸与心跳微弱。
临床死亡复苏关键阶段心跳停止、呼吸停止和各种反射消失。
《兽医临床》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兽医临床》科目试卷满分为150分, 考试时间为180分钟2.考试范围及内容考试范围涉及五门课程(每门课程150分): 兽医内科学、兽医外科学、兽医产科学、兽医传染病学、兽医寄生虫学。
考试模式为五门课程选一, 即五门课程由考生任选其中一门课程。
兽医临床科目命题依据分别为:(1)《兽医内科学》(十一五国家级教材)郭定宗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23。
(2)《兽医外科科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 丁明星主编科学出版社, 2023。
(3)《兽医产科学》赵兴绪主编, 中国农业出版社(面向21世纪教材), 2023。
(4)《家畜传染病学》第四版, 蔡宝祥主编, 中国农业出版社(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2023。
(5)《家畜寄生虫学》孔繁瑶主编, 中国农业出版社。
三、答题方式闭卷、笔试《兽医产科学》考试大纲第一章家畜生殖内分泌学内容: 内分泌学的概念、生理作用及调节;生殖激素的概念、种类及作用原理;细胞因子的种类及其与繁殖功能关系;激素免疫。
第一节内分泌学概述一、内分泌学的基本概念二、内分泌系统的生理作用及其调节第二节生殖激素松果体激素、丘脑下部激素、促性腺激素、性腺激素、神经垂体激素、前列腺素、外激素、其它激素及与生殖有关神经递质第三节生殖激素的测定放射免疫测定法(RIA)、酶联免疫测定法(ELISA)第二章家畜生殖功能发生、发展与调节内容: 卵子发生与卵泡发育;发情及发情周期的概念、分类及调节;发情周期内母畜生殖器官及性行为的周期性变化;母畜发情的特点;公畜性行为特点。
第一节、母畜生殖功能的发展阶段第二节、卵子发生与卵泡发育一、卵子发生二、卵泡生长及发育三、卵母细胞成熟的调节第三节发情周期一、发情周期分期二、发情周期中卵巢的变化三、发情周期中生殖道的变化四、发情周期中性行为的变化五、发情周期的调节第四节母畜发情特点及发情鉴定第五节异常发情第六节发情控制第三章受精内容: 配子在母体生殖道内的运营;配子受精前准备;受精过程。
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动物医学专业大纲一、考试性质与目标本大纲适用于2025年度报考动物医学专业硕士学位的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考试旨在全面测试考生对动物医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专业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选拔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科研潜力的优秀人才。
二、考试内容及要求1. 基础兽医学部分- 动物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要求理解并掌握各类家畜、宠物等动物的解剖结构特点及其功能,了解胚胎发生发育的基本规律。
- 动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考核动物体各系统器官的正常生理功能及其调节机制,以及动物体内主要生化反应过程和原理。
-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深入理解微生物的形态、分类、生理生化特性及致病机理,掌握动物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应答过程及其应用。
2. 预防兽医学部分- 疾病防控理论与技术:包括传染病流行病学原理、疾病诊断技术、疫苗研发与使用、药物防治策略等内容。
- 兽医寄生虫学:掌握常见内外寄生虫的生活史、致病机理、诊断与防治方法。
3. 临床兽医学部分- 家畜内科学:涵盖内科常见疾病的病因、病理、症状、诊断和治疗原则。
- 外科学与手术学:考核动物外科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手术操作技能及术后管理知识。
- 临床诊断学:涉及实验室检验、影像诊断等现代临床诊断技术的应用。
4. 兽医药理学与毒理学- 要求掌握各类兽药的作用机理、药效学、药动学、合理用药原则及毒理学基本知识。
5. 兽医法规与伦理学- 掌握我国现行兽医法律法规体系,理解和尊重兽医职业道德规范。
三、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包含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和案例分析题等多种题型。
试卷满分为300分,各部分内容所占比重根据学科实际需求进行设定。
四、参考书目以最新版《兽医病理学》、《兽医微生物学》、《兽医内科学》等相关教材为主要参考资料,并结合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和行业动态进行复习备考。
请注意,本大纲可能会根据学科发展和教育部门的要求进行适时调整,考生应密切关注官方发布的最新信息。
2018年东北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
科目代码:909 科目名称:家畜传染病学、兽医内科学和兽医外科学
一、考试要求
兽医内科学主要考察考生是否掌握常见多发内科疾病的概念、临床特征、病因、剖检变化、临床病理学特征、流行病学特征、诊断依据、鉴别诊断及防治措施等;以及是否具备诊治兽医内科疾病的能力。
兽医外科学主要考察学生对外科疾病的发生、发展、诊治和预防掌握程度,如外科感染、损伤、肿瘤、风湿及全身各系统等外科常见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及诊断与治疗方法。
家畜传染病学主要考察考生必须掌握总论和各论有关传染病的感染、流行、防制措施以及部分具有特征性的病名和特殊诊防相关的基本概念、各自的流行病学基本意义和防制基本方法等。
指出需要考生理解和掌握的主要理论重点、解决哪些问题的能力等。
二、考试内容
家畜传染病学部分:
1.概念的掌握与考察
1)总论各个概念、各病名称和特殊症状、病变、流行特点等名称(含英文缩写)。
如隐性感染、炭疽是什么样的传染病、蓝耳病、虎斑心、ND等等;
2)特征性流行病学要点;特征性症状与病变;各病的常规与特殊诊断与鉴别诊断技术;如口蹄疫的口、蹄等部位的水疱疹、流涎、虎斑心,猪瘟的扣状肿,结核的变态反应诊断等等;
2.各个传染病具体内容的阐述、近似传染病的比较;如鸡白痢的流行病学特征、猪瘟的主要病变、如何区别诊断禽流感和新城疫
3.各病的防制。
如何封锁、隔离、消毒、免疫接种、紧急接种、扑杀等等,具体传染病的操作要领和区别;
4.现场传染病疫情分析与对策
根据重大传染病、慢性传染病、新发传染病、重发传染病、虫媒传染病、外来传染病等不同类型传染病,以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特点将诊断和防制综合性分析、启发和思考,模拟现场提出诊断技术和防治措施(治疗方案),整合诊、防、治计划。
兽医内科学部分:
1.绪论、各章概论;
2.流涎综合症、反刍动物前胃疾病、反刍动物皱胃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的鉴别诊断要点。
3.反刍动物前胃病、犬猫胃肠炎、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大叶性肺炎、胸膜炎、心力衰竭、肾炎、肾病、尿结石、脱毛症、糖尿病、日射病和热射病、奶牛酮病、钙磷代谢紊乱(纤维性骨营养不良、骨软病、佝偻病)、硒-维生素E缺乏症、微量元素(锌、铁、铜)缺乏症、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中毒、氢氰酸中毒、黄曲霉毒素中毒、有机磷中毒、氟中毒、食盐中毒、铅/汞/砷中毒。
兽医外科学部分:
1.损伤
1)掌握创伤的概念、创伤的症状,理解并掌握创伤的分类及临床特征;创伤愈合
及创伤愈合的影响因素;掌握创伤的检查方法、掌握创伤的治疗方法。
2)掌握挫伤的分类与症状、治疗;掌握血肿的病因及病理、症状与治疗;掌握淋
巴外渗的症状、治疗。
能够对挫伤、血肿、淋巴外渗进行鉴别诊断。
3)掌握烧伤与冻伤的病因和发病机理、分类与症状、急救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