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米分米的认识
- 格式:docx
- 大小:14.46 KB
- 文档页数:4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说课稿 6篇《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说课稿 1一说教材:《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有了一定的用尺度量能力的基础之上进行教学的。
对于新的计量单位毫米,学生通过使用直尺,已经有了一些感性认识,计量单位分米虽然不常用,但它对学生理解长度单位间的十进关系是很有必要的。
新的课程标准的根本目的在于为个体的发展服务。
个性的`和谐,理性的培养,情操的陶冶,身心发展的平衡等都是新课标所追求的目标。
基于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除了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这个知识目标外,重在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存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简单的推理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________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在操作中培养学生的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二说教法和学法: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情感态度、培养能力的关系。
在《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学中,为了不让学生一味的接受和积存知识,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我们注重借助直观教具和多媒体,运用多种方式,以学生为学习主体,让学生分小组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
他们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在轻松的氛围中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一系列活动,互相合作,集体探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
三说教学过程:一、用自主探究,育实践能力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让学生学习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和以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
基于此,《分米和毫米的认识》中,对于分米的教学,我把空间留给了学生,让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通过实验、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自主探究。
例如教师问:关于分米你已经知道了些什么?接着出示1分米的尺,让学生理解1分米在尺上的长度,并通过找一找、说一说、比一比、估一估、画一画、数一数、量一量等环节加深对一分米长度的印象,通过自已的操作来发现知识,学习知识。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三篇精选教案/试卷/文档/模板/课件合集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三篇篇一教学目标:①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长度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②引导学生探索米、分米、厘米、毫米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知道分米、毫米这二个长度单位和掌握1米=10分米、1分米=10 厘米、1厘米=10毫米。
教学教法:1.直观教学法。
教学时利用直尺,观看分米、毫米标准的长度,观察1毫米、1分米的长度,在脑中建立表象,并让学生用生活中典型的长度帮助学生感悟用心体会。
2.练习法。
学生巩固知识和形成各种学习技能需要反复的练习,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种主要的实践活动。
在教学认识分米、毫米时,让学生去找生活中的典型例子做为参照物。
教学学法:1.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和培养学生操作能力。
在建立观念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的应用能力。
2.学会与人合作养成良好习惯。
在估计测量中,由于毫米相对较小,容易出错,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分工完成,在课堂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回忆学过的二个长度单位是什么?比划一下1米长度和1厘米的长度吗?二、教学新知1、认识毫米,感受毫米的必要性。
2、建立毫米的表象。
请你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里到哪里是1毫米?用手比划一下。
师提问:生活哪些物体的长或厚约为1毫米?3、学习厘米与毫米的关系追问:通过刚才比划和观察,你发现什么?毫米是相对较小的长度单位,通过观察你发现。
(1)厘米与毫米有什么关系?得出1厘米=10毫米。
师:拿出数学书,让学生观察其厚度,你觉得数学是多厚?(2)分米的认识①分米出示一条10厘米长的小棒,让学生估,引出这条是10厘米。
师:这也是一个长度单位,你知道它是什么呢。
数学是人们认识自然、认识社会的重要工具。
它是一门古老而崭新的科学,是整个科学技术的基础。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化,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学在社会各个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作用越来越重要。
以下是整理的小学三年级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小学三年级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3、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的观点,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在建立长度观念时,对毫米、厘米、分米、米之间的关系,比较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米尺;直尺、一分硬币、橡皮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你们猜一猜,老师的身高是多少?学生猜完后教师说明:老师的身高是1米68厘米。
师:米和厘米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两个长度单位,请大家用手势比划一下,1米大约有多长?量哪些物体的长度一般用米作单位?师:请大家再用手势表示一下,1厘米大约有多长?量哪些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师:我们每天上课都要用到数学1号本,你们知道数学课本的长和宽大约是多少厘米吗?自己量一量。
生:1号本的长比17厘米多,比18厘米少,它的宽比13厘米多,比14厘米少。
师:1号本的宽比13厘米多,比14厘米少,那究竟有多长呢?要想比较准确地量出1号本的宽,就要用一个比厘米小的长度单位――毫米来量。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毫米的认识。
(板书课题)二、观察操作,探究新知1、认识毫米。
(1)1毫米有多长呢?请同学们拿起直尺认真观察:直尺上除了厘米刻度线以外,还有刻度线吗?(还有一些小刻度线,这些小刻度线把1厘米又分成了一些小格。
)教师指出:直尺上的1厘米中间每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毫米分米的认识毫米分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最频繁的长度单位,但是你知道这两个单位的具体定义和区别吗?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毫米和分米,对于学习这两个单位的人以及对长度单位感兴趣的人来说,这篇文章将会非常有益。
毫米是长度单位中最小的单位之一。
1毫米等于0.001米,也就是说,1米有1000毫米。
毫米通常用于测量非常小的东西,例如微观世界中的细胞和细菌。
我们使用的很多产品,例如针头、鱼钩、表针等等,它们的尺寸都是以毫米单位来计算的。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需要测量比较小的尺寸,比如说纸张的厚度、墙纸的宽度、手机和电脑屏幕的尺寸,我们也可以使用毫米来计算。
分米是长度单位中比毫米大一些的单位。
1分米等于0.1米,也就是说,1米有10分米。
分米通常用于测量比较大的东西,例如桌子、沙发、书桌等等。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使用分米来表示一个较大的长度范围,比如说一个房间的宽度、一张沙发的长度、一张书桌的深度等等。
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数量级,毫米是千分之一米,而分米是十分之一米。
当我们要测量的东西很小很精细的时候,比如说需要测量计算机的处理器大小,我们就需要使用毫米单位,而当我们需要对一些物品进行一般的测量,比如说桌子的尺寸,我们就可以使用分米单位。
了解各种长度单位的意义和正确使用方法非常重要。
在科学实验中,尺寸测量和数值计算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在工作中,尤其是在建筑、机械、电子等行业中,长度单位的选择和正确的计算是非常关键的。
尽管我们平时可能只需要测量比较简单的尺寸,但是了解毫米分米的意义和正确使用方法是非常有益的。
毕竟,我们每一天都会接触到它们。
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能更加注重长度单位的正确使用,以及在工作学习中更加深入学习长度单位知识,让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更加方便和高效。
三年级上第1课时毫米分米的认识1《三年级上第 1 课时毫米分米的认识 1》小朋友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常会用到各种各样的长度单位来描述物体的长短、高矮。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两个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
咱们先来看看毫米。
毫米呀,是一个非常小的长度单位。
那它到底有多小呢?比如说,咱们的数学书,它的厚度大约就是几毫米。
大家可以拿出尺子来观察一下,尺子上最小的一格代表的长度就是1 毫米。
那 1 毫米到底有多长呢?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一枚 1 分硬币的厚度差不多就是 1 毫米。
或者,十张纸叠在一起的厚度也大约是 1 毫米。
是不是感觉特别小呀?虽然毫米很小,但是在很多时候它却能发挥很大的作用呢。
比如说,在测量一些很薄、很精细的东西时,像一张纸的厚度、一根头发丝的直径,这时候用毫米来测量就会更加准确。
接下来,我们再认识分米。
分米比毫米可大多了。
在尺子上,从 0刻度到 10 厘米的这一段长度就是 1 分米。
那 1 分米到底有多长呢?小朋友们可以伸出你们的小手,比一比,大约从手腕到手指尖的长度就是 1 分米。
生活中,也有很多长度接近1 分米的东西。
比如,我们常用的铅笔,它的长度有时候就接近 1 分米。
还有我们教室里的灯管,它的长度也可能是 1 分米左右。
那毫米和分米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1 分米等于 10 厘米,而 1 厘米又等于 10 毫米,所以 1 分米就等于 100 毫米。
为了更好地理解毫米和分米,我们来做几个小练习吧。
先看看这个铅笔盒,大家猜猜它的长度大概是多少呢?有的小朋友说 20 厘米,那 20 厘米等于多少分米呀?对啦,20 厘米就等于 2 分米。
再看看这根小木棒,它的长度大概是 50 毫米,那 50 毫米又等于多少厘米呢?没错,50 毫米就等于 5 厘米。
小朋友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认识了毫米和分米这两个长度单位,知道了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以后在测量物体的时候,大家就可以根据物体的长度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啦。
毫米分米的认识
毫米和分米都是长度单位,它们的换算关系是:1分米=10毫米。
也就是说,1分米等于10个毫米,1毫米等于0.1分米。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用到这两个单位,下面我们来谈谈毫米和分米的认识。
我们来看看毫米。
毫米是长度单位中的一种,通常用于测量非常小的物体或距离。
比如,我们测量一根笔的长度时,可以用毫米来表示。
毫米的符号是“mm”,它的发音是“miǎo mǐ”。
我们可以用毫米来表示很多物体的大小,比如说一张纸的大小、一颗种子的大小、一根头发的粗细等等。
毫米也是制造业和建筑业中经常使用的单位,比如说制造一架飞机时,需要测量各个零部件的大小,这时就需要用到毫米。
接着,我们来看看分米。
分米是长度单位中的一种,通常用于测量较小的物体或距离。
比如说,我们测量一张桌子的长度时,可以用分米来表示。
分米的符号是“dm”,它的发音是“fēn mǐ”。
分米也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单位之一,比如说我们去买衣服时,需要测量自己的身高,这时就可以用分米来表示。
分米也是制造业和建筑业中经常使用的单位,比如说建造一栋大楼时,需要测量每个房间的大小,这时也需要用到分米。
可以看出,毫米和分米都是长度单位,它们的换算关系是1分米
=10毫米。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用到这两个单位来表示物体的大小或距离,它们都是非常实用的单位。
无论是在制造业、建筑业还是日常生活中,我们都需要用到毫米和分米,因此学会它们的认识和使用非常重要。
认识分米和毫米什么是分米和毫米?分米和毫米是表示长度的单位,它们是公制单位制中比较常用的小单位。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分米和毫米来表示纸张的大小、物品的尺寸、衣服的尺码等。
分米分米是一种长度单位,它的符号为“dm”,是公制长度单位制中的一种基本单位。
分米的定义是:一米等于十个分米,即1m=10dm。
毫米毫米是一种长度单位,它的符号为“mm”,是公制长度单位制中的一种基本单位。
毫米的定义是:一米等于一千毫米,即1m=1000mm。
分米和毫米的换算在实际生活中,我们通常需要将分米和毫米进行换算。
下面是分米和毫米的常见换算方式。
分米和毫米的换算1dm=10mm毫米和分米的换算当我们需要将毫米换算成分米时,只需要将毫米数量除以 10即可。
例如:•120 mm = 12 cm•500 mm = 50 cm当我们需要将分米换算成毫米时,只需要将分米数量乘以 10即可。
例如:• 5 dm = 50 mm•8 dm = 80 mm分米和毫米的应用分米和毫米在测量中的应用分米和毫米在测量中是非常常见的单位,例如:•测量一个水杯的高度为 10cm;•查找一张A4纸的尺寸为 21cm x 29.7cm;•测量一个书桌的长度为 1.2m,即 120 cm;分米和毫米在制作中的应用在生产制作过程中,分米和毫米也是常见的单位,例如:•计算织物的长度与宽度;•按照标准尺寸制作衣服;•计算零件的规格尺寸等。
总结认识分米和毫米有助于我们更加准确地进行测量和制作工作。
在进行分米和毫米的换算时,只需要根据10的倍数进行计算即可。
在实际生活或工作中,我们应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单位,并且掌握好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才能更好地完成工作。
毫米、分米的认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用到长度单位。
当我们需要测量某个物体的长度时,我们就需要用到这些单位。
其中毫米和分米是比较常用的单位。
本文将探讨毫米、分米的认识。
毫米毫米是一个十分小的单位,是长度单位中的一种。
1毫米等于0.001米,也就是说,1米等于1000毫米。
在生活中,我们通常用毫米来表示一些非常小的尺寸,比如说针尖的直径、纤维的粗细等等,它们的长度往往在10毫米以下。
毫米的符号是“mm”。
在科技领域,毫米也是一种常用的单位。
在电子器件中,元器件的尺寸越小,它的性能通常越优秀。
因此,毫米作为长度单位,对于电子器件的制造非常重要。
同时,毫米也是3D打印中非常重要的单位。
分米分米比毫米稍微大一点,是长度单位中的一种。
1分米等于0.1米,也就是说,1米等于10分米。
在生活中,我们通常用分米来表示一些比较小的尺寸,比如说书的厚度等等,它们的长度往往在1分米以下。
分米的符号是“dm”。
分米是一种非常有用的长度单位。
在建筑领域,分米是很常用的单位。
比如说,测量一间房间或者一个房间的大小,我们通常会用分米来表示。
分米也是很多商家打折、促销的重要单位。
比如说,一些商家会把商品的价格打折到“9.9元/件”,就是用分米来表示价格的。
相关应用毫米和分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可以说是无处不在,下面我们举几个例子。
医学领域在医学领域中,毫米和分米是非常重要的单位。
比如说,测量一个人的血压,我们通常会用毫米汞柱来表示。
同时,在医学图像处理中,毫米和分米也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我们需要制作X光片或者CT扫描图像,我们就需要用到毫米和分米来表示图像的大小和位置等信息。
农业领域在农业领域中,毫米和分米同样是非常重要的单位。
在种植作物的时候,我们通常会按照一定的密度将种子按照一定的间距种植。
这一间距通常就用分米来表示。
同时,在检测农作物的时候,我们也需要用到毫米和分米来测量各种数据,比如说叶子的大小、树干的直径等等。
工业生产领域在工业生产领域中,毫米和分米也是非常有用的单位。
《毫米和分米的认识》教案与反思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直观地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知道1分米等于10厘米,1厘米等于10毫米。
2.培养学生运用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和估计的能力。
3.增强学生对长度单位换算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掌握长度单位间的进率。
2.教学难点:灵活运用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和换算。
三、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米尺、直尺、各种长度的物品(如铅笔、书本、课桌等)。
2.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出示一把米尺,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米尺上的刻度代表什么吗?”2.认识毫米和分米教师通过PPT展示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让学生直观感受这两个长度单位的大小。
教师引导学生用直尺测量一些物品的长度,如铅笔、书本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知毫米和分米的应用。
3.长度单位换算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长度单位换算的例子,如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等。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换算练习,如“5分米等于多少厘米?”“8厘米等于多少毫米?”等。
4.实践活动教师出示一些长度不同的物品,如课桌、椅子等,让学生用毫米和分米为单位进行测量。
学生分组进行测量,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测量结束后,学生汇报测量结果,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中的收获和感悟。
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提出改进意见。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直观的教学素材和实践活动,让学生较好地认识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掌握了长度单位间的进率。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兴趣浓厚,但在部分环节,学生的操作能力还有待提高。
4.教师在课后应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掌握本节课的知识。
5.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继续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学生创造更多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1.毫米、分米的认识第一课时: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内容教科书2—4的例题1和例题2。
教学目标1. 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2. 使学生学会用毫米、分米为单位量物体的长度。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在实际操作中使学生培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单位,会用毫米、分米作单位量出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毫米、分米概念的形成过程和在实际测量中的灵活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米尺、硬币、直尺、大头针、曲别针、课本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复习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教师提问:(1)我们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或距离的时候用什么作单位?我们学过哪几个长度单位?(2)关于米和厘米,你都知道什么?(3)用手势表示1米大概有多长?1厘米大概有多长?(4)量哪些物体的长度用米作单位?1米等于多少厘米呢?2.教师:下面我们做一个集体强答的练习看谁能最先说出数学课本的长大约是多少?宽大约是多少?厚大约是多少?先让学生自己估计,然后汇报,教师进行讲评。
教师:这个“毫米”用的好,当不够1厘米的时候,为了测量的更精确,我们要用到比厘米还小的长度单位:毫米(揭示课题:毫米的认识)二. 讲授新课1.认识“毫米”。
(1)教学例题1教师:刚才老师叫大家估计了数学课本的长大约是多少,宽大约是多少,厚大约是多少。
同学们的估计和实际的数据差多少呢?大家用什么来验证?(用直尺来验证)关于毫米的知识,你们还知道多少?看着你的直尺说给你的同学听听。
教师:1厘米中间有0个小格,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比1厘米小,他的名字叫1毫米。
大家数一数,1厘米中间有多少小格,又叫多少毫米?从1—2、5—6、9—10等每一厘米长中又发现什么?学生交流后,从而得知每一厘米长度内有10个小格,都是10毫米,所以,1厘米=10毫米。
(2)让学会亲身体验1毫米到底有多长?教师:这是一枚一分硬币,你估计一下,它的厚度是多少?实际测量一下,看估计的对不对。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15篇《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1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21至24页教材分析:(一)分析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学生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本单元中,、将要学习长度单位“毫米”“分米”,这部分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这些长度单位的教学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二)分析教材的编排意图1、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提供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材料。
2、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出长度单位,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
3、重视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教学重点:体验 1 毫米、1 分米的实际长度,形成正确表象教学难点:1、学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2、能够根据分米与厘米,米之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和计算。
策略方法:通过学生观察、讨论、实际操作等突破重点,通过学生小组交流、汇报、动手操作,计算等突破难点。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中的米与厘米,已经了解了一些有关测量的知识和方法,在生活中常遇到测量问题,学生经常用到学生尺,也有用尺子进行测量的经历,在教学时,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允许他们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测量,要注意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相结合,动手操作与认真思考相结合,在测量中,学生可能对毫米的测量更难掌握一些,可让学生多操作,单位换算和计算也要加强。
教学目标:1、通过实际测量,使学生明确毫米、分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建立 1毫米、1 分米的长度单位。
2、通过观察,使学生知道毫米与厘米、分米与厘米、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在操作和交流中,使学生学会用毫米、分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4、培养学生估测的意识,提高学生估测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学前准备1、复习旧知。
(1)师生一起回忆,曾经学过哪些长度单位?(米、厘米)。
(2)请同学们以厘米为单位,分别测量曲别针、铅笔的长度。
(3)集体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测量的。
毫米分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教学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毫米,会用毫米,厘米,分米,米的单位量
能力训练点:通过直观演示和学生自己操作,注意培养观察,分析,综合,动手,迁移,推理创造等能力
德育渗透点:启迪学生主人共意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通过教学,初步渗透由量变到质变的辩证思维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建立毫米和分米的长度概念,理解单位间的进度;
难点:用毫米和分米作单位准确测量
教具,学具准备:1分硬币,米尺,纸条(待量)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学前准备
1提问:请同学们拿出来尺,找找上面有我们学过的哪些长度单位?(米,厘米)同桌互相用手比比看
2提问:我们在表示什么物体的长度时用米作单位?举例说明,什么物体用厘米呢?为什么?
3出示1分硬币,它的正面是什么形状?(圆形)请你来量量这个圆形最宽的地方大约是几厘米?谁俩指指它的厚度是哪?够不够1厘米?
4引出课题,看来光有米和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还不够用,我们在量笔记短的
物体或需要量得比较精确时需要一个更小的单位,谁知道是什么?(可能有学生能回答出毫米)这就是我们这节可要研究的问题,板书课题:认识毫米
探究新知
认识毫米:
(1)(电脑显示米尺放大图)提问:你能找到1毫米吗?请认识的几名同学上台给大家指指看,引导学生说出厘米中间的每1小格就是1毫米。
(2)初步感知:这幅图上的每1毫米都是放大的,实际的1毫米有多长呢?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尺子看一看,同桌互相看看。
(3)用1分硬币帮助建立毫米概念拿出1分硬币,吧1分硬币的厚度对准尺子的1小格,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1分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毫
米)四个小组讨论:怎样测量比较准确?学生回答出步骤,说不全可互相补充。
教师强调:硬币于尺子一定要垂直,先吧硬币捏在指间,再把硬币慢慢从指间抽出,指名说说指间留下的小缝隙大约有多宽?再把硬币再次抽出,同桌互相看看。
说说这条下缝隙的髋约是多少?
(4)小组活动:数一数每一厘米有多少毫米?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得出:1厘米=10毫米,还能怎么说?(10毫米=1厘米)(板书:1厘米=10毫米)
(5)画一画:在纸上画出1毫米有多长,最后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长
(6)电脑出图,看米尺填数,在纸上完成,指明回答
(7)完成书后习题,看图说出别针和钉子的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