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备考语文最后一课讲义(全国卷)

  • 格式:doc
  • 大小:2.26 MB
  • 文档页数:2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2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高考备考语文最后一课讲义(全国卷)

2017高考语文最后一课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1、了解常见的干扰项设置类型:

偷换概念、以偏概全,做题是特别留意选项中带有“全、都、凡、所有、几乎、主要、有的、更加、特别、稍微、部分、通常、有时”等词语的内容;

时间上的已然与未然、先后;

句子关系上的强加因果、因果颠倒、多因一果;

逻辑上的或然与必然、充分与必要条件;

代词指代内容错误或不明;

还要注意把现象混为原因、无中生有及答非所问等。尤其注意误把文章中人物的观点当成作者的观点。

2、审清题目的要求,注意是选“不符合的”还是“符合的”,在把选项与原文的比对过程中,找出符合题意的最明显突出的一个选项。

3、选项与原文表述不一致时,要思考选项内容是不是原文等值替换或是原文的合理推论。拿不准时可再造一个相似的语境来帮助判断。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一)、小说阅读

人物形象:要区分是形象还是性格,是概括还是分

刻画人形象的方法:概括介绍(全景式描写)、肖像(神态)、语言、动作、心理、细节描写(对人物形象特征、语言、动作、服饰等细致而富有表现力的细节作特写式的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他人的言行、心理、评价、衬托)。

确定主人公理由:

1、有的作品标题就指明了主人公

2、最能传达主题思想的人物是主人公

3、与情节联系密切的是主人公

4、作者极力刻画的用墨最多的人物是主人公

5、其他人物衬托他、陪衬他、与他形成对比是主人公。

物象的作用

1、线索作用

2、铺垫或伏笔

3、对人物的衬托

4、对内容的充实

5、对主旨的深化或升华

概括情节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1、①理清小说的结构;②寻找线索;③抓住重要场面、重要事件。

2、按照“何时、何地、何原因、何人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材料本身未涉及的除外,尤其是何人何事不能省)。

3、避免前后情节的相互交错。

4、要注意题干要求涉及的对象,做到前后一脉贯通。尤其要围绕主要人物概括情节。

情节的作用

内容上:1、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2、对表达主旨的作用。

结构上:对情节发展的作用1、创设悬念,引人入胜;2、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3、前后照应;4、推动情节发展;5、线索作用;有时从表达效果上分析,即从读者感受分析: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吸引读者注意力、引发思考等。

情节手法:

1、叙述人称:第一人称便于作者抒发自己或人物的思想感情,使读者感到真实、亲切、自然;第三人称能够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空限制,具有全知全能的特点,反映现实较为灵活自如。第二人称便于直接对话,利于交流思想情感,增强亲切感,同时使抒情更加强烈感人。人称交叉使用,可以扬长补短,使叙述的对象得到全方位、立体化的表现。

2、叙述顺序:顺叙,使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插叙,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补叙通常是中心事

件的有机组成部分,补叙可以补充故事情节上可能出现的漏洞,有助于更好地表达主题,使文章结构完整,行文跌宕起伏,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

3、结构手法:线索,可以是人、物、情感、事件、时间、空间等,明暗线可以便故事情节的安排更加巧妙,使小说矛盾和主题更加突出;悬念;铺垫;伏笔;照应;对比;突转;巧合。

结尾类型:

出人意料式、戛然而止式、补叙式、卒章显志式、令人感伤式、大团圆式及各自的作用。

环境描写的作用:

①自身的独立的审美价值:表现地域风光,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等;

②象征或暗示:暗示社会环境,如习俗中、思想观念以及人与人的关系等;《祝福》的开头

③渲染气氛,奠定情感基调;《故乡》

④烘托人物形象,烘托人物心理,表现身份地位性格,暗示命运等;

⑤暗示或推动情节的发展,预示结局;铺垫、伏笔、悬念,呼应、线索;《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雪”

⑥揭示或深化作品主题。

题目的作用

①以时间、地点、环境为题的,交代时间、地点、环境,创设了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

②以物象为题的,小说的线索,组织全文,寄托情感,深化主题;揭示主题,隐含比喻象征;

③以人物为题的,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

④以人物特征为题的,暗示了情节的发展或铺开情节,呼应细节;

⑤以事件为题的,设置了悬念,吸引读者,推动情节的发展或转折,化解了人物矛盾冲突;

⑥以情感为题的,突出主题,一语双关,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主旨概括

(1)从小说的题目入手思考小说的主题;

(2)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

(3)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在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达到揭示小说主题的目的;

(4)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题;

(5)从揭示主题的重要句子入手。

在把握主题时,要从作品的客观实际出发,不能出现认识上的偏见和情感、情绪上的偏激;在没有认真阅读原文的前提下,不能拿自己已知的道理去生搬硬套,

评价作品缺乏针对性。

主旨题答题模板:通过描写(叙述、塑造)……,表达了(赞扬了、鞭挞了、批判了、揭示了等)……

语言

人物语言:个性化人物语言,泼辣、粗俗、委婉含蓄、文白夹杂、口语化等。

叙述语言:平实、质朴、华丽、典雅、幽默、寓庄于谐、有地方色彩、口语化、生动形象等。

赏析语言一般从以下方面入手:

1、手法,包括修辞、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结构方法;

2、句式,句子的整散、长短、变式句;

3、词语的选择和锤炼:叠词、动词、形容词等;

4、语言风格。

(二)、散文阅读

重要词语及句子的理解:

“还原”法:就是指恢复事物的原状。对使用修辞方法的句子,作答的关键是将使用的修辞方法还原成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意思明白的句子。包括:内容还原、还原情感、根源还原

比喻句——喻体还原成本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