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按课文内容填空
- 格式:docx
- 大小:22.06 KB
- 文档页数:3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内容填空及答案(完整版)一、按课文内容填空。
1.《惠崇春江晚景》是一首题画诗,是宋代诗人____根据名僧惠崇的画作《________》而写的,画面景物有动有静,静得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动的景物有______、_____等。
诗人通过这些景物的描写,展现了一幅美丽的春江图。
2.《池子与河流》告诉我们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花钟》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花儿开放时间不同的原因,是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有关,赞扬了植物学家高超的_________和聪明的________。
二、课文回顾。
1.把下面的诗句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
A.两岸青山相对出,________。
B.水光潋滟晴方好,________。
C.遥望洞庭山水翠,________。
D._________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上述诗句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的是____,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的是____。
(填序号)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欣赏了____、____的西沙群岛,游览了既___又____的海滨小城,知道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______,也是______。
三、课文内容我会记。
1.《惠崇春江晚景》通过对竹林外的几枝桃花、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的描写,表现出了___________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早春的_________之情。
2.《燕子》的作者是__________。
全文描写了燕子的_______、_______和_______,赞美了________的燕子,同时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__________之情。
3.二三月的春日里,轻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天上洒落着,__________,红的白的黄的花,_______,绿的叶,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__________。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部编版三年级上册)一、《大青树下的小学》1、那()()()的服饰,把学校()()得()()()()。
同学们向在校园里()()()小鸟()()(),向高高()()的国旗()()。
2、这时候,窗外()()()(),树枝()()(),鸟儿()()(),蝴蝶()()花朵上,()()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最()()的是,跑来了两只猴子。
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听着。
3、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
4、古老的()(),()()大青树()()的枝干上。
凤尾竹的影子,在()()()粉墙上()()。
二、《花的学校》1、当雷云在天上()()。
六月的阵雨落下的时候,()()的东风走过()(),在竹林中吹着()()。
2、于是,()()()()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跑出来,在绿草()()、()()。
3、树枝在林中()()()()着,绿叶在()()()簌簌地响,雷云()()大手。
这时,花孩子们便穿了()()、()()、()()衣裳,()()出来。
三、《不懂就要问》1、这一问,把正在()()()()高声念书的同学们()()(),课堂里霎时变得()()()()。
2、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
为了弄清楚()(),就是挨打也()()。
日积月累(一)《所见》作者(),牧童()()(),()()()()樾。
()()捕鸣蝉,忽然()()()。
四、《古诗三首》1、《山行》作者(),远上()()()()(),白云()()有人家。
()()()()枫林晚,霜叶()()()()()。
2、《赠刘景文》作者(),()()()()擎雨盖,()()()()傲霜枝,一年好景()()(),最是()()()()()。
3、《夜书所见》作者(),萧萧梧叶()()(),江上()()()()()。
()()儿童()()(),夜深()()()()()。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按课文内容填空(带答案)最是橙黄橘绿时4.勤俭和刻苦三、1.鸟儿的聪明和勇敢2.怎样才能做好一件事情3.理性思考是重要的4.团结就是力量四、1.小猫、小狗2.小女孩3.不要轻易放弃4.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五、1.错2.对3.对4.错六、1.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2.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3.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4.洞庭波光正如画,蒹葭苍苍鹭飞翔七、C八、1.力戒浮华2.勇敢和无私3.自信和自豪4.医者仁心,快乐工作九、1.绿水青山2.江河大海3.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4.金色的十、1.风、水、动物2.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3.XXX编纂《资治通鉴》4.西湖美女如西子,不可比拟夜深篱落,一盏灯亮着。
这是一幅美丽的景象。
第三部分:1.信守诺言是一个很重要的品质,要做到说到做到。
2.一个有理想、有追求的人,才能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远。
3.无理的要求是不能被满足的,只有理性的要求才能被实现。
4.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强者和弱者之间的胜负取决于力量的大小。
第四部分:1.老母鸡和小蜘蛛都在做自己的事情,他们互不干扰。
2.鸟太太做了放风筝的线,小蜘蛛做了晾衣服的绳子,他们都在为生活做贡献。
3.在做事情的时候,我们不能盲目行动,要先动脑思考。
4.如果两个人心心相印,共同努力,那么他们一定能够取得巨大的成功。
第六部分:1.即使是XXX,只要心中有爱,就能在一天之内回到对方身边。
2.两岸青山相对映,美景令人陶醉。
3.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水面上的光芒闪烁,让人感到无比舒适。
4.湖光秋月的美景,让人感到心旷神怡,潭面上的倒影就像一面未经磨砺的镜子。
第八部分:1.有些事情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但是有些人却能够做到。
2.诚实守信,能够让人们更好地理解彼此。
3.活泼开朗的人,能够让人们感到快乐和舒适。
4.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人,是值得我们研究的榜样。
第九部分:1.孤帆远航,日出东海。
这是一幅美丽的画面。
部编教材三年级语文上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统编教材三年级语文上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1.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___ ____ ___不摇了,____________不叫了,____ ___ ____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____ _____ _____读课文。
2.这是一所美丽的位于边疆的小学,小朋友们__________不同,穿戴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________ _____ __。
上课了,大家一起______ __ ______;下课了,大家一起____ __ ________、摔跤、________ ____ __。
从中我体会到各民族小朋友之间的______ ___________。
3.《大青树下的小学》描写了一所边疆小学欢乐祥和的_____ _________ _______,体现了我国各民族之间的_______ ______ _和______ _______ __。
4.《花的学校》选自____ _____ ______的散文诗集《____ _________ ______》。
课文以儿童的视角,通过丰富的想象,把____ ____ ____当成了一群活泼、天真、渴望自由的_________ _____,把__________________之间的感情表达得自然、深厚。
5.《不懂就要问》一文写的是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时碰到________________问先生的事。
他明知可能会______________也要向先生提出问题,体现了孙中山认真的研究态度。
6.《所见》的作者是清代的袁枚,诗人先写小牧童的____ ___ __态,后写小牧童的____ _ __态,把小牧童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
我能写出这首诗的后两句: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统编教材三年级语文上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语文根据课文内容填空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1.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叶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蜜蜂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老师读课文。
2.这是一所美丽的位于边疆的小学,小朋友们各不相同,穿着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同学。
上课了,大家一起研究;下课了,大家一起玩耍、摔跤、嬉笑。
从中我体会到各民族小朋友之间的友爱团结。
3.《大青树下的小学》描写了一所边疆小学欢乐祥和的氛围,体现了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和谐和团结。
4.《花的学校》选自余秋雨的散文诗集《豆腐渣》,课文以儿童的视角,通过丰富的想象,把花儿当成了一群活泼、天真、渴望自由的小学生,把他们之间的感情表达得自然、深厚。
5.《不懂就要问》一文写的是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时碰到不懂的问题问先生的事。
他明知可能会被嘲笑也要向先生提出问题,体现了孙中山认真的研究态度。
6.《所见》的作者是清代的袁枚,诗人先写小牧童的天真态,后写小牧童的成熟态,把小牧童勤劳朴实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
我能写出这首诗的后两句: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7.孙中山强调了学问中不懂就要问的重要性,展现了他的好学和探究精神。
8.“在绿草上跳舞、狂欢”这句话并非表面上的描写,而是在暗示生命的短暂和珍贵。
9.杜牧在《山行》中生动描绘了晚秋美景,如“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等诗句。
10.苏轼在《赠刘景文》中鼓励朋友要乐观向上,不要消沉,如“临风一笑耳边风,不惧伤身亦不惊”等诗句。
11.“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与此意相符的诗句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等。
12.针对隔壁阿姨的好斗心理,可以说:“争论不是目的,交流才是真谛”或“和而不同,方为明智”等。
13.“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试”这句俗语告诉我们,只有通过实践、探究才能找到真理。
14.“以理服人”胜于“靠力气服人”,这句格言告诉我们,通过理性的辩论和论证可以更有效地影响他人。
根据《部编教材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内容填空:第一课:我是小小记者小明是个活泼聪明的小学生。
他喜欢采访,梦想将来成为一名有名的____________。
第二课:大山里的小学村里的孩子每天都要徒步几十里路到村外的小学上课。
他们勇敢坚强,没有____________。
第三课:多宝镇的小和尚多宝镇的小和尚乐于助人,从不计较名利。
他一直以____________为准则。
第四课:百灵鸟百灵鸟唱歌听起来很美妙,它的____________给人们带来了心灵的抚慰。
第五课:开心农场农场主人开心农场里种植了各种各样的蔬菜水果,给大家提供了____________。
第六课:直播大富翁小明通过直播节目,向观众传授了很多稳理财知识,帮助大家____________。
第七课:山区的小学生山区的小学生面临着很多困难,但他们依然乐观向上,对于知识的渴望____________。
第八课:画中仙小明通过绘画表达了自己的情感,他的作品给人们带来了____________。
第九课:春有百花秋有月春天里,大地上开满了鲜花,秋天里,天空中挂满了____________。
第十课:垃圾分类从我做起小明主动参与垃圾分类,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环境变得____________。
第十一课:小贩的智慧小贩们用自己的智慧应付困难,展现了____________。
第十二课:美丽的故乡小明深爱着自己的故乡,他希望将来能为故乡的建设做出____________的贡献。
第十三课:育才小英雄小英雄育才,帮助其他同学解决问题,体现了____________的精神。
第十四课:小富翁的家庭小富翁的家庭和睦、幸福,他明白____________才是真正的财富。
第十五课:我会守护花朵小明和同学们为了保护花朵,主动参与了____________。
第十六课:祖辈的智慧祖辈们在生活中通过自己的智慧解决了很多难题,给我们留下了____________的宝贵财富。
第十七课:水中的小葫芦小葫芦在水中飘荡时,看上去____________。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按课文内容填空1.牧童骑黄牛意欲捕鸣蝉,歌声振XXX,忽然闭口立。
2.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3.《不懂就问》这篇课文告诉我们遇到不懂的问题,要敢于问。
4.《花的学校》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向我们展示了花的生长过程。
二、补充句子。
1.橙红色是给果树的,因为它们成熟了,争着要人们去摘呢!2.停车坐爱枫林晚,红叶时节,但见枫林景。
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4.知有儿童挑促织,夜夜笙歌辗转随。
三、我会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去年的树》共描写了四次对话,告诉我们鸟儿的勇气和智慧。
2.在《那一定会很好》中你知道了,只要我们努力,就一定会成功。
3.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4.知识改变命运,勤奋铸就未来。
四、结合课文内容填空。
1.破旧的老屋听到了小猫咪的恳求而坚持没有倒下。
2.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帮助小男孩克服了困难,还帮助了其他动物。
3.《不会叫的狗》这个故事让我们明白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我们应该尊重和欣赏不同的能力。
4.团结就是力量,众人拾柴火焰高。
五、根据课文内容判断对错。
1.错误。
早上草地是绿色的,因为草是绿色的。
2.正确。
3.错误。
翠鸟捕鱼的技术并不娴熟,需要不断练才能掌握。
4.正确。
六、默写古诗名句。
1.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2.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3.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XXX送我情。
七、根据课文内容,选择表述有误的一项。
A.《大自然的声音》一文以清新鲜活的笔调介绍了大自然中风、水、动物的声音。
B.《父亲、树林和鸟》表达了作者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
C.XXX费了九牛二虎之力都没有偷到葡萄。
八、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磨刀不误砍柴工,光持石击瓮破之。
2.《灰雀》一文中表现了小男孩的勇气和XXX的坚定。
3.在听到掌声前XXX很自卑,在听到掌声后XXX变得自信起来。
4.XXX大夫的精神——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研究。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按课文内容填空(带答案)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 ,歌声振林樾。
,忽然闭口立。
2.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3.《不懂就问》这篇课文告诉我们遇到不懂的问题,要敢于。
4.《花的学校》用了的修辞手法,向我们展示了。
二、补充句子。
1.橙红色是给果树的,,争着要人们去摘呢!2.停车坐爱枫林晚,。
3. ,最是橙黄橘绿时。
4.知有儿童挑促织,。
三、我会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去年的树》共描写了四次对话,告诉我们鸟儿的品质。
2.在《那一定会很好》中你知道了。
3.有理走遍天下,。
4. ,万古胜负在于理。
四、结合课文内容填空。
1.破旧的老屋听到了小猫、、的恳求而坚持没有倒下。
2.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帮助小男孩,还帮助了。
3.《不会叫的狗》这个故事让我们明白了。
4.请写一句关于团结的名句:。
五、根据课文内容判断对错。
1.早上,草地是金色的,因为蒲公英的花张开了。
()2.我和母亲在游玩的路上看到了一只翠鸟。
()3.翠鸟捕鱼的技术十分娴熟。
()4.《金色的草地》主要写了兄弟俩在草地上玩耍和发现草地颜色变化的原因的两件事。
()六、默写古诗名句。
1.朝辞白帝彩云间,。
2. ,孤帆一片日边来。
3. ,山色空蒙雨亦奇。
4.描写洞庭湖水面风平浪静的诗句:,。
七、根据课文内容,选择表述有误的一项。
()A.《大自然的声音》一文以清新鲜活的笔调介绍了大自然中风、水、动物的声音。
B.《父亲、树林和鸟》表达了作者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
C.小刺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都没有偷到枣。
八、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 ,光持石击瓮破之。
2.《灰雀》一文中表现了小男孩的和列宁的的品质。
3.在听到掌声前英子很自卑,在听到掌声后英子变得。
4.白求恩大夫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九、按课文内容填空。
1.两岸青山相对出,。
2.小溪淙淙地流向河流,河流潺潺地流向,。
3. ,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4.早上,草地是,因为蒲公英的花瓣是。
2024-2025学年三年级语文上册期中复习按课文内容填空高频考点知识专项训练(含答案)(第1—4单元考前必会必背知识点)期中复习按课文内容填空高频考点知识通关一、根据课文内容或日积月累填空。
1.一切景语皆情语。
“萧萧梧叶送寒声,”寄托着叶”抒发了杜牧绍翁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停车坐爱枫林晚,”对秋景的赞美之情;“一年好景君须记,”饱含着苏轼对友人的劝勉。
2.小迪遇到一道难题,只好去求助他的几位好朋友,他们经过一番探讨后终于找到了解题思路,这真是“三个臭皮匠,”。
3.两个人只要一条心,就能发挥很大的力量,“二人同心,”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泰山移”也说明了团结力量大的道理。
4.小英和同桌共同努力,用了两个小时,终于将实验做成功了,她们两个高兴地说:“这真是‘,’。
”5.爸爸经常教育我:“,无理寸步难行。
不管走到哪里,做什么事情,都要讲道理才行。
”6.课堂上开展的学习讨论活动,使我们在辩论中领悟到深刻的道理,正如俗语所说:“灯不拨不亮,。
”7.秋天是一个色彩明艳的季节。
在杜牧眼中,秋天是红色的,望着似火的枫叶,他写下流传千古的名句“,”;在苏轼眼中,秋天是彩色的,看着橙黄绿、硕果累累的丰收景象,他写下“,”赠予好友。
8.通过学习,我认识了的孙中山,的蚂蚁队长。
课外,我还读过童话故事《》,其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因为。
9.深秋时节,山上的枫叶似火,燃遍了山坡,让我不禁吟诵起这样的诗句:,。
”山下池塘里的荷叶早已枯萎,那傲霜的菊花正在怒放,让人想起苏轼《赠刘景文》中的诗句:,。
”10.见到牧童骑着牛、唱着歌的场景,你会想起诗句“,林樾”;见到儿童在捕蝉,你会想起诗句“,”。
这几句诗出自清代诗人写的古诗《》。
11.我和哥哥常常为了一个问题辩论,妈妈却以为我们在吵架,我对妈妈说: “妈妈您不懂,这叫‘,’。
”12.《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一文中写了老屋为了帮助、、而没有倒,表现了老屋的优秀品质。
13.《那一定会很好》讲述了一棵树从一粒种子到、、,最后变成的历程。
第一单元1.按课文内容填空(1)“意欲捕鸣蝉,________。
”这两句诗出自清代诗人袁枚写的《________》,它把牧童捕蝉时专注投入的画面写得活灵活现。
(2)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________。
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3)“窗外十分________,树枝________,鸟儿________,蝴蝶________,好像都在听同学们________。
”我在课外读物上也常常读到一些很有新鲜感的语句,如:“________。
”2.课文回顾。
(1)这就是我们的________小学,一所边疆的小学。
古老的________,挂在大青树________的枝干上。
(2)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________在狂风里簌簌地响,________拍着大手。
(3)孙中山笑了笑说:“________。
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4)本单元共有三篇课文,其中描写小学生欢乐幸福的学校生活的是《________》,它体现了我国各族儿童之间的________。
《________》诗人用儿童的思维,通过孩子和妈对话,赞美了人类生活中最为宝贵的两样东西________和________。
《________》讲述了孙中山在私塾中不怕挨打,大胆问老师,最终得到了老师的解答的故事,赞颂了孙中山________、________的学习精神。
3.根据课文《大青树下的小学》内容填空。
(1)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________,有________,有________,还有________和________。
(2)同学们向在________打招呼,向________问好,向________敬礼。
(3)这时候,窗外________,树枝________,鸟儿________,蝴蝶________,好像都在________。
4.根据课文《花的学校》内容填空。
统编版语文
三年级上册按课文填空
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 ,歌声振林樾。
,忽然闭口立。
2.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3.《不懂就问》这篇课文告诉我们遇到不懂的问题,要敢于。
4.《花的学校》用了的修辞手法,向我们展示了。
二、补充句子。
1.橙红色是给果树的,,争着要人们去摘呢!
2.停车坐爱枫林晚,。
3. ,最是橙黄橘绿时。
4.知有儿童挑促织,。
三、我会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去年的树》共描写了四次对话,告诉我们鸟儿的品质。
2.在《那一定会很好》中你知道了。
3.有理走遍天下,。
4. ,万古胜负在于理。
四、结合课文内容填空。
1.破旧的老屋听到了小猫、、的恳求而坚持没有倒下。
2.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帮助小男孩,还帮助了。
3.《不会叫的狗》这个故事让我们明白了。
4.请写一句关于团结的名句:。
五、根据课文内容判断对错。
1.早上,草地是金色的,因为蒲公英的花张开了。
()
2.我和母亲在游玩的路上看到了一只翠鸟。
()
3.翠鸟捕鱼的技术十分娴熟。
()
4.《金色的草地》主要写了兄弟俩在草地上玩耍和发现草地颜色变化的原因的两件事。
()
六、默写古诗名句。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