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侵害虫西花蓟马的生物学、危害及防治技术
- 格式:pdf
- 大小:673.59 KB
- 文档页数:8
蓟马病害的症状与防治
蓟马是一种常见的害虫,会对植物造成损害。
下面是蓟马病害的一些常见症状以及防治方法:
症状:
1.叶片损伤:蓟马会咬食植物的叶片,导致叶片上出现小洞或斑点。
严重
的情况下,叶片可能会变黄、枯萎或掉落。
2.花蕾和花朵受损:蓟马喜欢咬食花蕾和花朵,导致花蕾不开或花朵畸
形。
3.蓟马的存在:蓟马是非常小的昆虫,往往难以直接观察到。
但你可能会
注意到叶子上有蓟马的粪便,这是一种细小的黑色或深褐色颗粒。
防治方法:
1.手工捕捉:可以手动捕捉蓟马,特别是在较小的植物上。
将受感染的植
物放置在白色纸张上,轻轻摇晃植物,蓟马会掉落在纸上,然后可以用胶带或吸尘器将它们移除。
2.生物防治:引入天敌如瓢虫、蚜虫寄生蜂等可以帮助控制蓟马的数量。
这些天敌会捕食蓟马,从而减轻病害的程度。
确保提供适合天敌生存和繁殖的环境,例如植物多样性和花朵提供花粉和花蜜等。
3.化学防治:如果蓟马病害严重并且其他方法无效,可以考虑使用杀虫剂
进行防治。
选择适合蓟马的杀虫剂,并按照产品说明书上的建议正确使用。
请注意,使用化学防治方法时,应遵循安全操作指南,并注意对植物和环境的影响。
另外,保持植物健康、清洁和适当的植物管理也对预防和控制蓟马病害至关重要。
检查植物的叶片和花朵,及早发现和处理蓟马病害可以有效控制其传播。
蓟马的生物特性与综合防治!蓟马属于缨翅目蓟马科昆虫,大部分为植食性昆虫且多为杂食性,尤其茄科类、葫芦科瓜果等作物受害严重。
我们经过多年的实践研究,从作物育苗到生产种植,都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
本文主要介绍一下蓟马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方法。
一、蓟马的特征与习性蓟马成虫体长约1~2毫米,黄褐色至黑褐色。
肉眼可见叶背面成虫、若虫。
锉吸式口器,成虫多在叶脉间、嫩花、嫩果、嫩叶吸取汁液。
蓟马喜温暖、干旱,其适温为23℃~28℃,适宜空气湿度为40℃~70℃;湿度过大不能存活,当湿度达到100%,温度达31℃时,若虫全部死亡。
如遇连阴多雨,作物叶腋间积水,能导致若虫死亡。
发生情况:蓟马一年四季均有发生。
发生高峰期在秋季或入冬的11~12月份,3~5月份则是第二个高峰期。
繁殖快,世代交替:雌成虫寿命8~10天,卵期在5~6月份一般为6~7天。
若虫在叶背取食,到高龄末期停止取食,落入表土化蛹。
成虫极活跃,善飞能跳,可借自然力迁移扩散。
成虫怕强光,多在背光、隐蔽场所集中为害,如叶腋、叶背、花内等,阴天、早晨、傍晚和夜间才在寄主表面活动。
这也是蓟马难防治的原因之一。
二、蓟马的危害1.成、若虫多在嫩叶背锉吸汁液危害。
植物受害后,叶面、花瓣出现灰白色长形的失绿点,严重时可导致叶片干枯、花器早落。
蓟马具有趋嫩习性,新梢叶片受害后叶缘卷曲不能伸展,呈褶皱纹状,叶脉淡黄绿色,叶肉出现黄色锉伤点,很像病毒引起的花叶状,最后被害叶变黄、变脆、易脱落。
新梢顶芽受害后,生长点受抑制,出现枝叶丛生现象或顶芽萎缩。
2.传播病毒病。
由于蓟马锉吸式口器,且行动活跃,从一处锉吸取食后飞到另一处,极大地促进了病原菌的再侵染,引起病毒病的快速扩散。
三、蓟马的综合防治由于蓟马繁殖速度快,适宜条件下容易爆发,因此,蓟马防治一定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1.农业防治:早春清除田间杂草和枯枝残叶,集中烧毁或深埋,消灭越冬成虫和若虫。
加强肥水管理,促使植株生长健壮,减轻为害。
病虫防治2021.05西花蓟马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刘晨李英梅魏佩瑶杨艺炜陈志杰西花蓟又称苜蓿蓟马,属于缨翅目锯尾亚目蓟马科花蓟马属,是一种世界性的重要农业害虫,目前已在欧洲、非洲、亚洲、美洲、大洋洲等69个国家和地区已有报道。
西花蓟马为多食性昆虫,寄主范围广,目前已知的寄主植物有66科200多种。
1危害性对蔬菜的为害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直接为害,以锂吸式口器取食植物的茎、叶、花、果,导致花瓣退色、叶片白色褪绿斑点、皱缩,茎和果则形成伤疤,最终可能使植株枯萎死亡。
另一方面,间接为害,以持久且增殖的方式传播番茄斑萎病毒(TSWV)、凤仙花坏死斑病毒(INSV)、番茄褪绿病毒(TCSV)、菊花茎坏死病毒(CSN V)以及花生环斑病毒(GRSV)共5种病毒病。
西花蓟马只能在幼虫期获得病毒,传毒需要在体内繁殖,成虫传毒。
蓟马一旦带毒,具终生传毒能力。
其间接为害远大于直接为害。
2发生特点西花蓟马繁殖能力很强,个体细小,极具隐匿性,一般田间防治难以有效控制。
在温室内的稳定温度下,1年可连续发生12~15代,雌虫行两性生殖和孤雌生殖。
在15~35益均能发育,从卵到成虫只需14天左右时间。
成虫极活跃,能飞善跳,喜阴怕强光,多在背光场所集中为害。
对蓝色、黄色和白色有趋性,对蓝色趋性最强。
远距离扩散主要依靠人为因素。
种苗、花卉及其【基金项目】:西安市科技局科技计划项目(20NYYF0042)遥刘晨,李英梅,魏佩瑶,杨艺炜,陈志杰,陕西省生物农业研究所,邮编710043(西安)。
收稿日期:2021-03-12他农产品的调运,尤其是切花运输及人工携带是其远距离传播的主要方式。
3综合防控措施3.1清洁田园,恶化西花蓟马栖息环境菜田及周边杂草越多,西花蓟马种群数量越大,因此,清洁田园十分重要,育苗前及定植前彻底清除菜田内及周边各种植物和杂草,恶化传毒西花蓟马栖息环境。
具体方法采取人工除草或喷施草甘磷,2,4-D丁酯、百草敌、苯达松等除草剂。
消除蓟马虫害的方法
蓟马是一种常见的害虫,它们会在植物上吸食汁液,导致植物生长缓慢、叶片变黄、枯萎甚至死亡。
为了保护植物,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消除蓟马虫害。
1.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是指通过人工手段来消灭蓟马。
我们可以用手捏死蓟马,或者用水枪将它们冲走。
此外,还可以在植物周围铺设黄色粘虫板,吸引蓟马爬上去,然后粘在板上。
2.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指使用化学药剂来消灭蓟马。
我们可以使用杀虫剂喷洒在植物上,杀死蓟马。
但是,化学药剂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有一定的危害,因此使用时需要注意安全。
3.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指利用天敌来消灭蓟马。
我们可以引入一些天敌,如瓢虫、蚜虫寄生蜂等,来控制蓟马的数量。
这种方法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没有危害,但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建立生态平衡。
4.农业措施
农业措施是指通过改变种植方式来预防和控制蓟马虫害。
我们可以
采用轮作、间作、混作等方式,增加植物的多样性,减少蓟马的繁殖。
此外,还可以加强植物的管理,保持植物健康,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
消除蓟马虫害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防治。
同时,我们也需要加强对植物的管理,保持植物的健康,预防蓟马虫害的发生。
西花蓟马的防控
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 原产于北美洲,其杂食性,寄主植物多达500余种,主要有李、桃、苹果、葡萄、草莓、茄、辣椒、生菜、番茄、豆、兰花、菊花等,取食作物的花、叶、茎、果细嫩部分,导致花瓣褪色、叶片皱缩,茎和果则形成伤疤,被害叶片初呈白色斑点后连成片,叶片变小、皱缩,影响光合作用,在干燥季节的危害更大,最终可能使植株枯萎,同时还传播包括番茄斑萎病毒在内的多种病毒。
花卉作物受害后表现为叶片和花瓣褪色并留下取食痕,影响花卉的外观和商品价值。
它的繁殖能力极强,一年可发生12-15代,可行两性生殖和孤雌生殖;在15℃-35℃均能顺利发育,从卵发育到成虫只需14天;27.2℃产卵最多,1头雌虫可产卵200多粒。
2003年我国在北京首次发现此虫,2011年7月广东省将其列为广东省补充检疫对象。
传播途径:西花蓟马成虫飞翔能力很弱,远距离扩散主要依靠人为因素。
种苗、花卉及其它农产品的调运,尤其是鲜切花的调运是其远距离传播的主要方式。
其生存能力强,经过辗转运输到外地后西花蓟马仍能存活。
1.检疫措施
国内调运应检植物、植物产品前,须经植物检疫机构检疫取得《植物检疫证书》,防止西花蓟马随调运植物、植物
产品远距离传播。
2.化学防治
由于西花蓟马虫体微小,常生活于芽、花等隐蔽处,在田间常不易察觉,且卵产于植物组织中,给化学防治带来很大难度,一种药剂或一次施药很难将其各个虫态全部或大部分杀死,多次或高浓度用药很容易使其产生抗药性。
使用速扑杀、吡虫啉、阿克泰、毒死蜱、喹硫磷、卡死壳、灭幼脲、抑太保、吡丙醚和氟虫脲等有较好防效。
西花蓟马成虫西花蓟马为害花器。
蓟马虫害的防治方法
蓟马是一种常见的害虫,它会给农作物带来严重的危害。
以下是一些蓟马虫害的防治方法:
1. 机械防治:手动捕捉蓟马,使用网兜收集蓟马并立即销毁。
2. 布置粘虫板:在作物周围设置粘虫板,蓟马会被粘在上面,起到监测和防治的作用。
3. 生物防治:引入天敌来控制蓟马数量,如瓢虫、蝴蝶等,利用它们会捕食蓟马的特性。
4. 化学防治:使用合适的农药进行喷洒,注意选择非残留性农药,并按照正确的剂量和时间进行施药。
5. 种植抗病品种:选择抗病性较强的作物品种,减少蓟马的发生。
6. 清除杂草:蓟马喜欢在杂草上繁殖和滋生,及时清除杂草可以减少蓟马的滋生量。
7. 轮作和间断栽培:通过轮作和间断栽培,打破蓟马的繁殖周期,减少蓟马的滋生。
8. 蓟马陷阱:设置蓟马陷阱,吸引蓟马进入陷阱中,可以减少蓟马的数量。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化学防治方法时应遵守农药使用的相关法规,保护环境和人员的安全。
此外,多种综合防治方法的联合使用效果更好,可以结合具体情况选用相应的防治方法。
黄瓜地西花蓟马的发生规律和综合防治策略摘要:本文旨在研究黄瓜地中西花蓟马的发生规律,并提出一套综合防治策略。
通过系统分析西花蓟马的生物学特性、生态习性及其对黄瓜的为害,结合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多种手段,制定出一套科学、有效的防治方案,以期为黄瓜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黄瓜;西花蓟马;发生规律;综合防治一、引言黄瓜作为重要的蔬菜作物,其产量和质量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民的经济利益。
然而,在黄瓜种植过程中,西花蓟马作为一种常见害虫,对黄瓜的生长和产量构成了严重威胁。
因此,深入研究西花蓟马的发生规律,制定有效的综合防治策略,对于保障黄瓜产业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黄瓜西花蓟马的生物学特性及发生规律西花蓟马,又称西方花蓟马,属缨翅目蓟马科。
该虫个体细小,体长约1.2-1.4mm,体色为黄色至棕色。
西花蓟马以成虫在土壤、枯枝落叶等隐蔽处越冬,春季气温回升后开始活动。
在黄瓜地中,西花蓟马主要为害黄瓜的叶片、花和幼果,通过刺吸式口器吸食植物汁液,导致叶片卷曲、黄化,花朵和幼果畸形,严重影响黄瓜的产量和品质。
三、黄瓜西花蓟马的综合防治策略(一)农业防治1、选择抗虫品种选用对西花蓟马具有抗性的黄瓜品种,减少害虫的为害。
2、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和残株,减少害虫的隐蔽场所;合理灌溉和施肥,提高黄瓜的抗逆性。
(二)物理防治1、悬挂蓝板利用西花蓟马对蓝色的趋性,在黄瓜地中悬挂蓝色粘虫板,诱杀成虫。
2、遮阳网覆盖在黄瓜地周围搭建遮阳网,减少阳光直射,降低温度,抑制西花蓟马的繁殖和活动。
(三)生物防治1、引入天敌利用天敌昆虫如小花蝽、瓢虫等捕食西花蓟马,降低害虫密度。
2、微生物制剂利用微生物制剂如阿维菌素、苦参碱等防治西花蓟马,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四)化学防治1、化学药剂选择针对西花蓟马的抗药性,可选用吡虫啉、噻虫嗪、啶虫脒等内吸性杀虫剂进行防治。
2、药剂用量及用法2.1 吡虫啉每亩用20%吡虫啉乳油50-75毫升,兑水50-75公斤喷雾,间隔7-10天喷一次,连续喷2-3次。
收稿日期:2006-04-12;修回日期:2006-06-15基金项目:云南省科技厅攻关项目(2005NG01)。
作者简介:乔凤霞(1980-),女,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昆虫行为与化学生态研究。
*通讯作者:xiaochun_email@1631com山东农业科学Shandong Agr icultural Sciences 2006年 第4期防控有害入侵生物)))西花蓟马乔凤霞1,肖 春1*,刘忠善2,丁元明2,胡纯华1(11云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云南昆明 650201;21云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云南昆明 650228) 摘 要:西花蓟马(Fr ankliniella occidentalis )是一种世界著名的危险性害虫,我国大陆于2003年首次报道。
西花蓟马的发生给农作物造成严重危害和经济损失。
本文就西花蓟马的寄主与危害及其防控等方面进行了概述。
关键词:西花蓟马;寄主;危害;防治中图分类号:S436163412+2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1-4942(2006)04-0046-03Control the Invaded Pest 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 (Thripidae)QIA O Feng -xia 1,XIAO Chun 1*,LIU Zhong -shan 2,DING Yuan -ming 2,H U Chun -hua 1(11College of Plant P r otect,Yunnan A g r icultur al Univer sity ,K unming 650201,China;21Yunnan Entry-Ex it I ns p ection and Quar antine B ur eau ,K unming 650228,China)Abstract Western flo wer thrips (Fr ank liniella occidentalis )is a very dangero us pest around thew orld 1This pest w as firstly repo rted in the year 2003in the mainland of China.The serious losses of cro ps w ere engendered by Western flow er thrips 1T his paper o utlined the host plants,dam ag e and con -tro l o f the w estern flow er thrips 1Key words Wester n flo w er thr ips;H ost;Dam age;Contro l 外来有害入侵生物西花蓟马近年来传入我国,其寄主植物非常广泛,除取食植株的茎、叶、花、果,导致植株萎蔫外,还传播包括番茄斑萎病毒(T om ato spotted w ilt virus,即TSWV)在内的多种病毒,严重危害农作物,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初二生物西花蓟马入侵危害及防治西花蓟马(学名:Tetranychus urticae)是一种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害虫,其寄主范围广泛,包括各种瓜果、蔬菜等农作物。
它不仅给农业生产造成了极大的危害,还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本文将详细探讨西花蓟马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一、西花蓟马的危害西花蓟马主要通过吸食植物叶片的汁液为生,严重危害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其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叶片受损:西花蓟马为了摄取养分,会在植物叶片上建立密集的网状丝线,不仅会导致叶片颜色变黄,还会形成斑点、黄叶、白斑等,直接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
2. 生长受阻:大量西花蓟马寄生在植物上,对植物的生长发育造成较大的阻碍,导致植株矮小、瘦弱,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3. 病害传播:西花蓟马在寄生和繁殖的过程中,会携带一些病原体,从而将病害传播给其他植物,加重病害的发生和传播范围。
4. 抗药性问题:西花蓟马的繁殖速度极快,且对某些农药产生较强的抗药性。
长期使用同一种农药防治,容易导致西花蓟马产生耐药性,使防治效果大打折扣。
二、西花蓟马的防治措施针对西花蓟马的危害,我们可以采取以下防治措施,以保证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和发展:1. 生物防治:引入天敌,如蓟马捕食性天敌、寄生性蜂类等,来控制西花蓟马的繁殖。
通过生物防治,可以有效地控制西花蓟马的数量,减轻其对农作物的危害。
2. 轮作休闲:在农作物的轮作中,适当安排休闲期,停种一定时间,可以减少西花蓟马的发生和繁殖,防止其对农作物造成更大的危害。
3. 合理施肥:合理施肥可以提高植物的养分含量,增强其抵抗力,从而减少西花蓟马对植物的寄生和危害。
4. 选择耐药品种:选用一些对西花蓟马抗性较强的品种进行种植,可以减少西花蓟马的发生和危害程度。
5. 农药合理使用:在必要时,可以使用农药进行防治,但要注意农药的选择和使用方法,避免滥用、过量使用农药,以免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
6. 环境调控:保持农田周围的生态环境,减少害虫的繁殖和寄生。
蓟马虫害的防治方法蓟马,又称之为叶螨,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害虫。
蓟马通常会吸食作物的汁液,导致作物生长缓慢、凋萎、变黄、甚至死亡。
因此,对于蓟马的防治非常关键。
本文将介绍蓟马的防治方法,希望对农业生产有所帮助。
一、病虫害监测为了更好地防治蓟马,我们首先要做好病虫害监测。
在监测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设立黄板、白板、黄色水盆等方式收集蓟马,这样可以有效监测作物上的蓟马数量。
通过了解蓟马的数量和出没时间,我们可以更好地制定防治计划。
二、防治措施1.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利用天敌、寄生性昆虫和病毒等生物手段对蓟马进行防治。
例如,引入复殖小蜂等天敌可以对蓟马起到很好的防治作用。
此外,引入寄生性昆虫瓢虫也可以预防蓟马种群的爆发。
2. 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利用化学药剂对蓟马进行防治。
常用的化学药剂有敌敌畏、马拉硫磷、辛硫磷等。
但是,由于化学药剂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化学残留物的问题,使用化学药剂应该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谨慎使用。
同时,按照规定使用药剂和遵循药剂的使用说明和剂量,及时清理药剂残留物等,也是重要的防治手段。
3. 非药物防治非药物防治是指采用生物技术、农艺手段以及物理控制方式对蓟马进行防治。
例如,采取物理防治措施,如喷洒拟态植物素制剂可以干扰蓟马的正常觅食行为,从而达到防治的效果。
同时,也可以采用旋转作物、深翻耕作等农艺技术,使蓟马无法繁殖和存活。
三、防治策略1. 多措并举蓟马的数量往往会在季节和生长阶段有所变化。
因此,在防治措施上也需要全方位、多措并举。
在生产过程中,可以采用病虫害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物理控制等综合方法,以兼顾效果和安全。
2. 早治早控针对蓟马的防治要保持高度警惕,一旦发现,请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予以解决。
此外,定期检查植物的生长状况,及时去除受害的植株,减少蓟马的滋生场所。
3. 综合调查评估要做好蓟马的防治,不仅要针对害虫进行防治,也需要对环境进行评估,以及对农作物进行养护和管理。
通过为农业生产提供均衡养分、水分和适宜的温度等,可以有效地预防蓟马的侵袭。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入侵害虫西花蓟马的生物学、危害及防治技术作者:吴青君, 张友军, 徐宝云, 朱国仁, WU Qing-Jun, ZHANG You-Jun, XU Bao-Yun,ZHU Guo-Ren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北京,100081刊名:昆虫知识英文刊名:CHINESE BULLETIN OF ENTOMOLOGY年,卷(期):2005,42(1)被引用次数:38次1.蒋小龙;白松;肖枢;杨碧为中国昆明国际花卉节把关服务[期刊论文]-植物检疫 2001(02)2.张友军;吴青君;徐宝云;朱国仁危险性外来入侵生物--西花蓟马在北京发生危害[期刊论文]-植物保护 2003(04)3.Beshear R J查看详情 19834.The Crop Protection Compendium 20015.Parrella M P查看详情 19956.Nakahara S查看详情 1997(04)7.Yudin L S;Cho J J;Mitcheu W C查看详情 1986(06)8.Lewis T Thrips as Crop Pests 19979.Gonzalez D;Friesen R;Leigh E F;Wilson T, Waggoner M. Parker B. L, Skinner M, Lewis T Thrips Biology and Management 199510.Gaum W G;Giliomee J H;Pringle K L查看详情 199411.van Rijin P C J;Mollema C;Steenhuis-Broers G M查看详情[外文期刊] 199512.Trichilo P J;Leigh T F查看详情 198813.Felland C M;Hull L A;Tetlion D A J;Cameron E.A查看详情 199314.Cho K;Eckel C S;Walgenbach J F;Kennedy G. C查看详情[外文期刊] 199515.Steiner M Y查看详情 199016.Shipp J L;Wang K;Binns M R查看详情[外文期刊] 2000(06)17.van den Meiracker R A F;Ramakers P M查看详情 199118.Bakker F M;Sabelis M W查看详情 198919.Robb K L;Parrella M P;Parker B L;Skinner M, Lewis T Thrips Biology and Management 199520.Helyer N L;Brobyn P J查看详情 19921.谢永辉.李正跃.张宏瑞烟蓟马研究进展[期刊论文]-安徽农业科学2011,39(5)2.黄炳球.黄华枝.冯夏.刘景梅.吕利华科葆对节瓜上蓟马的防治效果及对天敌的安全性评价[期刊论文]-中国蔬菜2004(1)3.雷仲仁.问锦曾.王音危险性外来入侵害虫--西花蓟马的鉴别、危害及防治[期刊论文]-植物保护2004,30(3)4.李景柱.郅军锐.孙月华.袁成明西花蓟马的天敌──小花蝽的研究进展[会议论文]-20075.张婍.王晶晶.李正跃.陈斌.Zhang Qi.Wang Jingjing.Li Zhengyue.Chen Bin西花蓟马天敌种类及主要种类的控害潜能[期刊论文]-植物保护2010,36(4)6.徐向田.马健民"以毒攻毒"生物疗法防治艾滋病研究近况[会议论文]-7.刘丽辉.张帆.吴珍泉.LIU Li-Hui.ZHANG Fan.WU Zhen-Quan温度对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生长发育和存活率的影响[期刊论文]-生态学报2008,28(10)8.钟锋.吕利华.高燕.何余容.李小玺.张金强.李世茂.ZHONG Feng.LU Li-hua.GAO Yan.HE Ru-Rong.LI Xiao-xi. ZHANG JIN-qiang.LI Shi-mao西花蓟马的危害及生物防治研究进展[期刊论文]-广东农业科学2009(8)9.张友军.张治军.徐宝云.吴青君.朱国仁外来入侵害虫--西花蓟马的发生、为害与防治[期刊论文]-中国蔬菜2004(5)10.李继虎.管楚雄.安玉兴.许汉亮.何余容.孙东磊.陈立君甘蔗螟虫生物防治的研究进展与应用概况[会议论文]-20101.张安盛.于毅.周仙红.李丽莉.门兴元中华草蛉3龄幼虫对西花蓟马的捕食作用[期刊论文]-山东农业科学2012(7)2.张安盛.张思聪.李丽莉.门兴元.周仙红.于毅3种环境友好型药剂对西花蓟马的室内毒力与田间防效[期刊论文]-植物保护 2012(4)3.蒋兴川.桂富荣.李正跃.蒋智林.穆静娟不同寄主植物对西花蓟马生长发育、存活率及繁殖力的影响研究[期刊论文]-中国植保导刊 2011(7)4.杨韶松.陈静.舒群.李林.苏俊几种化学杀虫剂对云南红色砂梨上西花蓟马的药效评价[期刊论文]-中国南方果树 2011(6)5.李淑斌.李绅崇.王继华.张颢.陶玫寄主植物对西花蓟马的抗性研究概况[期刊论文]-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0(2)6.张艳璇.单绪南.林坚贞.张公前.季洁.陈霞.唐清胡瓜钝绥螨控制日光大棚甜椒上的西花蓟马的研究与应用[期刊论文]-中国植保导刊 2010(11)7.庄乾营.张安盛.于毅.李丽莉.门兴元东亚小花蝽成虫对西花蓟马的捕食功能反应与搜寻效应[期刊论文]-山东农业科学 2009(5)8.张安盛.于毅.门兴元.李丽莉东亚小花蝽若虫对西花蓟马若虫的捕食作用[期刊论文]-植物保护学报 2008(1)9.张安盛.李丽莉.于毅.门兴元中华草蛉幼虫对西花蓟马若虫的捕食功能反应与搜寻效应[期刊论文]-植物保护学报 2007(3)10.张安盛.于毅.门兴元.李丽莉.孙廷林东亚小花蝽若虫对西花蓟马成虫的捕食作用[期刊论文]-昆虫天敌2007(3)11.张安盛.于毅.李丽莉.门兴元.孙廷林几种杀虫剂对西花蓟马的室内毒力[期刊论文]-华东昆虫学报 2007(3)12.郅军锐.任顺祥胡瓜钝绥螨对西花蓟马的功能反应和数值反应[期刊论文]-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6(3)13.刘宁.任立.张润志.郑建秋.王福祥西花蓟马的鉴别及其与近缘种的区别[期刊论文]-昆虫知识 2005(3)14.郑伯平.郑长英.顾松东.王俊平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在白三叶草上的空间分布[期刊论文]-青岛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1)15.于法辉.夏长秀.李春玲.张宏宇不同色板对柑橘园蓟马的诱集效果及蓝板的诱捕效果[期刊论文]-昆虫知识2010(5)16.张素华.雷仲仁.范淑英.问锦曾不同温度下4株白僵菌对西花蓟马的致病力[期刊论文]-植物保护 2009(6)17.张安盛.于毅.李丽莉.张思聪东亚小花蝽(Orius sauteri)成虫对入侵害虫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成虫的捕食作用[期刊论文]-生态学报 2007(5)18.张安盛.张思聪.庄乾营.李丽莉.门兴元.周仙红.于毅外来入侵害虫——西花蓟马在山东省不同地区主要花卉上的分布[期刊论文]-生物安全学报 2012(2)19.高戈.贺洋.王华忠天津温室西花蓟马种群分布及为害情况调查——以天津都市型现代农业核心区为例[期刊论文]-天津农业科学 2011(3)20.林清洪.林光荣外来植物病虫害的危害性、传播途径及防治对策[期刊论文]-亚热带植物科学 2006(4)21.周卫川.林阳武.翁瑞泉.吴宇芬.王念武西花蓟马在中国的地理分布和年发生代数预测[期刊论文]-昆虫知识2006(6)22.陈雪林.孙蓉.杜予州.王建军阿维菌素与三种杀虫剂对西花蓟马的联合毒力[期刊论文]-植物保护 2011(5)23.梁兴慧.雷仲仁信息化合物对西花蓟马的行为调控及其应用[期刊论文]-中国蔬菜 2010(22)24.张安盛.于毅.李丽莉.张思聪.门兴元东亚小花蝽成虫对西花蓟马若虫的捕食功能反应与搜寻效应[期刊论文]-生态学杂志 2007(8)25.乔凤霞.肖春.刘忠善.丁元明.胡纯华防控有害入侵生物——西花蓟马[期刊论文]-山东农业科学 2006(4)26.丁艳红.诸葛飘飘.王满囷.张国安西花蓟马触角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期刊论文]-昆虫知识 2010(1)27.李志敏.杨珺.陈艳秋.何成兴昆明大棚月季上西花蓟马种群动态与空间分布[期刊论文]-西南农业学报 2009(4)28.蒋兴川.和淑琪.杨明.李正跃.桂富荣西花蓟马ISSR-PCR反应体系的建立与优化[期刊论文]-生物安全学报2011(3)29.李江涛.邓建华.段登晓.李正跃.丁元明.刘忠善.肖春西花蓟马在康乃馨不同品种上的田间分布[期刊论文]-昆虫知识 2009(2)30.朱亮.宫亚军.石宝才.王泽华.康总江.魏书军5种杀虫剂对入侵我国美洲棘蓟马成虫室内毒力测定[期刊论文]-农药 2011(9)31.胡为群.郑可锋.张小斌用WPRA平台分析西花蓟马在浙江的入侵风险[期刊论文]-浙江农业科学 2011(1)32.赵成银.何余容.吕利华.钟锋.高燕.齐国君.邵晓迎西花蓟马的寄主、危害及防治措施[期刊论文]-广东农业科学 2011(5)33.程俊峰.万方浩.郭建英入侵昆虫西花蓟马的潜在适生区分析[期刊论文]-昆虫学报 2006(3)34.刘佳.张林.卢焰梅.张宏瑞湖南外来入侵害虫西花蓟马初步调查[期刊论文]-安徽农业科学 2010(25)35.齐国君.高燕.钟锋.赵成银.吕利华基于GIS与生物气候相似性的西花蓟马在广东的适生性研究[期刊论文]-环境昆虫学报 2011(1)36.赵成银.何余容.钟锋.高燕.齐国君.邵晓迎.吕利华西花蓟马表皮碳氢化合物成份分析[期刊论文]-应用昆虫学报 2011(3)37.孙猛.郅军锐.姚加加.马纯西花蓟马在切花月季上的种群动态[期刊论文]-贵州农业科学 2011(8)38.黄宇.郅军锐.曹平.杨金秀.刘绫.袁小菊我国花卉蓟马研究进展[期刊论文]-北方园艺 2011(7)39.张安盛.于毅.李丽莉.张思聪东亚小花蝽(Orius sauteri)成虫对入侵害虫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成虫的捕食作用[期刊论文]-生态学报 2007(5)40.武晓云.程晓非.张宏瑞.李正跃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研究进展[期刊论文]-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6(2)41.郅军锐胡瓜钝绥螨对凤仙花和天竺葵上西花蓟马的控制作用[学位论文]博士 2005本文链接:/Periodical_kczs200501003.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