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技术艾条灸操作规程
- 格式:doc
- 大小:21.50 KB
- 文档页数:3
艾条灸法悬灸是采用点燃的艾条,悬于选定的穴位或病痛部位之上,通过艾的温热和药力作用,刺激穴位或病痛部位,达到温经散寒、扶阳固脱、消瘀散结、防止疾病的一种操作方法,属于艾灸技术范畴。
适用范围:各种慢性虚寒型疾病寒湿所致的疼痛,如:胃脘痛、腰背酸痛、四肢凉痛、月经寒痛等,中气不足所致的急性腹痛、吐泄、四肢不温等症状。
禁忌症:1.凡属实热证或阴虚发热者不易施灸。
2.颜面部、大血管部位、孕妇腹部及腰骶部不易施灸。
用物准备:治疗盘、艾条、打火机、弯盘、小口瓶、酒精灯、纱布、治疗巾、刻度尺,必要时备浴巾,屏风。
病例:胃痛(脾胃虚寒)遵医嘱给予内关穴悬灸治疗,日一次。
仪表——核对医嘱——评估评估:女士,您好,我是你的责任护士**,一会将会给您进行艾灸治疗,为了治疗的安全,需要核对您的信息,您能告诉我您的姓名和年龄吗?我看一下您的腕带,——核对床头卡。
因为您患有虚寒型胃痛,遵医嘱一会给你进行艾条灸法,这个艾条是以艾绒为主要原料制成的,点燃以后在皮肤穴位上进行一个施灸,利用它的温热和药物的作用可以起到温通经络,祛风散寒的作用,可以缓解您的胃痛,您愿意接受此项治疗吗?(愿意)有没有药物过敏史?对艾绒过敏吗?是不是在妊娠期?我看一下您的施灸部位,施灸部位皮肤完好,适合施灸,您不要紧张,在操作过程中,会出现淡淡的中药燃烧的气味和局部皮肤红晕都属于正常现象,如果在操作过程中,您感觉到烫热或者灼热等感觉,请及时告诉我,我会妥善处理,避免出现水泡,我讲的您能明白吗?还有没有疑问呢?此项操作大概需要20分钟,您可以先去做准备,我去准备用物,一会我们开始进行治疗。
病例汇报:经查阅病例,患者既往体健,无出血性疾病,经评估艾灸部位皮肤完好,患者对艾绒的气味、一般热可以耐受,与患者沟通心理状态良好,表示愿意接受此项操作,病室环境温湿度适宜、光线明亮、整洁、已关闭窗户,避免对流风。
携用物至床旁:XX您好,为了治疗安全,我再核对一下您的腕带,核对床头卡,现在用物已经准备齐全,我们现在可以开始进行治疗了吗?在操作过程中有什么不舒服,请您及时告诉我,我们取平卧位进行治疗,这样的卧位舒适吗?取穴,现在感觉怎么样(感觉麻麻的)这就对啦,如果感觉酸麻胀痛,这都是得气的表现,清洁艾灸部位皮肤,(用酒精灯点燃艾条)。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拔罐法拔罐法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热力排出罐内空气形成负压,使罐吸附在皮肤穴位上,,造成局部凝血现象的一种技术操作。
具有温通经络、祛风散寒、消肿止痛、吸毒排脓等作用.注:拔罐包括火罐、水罐、药罐3种疗法。
罐的种类有竹罐、陶罐、玻璃罐、负压吸引罐等。
拔罐的方法有坐罐法、走罐法、闪罐法和刺血拔罐法。
投火的方法有闪火法、投火法、贴棉法。
一、目标:1、缓解风寒湿痹而致的腰背酸痛,虚寒性咳喘等症状。
2、用于疮疡及毒蛇咬伤的急救排毒等.3、调节机体功能起到温经通络、祛湿逐寒、行气活血、止痛消肿.二、适应症:治疗风寒湿痹、外感风寒、咳嗽、喘逆、跌打损伤、胃肠功能失调及神经、血液、妇科等疾病。
如肩胛上背痛、腰痛、腿痛、头痛、感冒、发烧、腹泻、腹胀、消化不良、小儿疳积、腹痛、咳嗽、哮喘、脐部疾病、毒蛇咬伤等。
三、禁忌症:1、高热抽搐及凝血机制缺陷障碍患者;2、皮肤溃疡,水肿及大血管处3、孕妇腹部,腰骶部均不宜拔罐.四、注意事项:1、拔罐时患者体位应舒适持久。
选择肌肉较厚的部位,骨骼隆突不平和毛发较多处不宜拔罐。
2、选择大小适宜的罐,操作前一定要检查罐口周围是否光滑,有无裂痕。
3、防止烫伤,拔罐时动作要稳、准、快,起罐时勿强拉.4、使用过的火罐,均应消毒后备用.5、起罐时,如局部出现小水泡,可不必处理,可自行吸收。
如水泡较大,消毒局部皮肤后,用注射器洗出液体,覆盖消毒敷料。
五、告知:1、个别患者治疗过程中局部可能出现水疱。
2、由于罐内空气负压收引的作用,局部皮肤会出现与罐口相当大小的紫红色瘀斑,数日后自然消失。
1、接到医嘱双人核对2、到患者床前核对姓名、诊断,告知患者并解释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既往史及过敏史实施拔罐出的皮肤情况凝血机制是否正常女性患者是否处于妊娠期年龄、体质及心理情况护士准备衣帽整洁,修剪指甲,洗手戴口罩用物准备治疗盘、火罐(根据病情选择大、中、小型火罐,罐口平滑)95%酒精棉球、火柴或打火机、止血钳、纱布、污杯、弯盘、屏风、小口瓶、执行单、快速手消毒液.环境准备整洁、安静、温度适宜、屏风遮挡核对携用物至患者床旁,再次核对姓名、诊断体位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松解衣着,暴露拔罐部位,注意保暖,隔帘遮挡选穴准确选穴,清洁皮肤,用棉球或棉签仔细检查罐口有无残缺和破损,是否光滑拔罐操作者一手拿火罐,另一手持止血钳夹95%酒精棉球点燃,深入罐内中下端,绕1~2周后迅速抽出,立即将罐口按扣在选定穴位上不动,待吸牢后撒手,点燃的明火稳妥迅速的投入小瓶口。
操作艾灸流程
艾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燃烧艾草产生的热量和药效
来刺激穴位,促进气血循环,调理身体健康。
艾灸可以用于治疗各
种疾病和症状,如寒痹、风湿、肠胃不适等。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
一下操作艾灸的流程。
首先,准备好艾灸工具和艾草。
艾灸工具一般包括艾灸盒、艾
灸条或艾灸壶等。
艾草是一种具有温热作用的中草药,可以促进气
血循环,消除寒湿。
接下来,选择合适的穴位。
根据需要治疗的症状和疾病,选择
相应的穴位进行艾灸。
一般来说,常用的穴位有关元、气海、神阙等。
然后,点燃艾灸工具中的艾草。
将艾草点燃后,等待片刻让烟
雾散去,然后将艾灸工具放在选定的穴位上,让热量和药效渗透到
皮肤深层。
在进行艾灸时,要注意控制温度和时间。
艾灸的温度不宜过高,以免烫伤皮肤。
一般来说,艾灸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为15-30分
钟左右。
艾灸后,可以用温水擦拭皮肤,以减轻灼热感。
同时,要注意
保暖,避免受凉。
艾灸的频率和次数视个人体质和疾病情况而定,一般可以每周
进行1-2次,连续进行数周或数月。
总的来说,艾灸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中医疗法,可以帮助调理身
体健康,缓解疾病症状。
但在进行艾灸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穴位,控制温度和时间,以免造成不良反应。
如果有不适或疑问,应及时
咨询医生或中医师的建议。
希望以上介绍对大家有所帮助。
艾条灸用纯净的艾绒卷成圆柱形的艾卷、点燃后在穴位表面熏烤,达到温经散寒、扶阳固脱、消瘀散结、防治疾病的一种治疗操作方法。
一、评估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
2、患者体质及艾条施灸处的皮肤情况。
3、对疼痛、艾灸气味的耐受、接受程度。
4、有无出血病史或出血倾向、哮喘病史或艾绒过敏史5、心理状况二、适用范围适用于各种慢性虚寒型疾病及寒湿所致的疼痛,如胃脘痛、腰背酸痛、四肢凉痛、月经寒痛等;中气不足所致的急性腹痛、吐泻、四肢不温等症状。
三、禁忌症1、凡属实热证或阴虚发热者,不宜施灸。
2、大血管处、孕妇腹部和腰骶部、皮肤感染、溃疡、瘢痕处,有出血倾向者不宜施灸。
3、空腹或餐后一小时左右不宜施灸。
四、告知1、治疗过程中局部皮肤可能出现烫伤等情况。
2、艾绒点然后可出现较淡的中药燃烧气味。
3、施灸过程中出现头昏、眼花、恶心、颜面苍白、心慌出汗等不适现象,及时告知护士。
4、治疗过程中局部皮肤可能出现水疱。
5、灸后注意保暖,饮食宜清淡五、物品准备治疗盘、治疗巾、艾条、打火机、弯盘一套(内有无菌纱布)、小口瓶、酒精灯、棉签、必要时备浴巾、手消、屏风等。
六、操作程序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2、合理体位,暴露施灸部位,指压切迹;注意保暖。
3、施灸部位,宜先上后下,先灸头顶、胸背,后灸腹部、四肢,距离2-3厘米,时间10-15分钟。
4、遵医嘱在施灸过程中,随时询问患者有无灼痛感,调整距离,防止烧伤。
观察病情变化及有无不适。
5、施灸中应及时将艾灰弹入弯盘,防止灼伤皮肤。
6、施灸完毕,立即将艾条插入小口瓶,熄灭艾火。
7、清洁局部皮肤,协助患者衣着,安置舒适卧位15-20分钟,酌情开窗通风,注意保暖,避免对流风。
8、清理用物,做好记录并签名。
七、护理及注意事项1.遵医嘱实施艾灸,选用适当的艾灸方式,如艾柱灸、艾条灸、艾盒灸等。
2. 常用施灸方法:(1)温和灸:将点燃的艾条对准施灸部位,距离皮肤约2~3cm,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为宜,每处灸10~15分钟,至皮肤出现红晕为度。
中医适宜技术操作流程
电针疗法:
1.选择体位,取穴消毒
2.取毫针直刺或者斜刺穴位后行针令得气.
3在毫针体上接电针治疗仪输出令患者舒适电流.
4.留针并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异常及不适并及时处理
5.20-30分钟后取针.
艾条疗法:
1.将艾条一端点燃,对准被灸的穴位.
2.保持2-3cm 距离,使艾灸热辐射被灸穴位温热而无灼
疼.
3.根据情况可灸30-60min.
拔罐疗法:
1.选玻璃火罐数个.
2.取合适体位.用点燃酒精棉球在罐内壁绕上一周,迅速罩
在选定的部位,并留罐数分钟后取罐.
3.罐时左手扶罐,右手拇指按压火罐边缘下皮肤,使出现空
隙即可顺利取罐.
1.拟定耳穴处方寻找耳廓反应点.
2.在反应点几逆行能够针刺或点压使之有酸胀感.
3.耳穴宜交替应用每日或隔日一次.
按摩疗法:
1.明确诊断病情后采用适宜的按.揉.摩擦/推.拿.摇.搬.旋
转.取伸.弹筋,抖.搓.拍打等手法
2.宜轻重适当,使患者感到舒适为度.
针挑疗法:选好挑点消毒,持圆利针刺入挑点进行挑筋或挑提,或挑络.
敷帖疗法:将药物研细末加调和调成粘糊状或制成膏药外敷患部,用纱布或胶布固定一日一次.
三枝针点刺放血疗法:
1. 一手选择合适体位,消毒皮肤 .
2.持三枝针迅速刺入皮肤1.5-3毫米后迅速退出,另一手在针孔周围推压挤捏,放出少量血液或粘液,根据病情一日或隔日一次
1.将配制中药合剂投入熏蒸治疗床熏蒸产生中药蒸气 .
2.患者脱衣躺入治疗窗进行蒸疗,每次20-30分钟.
3.蒸疗时注意观察护理,避免烫伤即使处理意外,隔日一次.
4.蒸疗后适当休息并补充水分.。
中医八项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一、穴位按摩穴位按摩是中医八项护理技术中最常见的一种技术。
按摩是通过手法刺激穴位,调动气血运行,达到调整人体功能的目的。
操作要点如下:1.操作者应练习基本的按摩技法,熟悉穴位的位置和刺激方法。
2.手法要轻柔、细腻,力度适中,以不引起疼痛感为宜。
3.穴位按摩时要维持手部温暖,避免出现手冷的情况,同时要注意穴位的清洁卫生。
二、拔火罐拔火罐是通过在皮肤上制造负压,促进气血运行,排除病邪的一种方法。
操作要点如下:1.操作者要熟悉拔火罐的方法和手法,避免对皮肤造成创伤或过度疼痛。
2.要注意罐内气压的调节,保持适当的吸附力,避免罐与皮肤脱落或过度吸附对皮肤造成伤害。
3.拔火罐后,要对皮肤进行消毒和护理,防止感染和红肿。
三、耳穴贴压耳穴贴压是通过贴合特定的耳穴位,刺激脑神经,达到调整人体功能的目的。
操作要点如下:1.操作者要掌握耳穴位置和压迫力度,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相应的耳穴进行贴压。
2.要用手指轻轻按压耳穴,力度适中,时间不宜过长,以免造成耳部不适。
3.注意耳穴的清洁和消毒,避免感染的发生。
四、刮痧刮痧是通过特殊的刮痧工具,在患者的皮肤上刮擦产生红肿和淤血,促进身体气血运行的一种方法。
操作要点如下:1.操作者要使用带有平滑表面的特殊刮痧工具,避免对皮肤造成伤害和刺激。
2.刮痧力度要适中,避免过度刮伤皮肤,同时要掌握刮痧的速度和频率。
3.刮痧后,要对患者的皮肤进行消毒和护理,防止感染和刺激。
五、火针火针是通过在穴位上点燃艾条,烧灼皮肤,刺激穴位达到调整人体功能的目的。
操作要点如下:1.操作者要掌握火针的操作方法和燃烧的适度,避免对皮肤造成过度烧伤。
2.点燃后的火针要及时放置在穴位上,避免烧灼时间过长或火针烧断。
3.火针后,要对患者的皮肤进行消毒和护理,防止感染和烧伤。
六、艾灸艾灸是通过燃烧艾条,热气温热皮肤,刺激穴位达到调整人体功能的目的。
操作要点如下:1.操作者要掌握艾灸的操作方法和艾条的燃烧的适度,避免对皮肤造成过度烫伤。
西吉县中医医院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耳针法(耳穴埋豆)操作评分标准科室:姓名:考核时间:得分:西吉县中医医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耳针法耳针是采用针刺或其他物品(如菜籽等)刺激耳廓上的穴位或应点,通过经络传导,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操作方法。
评估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
2.耳针部位的皮肤情况。
3.女性患者的生育史,有无流产史,当前是否妊娠。
4.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5.心理状况。
目标同毫针法。
禁忌证耳部炎症、冻伤的部位,以及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禁用。
告知耳针局部有热、麻、胀、痛感。
物品准备治疗盘、针盒(短毫针等)或菜籽等;碘酒、酒精、棉球、棉签、镊子、探棒、胶布、弯盘等。
操作程序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2.遵照医嘱,选择耳穴部位并探查耳穴。
3.体位合理舒适,严格消毒,消毒范围视耳廓大小而定。
4.一手固定耳廓,另一手进针,其深度以刺入软骨,但不透过对侧皮肤为度。
留针。
5.为使局部达到持续刺激,临床多采用菜籽、王不留行籽、磁珠等物,附在耳穴部位,以小方块胶布固定,俗称“埋豆”。
留埋期间,嘱患者用手定时按压,进行压迫刺激,以加强疗效。
6.起针后用无菌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
涂以碘酒或酒精消毒,预防感染。
7.操作完毕,安排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
8.清理用物,做好记录并签名。
护理及注意事项1.在针刺中及留针期间,患者感到局部热、麻、胀、痛或感觉循经络放射传导为“得气”,应密切观察有无晕针等不适情况。
2.执行无菌操作,预防感染。
起针后如针孔发红,应及时处理。
3.使用耳针法治疗扭伤及肢体活动障碍者,埋针后待耳廓充血具有发热感觉时,嘱患者适当活动患部,并配合患部按摩、艾条灸等,以提高疗效。
耳针法操作流程图耳针法操作流程图见图 (注:电子版从略)。
西吉县中医医耳针法操作流程图↓↓↓↓↓↓→↓↓→西吉县中医医院中医护理技术----艾条灸法操作评分标准科室: 姓名: 考核时间: 得分:注:1. 艾条灸方法常用者有温和灸、雀啄灸、回旋灸三种。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艾灸法艾灸法是中医护理中常用的一种技术,通过燃烧艾绒,使其产生的热量和药物作用于特定的穴位,以达到治疗和养生的效果。
艾灸法在中医护理中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下面将详细介绍艾灸法的操作规程。
一、准备工作1.选择艾草:艾草是使用艾灸的主要材料,应选择新鲜、质地细软、色泽均匀的干艾草。
干艾草存放时要注意防潮、防虫。
2.准备艾绒:将选择好的艾草晾晒至八成干后,切成长度约3-5厘米、直径约0.1-0.2厘米的艾绒。
3.选择艾灸器具:常用的艾灸器具有艾条、艾缸、艾卷和艾炷等。
选择合适的器具,以便于操作和灸疗的需要。
4.准备灸具:常见的灸具有灸盒、灸壶、灸炉等。
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灸具,确保艾灸的顺利进行。
5.准备其他辅助器具:如灸药刀、灸罐等。
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辅助器具,以方便操作和消毒。
二、操作流程1.患者准备:让患者脱去上衣,暴露需要进行艾灸的部位。
根据需要,可使用消毒酒精对患者的皮肤进行消毒。
2.选择穴位: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穴位进行艾灸。
常用的穴位有足三里、关元、神阙等。
3.准备艾绒:将选择好的干艾草装入艾缸或艾卷中,将艾绒点火,等待艾绒燃烧出较多的烟雾。
4.进行艾灸:将点燃的艾绒将近放在穴位上,不要直接接触皮肤。
可以用灸具或手指轻轻按压艾绒,使其温热感传递到穴位。
5.调整热度:根据患者的感觉和反应,适当调整燃烧的艾绒与皮肤的距离,以及灸痛的程度。
艾灸时应注意不要过度烧灼患者的皮肤,避免出现烧伤。
6.灸疗时间: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控制艾灸的时间。
通常每次灸疗时间为10-20分钟,每周进行1-3次。
7.观察患者反应:在艾灸进行的过程中,要随时观察患者的身体反应,注意患者是否有不适或疼痛等反应出现。
如有异常情况,要及时停止艾灸。
8.结束艾灸:在艾灸结束后,要用湿毛巾擦拭患者的穴位部位,以降温和消除燃烧的灰烬。
在艾灸结束后,可给予患者适当的按摩和保健建议。
三、安全注意事项1.艾灸时要注意安全,避免烟雾直接接触眼睛、口鼻等部位。
中医八项护理技术操作规程目录1、中药保留灌肠2、拔火罐3、穴位按摩法4、艾条灸法5、毫针法6、中药换药7、中药熏洗8、穴位注射一、中药保留灌肠1、目的将中药汤剂自肛门灌入,保留在直肠或结肠内,通过肠粘膜吸收,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2、用物准备治疗车上层:治疗盘内备:一次性灌肠袋、血管钳、棉签、石蜡油、纱布、水温计、卫生纸、手套。
治疗盘外备:弯盘、中药汤剂、一次性治疗巾、小垫枕、快速手消毒液。
必要时备围屏、输液架。
治疗车下层:生活垃圾桶、医疗垃圾桶。
3、操作流程评估――↓ ――准备↓取体位――↓铺巾、垫小枕↓ 灌肠―― ↓ ――整理↓记录4、实施要点(1)评估患者:1)询问、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排便情况。
2)向患者解释灌肠的目的,取得患者的配合。
(2)操作要点1)核对医嘱,做好准备,保证灌肠溶液的温度适宜。
2)携物品至患者旁,根据病变部位取合适体位,遮挡。
3)按照要求插入肛管,固定肛管,使灌肠溶液缓慢流入并观察患者反应。
4)待溶液将要灌完时,夹紧肛管,拔管。
5)灌肠完毕,嘱患者平卧,保留一小时后排便并观察大便性状。
(3)指导患者:1)灌肠过程中,患者有便意,指导患者做深呼吸,适当调低灌肠筒的高度,减慢流速。
2)指导患者如有心慌、气促等不适症状,立即平卧,避免意外的发生。
中药保留灌肠操作考核标准二、拔火罐(坐罐)1、目的调节机体功能起到温经通络,驱湿逐寒,行气活血,止痛消肿,拔毒去腐的效果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2、用物准备治疗车上层:治疗盘内备:火罐、95%酒精棉球、直血管钳、火柴、弯盘、小口玻璃瓶、纱布两块、快速手消毒液。
必要时备:围屏、毛毯。
治疗车下层:生活垃圾桶、医疗垃圾桶 3、操作流程↓↓↓ ——拔罐↓起罐 ↓ ——整理↓ 4、实施要点(1)评估患者: 1)了解患者的病情。
2)向患者解释拔罐的目的,取得患者的配合。
(2)操作要点1)核对医嘱,查对,做好准备,根据患者的病情取穴,根据拔罐的部位取舒适体位,松解衣着、保暖,暴露坐罐的部位,清洁局部皮肤,遮挡。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1目录23第一章针刺疗法45一电针疗法6二穴位注射7三耳针疗法(耳穴埋籽)8四针刺护理9第二章灸法一艾条灸1011二艾炷灸12三温针灸13四灯火灸14第三章放血疗法15第四章挑治疗法16第五章拔罐疗法17一拔火罐法18二拔药罐法19第六章发泡疗法20第七章磁疗法第八章推拿疗法2122附:小儿推拿疗法第九章刮痧疗法2324第十章数码多功能治疗仪的使用25第十一章换药法26第十二章熏洗疗法27第十三章溻渍法28第十四章涂药法第十五章敷药法2930第十六章贴药法31第十七章吹药法第十八章点眼药法3233第十九章药熨法34第二十章导便法35第二十一章坐药法36第二十二章煎药法37第二十三章服药法38第二十四章口腔护理法3940第一章针刺疗法4142一、电针疗法电针疗法是将亳针刺入穴位得气后,在针上通以微量电流,加强对穴位的刺激,达4344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
(一) 适应症用于多种疾病,如神经痛、神经麻痹与痉挛、神经官能症、关节痛、4546中风后遗症、外伤性截瘫、反应性精神病、小儿麻痹后遗症、针刺麻醉等。
47(二) 物品准备治疗盘、针盒、消毒亳针、75%酒精棉球、消毒干棉球、镊子、电48针仪。
49(三) 操作方法501、常规消毒针刺部位皮肤。
2、按毫针刺法进针。
51523、针刺得气后,先将电针仪上的输出电位器调至零值,再将两根输出导线分别接于53两根针的针柄或针体上。
4、开启电针仪的电源开关,再慢慢旋转电位器,逐渐调高输出电流至所需电流量,5455以患者能忍耐为度。
565、通电时间视病情及病人体质而定,一般为10~20分钟。
576、治疗完毕,把电位器调低到零值,关闭电源,拆去输出导线。
587、按起针法退出毫针。
59(四) 注意事项1、电针刺激量较大,所给电流量须以患者能耐受为限,以防晕针,调节电流量时须6061慢慢由小到大,切勿突然增强,避免引起肌肉痉挛,造成弯针、折针。
622、有心脏病者,避免电流回路通过心脏,以免发生意外。
艾灸的操作流程首先,进行艾灸前的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首先要准备好艾灸工具,包括艾条、艾灸盒、点燃工具等。
另外,还需要准备一块干净的毛巾和一盆温水,用于灸后擦拭皮肤和散热。
在进行艾灸前,还要确保穴位部位的皮肤是干净的,可以适当清洁皮肤,以免影响艾灸的效果。
其次,选择适合的穴位进行艾灸也是非常重要的。
根据不同的疾病和调理目的,选择不同的穴位进行艾灸。
一般来说,常用的穴位包括足三里、关元、气海等,这些穴位对于调理脾胃、增强免疫力、缓解疼痛等有很好的效果。
在选择穴位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症状进行选择,也可以咨询专业的艾灸师进行指导。
接下来是燃灸方法。
首先将艾条放入艾灸盒中,点燃艾条,待艾条燃烧出红色火苗后,将艾条对准穴位进行燃灸。
在进行燃灸时,要注意保持艾灸盒的稳定,避免烫伤皮肤。
燃灸的时间一般为10-20分钟,可以根据个人的感觉和情况适当调整时间。
最后,进行艾灸后的注意事项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进行艾灸后,皮肤会有一定的红肿和发热现象,这是正常的生理反应。
可以用干净的毛巾蘸温水擦拭皮肤,有助于散热和舒缓皮肤。
在进行艾灸后,要避免受风、避免吹空调,以免感冒或引起其他不适。
此外,艾灸后还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总之,艾灸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中医疗法,通过艾草的热疗作用,可以达到调理身体、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的效果。
在进行艾灸时,要注意准备工作、选择穴位、燃灸方法和注意事项等方面,以确保艾灸的效果和安全。
希望大家在进行艾灸时,能够按照正确的操作流程进行,以达到更好的调理效果。
艾灸操作示范流程
艾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燃烧艾草来热疗身体,促进血液循环,调理气血。
艾灸操作简单易学,但需要注意一些细节,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下艾灸的操作示范流程。
首先,准备好所需的工具和材料,包括艾条、灸盒、打火机或火柴等。
选择一个安静、通风良好的地方进行艾灸,确保没有易燃物品附近。
接着,准备好一盆温水,用来浸泡艾条。
将艾条放入温水中浸泡片刻,让其充分吸水,使其更容易燃烧。
然后,选择要进行艾灸的穴位,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症状选择相应的穴位。
在进行艾灸前,可以先用手指或灸盒在穴位周围按摩一下,促进血液循环。
接下来,将浸泡好的艾条取出,挤干多余的水分,然后点燃艾条。
在点燃艾条时,可以用打火机或火柴,注意不要让火焰太大,以免烫伤皮肤。
当艾条燃烧时,将其放入灸盒中,然后将灸盒贴近要进行艾灸的穴位,保持适当的距离,以免烫伤皮肤。
可以用手或灸盒轻轻按压艾条,使其更加贴近皮肤。
进行艾灸时,可以感受到热热的温暖感,这是艾草的热能在起作用。
可以根据个人的感受调整艾灸的时间和强度,一般建议每个穴位进行艾灸10-20分钟。
艾灸结束后,可以用清水或湿毛巾擦拭皮肤,以减轻灸后的不适感。
艾灸后可以感觉到身体的放松和舒适感,这是因为艾灸促进了气血的流通,调理了身体的气血。
最后,注意艾灸后的保暖和休息,避免受凉或过度劳累。
艾灸是一种温和有效的中医疗法,可以帮助调理身体,缓解疼痛,提高免疫力。
希望以上的艾灸操作示范流程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进行艾灸疗法。
目录(二ZYYXH/T1.15 2006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分级护理1. 特级护理2. 一级护理3. 二级护理4. 三级护理ZYYXH/T1.16 2006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1. 针刺法1.1 毫针法1.2 电针法1.3 皮内针法1.4 水针法1.5 皮肤针法1.6 耳针法2. 灸法2.1 艾条灸2.2 艾炷灸2.3 温针灸3. 拔罐法4. 穴位按摩法5. 刮痧法6. 熏洗法7. 全身药浴法8. 湿敷法9. 换药法10. 涂药法11. 敷药法12. 贴药法13. 药熨法14. 坐药法15. 中药煎煮法ZYYXH/T1.17 2006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护理文件书写规范1. 护理文件书写要求1.1 一般要求1.2 体温单书写要求及内容1.3 医嘱单书写要求及内容1.4 长期医嘱执行单1.5 护理记录单书写要求及内容附表 1. 体温单 (注 :电子版从略附表 2. 长期医嘱 (注 :电子版从略附表 3. 临时医嘱 (注 :电子版从略附表 4. 长期医嘱执行单 (注 :电子版从略附表 5. 危重患者护理记录单 (注 :电子版从略附表 6. 护理记录单 (注 :电子版从略附表 7. 手术护理记录单 (注 :电子版从略2. 中医护理病历书写规范附表 8. 入院评估表 (注 :电子版从略附表 9. 护理诊断 /问题项目表 (注 :电子版从略附表 10. 出院评估表 (注 :电子版从略ZYYXH/T1.18 2006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护理人员职责、工作制度及质量要求1. 护士职业基本要求2. 护理人员岗位职责2.1 护理副院长职责2.2 护理部主任(总护士长职责2.3 科护士长职责2.4 护士长职责2.5 主任(副主任护师职责2.6 主管护师职责2.7 护师职责2.8 护士职责3. 护理工作制度3.1 护理部工作制度3.2 中医护理研究室工作制度3.3 急诊科护理工作制度3.4 门诊护理工作制度3.5 手术室护理工作制度3.6 供应室工作制度3.7 查对工作制度3.8 交接班工作制度3.9 抢救工作制度3.10 消毒隔离工作制度3.11 病区护理文件管理工作制度3.12 物品、药品、器材管理工作制度 3.13 血液净化中心(室护理工作制度3.14 重症监护室护理工作制度4. 护理工作质量要求4.1 护理部工作质量要求4.2 病区护理工作质量要求4.3 急诊科(室护理工作质量要求4.4 门诊护理工作质量要求4.5 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要求4.6 供应室工作质量要求4.7 血液净化中心(室护理工作质量要求 4.8 重症监护室护理工作质量要求2006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分级护理要求分级护理是指根据患者住院期间疾病不同、病情轻重不一而采取不同的护理级别。
题目:艾灸(艾箱灸)技术操作评分表
编号:ABCD-GC-B-002.2 版次:2 制订日期:2009.7.28修订日期:2022.12.31页数:共页
题目:艾灸(艾箱灸)技术常见并发症一一烫伤
编号:ABCD-GC-B-002.3 版次:2
制订日期:2009.7.28修订日期:2022.12.31页数:共页
【发生原因】
1、施灸不当,可因局部温度过高引起局部烫伤;
2、艾条燃烧过旺或灸盒盖子打开超过大;点燃的艾柱幢数过多;
3、操作不当,施灸时未垫纱布;
4、患者不配合,固定不妥导致灸盒
倾倒。
【临床表现】
1、主诉局部有灼热发烫及疼痛感;
2、局部皮肤发红,出现大小不等的水泡或更严重的烫伤表现。
【预防处理】
1、施灸前与患者讲解灸法(艾箱灸)的方法及疗程,灸后注意保持局部皮肤保暖,防止受凉;
2、唤醒治疗中容易入睡的患者;操作时垫双层小毛巾,以患者感到温热而不烫伤皮肤为宜,并随时询问患者对热的反应。
3、向患者做好宣教:不可以自行调节艾灸盒打开的大小,有过热的感觉立即打电铃告知护士同时抬高艾灸箱数秒散热;
4、发生烫伤后该部位禁止继续施灸,用冰袋冷敷降温;
5、烫伤出现大水泡,用无菌针头抽吸后碘伏外涂,同时用烧伤湿润膏外涂并加强观察;
6、烫伤出现小水泡,碘伏外涂同时用烧伤湿润膏外涂并加强观察。
中医护理操作艾条灸一:核对医嘱:25床王力男艾条灸病症腰痛穴位腰阳关大肠俞肾俞核对床头牌二:您好我是今天的当班护士请问您叫什么名字王力王老师我核对一下您的腕带好吗好的动作:25床王力男王老师这些天您的腰有些疼是吗是的是这样的您的主管医师查房后给您开出了艾条灸的医嘱请问你以前做过此项治疗吗没有那由我给你简单介绍一下好吗好的艾条灸啊就是将艾条点燃后在体表一定部位上反复的熏烤已达到温通经络祛湿散寒的效果在艾灸的过程中啊局部皮肤会有红晕温热的现象这是正常的治疗反应请您不用太紧张您了解了这些之后接受这项治疗吗接受我为您做可以吗可以王老师艾条点燃之后啊会产生淡淡的中药味道您对这种味道能耐受吗能好的王老师那我评估一下您的腰部皮肤情况好吗好的请您首先松解裤扣采取侧卧位背向我检查一下熏烤部位的皮肤皮肤无异常适合做此项治疗请您躺好王老师这项治疗大概需要20—30分钟的时间您还需要去卫生间吗不用了那好请您稍等我去准备用物马上回来三:环视一下病室环境评估环境病室光线充足温湿度适宜适合此项治疗四:核对物品逐一检查六步洗手法洗手戴口罩推至床旁再次核对床头牌五:王老师我再次核对一下您的腕带好吗好的25床王力男艾条灸病症腰痛穴位腰阳关大肠俞肾俞核对床头牌王老师我们现在开始好吗好的适时关闭门窗遮挡床幔王老师取穴需要同身寸我量一下您的手指宽度好吗好的六:请您像我一样五指并拢掌心向上 1.5寸王老师这项治疗啊取俯卧位更舒适一些我协助您采取一个舒适体位好吗好的请您采取俯卧位双手环抱枕头这样您可以趴的更舒适更持久一些七:王老师接下来我来取穴在取穴的过程中您哪个部位酸麻胀重最明显请您及时告知我好吗好的腰阳关位于第4腰椎棘突下平髂脊有酸胀的感觉吗有好的大肠俞位于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有酸胀的感觉吗有肾俞位于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这里有酸胀的感觉吗有好的王老师请您稍等给您铺一下治疗巾我去点燃艾条王老师我要开始施灸了请您不用紧张好的首先温和灸距离施灸部位皮肤2—3cm每处灸5—7分钟王老师热吗不热烫吗不烫好的第二种雀啄灸距离施灸部位皮肤3—5cm每处灸10分钟王老师在艾灸的过程中啊如果您有任何的不适请您及时告知我好吗好的在艾灸的过程中要及时刮去艾灰以防烫伤第三种回旋灸距离施灸部位皮肤3cm每处灸20—30分钟王老师在艾灸的过程中如果您的皮肤有热烫或烧灼的感觉请您及时告知我我会随时调整距离以防烫伤好吗好的时间到王老师我们的艾灸治疗做顺利结束了您有什么不舒服地方吗没有感觉腰病症状好些了吗好多了好的我协助您采取一个舒适体位吧打开门窗拉开床幔八:王老师我再次核对一下您的腕带可以吗可以核对25床王力男艾条灸腰痛穴位腰阳关大肠俞肾俞王老师在今天治疗的最后啊我给您讲几条艾灸治疗后的注意事项吧好的第一艾灸后的3小时之内请您就先不要洗澡了以免复感风寒第二艾灸结束后要多饮水以有利于排毒第三平时要睡硬板床注意休息劳逸结合好吗好的王老师您配合的很好谢谢您的合作您还有其他的需要吗没有了那您好好休息吧我待会再来看您好的谢谢九:整理用物:医疗垃圾分类处理十:六步洗手法洗手摘口罩记录。
中医护理技术艾条灸操作规程
用纯净的艾绒(或加入中药)卷成圆柱形的艾卷,点燃后
在穴表
面熏烤的一种技术操作。
评估
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
2.患者体质及艾条施灸处的皮肤情况。
3.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4.心理状况。
目标
1.遵医嘱选择穴位,解除或缓解各种虚寒性病证的临床症状。
2.通过运用温通经络、调和气、消肿散结、祛湿散寒、回阳救逆等法,以达到防病保健、治病强身的目的。
禁忌证
1.凡属实热证或阴虚发热者,不宜施灸。
2.颜面部、大血管处、孕妇腹部及腰骶部不宜施灸。
告知
1.治疗过程中局部皮肤可能出现烫伤等情况。
2.艾绒点燃后可出现较淡的中药燃烧气味。
3.治疗过程中局部皮肤产生烧灼、热烫的感觉,应立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