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3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 格式:doc
- 大小:112.50 KB
- 文档页数:5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七课《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新圩乡中心小学:蓝天利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园子的自由美好和“我”在园中的活动,体会作者童年生活的快乐和自由,感悟祖父给作者那深深的爱和温暖,以及作者对祖父的怀念。
3、学习作者独特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感想的写作手法。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多媒体出示图片,揭示课题师:同学们,喜欢这幅图片吗?这园子一年四季绿如春,太美了。
著名作家萧红小时候就对园子产生了浓浓的感情,因为园子带给她快乐,带给她自由,带给她温暖还带给她无限的遐想,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园子。
请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概览大意师:快速浏览,思考,这是一个怎么样的园子?当你有所感触的时候,想一想,用什么词语来形容这个园子,并记录下来,开始。
师:来。
你说一个。
生:师:请把这个词写在第一格横线上。
生:师:其他同学也有这样的感受吗?请把这个词写在第二格横线上。
师:还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这个园子?生:这是一个五彩缤纷的园子。
师:有这种感觉的孩子请举手。
这是一个五彩缤纷的园子。
生:师:请把这个词写在第三格横线上师:还有吗?生:自由自在的园子师:这是一个自由的园子生:写“自由”在第四格横线上师:作者在这样的园子里不仅感到自由,而且感到无穷的乐趣。
用哪一个词概括?生:快乐,并写在第五格横线上师:真会读书。
我们通过初读,对园子有了大概的了解,同学们真了不起。
一起看着板书说说,这是一个——生:应有尽有、五彩缤纷、生机勃勃、自由自在、快乐无比的园子。
三、文本探究,感悟特点师:难怪这个园子会深深地烙印在萧红的心中,久久挥之不去。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祖父的园子》的教案(精选12篇)部编版五班级下册语文《祖父的园子》的教案篇1【教材分析】:祖父的园子是一幅明丽的美丽的富有童话颜色的画,画里有树、有花、有菜、有庄稼、有蜻蜓、有蝴蝶、有蚂蚱、有小鸟、有风、有雨,还有太阳的光线有云朵的影子,这是童年的乐园(曾称它为自己的后花园),就像说的一样,“花园里边明晃晃的”,“新奇美丽”。
这里一切都是欣欣然的,布满了生命的气息。
这里是自由的,花是自由的,鸟是自由的,虫子是自由的,菜是自由的,什么都是自由的,空气里充满着自由,童年的也是自由的,这自由是她童年欢乐的源泉。
课文重点写了在园中自由拘束的童年生活。
祖父给了孩子心灵的自由,对孩子倾尽了爱心和急躁。
他的爱放飞了孩子的天性,在他暖融融的爱的包围下,才有了孩子自由欢乐幸福的童年。
正是由于的心灵是自由的,所以在她孩童的眼里,一切才是自由的,欢乐的,甚至是布满梦幻颜色的。
孩子气十足的腔调,春天的泥土般新奇的语言,诗意浪漫的景物描述,是本文表达方式上的突出特点。
因此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让同学自主地、入情入境地读书,感受童年生活的自由和欢乐,体会对童年生活的留恋,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并积累语言。
教学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同学自主读书,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
【设计理念】《课程标准》中提到“语文课程应致力于语文素养的形成和进展。
”“阅读教学是同学、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等的理念,因此在教学中我力求引领同学真实地触摸文本,使同学实实在在地对文本进行解读,从而使同学获得收益,得到语言文化的熏陶的同时,获得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寻求阅读视界的敞亮:以文本为基点,进行情感阅读、情境阅读、想象阅读、引导阅读等方法让阅读丰富起来。
进而理解从而使阅读多元化。
【教学目标】1、速读课文,捕获重点信息;运用摘录法、圈划法,归纳、提炼文本重点信息,学会长文短读。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的心情,感悟的表达方式,初步体会萧红文字独特的“阳光味道”,激发进一步阅读萧红文字的爱好与热忱。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祖父的园子》优秀教学设计(精选6篇)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祖父的园子》优秀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祖父的园子》节选自著名女作家萧红的回忆性小说《呼兰河传》,课文主要叙写了童年的萧红在园子里快乐自由、无拘无束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祖父的怀念。
孩子气十足的腔调,清新质朴的语言,诗意浪漫的景物描写,借物抒情的写作方法是本文表达方式上突出的特点。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快乐,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祖父的怀念。
3、学习作者独特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难点:在品读文字中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快乐和祖父的爱,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祖父的怀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揭题,读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十课,读课题。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篇课文节选自著名作家萧红的作品《呼兰河传》。
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主要写了我童年时代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劳动的情景。
/园子的景象以及和祖父在园子里发生的趣事。
)二、赏读园中景物自由。
我、祖父、园子构成了多彩的生活,给萧红留下了童年美好的记忆,令她难以忘怀。
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这个园子。
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直接描写园子的段落。
(第2节、第13节)2、引读第二节。
(读出园子的美和生机勃勃)。
3、自由读第13节。
我想,读着这些文字,漫步在这个大园子中,你就会产生一种感觉,你的脑海中会出现一两个词——(无拘无束,悠闲,自由,随心所欲)你的感觉和文中的“我”感觉相通了。
读着读着,我觉得园子里的一切——,要做什么,——,要怎么样,——,都是——。
4、仔细读读这一段,看看作者是怎么来写园中的自由的?注意那些有趣的、特别的词句,可以划下来。
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运用了拟人、排比的手法,句式有……就像……似的……,……愿意……就……,一会……一会……)5、老师读这一段时发现了一个问题,文中一连用了十个“就”,读起来是不是觉得啰嗦?(萧红的文字很朴素,但读起来觉得很灵动,很清新,字里行间扑腾着两个字——自由。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2《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本课文,使学生了解祖父的园子,培养学生对祖父的关爱之情。
2.帮助学生掌握本课文的基本内容,加深对语文课文的理解。
3.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的朗读水平。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词和短语。
2.培养学生对祖父的关心和爱护之情。
三、教学内容本课主要内容为祖父的园子。
四、教学准备1.课文教材2.图片或图表展示祖父的园子3.讲解课文时所需的教具五、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问答或图片展示等方式引入课文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习课文:带领学生逐段学习课文,讲解生词和短语,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朗读练习:分组或个别让学生进行朗读练习,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讨论交流:让学生就祖父的园子展开讨论,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祖父的感情。
5.总结反思: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反思学习过程,加深对祖父的园子的理解和感悟。
六、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积极性、专注度等。
2.课堂作业:布置相关作业,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掌握情况。
3.小测验:定期进行小测验,检验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祖父的园子展开了教学活动,通过课文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体会到家庭的温暖和对长辈的尊重。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加大情感因素的渗透,增加实践性教学,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以上为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2《祖父的园子》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对教师教学有所帮助。
部编版语文五下第一单元《2祖父的园子》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能流利朗读课文。
–知道祖父的园子里有哪些植物,并能简单描述。
–掌握生字词语:花园、石榴树、墙壁、藤蔓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课文导入,引导学生了解祖父的园子。
–通过图片资料展示,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园子的景象。
–分组讨论,激发学生的表达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珍惜自然资源。
–培养学生尊重长辈、关爱家庭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关键词语的含义。
–让学生通过讨论、朗读等方式更加深入地了解祖父的园子。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自由表达。
–如何让学生在表达中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
三、教学过程1.导入–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祖父的园子,让学生感受园子的美丽。
–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家中是否有类似的园子或花园。
2.学习新课–听课文朗读,领读生词,让学生掌握生字词语。
–以问答、图画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细节。
3.拓展–让学生围绕祖父的园子展开讨论,描述自己理想中的花园。
–小组合作,设计出一个属于自己的梦幻花园。
4.小结–总结当堂课的收获,让学生畅谈自己对于花园的看法。
四、板书设计•祖父的园子•花园、石榴树、墙壁、藤蔓五、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围绕《2祖父的园子》展开,通过导入、学习和拓展等环节,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祖父的园子,并且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六、作业布置1.背诵课文并熟练朗读。
2.描述自己家中的花园或理想中的花园。
3.家长和孩子一起观察家中花园的景象,亲自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认识祖父的园子,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和表达能力。
需要再加强学生的生活实践,让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更加贴近。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祖父的园子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祖父的园子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感受园子的自由美好和“我”在园子中的活动,体会作者童年生活的快乐自由,感悟祖父给予作者的深深的爱和温暖,以及对祖父的怀念。
3. 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读中感悟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读中感悟作者的语言特点。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预习导入课前同学们预习了《祖父的园子》一文,通过课前阅读你认为这是一个怎么样的园子?这是一个______________园子。
过渡:在这样一个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园子里,小作者都做了哪些有趣的事呢?让我们到课文中去寻找。
二、教学新课(一)感悟小作者的童真童趣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画出文中小女孩做的那些有趣的事,这些趣事表现了小女孩的什么特点?反复品读,用关键词做批注。
(提示:文中共有五处)板书:读思批注关键词预设1. 第4自然段,关键词:好奇、爱模仿、瞎胡闹、顽皮等师:小孩子对园中的一切充满了好奇,什么都想尝试,祖父戴草帽,我也戴草帽;祖父栽花,我也栽花;祖父_______,我也______;祖父____,我也_____;祖父_______,我也______;祖父____,我也_____;师读前半句,生接后半句。
预设2. 第5自然段,关键词:捣蛋、帮倒忙等。
预设3.第13自然段,关键词:自由快乐、无拘无束。
师:一会吃黄瓜,一会捉蜻蜓,一会又捉蚂蚱,真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真是我的地盘我做主,随心所欲,好不自在呀!预设4. 第14、15自然段,关键词:调皮、淘气、天真、可爱、有趣等。
师:你们浇过菜吗那看过别人浇菜吧?这水不往菜上浇,而是往天上扬,而且还大声喊着:“下雨啰!下雨啰!”,你们喊的还没拼尽力气呀,要拼尽力气大声喊,这样才开心哟!好,现在你们玩的开心吗?谁还想来开心的玩一次?预设5. 第20自然段,关键词:自由、随心所欲等。
部编版教材《祖父的园子》优秀教学设计范文〔精选7篇〕部编版教材《祖父的园子》优秀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理解文中重点句子,赏读,积累优美句段。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揭题,板书课题。
1、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阅读课文,课题为祖父的园子。
〔板书课题:祖父的园子〕2、从老师的板书中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要隔开一些?3、〔在课题中加上两个括号〕这是什么意思?〔要在学习之后填写两个词语〕[设计意图]在课题中加上两个括号,引发学生思考,老师为什么要加上括号,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他们的阅读期待,在无形中给学生提出了两个问题:这是一位怎样的祖父,和这是一座怎么样的园子?为接下来的研读设置了强劲的“引力场〞。
二、整体感知园子的美丽,生机勃勃。
1、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过渡:通过预习,我们了解到祖父的园子里的昆虫可多了,有〔出示词语幻灯片〕蜜蜂,蝴蝶,蜻蜓,蚂蚱。
园子里还长着许多的农作物呢,有倭瓜,黄瓜,玉米,谷穗,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干农活,摘花,拔草,下种,铲地,浇菜。
祖父的园子真是丰富多彩呀!1、感受园子的生机,及其美丽。
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2〕园子美吗?从哪感觉到了?三、感受小女孩的快乐,自由的园子。
〔1〕过渡:在这座园子里,我特别喜欢这个小女孩,她的淘气,她的可爱,我都喜欢。
如果现在这个小女孩在我身边的话,我特别想在她的脸上揪上一下,那老师为什么想揪她一下呢?〔2〕学生默读课文,找出小女孩淘气,淘气的句子,用序号标出来,并找出关键词,做上批注。
〔3〕交流,朗读:a〕当祖父下种,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跟在后边,把那下了种的土窝,用脚一个个地溜平。
哪里会溜得准,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
有时不单菜种没被土盖上,反而被我踢飞了。
〔从哪里可以看出小女孩的淘气?又是怎样的瞎闹?〕b〕其实哪里是铲,也不过爬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就是了。
我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谷穗当作野草一起割掉,把狗尾草当作谷穗留着。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祖父的园子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祖父的园子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昼、耘”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供”,会写“昼、耘”等4个字。
1.认识“蚱、啃”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晃”,会写“蝴、蚂”等14个字,会写“蝴蝶、蜻蜓”等1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默读课文,能说出祖父的园子里有些什么,“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做了什么。
4.能从写景的部分中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02教学流程一、导入课题1.导入新课:作者萧红的祖父有这样一个园子——那里有蓝悠悠的天空,有五彩的昆虫,有恣意生长的蔬菜。
在这样的一座园子里,慈爱的祖父给了她心灵的自由,放尽了她的天性。
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园子呢?让我们一起在作者富有诗意的描写中去寻找答案吧!(板书课题:祖父的园子)2.全班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指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明确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让学生边读边思考:祖父的园子里有些什么?“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做了什么?“我”有哪些感受?2.组织学生交流,教师根据学生发言,归类并板书。
预设:景物:昆虫、花草、大榆树……活动:栽花、拔草、铲地……感受:开心、自由……3.引导学生将课文分成三个部分,并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4.组织全班交流。
教师根据学生发言,相机归纳并板书。
5.教师小结:课文可以分成三个部分,第一、第三部分侧重于写景,中间部分侧重于叙事。
三、识记生字1.教师出示字词:蚂蚱啃樱桃蚌壳割草毛嘟嘟倭瓜拴着下雨啰逛2.学生自主交流识记方法,教师相机点拨易错字。
(1)引导学生比较“倭”与“委”、“逛”与“狂”的读音,并分别组词进行辨析。
(2)教师提示:多音字“晃”,在“明晃晃、晃眼”等词语中读“hu ǎnɡ”,在“摇晃、晃动”等词语中读“huànɡ”。
四、阅读写景部分,体会情感1.明确学习任务:体会课文中写景部分表达的思想感情。
2.指导学生理解关键语句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祖父的园子》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教育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对祖父的敬爱与感激之情,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珍惜亲情。
2.教学内容:通过阅读《祖父的园子》,了解祖父对园子的热爱与呵护,感受家庭的和睦与温馨。
3.教学方法:结合幻灯片展示、小组合作讨论、课堂表演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过程1. 热身引导•通过观看图片展示祖父的园子,引导学生谈论自家的庭院或花园。
2. 导入新课•让学生读课文标题,展开讨论:你猜这篇文章会讲什么?3. 阅读课文•分段阅读,带领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解释生词和引导学生展开相关讨论。
4. 听写与默写•对生词、重点句子进行听写和默写,巩固学习成果。
5. 小组合作•分组讨论问题:祖父为什么如此重视自己的园子?祖父的行为给你什么启示?园子在故事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6. 课文表演•学生分角色表演课文片段,增强对课文故事的理解。
7. 总结反思•老师总结本节课重点,引导学生对祖父的园子的珍惜之情进行反思。
三、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祖父的园子》这篇文章,引导学生感悟亲情的伟大,培养学生对父母、长辈的尊重和关爱之心。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情感素养得到了提升,课堂氛围活跃,学生积极参与。
然而,教学中也有不足之处,比如部分学生在听写和默写环节表现较差,需要更多的巩固与训练。
另外,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有待加强,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相关培养。
综上所述,通过本次教学实践,我认识到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环节的安排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情感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会继续努力探索更多有效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提升教学质量。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张祖庆——《祖父的园子》一、设计背景《祖父的园子》是人教版十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
该文节选自萧红的自传体小说《呼兰河传》。
选文非常精彩,毫不夸张地说,《祖父的园子》和《火烧云》两篇文字,极富萧红的语言特色,足以代表萧红的文学成就。
各省小学语文教材中,《祖父的园子》成为了“常客”,教科版第十二册第12课《我和祖父的花园》、苏教版第十册第19课《我和祖父的园子》、鲁教版第十一册第8课《祖父、后园和我》冀教版第九册第13课《祖父·后园·我》。
也许是机缘巧合,2010年,我应钱理群教授之约,参与他主持的《小学生名家文学读本》的编写。
这套书共10本,采用节选名家作品,以单元导读的方式,作为教材的补充,将经典传承给孩子们(鲁迅、巴金、老舍、冰心、沈从文、叶圣陶、朱自清、丰子恺、汪曾祺等10位文学大家的作品,都在内)。
因此,我得以有机会接触萧红的全部文学作品。
读罢《萧红全集》,深深地感叹,萧红的文学才能,显然被很多人低估了。
在封底的导读中,我这样写道“萧红是呼兰河与东北黑土地共同孕育的“文学洛神”。
她的作品,如开在荆棘里的花朵,又如旷野中的呼唤。
她元气淋漓的文字,足以让很多同时代的女性作家黯然失色。
”正如学者赵园评论的“萧红作品提供了真正美学意义上的‘童心世界’,与大量平庸的‘儿童文学作品’不同层次的‘童心世界’ ”。
萧红的文字,质朴、真诚,童趣盎然,尤其是在《呼兰河传》第三章,关于祖父的一系列描写中,你会情不自禁地为文字中所流淌的童心所感染,情不自禁地大笑起来。
这么有意思,这么好玩的文字,作为语文教师,我有责任和义务将它们带给更多的孩子。
于是,在选编的时候,我就大段大段地节选了相关的内容。
整本《小学生萧红读本》,我也最喜欢这部分文字。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祖父的园子》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部编版五年级语文《祖父的园子》教案(精选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祖父的园子》教案1学习目标:1.认识8个生字,读读记记“蚂蚱、樱桃、蚌壳、瞎闹、锄头、倭瓜、水瓢、圆滚滚、一动不动”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心情,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二、自学生字(课前完成,检查)1、读准生字词(分辨多音字)。
2、形近字对比组词。
3、分析难写字和易错字。
4、理解难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查词典)。
三、初读课文,知大意。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找出生字新词,注意读准字音.3、想想作者回忆了童年时代在祖父的园子里快乐玩耍的哪些情景?1、观赏小昆虫,大榆树2、跟随外祖父栽花,拔草,种菜,铲地3、误把狗尾草当谷穗留下不铲除在祖父的园子里玩耍的情景:4、摘吃黄瓜,追逐蜻蜓,捉玩蚂蚱5、用瓢舀水往天空扬6、沐浴阳光,感受花、鸟、果、虫的自由7、用草帽遮脸睡觉四、理解课文,1、课文中哪些情景让“我”对童年生活久久不能忘怀呢?画出有关的句子,并说说原因。
2、说说“我”在园子里的心情怎样,从哪儿体会到的。
满足,得意,自由自在,无忧无虑3、有感情的朗读你喜欢的部分。
课后反思:祖父的园子是一幅明丽的漂亮的富有童话色彩的画,画中有树、有花、有菜、有庄稼、有蜻蜓、有蝴蝶、有蚂蚱、有小鸟、有风、有雨,还有太阳的光芒、云朵的影子。
资料交流:学生出示自己课前准备的作者的资料,以了解萧红短短一生的文学成就,以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体会作者的情感。
因为是略读课文,所以我让学生结合课前的提示,充分地自主地读文,在读中体会情感,在读中感悟语言的特点。
并在读书的基础上,交流:(1)“我”在园子里心情是怎样的?(2)是从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交流中引导学生读有关的段落,读出自己的体会,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第二课《祖父的园子》教案【优秀12篇】《祖父的园子》教案篇一《祖父的园子》是一幅明丽的漂亮的富有童话色彩的画,画里有树、有花、有菜、有庄稼、有蜻蜓、有蝴蝶、有蚂蚱、有小鸟、有风、有雨,还有太阳的光芒、有云朵的影子,这是作者童年的乐园。
教学目标1.会认读“蚂蚱,樱桃,蚌壳,瞎闹,倭瓜,水瓢,圆滚滚”等词语,通过查字典,并结合课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仔细阅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出“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
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
3.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作者当时的感受。
教学重点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
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童年冬日下的一队队骆驼,给作者留下了难忘的记忆,下面这篇课文中的哪些童年生活的情景让“我”对童年生活久久不能忘怀呢?板书课题:祖父的园子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1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 找出生字新词,注意读准字音。
3 查字典,联系上下文,与同桌探讨,理解课文中的词语。
4 分小组讨论,交流,作者回忆了童年时代在祖父的园子里快乐玩耍的哪些情景?5 全班汇报交流,师根据学生交流。
板书:1 观赏小昆虫,大榆树2 跟随外祖父栽花,拔草,种菜,铲地3 误把狗尾草当谷穗留下不铲除在祖父的园子里玩耍的情景:4 摘吃黄瓜,追逐蜻蜓,捉玩蚂蚱5用瓢舀水往天空扬6 沐浴阳光,感受花、鸟、果、虫的自由7 用草帽遮脸睡觉三体会作者在园子里的心情1 默读课文,体会“我”在园子里的心情是怎样的?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用笔勾出相关句子,并在旁边批注自己的体会。
2 全班交流让学生通过找句子,谈体会,有感情朗读,体会到“我”在园子里的心情,达成共识:“我”在祖父的园子里是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我”的童年生活是多彩有趣的,令人向往的`。
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语文2《祖父的园子》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关键词语的意义,进一步激发对祖父辛勤劳作的尊重之情。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孝敬老人的情感,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关键词语的意义。
2.难点:通过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祖父辛勤劳作的辛苦和伟大,培养学生的孝顺之情。
三、教学准备1.教材: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语文教科书。
2.教具:挂图、PPT、教案、课件等。
3.学生:保证每个学生都有教材,并且听力能力基本正常。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通过展示一幅祖父在园子里劳作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祖父的关注和疑问,激发学生对祖父园子的好奇之情。
第二步:呈现课文1.教师朗读课文,让学生跟读。
2.分段解释生词和短语,确保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谈谈自己对祖父的认识和感受。
第三步:深入阅读1.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验祖父在园子里的场景。
2.指导学生对课文的重点段落进行理解和归纳,写出心得体会。
第四步:课文赏析1.充分展示课文中描写祖父辛勤劳作的语句和情节,让学生感受祖父的辛劳和伟大。
2.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祖父,分享自己的家庭故事。
第五步:情感体验1.让学生分组,编写一份感恩祖父勤劳的小诗或散文,表达对祖父的感激之情。
2.学生进行朗读或表演,互相学习交流。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们对祖父的辛劳和园子的感慨都非常深刻,他们在朗读课文时表现出了强烈的情感投入。
但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有些学生对于生词和短语的理解并不够深刻,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对课文语言的分析和讲解。
另外,情感体验环节的设计可以更加具体,让学生更深入地感受祖父的辛苦和付出。
总的来说,本节课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学生在情感体验和思辨能力上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Money can help the poor-thinking people solve food and clothing, but it can help the rich-thinking people createwealth.(页眉可删)部编版《祖父的园子》优秀教学设计《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掌握课文生字、词。
⑵、熟练朗读课文,理清思路,把握__主旨。
2、能力目标:⑴、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⑵、培养学生语言积累及口语表达能力。
⑶、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美,寻找亲情,从而提高审美观。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学习朗读,感悟课文内容。
2、难点:通过学习课文,每一个学生都能有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教学方法】讲授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二、简介作者先展示、交流学生搜集的有关女作家萧红的资料,再多媒体展示教师搜集的资料如下:萧红:原名张乃莹,黑龙江省呼兰县人,她从小生长在一个比较富有的地主家庭。
她的童年却是在可怜的阴影中长大的,在侮辱与损害的恶境中孤零零的挣扎过来。
她的父亲张庭举是一个典型的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奴仆。
他冷酷、贪婪,甚至因为萧红是个女孩而歧视她。
只有在她的祖父那里,可以得到温暖和爱,祖父和他的后园是她童年时代的一束阳光,因而她对于和祖父一起时的那段童年时光有着强烈的眷恋之情。
现在,我们就来看看她笔下的祖父以及充满乐趣的后园。
三、学习目标多媒体出示:1、掌握课文生字词。
2、熟练朗读课文,理清思路,把握__主旨。
四、朗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交流自己预习时查找的生字、词,然后集体订正。
3、教师范读课文,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五、整体感知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学习,锻炼学生整体阅读、归纳、概括能力。
重点解决如下问题:1、祖父和“我”在后园都做了哪些有趣的事?并简单复述。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课《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祖父的园子》是一幅色彩明丽富有童话色彩的画,这里是“我”童年生活的地方,它给我带来了无穷的乐趣。
不只是园子,还有慈爱的祖父,他给了“我”心灵的自由,爱飞了“我”的心灵,舒展了“我”的人生。
二、学情分析针对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他们对于生字的认识和理解需要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教学,例如结合语境、读音辨析等。
同时,学生需要通过阅读和朗读,体会文章中的情感和思想。
三、研究目标1.掌握10个生字的认读和14个字的书写。
2.理解文章内容,了解园子中的景物和“我”在其中的活动。
3.品读描写景物的句子,感受“我”的内心感受。
4.朗读课文,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研究重点、难点重点:理解文章内容,感知“我”和祖父在园子里的活动,体会祖父的园子的特别之处。
难点:品读描写景物的句子,感受“我”的内心感受。
五、教法、学法分析教法:情景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谈话法、点拨法、问题导读法。
学法:读悟结合、读写结合。
六、教学过程1、预案预提纲:完成《同步指导》对应课文预作业。
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第1课时课时目标1.掌握10个生字的认读和14个字的书写。
2.理解文章内容,了解园子中的景物和“我”在其中的活动,体会祖父的园子的特别之处。
2、谈话导入,引出课题1).谈话导入。
每个人的童年都有自己的回忆,快乐或者伤感,但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最珍贵的记忆。
今天我们要研究的这篇文章是XXX回忆童年时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她的童年生活吧。
2).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
(板书:祖父的园子)过渡:XXX对祖父的园子念念不忘,让我们一起走进她心中的那个园子,感受其中的美景。
3、认识新知的教学设计一、整体感知课文1.学生自由阅读课文,要求准确读音,通读全文。
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2.检查字词研究。
课件展示:第一组:蚂蚱、蜻蜓、蚂蚱、蚌壳第二组:樱桃、谷穗、倭瓜第三组:拔草、铲地、割草第四组:圆滚滚、明晃晃、毛嘟嘟、蓝悠悠1)指名分组朗读,教师纠正发音。
部编五年级下册《祖父的园子》优秀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文选自部编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祖父的园子》。
本课详细内容为园子的描写、祖父的形象以及我与祖父之间的亲情。
具体章节为第二十三课。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了解园子的特点,感受祖父的形象。
2. 领悟并表达出作者对祖父的怀念之情,培养学生关爱家人的情感。
3. 学会观察生活,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祖父形象的感悟,作者情感的表达。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祖父的怀念之情,并学会运用到写作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
2. 生字词卡片。
3. 学生准备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文章的情感氛围。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标记生字词,思考园子的特点及祖父形象。
3. 课堂讲解:详细解析生字词,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感受祖父的形象。
4. 例题讲解:以课文为例,分析作者如何表达对祖父的怀念之情。
5. 随堂练习:学生模仿课文写一段话,描述自己与家人的亲情。
6. 小组讨论:讨论园子的特点,分享自己与家人的温馨时刻。
六、板书设计1. 课文《祖父的园子》2. 生字词:园子、祖父、亲情等。
3. 课文结构:园子描写、祖父形象、亲情表达。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的家人》为题,写一段话描述你与家人的亲情。
2. 答案示例:我的妈妈,她像温暖的阳光,照亮我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让我感受到无尽的关爱。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以及课堂参与度。
2. 拓展延伸:让学生观察家人的生活细节,发现家人的优点,学会关爱家人,将所学运用到生活中。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生字词的掌握。
2. 祖父形象的感悟。
3. 作者情感的表达。
4. 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
5.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生字词的掌握1. 利用生字词卡片,让学生反复认读,加强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