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二 数据存储器和程序存储器实验
- 格式:doc
- 大小:34.00 KB
- 文档页数:4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理解,掌握计算机硬件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式。
二、实验设备和材料1. 计算机主机:型号为XXX,配置了XXX处理器、XXX内存、XXX硬盘等。
2. 显示器:型号为XXX,分辨率为XXX。
3. 键盘和鼠标:标准配置。
4. 实验板:包括CPU、内存、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等模块。
5. 逻辑分析仪:用于分析和调试电路信号。
6. 示波器:用于观测电路信号的波形。
三、实验内容1. 实验一:CPU的工作原理a. 将实验板上的CPU模块插入计算机主机的CPU插槽中。
b. 连接逻辑分析仪和示波器,用于观测和分析CPU的工作信号和波形。
c. 打开计算机主机,启动操作系统。
d. 运行一段简单的程序,观察CPU的工作状态和指令执行过程。
e. 通过逻辑分析仪和示波器的数据分析,了解CPU的时钟信号、数据总线、地址总线等工作原理。
2. 实验二:内存的存储和读写a. 将实验板上的内存模块插入计算机主机的内存插槽中。
b. 打开计算机主机,启动操作系统。
c. 编写一个简单的程序,将数据存储到内存中。
d. 通过逻辑分析仪和示波器的数据分析,观察内存的写入和读取过程,了解内存的存储原理和读写速度。
3. 实验三:存储器的工作原理a. 将实验板上的存储器模块插入计算机主机的存储器插槽中。
b. 打开计算机主机,启动操作系统。
c. 编写一个简单的程序,读取存储器中的数据。
d. 通过逻辑分析仪和示波器的数据分析,观察存储器的读取过程,了解存储器的工作原理和数据传输速度。
4. 实验四:输入输出接口的工作原理a. 将实验板上的输入输出接口模块插入计算机主机的扩展插槽中。
b. 打开计算机主机,启动操作系统。
c. 编写一个简单的程序,通过输入输出接口实现数据的输入和输出。
d. 通过逻辑分析仪和示波器的数据分析,观察输入输出接口的工作过程,了解数据的传输和控制原理。
四、实验结果分析1. 实验一:通过观察CPU的工作状态和指令执行过程,可以验证CPU的时钟信号、数据总线、地址总线等工作原理是否正确。
实验一寄存器实验实验目的:了解模型机中各种寄存器结构、工作原理及其控制方法。
实验要求:利用CPTH 实验仪上的K16..K23 开关做为DBUS 的数据,其它开关做为控制信号,将数据写入寄存器,这些寄存器包括累加器A,工作寄存器W,数据寄存器组R0..R3,地址寄存器MAR,堆栈寄存器ST,输出寄存器OUT。
实验电路:寄存器的作用是用于保存数据的CPTH 用74HC574 来构成寄存器。
74HC574 的功能如下:- 1 -实验1:A,W 寄存器实验原理图寄存器A原理图寄存器W 原理图连接线表:- 2 -系统清零和手动状态设定:K23-K16开关置零,按[RST]钮,按[TV/ME]键三次,进入"Hand......"手动状态。
在后面实验中实验模式为手动的操作方法不再详述.将55H写入A寄存器二进制开关K23-K16用于DBUS[7:0]的数据输入,置数据55H置控制信号为:按住STEP脉冲键,CK由高变低,这时寄存器A的黄色选择指示灯亮,表明选择A寄存器。
放开STEP键,CK由低变高,产生一个上升沿,数据55H被写入A寄存器。
将66H写入W寄存器二进制开关K23-K16用于DBUS[7:0]的数据输入,置数据66H- 3 -置控制信号为:按住STEP脉冲键,CK由高变低,这时寄存器W 的黄色选择指示灯亮,表明选择W寄存器。
放开STEP 键,CK 由低变高,产生一个上升沿,数据66H 被写入W 寄存器。
注意观察:1.数据是在放开STEP键后改变的,也就是CK的上升沿数据被打入。
2.WEN,AEN为高时,即使CK有上升沿,寄存器的数据也不会改变。
实验2:R0,R1,R2,R3 寄存器实验连接线表- 4 -将11H、22H、33H、44H写入R0、R1、R2、R3寄存器将二进制开关K23-K16,置数据分别为11H、22H、33H、44H置控制信号为:K11、K10为10,K1、k0分别为00、01、10、11并分别按住STEP 脉冲键,CK 由高变低,这时寄存器R0、R1\R2\R3 的黄色选择指示灯分别亮,放开STEP键,CK由低变高,产生一个上升沿,数据被写入寄存器。
实验一 CCS使用和数据存储实验一、实验目的1. 掌握CCS的使用2. 掌握TMS320C54X 程序空间的分配;3. 掌握TMS320C54X 数据空间的分配;4. 能够熟练运用TMS320C54X 数据空间的指令。
二、实验设备计算机,CCS 3.1版软件,DSP仿真器,E300实验箱,DSP-54XP CPU板。
三、实验步骤与内容1. 在进行DSP实验之前,需先连接好仿真器、实验箱及计算机,连接方法如下所示:2. E300 底板的开关SW4 的第1位置ON,其余位置OFF。
其余开关设置为OFF。
3. 上电复位在硬件安装完成后,确认安装正确、各实验部件及电源连接无误后,启动计算机,接通仿真器电源,此时,仿真器上的“红色指示灯”应点亮,否则DSP开发系统与计算机连接存在问题。
4. 运行CCS程序1) 待计算机启动成功后,实验箱220V电源置“ON”,实验箱上电2) 启动CCS3.1,进入CCS界面后,点击“Debug—Connect”3) 此时仿真器上的“绿色指示灯”应点亮,CCS正常启动,表明系统连接正常;否则仿真器的连接、JTAG 接口或CCS 相关设置存在问题,这时需掉电检查仿真器的连接、JTAG 接口连接是否正确,或检查CCS相关设置是否存在问题。
5. 成功运行CCS 程序后,首先应熟悉CCS的用户界面;6. 学会在CCS环境下创建工程文件、添加程序文件、编写程序、编译、装载、调试,学习如何使用观察窗口等。
7. 用“Project\open”打开“\normal\ 01_mem\ mem.pjt”.编译并装载“\ 01_mem\Debug\mem.out”8.用“Edit”下拉菜单中的“Memory/Fill”编辑内存单元,参数设置如下图:单击“OK”此时以0x1000 为起始地址的16个内存单元被修改成:0x00099.用“View”下拉菜单“Memory”观察内存单元变化,输入要查看的内存单元地址,本实验要查看0x1000H~0x100FH 单元的数值变化,输入地址0x1000H;单击“OK”如下图所示:10. 点击“Debug\Go main”进入主程序,在程序中“加软件断点1”和“加软件断点2”处施加软件断点。
姓名:班级:自动化15 学号:2015实验一数据存储实验一实验目的1。
掌握TMS320F2812程序空间的分配;2。
掌握TMS320F2812数据空间的分配;3。
能够熟练运用TMS320F2812数据空间的指令。
二实验步骤与内容实验步骤1.在进行DSP实验之前,需先连接好仿真器、实验箱及计算机,连接方法如下所示:2.F2812CPU板的JUMP1的1和2脚短接,拨码开关SW1的第二位置ON;其余OFF3.E300底板的开关SW4的第2位置ON,其余位置OFF.其余开关设置为OFF.4.上电复位在硬件安装完成后,确认安装正确、各实验部件及电源连接无误后,启动计算机,接通仿真器电源,此时,仿真器上的指示灯应点亮,否则DSP开发系统与计算机连接存在问题。
5.运行CCS程序1)待计算机启动成功后,实验箱220V电源置“ON",实验箱上电2)启动CCS5.5,工作环境的路径选择:E:\E300Program\E300TechV-2812\normal ;6.成功运行CCS5.5程序后,出现如下图所示界面:7.右键点击Project Explorer窗口下的工程文件“e300_01_mem”,选择“Open Project"命令打开该工程,如下图所示,可以双击才看左侧源文件;8.点击菜单栏Project/Build All命令编译整个工程,编译完成后点击按钮进入仿真模式,完全进入后如下图所示:9.用“View"下拉菜单中的“Memory/Browser”查看内存单元,参数设置如下图:注意:下面的参数设置都是以16进制。
此时可以观测到以0x003F9020为起始地址的存储单元内的数据;10.单击按钮,开始运行程序,一段时间后,单击按钮,停止程序运行,0x003F9020H~ 0x3F902FH单元的数据的变化,如下图所示:11.关闭Memory Browser窗口,点击按钮,退出仿真模式。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实验指导书实验内容EL-8086-III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学实验系统简介使用说明及要求✧实验一实验系统及仪器仪表使用与汇编环境✧实验二简单程序设计实验✧实验三存储器读/写实验✧实验四简单I/0口扩展实验✧实验五8259A中断控制器实验✧实验六8253定时器/计数器实验✧实验七8255并行口实验✧实验八DMA实验✧实验九8250串口实验✧实验十A/D实验✧实验十一D/A实验✧实验十二8279显示器接口实验EL-8086-III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学实验系统简介使用说明及要求EL-8086-III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学实验系统是为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的教学实验而研制的,涵盖了目前流行教材的主要内容,该系统采用开放接口,并配有丰富的软硬件资源,可以形象生动地向学生展示8086及其相关接口的工作原理,其应用领域重点面向教学培训,同时也可作为8086的开发系统使用。
可供大学本科学习《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8086)》,《单片机应用技术》等课程提供基本的实验条件,同时也可供计算机其它课程的教学和培训使用。
为配合使用EL型微机教学实验系统而开发的8086调试软件,可以在WINDOWS 2000/XP等多种操作系统下运行。
在使用本软件系统调试程序时,可以同时打开寄存器窗口、内存窗口、反汇编窗口、波形显示窗口等等,极大地方便了用户的程序调试。
该软件集源程序编辑、编译、链接、调试与一体,每项功能均为汉字下拉菜单,简明易学。
经常使用的功能均备有热键,这样可以提高程序的调试效率。
一、基本特点EL型微机教学实验系统是北京精仪达盛科技有限公司根据广大学者和许多高等院校实验需求,结合电子发展情况而研制的具有开发、应用、实验相结合的高科技实验设备。
旨在尽快提高我国电子科技发展水平,提高实验者的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系统具有以下特点:1、系统采用了模块化设计,实验系统功能齐全,涵盖了微机教学实验课程的大部分内容。
福建农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计算机类实验报告课程名称:计算机组成原理姓名:周孙彬系: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年级:2012级学号:3126010050指导教师:张旭玲职称:讲师2014年06 月22日实验项目列表序号实验项目名称成绩指导教师1 算术逻辑运算单元实验张旭玲2 存储器和总线实验张旭玲3 微程序控制单元实验张旭玲4 指令部件模块实验张旭玲福建农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信息工程类实验报告系: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年级: 2012级姓名:周孙彬学号: 3126010050 实验课程:实验室号:_______ 实验设备号:实验时间:指导教师签字:成绩:实验一算术逻辑运算单元实验实验目的1、掌握简单运算器的数据传输方式2、掌握74LS181的功能和应用实验要求完成不带进位位算术、逻辑运算实验。
按照实验步骤完成实验项目,了解算术逻辑运算单元的运行过程。
实验说明1、ALU单元实验构成(如图2-1-1)1、运算器由2片74LS181构成8位字长的ALU单元。
2、2片74LS374作为2个数据锁存器(DR1、DR2),8芯插座ALU-IN作为数据输入端,可通过短8芯扁平电缆,把数据输入端连接到数据总线上。
运算器的数据输出由一片74LS244(输出缓冲器)来控制,8芯插座ALU-OUT 作为数据输出端,可通过短8芯扁平电缆把数据输出端连接到数据总线上。
图2-1-1图2-1-22、ALU单元的工作原理(如图2-1-2)数据输入锁存器DR1的EDR1为低电平,并且D1CK有上升沿时,把来自数据总线的数据打入锁存器DR1。
同样使EDR2为低电平、D2CK有上升沿时把数据总线上的数据打入数据锁存器DR2。
算术逻辑运算单元的核心是由2片74LS181组成,它可以进行2个8位二进制数的算术逻辑运算,74LS181的各种工作方式可通过设置其控制信号来实现(S0、S1、S2、S3、M、CN)。
当实验者正确设置了74LS181的各个控制信号,74LS181会运算数据锁存器DR1、DR2内的数据。
数字信号处理硬件实验实验报告学院:电子工程学院班级: 2014211212姓名:李瑞平学号:2014211104实验一:常用指令实验一、实验结果可见实验箱的“CPLD”单元的指示灯D3以一定频率闪烁;单击“Halt”暂停程序运行,则指示灯D3停止闪烁,如再单击“Run”,则指示灯D3又开始闪烁。
二、工作原理欲实现LED灯一直保持交替闪烁的状态,需使用一个大的循环,将交替闪烁的语句嵌套在其中,每循环一次将灯各点亮1次。
具体的流程图如下:三、源程序及注释分析:在主函数中先定义输出xf,先置位实现灯亮,再写delay函数控制灭灯的时间,最后复位实现灯的闪烁。
而在delay函数中是两个循环嵌套,loop1计数250,loop2计数10000,总共计数2500000,而实验箱时钟频率为5MHz,故实现0.5秒的时延,所以闪烁间隔为0.5秒。
四、实验截图实验二:数据存储实验一、实验结果本实验程序将对0x1000开始的8个地址空间,填写入0xAAAA的数值,然后读出,并存储到0X1008开始的8个地址空间。
在CCS中可以观察DATA内存空间地址0X1000~0X100F值的变化。
二、工作原理三、源程序及注释四、实验截图实验三:I/O实验一、实验结果实验中采用简单的一一映像关系来对I/O口进行验证,目的是使实验者能够对I/O 有一目了然的认识。
在本实验系统中,提供的IO空间分配如下:CPU1的I/O空间:0x8000 按键input (X) 8;0x8001灯output(X) 8。
在开关量输入输出单元中,任意调整K1~K8开关,可以观察到对应LED1~LED8灯“亮”或“灭”;单击“Halt”,暂停持续运行,开关将对灯失去控制。
二、工作原理三、源程序及注释分析:先设置堆栈寄存器内存空间,初始化辅助寄存器ar1的值,用来传输数据。
开关控制,从端口00h读入数据,存储至ar1中,再ar1中的值传输给01h输出,控制led灯的变化。
实验二存储器EM实验一、实验目的:了解模型机中程序存储器EM的工作原理及控制方法。
二、实验要求:利用COP2000实验仪上的K16..K23开关做为DBUS的数据,其它开关做为控制号,实现程序存储器EM的读写操作。
三、实验原理:存储器EM由一片6116RAM构成,通过一片74HC245与数据总线相连。
存储器EM的地址可选择由PC或MAR提供。
存储器EM的数据输出直接接到指令总线IBUS,指令总线IBUS的数据还可以来自一片74HC245。
当ICOE为0时,这片74HC245输出中断指令B8。
EM原理图连接线表连接信号孔接入孔作用有效电平1 J2座J3座将K23-K16接入DBUS[7:0]2 IREN K6 IR, uPC写允许低电平有效3 PCOE K5 PC输出地址低电平有效4 MAROE K4 MAR输出地址低电平有效5 MAREN K3 MAR写允许低电平有效6 EMEN K2 存储器与数据总线相连低电平有效7 EMRD K1 存储器读允许低电平有效8 EMWR K0 存储器写允许低电平有效9 PCCK CLOCK PC工作脉冲上升沿打入10 MARCK CLOCK MAR工作脉冲上升沿打入11 EMCK CLOCK 写脉冲上升沿打入12 IRCK CLOCK IR, uPC工作脉冲上升沿打入四、实验内容:内容1:PC/MAR输出地址选择置控制信号为:K5 (PCOE ) K4(MAROE)地址总线红色地址输出指示灯0 1 PC输出地址PC地址输出指示灯亮1 0 MAR输出地址MAR地址输出指示灯亮1 1 地址总线浮空0 0 错误, PC及MAR同时输出PC及MAR地址输出指示灯亮以下存贮器EM实验均由MAR提供地址内容2:存储器EM写实验1将地址0写入MAR2将11H写入EM[0]3将地址1写入MAR4将22H写入EM[1]内容3:存储器EM读实验1将地址0写入MAR2读EM[0]的内容3将地址1写入MAR4读EM[1]的内容内容4:存储器打入IR指令寄存器/uPC实验1将地址0写入MAR2读EM[0],打入IR3将地址1写入MAR4读EM[1],打入IR操作步骤:1.PC/MAR输出地址选择按照连接表连接好线路,要选择PC,则将K5(PCOE)置为0,K4(MAROE)置为1,则可选择PC,此时PC地址输出指示灯亮(红色灯亮),同理要选择MAR,则将K5(PCOE)置为1,K4(MAROE)置为0,则可选择MAR,此时MAR地址输出指示灯亮(红色灯亮)。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一、实验的性质、任务和基本要求(一)本实验课的性质、任务《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专业的核心专业基础课,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系统的分析、设计能力,同时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实验是巩固课堂教学质量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
本实验课的任务是通过实验进一步加深对计算机各部件组成以及工作原理的掌握,培养学生计算机硬件动手能力。
(二)基本要求1、掌握运算器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2、掌握半导体存储器的工作原理与使用方法,掌握半导体存储器如何存储和读取数据;3、掌握微程序控制器的组成以及工作过程,掌握用单步方式执行一段微程序以及如何检查每一条微指令正确与否的方法;4、掌握数据传送通路工作原理;5、能够将运算器、微程序控制器和存储器三个部件连机,形成一个基本模型机系统。
同时,掌握机器指令与微指令的关系。
(三)实验学时分配表(表格说明)二、实验教学内容实验一运算器实验一、实验目的:(1)结合学过的有关运算器的基本知识,掌握运算器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
特别是了解算术逻辑运算单元ALU的工作原理;(2)验证多功能算术单元74181、74182的运算功能;(3)熟悉掌握本实验中运算器的数据传输通路。
二、实验要求(1)预习74181、74182的工作原理及逻辑关系;(2)测量数据要求准确;(3)写出实验报告。
三、实验内容1、实验原理实验中的运算器由两片74LS181以并/串形成8位字长的ALU构成。
运算器的输出经过一个三态门74LS245到ALUO1插座,实验时用8芯排线和内部数据总线BUSD0~D7插座BUS1~6中的任一个相连,内部数据总线通过LZD0~LZD7显示灯显示;运算器的两个数据输入端分别由二个锁存器74LS273锁存,两个锁存器的输入并联后连至插座ALUBUS,实验时通过8芯排线连至外部数据总线EXD0~D7插座EXJ1~EXJ3中的任一个;参与运算的数据来自于8位数据开关KD0~KD7,并经过一三态门74LS245直接连至外部数据总线EXD0~EXD7,通过数据开关输入的数据由LD0~LD7显示。
实验二RAM扩展实验(请在实验课前写好预习报告,预习报告日期必在做实验课之前,预习报告中应该出现跟实验1内容相关的原理,电路图(可简画),流程图(或是程序,有程序就必带注释))实验仪器:pc机,8086k微机原理实验箱实验目的:1.掌握存储器芯片的特性及与CPU的连接方法。
2.掌握访问连续存储空间的方法。
实验内容:(1必须在实验课前通过仿真实验完成,电路为EX2_1.DSN,程序为EX2_1.ASM)1.利用62256(32K×8bit)的静态SRAM芯片进行扩展,要求扩展的存储器容量为64KB,且要求和8086CPU相连接。
扩展后,利用此扩展的存储体进行读写访问,将内存0000H:4000H 地址开始的位置至0000H:4063H位置处依次写上0-99。
实验连线:提示:应该有哪三类线?实验流程图参考实验程序:assume cs:codecode segmentstart:mov ax,0000h ;设置DS的段地址值为0mov ds,axmov bx,4000H ;利用BX存放存储单元的偏移地址,从200H开始mov al,0 ;AL中为要写到存储单元中的数据。
初始值为1mov ds:[bx],al ;将1写入内存0000H:4000H地址处mov cx,100 ;设置循环次数为100次l1:mov ds:[bx],al ;循环体目的将AL中的值填入存储器inc bx ;偏移地址指针下移一个字节inc al ;待填充到存储单元的数据也自增1loop l1 ;根据CX的次数执行上面的循环体int 3 ;断点中断,目的是为了观察内存结果,用实验箱做实验时,不用这步code endsend start提示:如果仿真过程中把内存窗口关掉,可以按图中所示选择调试菜单中:即可出现思考问题:1)通过EX2_1.DSN仿真运行结果观察两块62256芯片写入的内容各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结果?2)停止运行,观察EX2_1.DSN仿真图,U7:62256芯片的片选段CE由那两个信号进行或运算获得?这两个信号都为哪种电平时才能选中这块U7:62256芯片。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实验报告一、引言单片机(Microcontroller Unit,简称MCU)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内部集成了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和定时器等功能模块,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和控制系统中。
本实验报告将介绍单片机的基本原理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实验。
二、单片机的基本原理单片机的核心是微处理器,它负责执行程序指令。
单片机的存储器包括程序存储器(Program Memory)和数据存储器(Data Memory)。
程序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指令,数据存储器用于存储数据和中间结果。
单片机通过输入输出接口与外部设备进行通信,通过定时器来控制程序的执行时间。
三、单片机的应用实验1. LED闪烁实验LED闪烁实验是单片机入门实验的经典案例。
通过控制单片机的输出口,周期性地改变LED的状态,从而实现LED的闪烁效果。
这个实验可以帮助初学者了解单片机编程的基本概念和操作。
2. 温度测量实验温度测量实验可以通过连接温度传感器和单片机的输入口,实时地获取环境温度,并通过数码管或LCD显示器来显示温度数值。
这个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单片机输入输出口的使用方法,以及模拟信号的处理和显示。
3. 蜂鸣器控制实验蜂鸣器控制实验可以通过连接蜂鸣器和单片机的输出口,实现对蜂鸣器的控制。
通过编写程序,可以使蜂鸣器发出不同的声音,如单调的蜂鸣声、警报声等。
这个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单片机的数字输出和PWM(脉冲宽度调制)技术。
4. 电机控制实验电机控制实验可以通过连接电机和单片机的输出口,实现对电机的控制。
通过编写程序,可以控制电机的转动方向和速度。
这个实验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单片机输出口的电流和电压特性,以及电机的控制原理。
5. 红外遥控实验红外遥控实验可以通过连接红外接收器和单片机的输入口,实现对红外遥控信号的解码和处理。
通过编写程序,可以实现对各种红外遥控器的解码和按键处理。
这个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单片机输入口的中断处理和红外通信原理。
计算机组成原理存储器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实际操作,了解存储器的组成和工作原理,掌握存储器的读写操作。
二、实验原理存储器是计算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存储程序和数据。
存储器按照存储介质的不同可以分为内存和外存,按照存储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随机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等。
本次实验使用的是随机存储器,随机存储器是一种易失性存储器,数据在断电后会丢失。
随机存储器按照存储单元的位数可以分为8位、16位、32位等,按照存储单元的数量可以分为256×8、512×16、1024×32等。
存储器的读写操作是通过地址总线、数据总线和控制总线来完成的。
地址总线用于传输存储单元的地址,数据总线用于传输数据,控制总线用于传输控制信号。
三、实验器材1. 存储器芯片:AT24C022. 单片机:STC89C523. 电源、示波器、万用表等四、实验步骤1. 连接电路将AT24C02存储器芯片和STC89C52单片机按照电路图连接好,接上电源。
2. 编写程序编写程序,实现对AT24C02存储器的读写操作。
程序中需要设置存储器的地址和数据,以及读写操作的控制信号。
3. 烧录程序将编写好的程序烧录到STC89C52单片机中。
4. 运行程序运行程序,观察存储器的读写操作是否正确。
五、实验结果经过实验,我们成功地实现了对AT24C02存储器的读写操作。
在程序中设置了存储器的地址和数据,通过控制信号实现了读写操作。
在读操作中,我们可以看到存储器中的数据被正确地读出;在写操作中,我们可以看到存储器中的数据被正确地写入。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存储器的组成和工作原理,掌握了存储器的读写操作。
同时,我们也学会了如何使用单片机来控制存储器的读写操作。
这对于我们深入学习计算机组成原理和嵌入式系统开发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存储器的概念、分类和工作原理;2. 掌握存储器扩展和配置方法;3. 熟悉存储器读写操作;4. 分析存储器性能,提高存储器使用效率。
二、实验环境1. 实验设备:计算机、存储器芯片、编程器、示波器等;2. 实验软件:Keil uVision、Proteus等。
三、实验内容1. 存储器芯片测试2. 存储器扩展实验3. 存储器读写操作实验4. 存储器性能分析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存储器芯片测试(1)实验目的:测试存储器芯片的基本性能,包括存储容量、读写速度等。
(2)实验步骤:① 将存储器芯片插入编程器;② 编程器读取存储器芯片的容量、读写速度等信息;③ 利用示波器观察存储器芯片的读写波形。
(3)实验结果:存储器芯片的存储容量为64KB,读写速度为100ns。
2. 存储器扩展实验(1)实验目的:学习存储器扩展方法,提高存储器容量。
(2)实验步骤:① 将两块64KB的存储器芯片并联;② 利用译码器将存储器地址线扩展;③ 连接存储器芯片的读写控制线、数据线等。
(3)实验结果:存储器容量扩展至128KB,读写速度与原存储器芯片相同。
3. 存储器读写操作实验(1)实验目的:学习存储器读写操作,验证存储器功能。
(2)实验步骤:① 编写程序,实现存储器读写操作;② 将程序编译并烧录到存储器芯片;③ 利用示波器观察存储器读写波形。
(3)实验结果:存储器读写操作正常,读写波形符合预期。
4. 存储器性能分析(1)实验目的:分析存储器性能,优化存储器使用。
(2)实验步骤:① 分析存储器读写速度、容量、功耗等参数;② 比较不同存储器类型(如RAM、ROM、EEPROM)的性能;③ 提出优化存储器使用的方法。
(3)实验结果:① 存储器读写速度、容量、功耗等参数符合设计要求;② RAM、ROM、EEPROM等不同存储器类型具有各自的特点,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存储器;③ 优化存储器使用方法:合理分配存储器空间,减少存储器读写次数,降低功耗。
实验二数据存储器和程序存储器实验
实验目的:
了解DSP内部数据存储器和程序存储器的结构
了解DSP指令的几种寻址方式
实验要求:
主要是对外扩数据存储器进行数据的存储、移动。
该实验所需要的硬件主要是DSP、CPLD、DRAM。
实验过程是:让学生通过CCS5000的DSP仿真器对DSP 进行仿真,向DSP外扩DRAM写入数据、读数据、数据块的移动,其操作结果通过CCS5000仿真界面进行观察或通过发光二极管观察其正确性。
实验步骤:
经过了实验一以后,相信各位同学对于CCS的基本操作已经了解,故在此不再赘述。
1、以Simulator方式启动CCS,打开项目文件,编译程序,加载目标代码文件。
2、打开各个观察窗口,值得注意的是,本实验需要打开三个内存窗口:Data页的0x2000(.data段)起始处、Data页的0x3000(.stack段)起始处、以及Program页的0x1f00起始处
3、按照实验一的步骤设置断点,观察方法也基本相同,下面仅对各个小段程序进行简要说明:
bk0: 通过对XF引脚的置位和复位实现发光二极管的闪烁
bk1: 立即数寻址方式
bk2: 绝对地址寻址方式-数据存储器地址寻址
bk3: 绝对地址寻址方式-程序存储器地址寻址
bk4: 累加器寻址方式
bk5: 直接寻址方式(DP为基准)
bk6: 直接寻址方式(SP为基准)
bk7: 间接寻址方式
bk8: 存储器映射寄存器寻址方式
bk9: 堆栈寻址方式
bk10: 将程序存储器0x2000为起始地址的0x100个字复制到数据存储器的0x4000为起始地址的空间中
************************************************
* FileName: ex2.asm *
* Description: 数据存储器和程序存储器实验*
************************************************
CMD文件:
MEMORY
{
PAGE 0: VECS: origin = 0xff80, length = 0x80
PROG: origin = 0x1000, length = 0x1000
PAGE 1: DATA: origin = 0x2000, length = 0x1000
STACK: origin = 0x3000, length = 0x1000
}
SECTIONS
{
.vectors: {} > VECS PAGE 0
.text: {} > PROG PAGE 0
.data: {} > DATA PAGE 1
.stack: {} > STACK PAGE 1
}
5000系列DSP汇编语言:
.title "ex2" ;在清单页头上打印标题
.global reset,_c_int00 ;定义reset和_c_int00两个全局(外部标号),_c_int00是C ;
;行环境的入口点,该入口点在连接的rtsxxx.lib库中,DSP
;复位后,首先跳到0地址,复位向量对应的代码必须跳转
;到C运行环境的入口点_c_int00.
.mmregs ;输入存储器映象寄存器进符号表
.def _c_int00 ;识别定义在当前模块和用在其它模块中的一个或多个符号DA T0 .set 00H ;给符号DAT0设置值为00H
DA T1 .set 01H
DA T2 .set 02H
DA T3 .set 03H
DDAT0 .set 2004H
DDAT1 .set 2005H
DDAT2 .set 2006H
DDAT3 .set 2007H
PDAT0 .set 1f00H
PDAT1 .set 1f01H
PDAT2 .set 1f02H
PDAT3 .set 1f03H
.sect ".vectors" ;中断向量表, 表示以下语句行汇编进名为.vectors的初始化段,
;若用户的程序是要写进EPROM并在上电之后直接运
;行,则必须包含Vectors.asm文件,这个文件的代码将作为IST
;(中断服务表),并且必须被连接命令文件(.cmd)分配到0
;地址,DSP复位后,首先跳到0地址,复位向量对应的代码
;必须跳转到C运行环境的入口点_c_int00.
reset: B _c_int00 ;复位向量, CPU复位便执行reset指令,即转到_c_int00处。
NOP
NOP
.space 4*126 ;保留4*126位的存储空间
.text ;以下指令汇编进.text(可执行代码)段
DELAY .macro COUNT
STM COUNT,BRC
RPTB delay? ; ?号用于解决多次宏展开时的标号重复部题,汇编器在进行宏展
开时将自动地用唯一的数字依次代替问号,在清单文件中不显
示这些数字,仍显示问号。
NOP
NOP
NOP
NOP
delay?: NOP
.endm
_c_int00:
LD #40h,DP ;置数据页为2000h~207Fh
STM #3000h,SP ;置堆栈指针
SSBX INTM ;禁止中断
STM #07FFFh,SWWSR ;置外部等待时间
bk0: SSBX XF ;置XF以实现二极管闪烁
DELAY #0FFFFh
RSBX XF
DELAY #0FFFFh
SSBX XF
DELAY #0FFFFh
bk1: ST #1234h,DA T0 ;立即数寻址
ST #5678h,*(DDA T1)
NOP
NOP
NOP
bk2: MVDK DA T0,DDA T0 ;绝对地址(dmad)寻址
MVKD DDAT1,DA T1
NOP
NOP
NOP
bk3: MVDP DAT0,PDA T0 ;绝对地址(pmad)寻址
MVDP DAT1,PDA T1
NOP
NOP
NOP
bk4: LD #PDA T1,A ;累加器寻址
READA DA T2 ;将A中内容为地址的程序空间内容送DA T2数据单元
NOP
NOP
NOP
bk5: ST #3210h,DA T3 ;直接寻址(DP指针)
NOP
NOP
NOP
bk6: SSBX CPL
NOP
NOP
NOP
ST #9876h,DA T3 ;直接寻址(SP指针)
NOP
NOP
NOP
RSBX CPL
NOP
NOP
NOP
bk7: STM #DDAT3,AR0 ;间接寻址
ST #9876h,*AR0
NOP
NOP
NOP
bk8: STM #8888h,T ;存储器映射寄存器寻址
NOP
NOP
NOP
bk9: PSHM T ;堆栈寻址
POPM T
NOP
NOP
NOP
bk10: STM #4000h,AR0 ;程序存储器到数据存储器的复制
RPT #100h
MVPD 1000H,*AR0+
NOP
NOP
NOP
bk11: B _c_int00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