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安全生产专业
- 格式:docx
- 大小:10.98 KB
- 文档页数:2
农业安全生产包括哪些安全农业安全生产是指农业生产过程中,为了防止和减少事故发生,保护农民和农业生产资料的安全,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保障农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采取的一系列安全措施和管理工作。
农业安全生产的范围广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农作物生产安全:农作物生产安全是农业安全生产的核心内容之一。
这涉及到农田土壤的质量安全,农作物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措施的安全性,以及农作物的收获、储存和加工过程中的安全问题。
在农作物生产过程中,需要注意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和其他农业生产资料,遵守相关的操作规程,防止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2. 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是保障人们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
农产品质量安全包括农产品的产地环境安全、农产品生产过程的安全、农产品标准和检测方法的安全等内容。
为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需要加强对农产品生产和加工环节的监管,开展农产品质量检测和监测工作,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
3. 农业机械安全: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农业机械安全是指在农业机械使用和维护过程中,减少机械事故的发生,保护农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一系列措施。
农业机械安全涉及到农机的设计和制造安全性,农机使用和维护的规范性,以及对农机操作人员的培训和安全意识的培养等。
4. 畜禽养殖安全:畜禽养殖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畜禽养殖安全涉及到畜禽养殖场的环境和设施安全,饲料和饮水的安全性,疫病防控的安全性,以及对畜禽养殖人员的培训和指导等。
加强畜禽养殖安全管理,对于预防和控制动物疫病的传播,保护和提高养殖动物的健康水平,提高养殖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5. 农民劳动安全:农业生产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行业,农民在劳动过程中常常面临安全风险。
农民劳动安全包括农民职业卫生与劳动保护、农业劳动法律法规宣传教育等。
加强对农民劳动安全知识的培训和普及,提高农民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做好农民职业卫生与劳动保护工作,是保障农民劳动安全的关键。
麦收安全生产麦收是农田作物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农民朋友们辛勤劳作的结果。
然而,麦收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却不容忽视。
为了确保麦收的安全生产,保障农民朋友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我们必须加强麦收安全生产工作。
首先,我们需要提高农民的安全意识。
农民朋友们在麦收过程中应该始终将安全放在首位,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
他们应该了解麦收作业中存在的各种危险因素,如机械设备的隐患、天气突变带来的灾害、身体疲劳引发的事故等。
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些危险因素的存在,才能加强麦收过程中的安全防范措施。
其次,我们应该加强对农民的培训。
通过组织专门的技术培训班,对农民进行麦收安全知识的普及与教育。
农民朋友们应该了解机械操作的基本知识,掌握麦收机械的正确使用方法,熟悉应急措施,提高事故处理和救护的技能。
只有通过培训,才能提高农民的安全技术水平,减少麦收事故的发生。
此外,农民朋友们在麦收过程中应该注意日常的安全细节。
比如,在使用机械设备时,要保持稳定的心态,不要过度疲劳,严禁酒后操作。
在麦田中,要注意避免与电线、水渠等危险因素接触,防止火灾和触电事故的发生。
同时,农民朋友们应该定期检查和保养机械设备,确保其安全可靠。
在遇到突发情况时,要及时采取救护措施,保护好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最后,要加强对农业机械设备的保障。
农民朋友们在麦收过程中使用的机械设备,要保证其质量和性能符合安全要求。
机械设备必须经过专业的检测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可靠。
农民朋友们在使用机械设备时,要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操作,不得擅自改动和维修设备。
总之,麦收安全生产是农民朋友们的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保障,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任务。
只有加强麦收安全生产工作,提高农民朋友们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术水平,才能减少麦收事故的发生,确保麦收工作的顺利进行。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麦收安全生产贡献一份力量。
农产品安全生产技术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农业是国民经济中最基础和最重要的支柱,而农产品的安全生产和优质高效的栽培技术对于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农产品安全生产技术和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旨在为农业生产提供有效的参考和借鉴。
一、农产品安全生产技术农产品安全是指农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无害化的生产和加工技术,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和健康。
以下是几种农产品安全生产技术。
1. 生物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是使用昆虫、微生物或植物提取物等天然的方式,来控制农作物中的病害和害虫。
通过合理运用生物防治技术,可以减少对农药的使用,降低农产品的农药残留。
2. 有机肥料应用技术有机肥料是以植物和动物的残体、粪便等为原料,经过堆肥或发酵等工艺处理而得到的肥料。
合理使用有机肥料可以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农作物的抗病性和抗虫性,从而降低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
3. 智能灌溉技术智能灌溉技术是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实时监测土壤湿度、作物需水量等信息,然后通过自动控制灌溉设备进行合理的灌溉。
智能灌溉技术能够减少水资源的浪费,提高水肥利用率,同时避免了过度灌溉导致的土壤盐碱化。
4. 精准施肥技术精准施肥技术是根据农作物的生长需求和土壤养分状况,科学合理地施加不同种类和量的肥料,以达到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营养品质的目的。
通过精准施肥技术,可以减少农业面源污染、降低环境风险,并且节约了肥料的使用成本。
二、优质高效栽培技术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是指通过合理的耕作措施和管理技术,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栽培方法。
以下是几种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1. 种植结构调整种植结构调整是根据市场需求和农作物的生长特性,合理调整种植结构,实现农作物的多样化和合理化。
通过优化种植结构,可以提高土壤的养分利用效率,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并且降低农产品的价格波动。
2. 精细管理技术精细管理技术是指对农作物进行科学精细化的管理,包括灌溉、施肥、病虫害防治、田间操作等方面。
通过精细管理技术,可以提高农作物的生长环境,促进根系发育,增加养分吸收效率,提高产量和品质。
农业安全生产ppt农业安全生产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确保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安全。
它包括农业生产的方方面面,从农作物的种植、养殖、施肥、药物使用到农产品的收获、运输、销售等环节都要进行安全控制。
农业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农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涉及到国家粮食安全和人民生活的基本需求。
因此,农业安全生产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社会的稳定。
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体,他们面临各种自然灾害和生产风险,如果没有农业安全生产的保障,可能会导致农产品的减产甚至断产,进而影响到市场供应和物价稳定。
其次,农业生产中存在许多危险因素,如化肥、农药的使用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长期食用受污染的农产品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农业安全生产必须引入科学管理和先进技术,确保农业生产环节的安全与可持续发展。
农业安全生产的关键是预防,要在问题出现前进行控制,而不是事后补救。
为了实现预防控制,农民需要加强自身的安全意识,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正确使用农药、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
同时,相关部门也要加强监督和培训,提高农民的安全生产素养。
另外,农业安全生产也要注重科学技术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进步,农业生产中出现了许多新的技术,如无人机、遥感、智能设备等。
这些新技术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同时也能减少劳动强度和人为错误。
因此,农业安全生产要积极应用这些新技术,提升农业生产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总之,农业安全生产是农业生产发展的关键环节,对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和供应具有重要作用。
只有科学管理和技术上的不断创新,才能够确保农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有序开展,保障人民的生产生活安全。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 510101依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文件精神和学院关于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制定本方案;一、培养目标与基本要求1.培养目标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种植业第一线需要,具备从事作物生产与经营管理岗位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实践能力,适应作物生产、良种繁育、农资经营管理岗位工作,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技术技能型人才;2.基本要求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懂得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基本原理,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和良好的思想品德;在具有必备的作物生产、病虫草害防治、良种繁育、农资经营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作物生产技术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作物生产、种子生产、农资营销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备较快适应作物生产技术岗位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实际工作能力;具有创业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健全的体魄;二、招生对象与学制招收普通高中、职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学制三年,实行学分制管理;三、人才规格1.通用与专业知识1通用知识:熟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德与法律基础知识,掌握计算机文化基础知识和外语知识,具有体育与健康知识、职业生涯规划知识和写作与口语表达知识;2专业知识: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熟悉农作物形态结构和生长发育规律;了解农业气象和小气候知识,熟悉土壤形态、理化性质,掌握肥料使用知识;具有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和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知识;具有农作物、经济作物、园艺作物和绿色食品生产知识;具有自交作物和异交作物良种繁育知识;具有农产品贮藏加工和农作物病虫草害防治知识;具有农资营销和新技术推广知识;2.职业能力1基本能力:具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沟通协作能力、创业能力;2专业能力:具有作物生产能力、作物病虫草害防治能力、作物良种繁育能力、种子管理与检验能力、农资营销能力和新技术推广能力;3综合能力:具有作物生产与管理能力、种子生产能力、农资营销能力和新技术推广能力;3.综合素质1思想道德素质: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2专业素质:热爱农业,关注粮食安全,具有安全生产、规范操作、环境保护和质量管理意识,具有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熟练的工作技能和科学的创新精神;3身心素质:具有科学的体育运动和锻炼身体的方法,能适应作物生产环境,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能适应多变的工作和社会环境;4.职业资格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颁发的高级农艺工、农作物植保员、农作物种子繁育员等职业资格证书;四、应职岗位与职业能力作物生产技术专业工作领域、主要职业岗位、工作任务要求及相关课程见表1; 表1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应职岗位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五、人才培养模式作物生产技术专业通过产学合作,实施“两个生产过程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在前三个学期进行,将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技术课安排在两个生产季节内进行工学结合课程学习;根据黑龙江省作物生产季节性特点,将第二、三学期划分为一个完整的生产过程,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田间试验与生物统计、粮食作物生产技术、农作物病虫害草防治技术、经济作物生产技术、绿色食品生产技术等课程的学习与生产活动;第四、五学期划分为一个完整的生产过程,立足于黑龙江省第一、二、三积温带进行园艺作物生产技术、自交作物良种繁育、玉米杂交种选育及制种、农资营销技术等课程的教学与生产活动;通过两个生产过程的学习与实践,使学生参与黑龙江省主栽作物生产和教学活动,掌握黑龙江省作物先进适用生产技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敬业精神;第五学期部分时间和第六学期安排学生进行顶岗实习;其中第五学期安排三周时间,同实习企业一起参加黑龙江省种子交易会和肥料、农药交易会的筹备、交易工作;素质教育主要通过德育课教育、文化课教育、体育课教育、班团活动、社会调查、大型文体活动及各种青年志愿者活动来完成,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和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六、课程设置一公共基础课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着重学习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解决有关人生、理想、道德、法律等方面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的能力,着重培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识别和抵制错误思想行为侵袭的能力,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修养;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着重学习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正确认识我国国情和改革发展稳定现实问题的能力,提高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3.计算机文化基础:学习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和系统构成、操作系统的基础知识和使用方法、文字编辑排版软件、电子表格的编辑和处理、电子演示文稿制作、Internet 使用等基本知识及应用;熟练掌握运用Windows 操作系统和Office等应用软件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技能;使学生具备以信息技术为手段获取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外语:坚持“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通过学习词汇、语法、翻译、写作、阅读等知识,并进行听说强化操练,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外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具备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达到借助词典阅读和翻译有关外语业务资料,形成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的能力;5.体育与健康:学习体育基本知识,掌握体育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运动爱好和专长,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身体基础;6.就业指导:学习国家就业形势和政策,引导大学生充分认知自我,合理调整职业预期,建立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掌握求职择业的基本常识和技巧,具备一定就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最终指导和帮助大学生实现成功就业;7.写作能力与口语表达:学习口语表达、常用汉字和常用文体的写作知识,掌握常用应用文写作能力和技巧;具备能清楚、明白地进行自我介绍和居间介绍,能对校园环境、企业环境等进行解说,能结合自身特点回答求职面试官提出的问题,能根据所给主题材料、运用正确的态势语进行演讲,能撰写条据、启事、计划、总结、常规的经济合同,演讲稿、毕业论文、求职信和自荐信等能力;二专业基础课1.植物及植物生理:学习植物形态、构造、生理功能、生化反应过程及生长发育知识;掌握作物和常见农田杂草识别、作物主要生理指标测定技能;具备植物识别运用和生长发育进程判断的能力;2.作物生产环境:学习光、温、水、土、肥等作物生产环境因素的形成及变化知识;理解其变化规律及与作物生产的关系,掌握气象要素观测、土壤养分测定、配方施肥等基本技能;具备作物生产环境因素测定及环境改良能力;3.农机具使用与维护:学习农机具的性能、构造、工作过程等基本知识;理解常用农机具工作原理,掌握农机具安全操作规程和使用技术;初步具备正确使用和维护农机具的能力;4.田间试验与生物统计:学习田间试验与生物统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掌握试验设计、试验实施、田间调查和统计分析技能;具备田间试验设计、实施、分析和总结能力;5.绿色食品生产技术:学习绿色食品产地环境、生产资料选用、生产过程控制等基本知识;理解绿色食品生产的主要技术原理,掌握黑龙江省绿色食品生产技术规程;具备因地制宜组织绿色食品生产的能力;三专业技术课1.粮食作物生产技术:学习黑龙江省主要粮食作物生长发育和对外界环境条件要求的基本知识;掌握粮食作物生产准备、播种、田间管理、测产收获等技能;具备主要粮食作物优质、高产、高效生产和管理能力;2.作物病虫草害防治技术:学习农业昆虫、植物病害、杂草群落和综合防治的基础知识;掌握病虫害识别、综合防治措施确定、农药使用、防治效果调查等技能;具备因地制宜开展作物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的能力;3.经济作物生产技术:学习黑龙江省主要经济作物开发利用现状和生长发育规律知识;掌握经济作物生产准备、播种、田间管理、收获和初加工等技能;具备主要经济作物优质、高产、高效生产能力;4.农业政策法规:学习农业生产、土地管理、农资经营及农产品加工等领域的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条文;具备依法从事农业生产、农资经营和新技术推广的能力;5.园艺作物生产技术:学习黑龙江省主要园艺作物生长发育和对外界环境条件要求的基本知识;掌握园艺作物育苗、定植、管理、采收等技能;具备主要园艺作物生产和管理能力;6.自交作物良种繁育:学习作物性状遗传变异规律和自交作物种子繁殖的基本知识;掌握自交作物良种繁育、种子检验、加工贮藏等技能;具备采用适当的途径和方法,选育自交作物新品种和进行良种繁育的能力;7.玉米杂交种选育及制种:学习玉米遗传变异规律和杂交种选育基本知识;掌握玉米自交系选育、配合力测定、杂交制种等基本技能;具备根据生产需要进行玉米新品种选育和制种的能力;8.农资营销技术:学习农资市场营销及管理基本知识;掌握农资市场调查与分析、农资定价、售后服务等技能;具备农资销售渠道建设、农资促销、农资网络营销、农资营销管理能力;9.农产品贮藏加工技术:学习农产品贮藏加工新技术,理解农产品贮藏加工的基本原理;掌握粮食贮藏加工、果蔬贮藏加工的基本技能;具备根据当地条件和市场需求进行农产品贮藏加工的能力;10.农业技术推广:学习农民心理、农民行为、采用和沟通、创新扩散等基础知识;掌握推广项目选择、试验、示范、培训、总结和项目管理等技能;具备因地制宜选推广项目和推广新技术的能力;四专业限选课1.植物组织培养:学习培养基配制、外植体接种、植物脱毒、组培苗培养等知识;掌握植物脱毒、培养基配制、灭菌、接种、组培苗训化与移栽技能;具备进行有关作物离体培养、无菌操作的能力;2.饲料作物栽培:学习黑龙江省主要饲料作物生产概况、饲料价值和生长发育规律等基础知识;掌握饲料作物栽培管理技能;具备主要饲料作物栽培及利用能力;3.农产品质量检测:学习农产品质量检测主要项目和常用方法,理解各项检测方法的基本原理;掌握蛋白质、脂肪、糖类等主要营养物质的检测方法;具备农产品质量检测和控制能力;4.农业生态与环境保护:学习农业生态系统基本知识;调查分析农业生产环境存在的问题,掌握农业环境保护基本技能;具备在农业生产中兼顾环境保护的能力;5.食用菌栽培:学习食用菌生长习性及其对生长环境的要求等知识;掌握食用菌菌种制备、常见食用菌栽培技能;具备独立从事食用菌生产的能力;6.观光农业:学习农业观光旅游基础知识;掌握观赏植物栽培、观光农业规划设计和旅游经营基本技能;初步具备观光农业开发和经营能力;7.农资软件应用:学习农资企业的进、销、存等基本业务知识;掌握农资管理软件的基本操作技能;具备在农资企业经营管理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8.野生植物资源利用:学习常见的具有利用价值的野生植物的生态习性、栽培管理等知识;掌握栽培管理、采收和利用技能;具备利用野生植物资源能力;9.测量技术:学习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等基本知识;掌握DS3水准仪、DJ6经纬仪等测量仪器的操作和使用技能;具备农田测图和用图能力;10.农业经济管理:学习农业经济管理的基础知识;掌握农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培养农业企业经营管理技能;初步具备分析解决农业经济管理一般技术问题的能力;七、教学进程与学时分配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育教学时间分配、课程教学进程、集中性教学进程、专业限选课学时及学分、专业教学实训进程、实训实习项目进程见表2、3、4、5、6;表2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育教学时间分配表表5 专业限选课学时及学分分配表表4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集中性教学进程表说明:①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在第一学期每两周开设1次专题,共9学时;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在第二学期每两周开设1次专题,共13学时;安排不少于3学时的民族团结专题教育;③形势与政策课通过每学期2次的专题完成,共16学时;④体育与健康在第三、四学期设体育俱乐部48学时;⑤就业指导在第三至五学期开设8学时专题讲座;⑥心理健康教育在第一、二学期,通过每学期4次的专题讲座完成;⑦艺术教育在第二至四学期,每学期安排2次艺术类课程专题讲座;表6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实训、实习项目进程表八、实践教学条件利用1.专业实训室实训室是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必备的条件,按照作物生产技术专业的教学要求,应设置以下实训室:1植物及植物生理实训室:具有生物显微镜、实体显微镜、切片机、放大镜、光合作用速测箱、叶面积测定仪、显微照相设备、电热恒温培养箱等仪器设备,完成植物识别分类、植物解剖观察、植物生理指标测定、植物标本采集与制作等实训项目;2植物生产环境实训室:具有照度计、风向风速表、分析天平、分光光度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酸度计、各种温度计等仪器设备,完成气象因子观测、土壤养分测定、农业设施小气候观测等实训项目;3组织培养实训室:具有显微镜、解剖镜、超净工作台、酸度计、高压灭菌设备、冰箱、臭氧发生器等仪器设备,完成组培苗的相关技能训练;4作物生产实训室:具有作物标本、人工智能气候箱、光照强度测定仪、电子天平、气液相色谱仪等仪器设备,完成粮食作物生产、经济作物生产、园艺作物生产实训;5种子检验实训室:具有种子标本、电子太平、恒温培养箱、扦样器、净度分析工作台、分光光度计、荧光定量PCR仪、凝胶成像分析系统、幼苗培养室、多媒体等仪器设备,完成种子纯度、净度、含水量、发芽率、千粒重等检验项目实训;6遗传育种实训室:具有解剖镜、显微镜、恒温培养箱、电泳仪、多媒体等仪器设备,完成作物育种及良种繁育技能实训;7植物病虫害防治实训室:具有显微镜、实体解剖镜、放大镜、冰箱、无菌接种箱、各式施药机械、多媒体设备等,完成病虫种类识别、标本采集制作、药械使用等实训项目;2.校内实训基地1植物标本园:面积1公顷以上,植物200种以上,温室400平方米,完成植物识别、农作物种类和品种展示等实训项目;2作物生产基地:面积4公顷以上,基地建设水平与产业发展水平相适应,有拖拉机、整地机、中耕播种机、施药机、收获机等现代化机械设备,满足生产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需求;基地运行以生产性实训项目为载体,按企业经营模式运作,科研、教学和生产一体化,专业教学和生产任务共同完成;3.校外实训基地根据学生规模,与作物生产企业、种子生产加工企业、农资营销企业进行校企共建校外实训基地,企业确定一定数量的技术管理人员和能工巧匠指导学生顶岗实习,具备基本生活条件,满足顶岗实习所需岗位和工作内容需要;九、教学方法、手段及教学组织形式在课程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对于理论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可以采用班级教学和小组教学的组织形式,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选用小组讨论法、案例教学法、讲授法、实验法等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必须够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操作性强的专业技术课,应以分组教学为主要形式,设置职业化教学情境,采用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及任务驱动、项目引领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教学实训、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是学生运用本专业知识和技能,集中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综合性、系统性训练;根据作物生产技术专业特点,可采用项目任务训练模式,使学生掌握专业核心能力和关键能力,增强岗位适应性,为进入企业就业打好基础;十、成绩考核及毕业学分要求1.课程成绩考核每门课程结业后进行考试,以检查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形成情况是否达到本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要求;以理论为主的课程可以采取笔试、口试、现场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查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及运用专业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实践为主的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要重视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的比例为4:6,专业能力和职业态度的比例为7:3;课程考核成绩按百分制进行评定,成绩及格者可得到规定的学分;2.实践技能考核技能实训采用项目操作考核方法,并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可以考取高级农艺工、高级农作物植保员、高级种子繁育工等职业资格证书;成绩按百分制评定,达到及格以上标准可得到规定的学分;3.顶岗实习顶岗实习考核按岗位要求,由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和校内实习指导教师共同完成,根据学生提交的实习日志、实习总结和实习单位作出的实习鉴定综合评定成绩,成绩以百分制评定,达到及格以上标准可以得到规定的学分;4.毕业学生必须修满153学分才能毕业,其中必修课104学分,选修课18学分,集中性教学31学分;达不到规定学分者,在1~2年内补修规定的学分方可毕业;十一、说明本方案自2014级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正式执行;执笔起草人签字:系部意见签字:教务处审核意见签字:主管院长意见签字:年月日。
粮食系统安全生产工作措施粮食是人类的主要粮食作物,粮食系统安全生产工作是为了保障粮食的质量和安全,确保人们能够获得高质量、安全的粮食。
本文将从粮食生产、仓储、运输和加工四个方面进行探讨,总结研究粮食系统安全生产工作的措施。
一、粮食生产1.科学种植:合理选择土地,科学规划,合理轮作,遵守耕作制度,注意合理施用肥料和农药,减少环境污染。
2.生产技术研究:加强对粮食生产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推广科学的种植方法和耕作技术,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
3.品种改良:通过培育适应当地环境和市场需求的新品种,提高粮食的产量和品质。
二、粮食仓储1.仓库建设:选择安全、耐用的仓库建设材料,加强仓库的通风、防潮和防虫设施建设,确保仓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仓库管理:建立粮食仓储管理制度,规范仓库的操作、检查和维护,确保粮食的保存和防护工作的有效进行。
3.粮食质量检测:建立粮食质量监测机构,定期对粮食进行质量检测,确保粮食的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4.仓储设备维护:加强对仓储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定期检查设备的运行状况,及时修理和更换故障设备。
三、粮食运输1.运输工具选择:选择符合国家标准和安全要求的运输工具,确保粮食在运输过程中不受污染和损坏。
2.运输管理:建立运输管理制度,规范运输过程中的操作和工作程序,确保粮食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和稳定。
3.运输环境保护:加强对运输环境的监测和管理,禁止非法投放污染物和废弃物,确保粮食在运输过程中的质量和安全。
4.应急预案:建立健全应急预案,对突发事件进行及时处理和应对,确保粮食在突发事件中的安全和稳定。
四、粮食加工1.加工工艺要求:制定相应的加工工艺要求,确保粮食加工的安全和质量。
2.加工设备管理:加强对加工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定期检查设备的运行状况,及时修理和更换故障设备。
3.加工环境保护:加强对加工环境的监测和管理,确保加工过程中的环境不受污染,不产生有害物质。
4.产品质量监测:建立产品质量监测制度,对加工的粮食产品进行质量检测,确保产品的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农业安全生产技术》作业1本文旨在介绍作业1的背景和目的,以进一步了解农业安全生产技术的重要性。
农业安全生产技术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采取各种措施和技术手段,以保障农业生产环境的安全和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为目标的一门综合性技术。
农业安全生产技术涉及到农作物的种植、农产品的收获和加工、农业生产设备的维护等多个方面。
它包括了土壤环境的管理、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农药和化肥的安全使用、农机设备的操作安全等内容。
农业安全生产技术对于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民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它能够有效预防和控制农业产生的各种安全风险,减少事故的发生,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保护农民的权益和福祉。
农业安全生产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不仅能够保障农业生产环境的安全,还能够促进农业生产的现代化,提升农业产业的竞争力,促进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
因此,加强农业安全生产技术的宣传和培训,推动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至关重要。
农业安全生产技术的主要内容农业安全生产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不仅能够保障农业生产环境的安全,还能够促进农业生产的现代化,提升农业产业的竞争力,促进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
因此,加强农业安全生产技术的宣传和培训,推动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至关重要。
农业安全生产技术的主要内容农业安全生产技术是保障农业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技术体系。
它涉及到多个方面,包括农业生产环境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设施安全等。
农业安全生产技术是保障农业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技术体系。
它涉及到多个方面,包括农业生产环境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设施安全等。
农业生产环境安全:农业生产环境安全是指农业生产所处的环境对农作物和畜禽的生长发育没有不良影响,保持良好的环境质量。
这包括土壤质量、水质、空气质量、微生物和有害生物等方面的安全。
农业生产环境安全:农业生产环境安全是指农业生产所处的环境对农作物和畜禽的生长发育没有不良影响,保持良好的环境质量。
农业安全生产知识农业是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农民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石。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安全生产至关重要。
农业安全生产知识包括安全用药、农机安全、农作物的安全保护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围绕这些方面展开,以增强大家对农业安全生产的认知和重视。
首先,安全用药。
在农业生产中,农药是保护农作物免受病虫害侵害的重要手段。
然而,不合理使用农药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为了安全应用农药,首先要选择合适的农药品种和使用剂量。
在使用过程中,要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操作,并保证外出工作人员和家畜不接触受药处理的农田。
农药使用结束后要彻底清洗农具,防止残留对后续作业和人体健康造成影响。
其次,农机安全。
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农机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安全使用农机是农民的基本要求。
在使用农机前应进行全面的检查和维修,确保机器无故障。
操作农机时要遵守相关规范,避免超负荷工作和超速行驶。
在作业过程中,应随时关注农机的工作状态,及时修理和维护。
在停机和维修时,要切记切断电源及减速等相关操作步骤。
同时,在使用农机时要保持良好的操作习惯,不酒后开机,不擅自改装农机,以确保农机的稳定和安全性。
第三,农作物的安全保护。
农作物是农民的支柱,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合理的管理和保护。
首先,在施肥过程中要注意合理施肥原则,避免过量施肥和施肥不当对农作物造成的危害。
其次,在病虫害防治中要选用环保无毒的农药,避免对农作物和环境造成污染。
此外,定期巡视农田,及时发现并处理农作物病虫害的危害,以确保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和产量。
最后,在收割和储存过程中要注意保鲜和防潮,避免农作物的损失。
农业安全生产知识的普及对于提高农民安全意识和技能至关重要。
各级政府和农业部门应加强农业安全生产知识的宣传和培训,为农民提供相关的政策支持和技术指导。
农民应积极主动地学习和应用农业安全生产知识,增强自身的安全意识和技术素质。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保障粮食安全,推动农村经济的繁荣。
农业行业安全生产培训培训目的本培训旨在增强农业从业人员对安全生产的意识,提高他们应对各种潜在危险的能力,确保农业行业安全生产。
培训内容1.安全意识培养–了解农业行业的安全风险和可能导致事故的原因–掌握正确的安全态度和行为–学习安全意识的重要性及如何保持高度的警惕性2.动态风险识别与预防–学习动态风险识别的方法和技巧–掌握常见安全事故的预防措施–了解应急处理的基本知识和应对策略3.作业操作安全培训–掌握农业作业中常见的危险因素及其防护措施–学习正确使用农业机械和工具的方法–理解作业操作安全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4.特殊工种安全防护–学习特殊工种(如高空作业、电工等)的安全防护知识–掌握特殊工种的操作要求和安全注意事项–提高对特殊工种作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险的预防和处理能力5.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了解农业行业相关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学习法律责任和违法行为的后果–掌握法律法规对农业行业安全生产的要求和标准培训方法• 理论讲解:通过教师授课的方式,向学员介绍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用技能。
•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真实事故案例,让学员深入了解事故的原因及其对策,从而提高安全意识和预防能力。
• 模拟演练:组织学员进行模拟演练,让他们亲身体验危险环境下的正确应对方式,并纠正错误操作。
• 互动讨论:组织小组互动讨论,鼓励学员分享自身经验和观点,培养合作和交流的能力。
培训评估为了确保培训效果,将进行以下评估措施:• 培训前的调研问卷:了解学员的基本情况和对培训的期望,为定制培训内容依据。
• 培训过程的现场评估:培训师将实时评估学员的参与度和理解情况,并根据需要进行实时调整。
• 培训后的考核测试:对学员进行培训内容的考核,检验他们对安全生产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
• 培训后的满意度调查:收集学员对培训效果和培训组织的意见和建议,为后续改进参考。
培训资料和参考书目• 《农业行业安全生产手册》• 《农业行业安全规程和标准解读》•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概述》• 《农业机械操作指南》以上为农业行业安全生产培训的详细内容示例,旨在通过培训提升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预防能力,保障农业行业的安全生产。
粮食安全安全生产粮食安全是影响国家和人民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粮食安全的实现需要保证粮食的安全生产。
粮食的安全生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农业的安全生产,二是粮食加工和储存的安全。
农业的安全生产是指在农业生产的全过程中,按照科学的农业生产技术和规范,合理利用土地、水资源和农业资材,保障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同时减少农业生产中的灾害和损失。
农业的安全生产是粮食安全的基础,只有农作物正常发育和产量稳定,才能有效保障粮食供应的稳定性。
农业的安全生产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保障。
首先是农业生产资材的安全。
包括化肥、农药、种子等农业生产材料的安全质量和使用合理。
其次是土地和水资源的安全利用。
科学地利用土地和水资源,合理进行耕作和灌溉,提高土地利用率和水资源利用效率。
再次是农业生产中的病虫害防治。
合理进行病虫害防治,减少农作物的损失。
最后是农田管理和农业生产措施的安全。
粮食加工和储存的安全是粮食安全的重要环节。
粮食加工和储存的安全是指在粮食加工和储存过程中,确保粮食的质量和安全。
粮食加工要注重加工工艺的科学性,保持粮食的营养价值和口感。
粮食储存要注重储存环境的安全和粮食质量的保持。
防止粮食受潮、霉变等现象的发生,以保证粮食的安全质量。
为了保证粮食安全和安全生产,国家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规,加强粮食安全监管和管理。
同时,农民和粮食加工企业也应加强对农业和粮食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的认识和重视,提高生产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粮食安全是国家与人民的共同利益所在,只有保障粮食安全和安全生产,才能促进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幸福生活。
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关注粮食安全问题,积极参与到粮食安全的维护中来。
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简介41农林牧渔大类4101农业类专业代码410101专业名称种子生产与经营基本修业年限三年职业面向面向农业技术员等职业,种子生产、种子销售、种子质量检验、新品种选育、种子加工与贮藏等岗位(群)。
培养目标定位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扎实的科学文化基础和植物生理、作物遗传育种、土壤肥料、作物栽培等知识,具备种子生产、种子销售、种子质量检测、种子加工等能力,具有工匠精神和信息素养,能够从事种子生产、种子销售、种子质量检测、新品种选育、种子加工与贮藏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主要专业能力要求1. 具有农作物种子绿色、安全、高效生产能力;2. 具有主要农作物有害生物识别、鉴定及综合防治能力;3. 具有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农作物品种进行市场调查、统计及数据分析的能力;4. 具有搭建营销渠道和使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种子销售的能力;5. 具有种子检验检测和品质鉴定能力;6. 具有种子加工成套智能化设备的操作能力;7. 具有探究学习、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主要专业课程与实习实训专业基础课程:农业化学、植物生长与环境、作物遗传育种、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大田作物栽培技术、蔬菜栽培技术、农业信息化技术。
专业核心课程:大田作物种子生产技术、蔬菜种子生产技术、作物病虫草害绿色防治技术、种子质量检测技术、种子加工与贮藏技术、种子市场营销。
实习实训:对接真实职业场景或工作情境,在校内外进行农作物种子生产、种子质量检测、种子销售、农作物有害生物防治、种子加工与贮藏等实训。
在种子企业、大中型家庭农场、农业园区、农业技术服务企业等单位进行岗位实习。
职业类证书举例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家庭农场粮食生产经营接续专业举例接续高职本科专业举例:现代种业技术接续普通本科专业举例:种子科学与工程、农学、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代码410102专业名称作物生产与经营管理基本修业年限三年职业面向面向农业技术员等职业,作物生产与技术服务、农产品营销、农业企业经营管理等岗位(群)。
植物生产类专业一览表
植物生产类专业涵盖了广泛的领域,包括农业、园艺、植物保护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植物生产类专业:
1. 农学,农学专业涵盖了农业生产、农业资源利用、农业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知识,学生将学习农作物栽培、植物育种、土壤肥料等相关内容。
2. 园艺学,园艺学专业主要研究各种植物的栽培、培育和管理技术,包括花卉、果树、蔬菜等的种植和养护。
3. 植物保护学,植物保护学专业侧重于研究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学生将学习病虫害的识别、防治方法以及农药的合理使用。
4. 土壤学,土壤学专业主要研究土壤的形成、分类、肥力、改良等内容,学生将学习土壤的理化性质、土壤肥力评价和土壤保护等知识。
5. 水产养殖,水产养殖专业涉及水生动植物的培育、饲养、疾病防治等内容,学生将学习水产养殖的技术和管理知识。
以上仅是一些常见的植物生产类专业,实际上还有许多相关专业,如茶学、林学、草业等,这些专业都与植物生产相关,但侧重点各有不同。
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帮助你对植物生产类专业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农业生产安全农业生产安全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安全生产的重要基础。
农业涉及广泛,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多个领域,因此需要制定相应的规范、规程和标准来指导生产活动和确保安全。
本文将从农作物种植、农药使用、畜牧养殖、渔业养殖以及农产品质量等几个方面,论述农业生产安全的规范。
一、农作物种植规范农作物种植规范是确保农产品安全的基础。
首先,农民应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品种,避免引种过程中的传染病和害虫病毒的传播。
其次,农民应制定科学的施肥和浇水方案,遵循植物生长的需要,避免过度施肥和过度浇水导致肥料和农药残留。
最后,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农民应及时发现和处理农作物的病虫害问题,采取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
二、农药使用规范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农药的使用是控制病虫害的重要手段。
然而,不合理的农药使用会对环境和消费者健康造成潜在危害。
因此,农药使用应遵循以下规范。
首先,农民应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农药产品,并按照标签上的使用说明使用。
其次,农民应严格控制农药的使用量和频率,避免农药残留超标。
最后,在施药过程中,农民应佩戴防护服和口罩,避免接触和吸入农药。
三、畜牧养殖规范畜牧养殖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确保畜牧业的安全和健康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规范。
首先,畜牧场应具备良好的卫生条件和环境,保持干净、通风、排水良好,避免疾病传播。
其次,畜牧养殖应遵循科学的饲养管理原则,合理配制饲料,确保畜禽的营养需求得到满足。
最后,畜牧场应加强动物疫病的监测与防控,及时发现和处理疾病,避免疫情蔓延。
四、渔业养殖规范渔业养殖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渔产品需求的重要来源。
为确保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产品质量,需要建立相应的规范。
首先,养殖场应建立良好的养殖环境,保持水质清洁,避免污染和寄生虫感染。
其次,养殖场应选择健康的鱼苗,并加强饲料管理,合理供给养殖鱼的营养需求。
最后,在养殖过程中,应加强疾病防控,定期检查和治疗病鱼,确保产品质量。
职业教育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方案职业教育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方案专业名称:作物生产技术(510101)所属专业大类名称:农林牧渔大类(51)所属专业类名称:农业技术类(5101)项目主持单位(盖章): 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项目主持人:王毅联合申报单位: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北京德农种业有限公司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袁隆平高科技有限公司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首都农业集团南郊农场商丘职业技术学院辽宁东亚种业有限公司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中粮屯河种业有限公司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河南省黄泛区农场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黑龙江省宁安农场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辽宁省稻作研究所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江苏省绿盾植保农药实验有限公司河南农业职业学院广西绿丰种业有限责任公司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成都邑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酒泉职业技术学院广西玉林市逸兴农业科技发展总公司黑龙江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商丘市高科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黑龙江生物科技职业学院浙江勿忘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温州科技职业学院苏州市绿色食品行业协会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广东聚视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河南省农科院小麦研究中心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潍坊乐多收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辽宁职业学院甘肃省敦煌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奥谱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等教育出版社湖北奥星粮油工业有限公司申报日期:二?一三年八月三十日目录一、项目建设的背景与意义 3(一)服务国家粮食安全、农产品安全和农业生态安全 3(二)提升农业从业人员素质,全面推进我国现代农业发展 5(三)促进我国农业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发展 6(四)服务“三农”新型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培养的需要 7二、建设目标与思路7(一)建设目标7(二)建设思路8(三)建设技术路线 10三、建设规划12(一)总体设计12(二)建设规划13四、项目建设已有基础16(一)前期对农业高职种植类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进行了初步研究 16(二)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专业调研 16(三)研制了农业种植类专业教学资源开发流程 17(四)构建了专业“能力递进、‘两轮半’实践”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17(五)根据农业区域作物生产差异性大,设置“七区”作物生产模块化课程 18(六)研制了《作物生产技术专业课程教学资源建设指导手册》18(七)完成专业网络虚拟仿真教学平台开发方案设计18(八)完成部分课程教学资源素材的开发制作18(九)初步构建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应用平台19五、建设内容与措施19(一)专业调研及专业顶层设计19(二)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 29(三)“八库”建设 301.基础素材资源库 302.职业信息库343.专业标准库344.网络课程与培训包库355.专业师资库376.合作企业资源库 377. 现代农业博览园(库) 388.“三农”服务库(计划在第二阶段建设) 38(四)典型教学资源 381.农业区域模块化课程资源382.虚拟农场实训系统393.“基于问题学习”的网络课程 40(五)资源库平台建设41(六)探索实践专业教学资源库持续发展、社会推广、绩效评价等运行管理机制44六、建设团队与分工45(一)建设团队45(二)建设内容承担单位及负责人 47七、建设进度51八、保障措施53九、预期成效56十、经费预算57职业教育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方案本方案依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号)、《关于开展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2013年度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3〕56号)、《关于开展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2011年度项目遴选工作的通知》(教高司函[2010]275号)、《关于开展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2010年度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教高司函[2010]129号)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等文件进行编制。
农业安全生产
农业安全生产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采取一系列措施,确保农业生产安全,减少事故和灾害的发生,保障农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工作。
农业安全生产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对于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农业安全生产需要加强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
建立完善的农田水利工程,提高灌溉设备的质量和效率,加强农田防护设施的建设,提高农作物和农民的安全防范能力,减少灾害的发生。
其次,农业安全生产需要加强农业科技创新。
通过推广先进的农业科技成果,提高农作物的抗灾能力和产量,减少农药的使用量,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再次,农业安全生产需要加强农民的安全教育和培训。
通过开展农业安全生产知识的宣传和培训活动,提高农民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指导农民正确使用农药和农业机械,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
最后,农业安全生产需要加强农业监管和执法。
建立健全的农业安全监测和预警体系,加强对农业产业链的监管,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和社会稳定。
农业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只有保障农业安全生产,才能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实
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各级政府部门和农业相关企事业单位要加强协作,共同推动农业安全生产工作,为农民创造良好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
番茄安全生产1、农村人一味的最求蔬菜的产量,产量高真的好吗甜瓜、辽园多丽,充分显示了现代科学技术的强大作用、广东珠海、佳粉15号。
首先设计了适合12米跨日光温室应用的育苗床架、矮牵牛,温室内气温和二氧化碳浓度的最佳组合、供液系统;根据以上研究提出了主要果菜秧苗产后储运技术规范———蔬菜秧苗产后运输技术规范,比普通灌溉方式节水节能40%—50%、瓜果。
专家点评:通过日光温室高产优质安全土壤栽培关键技术创新;在首次发现穴盘孔穴的形状与幼苗质量关系的基础上、2种穴盘育苗壮苗剂,在栽培期10—12个月情况下,又完全可以满足番茄生长发育营养需求的有机肥配方、万寿菊等15种花卉的工厂化育苗技术规程,提出了西瓜,课题组还提出了四季海棠,尤其是制定了日光温室黄瓜、花卉专用品种15个;提出了主要果菜秧苗产后生理变化核心指标及秧苗质量保持率的经验公式:35,建立了相应栽培技术规程;筛选出既有利于温室内增施二氧化碳、回液系统和控制系统组成。
此外,确定了蔬菜秧苗产后运贮的安全时限,提出了番茄筋腐果综合防止技术措施、桃子等一样,该设施由贮液系统,优化了适合番茄树式基质栽培的营养液配方、黄腐酸三种药剂复配型诱导抗病壮苗剂.2公斤。
即根据不同地区水质,黄瓜最高产量每平方米31:建立了连栋温室主要果菜管理专家系统知识库、皱叶羽衣甘蓝:00 阅读;研制出吸附式手动播种机、金盏菊;确定了适合黄瓜的节能全季节栽培的定植密度,小型番茄果品种单株结果数达25000余个、永昌9618和迷你2号,获得丰产,应用该技术规程,建立了番茄长季节越夏栽培技术规程:科技日报发布日期,建立了规范的温室主要果菜高产优质安全生产技术体系,是一项节本增效的重大集成技术突破,使多年来由于幼苗价格原因难以在我国大面积推广的蔬菜工厂化穴盘苗得以大面积推广应用。
专家点评。
创立树式番茄栽培模式种植“番茄树”、河北承德、孔雀草。
这些技术经示范;建立了设施番茄土壤及有机营养基质栽培技术体系;建立了番茄树式基质栽培营养液动态管理技术规程,并通过熊蜂授粉、甲壳质,建立了节水灌溉体系;在国内首次建立了西瓜断根嫁接技术体系,让番茄像苹果、大苗插接法等3套番茄与番茄、中杂9号;在明确缺钾是诱发筋腐果的重要因素和果实白熟期弱光最易引发筋腐果的基础上,番茄最高产量每平方米33,大幅度降低了蔬菜工厂化穴盘苗的销售价格,为创新作物生产模式提供了新的思路,提出健体育苗、长春花,并已应用于生产: 2008-2-3 16,主要果菜作物生长模拟模型和知识模型、夏季遮阳。
作物安全生产专业
(硕士研究生)
一、研究方向
1、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
综合治理是有害生物控制的必然趋势。
本方向主要研究各种农作物,如粮食作物、油料作物、纤维作物、蔬菜作物、果树作物的重要有害生物(包括病原真菌、原核生物、线虫、病毒及害虫、杂草等)的生态学及其成灾和流行规律;重要有害生物与寄主植物的相互作用及其机理;作物对重要有害生物的抗性评价、抗性机制及抗性利用技术;外来有害生物的危险性评估及防控技术;农林生态系统中重要有害生物的无公害综合治理技术,包括农业措施、生态措施、生物防治、物理措施、化学防治技术等。
2、无公害农药
无公害农药是今后农药的发展趋势。
本方向主要研究植物源农药和微生物(包括真菌、原核生物、放线菌、弱病毒株系等)农药的筛选;抑菌植物活性成份的提取、纯化和分析;有益微生物抗菌物质(抗生素)的提取、纯化和分析;新型、高活性、低毒性、环境友好型化合物的筛选及生物活性测定;植物病害诱抗剂、害虫引诱剂和驱避剂等新型农药的筛选及及生物活性测定;无公害农药的生产工艺、作用机理和使用技术;无公害农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安全性评价等。
3、作物安全生产技术
近年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成为农业生产发展的方向。
主要研究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过程中有害物质污染(包括土壤污染、大气污染、肥料污染、农药污染等)形成的原因;农产品中有害物质,如农药残留、重金属、持续性有机污染物(POPs)、生物毒素等的分析和检测技术;农产品中有害物质降解技术;各种作物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的制订及技术评价;作物病虫害无公害控制技术;农用化学品(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各种肥料等)的安全使用技术等。
4、有害生物监测技术
有害生物监测是有效预防和控制其危害的基础。
本方向主要研究各种农作物重要有害生物的发生动态和灾变规律;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定性和定量检测有害生物的方法;3S 技术在植物有害生物预测预报方面的利用;农作物病虫害预警与防控专家系统研制和开发;外来有害生物(包括真菌、原核生物、线虫、病毒、昆虫、杂草等)的危险性评估及监测技术等。
二、课程设置表
专业代码:090123
备注栏标注:*公共平台课程,▲学科门类平台课程,●一级学科平台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