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中医气功原理
- 格式:docx
- 大小:154.88 KB
- 文档页数:10
中医气功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一、名词解释:
1. 气功:是指通过调节呼吸、意念集中和动作调节,来达到休
息身心、强身健体、治病延年的功法。
2. 气血:中医认为人体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气血,气为动力,血
为物质,二者相互依存,共同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3. 气场:指人体周围的能量场,上下前后左右呈圆球形,直径
约一米。
人的气场会随着身体的变化、情感的波动而变化。
4. 活血化瘀:中医里的一种术语,是指通过各种方式促进血液
循环,消除瘀血、淤血等现象,保证血液顺畅循环,保证身体健康。
5. 经络:中医学的经络是指体内气血运行的通道,它们相互联结,贯穿全身,形成一个完整的循环系统。
二、简答题:
1. 什么是气功?
答:气功是指通过调节呼吸、意念集中和动作调节,来达到休息身心、强身健体、治病延年的功法。
2. 人体的生命活动离不开什么?
答:人体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气血。
气为动力,血为物质,二者相互依存,共同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3. 什么是气功的气场?
答:气场指人体周围的能量场,上下前后左右呈圆球形,直径约一米。
人的气场会随着身体的变化、情感的波动而变化。
4. 什么是“活血化瘀”?
答:活血化瘀是中医里的一种术语,是指通过各种方式促进血液循环,消除瘀血、淤血等现象,保证血液顺畅循环,保证身体健康。
5. 什么是中医经络?
答:中医学的经络是指体内气血运行的通道,它们相互联结,贯穿全身,形成一个完整的循环系统。
气功的原理与方法以气功的原理与方法为标题,我们来探讨一下气功的基本原理和实践方法。
气功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健身方法,是通过调整呼吸和运动来调理身体和提升身体的能量。
气功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调整呼吸和运动来调整体内的气流,从而达到调理身体和提升身体能量的目的。
气功的原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 气的存在:气是中医学的基本概念之一,也是气功理论的基础。
气包括人体内外的各种能量和物质,如氧气、营养物质、精神力量等。
气功通过调整呼吸和运动来调理体内的气,使之流动顺畅,从而增加身体的能量和健康。
2. 气的循环:气功认为,身体内的气是在经络系统中流动的,类似于水流在河道中流动一样。
经络系统是一种特殊的通道,通过这些通道,气能够在身体内流动,传递养分和能量。
气功通过特定的运动和呼吸方法来调整经络系统,使气能够畅通无阻地流动,从而调理身体和提升身体的能量。
3. 气的调和:气功认为,人体内的气是由阴阳两种相互对立但又相互依存的力量组成的。
阴阳是宇宙万物的基本属性,也是人体内部各种功能和结构的基础。
气功通过调整呼吸和运动,使阴阳平衡,调和体内的气,达到身体健康和增加能量的目的。
气功的实践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呼吸调节:气功强调正确的呼吸方法对调理身体和提升能量的重要性。
气功推崇腹式呼吸,即深吸气时腹部鼓起,吐气时腹部收缩。
通过深呼吸和缓慢呼吸来调整呼吸节奏,可以帮助身体放松、增加氧气供应和能量。
2. 姿势调整:气功运动需要保持正确的姿势,使身体各部分得到充分伸展和放松。
常见的气功姿势包括站立、坐姿、躺姿等,通过调整身体的姿势和姿态,可以调整体内的气流,增加能量和健康。
3. 动作练习:气功运动包括一系列的动作和动作组合,如起势、运动、收势等。
这些动作通过调整呼吸和运动来调整体内的气流,达到调理身体和提升能量的目的。
常见的气功动作包括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每个动作都有特定的呼吸和运动要求。
4. 内观冥想:气功强调内观冥想对提升能量和调理身体的作用。
中医知识:气功气功是一种以呼吸的调整、身体活动的调整和意识的调整(调息,调形,调心)为手段,以强身健体、防病治病、健身延年、开发潜能为目的的一种身心锻炼方法。
气功的种类繁多,主要可分为动功和静功。
动功是指以身体的活动为主的气功,如导引派以动功为主,特点是强调与意气相结合的肢体操作。
而静功是指身体不动,只靠意识、呼吸的自我控制来进行的气功。
大多气功方法是动静相间的。
气功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有关气功的内容在古代通常被称为吐呐、导引、行气、服气、炼丹、修道、坐禅等等。
在古书记载中很少有"气功"二字,直到本世纪50年代,刘贵珍在《气功疗法实践》一书中写到:“气”这个字,在这里代表呼吸的意思,“功”;字就是不断地调整呼吸和姿势的练习"。
一般认为"气功"二字从此被确定和传播开来。
国外有些资料将气功译为"深呼吸锻炼法",显然是未认识到气功的真谛,实际上气功锻炼包括呼吸、体势、意念三类手段,每一类手段又有多种锻炼方法,深呼吸只是众多呼吸锻炼方法中的一种。
可见,将气功的定义解释为"深呼吸锻炼方法",是过于片面了。
中医气功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人体内部的经络系统是"气"的通道。
而"气"的流畅与否,可以通过心理;生理;形态反应进行自身调节。
人的心理活动可以有效地影响人体生理功能这是一个早就被证明了的事实。
心理生理学、病理免疫学的研究也证实了人类可以通过自我控制和自我调整,改变自身的生理、病理的状态,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气功的定义如果从中医学角度定义气功:气功是通过调神的自我锻炼,使自身气机变得协调的锻炼方法。
果从现代行为医学的角度看,气功锻炼是对一种有利于心身健康的良性行为进行学习训练,最终以条件反射方式固定下来的行为疗法。
如果从气功作用的心理生理学过程看的话,可将气功定义为:主要是通过使用自我暗示为核心的手段,促使意识进入到自我催眠状态,通过心理、生理、形态自调机制调整心身平衡,达到健身治病目的的自我锻炼方法。
气功的十大基本原理是什么气功的十大基本原理1、松弛原理松弛就要松、静、自然,要精神松、思想情绪松、肉体松、内脏松。
处于气功高度松弛状态下的人,基础代谢水平显著降低,耗能随之减少,而贮能相应增加。
在这种状态下,人体的潜能才容易发挥出来或被激发出来。
2、调整原理气功讲究调心、调息、调形等许多调整。
主要是调整大脑皮层的紧张状态,要把下意识调出来。
通过调整,使人体的生理、生化效应达到有序化、同步化。
这样才能起到特殊的作用,产生特殊的效果。
3、激发能量原理在气功方法的诱导训练下,人可能在气功师傅高能量物质激发下,或在周围宇宙之间某些高能物质的激发、刺激、催化下,使人体内在的潜在能量得到激发。
一个人的潜能是很大的。
听说曾有一位妇女抱着小孩在街上走,一辆卡车朝她冲来,她居然一下子跳过了街边的围墙,这在平时她是绝对做不到的。
像这种能量平常每个人都存在,这就是潜在能量,下意识的潜在能量。
这种能量在气功作用下,很可能被激发出来,并且受到支配,这就表现为人的特异功能。
人人都有特殊功能的基础,就看你愿意不愿意练功,只要肯练功,人体内许多还没用上的物质,就有可能被激发出来,并转化成能量。
这是关于激发能量的原理。
4、人体生物场能量原理每个人都有生物电和生物磁,都可以以自身形成一定的“场”——生物场。
生物场的能量在气功状态下加一点意念,就可以通过空间传递信息的电场、磁场、电磁场、引力场、介子场、量子场、声场等转移出去。
这些传递信息的“场”,都是现代高能物理学肯定的。
人在气功状态下,自身的生物场加强了,当然借用空间本身也可以传递信息,如同广播电台、电视台传出的电波一样,只不过这种传递要受传递方和接收方各种因素的影响,比如它要受到医生与病人、师傅与徒弟、练功人与练功人、主讲人与听讲人之间相互的心理或生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如果是治病,还要受到病人家属心理和生理的影响。
倘若心理不配合、生理条件不好或病情比较严重,那么,传递效果就会不太好。
气功科学原理范文气功是一种传统的中国健身技术,它通过调整呼吸、恢复和平衡体内能量,达到改善身体健康和静心修身的效果。
尽管气功受到了一些争议,科学研究已经开始证实了气功的一些效果。
本文将介绍气功的科学原理,以及一些相关的研究结果。
首先,气功的核心原理是基于中国古代哲学的“气”的概念。
在中国哲学中,气被认为是构成万物的基本物质,并通过气流的运动来影响人体健康。
气功通过调整呼吸和姿势,来引导和平衡体内的气流,从而调节身体的功能和能量。
这种调节包括内部器官的功能、体液的循环和免疫系统的活动等。
其次,气功的练习主要通过调整呼吸来实现。
深而平稳的呼吸被认为可以增加氧气摄入,提高肺活量,并增强新陈代谢。
此外,调整呼吸还可以刺激自主神经系统,使其进入放松状态,从而降低压力和焦虑水平。
第三,气功练习还可以通过调整姿势来实现身体的放松和平衡。
姿势调整包括身体的伸展、轻柔的动作和静态保持。
这些练习可以增加肌肉的柔韧性和力量,改善静态平衡,并减少关节和肌肉的疼痛。
除了上述原理,科学研究也证实了气功的一些效果。
例如,一项研究发现,气功可以改善心血管系统的功能。
在这项研究中,参与者进行了8周的气功锻炼,并发现其心脏功能得到了改善,包括改善心脏的泵血能力和降低心率。
另外一项研究也发现,气功对血压有调节作用,可以降低高血压和改善血管功能。
此外,气功还有助于改善身体的免疫系统功能。
研究表明,气功练习可以提高免疫功能,增加抗体产生和天然杀伤细胞的活性。
这些改善有助于防止疾病和促进康复。
此外,气功还可以改善心理健康。
虽然具体的机制还不明确,但一些研究发现,气功可以减轻焦虑和抑郁,并提高心理健康的感受。
这可能与气功练习的放松效果和对神经系统的调节有关。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有关气功的研究结果是积极的,但仍然存在一些争议。
一些人认为这些效果是基于信念效应或偏见产生的,而不是真正的科学根据。
此外,由于气功的定义存在一些模糊性,研究结果的一致性也有待进一步的确认。
气功科学原理
气功的科学原理是基于人体的生理环境来理解的,它的科学依据是人体内涵体内的气体、能量系统及其平衡的动态。
气功的养生原理主要是运用吸气的力量,增加涵体内的气体流动和能量活动,从而改善流动性和能量功能,使之更加活跃和均衡,来达到调节和维持身体自身正常机能的目的。
气功技术基于中医理论,它以人体气血循环为基础,实施技术调节气血循环,以促进气血活血,改善身体机能,提升身体免疫功能,达到养生益智的目的。
气功的主要技术有吸气、呼气、经络拳、气功按摩等。
这些技术都是针对人体的气血循环进行调节,目的是在调节气血的同时来改善身体的健康状况和运动功能。
气功运动的最终目的就是增强身体的能量和气血的循环,以达到改善身体的健康状况的目的,达到身心和谐、安康长寿的效果。
气功的由来气功是国人熟悉的传统国学之一,但古代并没有给它一个明确的概念范畴,近代才初步形成一个较为清晰的概念轮廓,现在人们虽然下了不少气功定义,却始终没有一个主流的气功概念统领全局。
鉴于此,我们将气功概念分为古代、近代和现代三部分,分别予以诠释,以明其要义。
在古代,气功往往与练气、调气、服气、行气、养气、呼吸、吐纳、导引等养生方法混为一谈,概念范畴相当模糊。
“气功”一词,是“气”和“功”合词,最早见于汉代著名儒学家董仲舒的《春秋繁露?四时之副章》:“爱气以生物,严气以成功,乐气以养生,哀气以丧终,天之志也。
”又:“天之道,春暖以生,夏暑以养,秋清以杀,冬寒以藏。
暖暑清寒,异气而同功,皆天之所以成岁也。
”在董仲舒那里,“气”和“功”二字,是用来描述一种自然现象的,并没有出现后来人们所说的气功寓意。
隋唐著名道教文集《云笈七签》一书,有三处使用了“气功”一词:其一,《太清调气经》:“服气功余暇,取静室无人处,散发脱衣,覆被,正身仰卧,脚及手并须展,勿握固,净席头边垂下著地,其发梳通理;令散垂席上,即调气。
”其二,《延陵君修养大略》:“八十已上者,罪位已定,无可救药之法,脑竭髓尽,万关乾枯,神谢气亡,尸行鬼步。
”唐朝养生家桑榆子注曰:“此言无可救者,只谓气功已晚,自我之事不及矣。
”第三,《中山玉枢服气经》:“气功妙篇,气术之道数略同,专其精通,则世一二。
”北宋或南宋初年,署名晋朝许逊著《灵剑子?松沙记》中有“先行气功”一句。
此句在明《正统道教》本《灵剑子?松沙记》再次重现:“学道之士,初广布阴骘,先行气功内丹长生久视之法。
”以上几个朝代,虽然已经开始使用“气功”一词,概念范畴却十分模糊。
因此,在古代,充其量有一个调气(呼吸)——运气(行气)——养气——发气(布气)的练功脉络,尚未形成完整的气功概念。
直到近代,“气功”的概念范畴,才被逐渐勾画清晰。
1915年,上海中华书局出版了一本名曰《少林拳术秘诀》(以下简称《秘诀》,作者假托尊我斋主人)的武术气功专辑,标志着以武术气功为代表的气功概念初步形成。
中国气功流行功法:空劲气功(一)中国气功流行功法:空劲气功(一)母婴与气功 2020-09-17空劲气功源自福建少林寺达摩禅宗相传的内劲功,相传至今有二十代左右。
它是属于发放外气型的一种功法。
由于佛门派别众多,流传年久,目前达摩功法失传,走样很多,功效减退。
比如有些气功师发放外气不能持久,或损及了自己的身体等。
为此,我们在继承的实践中发展了达摩功法,形成了空劲气功。
第一节空劲气功的特点一、主要特点了解空劲气功的特点,是为了了解它的性质、作用和原理,从而明确锻炼的自觉性,提高效果。
“空劲气功”这个名词,被气功爱好者们理解为是一种“腾空用劲发放外气的功法”。
这样解释未免简单了些,比较全面地说,空劲气功的功法和功理的特点概括为十六个字:外气内收,内气外放,毋需意守,循环如常。
(一)外气内收这是说让大自然中的氧气和能量与自身的宗气相互串联起来。
人体本身就象个过滤器。
比如我们每天进食,通过内脏进行过滤,把有营养的、体内需要的加以吸收,把不需要的东西排泄出体外。
同样,外气也会经过体内。
外气被纳入内收后在体内运行,把真气(也称正气)存于体内,把浊气排出体外。
外气内收的真气与体内的本身的宗气连接运行,就增强了本身的元气。
气在运行过程中演变成人体内多种成分的物质和能量,起到调整阴阳平衡、祛邪扶正、有病治病、无病强身、抗老益寿的作用。
“外气内收”不是指功法中某一套路或某一架势,它是空劲气功的理论组成部分,它贯串在空劲气功的全部功法中,是在长期锻炼中逐步形成的。
“外气内收”也不是什么神秘和事,简单地举个例子:根据中医理论,关节炎、肩周炎等疾病是由于关节受了风、寒、湿三气形成的,可见人的关节可以进气。
其实人体体表经络上的穴位、九窍(头部七窍和前阴后阴)和关节都能进气。
(二)内气外放这是把外气内收演变成人体多种成分组成的物质能量发射出体外,给自己反馈治疗或给他人治病。
发射出来的外气作用有:辅组和调整对方的机体,调动对方没有发挥作用的机体,促进、激发受到病变影响的机体。
中医解读气功养生气功是一个很好的养生方法,生活中很多的朋友也在尝试着练习气功,以起到保健养生的功效,当然气功不仅可以养生,还可以美容。
下面店铺给大家介绍中医气功养生的知识,希望对你有用!中医气功养生中医理论认为人与自然界也是一个统一体,人体与自然界息息相通,密切相关,自然界的运动变化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体,相应地产生生理或病理上的反应,故《内经》说:“人与天地相应也”。
《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篇详细地论述了古人养生之道,拿来与现代享受舒适空调但疾病不断者比较,希望您能有所觉悟。
春季的正月、二月、三月,是万物复苏的季节,自然界呈现出一片生气蓬勃的景象,草木生枝长叶,万物欣欣向荣。
为了适应这种自然环境,人们应该晚睡早起,起床后到庭院里散步,披散开头发,穿着宽敞的衣物,不要使身体受到拘束,以便使精神随着春天万物的生发而舒畅活泼,充满生机。
对待事物,也要符合春天的特点,应当发生的就让它发生,而不要去伤害它;应当培养的就去培养,而不要惩罚它;应当给予的就给予,而不要剥夺它。
这就是适应自然环境“春生”的特点,来调养人体中“生”气的原则与方法。
如果违背了这个方法,就会使肝脏之气受到伤害,到了夏天还会发生寒冷性质的疾病。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春季所发生的温暖的阳气,是夏天旺盛阳气的基础,如果春天阳气不能生,到了夏天阳气应当长而不能长,就会出现阳气不足的虚寒病证。
中医“气功”养生的方法发挥练功人的意识能动性。
这一特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变被动为主动:历来的治疗方式基本上都是医生给患者进行检查、诊断和治疗,患者总是处于被动接受状态。
气功疗法则是患者通过亲自练功,自己为自己治病,变被动为主动。
(2)、变外部为内部,变他养为自养:传统的医学重视的多是向外界寻求保健治疗的方法。
例如不断合成新药代替旧药;研制新的疫苗去预防传染病,生产含有微量元素的食品等。
这种只注重外部疗法的医学模式,忽视了人体自身内部条件的重要性。
事实证明,人体内部存在着一种潜力很大的心理生理形态自调机制,认识、掌握和利用这一规律,为人类自身的保健医疗服务,是气功锻炼发挥意识能动性的又一体现。
气功的基本功法及对身体的积极作用气功是一种在中国历史悠久的健身、养生、调理身心的传统方法。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气功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关注和实践的健身方式。
本文将从基本功法和身体作用两个方面来介绍气功。
一、基本功法1. 姿势气功最基本的功法是调整姿势。
通过调整站、坐、卧等不同姿势,使身体自然松弛,并能提高气血循环、增强致密度和灵敏度,起到调理身心的作用。
其中,最常见的姿势包括:盘腿坐、双手抱球、立定站桩等。
这些姿势不仅有利于提高身体素质,还有助于缓解身体疲劳、增强免疫系统。
2. 呼吸呼吸是气功的重要基本功法。
不同的呼吸方法能够起到不同的作用。
例如,腹式呼吸可以扩张肺部,增加血氧含量,提高呼吸系统功能;吸纳呼吸能够通过缩短吸气、呼气的时间来调节心率,平衡情绪;还有排毒呼吸、和谐呼吸等。
颇有启发的一点是,气功呼吸是一种自然、深度、自动的呼吸方式,不需要人为干预,因此能够在日常生活中随时运用。
3. 内观内观是气功中提高身体内在强度和敏感度的基本功法。
其目的是通过调整意识的集中和放松,觉察身体内部的变化和气场的流动,加强身体的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能力。
内观可以选择呼吸、心理、身体构造等不同方向入手,对身体各个方面都有调理作用。
内观的培养需要时间和耐心,最重要的是对自己有信心和学习积极性。
二、身体作用气功练习对身体的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概括。
1. 调理经络气流在经络中的畅通和调理是气功的一个核心。
气功中的内观、呼吸、姿势等基本功法都可调理经络、扩张经脉,从而提升身体内在强度和稳定性。
定期练习气功,可以有效防止气滞血瘀、促进血液循环、消除疼痛和身体不适等。
2. 增强免疫力气功通过调整呼吸和内观,增加身体内部自我修复和调节的能力。
这种效应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保护身体免受疾病和损伤的侵害。
有研究表明,通过气功练习可以有效提高白细胞、淋巴细胞等免疫指标的数量和水平。
3. 提高专注力气功练习增强专注力,有利于调整身体和心理的平衡状态。
中医养生气功修炼调理气血的功法引言:中医养生气功是一种古老而有效的修炼方法,通过特定的姿势和呼吸方法来调整气血循环,增强体内能量,达到促进健康和延缓衰老的效果。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中医养生气功修炼的功法,可供大家参考和实践。
一、气功:太极拳太极拳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养生气功,被广泛认可和推崇。
太极拳注重身体和内气的调和,通过慢而柔的动作,配合深呼吸和专注意念,使气血在体内畅通无阻,从而促进气血循环。
太极拳的修炼需要始终保持放松和平静的状态,慢慢地沉浸其中,才能获得最佳的效益。
二、气功:八段锦八段锦是一种古老而受欢迎的中医养生气功,也被称为八宝功。
它包含了八个动作,涵盖了整个身体的各个部位。
通过慢而流畅的动作和深呼吸,八段锦可以调整呼吸和姿势,促进全身经络的畅通和气血的循环。
每天坚持练习八段锦,可以增强身体的灵活性和抵抗力。
三、气功:五禽戏五禽戏是一种中医养生气功,模仿了鹿、虎、熊、猿和鸟这五种动物的动作。
每种动作都有特定的呼吸方法和节奏,通过模仿动物的姿势和呼吸来调整气血的循环。
五禽戏适合各个年龄段的人练习,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稳定性。
四、气功:小周天小周天是一种高级中医养生气功,它主要通过修炼脑髓和脊髓两个重要的经脉来调整气血的循环。
小周天的修炼需要配合深呼吸和专注意念,通过特定的动作来引导体内的能量,使其沿着经脉循环。
小周天的修炼需要耐心和恒心,初学者应该在有经验的老师的指导下进行。
五、气功:气功养生音乐气功养生音乐是一种结合了气功修炼和音乐的特殊方式。
通过听着柔和舒缓的音乐,跟随着音乐的节奏和韵律来呼吸和运动。
气功养生音乐可以帮助人们放松身心,调整呼吸和能量的流动,从而达到调理气血的效果。
它适合那些喜欢音乐和希望在放松中修炼气功的人。
结论:中医养生气功是一种传统而有效的修炼方法,通过调整气血循环来促进健康和延缓衰老。
本文介绍了几种常见的中医养生气功修炼的功法,包括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小周天和气功养生音乐。
气功喷火原理
气功喷火是一种传统的中国武术技能,其原理基于气功理论。
气功认为,人体内部有一种能量流动的力量,称为气。
通过练习气功,可以调节和控制气的流动,达到强身健体、治疗疾病、增强攻击力等效果。
在气功喷火中,练习者通过调节自身的气,将气聚集在口腔和舌头上,然后通过口腔喷出,形成一股火焰。
这种火焰并非真正的火焰,而是由气聚集形成的能量流动。
具体来说,气功喷火的原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调节气的流动:气功练习者通过呼吸和调节身体姿势,调节气的流动,使气能够聚集在口腔和舌头上。
2.聚集气的能量:当气聚集在口腔和舌头上时,练习者需要将气的能量聚集到一定程度,形成一种高温高压的状态。
3.喷出气的能量:当气的能量达到一定程度后,练习者通过口腔喷出气,形成一股火焰。
这种火焰并非真正的火焰,而是由气聚集形成的能量流动。
需要注意的是,气功喷火是一种高难度的技能,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练习和调节才
能掌握。
同时,练习者需要具备一定的身体素质和气功基础,否则容易造成身体损伤。
因此,不建议普通人随意尝试。
气功的基本功能与功效现代生物学认为生物的寿命是它的发育期的5-7倍。
人的发育期到25岁,所以人的正常寿命应在125-175岁,只是由于人们违背了正常生命规律,使生命力被破坏,致使长寿不能实现。
练气功就是要使人学会运用生命规律,增强生命力,从而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一、气功的基本功能气功可以调整阴阳、和畅气血、疏通经络、培益真气,使人的生命得以旺盛,能收到使弱者强、病者康、老者复壮的效果。
《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说:“知其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管子·内业》中说:“人能正静者……筋韧而骨强。
”华佗则进一步指出:“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百病不生。
”这些论述,不仅被很多练功者所证实,而且得到了现代医学科学实验的证实。
二、练气功的基本功效(一)强身健体1.修复和调整神经系统练气功可使神经功能得到修复和调整。
练功时的脑电图呈α波振幅增大,而且集中于额部(这是和闭眼安静枕部呈α波的主要区别),并使左右脑趋于同步,表明脑功能有序化增强。
同时,还可使植物神经得到调整;使感觉功能、运动功能、思维功能强化。
2.改善血液循环系统练气功可使心脏、大循环以及微循环得到改善,还可使血浆雌二醇下降,有抗衰老作用。
3.改善呼吸系统练气功时耗氧量与CO2排出量都降低,可减少呼吸次数,显著增强肺功能。
4.改善消化系统练气功可使唾液分泌增多,肠胃消化液增多,使肠蠕动增强,加强消化功能。
5.改善内分泌系统练气功可使脑垂体及全身内分泌组织器官得到合理调节。
如使肾上腺素与去甲肾上腺素代谢水平下降,生长素减少,血中胆固醇浓度下降等。
临床上通过练气功已治愈了不少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亢进,闭经等与内分泌有关的病人。
(二)发达智力1.增强思维能力练气功不仅可以增强人的健康素质,而且可以激发人的无穷智慧。
因为练气功要求“入静”,“入静”是区别于人体睡眠态、清醒态的第三态。
绪论《中医气功学》(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P1~9气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内容之一,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在医学领域,气功疗法是传统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有数千年的发展历史,至今仍应用于临床,且越来越引起现代医学和科学的重视。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传统中医药学领域中的气功疗法及其学术思想经汇集整理,逐渐形成体系,初步发展为一门独立的、既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中医气功学。
一、中医气功学的基本概念中医气功学是中医学术与气功学术相结合而产生的学科,故中医气功学的基本概念,首先是“中医”和“气功”二者的问题。
由于中医的基本概念在《中医基础理论》教材中已经论及,以下先对气功的基本概念作简要说明,再讨论中医气功学的基本概念。
㈠气功探讨气功的基本概念需要回答两个问题。
一是气功这一术语的历史由来,二是气功概念的内涵。
⒈气功一词的历史沿革据文献考证,“气功”一词最早见于晋代道士许逊所著的《净明宗教录》一书。
由此出处可知,气功这一术语其有道家修炼技术的色彩。
气功一词问世之后,在古代和近代并未被广泛采用。
从晋到清,朝代几经变换,历时一千多年,气功一词仅清末的一些书上可以查到;再就是民国时期的几本养生和医学著作中用过此词。
究其未被广泛采用的原因,从文献上分析,在于古代修炼技术门派繁多,各家各派均使用自己的术语。
例如佛家的禅定、儒家的坐忘、医家的导引、武术的内功,内涵都是内在的修炼,但表述各不相同。
即使是道家本身也有许多修炼的门派,也在使用不同的术语,例如内丹、周天、胎息等。
这其中不排除各家各派修炼的具体目标和方法各有不同侧重,但基本的修炼内容和方向大体一致。
气功一词被广泛使用起自新中国成立之后的20世纪50年代。
1955年,河北省唐山市成立了气功疗养所,这是气功一词被正式启用的标志和先声。
此后,气功这一术语开始在中医临床和养生保健的学术领域中使用。
至70年代末,所谓“气功热”兴起之时,各家各派的修炼技术都以气功为名在社会上传播,例如道家气功、藏密气功、武术气功等等,而随着群众性气功锻炼活动的大规模普及,气功一词也因之家喻户晓。
中医气功原理阎立海山东淄博内容提要:“气”是中医科学的理论基础,古人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不可能对它做出详尽的表述,现代科学在“实体唯物主义”和“独立空间主义”的桎梏下,也不可能对它进行深入研究。
直到现在,人们对气的认识仍然十分混杂、模糊,没有形成一个统一、明确的定义,这一现实严重束缚着中医科学的发展。
通过对中医气功的长期内证体察,深入揭示气和经络的实质,促进中医科学大踏步前进,这是我们中华儿女们的责任。
关键词:气经络混化能场态物质模模糊糊中医气功宇宙整体理论认为:我们宇宙是物质的,物质包括实体物质、能场物质和信息物质三个不同的层次。
按照物质组成三大要素质量、能量、信息的隐、显区分:凡质量、能量、信息均呈显在状态的为实体物质:凡能量、信息呈显在状态,质量呈隐伏状态的为能场物质:凡信息呈显在状态,能量、质量都呈隐伏状态的为信息物质。
(请参考百度文库“运用宇宙整体理论实现宇宙超大统一”)同时宇宙整体理论认为:空间是物质时空结构的占位表现,有物质存在,就一定有空间表现;有空间表现,就一定存在不同的物质,我们宇宙中,不存在任何实体物质和能场物质都没有的绝对真空。
(请参考百度文库“宇宙整体理论”)运用宇宙整体理论,对与中医气功有关的一系列问题阐述如下:一、什么是现代科学之气:实体物质可以呈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不同存在形式,其中呈气态存在的为现代科学之气,包括:空气、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气、一氧化碳气、水蒸气、呼吸之气、湿气、消化系统产生之气、肠道排出之气等,这一类气的统一特征为:1、质量、能量、信息均呈显在状态,属于具有质量表现的实体物质。
2、在一定条件下,通过简单的物理方法可将它们压缩为液态或固态存在。
二、什么是中医科学之气:能场物质包括基础能场态物质和混化能场态物质两大类,基础能场态物质包括:1、负能场态物质,其典型存在为一个个负电荷的电子。
2、中性能场态物质,其典型存在为不带负电荷也不带正电荷的光子。
3、正能场态物质,其典型存在为一个个质子所带的正电荷。
基础能场态物质的能量表现形式都是单一的,它们与实体物质通过各种混化反应,生成了各种化学分子组成的从小至大一系列不同层次物质整体的实体组成部分。
除基础能场态物质外,呈场态存在的混化能场态物质之气为中医科学之气,包括:卫气、营气、外气、内气、脏腑之气、经络之气、阴气、阳气、人体能场、体内能场、体周能场、大自然能场之气等等,中医科学之气的统一特征为:1、质量呈隐伏状态,能量、信息呈显在状态,属于具有能量表现呈场性存在的能场态物质。
2、它们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因其具备一定的能量表现,利用人体生命探测仪、生物能量测试仪等现代科学仪器可以对它们进行检测。
三、什么是中医气功:凡是以祛病强身、开发智慧为目的,通过主动运用意识,练中医科学之气的功法均称为中医气功。
四、中医科学之气在哪里:各种不同物质分子组成的从分子至天体一系列不同层次的物质整体,在三维空间中它们都是双重结构的,即在由不同实体物质和基础能场物质组成的核心组成部分或称实体组成部分周围,都存在一个由混化能场态物质组成的周围组成部分或称能场组成部分。
每一个生物大分子、每一个生物细胞、每一个人体组织、每一个人体脏腑的周围组成部分,都是由混化能场态物质组成,它们共同组成人的体内能场。
每一个空气分子、每一个组成地球的实体物质分子、每一个人体、每一棵花草树木、每一套房屋建筑、每一片山河湖海、每一个天体星系的周围组成部分也都是由相应的混化能场态物质组成,他们共同组成大自然能场。
五、中医科学之气是怎样形成的:混化能场态物质主要由正、负能场态物质通过不同渠道混、化而形成,主要渠道如下:1、万事万物信息态物质中,包含正、负能场态物质的信息组成部分,它们可以在宇宙本底大整体中继续组合成为混化能场态物质的信息组成部分,当其时空结构形成的聚力达到一定水平,就可以“息聚成能”凝聚、脱胎进入三维空间,成为场性存在的混化能场态物质。
2、当信息态存在的正、负能场态物质时空结构形成的聚力达到一定水平,它们可以息聚成能,成为场性存在的正能场态物质和负能场态物质进入三维空间。
在三维空间内,当二者相邻距离达到一定范围,会发生剧烈化学反应,完全形成场性存在的混化能场态物质。
3、许多化学反应中,存在正、负电荷的转移或重新分配,在正负电荷反应过程中,都会同时产生大量表现为声、光、电、热、磁各种能量的场性存在的混化能场态物质。
4、许多物质整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自身时空结构形成的整体聚力下降,造成其实体组成部分形散成能、由具质量表现的实体物质消散为具能量表现的混化能场态物质。
如果自身时空结构形成的整体聚力上升,可以造成其信息组成部分息聚成能、由质量、能量都呈隐伏状态的信息物质凝聚为具能量表现的混化能场态物质。
5、人体自然进行的开合出入运动或练功过程进行的开合出入运动中,体外大自然能场中与人体时空结构不相符合的一部分能场物质,在经过人体的体周能场时,体周能场中的混化能场态物质会与其发生诱导反应,使其与人体混化能场态物质时空结构完全相同,然后进入人体成为人体的组成部分。
六、中医科学之气的存在特性:1、物质性: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认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是对一切可以从感觉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的抽象。
混化能场态物质之气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在大脑高度入静、意识高度集中的气功状态中,我们可以感觉到它是一种模模糊糊的存在,它属于其时空结构形成的聚散二力持衡,能量、信息呈显在状态,质量呈隐伏状态的一种混化能场态物质。
当对它施加一定的凝聚力,它可以“能聚成形”凝聚为具质量表现的实体物质。
2、空间占位性:空间是物质时空结构的占位表现,三维空间由实体物质和能场物质共同占位并组成,其中由不同基础实体物质和基础能场物质相互混化生成了不同物质整体的实体组成部分,分子和分子以上不同层次物质整体实体组成部分周围的能场组成部分,全部由与其整体相应的混化能场态物质组成。
在三维空间中,混化能场态物质的空间占位比例远远大于全部实体物质和基础能场物质空间占位之和。
3、能量表现形式多样性:基础能场态物质的能量表现都是单一的,例如:正、负电荷只表现电能,光子只表现光能,磁子只表现磁能,只有它们与其它物质混化时,才有可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量。
混化能场态物质是正负电荷混化的产物,它可以同时表现声、光、电、磁、热等多种形式的能量,但是,与基础能场态物质相比,它们表现的能量强度和运动速度都非常微弱。
4、与其它物质的相容关系:4-1、混化能场态物质占位并组成分子和分子以上不同层次物质整体的周围空间,它们受物质整体聚力的吸聚,属于整体的组成部分,与其核心组成部分的实体态物质和基础能场态物质呈“包容”关系。
4-2、任何一级物质整体都是由其次级整体组合而成,整体“包容”次级整体,整体的周围组成部分同样“包容”组成次级整体的全部实体态物质、基础能场态物质和混化能场态物质。
4-3、如果不同物质整体实体组成部分呈“并容”存在,当它们之间的空间范围较小时,组成它们周围组成部分的混化能场态物质之间互相拥挤呈“挤容”关系,实体组成部分之间的间距愈小,它们相挤程度愈高。
5、运动方式:我们宇宙是物质的,物质在不断的运动着,其中混化能场态物质的运动方式包括:5-1、组成物质整体能场组成部分的混化能场态物质受其整体聚力的吸聚,包容在实体组成部分周围。
如果相邻物质整体的能场组成部分之间呈现挤容关系,相挤的结果会使它们发生运动,周围哪个方位相对场势虚弱,它们就挤向哪里,但不管它们相挤运动多远、运动途径多么曲折,只要中间不被断开,它们始终都属于其所属物质整体的能场组成部分。
5-2、物质整体由一系列次级整体共同组成,当次级整体能场组成部分互相拥挤运动至物质整体表面时,运动可以使它们离开物质整体向外发散,同时它们又受物质整体的整体聚力的吸聚,不允许它们向外发散,于是它们包容在整体实体组成部分周围并形成整体的能场组成部分。
5-3、如果整体内部存在向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那种规律性一涨一缩的运动,它们对相挤向外运动的混化能场态物质会产生诱导作用,使它们按着一定的路径前进——停止——前进这样不断反复的向前运动。
当被诱导着按一定路径向前运动的混化能场态物质至体表时,同样被诱导着在体表某些特殊部位发生一出一入、一开一合的运动。
5-4、物质整体受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其时空结构形成的整体聚力会经常发生变化,当整体聚力下降一定数值时,其能场组成部分的混化能场态物质开始进行“能散成息”的混化运动,发散为质量、能量都呈隐伏状态的信息物质并从三维空间消失。
当整体聚力上升一定数值时,其能场组成部分的混化能场态物质开始进行“能聚成形”的混化运动,凝聚为质量呈显在状态的实体物质并进入整体的实体组成部分。
(请参考百度文库“场性物质理论”)七、经络的实质:五脏六腑是人体内最重要的组织器官,在三维空间,它们都是双重结构的,在胸腔和腹腔狭小空间内,五脏六腑的能场组成部分互相拥挤的结果,必然向其周围相对势弱的部位运动。
它们相挤要运动这是自然的,但是它们向哪里运动、怎样输佈、经过哪些部位、到达体表什么地方、在体表怎样运动等问题则主要依赖于血液循环系统的分布和其规律性运动的诱导。
血管密集区域往往都是混化能场态物质之气的运动途径,血管每胀缩一次,诱导它们前进一步,这样一路曲曲折折,向前运动至体表某些部位,同样在血液循环系统诱导下,在这些部位进行着一开一合、一出一入的运动。
体内那些较小的组织,包括分子、生物大分子、细胞等微观组织,它们的能场组成部分同样也是互相拥挤运动,运动至周围那些较大组织能场组成部分相挤的运动途径时,便汇入其中。
五脏六腑能场组成部分相挤运动形成的路径为十二正经,较小组织形成的运动路径按其整体的不同层次,分别称为不同层次的络脉,体表那些特殊部位称为穴位,它们共同组成密布周身、内连脏腑实体、外接体表卫气的人体经络体系。
(请参考百度文库“对经络实质的深入探讨”)十二正经无论相挤运动多远,只要中途不被切断,它仍然属于所属脏腑整体的能场组成部分,在不同穴位或不同皮部进行的各种中医治疗方法,实际上也是在对相应的脏腑实体部分进行治疗。
八、中医气功祛病强身、开发智慧的机理分析:以庞明老师编创的智能气功第一步功“捧气贯顶法”为例予以说明:捧气贯顶法按功法口令词共148 个动作,还有包括掌心含、凸在内的微动作34个共182个动作,其中意念与大自然能场相合属于外开的动作87个,意念与体内能场相合属于内合和体内导引的动作95 个。
开合出入、升降导引这些动作都是在加强体内经络之气的运动,促使经络通畅,经络通畅了,自然可以祛病强身。
中医气功不但可以祛病强身,而且可以开发智慧,例如一步功正常练功时间为15分钟,随每一个动作的转换,意念相应的不同意识景象也需要同步转换,这样,15分钟内不同意识景象要转换18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