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利息》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38.50 KB
- 文档页数:2
六年级数学教案——《利息》教学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九单元《百分数》中的第3课时《利息》。
具体内容包括:理解利息的含义,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了解银行利息的计算方式,以及运用利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利息的含义,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利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百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利息的含义,利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利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利息计算器。
学具:练习本,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利用PPT展示小明去银行存钱的场景,引导学生关注存款利息,进而引入新课。
2. 讲解新课,探究利息含义(1)讲解利息的含义,让学生明白利息是银行给存款人的报酬。
(2)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
3. 实践操作,加深理解(1)出示实践题,让学生计算不同存款期限、不同存款金额的利息。
4. 例题讲解,巩固知识(1)讲解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利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2)拓展延伸:了解其他金融机构的利息计算方式。
六、板书设计1. 利息的含义2. 利息的计算方法3. 利息计算例题七、作业设计(1)本金10000元,年利率2.5%,存款期限1年。
(2)本金8000元,年利率3%,存款期限2年。
(3)本金12000元,年利率2.8%,存款期限1.5年。
2. 答案: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利息的含义和计算方法掌握程度,以及实践题的完成情况。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了解其他金融机构的利息计算方式,培养学生理财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境引入3. 利息计算方法的讲解与巩固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1)利息的含义和计算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需要通过讲解和实践操作使学生熟练掌握。
第十一课时利率教学内容:利率,(教材第99~100页的内容及例6)课型:新授课标解读:储蓄与人们的生活密切联系,利率是在百分数的知识和学生已有的水后经验的基础上来学习的,体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目标1、了解储蓄的含义和存款的方式,理解本金、利息、利率的含义。
周围利息的计算方法。
2、经历储蓄的认识过程,体验数学之间的联系和广泛运用。
3、感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获得应用知识的成功体验,培养我们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计算定期存款利息的方法。
学法指导:小组合作学习、共同交流。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情境导入。
我们每个同学的家里都有很多钱,一般都存入了银行,到时取去时能多得一部分钱,这些多得的钱是怎样计算的呢?揭示、板书课题:利率。
二、组织探究,引导构建1、组织求证,倾听了解。
点拨、完善为建构数学模型做好准备。
(让学生分组讨论右边“合作探究”中的习题,然后让各小组派代表讲述本组的讨论结果。
并让其他组质疑)2、帮助指导,掌握模型。
让学生充分讲述自己得出的结论。
(注意:做适当补充。
)一、自主学习。
自学内容:教材第99~100页的内容及例61、向父母或周围邻居了解家里暂时不用是钱一般是怎么处理的?2、把钱存入银行有什么好处?呢还知道哪些储蓄知识?记下自己的疑惑:二、合作探究。
1、说一说储蓄有什么意义?2、银行存款的方式常见的有哪几种?3、举例说一说本金、利息、利率的意义。
4、利息怎么计算?什么是税后利息?5、你从教材的第99页的例6中获得了哪些信息?怎样计算?还可以用几种方法计算?方法1:方法2:归纳整理:1、存入银行的钱叫做(),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
三、练习反馈,评价反思。
1、发现问题,反馈评估A、发现共性问题,关注潜能生,帮助纠正。
(全班独立完成“目标达成”中的习题,让后进学生展示。
然后全班质疑评价。
)B、让中等学生展示“巩固提升”中的习题,然后让学生质疑、评价、共同小结。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通用9篇〕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通用9篇〕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篇1教学目的:1、在详细情境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学会用线段图分析^p 数量关系,帮助学生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
2、能解决有关“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进步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体会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亲密联络。
3、培养学生分析^p 问题、解决问题的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能解决有关“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师:同学们,今天这节数学课我们一起来研究百分数的应用。
〔板书:百分数〕什么是百分数?你能说一个生活中的百分数吗?你怎么理解这个百分数?2、师:因为百分数的意义使百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今天要研究的主题就是百分数的应用〔补充板书:百分数的应用〕二、教学过程活动一:创设情境,引出新知1、师:同学们,在炎热的天气里人们常常用冰块来消暑降温。
你们制作过冰块吗?水结成冰之后体积发生了什么变化?2、课件出示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师:有一位同学把他制作冰块的过程记录了下来,〔大屏幕出示实验记录〕请看:45立方厘米的水,结成冰后,冰的体积约为50立方厘米。
3、师:根据这两个条件,你能提出什么问题?生提问,师选择板书。
〔1〕、冰的体积是原来水的体积的百分之几?〔2〕、原来水的体积是冰的体积的百分之几?〔3〕、冰的体积比原来水的体积增加百分之几?4、在这些问题中,我们能解决哪些问题?师生共同解决,并将解决的问题擦掉。
活动二:理解“增加百分之几”。
1、师:今天我们重点解决“冰的体积比原来水的体积约增加百分之几?”这个问题,一起读题,你觉得哪句话最难理解?2、学生用自己的方式理解“增加百分之几”的意思。
3、全班汇报,由口头理解的不明晰,引出线段草图。
2024年春人教版六年级数学第二单元第四课时:利率一、选择题1.王叔叔有4万元钱,他打算存入银行3年,有三种不同的存款方案,王叔叔选择()获得的利息最多。
A.方案一B.方案二C.方案三D.三种方案均可2.李红把3000元压岁钱按年利率2.25%存入银行,存期二年,到期后她一共可以取回的钱可以按()计算。
A.3000×2.25%×2B.(3000×2.25%+3000)×2C.3000×2.25%+3000D.3000×2.25%×2+30003.小明将1000元钱存入银行,活期的年利率为1%,并且利息扣税10%,那么一年后小明得到的利息是()元。
A.10B.9C.8二、判断题4.存钱的本金越多,利息就越多。
()5.银行1年到5年定期存款,存期越长年利率越高。
()6.利息一定小于本金。
三、解决问题7.小美的爸爸拿到一笔10000元的奖金,他打算按下面的方案进行分配:其中的18给小美做学费,10%用来购买书,其余的购买国家建设债券。
(1)交学费和购书一共多少钱?(2)国家建设债券定期为三年,年利率是2.89%,到期后丽丽的爸爸可以获得本金和利息一共多少元?(国家建设债券免交利息税)8.妈妈在银行存入人民币20000元,存期3年,年利率2.75%,到期时可取出多少钱?9.陈老师把10000元人民币存入银行,整存整取五年,他准备到期后将获得的利息用来资助贫困学生。
如果按年利率3.87%计算,到期后陈老师可以拿出多少钱来资助贫困生?10.请根据如图的存款凭条,帮李东叔叔计算到期时,他一共能取出多少元?11.小兵妈妈把家里5月份的收入全部支出了,并将支出情况制作成了扇形统计图,妈妈告诉小兵本月生活支出是3600元。
请帮小兵解决下面的问题。
(1)小兵家5月份一共收入多少元?(2)妈妈本月去银行存了多少元?如果妈妈存的是一年定期,年利率是1.92%,到期后可得利息多少元?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A2.【答案】D3.【答案】B4.【答案】错误5.【答案】正确6.【答案】错误7.【答案】(1)解:10000×18+10000×10%=1250+1000=2250(元)答:交学费和购书一共2250元钱。
小学数学利息的计算方法精讲精练整存整取三个月 2.60% 六个月 2.80% 一年 3.00% 两年 3.50% 三年 4.00% 五年 4.25%李华有1000元钱,打算存入银行两年,可以有两种储蓄方法,一种是存两年期的;另一种是先存一年期的,第一年到期再把本金和利息取出来合在一起,再存入一年。
选择哪种办法得到的利息多一些?多多少元?第一种方法所得利息:1000×3.50%×2=70(元)第二种方法所得利息:1000×3.00%×1=30(元)(1000+30)×3.00%×1=30.9(元)30+30.9=60.9(元)多的钱数:70-60.9=9.1(元)答:选择第一种办法得到的利息多一些,多9.1元。
本金、利息、利率的概念:1. 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利息;单位时间(如1年、1月、1日等)内的利息与本金的比率叫做利率。
利率通常用百分数表示。
2. 按年规定的叫年利率,按月规定的叫月利率,利率可根据存款时间的长短和存款方式的不同而不同。
根据国家经济的发展变化,银行的利率有时也会有所调整。
3. 年利率是一年利息占本金的百分之几。
4. 存款的方式有多种,如活期、整存整取、零存整取等。
利息的计算方法:利息=本金×利率×时间取回的钱=本金+利息例题1 2014年12月28日,李阿姨把5000元存入银行,存款方式为活期,年利率是0.35%。
存了4个月后,把钱全部取出。
李阿姨可取回本金和利息共多少钱?解答过程:5000+5000×0.35%×≈5000+5.83=5005.83(元)答:李阿姨可取回本金和利息5005.83元。
技巧点拨:计算利息时,存款的利率是年利率,计算式所乘的时间单位是年。
例题22014年1月20日,李阿姨把8万元存入银行,定期三年,年利率为4.25%。
到期后,李阿姨将获得多少元利息?解答过程:(万元)答:到期后,李阿姨将获得10200元利息。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利率》一等奖创新教案《利率》教案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储蓄的意义;理解本金、利息、利率的意义和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
2.掌握计算利息的基本方法。
过程与方法经历收集信息的过程,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结合储蓄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理财意识,逐步养成不乱花钱的好习惯。
2.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和数学知识的重要作用。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
难点:正确理解概念,解决与利息有关的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课堂活动卡学生准备收集有关利率的资料教学过程板块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导语:同学们一定很喜欢过年吧,因为过年不仅有好吃的,好玩的,还可以得到不少压岁钱。
你们的压岁钱是谁在保管呢?(学生说压岁钱自己花了一小部分,其余的都是妈妈在保管或存入银行了。
引导学生想到储蓄比较安全,并且能够得到利息)导入新课:储蓄这种做法很好,不过,同学们,你们了解储蓄吗?关于储蓄有哪些知识呢?请同学们把教材翻到11页,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储蓄的知识吧!(板书课题:利率)操作指导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自然地引入今天的新课,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
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有关储蓄知识的热情。
板块二自主阅读,尝试探索活动1 自主阅读,了解有关储蓄的概念1.出示活动提纲。
(1)仔细读一读教材11页关于储蓄这部分的内容。
(2)说一说,把钱存入银行有什么好处?(3)关于储蓄方面的知识,你还了解什么?(4)组内交流阅读收获,并整理好成果准备全班分享。
2.汇报。
[结合学生的汇报,教师出示课堂活动卡(见本书49页)补充介绍]预设生1:把暂时不用的钱存入银行有两个好处:一是储蓄可以使钱更加安全,还可以得到利息,所以说储蓄对个人也有好处;二是国家可以把这些钱集中起来,用在建设上,所以说储蓄可以支援国家建设。
生2: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作利息;存入银行的钱叫作本金;单位时间内的利息与本金的比率叫作利率。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利率》教学设计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利率》教学设计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利率》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利率》教学设计篇1教材分析1、本节课是在学习了折扣和纳税之后的第三个用百分数解决问题的知识点,是用百分数解决问题中最重要的问题,也是本章内容中的一个难点。
2、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本金”“利息”“利率”的意义,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以及利率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
学情分析1、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折扣和纳税这两个用百分数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将要学习的第三个用百分数解决问题的知识点。
2、学生在学习这个知识点时的障碍点应该在于利息税的扣除和国债利息不扣除利息税上。
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储蓄的意义:明确本金、利息、税后利息和利率的含义;掌握计算利息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2、对学生进行勤俭节约,积极参加储蓄,支援国家、灾区、贫困地区建设的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
难点:1、通过自主探索,了解利息的计算方法;2、利息税的扣除和国债利息不扣除利息税上。
教学过程:一、课内交流、探究师:在储蓄的过程中,你搜集到哪些相关的知识?(学生分组汇报调查结果)(生汇报。
开放的问题情景下,根据每组学生的差异,预计可能出现下列情况:(1)有关储蓄的一般知识,如储蓄的方式;(2)有关储蓄的相关概念,如本金、利息、利率、税后利息税的知识;(3)有关利息的计算方法,如有的小组利率的含义推导出利息的计算方法;(4)、有关调查中遇到的困难、解决的方法和自己的感受)师:根据每组交流的情况给予相应的评价,并和学生共同整理储蓄的相关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板书: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
第4课时利率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储蓄单,掌握本金、利率和利息三者间的关系。
2.学会运用百分数解答税前利息、税后利息等应用题。
3.通过利率等相关知识的教学,培养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和从小理财的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本金、利息、利率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利息。
难点:能正确计算存款到期时应得的利息及一共可以取回的钱数。
教学内容对应教材第11页例4、“做一做”、第14页“练习二”第9题和第15页“练习二”第12题。
教学准备教具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案设计幻灯片示例回顾旧知引入新课(6分钟)1.引导学生回顾求“税率”的相关内容。
小明的爸爸某月的收入是2800元,如果按5%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应缴纳个人所得税多少元?个人所得税=个人所得收入×个人所得税的税率2800×5%=140(元)答:应缴纳个人所得税140元。
2.引出课题,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民收入增加,人们可以把暂时不用的钱存入银行,储蓄起来。
这样一来可以支援国家建设,二来对个人也有好处,既安全、有计划的保存了本金,同时又得到了利息,增加了收入。
那么,怎样计算利息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储蓄的知识——利率。
创设情境自主探究(24分钟)1.课件出示教材第11页情境图,引导学生了解利率相关的知识。
(1)引导学生仔细阅读教材第11页关于储蓄的内容,全班交流了解到的信息,教师进行规范补充。
教师小结:在银行存款的方式有多种,如活期、整存整取、零存整取等。
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利息;单位时间(如1年、1月、1日等)内的利息与本金的比率叫做利率。
小结:存款的种类不同,时间不同,利率就不创设情境自主探究(24分钟)同;本金不同,利率不同,利息也就不同。
(2)引导学生学习利率的计算公式:利息=本金×利率×存期2.课件出示教材第11页例4,引导学生运用利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版小学数学上册五单元说课稿:利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一、说教材本节课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五单元百分数中的内容,是在学生理解了百分数的的意义和写法,掌握了百分数和小数的互化的基础上学习的。
学情分析:根据教材特点,我也对学生做出了以下分析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还可以,同学之间的相互质疑,解疑的能力有一定的水平。
但学生在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较薄弱,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
二、说目标:根据数学课程标准与本课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学情和设计理念,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观察、计算,主动探索的活动,认识利率,初步掌握利率计算及作用。
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结合储蓄等活动,学习合理理财,逐步养成不乱花钱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说教法我试图引导学生通过以下的学习方法掌握新知:1、自主探究法,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2、抽象概括法,让学生通过抽象,概括出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方法。
3、互助学习法,在互助合作中体验成功的愉悦。
四。
、说过程根据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及六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发展水平,优化教学过程,实现“尊重学生,注重发展”的课堂教学要求,我设计了以下三个环节:一、情景导入;二、新课讲解;三、巩固练习。
具体教学过程如下:1、情景导入。
随着改革开放,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民收入增加,人们可以把暂时不用的钱存入银行,储蓄起来。
这样一是支援国家建设,二是对个人也有好处,既安全和有计划,同时又得到利息,增加收入。
那么,怎样计算利息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
2、巩固练习(1)介绍存款的种类、形式。
存款分为活期、整存整取和零存整取等方式。
(2)、阅读P99页的内容,自学讨论例题,理解本金、利息、税后利息和利率和含义。
利息》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教材内容、地位及作用本课是的教材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第十一册第五单元的内容,以及相关的练习。
利息的意义,教材编排在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学期进行教学。
这部分内容属于百分数的一种具体应用。
是在学生学过分数应用题的解答和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的基础上进行教学,通过“利息”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一些有关利息和利率的含义,会利用利息的计算公式进行一些有关利息的简单计算。
教材中先说明储蓄的意义及储蓄的种类,再结合实例,再说明什么是本金、利息和利率。
为了联系实际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教材中还给出一张银行用的存款凭条和利息的计算公式,让学生知道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及简单的计算。
(二)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利息的初步知识,知道本金、利息和利率的含义,会利用利息的计算公式进行一些有关利息的简单计算。
2、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维。
3、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及口头表达能力,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学生分析学生在上学期的相关内容学习中,已基本掌握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运算方法,经过上学期的学习,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上类推,学生的思维是比较活跃的,已经具备小组合作交流学习的能力。
(四)设计理念遵循《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从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逐步构建起关于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知识结构将得到发展。
为此,通过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自主地发现掌握本金、利息和利率含义,体会在银行存款时利息的计算方式,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学好数学、用好数学的自信心。
二、说教法为了使学生对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得到巩固和加深,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我在教法上注重课堂教学的灵活性、科学性。
联系实际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抓住各知识的细节性、过渡性、完整性进行教学,同时,利用“估算法、发现法”的原理激发学习动机,促使学生肯学、会学、善学,让学生在动手做一做、说一说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把握并突破重、难点,获取新知。
六年级数学教案——《利息》教学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五章《百分数》中的第三节《利息》。
具体内容为:了解利息的概念,学习如何计算利息,掌握利息的计算公式,并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利息的概念,知道本金、利率、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
2. 使学生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能熟练运用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理财意识,提高学生解决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利息计算公式的运用。
重点:理解利息的概念,掌握本金、利率、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计算器。
学具: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银行存款的场景,引导学生关注存款利息,提出问题:“存款为什么会增加?利息是如何产生的?”2. 知识讲解(10分钟)介绍本金、利率、时间三者的概念,讲解利息的计算公式,并通过例题进行解释。
3. 例题讲解(10分钟)出示例题,带领学生逐步解答,强调利息计算公式的运用。
4. 随堂练习(15分钟)布置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小组讨论(10分钟)分组讨论生活中关于利息的问题,分享解题心得。
六、板书设计1. 利息的概念2. 本金、利率、时间的关系3. 利息计算公式4. 例题及解答步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本金:1000元,年利率:3%,存期:2年。
本金:5000元,年利率:4.5%,存期:1年。
(2)小明的压岁钱共有2000元,他将这些钱存入银行,年利率为2.5%,存期为3年。
到期后,他可以得到多少利息?答案:(1)①利息=1000×3%×2=60元②利息=5000×4.5%×1=225元(2)利息=2000×2.5%×3=150元2. 拓展作业了解父母或其他长辈的存款情况,计算他们的存款利息,并与他们交流理财心得。
一、学习目的:1、了解存款的种类、形式。
2、理解本金、利息、利率、利息税、税后利息的含义。
3、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4、初步掌握去银行存钱的本领。
二、自学提纲:1、收集并了解存款的种类、形式(如:活期、整存整取和零存整取等)。
2、阅读P99页的内容,思考并理解:本金、利息、税后利息和利率的含义。
例如:小丽2011年月1月1日把100元钱存入银行,整存整取一年,到明年(2012年)1月1日,小丽不仅可以取回存入的100元,还可以得到银行多付给的1.8元,共101.8元。
这里——1)本金: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小丽存入的100元就是本金。
2)利息: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利息。
税后利息:国家规定,存款的利息要按20%的税率纳税。
其实,小丽这里得到1.8元利息是税后利息。
(国债的利息不纳税。
)3)利率:利息和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
(利率由银行规定,根据国家的经济发展情况,利率会有所调整,利率有按月计算的——按月计算的叫月利率,指一个月的利息占本金的百分比;也有按年计算的——按年计算的是年利率,指一年的利息占本金的百分比。
)阅读P99页表格,你发现了什么?(同一时期各银行的利率是一定的。
)3、利息的计算。
(1)思考:利息怎么计算?(2)按照课本99页的利率,如果小丽的100元钱存整取三年,到期的利息是多少?学生计算后交流,教师板书:100×2.70%×3=8.10(元)(3)三年后取款,小丽能得到8.10元利息吗?为什么?利息的计算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本金、利息、利率、利息税的含义.2.理解算理,使学生学会计算定期存款的利息.3.初步掌握去银行存钱的本领.三、教学重点1.储蓄知识相关概念的建立.2.一年以上定期存款利息的计算.四、教学难点“年利率”概念的理解.五、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教师:随着改革开放,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民收入增加,人们可以把暂时不用的钱存入银行,储蓄起来。
第一单元
课题一:利息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页及“做一做”中的题目,练习一的第1、2题。
教学重点:利用利息的计算公式进行一些有关利息的简单计算
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利息的初步知识,知道“本金”、“利息”、“利率”的含意。
教学难点:“利率”的含意
2.会利用利息的计算公式进行一些有关利息的简单计算。
教学过程:
1
2
3
课题二:利息的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科书练习一的第3—6题。
教学重点:利息的有关计算
教学目标:进一步了解利息的有关知识,掌握利息的简单计算。
教学难点:利息的有关计算
教学过程:
4
板书设计:
5
课题三:成数和折扣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页例1和第5页例2,完成第5页“做一做”中的题目及练习二的习题教学重点:成数的意义,并会进行一些简单计算。
教学目标:理解成数的意义,知道它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简单应用,会进行一些简单计算。
教学难点:成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6
7
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
教学内容:“整理和复习”第1—5题,练习三的第1—6题。
教学重点:解答有关利息、成数的应用题
教学目标:1.进—步了解利息、成数等概念。
教学难点:能够比较熟练地解答有关利息、成数的应用题
2.能够比较熟练地解答有关利息、成数的应用题,将百分数应用于实际生活。
教学过程:
8
9
10。
六年级利息利率应用题_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调查利率计算利息活动内容人教版数学教材第十一册第129页实践活动“调查利率,计算利息”。
活动目的:1、结合百分数的知识,通过运用调查、实验、观察、估算、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思想法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3、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有关储蓄知识,认识储蓄的重要意义。
活动准备:1、分小组调查银行存款利率、国债利率。
2、了解银行的各种储蓄方式及服务特色。
3、结合自已所调查的,总结收获、提出质疑。
4、每小组准备一个计算器。
活动过程:一、通过预习,交流收获1、让学生交流课前调查师:课前同学们都进行了充分的调查,说一说你们有什么收获?你是通过什么途径获得的?2、出示整存整取,国债年利率。
(结合学生回答出示)二、小组合作,汇报交流1、出示例题:小东的爸爸有5000元人民币,请大家帮他算一算购买三年期国债和整存整取三年存款的收益哪个大?相差多少元?(1)估算师:先请同学们猜一猜,买哪一种收益大呢?为什么?(2)论证师:请同学们动笔算一算,究竟是哪种收益大?(3)交流师:请同学们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哪种收益大?大多少?整存整取50002、54%380%=302、4(元)国债50002、54%3=2348(元)348-302、4=45、6(元)(4)讨论师:相对来说,国债的利益比较大,请同学们说说国债和整存整取各自有什么优点?2、出示情境题王刚的爸爸说:“我在国外辛辛苦苦地挣到了20000元,现在这笔钱该用在什么地方呢?”请你们四人一组帮五刚的爸爸设计一个方案。
(1)小组合作,讨论方案(2)小组交流,共同探讨师:小组内选一个代表,说一说,你们帮王刚的爸爸设计了什么方案?(3)选择方案,说明理由师:如果你作为王刚的爸爸,你会选择哪个方案?为什么?1、议一议师:如果作为你自已有1000元,根据你及你家的实际情况,你打算怎样投资呢?你是怎么想的呢?(2)小结:我们实际存钱时,不一定看收益,哪一种适合就选哪种,即标准不同,选择也不同。
利息
【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属于百分数的一种具体应用。
通过这部分知识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一些有关利息的初步知识,知道本金、利息和利率的含义,会利用利息的计算公式进行一些有关利息的简单计算。
教材中先说明储蓄的意义,再结合实例存1000元,一年以后不仅可以取回存入的1000元钱,而且还能得到银行多付给的一部分钱,说明什么是本金、利息和利率。
【学情分析】对于储蓄和利息,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获得亲身的体验,但对于利息的计算方法比较模糊,因此教师要向学生介绍本金、利率、时间和利息的关系,有关储蓄的种类是比较多的,只要让学生有个初步了解就行了。
同时要结合实际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能够爱惜财务、珍惜现在的学习机会,支援贫困地区的失学儿童。
【教学目标】
1、学生在调查实践中了解储蓄的意义、种类,理解什么是本金、利息,什么是利息税。
2、能正确计算利息和税后利息。
【教学重点】利息和税后利息的计算。
【教学难点】税后利息的计算。
【课前调查】银行储蓄凭证。
【教学过程】
活动一、创设生活情境,了解储蓄的意义和种类
1、储蓄的意义
师:快要到年底了,许多同学的爸爸妈妈的单位里
会在年底的时候给员工发放奖金,你的爸爸妈妈拿到这笔钱以后是怎么处理的呢?
爸爸妈妈会不会把一大笔现金放在家里?为什么?
师:人们常常把暂时不用的钱存入银行或信用社,储蓄起来。
这样不仅可以支援国家建设,页使得个人用钱更加安全和有计划,还可以增加一些收入。
2、储蓄的种类。
(学生汇报课前调查)
活动二、自学课本,理解本金”、“利息”、“利率”的含义
1、自学课本中的例子,理解“本金”、“利息”、“利率”的含义,然后四人小组互相举例,检查对“本金”、“利息”、“利率”的理解。
本金: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
利息:取款时银行多付的钱叫做利息。
利率:;利息与本金的百分比叫做利率。
2、师:根据国家经济的发展变化,银行存款的利率先让学生谈谈你所知道的储蓄有哪几种,并举例说明,然后教师作适当的补充。
有时会有所调整,而且,根据存款是定期还是活期,定期时间的长短,利息也是不一样的。
出示存款凭证条,并让学生说说每一栏表示什么意思,“客户填写”一栏该如何填写,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作适当补充。
3、利息计算
(1)利息计算公式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2)例题:王奶奶要存1000元请你帮助王奶奶算一算存两年后可以取回多少钱?(整存整取两年的利率是2.7%)。
在弄清以上这些相关概念之后,学生尝试解答例题。
在学生独立审题解答的基础上订正。
板书:
方法一方法二
1000×2.7%×2=54(元)1000×2.7%×2=54(元)
54×20%=10.8(元)1000+54×(1-20%)
1000+54-10.8=1043.2(元)=1043.2(元)
答:两年后王奶奶可以取回1043.2元。
师:我们存入银行所得的利息要缴纳利息税,利息税是利息的20%。
王奶奶存1000元2年,到期利息54元,应缴纳利息税54×20%=10.8元这样她存入1000元,到期后她可以实际得到本金和税后利息一共是1043.2元。
4、学生完成第100页的“做一做”
活动三、实践应用
练习二十三第6、7、9题
完成练习时看清题目认真审题,有的要缴纳利息税,有的则不必缴纳利息税,像国债、教育储蓄就不缴利息税。
活动四、课堂总结
学生谈谈学习本课有什么新的收获。
五、板书
方法一方法二
1000×2.7%×2=54(元)1000×2.7%×2=54(元)
54×20%=10.8(元)1000+54×(1-20%)
1000+54-10.8=1043.2(元)=1043.2(元)
答:两年后王奶奶可以取回1043.2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