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生产技术-卫生陶瓷泥浆的制备-讲课比赛 58页PPT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1.06 MB
- 文档页数:58
泥浆制备工艺一、原料概述:陶瓷工业的制品是属于多相的无机非金属材料所构成的制品,所用原料大部分是天然的矿物原料,其中多为硅酸盐矿物。
陶瓷所用的原料,首先是保证其经加工后能生成制品所需各种晶相和玻璃相等结构物,其次是保证能适应在加工处理过程中所需的各种工艺性能。
具体说来陶瓷制品结构中的晶相和玻璃相的生成,就需要一类能生成晶相的原料,如生成莫来石晶相的粘土,能生成石英晶相的石英原料,另一类是能生成玻璃相的熔剂原料,如长石、滑石等。
而加工过程所需的工艺性能则往往希望陶瓷原料具有能进行塑性加工的可塑性原料,能减少干燥和烧成中收缩的非可塑性原料(也称瘠性原料)。
综合以上要求,陶瓷制品所需的原料可归纳为粘土类原料、瘠性原料和熔剂原料三大类原料。
一般说来,粘土类原料往往是既有加工所需的可塑性,也能在烧成后形成结构晶相的原料。
石英类原料既是非可塑性原料,同时也是生成晶相的原料。
而熔剂原料也具有非可塑性质。
另外,还有一些添加剂,如助磨剂、增塑剂等。
二、泥浆制备工艺:我厂制备泥浆工艺流程如下:原料→进厂检验→拣选→称量入磨→泥浆检验→高搅池(二次加入粘土搅拌)→过筛除铁→陈腐→调试合格→供成型使用(1)我门目前制备泥浆所用原料有长石、石英、佛山粘土、惠阳粘土、飞天燕泥、混和料、青干、熟料、滑石这几种原料,所使用添加剂为纯碱和五水偏硅。
(2)原料进厂后需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原料检测包括物理性能检测和化学分析这两方面。
物理性能检测通过对原料外观形状、颜色、烧后情况来判定是否符合要求。
化学分析是对原料的化学组成检测,包括SiO2、Al2O3、K2O、Na2O、Fe2O3、TiO2、CaO、MgO、H2O这九项的检测。
(3)我厂制备泥浆所用设备为球蘑机,以鹅卵石做研磨介质(即球石)。
料:球石:水≈1:2:0.45,研磨一定时间后取样检测,经检测细度达要求后方可放入高搅池。
(4)粘土二次加入高搅池搅拌4小时后进行过筛、除铁,泥浆过筛、除铁后入陈腐池,陈腐后供成型使用。
自制高质量陶瓷泥浆配方,让你的作品更出
色
陶瓷制作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艺活动,不仅需要创造力和技能,还需要使用高质量材料。
其中一种关键材料是陶瓷泥浆。
为了让你的
作品更出色,本文将分享一个自制高质量陶瓷泥浆配方及其制作方法。
配方:
- 粘土粉:250克
- 木薯淀粉:50克
- 白水泥粉:50克
- 黄原胶粉:15克
- 聚乙烯醇:15克
- 食盐:5克
- 水:300毫升
制作方法:
1. 将粘土粉、白水泥粉和木薯淀粉放入一个大碗中,搅拌均匀。
2. 在另一个碗中,将黄原胶粉、聚乙烯醇、食盐和水混合在一起,搅拌至完全混合。
3. 将混合好的粉和液体材料放入搅拌机中,用中速搅拌5分钟。
4. 将泥浆放入密闭容器中,放到一个温暖的地方,让泥浆静置24小时。
到此,你就可以享受自制陶瓷泥浆的乐趣了。
此配方制作出的泥浆质量高,能够使你的陶瓷作品更加出色。
不仅易于塑造,还提供了稳定的细节和光滑的表面。
希望这个配方能够帮助你改善制作陶瓷作品的体验,让你的作品获得更多的认可和赞誉。
卫生陶瓷的生产工艺卫生陶瓷采用注浆法成形。
生产工艺主要包括泥浆制备、成形、干燥、施釉和烧成。
泥浆制备泥浆制备的工艺流程及其流程的选择,与日用陶瓷工艺相同。
泥浆制备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坯料细度。
泥料粗:有利于吸浆成坯,所形成的坯件结构疏松,影响半成品强度(增大破损)和高温反应过程。
泥料细:降低吸浆速度,易发生塌坯,给成形操作带来不便。
一般以万孔筛筛余l一2%为宜。
稀释剂要经过试验选择,一般采用纯碱和水玻璃,用量控制在0.4—0.6%。
泥浆中含有气体7-10%,是造成注件组织结构不均匀、表面不光滑和生坯强度降低的根源。
泥浆在使用前应进行陈腐和真空脱气。
成形卫生瓷成形,除传统的浇注方法外,目前广泛应用了“高位槽注浆——管道输送——立式成组浇注”的先进注浆工艺。
实心注浆:浆相对密度应大些,减少模型吸水负担并避免出双层,一般控制在1.84以上。
空心注浆:相对密度要稍小些,不致形成较大的回浆泥绺,一般为1.8~1.84之间。
泥浆通常掺有部分回坯泥浆,经过了形、干燥等一系列处理过程,改善了动性、空浆性能及加工性能,减少半成品裂纹。
成形结构复杂、大型制品,要特意制备一定量的“回坯泥”,即把泥浆烘干后再经过搅拌池化浆或球磨机混磨制浆。
制备的回坯浆应再补充适量稀释剂(一般为新浆加入量的1/10),保持正常的解胶效果。
回坯浆的掺人量通常在20%左右。
干燥卫生陶瓷的干燥一般采用隧道式或室式干燥设备,利用窑炉余热或蒸汽换热作为热源。
由于坯体形状复杂,且厚薄、大小不一,干燥不宜过快。
特别是干燥初期,要保持较大湿度,以防止坯体变形、开裂等缺陷的产生。
喷釉和浸釉卫生陶瓷普遍采用喷釉和浸釉方法。
浸釉时釉层厚度以0.5mm为宜。
喷釉时釉层较厚,在0.5—0.8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