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河北省海岛保护规划(2012-2020)

河北省海岛保护规划(2012-2020)

河北省海岛保护规划(2012-2020)
河北省海岛保护规划(2012-2020)

河北省海岛保护规划(2012-2020年)

文本

河北省海洋局

二〇一三年四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一、规划目的 (1)

二、规划依据 (1)

三、规划主要内容 (1)

四、规划范围 (2)

五、规划期限 (2)

六、规划成果 (2)

第二章海岛保护现状与形势 (3)

一、海岛概况和基本特征 (3)

二、海岛保护与开发利用现状 (4)

三、面临的形势 (6)

第三章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规划目标 (7)

一、指导思想 (7)

二、基本原则 (7)

三、规划目标 (8)

第四章海岛分类保护 (10)

一、保护类海岛 (10)

二、适度利用类海岛 (12)

第五章重点工程 (15)

一、海岛资源和生态调查评估 (15)

二、海岛典型生态系统和物种多样性保护 (15)

三、海岛整治修复 (16)

四、海岛可再生能源建设 (16)

五、海岛防灾减灾 (17)

六、海岛保护管理基础能力建设 (17)

七、海岛开发利用示范基地建设 (18)

八、海岛文化建设 (18)

第六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19)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管理机构 (19)

二、完善法规制度,规范保护秩序 (19)

三、加强建设管理,推进重点工程 (19)

四、加大资金投入,创新融资机制 (20)

五、提高公众意识,加强社会监督 (20)

附表:

海岛分类保护登记表 (22)

重点工程登记表 (26)

第一章总则

一、规划目的

为进一步加强海岛保护和管理,有效保护和改善海岛及其周边海域生态环境,规范海岛保护开发秩序,合理开发利用海岛资源,促进海岛保护与开发利用协调发展,发挥海岛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特殊作用,推进河北沿海地区发展,服务“经济强省、和谐河北”建设,制定本规划。

二、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设施保护法》

5、《全国海岛保护规划》(2011-2020年)

6、《全国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

7、《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2011 -2015年)

8、《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9、《河北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

10、《河北省海洋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

11、《河北省海洋环境保护规划》(2011-2015年)

12、《河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13、《省级海岛保护规划编制管理办法》(2010年)

14、《关于编制省级海岛保护规划的若干意见》(2011年)

15、《省级海岛保护规划编制技术导则(试行)》(2011年)

三、规划主要内容

分析评价河北省海岛资源与环境特征、保护与开发利用现状、面

临的形势,阐明海岛保护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规划目标,确定海岛的主导功能和兼容功能,明确海岛分类保护的管控要求,安排海岛保护重点工程,提出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四、规划范围

河北省管辖海域内的所有海岛及其周边海域。根据河北省海岛地名普查成果,确定纳入规划的海岛总数为14个,均为无居民海岛。

五、规划期限

基期为2011年,规划期为2012-2020年,展望至2030年。

六、规划成果

河北省海岛保护规划(2012-2020年)文本;

河北省海岛保护规划(2012-2020年)图件。

第二章海岛保护现状与形势

一、海岛概况和基本特征

(一)海岛概况

河北省管辖海域内共有海岛14个,均为无居民海岛,海岛陆域面积3634.75公顷。其中,唐山市管辖海域有海岛13个,分布于乐亭县和曹妃甸区海域,海岛陆域面积3552.37公顷;秦皇岛市管辖海域有海岛1个,分布于山海关区海域,海岛陆域面积82.38公顷。

(二)海岛基本特征

近岸分布,岛形简单河北省海岛集中分布于近岸海域,近80%的海岛近陆距离小于2公里,易受陆地开发利用活动的干扰和影响。岛体多为长条状,与海岸线平行,岛陆面积小,可利用空间狭窄。

组成松散,海拔较低河北省海岛均为沙泥岛,物质组成以细砂、中细砂为主,粘结性差,抗侵蚀性弱,岛体海拔高度多在0.4~2.3米之间,抵御风暴潮等海洋灾害的能力较低。

地貌单一,植被稀疏河北省海岛多为沙坝型海岛,海岛地貌以

海滩、潟湖和风成沙丘为主体,因尚未脱离海水影响,除局部地势较高处有少量植物着生外,其余岛体均无植被覆盖。

变化活跃,稳定性差受海岛自然条件和海洋动力以及风暴潮等海洋灾害的共同作用,岛体蚀淤显著,海岛数量、面积和形态动态变化较大,海岛稳定性较差。

发育典型,物种多样滦河口附近由沙坝型海岛及周边潟湖、潮汐通道共同组成的潟湖—沙坝地貌体系在全国独树一帜,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位于大清河口近岸海域的菩提岛和月岛,成岛历史较长,生境类型多样,动植物资源丰富,珍稀物种较多,海岛生态系统发育典型,保护与观赏价值高。

淡水贫乏,地热丰富河北省各海岛均无地表淡水,浅层地下淡水水量小,开采价值低;深层淡水埋藏深,矿化度高,制约海岛保护与开发利用。海岛分布区地热资源埋藏浅,水量大、水质优,开发利用价值高。

二、海岛保护与开发利用现状

(一)海岛保护现状

1、自然保护区建设成效显著

河北省现有涉及海岛的省级自然保护区1个—河北乐亭菩提岛诸岛省级自然保护区,保护面积4281.55公顷,主要保护对象为由海岛及周边海域自然生态环境、岛陆及海洋生物共同组成的海岛生态系统。区内有菩提岛和月岛2个海岛,海岛面积989.92公顷。保护区建立以来,主要生境维持相对稳定,生物物种基本保持正常生存、繁衍,海岛开发利用秩序逐步规范。

2、海岛整治修复示范有序推进

组织编制了《河北省海岛整治修复保护规划》、《唐山湾三岛保护

与利用规划》,实施菩提岛整治修复示范工程,退养还岛190公顷、建设海岛围堤挡埝10.4公里、清淤海域240公顷、恢复岛体342公顷、复建植被5.25公顷,海岛及周边海域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3、海岛名称标志设置全面完成

根据国家海洋局的统一部署,在石河南岛、长臂岛、佛手岛、蛇岗、吉祥岛、祥云岛、月岛、菩提岛和龙岛9个具有区位、资源、生态等重要价值的海岛设置海岛名称标志,为促进海岛保护宣传教育,增强公民海岛保护意识,实现海岛规范管理奠定了基础。

(二)海岛开发利用现状

河北省海岛开发利用活动主要集中在祥云岛、菩提岛、月岛、龙岛和石河南岛5个面积较大的海岛,用岛类型涉及旅游娱乐、农林牧渔、工业交通等。其他面积较小的海岛,均未开发利用,处于自然演进状态。

1、旅游娱乐用岛知名度较高

包括祥云岛、菩提岛和月岛3个海岛,其中,由祥云岛、菩提岛、月岛共同组成的唐山湾国际旅游岛开发较早,开发利用规划已经国家海洋局审批同意,现建有旅游码头、道路和宾馆等旅游服务设施,是河北省省级风景名胜区、AAAA级旅游景区和国家级海岛开发利用示范基地。

2、农林牧渔用岛利用粗放

包括石河南岛和月岛2个海岛,其中,石河南岛建有环岛围堤和简易道路,开发有少量林地、牧草地和养殖池塘(多已废弃);月岛建有少量养殖池塘。

3、工业交通用岛功能单一

仅在龙岛西侧建有2个石油开采人工岛,岛南侧建有码头,并有

栈桥和道路跨岛与人工岛相连。

三、面临的形势

(一)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提速

河北省海岛分布区地处我国新一轮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区域,毗邻京津两大都市,是国家沿海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河北省“十二五”时期着力打造的“滨海休闲旅游带”的重要节点。随着我省沿海地区发展规划的全面实施,经济发展重心进一步向沿海转移,唐山港改扩建工程实施,乐亭临港产业聚集区等产业基地建设,山海关石河口、唐山湾国际旅游岛、曹妃甸龙岛等滨海旅游目的地建设,对海岛资源的供给保障和海岛生态环境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海岛保护和管理面临更大挑战。

(二)海岛生态环境压力增大

近年来,因自然条件变化以及开发活动中海岛保护意识淡薄,重开发轻保护,缺乏有力的保护和管理,海岸侵蚀、湿地破坏、环境退化等海岛生态环境问题日渐显现,海岛资源价值和生态功能不断降低,随着海岛开发需求的不断增长和开发规模的不断扩大,海岛生态环境压力日益增大,部分海岛生态环境受损严重,海岛生态系统健康和稳定受到威胁,受损海岛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急需恢复。

(三)海岛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有待提高

河北省海岛开发利用活动主要集中在资源环境条件较好、生态系统发育典型的海岛,海岛开发利用水平不平衡、开发利用强度差异明显,利用结构不甚合理;旅游开发层次较低、同质化严重,农林牧渔开发利用粗放、效益较低;海岛资源综合利用程度低,集约节约利用水平不高,未能充分发挥资源的应有效益,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及现实需要差距较大。

第三章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规划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保护和改善海岛及其周边海域生态环境、建设美丽海岛为目标,以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为主线,全面落实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基本国策,统筹海岛保护、开发和管理,加强海岛整治修复保护,优化海岛开发利用布局,促进海岛保护和海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保护优先,科学利用

根据海岛生态系统的特殊性,强化对海岛及周边海域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科学确定海岛保护、整治与修复目标;在保障提升海岛环境质量和生态价值的前提下,明确海岛主导功能、兼容功能和开发利用模式,促进海岛保护和利用协调发展。

(二)因岛制宜,分类管理

根据海岛不同的区位、资源、环境条件,结合海岛保护和开发利用特征以及未来发展需求,因岛、因地制宜,分类确定海岛保护与开发利用方向和管控要求,安排海岛保护重点工程,优化海岛保护与利用布局,推进海岛资源的集约节约利用。

(三)统筹兼顾,突出重点

结合沿海地区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目标,统筹海岛保护与各行业发展用岛需求,兼顾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关系,重点保护与恢复典型海岛生态系统,在保护海岛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保障国家和省重点项目的用岛需求。

(四)国防为重,军地协调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设施保护法》的规定,优先保障军事

用岛需要,确保军事设施使用效能,保障国防安全。加强军队和地方在海岛军事设施保护方面的协调配合,实现军事设施保护与地方经济建设协调发展。

(五)科技支撑,创新发展

开展海岛生态系统修复与重建、岛体和岸滩整治修复等海岛保护技术研究,引导和支持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在海岛保护与建设中的应用,倡导绿色、环保、低碳、节能理念,探索海岛生态型发展模式,以技术创新引领海岛保护健康发展。

三、规划目标

(一)总体目标

重要海岛生态系统和景观资源的生态服务功能得到有效保护与恢复,海岛防灾减灾能力显著提高,海岛环境明显改善。海岛开发利用秩序全面规范、布局趋于合理,海岛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格局初步形成,海岛经济各主要产业协调发展。

(二)规划期目标(2012-2020年)

1、海岛生态系统保护持续加强

在现有河北乐亭菩提岛诸岛省级自然保护区基础上,新建滦河口湿地海洋特别保护区(海洋公园)1个,涉及海岛的保护区总数达到2个,保护区内海岛数量占全省海岛总数的比例达到40%以上;重要海岛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维护;保护区管护能力明显提高。

2、海岛开发秩序更加规范

完善全省海岛保护规划体系,规范实施无居民海岛使用审批、有偿使用、登记发证等制度,建立完善海岛监视监测体系,实施海岛保护巡查制度,清理非法用岛活动,推进国家级海岛开发利用示范基地建设,探索海岛生态型开发模式,实现海岛规范管理和有序开发。

3、海岛环境明显改善

严格实施海岛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开发利用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和固体废物100%按规定处理和排放。大力实施海岛生态整治修复重点工程,典型生态受损海岛得到有效恢复,环境退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防灾减灾能力逐步提高,海岛植被覆盖面积不断扩大,海岛环境明显改善。

(三)展望目标(2021-2030年)

海岛保护能力全面增强,海岛生态系统保持良性循环;海岛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受损海岛得到全面整治修复,环境质量显著改善;海岛开发活动规范有序,海岛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平显著提高;海岛生态型开发模式全面推广,海岛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第四章海岛分类保护

根据《全国海岛保护规划》、《省级海岛保护规划编制技术导则(试行)》确定的海岛分类体系和类型划分标准,结合河北省海岛自然环境条件、自然资源优势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将全省海岛保护体系划分为1个一级类、2个二级类、4个三级类,明确了各类海岛的功能定位和管控要求。

一、保护类海岛

(一)海洋自然保护区内海岛

菩提岛和月岛2个海岛,位于唐山市乐亭县大清河口附近海域,河北乐亭菩提岛诸岛省级自然保护区内,海岛陆域面积989.92公顷。

菩提岛和月岛是在旧滦河三角洲基础上发育而成的蚀余岛,成岛历史相对较长,海岛及周边海域自然生境多样,动植物资源丰富,岛体物质组成松散,抗侵蚀能力差。现状利用类型为海岛自然保护和旅游娱乐用岛。受自然条件变化和周边开发利用活动的影响,海岛侵蚀退化、海域淤积严重,海岛陆化倾向显著,危及海岛生态系统稳定。

功能定位主导功能为海岛生态系统保护,保护区实验区内海岛兼容旅游娱乐功能,其中,菩提岛以自然生态观光与文化观览为主,

月岛以休闲娱乐、运动体验和健康养生为主;发展方向为河北省重要的海岛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和河北省滨海景观休闲带的重要节点。

管控要求加强海洋自然保护区管理,将核心区、缓冲区作为“海洋生态红线”禁止开发区进行保护管理,不得实施任何与保护无关的工程建设活动,有效保护海岛生态系统;实验区内旅游开发活动限定为生态旅游,严格按环境容量限制旅游人数,减轻旅游开发活动对保护对象可能造成的影响。加强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固体废弃物和污水科学处置、达标排放。推进唐山湾国际旅游岛国家级海岛开发利用示范基地建设,探索海岛生态型发展模式,实施海岛及周边海域综合整治,提高海岛稳定性,恢复、改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二)海洋特别保护区内海岛

长臂岛、风云岛、佛手岛、海捞岛和蛇岗5个海岛,位于唐山市乐亭县滦河口至浪窝口近岸海域,待建的滦河口湿地海洋特别保护区(海洋公园)内,海岛陆域面积107.88公顷。

5个海岛均为现代滦河三角洲外围发育的河口沙坝岛和离岸沙坝岛,是国家重要湿地—滦河河口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沙坝、潟湖和潮汐通道构成的潟湖—沙坝地貌体系,是渤海湾极具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海洋生态系统。海岛成岛历史相对较短,岛体规模小、物质组成松散、植被覆盖率低、动态变化活跃。除海捞岛建有测风塔,蛇岗周边偶有渔船靠泊外,其他海岛均无实体开发利用活动。受陆地养殖业开发活动影响,潟湖水体面积不断缩小,水深淤浅、水体交换能力减弱、生态功能退化,局部已出现陆连岛倾向,危及潟湖—沙坝海岛生态系统稳定。

功能定位主导功能为海岛生态系统保护,适度利用区内海岛及

周边海域兼容旅游娱乐和渔业功能,旅游活动以自然生态观光、运动体验为主,渔业开发以低排放、开放式养殖为主;发展方向为河北省重要的以潟湖—沙坝地貌体系为主要保护对象的海洋特别保护区(海洋公园)。

管控要求推进海洋特别保护区(海洋公园)建设,组织开展海洋特别保护区选划论证、审批和管理工作。将重点保护区、预留区作为“海洋生态红线”禁止开发区进行保护和管理,不得实施任何与保护无关的工程建设活动,有效保护澙湖—沙坝生态系统;适度利用区内旅游、渔业开发限定为生态旅游和生态养殖,严格按环境容量限制旅游人数和养殖规模。实施海岛及周边海域综合整治,退养还湖,恢复、改善澙湖—沙坝生态环境。

二、适度利用类海岛

(一)旅游娱乐用岛

石河南岛、祥云岛和龙岛3个海岛,海岛陆域面积2501.20公顷。

石河南岛位于秦皇岛市山海关区石河入海口,属河口三角洲,岛体相对稳定,植被覆盖率高,鸟类资源较丰富;现状利用类型为农林牧渔业用岛;受开发利用活动影响,海岛植被、地形地貌受到一定破坏,海岸侵蚀、海水入侵、河道淤积、水体污染日渐严重。祥云岛和龙岛分别位于唐山市乐亭县大清河口近岸海域和曹妃甸附近海域,为离岸沙坝岛,岛体狭长,物质组成松散,植被覆盖率低;祥云岛现状利用类型为旅游娱乐用岛,龙岛为工业与交通用岛;受海洋动力作用,海岛向海侧岸滩侵蚀严重,向陆侧潟湖海域淤浅,纳潮能力减弱。

功能定位主导功能为旅游娱乐。发展方向为我国北方重要的海岛休闲旅游目的地。

管控要求严格保护海岛地形、地貌、砂质岸滩和近岸海域生态环境,禁止采石、挖砂等破坏性开发活动。严格限制与旅游休闲娱乐无关的开发活动,严格按照生态环境承载力控制旅游开发强度。实施固体废弃物和污水科学处置、达标排放,避免对相邻的海洋保护区和生态敏感区产生影响,确保海岛及周边海域生态安全。推进唐山湾国际旅游岛国家级海岛开发利用示范基地建设,探索海岛生态旅游发展模式,突出资源特色,避免同质化开发,注重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提高海岛资源利用效率;实施海岛及周边海域综合整治,提高海岛稳定性,减缓岸滩侵蚀退化,修复海岛受损生态功能,改善海岛生态环境。

(二)工业交通用岛

神奇岛、明月岛、吉祥岛和永乐岛4个海岛,位于唐山市乐亭县浪窝口至湖林口近岸海域,海岛陆域面积35.75公顷。

4个海岛均为离岸沙坝岛,岛体狭长、物质组成松散、植被覆盖率低。向海侧海域水质清洁,岸滩侵蚀严重;向陆侧潟湖海域淤浅,纳潮能力减弱。各海岛均无实体开发利用活动,为未利用海岛,处于自然演进状态。

功能定位主导功能为工业交通用岛,其中,神奇岛和明月岛位于乐亭临港产业聚集区规划范围内,为工业用岛;吉祥岛和永乐岛位于唐山港京唐港区规划范围内,为交通用岛。发展方向为河北省重要的临港产业基地和海上交通枢纽。

管控要求工业交通建设要加强规划引导,遵循集约节约用岛原则,合理控制用岛规模和海岛周边围填海规模。重点安排国家和省区域发展战略确定的建设项目用岛,支持国家产业政策鼓励类产业用

岛,严格限制高污染、高能耗、高生态风险和资源消耗型项目用岛。注重海岛的生态利用,实施清洁生产和废弃物达标排放,制定防灾减灾应急预案。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对海岛生态造成破坏的,应进行修复,严格限制填海连岛等开发利用活动,避免海岛灭失。

第五章重点工程

为保障《规划》目标的实现,促进全省海岛保护和开发利用协调发展,在规划期内,重点实施以下8项工程。

一、海岛资源和生态调查评估

目标:调查和评价海岛自然资源、环境和生态状况,建立海岛资源基础数据库,为海岛保护、开发、建设和管理,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

任务: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实施河北省第二次海岛资源综合调查,开展全省管辖海域内海岛基础地理要素、海岛资源与生态环境、海岛社会经济与海岛文化等基础调查;对菩提岛、月岛、祥云岛、石河南岛等重要海岛及周边海域地形地貌、地质、水文泥沙等进行专项调查,评估与评价海岛资源承载力、海岛环境容量、海岛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定期开展全省海岛使用情况调查,查清海岛使用的类型、方式、规模等变化情况,更新全省海岛使用情况数据库。

二、海岛典型生态系统和物种多样性保护

目标:加强现有保护区管理,选建1个海洋特别保护区(海洋公园),有效保护菩提岛和月岛海岛生态系统、滦河口潟湖—沙坝生态系统,保护海岛生物多样性,恢复环境容量和生态服务功能。

任务:加强河北乐亭菩提岛诸岛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建设,实施保护区总体规划设立的自然保护与生态恢复、科研与监测、宣传与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等保护区建设工程,提升保护区管护能力。开展海岛生物多样性调查,实施海岛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推进滦河口湿地海洋特别保护区(海洋公园)选划,分析研究潟湖—沙坝地貌体系形成与演变规律,开展特别保护区(海洋公园)选划的综合考察、

论证、方案设计等前期工作,编制特别保护区(海洋公园)总体规划,申报设立特别保护区(海洋公园),落实管理机构和管理职能。

三、海岛整治修复

目标:保护和改善海岛及周边海域生态环境,提升海岛资源利用价值。

任务:依据《河北省海域海岛海岸带整治修复保护规划》,实施海岛退养还湿、岛体修复、沙滩修复整治、植被恢复构建和周边海域整治等工程。对月岛、石河南岛和滦河口至浪窝口海岛周边养殖池塘实施清理整治,退养还湿,逐步恢复海岛湿地和周边潟湖湿地原有生态功能和自然景观。组织实施祥云岛、菩提岛、月岛等海岛岛体修复工程,稳定和修复岛体形态,提高岛体高程。采用人工养滩为主,生态型潜堤、后缘覆植沙丘、多道沙堤保护屏障为辅的恢复治理方式,对石河南岛、祥云岛、月岛、龙岛向海侧侵蚀退化较重的沙滩实施整治修复。开展海岛植被恢复构建试验,探索海岛植被恢复构建途径,逐步恢复构建海岛植被系统,祥云岛、龙岛以植被构建为主,石河南岛、菩提岛、月岛以植被修复为主。实施祥云岛、月岛、菩提岛潟湖海域清淤清污工程,恢复纳潮面积和纳潮量,提高潟湖水体交换能力;开展石河南岛河口海域清污整治工程,提高行洪、纳潮能力,消除底质污染。

四、海岛可再生能源建设

目标:开展海岛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研究和示范,促进海岛绿色、环保、低碳开发利用。

任务:开展海岛太阳能、地热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技术研究和推广应用。在石河南岛、祥云岛、龙岛以及菩提岛和月岛的旅游服务中心等建筑区,建设太阳能热水系统、室外照明系统、交通

国家海洋局关于编制省级海岛保护规划的若干意见

国家海洋局关于编制省级海岛保护规划的若干意见 【法规类别】海洋资源 【发文字号】海岛字[2011]2号 【发布部门】国家海洋局 【发布日期】2011.01.28 【实施日期】2011.01.28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部门规范性文件 国家海洋局关于编制省级海岛保护规划的若干意见 (海岛字〔2011〕2号) 沿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海洋厅(局): 《海岛保护法》规定,国家实行海岛保护规划制度,海岛保护规划是从事海岛保护、利用活动的依据。为全面贯彻实施《海岛保护法》,目前,各省依据法律规定及《省级海岛保护规划编制管理办法》,正在开展省级海岛保护规划编制工作。为了进一步指导和推进该项工作,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统一全国海岛分类保护体系 海岛分类管理是制定海岛保护规划的基本原则,省级海岛保护规划要根据海岛的区位、资源与环境、保护与利用现状、基础设施条件等特征,兼顾保护与发展实际,对本省海

岛实施分类保护与管理。省级海岛保护规划应采取全国统一分类体系,将海岛分为三级十五类,具体分类体系及说明见附件。 二、明确省级海岛保护规划的范围与期限 省级海岛保护规划应涵盖本省海域范围内所有海岛,包括有居民海岛和无居民海岛。省级海岛保护规划的期限一般为十年,远期可展望至二十年。 三、合理确定海岛分区保护的原则和措施 各省根据海岛数量、自然地理属性、生态功能的相关性和属地管理的便捷性等实际情况,确定是否有必要对本省海岛进行分区管理。确有必要分区的,应确定分区依据,论述各分区的状况、范围、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明确各海岛分区保护的措施和要求。四、积极安排海岛保护重点工程 为保证省级海岛保护规划目标的实现,解决海岛开发、建设、保护中的重大问题,各省应根据本地区资源、环境、生态系统的特点,确定需要完成的重点工程。重点工程的内容可涵盖海岛资源调查、生态系统保护、整治修复、可再生能源利用、特殊海岛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地表水资源保护补充技术细则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 地表水资源保护补充技术细则 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工作组 二○○三年七月

目录 前言 (1) 一基本要求 (1) 二工作程序 (3) 三水功能区划复核补充与调整 (4) (一)水功能区复核 (4) (二)补充与调整 (6) (三)水质目标值拟定 (7) 四污染源排放量调查与估算 (8) (一)调查对象和内容 (8) (二)污染源排放量估算 (8) (三)合理性分析 (9) 五污染物入河量调查与估算 (10) (一)污染物入河量调查 (10) (二)污染物入河量估算 (11) (三)污染物入河量统计 (12) 六规划水平年污染源排放量预测 (12) (一)预测方法和步骤 (12) (二)生活污染源预测 (13) (三)工业污染源预测 (14) 七规划水平年污染物入河量预测 (15) (一)规划水平年污染物入河系数确定 (15) (二)规划水平年污染物入河量计算 (15) 八水功能区纳污能力 (16) (一)基本概念界定 (16) (二)纳污能力设计条件 (17) (三)纳污能力计算 (18)

九规划水平年污染物控制量与削减量 (19) (一)污染物入河控制量和削减量 (19) (二)陆域污染物排放控制量和削减量 (19) 十面源污染估算与控制 (20) (一)面源污染调查与估算 (20) (二)面源污染控制 (21) 十一规划措施 (21) (一)保护措施 (21) (二)治理措施 (22) (三)保障措施 (23) 十二投资匡算 (24) 附表 (26) 附录Ⅵ-1 水功能区纳污能力参考计算方法 (30) (一)水功能区纳污能力计算方法 (30) 1.一般河流水功能区纳污能力计算的一维模型 (30) 2.感潮河段纳污能力计算的一维迁移方程 (30) 3.均匀混合的湖(库)纳污能力计算的均匀混合模型 (31) 4.非均匀混合湖(库)纳污能力计算的非均匀混合模型 (31) 5.具有富营养化趋势的湖(库)纳污能力计算模型 (32) 6.宽阔水域纳污能力计算的二维水质模型 (32) (二)主要参数估值 (33) 1.综合衰减系数 (33) 2.分散系数Ex、Ez (34) 附录Ⅵ-2 水资源综合规划水功能区编码方法 (35) (一)编码说明 (35) (二)编码方法 (35)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 发布部门:全国人大常委会 发文字号:主席令第22号 发布日期: 2009.12.26 实施日期: 2010.03.01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法律 法规类别:海洋资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第二十二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 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于2009年12月26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10年3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 2009年12月26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 (2009年12月26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 十二次会议通过)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海岛保护规划 第三章海岛的保护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二节有居民海岛生态系统的保护 第三节无居民海岛的保护 第四节特殊用途海岛的保护 第四章监督检查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六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保护海岛及其周边海域生态系统,合理开发利用海岛自然资源,维护国家海洋权益,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从事中华人民共和国所属海岛的保护、开发利用及相关管理活动,适用本法。 本法所称海岛,是指四面环海水并在高潮时高于水面的自然形成的陆地区域,包括有居民海岛和无居民海岛。 本法所称海岛保护,是指海岛及其周边海域生态系统保护,无居民海岛自然资源保护和特殊用途海岛保护。 第三条国家对海岛实行科学规划、保护优先、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 国务院和沿海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海岛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海岛的保护和管理,防止海岛及其周边海域生态系统遭受破坏。 第四条无居民海岛属于国家所有,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无居民

珠海经济特区海域海岛保护与开发条例

珠海经济特区海域海岛保护与开发条例 (征求意见稿)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海域管理 第一节海域规划 第二节海域保护 第三节海域开发 第三章海岛管理 第一节海岛规划 第二节海岛保护 第三节海岛开发 第四章海洋经济发展 第一节滨海旅游业 第二节海洋渔业 第三节海洋高科技产业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六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立法目的]为加强本市的海域海岛管理,保护生态环境,促进海洋经济的开发利用,根据法律、行政法规的基本原则,结合珠海经济特区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市行政区域内海域海岛的保护、开发利用以及相关管理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建设目标] 充分发挥本市海洋资源优势,促进海洋经济发展,建设全国海洋经济强市和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市。 第四条[基本原则]海域海岛的保护和开发遵循海陆统筹、规划引领、生态优先、创新驱动的原则。 第五条[领导机构]市人民政府设立市海洋工作协调机构,统筹协调解决本市海域海岛保护和开发及海洋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 第六条[管理主体] 区人民政府(以下简称区政府)是海域海岛保护和开发的主体。横琴新区、经济功能区管理机构履行行政区政府的职责。 海洋渔业、环境保护、规划、国土资源、交通运输、海事等部门按照职责对所辖海域海岛的保护和开发进行监督管理,推动和促进海域海岛的保护和开发。

第七条[资金保障]市、区政府应当加大资金投入,加强海岛、海洋资源的调查研究、开发保护,促进海洋经济发展。 市人民政府应当建立万山群岛海洋生态修复和生态补偿专项资金,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建立海洋生态环保财力转移支付制度。 海洋生态修复和生态补偿专项资金主要包括各级财政投入、用海建设项目海洋生态损失补偿资金等,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海洋生态保护建设投入,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状况逐步加大资金投入。 引导和鼓励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等社会资本参与海域海岛的保护和开发。 第八条[咨询机制] 市人民政府设立海洋开发决策专家咨询机构,为本市海域海岛保护和开发及海洋经济发展的重大决策提供咨询意见。 第九条[社会参与]保护海域海岛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建立全社会参与机制,增强公众对海域海岛的保护意识,建设珠海特色海洋文化城市。 第二章海域管理 第一节海域规划 第十条[海洋功能区划] 海洋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同级人

高黎贡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二期建设工程总体规划

第一章总论 1.1 项目背景 1996年,怒江州人民政府提出“关于将怒江省级自然保护区纳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请示”。鉴于怒江自然保护区和高黎贡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同属高黎贡山山脉,地理、生物资源都连为一体,拟要求将怒江自然保护区纳入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6年经云南省人民政府通过,2000年4月报国务院批准同意后,将怒江自然保护区纳入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统称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设怒江管理局和保山管理局,各管理其辖区。由于原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按原林业部(1992)119号《关于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示》,于1994—2000年七年内完成了南段一期工程建设,现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国办函(2000)34号批示,将原怒江自然保护区纳入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二期工程建设总体规划。 1.2 规划依据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将怒江省级自然保护区纳入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关 问题的通知》(国办函[2000]34号)。 ●国家林业局计资司《关于规范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和建设程序有关问题的 通知》(林计财规字[2000]64文)。 ●《关于下达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任务的通知》(云林保护字 [2000]第27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1994)。 ●《云南省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1997)。 ●《云南省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1998—2010)。 ●《云南省自然保护区体系保护计划》(2001—2005,GEF)。 ●《云南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泸水管理所发展规划纲要》(1996—2010)。 ●《怒江省级自然保护区福贡部分发展规划》(1996—2010)。 ●《云南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原怒江自然保护区建设规划投资报告书》 (1999)。 ●《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山管理局“十五”发展规划》(2001—2005)。 ●《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技工作“九五”计划与2010年发展规划》 (1996—2010)。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

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国家水资源安全 ——水利部副部长矫勇解读《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 2010-12-07 国务院正式批复了《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这是继国家制定的能源、土地、粮食、应对气候变化等战略规划之后又一项重要的资源环境战略性规划,也是我国资源利用和保护领域的又一纲领性文件。贯彻落实国务院批复精神,实施好《规划》,是水利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 记者:据了解,这是我国首次编制全国性的水资源综合规划,《规划》有国家八个部委共同参与。请您谈谈《规划》编制的历程和重要意义。 矫勇:进入21世纪,针对我国日益严峻的水资源形势,从保障国家水资源安全、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战略高度出发,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自2002年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和水利部牵头,会同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中国气象局等有关部门,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了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工作。 《规划》编制工作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水资源调查评价,主要任务是全面调查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状况;第二阶段为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主要任务是科学制定水资源节约、保护、配置和可持续利用的战略目标、总体思路、主要任务与对策措施。 本《规划》是涵盖全国、流域、行政区域三个层面,涉及多学科、多部门的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 《规划》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确定的国家水资源战略规划,规划成果是我国长期治水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的集中体现,是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配置、节约、保护与管理及水害防治工作的重要依据。《规划》的实施将全面提升我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能力和对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支撑与保障能力,不合理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将得到有效转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将显著提高,水生态环境状况将得到显著改善,应对气候变化与突发事件的能力将显著增强。 意义: 《规划》必将对我国水资源工作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对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矫勇:《规划》编制的主要成果包括八个方面:一是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二是规划目标与任务。三是水资源供需分析。四是水资源配置。五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六是水资源管理制度建设。七是实施效果与环境影响评价。八是保障措施。 《规划》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用水需求、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推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为宗旨,从保障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重点回答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中的6个重大战略问题。 一是全面调查和科学评价了我国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与水生态环境状况和演变规律,系统分析了我国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二是在充分考虑不同地区水资源条件、利用水平、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等因素的基础上,科学提出的我国今后一个时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战略目标、总体思路和主要任务。三是研究制定了全国、流域和区域水资源总体配置格局及开发利用与节约保护的控制性指标。四是研究论证了重大水资源配置工程总体布局,提出了有利于水资源合理配置的管理措施。五是从促进我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战略高度出发,制定了节约高效利用水资源,保护水生态环境及保障饮水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对策。六是提出了实行最严格

厦门市无居民海岛保护与利用规划文本

厦门市无居民海岛保护与利用规划 文本 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 2004年2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无居民海岛功能与定位 (2) 第三章无居民海岛资源环境保护规划 (4) 第四章无居民海岛开发与利用规划 (5) 第五章无居民海岛绿化规划 (7) 第六章无居民海岛景观规划 (8) 第七章无居民海岛旅游规划 (10) 第八章规划实施与保证 (13) 第九章附则 (15)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厦门市无居民海岛保护与利用规划是厦门市无居民海岛保护与利用的指导性文件,从事无居民海岛保护与利用的单位和个人均应执行本规划。 第二条编制厦门市无居民海岛的控制性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均应符合本规划的基本要求。 第三条规划编制的依据: 1、《关于加强无居民海岛及其周围海域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国家 海洋局 2001年) 2、《无居民海岛保护与利用管理规定》(国家海洋局 2003年7月1 日) 3、2001年6月18日厦门市海洋与渔业局《关于加强厦门海域无居民 海岛管理的通告》 4、2002年11月1日厦门市人民政府第104号令颁布,2003年1月1 日起施行的《厦门市无居民海岛保护与利用管理办法》 5、2000年11月经国务院批复的《厦门市城市总体规划》 6、厦门市海洋与渔业局2003年完成修编的《厦门市海洋功能区划》 7、厦门市人民政府1997年10月第65号令《厦门市中华白海豚保护 规定》 8、2000年4月4日国办发[2000]30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布新建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通知》 9、厦门市环境保护局1998年10月修订《厦门市环境功能区划》 10、厦门市港务局2001年《厦门湾港口总体布局规划》 第四条规划目的 根据厦门市城市总体规划和海洋功能区划及国家有关无居民海岛的管理规定,明确无居民海岛保护与利用规划在海湾型城市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合理保护和利用无居民岛屿资源,通过本规划,促

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编制 咨询继续考试2020

一、单选题【本题型共5道题】 1.下列哪项可不作为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的主要任务? A.功能区划 B.确定保护对象 C.基础设施建设 D.管理政策设计 用户答案:[D] 得分:6.00 2.下列情形可以不区划缓冲区: A.与另一个保护区相连 B.主要保护对象单一 C.外围与另一个保护区核心区相连 D.外围是森林公园 用户答案:[A] 得分:0.00 3.自然保护区局址建设内容不应包括: A.场院工程 B.业务用房 C.辅助用房 D.住宅 用户答案:[D] 得分:6.00 4.自然保护区旅游规划不应包括:

A.环境容量测算 B.旅游资源评价 C.旅游区划 D.经济效益分析 用户答案:[D] 得分:6.00 5.我国主要依据下列哪个因素进行自然保护区分类的? A.管理目标 B.主要保护对象 C.主管部门 D.政府层级 用户答案:[B] 得分:6.00 二、多选题【本题型共5道题】 1.确定自然保护区边界主要有以下几个途径: A.主要保护对象习性 B.自然分界 C.经济发展条件 D.社会发展水平 E.以上都不是 用户答案:[ABCD] 得分:8.00 2.自然保护区监测一般包括几下几方面: A.生物多样性监测

B.关键物种监测 C.环境监测 D.自然资源监测 E.社区监测 F.旅游监测 用户答案:[ABCD] 得分:0.00 3.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的主要作用为: A.缓解保护利用矛盾 B.社区发展 C.提高保护效率 D.增强保护区功能 E.兼顾开发活动 用户答案:[ABCD] 得分:8.00 4.总体规划最主要的三个特性是什么? A.自然性 B.协调性 C.综合性 D.长期性 用户答案:[ABD] 得分:0.00 5.自然保护区功能区一般划为: A.核心区

水资源保护与水生态修复规划

5 水资源保护与水生态修复规划 5.1 水资源保护规划 水资源保护规划范围为网湖湖区。网湖湖区由富水下游大片低洼湖泊群组成,是阳新县境内最大的湖泊,主要包含网湖(主湖)、良荐上湖、赛桥南湖、下司湖、下木桥湖、赛桥湖、新湖、后背屋湖、门前屋湖、碧山湖、桥东上湖、伍家湖等12个子湖、以及莲花湖群4个子湖。网湖流域多年平均降雨量1400mm,多年平均径流深732mm,属长江中游下段南岸一级水功能区——网湖保留区,目标水质为Ⅲ类。良荐河发源于阳新县黄土塘,自西北向东南流过潘桥镇,经过良荐上湖、赛桥南湖、下司湖后进入网湖,良荐河总集雨面积111.7km2;良荐河虽不在本次规划湖区范围内,但由于其河水最终流入网湖,对网湖进行水资源保护,就必然离不开对其主要入湖河流的水资源保护,因此良荐河流域纳入本次水资源保护范围内。竹林河、芦家坝河同理一并纳入本次水资源保护范围内。 网湖湖区地貌上属于泥沙沉积形成的内陆湖泊,南面为石灰质构造的低山,并沿湖岸分布,北面为砂页岩、砾岩、第四十纪红土,由山地侵蚀堆积形成的丘陵岗地,按长条形土岗和宽窄不等的沟坳相间排列,形成南北高、东西低的峡状湖区。 5.1.1水资源保护现状 (1)网湖湖区围垦情况 网湖是阳新县境内最大的湖泊,解放初期,当水位为20.0m时,湖泊总面积为81.9km2,湖泊容积为4.23亿m3。上世纪70年代后在围垦良荐湖、赛桥湖(上片)的基础上,对大网湖(包括子湖)进行了围垦,从明港口至祝家庄修筑围堤。将良荐湖、赛桥南湖、下司湖等子湖与大网湖分开。到80年代末期,网湖水位为20m时,仅有湖泊面积43.8km2,湖泊容积为

2.79亿m3。网湖湖区的围垦总面积为28.8km2,其中包含半壁山农场。围垦的面积中农田占54.8%、围养水面占12.2%、精养鱼池占7%、其他占26%。 (2)水环境质量现状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量逐年增加,网湖湖区的水污染问题已经十分突出,水生态环境有恶化趋势,特别是城区莲花湖,水质为劣Ⅴ类。 2013年4月23日,阳新县水利局委托阳新县环境监测站对网湖、莲花湖、石灰赛湖、大泉湖、马蹄湖水质进行抽样监测,具体指标见表5.1-1。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地表水分类指标限值见表5.1-2。网湖、马蹄湖水质均达到国家Ⅲ类地表水;石灰赛湖总磷达到0.088 mg/l,实际达到国家地表水Ⅳ类标准;大泉湖总磷达到0.114 mg/l,大泉湖实际达到国家地表水Ⅴ类标准;莲花湖中心总磷达到0.641mg/l,超出V类水标准3.2倍,实际达到劣Ⅴ类标准。 总体上看,网湖湖区总体水质为总磷超标,其中莲花湖的水质为劣Ⅴ类标准,主要是总磷量超标严重(超出V类水标准3.2倍)。莲花湖紧邻阳新县城,现状情况下居民生活污水、部分城市服务业生产用水及工业用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至莲花湖;同时,莲花湖和大泉湖曾大面积的养殖珍珠,大量的投肥沉积湖底,持续污染水体,导致水体水质不断恶化;另外,由于围垦及渠道淤塞,莲花湖与周边水体流通性差,水体交换功能减弱,导致水体自净能力减弱,也是水质恶化的原因之一。莲花湖污染现状见图5.1-1、5.1-2、5.1-3。 表5.1-1地表水水质监测成果表

河北省海岛保护规划(2012-2020)

河北省海岛保护规划(2012-2020年) 文本 河北省海洋局 二〇一三年四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一、规划目的 (1) 二、规划依据 (1) 三、规划主要内容 (1) 四、规划范围 (2) 五、规划期限 (2) 六、规划成果 (2) 第二章海岛保护现状与形势 (3) 一、海岛概况和基本特征 (3) 二、海岛保护与开发利用现状 (4) 三、面临的形势 (6) 第三章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规划目标 (7) 一、指导思想 (7) 二、基本原则 (7) 三、规划目标 (8) 第四章海岛分类保护 (10) 一、保护类海岛 (10) 二、适度利用类海岛 (12) 第五章重点工程 (15) 一、海岛资源和生态调查评估 (15) 二、海岛典型生态系统和物种多样性保护 (15) 三、海岛整治修复 (16) 四、海岛可再生能源建设 (16) 五、海岛防灾减灾 (17) 六、海岛保护管理基础能力建设 (17) 七、海岛开发利用示范基地建设 (18) 八、海岛文化建设 (18) 第六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19)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管理机构 (19)

二、完善法规制度,规范保护秩序 (19) 三、加强建设管理,推进重点工程 (19) 四、加大资金投入,创新融资机制 (20) 五、提高公众意识,加强社会监督 (20) 附表: 海岛分类保护登记表 (22) 重点工程登记表 (26)

第一章总则 一、规划目的 为进一步加强海岛保护和管理,有效保护和改善海岛及其周边海域生态环境,规范海岛保护开发秩序,合理开发利用海岛资源,促进海岛保护与开发利用协调发展,发挥海岛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特殊作用,推进河北沿海地区发展,服务“经济强省、和谐河北”建设,制定本规划。 二、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设施保护法》 5、《全国海岛保护规划》(2011-2020年) 6、《全国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 7、《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2011 -2015年) 8、《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9、《河北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 10、《河北省海洋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 11、《河北省海洋环境保护规划》(2011-2015年) 12、《河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13、《省级海岛保护规划编制管理办法》(2010年) 14、《关于编制省级海岛保护规划的若干意见》(2011年) 15、《省级海岛保护规划编制技术导则(试行)》(2011年) 三、规划主要内容 分析评价河北省海岛资源与环境特征、保护与开发利用现状、面

广东省海岛管理条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立法目的】为了保护我省海岛及其周边海域生态系统,合理开发和有序利用海岛自然资源,维护国家海洋权益,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海岛及其地下空间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及相关管理活动。 本条例所称海岛,是指四面环海水并在高潮时高于水面的自然形成的陆地区域,包括有居民海岛和无居民海岛。 第三条【基本原则】海岛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应当坚持科学规划、保护优先、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 无居民海岛属于国家所有。单位或个人利用无居民海岛,应当依法取得无居民海岛使用权。 第四条【政府和部门职责】沿海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海岛保护与开发利用纳入区域内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海岛保护与管理,防止海岛及其周边海域生态系统遭受破坏。 沿海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海洋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 的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有居民海岛及其周边海域生态保护。

沿海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海洋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无居民 海岛保护和开发利用管理工作。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涉及建筑工程质量、港口岸线、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安全生产、治安边防、消防、供电、供水等管理的,由有关部门参照有居民海岛的管理规定实施管理。 第五条【经费保障】沿海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海岛保护与管理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用于海岛的保护、管理、生态修复和科学研究活动。 沿海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海岛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增强公民的海岛保护意识,鼓励多渠道筹措资金,用于海岛及周边生态系统的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科学研究等。 第六条【举报投诉】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遵守海岛保护、管理法律法规的义务,并有权向海洋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举报违反海岛保护法律、破坏海岛生态的行为。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海洋主管部门应当在其门户网站上公布本单位的电子邮件地址或者举报投诉电话;对接到的举报投诉,应当及时、完整地进行记录并妥善保存,并对举报投诉人的信息予以保护。举报投诉的事项属于本部门职责的,应当受理,并依法进行核实、处理、答复;不属于本部门职责的,应当转交有权处理的部门,并告知举报投诉人。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审批管理办法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审批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审批管理工作,推进规划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充分发挥总体规划指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学发展的重要作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自然保护区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0〕63号)和国务院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有关要求,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林业主管部门管理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的申报、审批,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国家林业局发展规划与资金管理司(以下简称“计财司”)会同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管理司(以下简称“保护司”)负责总体规划的审核、批复和实施监督工作。 第四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的有关规定,在完成综合科学考察、本底资源调查的基础上,科学系统地组织编制总体规划。规划技术深度必须达到《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技术规程(GB/T 20399-2006)的要求。规划期一般为10年。 第五条规划编制内容应包括总论、自然保护区概况、保护现状及评价、基本思路、主要建设内容、重点工程建设、管理机构与能力建设、投资估算与效益评价、保障措施等9个部分,具体见所附编写要求。 第二章规划上报 第六条总体规划编制或者修编完成后,由省级林业主管部门组织评审和审查。总体规划应当符合《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禁止开发区域的有关要求,并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国土规划、城乡规划、交通规划、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等充分衔接。同时,要广泛征求所在地发展改革、财政、国土资源、环境保护、规划、交通、旅游等部门及利益相关者意见。 第七条总体规划由省级林业主管部门行文上报国家林业局。上报的材料包括: (一)省级林业主管部门的上报文件;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大纲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大纲 一、总 则 (一)目标与任务 1. 总体目标。本次规划的目的是为我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管理提供规划基础,要在进一步查清我国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分析和评价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基础上,根据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对水资源的要求,提出水资源合理开发、优化配置、高效利用、有效保护和综合治理的总体布局及实施方案,促进我国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 任务要求。根据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的总体目标与要求,本次规划的主要任务包括:水资源调查评价、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调查评价、需水预测、节约用水、水资源保护、供水预测、水资源配置、总体布局与实施方案、规划实施效果评价等内容。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任务总体结构见图1。 图1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任务总体结构示意图 (二)规划思路 1. 总体思路。规划编制应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部署,按照自然和经济规律,确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标和方向、任务和重点、模式和步骤、对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调查评价 节约用水 水资源保护 水资源配置 总体布局与实施方案 需水预测 水资源调查评价 供水预测 水 资 源 综合规划信息系统建 设 水资源综合规划有关专题研究 规划实施效果评价

策和措施,统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和保护,规范水事行为,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2. 规划重点。通过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情况调查评价,摸清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并预测未来的可能变化趋势,为制定规划方案及水资源管理措施奠定基础。在节约、保护的前提下,分析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在此基础上,研究水资源宏观调配的指标,制定水资源合理配置方案,统筹协调生活、生产、生态环境用水。根据水资源合理配置方案,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力布局、经济结构调整以及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等提出政策性建议。规划要突出水资源配置的思路、格局、方向和措施,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3. 规划技术路线。水资源综合规划的各个环节及各部分工作是一个有机组合的整体,相互之间动态反馈,需综合协调。《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大纲》(以下简称《大纲》)对本次规划的任务进行了分解,共分为10个部分,各部分内容的相互关系见图2。 (1)通过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情况调查评价,可为其余部分工作提供水资源数量、质量和可利用量的基础成果;提供对现状用水方式、水平、程度、效率等方面的评价成果;提供对现状水资源问题的定性与定量识别与评价结果;为需水预测、节约用水、水资源保护、供水预测、水资源配置等部分的工作提供分析成果。 (2)节约用水和水资源保护要在上述两部分工作的基础上进行,为需水预测、供水预测和水资源配置提供可进行比选的方案,提出技术经济和环境影响因素的有关分析结果;同时,在接纳水资源配置部分成果反馈的基础上,提出推荐的节水及水资源保护方案。 (3)需水预测和供水预测要以上述四部分工作为基础,为水资源配置提供需水、供水、排水、排污等方面的预测成果,以及合理抑制需求、有效增加供水、积极保护生态环境措施的可能组合方案及其相应的技术经济指标,为水资源配置提供优化选择的条件;预测工作与以上各部分工作及水资源配置工作经过往复与叠代,形成水资源规划的动态过程,以寻求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相协调的合理配置方案。 (4)水资源配置是本次规划的重点,应在进行供需分析多方案比较的基础上,通过经济、技术和生态环境分析论证与比选,确定配置方案。水资源配置以流域水量和水质统筹考虑的供需分析为基础,将流域水循环和水资源利用的供、用、耗、排水过程紧密联系,按照公平、高效和可持续利用的原则进行。水资源配置在接收上述各部分工作成果输入的同时,也为上述各部分工作提供中间和最终成果的反馈,以便相互叠代,取得优化的水资源合理配置格局;同时为总体规划布局、水资源工程和非工程措施的选择及其实施确定方向和提出要求。水资源合理配置思路示意图见图3。 (5)总体布局与实施方案是实现水资源合理配置的支撑和保障,包括根据水资源条件和合理配置结果,提出对调整经济布局和产业结构的建议,提出水资源调配系统的总体格局,制定合理抑制需求、有效增加供水、积极保护生态环境等综合措施的实施方案以及评价实施效果等。

全国海岛保护规划全文要点

全国海岛保护规划 二〇一二年四月

前言 我国是海洋大国,海岛众多。海岛是壮大海洋经济、拓展发展空间的重要依托,是保护海洋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平台,是捍卫国家权益、保障国防安全的战略前沿。为了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保护海岛及其周边海域生态系统,合理开发利用海岛资源,维护国家海洋权益,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全国海洋功能区划,结合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家海洋事业发展规划等相关规划,制定《全国海岛保护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主要阐明规划期内海岛保护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和主要任务,是引导全社会保护和合理利用海岛资源的纲领性文件,是从事海岛保护、利用活动的依据。 《规划》的规划期限为2011-2020年,展望到2030年。《规划》的范围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所属海岛。

一、现状与形势 (一)海岛保护与利用现状 我国拥有面积大于500平方米的海岛7300多个(《规划》所列海岛数量,除特殊说明外,均指500平方米以上海岛的统计数),海岛陆域总面积近8万平方千米,海岛岸线总长14000多千米。按海区分布统计,渤海区内海岛数量占总数的4%,黄海区占5%,东海区占66%,南海区占25%。按离岸距离统计,距大陆岸线10千米之内的海岛数量占总数的70%,10-100千米的占27%,100千米之外的占3%。我国海岛广布温带、亚热带和热带海域,生物种类繁多,不同区域海岛的岛体、海岸线、沙滩、植被、淡水和周边海域的各种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共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相对独立的海岛生态系统,一些海岛还具有红树林、珊瑚礁等特殊生境;海岛及其周边海域自然资源丰富,有港口、渔业、旅游、油气、生物、海水、海洋能等优势资源和潜在资源。 我国海岛保护工作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已经建立涉及海岛的自然保护区和特别保护区共57个,含805个海岛,其中海洋自然保护区48个,含524个海岛;海洋特别保护区9个,含281个海岛。针对生态破坏严重的海岛,开展了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工作,浙江、福建、广东等省的“封岛育林”、“封岛护养”工程已取得一定成效。 我国海岛经济社会发展特征明显。一是人口总量少,分布

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要求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编写内容要求 一、总论要求。简要介绍自然保护区的概况及保护价值、规划编制的目的、背景、编制依据,自然保护区的性质及主要保护对象,自然保护区类型、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面积(必须与国务院批复的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相一致),以及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基本 思路、主要建设内容、总投资概述)。 二、自然保护区概况要求。包括位置与范围、历史沿革与法律地位、自然环境、社区情况、土地利用状况、基础设施等。 (一)地理位置与范围。包括地理位置、四至边界。 (二)历史沿革与法律地位。包括历史沿革、自然保护区设立、管理机构建设、资源管理及执法权限等。 (三)自然环境。包括地质地貌、水文、气候、土壤、生物资源、旅游资源状况、自然灾害等。 (四)社区情况。包括从区内和周边两个角度,论述行政区域、人口数量与民族组成(核心区、缓冲区如果有常住人口的,要单独描述)、公共基础设施、地方经济情况和社会发展等。 (五)土地利用状况。包括土地与资源的权属(国有土地要注明林权证上所标明的使用权人)、地类构成、利用程度等,集体林区要说明集体林地承包经营、林权流转、林地使用及林农合法权益保护等情况。 (六)基础设施。包括自然保护区及周边基本交通、电信等情况,自然保护区基础建设情况。 三、保护现状及评价要求。包括保护管理现状、保护管理评价等。· (一)保护管理现状。包括自然保护区建立以来采取的保护管理措施。

(二)保护管理评价。包括自然资源评价,要根据自然保护区类型和保护对象,对野生动植物、湿地、景观等资源进行评价,其中主要保护对象还需明确分布区域、分布方式、多度或频度。保护价值评价,要从多样性、稀有性、自然性、典型性、脆弱性、面积适宜性、生态区位、潜在保护价值、科研价值等方面进行评价。有效管理评价,要从管理机构、管理体系、法规体系、管理队伍、管理权限、管理水平、信息化、科研宣教能力、社区协调、自养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存在问题及对策,要从管理难度、发展基础、社区矛盾、特殊困难等方面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向,并体现在规划任务中。如果是二期及以上总体规划,要认真总结前期实施情况(包括经验总结、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本期工作设想和落实措施。 四、基本思路要求。包括指导思想、基本原则、规划期限及目标、总体布局(区划原则、依据、方法,详细描述各功能区界限、面积及承担的主要任务和发展方向)等。 五、主要建设内容要求。包括保护管理、科研监测、公众教育、可持续发展、基础设施等。 (一)保护管理。包括保护管理体系(明确保护站、点及分区管理的范围和面积)、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措施、生态恢复、林地保护、湿地保护、社区共管措施、森林防火、有害生物防治、野生动物疫源疫病防控等项目。 (二)科研监测。包括科学研究、生态与资源监测项目及内容(要有针对性、连续性,如果与科研机构或大学合作开展的工作要单独注明)。 (三)公众教育。包括公众教育、区内和周边社区的宣传教育等措施。 (四)可持续发展。包括实施符合主体功能区定位的生态旅游、资源保护利用、社区发展扶持等项目,要明确区划、项目布局、环境

(地下水)全国水资源保护规划技术大纲

(地下水)全国水资源保护规 划技术大纲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全国水资源保护规划技术大纲 地下水部分 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 二〇一二年十二月

目录 一、总则 (4) (一)目标与任务 (4) (二)基本规定 (5) 二、资料收集与现状调查 (6) (一)地下水资源状况 (6) (二)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 (6) (三)地下水水位 (6) (四)地下水超采状况 (7) (五)地下水超采引发的环境地质问题 (7) (六)地下水水质 (7) (七)地下水污染 (8) (八)集中式地下水供水水源地 (8) 三、浅层地下水功能区划分 (9) (一)完善浅层地下水功能区划分 (9) (二)浅层地下水功能区基本情况 (9) 四、地下水各规划单元现状及保护目标 (10) (一)浅层地下水功能区开发利用现状及保护目标 (10) (二)深层承压水规划单元开发利用现状及保护目标 (11) 五、地下水保护总体方案 (12)

(一)地下水开采总量控制 (12) (二)地下水水质保护 (12) (三)地下水水位控制 (12) 六、地下水超采治理与修复方案 (13) 七、地下水资源保护方案 (14) (一)区域地下水生态系统保护 (14) (二)区域地下水水质保护 (14) (三)集中式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保护 (14) 八、地下水保护工程措施 (16) (一)地下水超采治理工程 (16) (二)地下水水质保护工程 (17) 九、地下水保护非工程措施 (18) (一)地下水监控系统建设 (18) (二)建立健全地下水保护管理法规体系 (18) (三)完善地下水保护管理制度 (18) (四)提出地下水保护的政策建议 (19) 十、规划实施意见与效果分析 (20) (一)投资估算 (20) (二)项目实施效果分析 (20) 附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制图要求 (50)

我国海岛的开发与保护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本科毕业设计 (论文) 我国海岛的开发与保护的现状及对策研究The development and protection of the island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学院: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 2012 年 6 月

我国海岛开发与保护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要:在我国辽阔的海域中有数以万计的海岛,海岛以其迷人的风景,独特的环境,奇异的生态和战略的重要吸引着人们的眼光,海岛更是壮大海洋经济、拓展发展空间的重要依托。然而,过去的20年间,中国沿海地区加速“填海造地”,导致很多岛屿消失,其速度令人震惊。随着中国旅游业,生态产业,学术研究,国际关系和人居环境需求和压力的增大,海岛的保护也显得越来越重要。2010年3月1日,我国第一部加强海洋保护与管理、规范海岛开发利用秩序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正式施行,如何真正充分发挥海岛资源优势、实现海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海岛经济的发展成为一项重要研究课题,本文从青岛开发区海岛开发与保护研究此问题,在此基础上,参考国内外海岛生态修复经验研究我国海岛保护具体措施,以实现海岛资源合理利用,海岛环境效益与海岛经济发展相结合,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海岛开发与保护;海岛保护法;可持续发展

The development and protection of the island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Abstract: In our country the vast sea of tens of thousands of islands, the islands for its fascinating scenery and unique environmental, bizarre ecological and strategy important to draw on the people of vision, the islands is growing, the developing space Marine economy of important rely on. However, over the past 20 years, China's coastal areas to accelerate the "reclamation", leading to many islands disappear, its speed is appalling. With China's tourism, ecological industry, academic research,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nd living environment demand and the increase of the pressure, the protection of the island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On March 1, 2010, our country the first strengthen the protection and management and regulating the order of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island law the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island protection law enforcement official,how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resource advantages of the island, to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island resources and isl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to become an important research subject, this article from Qingdao development zone island development and protection studying the problem, based on this, the reference: ecological repair experience at home and abroad in concrete measures to protect the island,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reasonable use island resources, the islands environmental benefits and isl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combination of achiev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eywords:Island development and protection;Islands status quo environment;Sustainable development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