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教师教案模板范文总汇合集
- 格式:docx
- 大小:24.58 KB
- 文档页数:10
老师教案模板精选范文5篇教案一:语文阅读教学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阅读策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2.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提取关键信息;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阅读分析和推理。
教学内容:1. 阅读策略:预测、推断、解释等;2. 阅读理解训练;3. 文本分析和推理。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师生互动,引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并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2. 预习:学生小组讨论,预测课文内容;3. 阅读训练:学生个人阅读课文,并回答相关问题;4. 答疑与讨论:学生就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5. 文本分析和推理: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分析和推理,提取关键信息;6. 总结归纳: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方法。
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学生的阅读表现,并针对学生的理解情况进行评价;2. 学生通过回答问题、参与讨论等方式进行评价。
教案二:数学解题教学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和策略;2. 学生能够独立解决一步或多步的数学问题;3. 学生能够发现问题的关键和规律。
教学内容:1. 解题方法和策略的介绍;2. 单步和多步解题训练;3. 问题的关键和规律发现。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出一个实际问题,引起学生思考;2. 解题方法和策略的介绍:教师介绍并示范常用的解题方法和策略;3. 知识点巩固:学生进行单步或多步解题训练;4. 问题发现:学生发现问题的关键和规律,并进行思考和讨论;5. 总结归纳:师生共同总结解题过程和方法。
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学生的解题过程和策略,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价;2. 学生通过解题训练和问题发现等方式进行评价。
教案三:英语口语教学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流利表达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和回答;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句型进行日常对话;3. 学生能够理解他人的日常交流并做出适当回应。
教学内容:1. 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和回答;2. 日常对话句型训练;3. 听力理解和回应。
给国际学生的经济学专业学习指南什么是经济学?经济学不是研究如何赚钱的学科。
它是一门社会科学,在消费的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和分配商品和服务是由各种因素决定的。
这个词是古希腊语的遗产,由单词“房子(house)”和“法律(laws)”。
经济学是生产社会的标准准则。
它也是“经济科学(economic science)”的缩写。
为什么要学习经济学?经济学是一个学位,在这样一个拥挤和无情的就业市场,有一个非常好的毕业生就业比例。
在我们的学科排名中,所有排名前十的大学都有80%或更高的毕业生前景。
经济学影响我们生活中的一切,这就包括我们挣什么,我们如何工作,我们在哪里学习,我们吃什么等等,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了解价格、供应和需求是有益的。
经济学是一个很好的学位,可以作为一个联合或联合学位来运行。
法律和经济是一个常见的组合,而政治、哲学和经济是英国首相戴维?卡梅伦选择的主题。
经济学对各行各业都有影响,大学也提供了大量的模块来反映这一点。
你可以学习任何东西,从公共政策到环境经济学。
经济学是英国大学中接触时间最少的学科之一。
这可能会让你犹豫不决,但如果你喜欢独立,喜欢独立完成自己的项目,那么这将是一个很大的恩惠。
课程作业、评估和考试在大多数你全日制学习的大学,三年的课程,每年分为两个学期,在每个学期结束时考试。
第二年占总学位的40%,最后一年占60%。
论文是最后一年的标准。
学习经济学专业能拿到什么学位?1.会计与经济学2.经济学与金融学3.政治学、哲学和经济学学士学位4.经济学学士学位,外语要想获得经济学学位,需要达到哪些要求?每个院校的要求各不相同。
通常要求数学成绩达到A级。
一定要确认你感兴趣的大学/课程的入学要求。
经济学学位的研究生机会是怎样的?在研究生水平有一个令人兴奋的教学硕士和研究学位范围。
例如,经济学硕士学位,会计和金融经济学硕士学位,互联网经济学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应用计量经济学硕士学位,以及发展经济学硕士学位。
高中教案高中教案教案(优秀10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以下是爱岗敬业的小编惊云为大伙儿找到的10篇高中教案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高中教学教案篇一教学指导思想:新的教学理念下课堂教学已经是一个多维度多中心的整体。
教师学生都是参与课堂的主体,而教学设计与实验则是课堂的载体,它将调度师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并在参与中尽量获取知识与能力上的探讨,共鸣与思维能力的升华与内化。
教学应该揭示事物发展规律的呈现,注重学生把数学问题取之生活,用之生活。
本案将从现实中提取生活素材,引导学生在生活去发现问题,提炼猜想归纳,分析解决,得出事物或者问题发展规律;在此过程中学生得到的是自身发现能力的挖掘,建构模型的开发,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以及综合创新与创造力的潜能训练,这将有利于学生的素质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是不等式这一章的核心,对于不等式的证明及利用均值不等式求较值等应用问题都起到工具性作用。
通过本章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对后面不等式的证明及前面函数的一些较值值域进一步研究,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2、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通过现实问题进行数学实验猜想,构造数学模型,得到均值不等式;并通过在学习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的定义基础上,理解均值不等式的几何解释;与此同时在推理论证的基础上学会应用。
3、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基于对教材,教学大纲和学生学情的分析相应制定的。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更为关注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探究问题的习惯和意识的培养。
因此,结合本节课内容与实验,设计本节课教学目标如下:知识与技能:对于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的理解以及定理的掌握;过程与方法:通过情景设置提出问题,揭示课题,培养学生主动探究新知的习惯;引导学生通过问题设计,模型转化,类比猜想实现定理的发现,体验知识与规律的形成过程;通过模型对比,多个角度,多种方法求解,拓宽学生的思路,优化学生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综合创新与创造能力。
高中教案教案(优秀10篇)高中教学教案篇一一、指导思想本课以“健康一”为宗旨,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让高中生能在初级剑模块学习中获得运动技能。
强调教学中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能力培养,突出学生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以及互学、互练、互评的合作意识;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得到学习。
二、教材分析初级剑是剑术的基础套路,其内容丰富、结构严密、动作优美、简明易学,组织编排符合教学的规律,全套动作除预备式和结束动作之外,还有三十二个动作,共分四段,每段八个动作,从起式到收式两个直线来回。
经常进行初级剑套路练习,可以增强体质,提高攻防意识,并为学习其他剑术套路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第二十二动作教学难点:动作节奏有节拍三、学情分析高二女子武术班的学生通过以前的武术模块学习都有一定的武术基本功,对学习剑术套路的兴趣也较浓厚,学生比较活跃,具有较强的模仿、自学以及自控能力,又具有很强的学习欲望。
教学班的体育骨干能力较强,同学之间团结合作、自主探究学练能力较强。
四、教学内容:初级剑第二十二至二十五五、教学目标1、提升初级剑模块所学的前二十一个动作的熟练程度,并提高动作质量。
2、学习初级剑第二十二至二十五动作并逐步熟练。
3、提升对体育骨干水平的培养,让学生之间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练。
六、教法与学法1.教法:根据学生生理、心理特点,我采用了结构式教学法、“拍节教学”法、探究法、指导法、评价法等,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发展、积极探索的学习氛围,达到培养实践能力和功防意识的目的。
2.学法:本节课采用小组练习法、小组讨论法、自主学习法、探究学习法、合作交流法等学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比较、分析、自练、相互指导的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提高技能,使学生感到“学会”和“会学”的双重效果。
七、教学流程:1、开始部份由体育教学班长(轮值)集合整队,报告出勤情况,教师宣布课的内容、任务及安全注意事项,安排见习生设计意图: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中来进行剑术学习,合理处理教学常规。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鲁迅《阿Q正传》片段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主题思想。
(2)掌握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2)通过教师引导,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探究精神。
(3)通过阅读与分析,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使学生认识到文学作品的价值,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1. 理解鲁迅《阿Q正传》片段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主题思想。
2. 掌握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难点:1. 理解小说主题思想的深刻内涵。
2. 分析人物形象时,如何结合具体情节和细节进行深入剖析。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材、多媒体课件、相关背景资料。
2. 学生准备:预习鲁迅《阿Q正传》片段,做好笔记。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鲁迅及其作品《阿Q正传》。
2. 学生分享预习心得,介绍《阿Q正传》片段的背景和人物。
二、课堂阅读1.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阿Q正传》片段,注意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主题思想。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人物形象,找出人物特点。
三、课堂讨论1. 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分析人物形象。
2. 教师点评,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人物形象。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学生提出疑问,教师解答。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回顾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提问学生关于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主题思想的问题。
2. 学生回答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二、深入分析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小说主题思想的深刻内涵。
2. 学生结合具体情节和细节,深入剖析人物形象。
三、课堂讨论1. 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分析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高中教案模板(20篇万能)高中教案模板篇1 秦能统一中国的原因和秦朝的历史地位应从客观上的需要和可能两方面探索秦统一的原因。
(l)结束诸侯割据局面,完成封建国家的统一,是春秋战国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①从经济方面看,由于生产力的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各地联系加强,这为统一提供了物质条件。
②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大多废除了分封制而实行郡县制,局部实行了中央集权制,从而为大一统的封建国家奠定了政治基础。
③在民族关系方面,各族间联系日益加强,以华夏族为中心,形成相当巩固的民族共同体。
④广大劳动人民渴望统一。
⑤长期的争霸战争,形成了局部统一。
(2)从秦国来说,具有完成统一的实力。
①秦国社会改革比较彻底,建立了比较巩固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②秦国新兴地主力量强大,经济发展迅速,军队战斗力强。
③秦国实行了远交近攻等正确策略。
④秦王嬴政本人的雄才大略。
秦具备完成统一的主客观条件。
(3)历史地位①结束了长期分裂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
②开创了对中国历史有深远影响并被后世继承的政治、经济制度。
③秦朝因暴政而亡,给予汉及后世统治者以深刻教训。
④秦修筑的万里长城是影响深远的古代伟大工程。
高中教案模板篇2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近代生物学的基本知识,了解植物分类法;细胞学说;进化论学说。
能用初步分析和评价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
能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运用资料阐明自己的观点。
学习合作与交流。
(2)、过程与方法:学习中要认真阅读教材和相关资料,要把学习过的生物学知识迁移到历史学习中来。
通过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历史材料学习等方式参与教学,积极思考,仔细探究。
体验科学进步的过程。
感知科技发展的脚步。
既能独立学习探究,又能交流合作。
采用调查,讨论,合作,交流,习作,实验,等多种形式学习和感知、理解生物学发展的历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理解生物的巨大进步,了解进步带来的世界性影响,树立继承和发展科学的信念。
一、课题:《高中教师专业素养提升》二、教学目标:1. 了解高中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求,明确自身发展方向。
2. 掌握提高专业素养的方法和途径。
3. 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教学重点:1. 高中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求。
2. 提高专业素养的方法和途径。
四、教学难点:1. 如何将提高专业素养的方法和途径应用到实际教学中。
2. 如何在提高专业素养的同时,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 结合实际教学案例,引导学生思考:作为一名高中教师,应具备哪些专业素养?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教师总结并引出课题。
二、新课讲授1. 介绍高中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求,包括:a. 知识素养:掌握扎实的学科知识,了解教育教学规律。
b. 技能素养:具备良好的教育教学技能,如课堂管理、教学设计、评价等。
c. 心理素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d. 道德素养: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关爱学生,尊重家长。
2. 讲解提高专业素养的方法和途径:a. 参加教师培训,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b. 多阅读教育教学类书籍,拓宽知识面。
c. 与同行交流,分享教学经验,共同进步。
d. 关注学生,了解学生需求,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三、案例分析1. 教师展示实际教学案例,分析案例中教师的专业素养表现。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教师如何提高专业素养。
3. 各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实践演练1.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身教学实际,设计提高专业素养的计划。
2. 学生分享计划,教师点评并提出改进建议。
五、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提高专业素养的重要性。
2. 学生反思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不足,制定改进措施。
六、课后作业1. 阅读一本教育教学类书籍,撰写心得体会。
2. 结合自身教学实际,撰写一篇教学反思。
教案范文:一、课题:《高中教师专业素养提升》二、教学目标:1. 了解高中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求,明确自身发展方向。
一、培训主题:提升高中教师教学能力与素养二、培训对象:高中教师三、培训时间:XX年XX月XX日四、培训目标:1. 提高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和认识。
2. 培养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3. 提升教师课堂管理技巧和教学方法。
4. 增强教师职业道德和团队协作意识。
五、培训内容:第一部分:课程改革与教育理念1. 课程改革背景及意义2.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3. 教师在课程改革中的角色与责任第二部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1. 现代教育技术概述2. 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应用3. 网络资源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4. 信息素养与信息安全第三部分:课堂管理技巧与方法1. 课堂管理的原则与策略2. 学生行为问题的处理方法3. 课堂提问与评价技巧4. 课堂互动与讨论技巧第四部分:教师职业道德与团队协作1.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 教师职业素养与自我修养3. 团队协作的重要性4. 团队协作的技巧与艺术六、培训过程:1. 开场介绍- 主持人介绍培训主题、时间、地点、培训目标等基本信息。
- 培训讲师自我介绍,简要说明个人背景和教学经验。
2. 主题讲座- 讲师根据培训内容,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 教师们认真听讲,做好笔记,积极参与互动。
3. 互动环节- 讲师组织教师进行小组讨论,分享教学经验和心得。
- 教师们就课程改革、教育技术应用、课堂管理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交流。
4. 角色扮演- 讲师安排教师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课堂教学场景,提升教师的课堂管理技巧。
- 角色扮演结束后,讲师对表演进行点评,指出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建议。
5. 总结与反思- 讲师对本次培训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内容。
- 教师们就培训内容进行反思,撰写培训心得体会。
七、培训评估:1. 课后问卷调查-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教师对培训内容的满意度、培训效果等。
2. 教师心得体会- 教师撰写培训心得体会,总结培训收获,提出改进意见。
3. 教学实践- 教师将培训所学应用于实际教学中,观察教学效果,不断优化教学方法。
初高中语文教案模板范文(通用17篇)第一课时教学目的:2、学习本课14个生字,正确读写“观潮、据说、笼罩、薄雾、若隐若现、闷雷、水天相接、沸腾、犹如、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霎时、余波、风号浪吼、恢复”等词语。
3、介绍有关扩展资料。
教学重点、难点: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说说海潮什么样?(江海涨潮,气势宏伟,令人震撼。
)钱塘江是浙江省最长的一条河流,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板书:天下奇观)(解释“观潮”与“天下奇观”中的“观”有什么不同)。
我国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引导学生理解“奇观”的意思)这里的潮比别处的潮更加宏伟壮观,潮来时,激起的白浪达数米高,像一座城墙,你们见过这种奇观吗?为什么这里的大潮如此的与众不同放录像(潮来时一段)。
初步感知“天下奇观”的壮丽与雄奇。
2、学生谈看录像后的感受。
二、检查预习情况1、检查生字。
(1)出示“潮、浩、沸、涨”卡片,指名读,说说共同点。
(偏旁相同,都是形声字。
)组词:观潮、浩浩荡荡、沸腾、涨潮……(2)出示“犹、据、踮、恢”指名读。
组词:犹如、根据、踮脚、恢复……(3)出示“罩、薄、崩、霎”,说说特点:上下结构的形声字。
组词:笼罩、薄雾、山崩地裂、霎时……(4)出示“闷”:里外结构。
组词:闷雷。
读音:èn(5)说说你还有哪个字记不住?哪位同学愿意帮助他?如“罩”字,口诀:“桌”子缺两腿,上边变“四”盖。
2、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中的句子。
三、理清叙述顺序通过刚才的赏析,我们看到了一个“闲适自由、自安自乐”的陶渊明。
然而,现实中的诗人真的如此快乐吗穿过东篱的栏栅,他认清斗米中的污浊;背负荷月的草锄,他看透人世间的浮华身世卑微,怀才不遇,受人羁绊是他现实生活的真实映照。
黑暗现实的无奈苦闷,凸显了他鄙弃官场,向往田园的高尚节操;理想抱负的难以实施,坚定了他淡泊明志,纵情山水的无悔追求;山水自然的明净安逸,给予了他忘怀得失,乐天安命的人生真悟。
高中教案模板8篇高中教案模板篇1教学目标:学问】:了解细胞学说的进展过程理解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细胞形态多样性与功能多样性的关系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比拟技能】:显微镜高倍镜的使用制作临时装片观看不同细胞的差异情感态度】:认同科学探究是一个曲折渐进的过程熟悉水华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禁采发菜的意义教学重难点:显微镜高倍镜的使用;细胞的多样性,特殊是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拟是本课的重点。
而了解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用具:试验材料、显微镜、ppt幻灯片。
课前预备:预备好试验的材料(选取多少种细胞?)。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使用显微镜的高倍镜观看集中细胞第一课时的课后练习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观看课本彩图,回忆4种细胞的来源以及复习在初中阶段所了解的细胞的构造。
简洁复习一下显微镜的使用。
用幻灯片指导学生制作临时装片并使用高倍显微镜观看。
并以问题作为引导:你观看的是什么细胞;从低倍镜转换到高倍镜后,视野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为什么要先用低倍镜找到目标并将其移动到视野中心,再转换高倍镜?尝试用简图来描述一下你观看的细胞;你认为造成细胞形态构造差异的缘由是什么?(同种生物之间和不同种生物之间比拟)小结,造成细胞形态构造差异的缘由由于功能上的差异。
课后联系第1、2题第一题:答案是b其次题:(1)上皮组织细胞、角质爱护层细胞、皮下结缔组织细胞;表皮细胞、保卫细胞、叶肉细胞、导管细胞、筛管细胞。
(2)共同点: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相异点: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
(3)由于两者都有多种组织有机结合,并有肯定生理功能。
学生活动思索并回答下列问题制作临时装片并观看。
思索争论教师的问题,并作出答复沟通。
完成练习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其次课时)细胞学说及其建立过程课后练习科学前沿本章小结自我测试引导学生比拟上一节试验课所绘制的细胞图与大肠杆菌相片、模式图的差异。
提出问题:两种细胞之间的主要区分在哪里?导出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概念、以及两者之间的代表生物。
高中语文《X》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2)能够分析并欣赏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和技巧进行写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通过分析、对比、归纳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写作实践,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2)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的热爱,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3)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团结协作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1. 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2.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3. 课文的写作手法和特点。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式;2.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运用;3. 课文的写作手法的运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2)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2)让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解决课文中的难点问题。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重点问题,形成共识;(2)全班交流,分享学习心得和感悟。
4. 分析讲解:(1)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讲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2)分析课文的写作手法和特点,引导学生进行写作实践。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2)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课堂所学知识;3. 结合课文,进行写作实践。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合作探讨表现等,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掌握程度。
3. 写作评价:对学生进行的写作实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语言表达、思维逻辑、创新意识等方面。
高中教案模板优秀范文教案能够展现出教师在备课中的思维过程,并且显示出教师对课标、教材、学生的理解和把握的水平以及运用有关教育理论和教学原则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
下面是为大家收集了希望你们能喜欢,高中教案模板优秀范文一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相关文学常识,理清全文结构。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会刻画景物及情景交融的写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情感,领会作者对民族命运的关注。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赏析理解*重点词语的深刻含义。
三、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诵读法、讨论法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在一次“中学生最喜爱的十大课文”的问卷调查中,名列榜首的就是《荷塘月色》,更有人说《荷塘月色》树立了现代散文的终极典范。
今天我们就和盛名之下的《荷塘月色》来一次亲密接触。
(二)整体感知用一句话简述*的内容。
结构美在家里去荷塘观荷塘赏月色览四周想采莲回到家“第一节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
第九节,——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
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
“ 强调圆形结构找出文中描写心里感受的句子。
情感美①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②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好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
③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④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⑤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⑥这令我到底惦念着江南了。
真可谓“剪不断,理还乱又可谓才下眉头,又上心头。
”颇不宁静独处求静暂得宁静(一无所有惦念江南) 走出宁静(三)走进文本1.细读一遍课文,分小组讨论下面三个问题:A为什么“心里不宁静”的作者要“享受这无边的荷香月色”?(作者的行踪与他的情感紧密相连:正因为在家里“心里不宁静”,所以要走出家门追求宁静,可谓缘情写景;)B为什么认为月色“恰到好处”?(而荷塘一派素淡朦胧,宁静幽寂的景象——花是零星的,香是缕缕的,风是微微的,月是淡淡的,的确是“恰倒好处”,与作者的心境吻合,这幽静宁谧的境界正是作者的追求,于是他要无牵无挂独自受用无边的荷香月色,摆脱不宁静,得到安宁,此乃寄情于景)C为什么认为“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宁静只是片刻,热闹的蝉声与蛙声让作者想起江南采莲的热闹与美丽,怀乡的惆怅让作者走出宁静,回到家中,是谓触景生情。
高中教师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能够运用……解决实际问题;了解……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利用……工具,提高学生的……技能。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的兴趣和爱好;使学生认识到……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教材版本:人教版《高中……》。
2. 教学内容:第一课时:……第二课时:……第三课时:……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的基本原理;培养学生的……技能。
2. 难点:理解……的内涵;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理解;实施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讲解;利用网络资源,拓展学生视野;采用在线互动平台,及时反馈。
五、教学过程与时间安排1. 教学过程:导入: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内容和目标;讲解:详细讲解……,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实践:让学生动手操作,巩固所学知识;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归纳和小结。
2. 时间安排:第一课时:……第二课时:……第三课时:……高中教师教案模板六、教学评估与反馈1. 课堂提问:针对关键知识点,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提问,及时解答疑惑。
2. 作业布置: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
七、教学拓展与延伸1. 相关知识介绍:介绍与本节课相关的前沿知识和研究动态;引导学生关注相关领域的未来发展。
2.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或实验,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开展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
八、教学反思与改进1. 教学效果评估:分析课堂教学效果,总结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听取学生意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2. 教学计划调整: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反馈,调整教学计划;注重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本节课的生词:high school, class, student, teacher, classmate, subject等。
(2)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朗读课文。
(3)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听、说、读、写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习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英语的情感。
(2)让学生了解中外文化差异,拓宽视野。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生词的掌握。
(2)课文内容的理解。
(3)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2. 教学难点:(1)生词的运用。
(2)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多媒体课件、教材、单词卡片、黑板、粉笔。
2. 学生:预习课文,准备课文朗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与高中生活相关的歌曲,激发学生的兴趣。
(2)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主题。
2. 课文讲解(1)学生朗读课文,教师纠正发音。
(2)讲解课文中的重点生词和短语。
(3)分析课文结构,总结段落大意。
3. 生词教学(1)展示单词卡片,引导学生认读生词。
(2)讲解生词的用法和搭配。
(3)学生进行生词接龙游戏,巩固生词。
4. 练习活动(1)听录音,回答问题。
(2)完成课后练习题。
(3)小组合作,进行角色扮演。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强调重点和难点。
(3)布置课后作业。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合作意识、表达能力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课后测试:通过小测验,检验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六、板书设计1. My First Day at High School2. 生词:high school, class, student, teacher, classmate, subject等3. 课文结构:导入、课文讲解、生词教学、练习活动、课堂小结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使学生掌握所教授运动项目的技能和理论知识,了解运动项目的起源、发展及健身价值。
2. 技能目标: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增强体质。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于拼搏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热身活动:跑步、徒手操等。
2. 技术教学:教授所选择运动项目的技能,如篮球、足球、田径等。
3. 游戏与比赛:组织游戏或比赛,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技能。
4. 放松活动:拉伸、呼吸等。
三、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慢跑,让学生充分活动开身体。
(2)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徒手操,重点活动关节、肌肉。
2. 技术教学(1)教师讲解所教授运动项目的技能,如篮球的投篮、足球的传球等。
(2)教师示范动作,让学生观看并模仿。
(3)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3. 游戏与比赛(1)组织学生进行游戏,如篮球接力、足球射门等,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所学技能。
(2)进行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提高技能水平。
4. 放松活动(1)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拉伸运动,缓解肌肉紧张。
(2)指导学生进行深呼吸,放松身心。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出勤率、纪律性、技能掌握程度等。
2. 组织学生进行技能测试,了解学生对运动技能的掌握情况。
3. 收集学生对课程的反馈意见,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
五、教学注意事项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体质和兴趣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
2. 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身体状况,防止运动损伤。
3. 强调运动安全,教育学生遵守课堂纪律,尊重他人。
4. 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鼓励学生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以下为具体教学内容的范例:一、教学内容1. 热身活动:慢跑、徒手操2. 技术教学:篮球投篮、足球传球3. 游戏与比赛:篮球接力、足球射门4. 放松活动:拉伸、深呼吸二、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1)慢跑: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慢跑,让学生充分活动开身体。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荷塘月色》,掌握散文的特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能分析作者情感,品味散文语言。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自主学习、课堂展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美的热爱,培养学生关注生活、感悟人生的情怀。
教学重点:1. 理解散文《荷塘月色》的写作背景和主题。
2. 分析散文中的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
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变化和内心世界。
2. 分析散文中的象征意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散文《荷塘月色》的作者朱自清,激发学生对作品的兴趣。
2. 学生朗读课文,感受散文的语言美。
二、自主阅读1. 学生分组阅读课文,圈画出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的句子。
2. 各小组分享阅读感受,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散文的特点。
三、分析景物描写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散文中的景物描写,如月光、荷塘、荷叶、荷花等。
2. 学生结合生活经验,体会景物描写中的美感。
四、分析情感表达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散文中的情感变化,如喜悦、悲伤、孤独等。
2. 学生结合自身情感,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五、探讨象征意义1. 教师引导学生探讨散文中的象征意义,如荷塘象征着纯洁、美好,月光象征着光明、希望等。
2. 学生结合课文内容,阐述自己的理解。
六、课堂展示1. 各小组展示学习成果,分享对散文的理解和感悟。
2. 教师点评,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七、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散文的特点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2. 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分享学习心得。
八、课后作业1. 阅读朱自清的其他散文,了解作者的其他作品。
2. 撰写一篇关于《荷塘月色》的读后感。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散文《荷塘月色》的景物描写、情感表达和象征意义,使学生深入理解作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对自然美的热爱。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进一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中有所收获。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核心知识,学生需要掌握的内容。
2. 教学难点:本节课中较难理解的知识点,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突破。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2. 新课讲授- 讲解本节课的核心知识,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演示。
- 结合实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 强调重点知识,讲解难点问题。
3. 课堂练习- 设计与本节课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
- 教师巡视课堂,解答学生疑问。
4. 小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本节课的重点问题进行讨论。
- 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 总结归纳- 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梳理,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 鼓励学生提出疑问,教师解答。
6. 课后作业- 布置与本节课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 要求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并提交给教师。
四、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2. 学生反馈: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满意度,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 教学改进: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提高教学质量。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本节课所使用的教材版本。
2. 多媒体课件:用于展示本节课的核心知识。
3. 实例:与本节课相关的实际案例。
4. 作业:课后作业题目及答案。
六、教学时间安排1. 导入新课:5分钟2. 新课讲授:20分钟3. 课堂练习:15分钟4. 小组讨论:10分钟5. 总结归纳:5分钟6. 课后作业布置:5分钟注:以上模板仅供参考,具体教学过程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