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精品课程(本科)分类统计
- 格式:doc
- 大小:71.50 KB
- 文档页数:4
国家精品课程一、申报条件1.申报国家精品课程的本科课程要求<1)课程原则上要求是基础课、专业基础课或量大面广的专业课;且在本校连续开设了3年以上。
<2)课程负责人为本校专职教师,具有教授职称,且近3年主讲此门课程不少于2轮。
课程负责人只能是1名,已经是国家精品课程负责人的不能再申报同类课程。
<3)课程内容应充分体现“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的要求<附件3)。
<4)课程网站至少提供有该课程的教案大纲、授课教案、习题、实践<实验、实训、实习)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材料,以及至少3位主讲教师<包括课程负责人在内)每人不少于45分钟的现场教案录像<鼓励将课件或全程授课录像上网参评),且必须按照“国家精品课程教案录像上网技术标准”制作,加强课程网站的辅助教案。
2.高职国家精品课程申报条件详见《2018年度高职国家精品课程申报要求》<附件4);网络教育国家精品课程申报要求详见《2018年度网络教育国家精品课程申报要求》<附件12)。
3.课程申报负责人要承诺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引用的课程资源要注明来源,上网内容不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
4. 国家精品课程视为职务作品。
凡申请国家精品课程评审的高等学校和主讲教师将被视为同意该课程在享受“国家精品课程”荣誉称号期间,将其上网内容的非商业性使用权自然授予全国各高等学校。
5.课程申报高校要为申报课程提供建设经费,申报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后,要保证课程网站畅通,免费开放课程资源,并不断更新上网内容。
6. 我司将对国家精品课程进行复核,根据复核情况决定是否保留或取消其国家精品课程称号。
对于2003至2018年的国家精品课程,我司将按年度单独进行复核<复核办法另行通知)。
二、申报限额今年计划评审产生690门国家精品课程,其中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和高职课程630门,网络教育课程60门。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教案指导委员会<简称“教指委”,含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的推荐限额见《2018年度国家精品课程推荐限额分配表<本科)》<附件1)与《2018年度国家精品课程推荐限额分配表<高职)》<附件5),超额推荐不予受理。
2010年度山东省高等学校省级精品课程名单
2010年度山东省高等学校省级精品课程名单
2010年度山东省高等学校省级精品课程名单
2010年度山东省高等学校省级精品课程名单
2010年度山东省高等学校省级精品课程名单
2010年度山东省高等学校省级精品课程名单
2010年度山东省高等学校省级精品课程名单
2010年度山东省高等学校省级精品课程名单
2010年度山东省高等学校省级精品课程名单
2010年度山东省高等学校省级精品课程名单
2010年度筹备建设的山东省高等学校省级精品。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的分类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简称:国家级一流课程,是指教育部实施一流本科课程建设、一流本科课程“双万计划”的万门左右国家级一流课程。
2020年11月24日,教育部推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共计5118门,包括1875门线上一流课程、728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1463门线下一流课程、868门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和184门社会实践一流课程。
主要分为五类:第一类是线上一流课程。
即大家俗称的“精品慕课”,这类课程面向高校和社会学习者开放。
在精品慕课的示范带动下,目前我国慕课数量和应用规模已居世界第一,在各大平台上线课程已达3.2万门,获得慕课学分的在校生超过1.4 亿人次,社会学习者学习浏览量突破100亿人次。
在世界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的情况下,在线教学平台爱课程(中国大学MOOC)和学堂在线国际版,免费向世界各国学习者提供英文课程资源并提供必要的教学服务,表达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大爱和担当。
第二类是线下一流课程。
这类课程强调改革传统线下课堂教学,突出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增加表达多学科思维融合、产业技术与学科理论融合、跨专业能力融合、多学科工程实践融合的教学内容,注重教学方法创新,深入开展师生、生生互动交流,焕发课堂生机活力。
第三类是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
这类课程鼓励全国各类高校教师广泛参与,基于慕课等优质在线课程,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对校内课程进行创新性改造,开展线上学习与线下面授有机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既提升了教学质量,也到达因材施教的目的。
第四类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
这类课程是通过信息技术、智能技术与实验教学的深度融合,实现“网上做实验”和“虚拟做真实验”,解决了高校实验教学“做不到” “做不了” “做不上”的老大难问题。
同济大学教授李晓军的“岩石隧道防火体系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系统”课程近2年来全国已有超过3万人次进行了线上学习,从教学质量和普及程度来说,对原先的隧道火灾教学模式都有革命性的积极影响。
大学本科各大专业及学习课程详细介绍大全1.【专业名称】数学与应用数学该专业培养具有坚实宽广的数学基础,熟练的计算机应用和软件开发能力,能创造性地解决科学、工程、管理等领域的实际问题的理科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设置有:数学分析、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微分方程、实变函数、泛函分析、离散数学等数学类课程,C语言、数据结构、计算方法、数据库等计算机类课程,数学建模、运筹优化、生物数学、保险统计等应用类课程。
培养学生运用现代数学理论及计算机定性、定量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习、体会和理解现代高科技的思想、原理和方法。
毕业生可以从事科研、教学、软件开发、管理等工作,可以继续攻读数学以及与数学相关的高新技术学科、新兴交叉学科的硕士学位。
2.【专业名称】食品科学与工程本专业培养具有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能熟练运用食品贮藏加工工艺技术、食品工程设计、食品质量安全控制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具备食品新产品开发、食品工厂设计、食品企业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同时学习相关专业的课程,开展各项训练,完善知识体系,提高综合素质,全面适应市场需求。
主干课程: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工程实验、食品工厂设计、果品蔬菜加工学、畜产食品工艺学、粮油食品工艺学、食品工艺实验、食品分析与检验实验等。
就业方向:毕业后主要从事食品新产品的研发、生产、管理,食品质量技术监督管理、食品进出口检验检疫及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教学、科研工作.3.【专业名称】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本专业培养具备系统的水文水资源及水环境保护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具有从事水资源与水环境论证、水文水资源勘测、规划设计和管理、水文水资源及环境信息的采集与处理、水旱灾害预测与防治、水资源调查评价与规划、水环境保护、水利工程运行与管理、水政与水资源管理方面基本技能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地质地貌学、工程力学、水文学原理、水文分析与水利计算、水文信息采集与处理、水力学、水文地质学、水资源评价、水资源规划与管理、水资源工程学等。
(完整版)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统计用)
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统计用)
国家统计局令(2007年第10号)《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办法》规定:已具备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会计与统计核算、统计实务专业大专,统计学类、经济学类、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以上学历(或学位)的人员,可免于参加《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科目》的考试,但还要参加《统计法基础知识》考试。
统计学类、经济学类、工商管理类专业以国务院教育主管部门公布的《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统计用)》为准.
中国教育统计网在“统计标准”专栏公布的《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统计用)》(2007年版)中的统计学类、经济学类、工商管理类专业目录如下:
071600 统计学类
071601统计学 071699统计学类新专业
020100 经济学类
020101经济学 020102国际经济与贸易 020103财政学 020104金融学
020105国民经济管理 020106贸易经济 020107保险 020109金融工程 020110税务020111信用管理 020112网络经济学
020113体育经济 020114投资学 020115环境资源与发展经济学
020116海洋经济学 020117国际文化贸易020199经济学类新专业
110200 工商管理类
110201工商管理110202市场营销110203会计学 110204财务管理
110205人力资源管理110206旅游管理 110207商品学110208审计学
110209电子商务 110210物流管理110211国际商务110212物业管理
110213特许经营管理 110214连锁经营管理 110215资产评估
110217商务策划管理110299工商管理类新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