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第二单元综合复习总结题资料讲解
- 格式:doc
- 大小:37.00 KB
- 文档页数:11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复习资料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复习资料第二单元小结1、自然界中的动物有很多种,它们身体的(外形)、(结构)以及(生活习性)千差万别,但所有的动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这个过程就是它们的(生命周期)。
2、什么叫蚕的生命周期?蚕的一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这个过程就是蚕的生命周期。
3、蚕的生命周期有多长?答:大约56天。
4、蚕的一生经历了哪四种形态?答:卵、幼虫、蛹和成虫。
5、(从蚕卵里出来的蚁蚕)是蚕的幼虫,(蚕蛾)是蚕的成虫。
6、(蚕卵里孵出的蚁蚕)是蚕生命的开始,蚕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就会变成(蛹),从蛹里出来的(蚕蛾)交配产卵,(蚕蛾)死亡是蚕生命的结束。
7、蚕的生命是从(卵)开始的,一个(蚕卵)就是一个(生命)。
8、蚕卵是什么样的?答:先是淡黄色,后来变成紫黑色;扁圆形;和小米粒差不多大小。
9、当(温度)和(湿度)适合的时候,小蚕才会孵出来。
10、小蚕就要孵出来了,我们要做些什么?准备一个竹匾,里面放上新鲜的、干燥的、切成碎片或条的桑叶。
11、刚孵出的小蚕什么样?答:很小,黑色,像小蚂蚁,叫蚁蚕。
12、后来它的身体就会由黑色变成白色,这时时候的蚕什么样?白色、长圆筒形,身体由头、胸、腹三部分组成。
头较小,扁圆形;胸部三个环节,每个环节的腹面有一对足,共有三对胸足;腹部10个环节,第3、4、5、6节和第10节各有一对腹足,第8节背面有一突起,叫尾角。
13、蚕身体两侧的小黑点是什么?答:呼吸用的气门。
14、蚕用什么爬行?怎样爬行?答:腹足和尾足。
呈波浪式重复前行。
15、蚕怎样吃桑叶?胸部三对足把持桑叶,坚硬的上腭把桑叶切断。
蚕的口器是咀嚼式。
16、蚕生长到一定的阶段,会长出(新皮),换下(旧皮),这叫(蜕皮)。
17、蚕在它的幼虫阶段,要蜕几次皮?(四次)18、蚕的幼虫蜕四次皮后,不吃桑叶了,身体发黄发亮,这说明什么?它要吐丝结茧了。
部编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单元复习第二单
元知识梳理
本文档旨在对部编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的知识进行复和
梳理,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第一部分:植物的生长
植物需要哪些条件生长?
- 光线:植物需要阳光照射才能进行光合作用。
- 水分:植物需要水分供给,以维持其生命活动。
- 温度:适宜的温度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 空气:植物通过气孔吸收二氧化碳,并排出氧气。
植物的生长过程是什么样的?
- 种子发芽: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发芽,从而形成幼苗。
- 幼苗生长:幼苗通过光合作用和吸收水分、养分等进行生长。
- 植株形成:幼苗逐渐长大成为植株,根、茎、叶等器官形成。
- 结花结果:植株经过一定的生长过程后,会形成花朵并结出果实。
第二部分:动物的生长
动物是如何生长的?
- 幼体成长:动物从幼体逐渐成长为成体。
- 饮食摄取:动物通过进食获取所需的营养物质。
- 新陈代谢:动物通过新陈代谢进行能量转化和物质代谢。
- 生殖繁衍:成体动物通过生殖和繁衍后代。
动物生长的特点有哪些?
- 个体差异:不同种类的动物生长速度和方式有所不同。
- 生命周期:动物有不同的生命周期,如昆虫的完全变态等。
- 周期性生长:动物的生长一般呈现周期性,如鸟类的孵化季节等。
以上是部编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的知识梳理,希望这份文档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和巩固所学知识。
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复习知识点汇总1.植物的形态与(其生长的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2.沙漠里的降水很少,白天阳光强烈,气温很高,夜晚气温骤降。
仙人柱喜温暖向阳环境,耐干旱,适宜生长在炎热干旱的沙漠中。
高山上的土层很薄,气温很低,经常被积雪覆盖。
雪松耐阴抗旱,有一定的耐寒能力,分布范围广,可生活在高山上。
热带草原上的降水比较集中,一段时间干旱,另一段时间大量降水,一年中干季,雨季分明。
水瓶树的树干里储存水,抗干旱能力强,适宜生长在热带草原。
热带沿海地区全年高温,有些地方长受季风影响。
椰子喜光,在高温多雨,阳光充足和海风吹拂的条件下,生长发育良好,适宜生长在热带沿海。
3.叶子有正面和反面,表面光滑,颜色更深的一面,为叶片的正面。
大叶黄杨树叶比杨树树叶厚,光滑,大叶黄杨树叶上覆盖有比较厚的蜡质,所以较光滑。
杨树靠(落叶减少水分蒸发和养料消耗)过冬,大叶黄杨靠(树叶表面蜡质减少蒸发)过冬。
4.沙漠植物主要有仙人球,沙棘,骆驼刺,梭梭树,胡杨,仙人掌,沙葱,沙芦草,复活草。
沙漠中的植物的茎长得特别肥大,帮助植物储存充足水分,植物的根系特别发达,为植物吸收更多水分。
仙人掌和芦荟通过(减少水分蒸发和储水)来适应沙漠环境5.仙人掌储水秘密的秘密是:仙人掌的叶(呈针状),而且茎表面有(蜡质)覆盖,水的蒸发量极少。
沙漠植物的共同特点是:具有强大的根系,叶细小,表面有不透水的覆盖层。
6.根据水生植物的生活方式,一般将其分为以下几类:挺水植物、浮水植物、沉水植物。
7.水葫芦漂浮的秘密:压入水中后松手,它会上浮,用手挤很松软,掰开里面有大量孔洞。
原因:水葫芦里有大量气体,比较轻,容易漂浮。
8.观察金鱼藻的特点:搅动水槽里的水茎随水流扭动,往水槽里加水后整体漂浮。
原因:植株较轻,不固定在水底时,能漂浮。
茎柔软,在水流中不易折断。
9.莲的叶柄和地下茎内有(中空的管道),以保证植株的水下部分对氧气的需求。
红树能在海边茁壮成长,是因为从主干上长出了许多(支持根),扎入泥滩里以保持植物的稳定,有许多指状的(呼吸根)伸出地面,帮助植株吸收空气中的氧气。
三年级科学第二单元《植物的一生》知识点一、果实与种子1.果实一般都有果皮和种子,果皮有保护种子的作用。
萝卜里边没有种子,所以它不是果实。
2.实验题:(极有可能要考)3号瓶子的种子发芽了。
因为1号没有水分、2号温度不适宜、4号空气不足。
结论---种子发芽的三个必备要素:水分、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3.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有:(1)利用风力:如蒲公英、挪威枫。
(2)利用水力:如椰子、莲蓬。
(3)利用弹力:如豆类的种子。
(4)利用动物:如浆果、刺果等。
4.无论种子如何摆放,发芽后总是根朝下,叶苗朝上。
二、根和茎1.根可以分为(直根)和(须根)。
胡萝卜是一种特殊的(直根)。
2.根有(固定植物)和(吸收养料)的作用。
3.多数植物都有茎,茎的形态有:缠绕茎、直立茎、攀缘茎、匍匐茎。
牵牛花的茎是(缠绕茎)、杉树的茎是(直立茎)、爬山虎的茎是(攀缘茎)、西瓜的茎是(匍匐茎)。
4.(茎)承担着(运输)的任务——把(水和土壤中的养料)从根部运送到叶子中去,又把叶子制造的(食物)传送给植物的其他部分。
三、叶和花1.叶子都是由(叶柄)和(叶片)两部分构成,叶片上有(叶脉)。
2.不同植物的叶子,它们的(颜色)、(形状)、(大小)是不同的。
3.大多数植物利用(阳光)、泥土中的(水分)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在叶子里自己制造(“食物”)。
实验题结论:有叶片的塑料袋有凝结的小水珠,没有叶片的塑料袋没有水珠。
植物的叶片具有(蒸腾作用)与(光合作用)。
4.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是靠(绿叶)制造的。
5.植物总是向着阳光生长,说明植物具有(向光)性。
6.观察解剖油菜花时要按照(由外向里)的顺序。
7.花的构造有:(萼片)、(花瓣)、(雄蕊)、(雌蕊)。
花的各部分(构造)具有不同的(功能)。
萼片:保护未开的花。
花瓣:吸引昆虫。
雄蕊:制造花粉。
雌蕊:接受花粉。
8.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
(花粉)落在雌蕊的(柱头)上,这一过程就叫做(传粉)。
传粉后植物就有可能结出(果实)。
三下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1、自然界中动物种类很多,它们身体的外形、结构和生活习性千差万别,但是所有的动物都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后代、死亡的全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它们的生命周期。
2、对于不同的动物,生命周期长短不同,有的数小时,有的长达几百年,有的在生命的不同阶段形态变化不大(比如老虎、马等),有的在生命不同阶段形态有很大变化(比如蝴蝶、蚕等)。
3、刚生出来的蚕卵是淡黄色的,用放大镜看起来扁扁的有点椭圆,用尺量一量,长约1.2至1.3毫米左右,若一直放在常温下会逐渐变成紫黑色。
(即将孵化的卵呈现紫黑色)4、观察蚕卵颜色:灰绿色或紫褐色;形状:近似圆形;大小:小米粒大小5、通过放大镜观察蚕卵,有哪些发现呢?有个黑色的环状物在动。
有黄色的卵和白色的卵。
6、蚕的生命是从卵开始的,一个蚕卵就是一个生命。
7、孵化.蚕卵一般都保存在冰箱中,取出后放在室温下,最适合蚕卵孵化的温度大约是室温25℃,蚕卵会逐渐变成紫黑色,大约两个星期左右,即可孵化出幼虫。
幼虫把卵壳咬破后,先露出头部,然后爬出卵壳。
8、刚孵出来的小蚕是什么样的?刚孵出来身体颜色是褐色或黑褐色的,极细小,且多细毛,样子有点像蚂蚁,叫蚁蚕。
蚁蚕虽然小,但蠕动速度挺快的,身上长满细毛,大约两天后毛毛就不明显了。
蚁蚕长约2-3毫米,体宽约0.5毫米。
9、养蚕小窍门①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②小蚕爱吃桑叶。
它一出卵就要及时用毛笔或羽毛轻轻地把它刷到桑叶上。
③要让小蚕吃饱吃好,桑叶要新鲜并保持干燥,切成碎片或条。
④经常清除蚕的粪便和吃剩的残叶,保持小蚕“房间”的清洁。
⑤盒子上要扎几个洞,把小蚕放在空气流通的地方,不要在养蚕的房间里喷洒杀虫剂.10、寿命最短的植物-短命菊生命只有几个星期。
生命周期最短的小虫——蜉蝣生命周期最长的动物-海龟11、观察蚕的记录方式:可以采用拍照、画图、写观察日记、制作标本等方式记录小蚕的一生12、随着蚕的生长,它发生了哪些变化?1、颜色发生了变化2、大小发生了变化(体长、体重)3、吃食、排便的变化13、蚕生长到一定的阶段,会长出新皮,换下旧皮,这叫蜕皮。
1.观察、测量记录小蚕的生长变化情况可以采用拍照、画图、写观察日记、制作标本等方式。
蚕1.蚕的一生经历了(卵)(幼虫)(蛹)(成虫)四种形态.蚕是蚕的生命周期中的幼虫, 蚕蛾是蚕的成虫。
2.蚕的一生经历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这个过程就是蚕的生命周期。
蚕的生命周期大约为56天。
3.蚕的外形是白色,圆筒状,有头、胸、腹三部分。
4.小蚕爱吃桑叶,桑叶要新鲜并保持干燥,要保持小蚕“房间”的清洁,把小蚕放在空气流通的地方。
5.蜕皮:蚕生长到一定阶段,会长出新皮,换下旧皮,这叫做蜕皮。
6.蚕的一生总共要蜕5次皮,其中幼虫期要蜕4次皮。
7.蜕皮是蚕生长过程中的显著特点,蚕每次蜕皮后身体都会发生变化。
8.蚕蜕皮之前,蚕不吃食物,头胸部昂起,不再运动,好像睡着一样,这样的现象叫做“眠”9. 蚕在阴暗、干燥、温暖的环境中生长的好。
10. 食物、气温、有害气体、疾病等都会影响蚕的生存11蚕蜕皮四次后变成五龄蚕,即将吐丝的蚕不吃桑叶,身体缩短,发黄而透明。
蚕是8字形吐丝的。
12 蚕到了五龄末期体现出老熟的特征:(1).先是排出的粪便由硬变软,由墨绿色变成叶绿色;(2).食欲减退,食桑量下降;(3).前部消化管空虚,胸部呈透明状;(4).继而完全停食,体躯缩短,腹部也趋向透明,蚕体头胸部昂起,口吐丝缕,左右上下摆动寻找营茧场所。
13蚕吐丝把自己严严地包裹了起来,变成了(蛹)14.为为什么要在孵化小蚕的盒盖上扎小孔呢?为什么要洒水呢?小蚕的孵化与什么有关?①因为小蚕要呼吸。
②这是因为蚕卵孵化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③蚕孵化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蚕卵1.蚕的生命是从蚕卵开始的,蚕卵是有生命的。
一个蚕卵就是一个生命。
2. 刚产下的蚕卵的颜色是淡黄色或黄色。
3. 蚕卵是扁圆形的,像芝麻那么大。
.快要孵化出蚕宝宝的蚕卵颜色是紫黑色的。
4.蚕卵的颜色变化:淡黄色--玫瑰红色—紫黑色。
5.蚕卵里孵出的蚁蚕是蚕生命的开始,蚕生长发育到一定的阶段会变成蛹,从蛹里出来的蚕蛾交配产卵,蚕蛾死亡是蚕生命的结束。
三年级科学复习资料第二单元知识点第一篇:三年级科学复习资料第二单元知识点线号学题答得封不名姓内线封密级班密校学三年级科学复习资料第二单元知识点一、填空1、蜗牛的身体包括:头、腹、尾、壳、触角、眼睛、嘴等组成。
★2、蜗牛没有脚,蜗牛的足叫腹足。
蜗主要靠腹足爬行。
★3、蜗牛喜欢在潮湿的环境中生活。
蜗牛休眠后要唤醒它,可以把它放入水中。
★4、蜗牛有牙齿,牙齿长在舌头上。
蜗牛用气孔呼吸,从肛门中排出粪便。
★5、蚯蚓由口、环带、肛门组成。
蚯蚓的身体摸起来总是湿湿的。
★6、蜗牛壳上一圈一圈的线叫螺线。
★7、蚯蚓喜欢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但是蚯蚓怕水,所以别把蚯蚓长时间放在水里。
★8、蚂蚁由头、胸、腹三部分组成,头上长有一对触角,胸部长有3对(或6只)脚。
★9、、金鱼身上长着鳞片和鱼鳍。
用鳍帮助游泳。
金鱼用鳃呼吸。
★10、象龟是世界上寿命最长的动物。
11、昆虫是动物界中最大的一个类群,有100多万种。
昆虫是唯一具有三对足的动物。
★12、生活在海洋中的蓝鲸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
世界上最小的动物叫是蜂鸟。
非洲象陆地上最大的动物。
长颈鹿是世界上最高的动物。
★13、池塘中生活着很多小动物,数量最多的是鱼类。
★二、判断1、蜗牛、蝗虫和蚂蚁是同一种动物。
(∨)2、蜗牛的两对触角一对长一对短。
(∨)3、放大镜是常用的观察工具。
(∨)4、植物的叶主要由叶片、叶柄构成。
(∨)5、因为蜗牛的身体十分柔软,所以无法比较它们的大小。
(×)6、蚂蚁和蚯蚓的身体相差很大,没有相同点。
(×)7、蚂蚁找到了食物会马上把它吃掉。
(×)8、蜗牛的身体有伸缩性,所以不能测量它的大小。
(×)9、蜗牛喜欢吃菜叶。
(∨)10、蜗牛的粘液是用来标识路线的。
(×)11、在砖块下我们容易找到蜗牛。
(∨)12、观察小动物时,我们要爱护它们,不伤害它们。
(∨)13、蜗牛的一对小眼睛长在它的一对触角上的。
(×)14、蜗牛喜欢吃蔬菜,不吃水果。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知识要点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知识要点一、迎接蚕宝宝的到来1.动物卵孵化出幼虫或幼崽,这个过程叫做孵化。
2.蚕的一生从蚕卵开始,每个蚕卵都代表着一个生命。
3.蚕卵扁圆形,中间凹陷,大小与芝麻相似。
4.蚕卵刚产下时为淡黄色,孵化时变成紫黑色。
孵化出的小蚕是黑色的,很小,像蚂蚁一样,称为蚁蚕。
5.蚕卵的颜色会变化:淡黄色→玫瑰红色→紫黑色→白色。
蚕卵快要孵化出蚕宝宝时是紫黑色的,孵化后变成白色。
6.蚕卵孵化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在放置蚕卵的盒子上要扎上小孔,因为蚕卵需要呼吸。
7.养蚕的小窍门:1)小蚕喜欢吃桑叶,孵化后要及时将它们刷到桑叶上。
2)桑叶要新鲜并保持干燥,可以切成碎片或条。
3)经常清除蚕的粪便和吃剩的残叶,保持小蚕“房间”的清洁。
4)将小蚕放在通风的地方,不要在养蚕的房间里喷洒杀虫剂。
二、认识其他动物的卵1.动物卵里孕育着新的生命,条件合适时,它会发育成为一个新的生命体。
2.靠卵来繁殖后代的方式叫做卵生,例如青蛙、鸡等。
3.常见的卵生动物有鲫鱼、乌龟、蚂蚁、蚕等。
4.动物的卵可以根据卵外是否有硬壳分成两类:有硬壳的如蛇卵、鸡蛋等,没有硬壳的如蛙卵、鱼卵等。
5.将熟鸡蛋纵向切开,可以看到内部构造,包括气室、卵白、卵黄、卵壳。
6.鸡蛋蛋黄上的小白点是胚,它代表着鸡宝宝生命的开始。
7.孵出小鸡大约需要3个星期。
三、蚕长大了1.蚕卵孵化出小蚕,小蚕是蚕的幼虫。
2.蚕生长到一定阶段会长出新皮,换下旧皮,这个过程叫做蜕皮。
3.蚕的一生共蜕皮6次,其中从蚁蚕到吐丝结茧前蜕皮4次,蛹期蜕皮2次。
4.蚕蜕皮前会高高仰起头部,不吃也不动,好像睡着了一样,这被称为“眠”,是蚕宝宝要蜕皮的征兆。
5.蚕身体呈长圆筒形,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身上有环节,两侧的小黑点叫气门。
6.可以用放大镜观察蚕的幼虫和它们的食物。
7.可以用画图记录看到的蚕的幼虫和它们的食物。
8.可以在蚕房中搭建一些小架子或用纸做一些小格子,为蚕宝宝结茧做好准备。
第二单元动物1、寻访小动物1、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生存依赖于(环境)。
2、在寻访小动物观察活动中,我们应该做到什么?答:(1)爱护小动物,不伤害它们。
(2)保持动物的生存环境。
(3)注意安全,不在有危险的地方活动。
2、蜗牛(一)1、蜗牛是(软体)动物。
2、蜗牛的身体由(壳)、(腹)、(头)、(眼睛)、(触角)和(口)组成。
3、用铅笔或小棒轻轻碰触蜗牛,它会(把身体缩进壳里)。
4、蜗牛利用(腹足)爬行,头上有(两对触角),(长的一对触角)上长有眼睛,爬过之后会留下(黏液)。
黏液作用:使腹足经常保持湿润,避免爬行时受到损伤。
5、蜗牛、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
6、蜗牛食物:(蔬菜)、(杂草)和(瓜果皮)。
3、蜗牛(二)1、唤醒蜗牛:放入(常温的水中)。
2、蜗牛是世界上牙齿最多的动物。
它利用(齿舌)先把食物一点一点磨碎,再慢慢地吃下去。
3、蜗牛用(气孔)呼吸,靠(肛门)排便。
蜗牛的粪便是(褐色线状的)。
4、饲养蜗牛的生活环境?答:在饲养箱或广口瓶内,先铺上一层潮湿的土壤,再放入几条树枝和几片落叶,就可以饲养蜗牛了。
5、蚯蚓1、蚯蚓生活在(花坛)、(草地)、(菜园)、(墙角)的土壤里。
2、蚯蚓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身体上有(口)、(环带)、(肛门)。
3、蚯蚓是(陆生环节动物)。
4、不要把蚯蚓长时间放入水中。
5、蚯蚓受刺激时,身体会伸缩。
6、蜗牛和蚯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相同点:都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身体(柔软),都会(爬行),会吃(食物),会(排泄),会(繁殖后代)等。
不同点:蚯蚓在地下生活,而蜗牛在地面生活。
蚯蚓没有触角,而蜗牛有触角。
蚯蚓后背没有壳,蜗牛有。
蚯蚓吃落叶等食物,蜗牛吃菜叶等食物。
6、蚂蚁1、蚂蚁的身体可以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3对足,生活在洞穴(土壤)中。
2、蚂蚁适应在(陆地)上生活。
3、蚂蚁是怎样交流信息的?答:蚂蚁在行进的过程中,会分泌一种“信息素”,这种“信息素”会引导后面的蚂蚁走相同的路线。
第二单元复习资料1.生命体具有一些基本的特征—都是有物质构成的,都是有新陈代谢活动,能适应和影响环境的,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进行生长发育和繁殖。
2.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中生长着不同的动物。
3.动物有基本的生存需要:事务,空间和应激性。
4.动物会经历出生,发育和死亡的过程,会繁殖它们的后代5.动物的相同点: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会运动,需要食物维持生命,会排泄废物,会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会生长发育,会繁殖后代。
第一课寻访小动物1.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笔筒的环境中生长着不同的动物。
2.在观察活动中,我们能做到:爱护小动物,不伤害它们,保持动物的栖息地的原貌,保护它们的生存环境,注意安全,不在有危险的地方活动3.哪些场所影藏着危险?如树洞,草丛,地上的小洞等。
那些小动物会对人类造成伤害?如,蛇,蜈蚣,蝎子等。
那些活动可能出安全事故?用手摸看不清的洞,或是用手跑到茂盛的草丛等第二课蜗牛1蜗牛属于软体动物中的腹足纲,肺螺亚纲,蜗牛科。
软体动物的特征:身体柔软,身体的外面有贝壳(或者已经退化),都极有外套摸。
由于软体动物一般都具有贝壳,因此通常把软体动物也叫贝类。
我们熟悉的软体动物有田螺,螺丝,河蚌,牡蛎,蛤,乌贼,鱿鱼等。
2.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场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缩进壳内躲避危险等。
3.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腹足做细波浪状运动并在爬行中留下粘液痕迹。
4.不同的蜗牛,壳有两种螺线旋转方向,一种壳上螺线旋转方向是从里向外顺时针。
另一种螺线旋转方向是从里向外逆时针的。
壳逆时针转的在我国比较少见5.蜗牛的身体:有腹,头,壳,触角,眼睛,口。
触角有两对,长的触角顶部有眼,短的一对触角上没有眼。
6会运动是动物区别与植物的一项重要特征,动物怎么样运动,又体现了动物的身体结构和功能,体现了动物的多样性。
7蜗牛是用它的腹部爬行的,蜗牛的腹部就是蜗牛的足,这种足叫腹足。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复习归类
整理
本文档为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的复归类整理,旨在
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一、植物的繁殖
1. 有性生殖
植物通过花粉传递和卵细胞进行有性生殖。
其中包括以下过程:- 授粉:花粉传递到雌蕊柱头上
- 授精:花粉管生长到卵细胞,与之融合形成种子
2. 无性生殖
植物通过根、茎、叶等部位进行无性生殖。
以下是常见的无性
生殖方式:
- 茎的结实:茎部生根,形成新的植株
- 叶的繁殖:叶片上生出新的小植物
- 地下茎的繁殖:地下茎上生出新的植株
二、水的性质和运动
1. 水的性质
水具有以下特点:
- 无色、无味、无臭
- 密度大,重量重
- 三态转变:液态、固态、气态
2. 水的运动
水具有以下运动方式:
- 流动:水会沿着斜面或管道自上而下流动
- 蒸发:水蒸发成水蒸气,升华成气体
- 冻结:水在低温下形成冰晶固态
三、空气对物体的影响
1. 空气的存在
空气对物体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 空气对物体的支持作用:空气可以支撑物体,使其浮在空中- 空气对物体的阻力作用:空气可以阻碍物体的运动
2. 空气的压力
空气具有压力,对物体产生以下影响:
- 压力传导:空气压力可以传导到物体表面
- 压力变化:气压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以上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的复习归类整理,希望能帮助到你的学习。
如需更多详细内容,请参考教材或与老师进行进一步交流。
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复习要点一、寻访小动物1、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中生长着不同的动物。
2、在学校附近能观察到哪些小动物?蝗虫、蝴蝶、鸟、蚯蚓、蟋x ī蟀shu ài 、蚂蚁等。
3、在观察活动中,我们能做到:爱护小动物,不伤害它们;保持动物的生存环境,保护它们的生存环境;注意安全,不在有危险的地方活动。
二、蜗牛1、蜗牛是褐h â色的。
2、蜗牛的身体分为头、腹、尾三部分。
头部有眼睛、触角和嘴巴。
蜗牛有两对触角,前面一对比较短,后面一对较长,长的触角顶端有眼睛。
3、用小棒或铅笔轻轻触碰蜗牛的身体,蜗牛会如触角伸缩、身体缩进壳内来躲避危险等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
4、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腹足做细波浪状运动并在爬行中留下黏ni án 液痕迹。
蜗牛是用它的腹部爬行的。
蜗牛的腹部就是蜗牛的足,这种足叫腹足。
3、蜗牛休眠了,放入温水中让蜗牛醒来。
4、蜗牛在墙壁、树叶等处爬过以后,总是留下一条清晰的痕迹,就是足腺分泌的黏液形成的。
足腺xi àn 分泌黏液,能使腹足经常保持湿润,避免爬行时受到损伤。
5、当受到敌害侵扰时,它的身体便缩回壳内,并分泌出黏ni án 液y â将壳口封住;当外壳损害致残时,它能分泌出某些物质修复肉体和外壳。
6、用两个手指轻轻捏住蜗牛壳,当蜗牛的身体扭动时,就能看到壳的上部出现一个小孔,这就是蜗牛的呼吸孔。
蜗牛用肛门排泄废物。
7、(蜗牛喜欢吃菜叶等食物。
)蜗牛觅食范围非常广泛,主食各种蔬菜、杂草和瓜果皮;农作物的叶、茎、芽、花、多汁的果实8、蜗牛的口在头部的腹面,口里有颚â片和齿舌。
颚片有咀j ǔ嚼j u ã食物的作用。
齿舌上生长着很多排列得很整齐的小齿,齿舌前端可以从口里伸出来,刮g u ā取食物。
9、蜗牛的特点是:生活在地面潮湿之处,有壳,身体柔软,有触角和眼睛,吃菜叶等食物,会排泄,对外界刺激有反应。
第二单元动物1.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中生长着不同的动物。
2.蜗牛的身体分(头部、腹部、尾部)三部分。
头部有(眼睛、触角和嘴巴)。
蜗牛有两对(触角),前面一对比较(短),后面一对较(长),长的触角顶端有(眼睛)。
3.蜗牛靠(腹足)爬行。
蜗牛腹足中的粘液可以保护腹足(腹足经常保持湿润,避免爬行时受到损伤)。
4.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
如(触角伸缩)、(身体缩进壳内)。
5.蜗牛喜欢吃(菜叶)等食物。
6.蜗牛用(肛门排泄废物),用(气孔)进行呼吸。
7.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
8.蚯蚓身体由许多(环节)构成,身体上有(口)、(环带)、(肛门)。
9.我们用手等碰触蚯蚓时,蚯蚓身体会(收缩)。
10.蚯蚓不适应(水中的环境),不能把蚯蚓长时间放在水里。
11.蜗牛和蚯蚓的相同点是:都适应(潮湿)的环境,身体(柔软),都会(爬行),会吃(食物),会(排泄),会(繁殖后代)等。
12.蚂蚁适应在(陆地)上生活。
13.蚂蚁喜欢吃(白糖、面包屑)等甜食。
14.蚂蚁的特点:生活在(陆地)上,身体有(头、胸、腹)三节,长着六只(脚),运动(爬行),(群居)生活,食物(多样),会(繁殖后代)等。
15.蚂蚁在行进的过程中,会分泌一种(“信息素”),这种“信息素”会引导后面的蚂蚁走(相同的)路线。
如果我们用手划过蚂蚁的行进队伍,干扰了蚂蚁的“信息素”,蚂蚁就会失去方向感,到处乱爬。
16.鱼类有适应水生环境的(结构),具有(生命体)的基本特征。
17.金鱼是一种常见的(观赏鱼)。
金鱼是(人工培育)的,品种很多,是常见的家养动物。
18.金鱼的特点是:生活在(水中),身体表面有(鳞片),用(鳍)游泳,用(鳃)呼吸,吃(鱼食)和(面包屑)等,会(繁殖后代)等。
19.金鱼的进食方式是(吞食)。
喂金鱼时一次喂得太多,会把金鱼胀死的。
20.金鱼呼吸时,水流过金鱼的(鳃部),鱼鳃就能利用水中的(氧气)进行呼吸。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地球知
识要点复习
重要概念和定义
- 地球是我们居住的星球,是宇宙中唯一已知存在生命的行星。
- 地球由三层组成:地壳、地幔和地核。
- 地球表面由陆地和海洋组成。
地球的运动
- 地球自转:地球每天围绕自己的轴线旋转一圈,完成一次自转。
- 地球公转:地球绕太阳运动,完成一次公转约为365天。
地球的特征
- 地球有气候、水和土壤等自然环境特征。
- 地球上有山脉、平原、丘陵、河流、湖泊和海洋等地理地貌
特征。
地球的资源
- 地球上的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和人类社会创造的资源。
- 自然资源包括水、空气、土地、矿产等。
- 人类社会创造的资源包括建筑、交通工具、耕地等。
地球的保护
- 保护地球是每个人的责任。
- 我们应该节约用水、节约用电、垃圾分类等,为保护地球做出贡献。
问题解答
1. 地球的运动有哪些?
- 地球自转和地球公转。
2. 地球的表面由什么组成?
- 地球的表面由陆地和海洋组成。
3. 地球的资源有哪些?
- 地球的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和人类社会创造的资源。
4. 保护地球应该做些什么?
- 保护地球应该节约用水、节约用电、垃圾分类等行为。
以上是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地球的知识要点复习,希望对你有帮助!。
2023部编人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
元基础知识点归纳
本文档旨在归纳总结2023部编人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的基础知识点。
以下是该单元的主要内容:
1. 自然界的四季变化自然界的四季变化
- 春季:草木萌发,春雷润物。
- 夏季:阳光明媚,农作物生长旺盛。
- 秋季:果实累累,秋风送爽。
- 冬季:寒冷刺骨,万物休眠。
2. 太阳和地球太阳和地球
- 太阳是光源,能提供光和热能。
- 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年有四季的变化。
- 地球自转引起了昼夜交替。
3. 水的三态变化水的三态变化
- 水在不同温度下会发生三态变化:固态、液态和气态。
- 冰是水的固态,可溶于水中。
- 水蒸气是水的气态,可以冷凝成水。
4. 空气的存在空气的存在
- 空气是我们周围的气体,无色、无味、无形。
- 空气对生命很重要,我们呼吸空气维持生命活动。
5.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 物体振动产生声音,声音可以传播。
- 声音通过振动传到我们的耳朵,我们才能听到声音。
这些是2023部编人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的基础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教科版三年级上第二单元科学素养复习要点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一、填空题1.我们可以借助(简易天平)来测量空气的质量。
2.风是由(空气的流动)形成的。
3.旗帜招展、柳枝摆动,我们就知道了(风)的存在。
4.空气是由许多空气微粒组成的,当受到压力时,微粒之间的距离会(缩短),当压力消失后,它们之间的距离会(变长)。
5.(皮球)、(水枪)、(轮胎)等都是运用了空气可以被压缩的性质。
6.空气虽然很轻,但是有一定的(质量)。
7.如图是小明自制的天平,此时天平左右两端分别放入一个充好气的皮球和一些豆子,处于平衡状态。
当往皮球中继续打入10筒空气,天平会(向皮球这边倾斜)。
如果将皮球里的空气全部放掉,这时,天平又将(向豆子这边倾斜)。
1.8.拿一个塑料袋,抓住袋口,在空中挥动几次,然后抓紧袋口,可以发现塑料袋变得(鼓鼓的),这时,,塑料袋内装满了(空气)。
9.孔明灯是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制成的。
10.将一个空瓶瓶口稍微向上倾斜放置水中,发现瓶口有气泡冒出,冒出的气泡是(空气)。
11.地球被一层厚厚的(大气)包围着。
12.水和空气的共同点的是(会流动)。
13.一般情况下,空气没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14.同一个气球可以变成各种形状,这主要是利用了空气的(无固定形状)特征?15.杯子应该(竖直倒扣)放入水中,纸团才不会湿。
16.空气(占据空间)的大小可以发生变化17.能弹得很高的篮球里的气体是(压缩的空气)。
18.注射器抽进空气,堵住口,用力压活塞,活塞会(推到一定程度推不动)。
19.做“注射器压缩空气”的实验时,如果将活塞往下压,能观察到的现象是(活塞压下去后会弹回一点)。
20.当天平达到平衡后,给一端的皮球充入一定量的空气,天平会向(皮球一端倾斜)。
21.拍打篮球时,篮球能蹦得很高,这主要是因为篮球里的(空气被压缩,具有弹性 )。
22.在使用自制天平前要先调节天平的(平衡)。
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一、填空题。
1、蚕的生命是从(卵)开始的,一个(蚕卵)就是一个生命。
2、蚕卵近似(圆形),看上去很像(小米粒),宽约( 1 )毫米,厚约(0.5)毫米。
刚产下的蚕卵是(淡黄色)或(黄色)的,经1天~2天变成(淡红色)、(浅褐色),再经3天~4天变成(灰绿色)或(紫黑色),以后不再发生变化。
3、养蚕窍门:小蚕爱吃(桑叶)。
它一出生就要及时用毛笔或羽毛轻轻地要把它刷到(桑叶)上;要让小蚕吃饱吃好,(桑叶)要新鲜并保持干燥,切成碎片或条;经常清除蚕的粪便和吃剩的残叶,保持小蚕“房间”的清洁;把小蚕放在(空气)流通的地方,不要在养蚕的房间喷撒杀虫剂。
4、蚕生长到一定阶段,会长出新皮,换下旧皮,这叫(蜕皮),蚕的一生要蜕(六)次皮。
5、从卵里出来的蚕是蚕的(幼虫),蚕蛾是蚕的(成虫)。
6、蚕适于在温度范围为(22℃——29℃)的环境中生长,其最适合的温度为(27℃)左右。
7、蚕卵里孵出的蚁蚕是蚕生命的(开始),蚕生长发育到一定的阶段就会变成蛹,从蛹里出来的蚕蛾交配产卵,蚕蛾的死亡是蚕生命的(结束)。
8、蚕的外形是(白)色,(圆筒状),有(头)(胸)(腹)三部分。
在吐丝前就(不吃)桑叶了,身体(发黄发亮)。
9、蚕身体两侧的小黑点是(气门),是蚕(呼吸器官)的开口。
蚕的口器是(咀嚼式口器)10、蚕蛾是(白)色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蚕蛾交配后会产大量的卵。
刚产下的卵是(白)色的,后来又变成了(浅黄色)色。
11、蚕蛾分(雄)和(雌),(雄)和(雌)交配后,(雌)产卵繁殖后代。
12、蚕蛹被(茧)包裹,(茧)起到保护蛹的作用。
13、蚕蛹经过(10天——15天)天,会变成蚕蛾。
14、(养蚕)、(抽取蚕丝)织成丝绸,是我国的伟大发明。
远在(4000 )多年以前,我国劳动人民就已经开始(养蚕),利用(蚕丝)织成华丽的绸缎和各种丝制品。
15、蚕卵里孵出的(蚁蚕)是蚕生命的开始,蚕生长发育到一定的阶段会变成(蛹),从(蛹)里出来的(蚕蛾)交配产卵,(蚕蛾)死亡是蚕生命的结束。
16、蚕的一生经历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这个全过程就是蚕的(生命周期)。
蚕的生命周期大约为(56 )天。
17、蚕的一生经历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
18、蚕在整个生命周期中,(食物)、(气温)、(有害气体)、(疾病)等,都会影响蚕的生存。
19、动物可分为(变态)动物和(不变态)动物20、各种动物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包括(出生)、(生长发育)、(繁殖)和(死亡)。
不同动物的生命周期所经历的阶段(不一定)相同,周期长短也(不一定)相同。
有的动物一生中要经历(变态),有的则(形态不变),只是(大小)发生了变化。
21、人可以按年龄划分为(儿童)、(青年)、(中年)、(老年)22、观察、测量记录小蚕的生长变化情况可以采用(拍照)、(画图)、(写观察日记)、(制作标本)等方式二、判断题。
1、自然界中的动物都有生命周期,也都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
(√)2、人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人和动物一样也具有生命周期。
(√)3、人和动物寿命的长短与生活环境无关。
(×)4、自然界中的动物有很多种,它们身体的外形、结构以及生活习性千差万别,所以,并不是所有的动物都要经历出生、出生到死亡的全过程。
(×)5、这个过程就是动物的生命周期。
(√)6、对于不同的动物,这个过程的长短和变化是相同的。
(×)7、有的数小时,有的长达几百年;有的形态变化不大,有的在生命的不同阶段形态有很大的差异。
(√)8、养蚕、抽取蚕丝织成丝绸,是我国的伟大发明之一。
(√)9、自然界中没有动物的一生要经过变态。
(×)10、在人的一生中,有两个时期长得最快。
第一个时期是出生前后,即胎儿期到出生后1岁,短短的1年零六个月,身高和体重都飞速增长。
第二个时期是青春发育期,即10岁~20岁间。
(√)三、选择题1、人和动物通过( C )使其物种不会随着个体的衰老死亡而灭亡,并得以不断延续。
A、出生B、生长发育C、繁殖D、死亡2、蚕是一生要蜕(D )次皮。
A、一B、四C、八D、六3、蚕的一生经历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这个全过程就是蚕的生命周期。
蚕的生命周期大约为( B )天。
A、30B、56C、65D、3654、完全变态的昆虫的一生和蚕一样,要经历卵、幼虫、蛹和成虫四种形态;不完全变态的昆虫一生经历卵、幼虫和成虫三个阶段。
常见的昆虫中,蜜蜂、蚂蚁、苍蝇、蚊子、跳蚤、蝴蝶、蛾子,以及各种甲虫都是(B)的;蝗虫、蟋蟀、螳螂、蜻蜓、蝉、蟑螂、蚜虫、虱子等都是(D )的。
A、变态B、完全变态C、不变态D、不完全变态5、蚕最喜欢吃(A )。
A、桑叶B、白菜叶C、莴苣笋叶6、蚕一生的生长变化过程是(A )。
A、卵-幼虫-蛹-成虫B、幼虫-卵-蛹-成虫C、卵-蛹-幼虫-成虫D、卵-幼虫-成虫-蛹7、下列动物那种是变态动物(A )。
A、蚕B、袋鼠C、猫8、下面的动物中幼年期和成年期变化很大的动物是(C )。
A、袋鼠B、鸡C、蚂蚁9、以下哪种动物的生长周期最长:( B )A、猫B、乌龟C、蝴蝶10、以下哪种动物的生长周期最短:(A )A、蜻蜓B、山羊C、鱼11、以下哪种动物的生长周期与蚕不同:(A )A、鸡B、蝴蝶C、飞蛾12、蚕蛾的胸部长有(C )足和( B )翅膀。
A、1对B、2对C、3对四、问答题1、蚕身体两侧的小黑点是什么?答:呼吸用的气门。
2、蚕用什么爬行?怎样爬行?答:腹足和尾足。
呈波浪式重复前行。
3、蚕怎样吃桑叶?答:胸部三对足把持桑叶,坚硬的上腭把桑叶切断。
蚕的口器是咀嚼式。
4、刚孵出的小蚕什么样?答:很小,黑色,像小蚂蚁,叫蚁蚕5、蚕的幼虫蜕四次皮后,不吃桑叶了,身体发黄发亮,这说明什么?答:它要吐丝结茧了。
6、、蚕要吐丝了,我们要做什么?答:为它搭个小架子或用纸做些小格子,让它在那里结茧。
7、蚕怎样吐丝?答:身体运动,头来回晃动。
8、吐完丝的蚕有什么变化?答:身体变小,藏在茧内变成蛹。
9、把茧剪开后,茧内有什么?答:蚕吐完丝后蜕下来的皮,蛹。
10、蛹什么样?它还活着吗?答:纺缍形,外皮黄褐色,硬。
一节一节的,一端粗,一端尖,粗的一端是头。
长出了复眼和触角、翅。
活着,它一般不动,但受到外界刺激时它会动。
11、蚕茧什么样?答:椭圆形,白色或黄色,和红枣差不多大小。
12、怎样把蚕茧上的丝抽出来?答:把蚕茧放在热水中浸泡一下,用竹签把丝头挑出来,将丝一圈圈绕在纸板上。
13、一条蚕吐的丝大约有多长?答:大约1500米14、蛹在蚕茧里还变吗?答:变,变成蚕蛾。
15、雌蛾和雄蛾有什么区别?答:雌蛾:体大触角颜色浅翅短小爬行慢雄蛾:体小触角颜色深翅大爬行较快翅膀振动飞快16、蚕蛾、蚂蚁、蜻蜓有什么相同之处?答:身体都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都有一对触角,胸部都有三对足。
它们都是昆虫。
17、你会为动物分类吗?答:(1)根据动物的一生中是否经历变态分为两类:一类是变态动物,一类是不变态动物。
什么叫变态?答:有些动物的幼年期和成年期的样子很不相同,从一种形态变成了另外一种形态,这种变化叫做变态。
举例:如蚕,蝴蝶,苍蝇,蚊子,蝉、蜻蜓等;这变态还得看它一生经历了几个阶段,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的就是完全变态,如蚕,蝴蝶,苍蝇,蚊子等,只经历卵----幼虫----成虫三个阶段的是不完全变态,如蝉、蜻蜓等;有的动物一生中形态不变,只是大小发生了变化,这就是不变态的动物。
如狗,猫,鸡等。
(2)根据动物繁殖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从卵里孵化而来的,也就是卵生,如鸡,鸭、鹅、龟等;一类是由母亲直接生下来的,也就是胎生,如狗,猫,猪、马等。
18、人的一生:要经历哪几个阶段?按年龄段怎样分组?牙齿生长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成年人有多少颗牙齿?答:人的一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按年龄段分为儿童(15岁以前);青年(16---35岁);中年((35----60岁);老年(60岁以后)。
牙齿生长过程可分乳牙阶段、混合牙阶段、恒牙阶段。
成年人有28——32颗19、你想长寿吗?那就得学会健康生活。
我们该为今后的健康成长做哪些准备?答:充足的睡眠,足够的营养,加强体育锻炼20、影响蚕的生命和变化的因素是什么?答:环境因素五、填表1、蚕的一生2、各年龄段人的身体变化特点学习资料仅供学习与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