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正数和负数》第二课时资料讲解
- 格式:ppt
- 大小:994.50 KB
- 文档页数:13
正数和负数教案(第二课时)人教版数学1.1正数和正数第二课时三维目的一。
知识与技艺进一步稳固正数、正数的概念;了解在同一个效果中,用正数与正数表示的量具有相反的意义。
二。
进程与方法阅历举一反三用正、正数表示身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进而发现它们的共同特征。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鼓舞先生积极思索,激起先生学习的兴味。
教学重、难点与关键1.重点:正确了解正、正数的概念,能运用正数、•正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难点:正数、正数概念的综合运用。
3.关键:经过对实例的进一步剖析,•使先生看法到正正数可以用来表示理想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教具预备投影仪。
教学进程四、温习提问课堂引入1.什么叫正数?什么叫正数?举例说明,•有没有既不是正数也不是正数的数?2.假设用正数表示盈利5万元,那么-8千元表示什么?五、新授例1.一个月内,小明体重添加2kg,小华体重增加1kg,小强体重无变化,写出他们这个月的体重增长值。
2.2021年以下国度的商品进出口总额比上年的变化状况是:美国增加6.4%,德国增长1.3%,法国增加2.4%,英国增加3.5%,意大利增长0.2%,•中国增长7.5%.写出这些国度2021年商品进出口总额的增长率。
剖析:在一个数前面添上负号,它表示的是与原数具有意义相反的数。
•负与正是相对的,增长-1,就是增加1;增长-6.4%就是增加6.4%,那么什么状况下增长率是0?当与上年持平,既不增又不减时增长率是0.解:1.这个月小明体重增长2kg,小华体重增长-1kg,小强体重增长0kg.2.六个国度2021年商品进出口总额的增长率区分为:美国-6.4%,德国1.3%,法国-2.4%,英国-3.5%,意大利0.2%,中国7.5%.归结:在同一个效果中,区分用正数与正数表示的量具有相反的意义,如盈利-•2千元,就是赔本2千元;行进-3米,就是前进3米;糜费-14元,就是浪费14元;向南走-•7米,就是向北走7米,因此盈利2千元与盈利-2千元具有相反的意义。
负数教案第二课时正数和负数教案第二课时人教版数学第二课时三维目标一。
知识与技能进一步巩固正数、负数的概念;理解在同一个问题中,用正数与负数表示的量具有相同的意义。
二。
过程与方法经历举一反三用正、负数表示身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进而发现它们的共同特征。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与关键1.重点:正确理解正、负数的概念,能应用正数、•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难点:正数、负数概念的综合运用。
3.关键:通过对实例的进一步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正负数可以用来表示现实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教具准备投影仪。
教学过程四、复习提问课堂引入1.什么叫正数?什么叫负数?举例说明,•有没有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的数?2.如果用正数表示盈利5万元,那么-8千元表示什么?五、新授例1.一个月内,小明体重增加2kg,小华体重减少1kg,小强体重无变化,写出他们这个月的体重增长值。
2.2001年下列国家的商品进出口总额比上年的变化情况是:美国减少6.4%,德国增长1.3%,法国减少2.4%,英国减少3.5%,意大利增长0.2%,•中国增长7.5%.写出这些国家2001年商品进出口总额的增长率。
分析:在一个数前面添上负号,它表示的是与原数具有意义相反的数。
•负与正是相对的,增长-1,就是减少1;增长-6.4%就是减少6.4%,那么什么情况下增长率是0?当与上年持平,既不增又不减时增长率是0.解:1.这个月小明体重增长2kg,小华体重增长-1kg,小强体重增长0kg.2.六个国家2001年商品进出口总额的增长率分别为:美国-6.4%,德国1.3%,法国-2.4%,英国-3.5%,意大利0.2%,中国7.5%.归纳:在同一个问题中,分别用正数与负数表示的量具有相反的意义,如盈利-•2千元,就是亏本2千元;前进-3米,就是后退3米;浪费-14元,就是节约14元;向南走-•7米,就是向北走7米,因此盈利2千元与盈利-2千元具有相反的意义。
1.1正数和负数教案(第二课时)人教版数学1.1正数和负数第二课时三维目标一。
知识与技能进一步巩固正数、负数的概念;理解在同一个问题中,用正数与负数表示的量具有相同的意义。
二。
过程与方法经历举一反三用正、负数表示身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进而发现它们的共同特征。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与关键1.重点:正确理解正、负数的概念,能应用正数、•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难点:正数、负数概念的综合运用。
3.关键:通过对实例的进一步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正负数可以用来表示现实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教具准备投影仪。
教学过程四、复习提问课堂引入1.什么叫正数?什么叫负数?举例说明,•有没有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的数?2.如果用正数表示盈利5万元,那么-8千元表示什么?五、新授例1.一个月内,小明体重增加2kg,小华体重减少1kg,小强体重无变化,写出他们这个月的体重增长值。
2.2019年下列国家的商品进出口总额比上年的变化情况是:美国减少6.4%,德国增长1.3%,法国减少2.4%,英国减少3.5%,意大利增长0.2%,•中国增长7.5%.写出这些国家2019年商品进出口总额的增长率。
分析:在一个数前面添上负号,它表示的是与原数具有意义相反的数。
•负与正是相对的,增长-1,就是减少1;增长-6.4%就是减少6.4%,那么什么情况下增长率是0?当与上年持平,既不增又不减时增长率是0.解:1.这个月小明体重增长2kg,小华体重增长-1kg,小强体重增长0kg.2.六个国家2019年商品进出口总额的增长率分别为:美国-6.4%,德国1.3%,法国-2.4%,英国-3.5%,意大利0.2%,中国7.5%.归纳:在同一个问题中,分别用正数与负数表示的量具有相反的意义,如盈利-•2千元,就是亏本2千元;前进-3米,就是后退3米;浪费-14元,就是节约14元;向南走-•7米,就是向北走7米,因此盈利2千元与盈利-2千元具有相反的意义。
《正数和负数(第2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把给出的有理数按要求分类;了解数0在有理数分类中的作用;理解相反数的意义;给一个数,能求出它的相反数。
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树立分类讨论的观点和能正确地进行分类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联系与发展、对立与统一的思考方法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有理数的分类,理解相反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掌握有理数的两种分类教材分析:正确进行有理数的分类,理解相反数的意义,可为今后绝对值的学习,有理数大小比较及有理数的运算打下基础。
同时可培养学生对事物进行分类讨论的思想,因此成为本节课的重点。
两种分类是按不同标准划分的,学生很容易混淆,因此成为本节课的难点,本节课是继负数引入后的一节课,它把以前所学的数作了梳理和归纳,使得知识系统化,能培养学生分类讨论的思想。
同时相反数的意义可为以后的学习作准备,本节课旨在通过学生观察、思考、探索、总结知识,培养学生的讨论、交流、总结、归纳能力和合作探究意识,树立分类讨论思想。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生生互动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合作探究一现在,同学们都已经知道除了我们小学里所学的数之外,还有另一种形式的数,即负数。
大家讨论一下,到目前为止,你已经认识了哪些类型的数。
教师板书学生说出的数。
然后引出新课并板书课题:2.1正数和负数(二) 议一议:你能把这些数分类吗?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鼓励性的评价,同时指出:我们把所有的这些数统称为有理数。
一、 讨论与交流,归纳有理数的分类: 1、试一试:你能对以上各种类型的数作出一张分类表吗?教师启发诱导,参与讨论,最后师生共同完成。
教师板书:学生同桌讨论、交流,自由发言学生踊跃发言,相互补充学生观察思考,分组讨论,尝试归纳对所学过的数作了梳理和回顾,自由发言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求知欲。
为有理数的分类作准备培养了学生观察、思考、总结、归纳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对数分类讨论的观点。
正数和负数(第二课时)教案正数和负数(第二课时)教案教学任务分析学习目标:1、知识技能:进一步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熟练掌握正负数的表示方法,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毛2、数学思考:体会数学符号与对应的思想。
3、情感态度:师生合作,联系实际。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学习习惯。
重点:进一步理解正、负数及零表示的量的意义。
难点:理解负数及零表示的量的意义。
课前准备卷尺或皮尺教学流程安排活动1、复习正、负数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为进一步学习做好知识准备。
活动2、活动安排使学生进入问题情境,加深对负数的理解。
活动3、举例说明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活动4、巩固练习掌握正数和负数。
教学过程设计活动1小强体重无变化,写出他们这个月的体重的增长值。
2、 2019年商品进出口总额比上年的变化情况是:美国减少6.4%% ,德国增长1.3%,法国减少2.4% ,英国减少3.5%,意大利增长0.2 %,中国增长7.5%,师生行为及设计意图在学生已初步掌握新知识的前提下,由问题1 、2提高学生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活动41、 P6 练习2、总结:这堂课我们学习了那些知识?你能说一说吗?3、作业 P7习题1 .14、7、8师生行为及设计意图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交流、完成练习。
对所学知识的巩固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这里的练习可以分散进行。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本节课所学内容。
学生回忆、交流。
教师和学生一起补充完善。
教师要努力使学生自己回忆、总结、梳理所学的知识,将所学的知识与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紧密联结,完善认知结构。
学生课后巩固、提高、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