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张爱玲笔下的女性人物形象
- 格式:pdf
- 大小:283.74 KB
- 文档页数:3
2010年4月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Ap r .2010第27卷第4期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ducati onVol .27 No 14浅析张爱玲笔下哀伤苍凉的女性形象吴洪莉(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武汉430072)摘 要:在动荡的20世纪40年代中叶,张爱玲如同一枝奇葩,怒放在当时的中国文坛上,开得美丽肆意而悲壮苍凉。
她绮丽而苍凉的小说流传至今,并未因岁月的流逝而失去魅力,反而在当代文学家园大放光彩。
张爱玲的小说诉说了一个个女性的命运:婚姻无真爱、相恋无圆满、两代无亲情。
她执着于世俗的生活状态,关注俗世生活中女性的自我追求。
她以清醒的女性意识书写女性的悲剧人生命运,笔下的女性世界迥异于传统女性。
她通过女性的悲剧观照出人性的弱点,进而站在女权主义的立场上,发出呼唤女性自我觉醒的时代呐喊。
关键词:张爱玲小说;悲剧女性;独立追求收稿日期:2010-03-10中图分类号:I 20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344X (2010)420018203作者简介:吴洪莉,女,湖北武汉人,研究方向为广播电视学。
张爱玲在三四十年代的旧上海,几乎在一夜之间横空出世,成为当时文坛上最为璀璨的明星。
她出手即为经典,上路即达巅峰,以苍凉的笔润,奇谲的想象震撼着文坛。
“读她的作品,如同在一架钢琴上行走,每一步都发出音乐。
她的小说擅长以女性的纤细与敏感从生活中发现真谛,从细微处提示人们的生存状态,她的作品弥漫着冷峻的悲剧色彩,展示了沪、港洋场高等华人的空虚、腐烂、变态的灵魂,虚假的情爱,无爱的婚姻,生命的琐细,人性的扭曲在其作品中随处可见,写尽了人生百态、人世沧桑。
”于青在《张爱玲全集》序中写道,她寻找的是女奴时代谢幕后女性角色的方式,表达她深深的渴望,渴望女性能挣脱历史的、文化的、生理的、心理的诸般枷锁的桎梏成为自在的女性优美的生存。
她的作品为我们文学宝库又增添了一批独特的女性形象。
论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一、绝望和苍凉在张爱玲的作品里,绝望与苍凉充斥其中,很少有大团圆的结局。
这是张爱玲的创作风格,张爱玲作为一个女性书写者,她以老辣犀利的笔触刻画了一系列女性形象,以独有的绝望和苍凉的人生意识揭示了她们的生存困境,表现了她们面对这种困境时的异化以及抗争。
对女性生存困境的探索,张爱玲的贡献主要表现为:挖掘女性不能脱离困境的原因,揭示女性在经济、精神上的难以自立,展现女性个性解放的艰难。
女儿,阴影下的生存与毁灭张爱玲自小生活在一个充满遗少气氛和现代文明相交杂的环境中。
父亲是一个典型的旧式文人加大家族浪荡子式的人物,而母亲和姑姑则是接受了西方文明洗礼的新代人物。
面对这样一种新旧文明“犯冲”的状况,她深深体味到自我在家庭中,她所属的那个没落阶层在社会中,人类在荒凉的时空背景中等诸种失落:这种失落感构成作者的情绪基调,笼罩在作品中,使人物的内心体验都呈现出宿命的虚无感,形成了她作品主题的总特色:悲观、虚无。
我们知道,作家童年的性经验缺失对于作家以后的创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张爱玲自小在豪门巨族中过着孤独而凄凉的生活。
旧式豪门巨族的腐朽生活在她面前上演了一幅幅鸦片烟、姨太太、争遗产、狎妓的丑剧,同时她又经历了父母离异的痛苦,16岁时在“继母”的统治下讨生活。
其间曾被父亲幽禁,“他扬言要用手枪打死我。
”逃离之后,进入母亲的家。
虽然精神上比以前要充实一些,但每每陷入物质困境。
有着彻骨经验的作者,作品所体现出来的内容也是极为深刻的。
作为一个爸爸不疼妈妈不爱的女儿,张爱玲笔下的女儿几乎都是不幸的。
川嫦死去的原因绝望和苍凉是张爱玲作品的底色,也是其笔下女性形象表现出的共同的生存状态。
她们一直笼罩在绝望的挣扎和苍凉的人生况味之中。
自私,是人性的魔障,也是血缘亲情的天敌。
张爱玲尖刻地挑剔着人的生存世相后面隐藏的人性真相,她总是能够发现种种装饰性表象后面隐藏的空虚、自私、盲目。
“为门第所限,郑家的女儿不能当女店员,女打字员,做‘女结婚员’是她们唯一的选择。
浅谈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摘要:张爱玲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女性,她把她的生活经历经过酝酿加上她独特的观察力升华成一部部旷世之作;在中国文学史上谱出华美的乐章。
她从女性的立场和体悟出发,以女性的眼光观察女性,并通过隐喻式的批判讽刺手段来表现女性自我意识的缺失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一种荒凉感,她不宣扬女性的主题意识,只是把女性从属于男性这一事实,敏锐而冷静地述说出来,没有希冀也没有指责,只是“苍凉”地展示女性的真相。
她笔下的女性形象或可悲或可恨或可怜,她们有着各自不同的身世遭遇,有着截然不同的个性与经历,为我们广大的读者、评论家展现出一个让人神往而有绚丽多彩的文学世界,深刻揭示出在封建家庭和金钱枷锁禁锢下的女性所遭受的身体和灵魂的压迫的悲剧原因。
本文对张爱玲作品中的主要女性形象进行了深入分析并通过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进行社会反思。
关键词:张爱玲、女性形象、苍凉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上,张爱玲是一位极富传奇色彩和特别魅力的女作家。
她最有名的一本集子取名叫《传奇》,用其概括张爱玲的一生最恰当不过。
她出生于上海租界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亲身感受到了她父母两大家族的没落与瓦解。
父母给予她的不是温暖的亲情,而是旧家规的威严与新时尚的约束,这些使她在潜意识中产生对父母和家庭的厌恶甚至敌对情绪,成年以后又遭受了情感和事业上的打击,这些严重影响了她的生活与创作态度。
家世变迁,人情冷暖,给张爱玲的刺激很深,形成了她孤僻冷漠的性格,也形成了她独特的审美观。
她以犀利的眼光和独特的视角,撕开女性世界温情的面纱,塑造了一组扭曲而残缺的女性形象。
张爱玲受到东西方文化的影响,所以她的性格中既有东方温柔、保守的一面,又有西方追求个性解放,婚姻自由的一面。
这种身份背景使得他的作品超越了阶级性。
她不在于批判时代对女性的压迫,只在于刻画人性的脆弱与无奈。
她以个性极强的女性意识,对“五四”以来的新的文化理想进行了强烈的反驳,从生存困境中的无语反抗与物质追求、文化困境中的艰难突围与无奈选择、人生抉择中的现实困守与传统禁锢三个方面,立足民族的、文化的、历史的角度,深刻地揭示了40年代中国普通女性在受到男权主义强制的社会环境中,迷茫而无奈、卑琐而自嘲的世俗人生的生存状态。
苍凉而无奈:浅析张爱玲笔下的“女结婚员”形象罗良金;徐静【摘要】Zhang Ai-1ing's feminine writing is an important harvest fi'om outside dominant literature. From the feminist perspective, she reexamined women and exposed women's mental illness, feminine complex, and feminine sin,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feminine literary. After analyzing the living conditions of "women married to men", we can better understand the feminine writing by Zhang Ai-ling, accordingly further highlighting its significance.%张爱玲的女性写作是主流文学之外的重要收获,她站在女性的角度对女性进行自审。
对女性心理痼疾、女性心狱、女性原罪意识的揭示,在女性文学的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她从两性、婚姻的角度切入,塑造了刊比“女结婚员”的形象。
透过“女结婚员”的生存状态的分析,能更加深入地理解张爱玲的女性写作,从而进一步突显张爱玲女性写作的意义。
【期刊名称】《遵义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1(013)006【总页数】4页(P52-55)【关键词】张爱玲;女结婚员;女性写作;男权中心;女奴意识【作者】罗良金;徐静【作者单位】遵义师范学院中文系,贵州遵义563002;遵义师范学院中文系,贵州遵义563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042在张爱玲小说的苍凉世界中,女性形象是她塑造的主要人物形象。
论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2013级救援技术班1301070116 周银摘要:中国现代文坛上的天才女作家张爱玲,以独特的视角和敏锐的洞察力描绘了一个"大而破"时代女性的生存状态,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生动的女性形象,主要有被扭曲的疯狂变态女性和为谋生而谋爱的女性两种;张爱玲洞察和把握女性生存状态的高超能力,主要缘自于她的家庭和生活环境。
在她的众多作品中,以女性为角度的作品很多,同时她还在诸多作品中融入了自己的生活成长经历。
受到那个时期的影响,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是旧上海女性的真实写照。
本文首先对张爱玲进行了简要的概述,再对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剖析,比较不同的悲剧形象。
关键词:张爱玲生存状态女性形象一、张爱玲简介张爱玲,我国现代著名作家之一,本名张瑛,她具有显赫的家世,是二十世纪初的贵族千金,但是她的一生充满了凄凉与坎坷,张爱玲出生于1920年,于1995年病世,享年75岁。
她将那个时期女性的形象和她自己一生的坎坷与凄凉全部融入在作品当中[1]。
她的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文学类型多种多样,包括小说、散文、电影剧本和文学论著等。
她的这些文学作品也是她一生最重要的成就,在众多作品中,以小说最为有名,她的代表小说有《沉香屑第一香炉》、《倾城之恋》、《金锁记》、《半生缘》、《红玫瑰与白玫瑰》等,她的小说多收录在《传奇》中。
其中有不少作品被拍成了电影电视剧,如《半生缘》、《色·戒》等。
她是二十世纪的传奇女性,她的很多经典语录对后世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二、张爱玲小说中主要的任务悲剧形象张爱玲具有显赫的家世背景,她出生时已是那个时代的没落贵族,加上二十世纪正是社会最为动荡的时期,上海沦陷,那个时期的社会环境对她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在她的小说中,将那个时代女性的悲剧描写的淋淋尽致,无论是贵族千金、名门闺秀还是小家碧玉,都是社会的悲剧。
这些悲剧人物的原因和特点又各有不同,下面是她的小说中主要的四种女性悲剧形象:(一)、封建枷锁和男权社会下的女性悲剧形象第一种就是封建枷锁制度下和男权社会下的女性悲剧形象,这种悲剧形象的主要代表人物就是《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2]。
摘要:张爱玲从小成长在特殊的家庭背景下,对她笔下塑造的女性形象也产生的不可磨灭的影响,她们都是平凡而普通的女性,为了生存做出努力和挣扎,最终仍摆脱不了悲剧的命运。
本文将对张爱玲的几部经典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进行简要的分析和总结。
关键词:张爱玲;作品;女性形象;简要分析作者简介:底蕴(1988—),女,河北石家庄人,河北农业大学现代科技学院汉语言文学0601班,本科在读。
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简析底蕴河北农业大学现代科技学院汉语言文学0601班河北保定071000【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09)-12-0021-01张爱玲出生在上海一个没落的清朝贵族家庭中,父亲是满清遗少,她的母亲则是一位流过洋的新派女性。
父亲和母亲组成了一个特殊而又畸形的家庭,在张爱玲的成长过程中投下了难忘的阴影,使她变得敏感和早熟。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自然受到了影响。
虽然张爱玲通过作品中塑造的女性形象表现出了女性意识,但是这些女性形象却都不能摆脱最终的悲剧命运。
以下是对张爱玲几部经典作品中女性形象的简要分析和总结。
一、用青春做赌注的拜金女———白流苏《倾城之恋》是张爱玲的代表作。
虽然白流苏受过西洋教育,但是骨子里仍是浓厚的封建意识,把寻找经济靠山作为择偶的目的和标准。
离婚后的白流苏回到娘家,但是哥哥却一直想着把她从家里赶出去,白流苏感到了在家中的危机,认为自己需要一个归宿。
一个偶然的机会,她认识了饱经世故又狡猾精明的留学生商人范柳原。
范柳原向来“把女人看成他脚底下的泥”,而白流苏则是想通过范柳原来满足她的虚荣心,使自己能拥有一个归宿。
于是白流苏不惜放弃自己的“淑女”身份和范柳原一起去了香港,他们试图通过接触而从对方身上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两个人开始了一场所谓“爱情”的较量。
尽管过程中有着痛苦、无奈和深深的担忧,但白流苏还是企图对两人之间的较量进行驾驭,来达到她的目的。
张爱玲笔下的几类女性形象张爱玲笔下的几类女性形象张爱玲的小说经久不衰,常在评论界掀起热潮,她成功地塑造了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张爱玲笔下的几类女性形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结婚求生型在张爱玲的小说中,出现了许多以结婚来求生存的女性。
对于这些女性来说,爱情不能成就婚姻,它只是女人谋生的一种方式罢了,即便爱情与婚姻相背离,她们也会孤注一掷,因为物质、金钱才是她们择爱的首要标准,结婚也只是为了生存下去。
《沉香屑第一炉香》中的梁太太、《留情》中的敦凤等都是这一类型的女性。
《沉香屑第一炉香》中的梁太太,娘家是中产之家,她原本可以找一个门当户对的人家,过着普通幸福的生活,但对钱财的过度艳羡改变了她的婚恋观。
只要能嫁给有钱人,即便是做妾她也毫无怨言,最终她不惜与娘家闹翻,做了香港富豪梁季腾的第四房姨太太。
在丈夫死后,她如愿以偿的得到了一笔财产,这笔数目可观的收入是她用自己的青春、用自己的爱情、用自己的一辈子换来的。
但她似乎从来没有对自己当初的选择后悔过,因为在她心里,是婚姻让她能够衣食无忧的生活下去,纵然生活是凄凉孤寂的,她也依旧知足。
可以说,是金钱桎梏了她,让她甘愿在婚姻的牢笼里打转。
《留情》中敦凤,她的家族在当时的上海是屈指可数的大商家。
苦命的她在二十三岁时死了丈夫,面对自己的第二次婚姻,敦凤可以选择的空间很大,可是就是这样一位出身富足的小姐,最后也是为了生存嫁给了比自己大二十几岁的米先生,即便是当二房她也甘愿。
敦凤的生活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寻找一个能给予她经济安全的男人,于是,从守寡到再嫁,为了生存她甘愿再次跨进婚姻的围城。
(二)狠心恶毒型在张爱玲的小说中还有一些不能被众人理解的狠心恶毒的女性,张爱玲对这类女性的刻画,多集中在母亲这一角色身上。
在中国的文学作品中,母亲常常被描写为好意而无能的角色,她们善良、慈祥、温柔,为了儿女可以付出自己的全部。
而张爱玲笔下的母亲却颠覆了我们对母亲的一贯理解,她把世界上最伟大的母爱作了反常的描写,她笔下的母亲深受环境的制约,她们或无情、或自私、抑或是冷酷,在她们身上,读者很难找到醇厚温馨的母爱,狠心恶毒成了这类女性的代名词,如《倾城之恋》中的白老太太、《金锁记》中的曹七巧等。
小议张爱玲笔下的人物形象序论在对文学的认识日益成熟的今天,张爱玲无疑被经典化了。
随着1995年张爱玲在美国仙逝,海内外纷纷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张热”。
但这已非稀罕事。
自1943年张爱玲在《紫罗兰》杂志发表第一篇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以来,其名一直是人们追慕的对象。
不只是她的文章,连她的衣着打扮也被世人观赏着,效仿着,近乎到了迷恋的程度,因而人们称张爱玲的读者为“张迷”。
张爱玲是一个有着与众不同个性的作家,她看似世俗实则脱凡超俗,一个真正伟大的作家,作品之艺术魅力是阐之不尽的。
一、张爱玲笔下的男性张爱玲的小说,发现她似乎对“花花公子”之类的男性,情有独钟,从《沉屑香-第一炉香》中的乔琪、到《倾城之恋》中的范柳原、到《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的振保,这些人物几乎无一例外的都是些风流倜傥的“花花公子”。
先来说说乔琪,这是个中外混血儿,浪得近乎厚颜无耻。
其风流自不必说,而且还明目张胆地“标榜”自己“天生就是个招驸马的材料。
”然而张爱玲在鄙薄“花花公子”的同时,却带着模棱两可的态度,在文中不时地流露出“花花公子”们的可爱之处。
女大学生葛薇龙在想起乔琪那个把脸埋在手臂里的姿势时,会感于“那小孩子似的神气”,于是“引起一种近乎母爱的反应。
”在薇龙眼里相比于老奸巨滑、好色的司徒协之辈,乔琪的无耻与风流都是明写在脸上的。
他喜欢薇龙,并且在她面前“从来没耍过手段“,他不会骗她说爱,他对她说得是:“我不能答应你结婚,也不能答应你爱,我只能答应你快乐。
”也许这就是乔琪的人生世界,他的字典里没有爱,有的只是现世的享乐。
同乔琪一样,《倾城之恋》中的范柳原,也是个玩世不恭的浪荡子,“年轻时候,受了些刺激,渐渐地往放浪的一条路上走,嫖赌吃着,样样都来,独独无意于家庭幸福。
”但范柳原在玩世不恭的同时,对女主人公似乎有那么点“情有独情”,然而就是那么点片刻的真情流露,使得女主人公流苏欲罢不能,在几经内心的挣扎后,最终还是投向了他的怀抱。
张爱玲女性形象分析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上, 张爱玲是格外引人注目的。
她以无尽苍凉的笔调对女性进行叛逆的书写, 通过对一群徘徊在“死世界”边缘的女性的描写, 深刻地揭露社会所存在的问题, 以及当时女性生存的困境。
她作品中的女性是可怜的、可恨的、可悲的。
纵观张爱玲所有作品中关于女性形象的描写, 主要概括为以下几种典型形象的塑造。
张爱玲女性形象分析篇11 、丧失母性的母亲形象俗话说母爱大于天, 母爱是众人赞赏的。
惟有张爱玲笔下的母爱是一反常态的, 她把人世间最美丽的母爱作了叛逆的描写, 她们或自私、或冷酷、抑或是无情, 都是身受环境的抑制。
在她的笔下曹七巧、顾太太、白流苏的母亲、川嫦的母亲她们的爱冷的让人不寒而栗!其中, 曹七巧这个形象是张爱玲笔下刻画的“最彻底的人物”。
曹七巧, 是个麻油店主的女儿, 原本也是一个有着七情六欲的人, 她洋溢着青春气息, 是个讨人喜爱的大姑娘。
然而, 在“存天理, 灭人欲”、“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的封建宗法制社会中, 她掌握不了自己的命运, 代行父权的兄长把她嫁给了残废的姜家二公子。
门第上的悬殊, 使她很不适应姜家人的生活, 她的粗俗遭到了姜家上上下下的鄙视, 虽然生活的衣食无忧, 但是这种幸福并不是她想要的。
她心理的不平衡导致了她人性的扭曲, 导致了人性恶的发展。
姜家人在情感上对她的排挤是她人性扭曲的第一个因素。
作为一个正常的女人, 应该过正常人的生活, 而曹七巧嫁给的是一个骨痨患者, 畸形的婚姻不仅使她情感空洞, 同时也无法满足她正常的情欲, 虽然对小叔子季泽有爱慕之情, 但是那是近不得身的。
情欲上的饥渴和压抑感是导致她人性恶发展的第二个直接因素。
无性无爱的婚姻不仅使曹七巧正常的生理欲求得不到满足, 心理上也渐渐发生扭曲变形。
这时候她意识到只有钱, 只有金钱不会鄙视她, 而她也只能靠金钱来拥有立身之本。
金钱的枷锁是导致她人性蜕变的主要因素。
长期心理生理上的压抑使曹七巧感觉“人生在世, 还不是那么回事”而后, 当她的小叔子把那份家产挥霍地所剩无几的时候, 便到她面前倾诉起爱情来了。
论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毕业论文【标题】论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作者】石特立【关键词】张爱玲小说女性形象特点意义【指导老师】张江元【专业】汉语言文学【正文】引言张爱玲作为新时代文学史上一位著名的女性作家,以其自身独特的创作风格表现出了女性悲情的生活状态,对于这位著名作家的作品过去已经有很多学者研究她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的塑造,他们集中的研究了她作品中女性形象的独特性。
本文将从张爱玲所塑造的女性形象出发,挖掘她所塑造的这些女性的总体特征,进而讨论经济问题对于女性人格独立的束缚,总结女性要真正的从男性的庇护中走出来所需要的努力。
由于作家作为一位女性在生活中经历了大量的挫折,所以她对女性生活的困苦有相当深入的体会,以至于她在描写女性时总是能够驾轻就熟。
她的小说以上海和香港这两个著名国际大都市为地域背景,塑造了众多的女性形象,这一系列的女性形象形形色色、丰富多彩;他们在特定的时代,特定的地域,特定的文化背景下展现出了自己的生活面貌。
一、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类型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大多生活在新旧交替的时代,封建思想和新文化在她们内心形成巨大的冲突,她们一方面渴望摆脱封建伦理道德所带来的束缚,另外一方面她们又害怕自己沦落到无依无靠,旧的思想道德以及经济上的附庸使得她们所有的行为都围绕在生存这一基本点上。
她们为人妇或为人母,一生都在追求所谓的家庭幸福,但是她们所采用的方法带来的结果却常常与想法大相径庭。
往往是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换来的依旧是痛苦。
(一)为人妇张爱玲小说中依附在男性身影下的女性大体上可分成两类。
其一,为了生活,游走于不同的男人之间,成为别人的情人;其二,做成了别人的妻子,成为一家的女主人。
这两种女性都想在经济上找到自己的依靠,有一个落脚的空间,但由于自身经济上的不独立,所以只能成为被选择的对象,而没有掌握到婚姻的主动权。
具体表现为:1.沦为别人的情人这一类女性,由于自身的境遇,导致了她们自甘堕落,再加上社会的无情摧残,使得她们不得不放下自身的尊严,自觉地沦落到了这个群体之中。
张爱玲笔下的女性意识
张爱玲是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杰出作家,她的作品以
独特的女性视角和细腻的情感描写而著称。
在张爱玲笔下,女性形象
常常展现出独立、坚强、复杂和多面性的特点,体现了她对女性意识
的深刻洞察和独特理解。
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往往具有强烈的个性和独立的思想。
她们
不甘于被束缚于传统的婚姻观念和社会角色,而是追求自我实现和情
感自由。
比如在《红玫瑰与白玫瑰》中,女主人公白玫瑰和红玫瑰分
别代表了传统与现代、妥协与坚持的两种不同女性形象。
白玫瑰在面
对婚姻危机时选择了忍让和妥协,而红玫瑰则坚持自我,追求真爱和
自由。
张爱玲通过这两个形象展现了女性在传统与现代、个人与社会
之间的挣扎和选择,呈现出了女性独立思考和自主决策的形象。
此外,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还常常展现出复杂和多面性的特点。
她们既有柔弱和脆弱的一面,又有坚强和果断的一面。
在《色,戒》中,女主人公王佳芝在执行刺杀任务的过程中展现出了坚强和果断的
一面,但在面对感情纠葛时又显露出了柔弱和脆弱的一面。
这种复杂
性使得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更加立体和丰满,也更具有现实意义和
感染力。
总的来说,张爱玲笔下的女性意识是多维度的、独立的、复杂的。
她通过小说作品展现了女性在家庭、社会、情感等多个层面上的挣扎
和选择,揭示了女性在现代社会中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张爱玲的作
品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是对女性意识和女性角色的深刻思考和探索,对当代女性具有启示和借鉴意义。
论张爱玲小说的女性形象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是纷繁驳杂的,但是却又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具有很多的相同和相似的,因为他们似乎生来就是为了最终走向一段悲剧。
在她的作品中,主要刻画的是旧上海的都市女人,她们都是古老与繁华不太协调的糅合,她们的命运一般以悲剧收场。
对张爱玲的小说作品进行考察,我们能够发现,“欲的自由”和“生的苦闷”是她自己作品的主旋律,描写的是“香港”和大上海“十里洋场”社会的现代文明和封建文化交织渐变的文化背景下的普通女性。
综观她的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一、心理变态型:社会悲剧的角色象征这一类型在张爱玲的作品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曹七巧就是一个典型的心里变态型的女性。
弗洛伊德认为:性欲是人类一切成就的源泉,也是成功的源动力,艺术是性欲的升华,人类从事某个活动的目的,是为了缓和得不到满足的欲望。
这虽然带有一种泛性主义倾向,但也不乏它的深刻性。
可以说曹七巧许多举动都是她性欲得不到满足的一种折射。
“当着姑娘们,一点忌讳也没有”大讳姜家的“内言不出,外言不入”的家规。
虽说这与她从小生活在麻油店里没有受到良好的教养有关,其实也更是七巧借助言语对她性苦闷的一种宣泄,她也只能从言语的放荡中来获得快感。
搬到上海后,兰仙嫌人多房挤,七巧瞟了兰仙一眼,笑道:“三妹妹原来也嫌人多了,连我们都嫌人太多,像你们没满月的自然更嫌人多了!”这几句话中就明显的有性暗示。
听得玳珍都红了脸,而她却一点都不害臊,反而越说越来劲。
可见七巧的内心里是渴望有正常人一样的私生活的,可是现实偏偏不让她如愿,因此她的言语就有意无意受了性压抑的支配。
有一次兰仙在场妨碍了七巧向季泽撒娇,七巧便“嘴里说笑着,心里发烦,一双手也不肯闲着,把兰仙揣着捏着,捶着打着,恨不得把她挤走了样才好。
”特殊环境中的几个动作,曲折传递出七巧下意识里对兰仙的妒忌,渴望季泽的感情赋予。
嫉妒者是奴隶,他在虚构的幻觉世界里生活,人的嫉妒的暴虐也蛰伏在令人恐惧的形式中。
浅析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形象论文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形象论文篇1引言:张爱玲崛起于乱世荒凉的大时代背景之下,是四十年代上海沦陷区的一朵奇葩,这样的时代背景使得张爱玲的创作一开始就不乏苍凉之感。
再加上她自己没落的封建大家族的出身,以及少女时代无爱的家庭生活,更多的关照女性自身的悲剧成为她的作品中一个永恒的话题。
而在创作中,张爱玲常常是以同情的目光投向自己笔下的悲剧女性的。
造成女性悲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而她笔下的女性悲剧大致有以下几种:一、封建枷锁钳制下被男权社会所规定了的女性悲剧张爱玲的作品中,女性占有绝大多数的席位。
而和当代一些女性写作中缺少男性在场的极端女性叙事不同,她塑造女性形象,通常是将其放在爱情婚姻生活中来展开的,如此一来,两性关系就成为了打开女性世界的一扇窗。
对于大多数女性来说,能有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不管最终的结局如何,也算不枉此生了。
可是在现实的爱情婚姻生活中,张爱玲笔下女性的悲哀则往往表现为女性作为男性附庸的存在。
如《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
白流苏的结局仿佛并不算悲惨,至少她的目的达到了,获得了现实的婚姻家庭,各方面都有了保障,然而她依然没有摆脱男权枷锁。
在男权社会中,女性的必然命运便是要远离生命的欢乐和世界的多彩去独自咀嚼那与生俱来的悲哀。
二、物欲的膨胀造成的女性悲剧张爱玲所处的时代,资本主义文明已经开始烛照中国社会,传统的封建文明依然根深蒂固。
在中西文化的交汇上,她以深邃的目光透视资本主义物质文明。
作为接受西方文化较早的新女性,作为一个特立独行的写作者,她曾经坦言自己是拜金主义者。
也许是认识到了物质是生活的基本保障,许多女性在自己的爱情婚姻生活中疯狂的追逐物质,对金钱的一味追求使得爱情变成了乏味的游戏和获得物质的筹码。
同时,七巧对金钱丧心病狂的追逐,不仅造成了自己的悲剧,更造成了儿女的悲剧。
由于害怕自己的钱被别人瓜分,她把自己的两房儿媳妇逼死,更是硬生生的拆散了女儿和童先生,使得儿子和女儿也都没法拥有正常的婚姻家庭,一个个在这个封闭的罪恶王国里烟雾缭绕,了此一生。
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评析张爱玲是一位极富传奇色彩和特别魅力的女作家。
她出生于上海租界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亲身感受到了她父母两大家族的没落与瓦解。
家世变迁,人情冷暖,给张爱玲的刺激很深,形成了她孤僻冷漠的性格,也形成了她独特的审美观。
她以犀利的眼光和独特的视角,撕开女性世界温情的面纱,塑造了一组扭曲而残缺的女性形象。
一.阴狠毒辣的“母亲”“母亲”这个神圣的称呼在张爱玲的小说中已经不是慈爱无私的化身,而是阴狠毒辣的代名词。
曹七巧出生于寒门小户,被兄长嫁给大户姜家得了“骨痨”的二儿子。
她还没有等到爱情的降临就必须在爱情与婚姻上作出选择,在金钱的诱惑下,她屈服了,牺牲了青春与幸福、爱情与亲情。
长达十年的磨练造就了她畸形的心态和对金钱的极度占有欲。
而当她亲手毁掉了曾渴望得到的姜家三少爷季泽的爱情后,失去一切的她,用自己的变态的“爱”折磨、撕咬、啃啮着“子一代”人脆弱的人格和自尊。
[1]她热衷于对儿子长白、女儿长安的婚事进行破坏。
她以给长白娶媳妇的方式管住他,但又不让儿子与另一个女人有正常的生活和快乐。
她整夜不睡地盘问儿子的私生活,并且在亲家母在场的麻将桌上将儿子与儿媳的隐私公之于众,并百般羞辱儿媳,使亲家母都不忍听下去而离开,直至把儿媳妇活活逼死。
因为在儿媳身上她看到了自己青春的影子,她妒忌他们的性生活。
她拆散女儿的婚事,对于女儿迟来的爱情,曹七巧不但没有祝福,反而处心积虑的加以破坏,看到女儿与童世舫和谐交往,并以惊人的毅力戒掉鸦片,与童世舫谈婚论嫁,便大骂童世舫是看上了她家的钱财,后来又无端地辱骂女儿长安不守妇道,品行不端,并对女婿童世舫散布阴森的谎言,说女儿是一个断不了瘾的烟鬼,从而断送了女儿的婚事。
如此母亲,如此婆婆!正是她对儿子变态的占有,对女儿变态的嫉妒使她迸发出了无穷的复仇欲,最终驱使她失掉了与生俱来的母性。
密秋儿太太(《沉香屑?第二炉香》)、川娥的母亲(《花凋》)、顾太太(《十八春》)等人物跟曹七巧一样都是狠毒异常、残害人命的暴君“母亲”。
2020-11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文学品析“千红一窟,万艳同杯”———浅谈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以及她的女性意识郭婉晴(中国传媒大学,北京100024)摘要:作为中国二十世纪沦陷区女性文学的代表人物,张爱玲冷静客观的认知态度,大胆犀利的文字风格和细腻深刻的心理挖掘,引发了人们对新旧时代交叠下的女性命运的关注。
由于独特的人生经历,她笔下一系列的女性形象都笼罩着浓重的悲剧气氛:女性在物质与金钱的诱惑下,灵魂虚无,亲情沦丧,爱情沦为换取物质的手段与工具,深刻揭示了乱世背景下女性对生存困境的屈服与异化。
关键词:张爱玲;女性命运;男权社会;女性意识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0)33-0001-02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33.001作为现代女性作家中唯一一位从女性本体出发,怀着对经济和精神上缺乏独立自主女性的深切同情和关注,致力于书写女性悲凉命运的作家,张爱玲在作品中刻画了无数女性。
她们各有各的性格与命运,也各有各的风采与特色,但大多数的女性殊途同归,都走向了悲凉的结局,正应了标题中引自《红楼梦》的典故“千红一哭”“万艳同悲”。
本文把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大致分为三类,分别分析阐述其悲剧的因果与背后的真相。
一、“新旧”思想共存的女性这一类型的女人带有旧社会的气息,又接受过新时代的知识,她们一度在男性与自我之间迷惘,“红玫瑰”娇蕊便是如此。
佟振保在朋友士洪家里遇到了娇蕊,她美艳性感,敢爱敢恨,时刻展示着女性迷人的风韵与醉人的魅力。
出生于华侨家庭的她,从小被送去英国读书,在国外的纸醉金迷中玩坏了名声,嫁给了士洪。
结婚后仍不改水性杨花,与其他男子有染的同时,她也撩拨着“正直”的佟振保。
但这次她爱上了佟振保,直接写信给丈夫交代了自己的出轨之事,用离婚表明心意。
不过当她认真了,便就是认输了,佟振保婉言拒绝,她“找到她的皮包,取出小镜子来,侧着头左右一照,草草把头发往后掠两下,用手帕擦眼睛,擤鼻子,正眼都不朝他看,就此走了”。
论张爱玲笔下的悲剧扭曲女性形象姓名:陈丽娟学号:1211510217研究课题:论张爱玲笔下的悲剧扭曲女性形象研究的目的、内容及意义:张爱玲的笔下的形象不是英雄式的,但她用那只苍凉的笔写尽了女性的所有的悲哀和荒凉。
她通过对一些处于社会弱势群体的女性心理进行细致深刻的刻画来折射出那个时代,那个社会的的黑暗,通过她们艰辛的生存状态,控诉社会的不公。
由此向社会呼吁:“关注女性、解放人性”由此警示所有的女性:走出历史的沼泽,别渴望别人施舍给你一丝爱与温暖,暗示女性只有也只能靠自己的双手为自己撑起一方属于自己的晴空。
因而如今的现代女性是否应从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中萃取出现代女性意识,这种女性意识应该是“自信、自尊、自立、自强”。
检索工具: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检索年限:1993年——2014年检索途径:篇名、作者、关键词、中文摘要检索词:张爱玲悲剧扭曲女性形象检索提问式:①篇名=张爱玲and篇名=悲剧扭曲女性形象②篇名=张爱玲and关键词=悲剧扭曲女性形象③篇名=张爱玲and中文摘要=悲剧扭曲女性形象④关键词=张爱玲and关键词=悲剧扭曲女性形象⑤关键词=张爱玲and篇名=悲剧扭曲女性形象⑥关键词=张爱玲and 中文摘要=悲剧扭曲女性形象⑦中文摘要=张爱玲and中文摘要=悲剧扭曲女性形象⑧中文摘要=张爱玲and篇名=悲剧扭曲女性形象⑨中文摘要=张爱玲and关键词=悲剧扭曲女性形象切题文献:[1]洪福建·论张爱玲小说的悲剧女性形象·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11(5)[2]姚昌美·张爱玲小说中几种女性形象剖析,2005(1)[3]代晓东·试论张爱玲文学创作中的女性意识·四川师大学学报, 2007(5)[4]陈琳·“吃”与“被吃”背后的女性生存本—试论张爱玲《金锁记》主题意蕴,2003(6)论张爱玲笔下的悲剧扭曲女性形象摘要:张爱玲的小说的女性形象是一个醒目的存在,虽是平民式的,却是反映了一个时代,一个社会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