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制下册第四单元第8课《科技发展_造福人类》第二课时同步训练题及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15.13 KB
- 文档页数:3
s教材版本及册别部编版六班级下册单元名称第四单元第8课课时名称《科技进展造福人类》姓名班级基本信息姓名学校联系电话学段学校学科道德与法治教材章节教材版本:部编版六班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单元:第四单元让世界更奇特章节:第8课《科技进展造福人类》其次课时作业类型☑课时作业☐单元作业☐学期作业作业功能☐课前预习☐课中练习☑课后复习作业目标1、了解三次工业革命对社会进展的推动作用。
2、理解新科技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包括便利性和信息猎取速度等方面。
3、意识到科技的利弊是相互联系的,只有善用科技才能造福人类。
4、理解科技对人类的进展和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乐观把握科技学问,为人类的进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题型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探究题题量共(11)小题,其中基础性作业(4)小题,拓展性作业(5)小题,实践类(2)小题。
第一部分基础性作业(必做)题号作业内容设计意图1 三次工业革命对社会的进展有哪些乐观的推动作用?A. 使人们更加依靠科技设计意图:此题旨在考查同学对三次工业革命对社会进展B. 促进工业的现代化和机械化C. 增加对自然资源的铺张D. 增加社会的不公正现象的推动作用的理解。
学科素养:☑科学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与实践☐科学探态度与责任力量维度:☑了解☐理解☐应用☐操作2 新科技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有哪些方面?A. 使人们更加独立和自主B. 增加人们的社交圈子C. 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D. 使人们更加孤立和沉迷设计意图:此题旨在考查同学对新科技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的理解。
学科素养:☐科学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与实践☐科学探态度与责任力量维度:☑了解☐理解☐应用☐操作3 善用科技的重要性是什么?A. 可以让人们更加依靠科技B. 可以增加社会的不公正现象C. 可以造福人类D. 可以使人们更加孤立和沉迷设计意图:此题旨在考查同学对善用科技的重要性的理解。
学科素养:☑科学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与实践☐科学探态度与责任力量维度:☑了解☐理解☐应用☐操作4 科技的利弊是相互联系的,这意味着什么?A. 科技的利益和弊端是相互独立的B. 科技只有利益,没有弊端C. 科技的利益和弊端是相互影响的D. 科技的利益和弊端是不相关的设计意图:此题旨在考查同学对科技利弊相互联系的理解。
第八课科技发展造福人类学习目标:1、了解认识世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2、学习科学家们为追求真理、坚持真理的精神;3、认识科技改变世界。
学习重点:了解我国近年来的重大科技成果。
学习难点:理解科技是把双刃剑。
科技窗:我国重大科技成果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
”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专门点了这些科技成果的名。
天宫:指的是中国自主设计发射的太空空间站,现已发射天宫一号和二号两艘飞船。
一号大哥是我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和空间实验室,于2011年进入太空。
2016年3月,在超期服役两年半之后,它正式终止了数据服务。
6个月后,天宫二号接棒,开始了它的翱翔。
天宫二号经过了全面升级换代,是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
升上太空后,它已经接待了两批访客——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和天舟一号货运飞船;有关航天医学、空间科学、空间应用的各种实验也在它身上展开。
天宫二号还创造了中国载人航天史上的多项“第一”:第一次在一艘载人飞船的支持下实现两位航天员30天中期驻留;第一次采用喷气控制的组合体连续偏航飞行模式;第一次对人机协同的空间站维修体系进行在轨验证……“天眼”:一口看得很远的“锅”。
“天眼”是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的“江湖名号”。
从理论上来说,它能看到137亿光年以外的电磁信号。
当然,FAST还有个更平易近人的名字——“大锅”。
因为,它长得还真像口锅。
大锅建在贵州黔南州平塘县克度镇金科村的一个圆形洼地里。
它的主要职责是接收遥远星空传来的电磁波。
FAST真大,建起来也真难。
1994年,FAST工程概念提出;2016年9月,FAST落成启用。
蛟龙: 指的是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是一艘由中国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载人深海潜水器。
也是863计划中的一个重大研究专项。
2010年5月至7月,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中国南海中进行了多次下潜任务,最大下潜深度达到了3759米。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制下册第四单元第8课《科技发展_造福人类》同步训练题及答案学校班级姓名一、填空:1.19世纪初,()提出了“进化论”,改变了人类对整个世界和人类自身的看法。
2.近年来,我国大力实施()战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天宫、蛟龙、天眼、()、()、大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
其中()是世界上口径最大的单天线射电望远镜。
3.我国从2001年开始,把每年5月第三周定为“()”。
4.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开启了中国人的航天梦。
5.15世纪初和末期,世界曾经历了两次享誉史册的伟大航行---------------()和()。
6.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是()。
7.减少科技大烦恼,不仅需要科学家的(),还需要通过法律约束、()、()等办法对科技应用进行规范。
二、判断对错:1.科技改变了世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的方式。
()2.科技是把双刃剑,既造福人类,又给人类带来了烦恼和危害。
()3.意大利科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
()4.1773年,法国物理学家查理实现了氢气球的载人飞行。
(5.当前,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互联网了。
()三、单项选择:1.如今,航天技术已广泛应用到()等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
广播电视(2)气象预报(3)导航定位(4)环境监测(5)国土普查(6)农业生产A、(1)(2 )(3)(4)B、(1)(2)(3)C、(1)(2(3)(4) (5)D、以上都选2.1519----1522年,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实了地球是()A、球体 B 、平面 C 、方体 D、圆柱体3. 我国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C919大型客机圆满首飞、国产航母闪亮登场、天舟发出首单“太空快递”、神舟十一号航天员太空停留33天、“墨子号”量子卫星发射、“中国天眼”落成启用、暗物质卫星“悟空”成功运行……。
8 科技发展造福人类(第二课时)(说课稿)一、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是六年级下册必修课,该册教材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本课程《8 科技发展造福人类》,是第二课时的内容,教材要求学生通过学习科技对于人类发展的重要性及其对社会、个人带来的影响,了解科技可以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未来,同时也要提醒学生科技的发展也有一些负面的影响。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如下:1.了解科技发展的历史和当前状态,掌握科技发展对社会进步带来的贡献。
2.认识科技发展对人类生存带来的积极影响和潜在危险。
3.引导学生自觉遵守科技发展的规律,正确利用科技为人类造福。
二、教学过程1.引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下列问题来引入课程:•当我们提到科技,你们能想到什么?•什么是科技?•有没有什么日常生活中的科技产品可以举例说明?2.知识传授(30分钟)接下来,教师要为学生介绍科技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讲解:•科技的定义和作用;•科技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科技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3.分组讨论(20分钟)分组讨论环节是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科技发展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思考能力。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讨论以下问题:•科技发展为人类带来了那些好处?•科技发展给人类带来了那些负面影响?4.汇报和总结(15分钟)最后,每组可以派出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小组讨论的成果,教师也可对小组答题情况进行总结,表彰优秀小组并指出需要纠正的错误。
三、教学方法1.讲述法:在讲述科技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时,通过灵活生动的语言来介绍,使学生更加接受和理解。
2.分组讨论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让学生能够学会与他人交流、思考和合作。
3.情景教学法:通过较为具体的情境模拟,让学生对科技的应用有更深刻的了解,从而能更好地理解科技发展的作用和意义。
四、教学评价1.形成性评价:教师可通过学生讨论答题的方式了解学生对科技的了解、认知和思考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科技发展对人类的影响。
新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 8 课《科技发展造福人类》第2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科技发展造福人类》是新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8课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科技发展的历程,以及科技给人类带来的福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科技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技知识,对科技产品有较强的兴趣。
但学生对科技发展的历程和科技给人类带来的福祉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了解科技发展的过程,体会科技给人类带来的福祉。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科技发展的历程,知道科技给人类带来的福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注科技发展,关注人类福祉的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科技发展的历程,知道科技给人类带来的福祉。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科技发展的意义,培养学生的科技素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了解科技发展的历程。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科技产品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科技的认识,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科技发展的历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合作探究:让学生分组讨论,探讨科技给人类带来的福祉,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案例分析:通过展示科技产品的案例,让学生分析科技给人类生活带来的改变,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5.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科技发展的重要性。
6.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本节课的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本节课的主题。
小学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8、科技发展造福人类》第二课时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8、科技发展造福人类》第二课时下面我将从说教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等七个方面来对本课作具体阐述。
一、说教材本课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第二学期第四单元第8课。
它和第9课《日益重要的国际组织》、第10课《我们爱和平》同属第四单元“入类世界美好未来”。
这一单元主要从科技发展的主题岀发,引导学生了解科学技术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理解自己所处的科技时代,通过了解科技的发展进程,知道科技是怎样改变着我们地生产、生活的。
教材还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科技的发展,思考怎样让科技更好的为人类服务。
二、学情分析经过四年的校园生活,六年级的大部分学生们基本能独立思考,且勤于思考,善于思考, 学校的“科学活动周”和社会实践活动,也在积极养成他们的动手、动脑,思維能力和创造能力。
科学技术与我们的生活密切联系,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乐于表达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三、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科学技术是如何影响我们的生产、生活的。
2.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生活的双面影响。
四、教学重难点辩证的认识科技发展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五、说教法新课标要求: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课程要通过创设多样性的情境不断丰富和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
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模式,采取启发法、讨论法、探究法、情景法等教学方法,配合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六、说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1.过渡: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不断的改变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昨天我们了解到的是天文学家和航海家的故事。
下面我们再从两位科学家的故事中去感受科学技术是如何改变人类的生产与生活方式的。
环节二、讲授新课活动一: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进程1. 瓦特,大家认识吗?2. 过渡:瓦特的小时候喜欢观察和思考,有一天他看到水壶冒着热气、热气,会时不时的把壶盖顶起来,他就想一壶开水的气就能把壶盖顶起。
第八课《科技发展造福人类》第二课时练习题
一、填空题。
1.科技的发展______了世界。
人们要_____科技,让科技更好地为造福。
2.多姿多彩的世界,激发着人类无穷的______。
为实现梦想,需要更多的人普及____________、弘扬_____________、传播_____________。
3.人们在享受科学技术成果的同时,也遇到许多新的_______。
4.1970年4月,我国第一课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发射,拉开了我国探索宇宙奥秘的序幕。
二、判断题。
1.科技发明对当今社会弊大于利。
()
2.农药在除虫灭草的同时也对土壤、水、农作物造成污染。
()
3.减少科技带来的烦恼,只需要科学家道德自律就可以。
()
4.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方式。
()
5.1903年,法国莱特兄弟研制的飞机试飞成功。
()
三、选择题。
1.我国从2001年开始,把每年5月的第三周定位()。
A.科技活动周
B.水宣传周
C.宪法周
2.我国的()是世界上口径最大的球面射电望远镜。
A.天宫
B.墨子
C.天眼
3.1783年,法国物理学家()实现了氢气球的首次载人飞行。
A.阿姆斯特朗
B.查理
C.伽利略
四、简答题。
1.列举中国航天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
2.如何减少科技给人类造成的危害?。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一课一练同步练习及答案
第四单元让世界更美好
第8课科技发展造福人类
连线题
爱因斯坦发现了镭
爱迪生地震预测
李四光发明了电灯
布鲁诺中国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提出相对论
居里夫人为坚持“日心说”被烧死
问答题
1.你喜欢哪些科学家的名言,写下来。
2.看一看下面的图片,写出他们的名字和他们的伟大贡献。
3.科技发展对社会发展有哪些负面影响?
4.你觉得科技发展给人类带来的到底是好的影响还是坏的影响?说明自己的理由。
5.说说科学家身上有哪些需要我们学习的品质。
8.科技发展造福人类答案
连线题
爱因斯坦发现了镭
爱迪生地震预测
李四光发明了电灯
布鲁诺中国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提出相对论
居里夫人为坚持“日心说”被烧死
问答题
1.(1)真理就具备这样的力量,你越是想要攻击它,你的攻击就愈加充实和证明了它。
——伽利略
(2)我的人生哲学是工作,我要揭示大自然的奥妙,为人类造福。
——爱迪生
(3)我要把人生变成科学的梦,然后再把梦变成现实。
——居里夫人。
2.哥白尼:日心说。
达尔文:进化论。
马克思、恩格斯:资本论。
3.过度开采资源,生态失衡,环境被污染等。
4.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回答。
5.坚持真理、创新精神、坚忍不拔、失败乃成功之母等等。
《科技发展造福人类》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详案适用教材版本:统编版小学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第8课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三次工业革命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2、理解新科技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包括便利性和信息获取速度等方面。
3、意识到科技的利弊是相互联系的,只有善用科技才能造福人类。
4、理解科技对人类的发展和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积极掌握科技知识,为人类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教学重点:1、三次工业革命对社会发展的推动。
2、新科技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3、科技的利弊及善用科技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1、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讨论,理解新科技对生活的影响。
2、让学生意识到科技的利弊是相互联系的,只有善用科技才能造福人类。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新科技产品(智能手表、智能手机等)供学生体验。
2、教师准备课件、板书等教学资源。
3、教师准备相关的阅读和思考任务,用于作业布置。
学情背景:小学六年级学生,已经初步接触过科技,对科技发展有一定的认知。
但是对于科技对人类的影响和利弊认识不够深入。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第四单元第8课《科技发展造福人类》第二课时。
通过介绍三次工业革命对社会发展的推动,让学生了解科技的进步对社会和人类的影响。
通过亲身体验和讨论新科技,让学生深刻感受科技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最后,让学生认识到科技的利弊是相互联系的,只有善用科技才能造福人类。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简单介绍科技的发展历程,引导学生了解科技的定义和作用。
例如:“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讲一讲科技发展对人类的影响。
首先,你们知道什么是科技吗?科技是指通过人类智慧和努力,通过科学理论和实践,创造出来的各种物质和非物质产品、技术和服务。
科技的发展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引入三次工业革命的概念,启发学生思考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例如:“在过去的几百年中,人类经历了三次工业革命,这些革命都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制下册第四单元第8课《科技发展_造福人类》第一课时同步训练题及答案学校班级姓名一、填空。
1.15世纪初期和末期,世界曾经历了两次享誉史册的伟大航行——中国的()下西洋和欧洲的()航海。
之后,其他一些航海家也积极开辟新的航线。
2.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是一个()的过程。
16世纪之前,人们曾经认为()是宇宙的中心,而太阳、月球及其他星球都围绕()旋转。
3.达尔文提出了人类()。
4.哥白尼提出了(),伽利略制作了(),()七下西洋,()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二、连线。
达尔文制作望远镜哥白尼人类进化论麦哲伦日心说伽利略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检测答案一、填空。
1.15世纪初期和末期,世界曾经历了两次享誉史册的伟大航行——中国的(郑和)下西洋和欧洲的(哥伦布)航海。
之后,其他一些航海家也积极开辟新的航线。
2.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16世纪之前,人们曾经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而太阳、月球及其他星球都围绕(地球)旋转。
3.达尔文提出了人类(进化论)。
4.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伽利略制作了(望远镜),(郑和)七下西洋,(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二、连线。
达尔文制作望远镜哥白尼人类进化论麦哲伦日心说伽利略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制下册第四单元第8课《科技发展_造福人类》第二课时同步训练题及答案学校班级姓名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分)1、第一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史人类历史上的三次科技革命,其相同之处是()A.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B.使人类进入电器时代C.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D.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生活下列属于现代科技运用带来的严重后果的是()①工业的发展带来水体和空气污染②大量使用抗生素导致细菌、病毒耐药性提高,加大了抗菌、抗病毒难度③高大建筑物的出现,一旦出现灾难事故,损失严重④威力巨大的核武器,危害难以估量⑤克隆技术的进步,使得某些遗传性疾病有望得到根治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C.①②④⑤ D.①③④⑤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6分)1、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了电器时代。
2020新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 8 课《科技发展造福人类》第2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科技发展造福人类》是新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8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科技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以及科技发展所带来的好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科技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和科技伦理观念。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技知识基础,对科技产品有浓厚的兴趣。
但部分学生对科技的理解仅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入的认识。
此外,学生对于科技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认识不足,需要加以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科技发展对人类社会的积极作用,认识科技产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学会分析科技发展带来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树立正确的科技伦理观念,关注科技发展对人类社会的福祉。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科技发展对人类社会的积极作用,科技产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难点:分析科技发展带来的影响,树立正确的科技伦理观念。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展示科技产品及其应用的案例,引导学生了解科技发展对人类社会的改变。
2.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3.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科技产品案例,如智能手机、互联网、等。
2.准备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3.准备与课程相关的问题,用于引导学生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一组科技产品图片,如智能手机、互联网、等,引导学生关注科技产品在生活中的应用。
2.呈现(10分钟)针对每个科技产品,简要介绍其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让学生了解科技发展对人类社会的改变。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小组成员分别挑选一个科技产品,分析其对人类社会的积极作用和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制下册第四单元第8课《科技发展_造福人类》第二课时同步训练题及答案学校班级姓名
一、填空。
1. 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推动了人类社会的(),不断地改变着人类的()与()。
2. 人类的每项科学发明与创造都标志着社会的()和()。
3.蒸汽机发明后广泛应用于()、()、()等。
(答案不唯一)
4. 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的变化。
人们在享受科学技术成果的同时,也遇到许多新的()。
5. 科技的发展改变了世界。
人们要()科技,让科技更好地为人类()。
6. 多姿多彩的世界,激发着人类无穷的()。
为实现梦想,需要更多的人普及()、弘扬()、传播()。
二、判断。
1.发展科技是科学家的事,与我们小学生无关。
()
2.为实现科技梦想,需要更多的人普及科学知识。
()
3.科技的发展对人类来说只要好处,没有烦恼。
()
4.明朝,陶成道制作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架火箭飞行器。
()
5.美国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
()
6.农药可以杀死害虫,所以地里的农药打得越多,庄稼就会长得越好。
()
7.人们要善用科技,让科技更好地为人类造福。
()
8.互联网的发展大大地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
三、论述题。
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改变了我们哪些方面的工作、生活或学习?
参考答案
一、填空。
1. 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不断地改变着人类的(生产)与(生活方式)。
2. 人类的每项科学发明与创造都标志着社会的(文明)和(进步)。
3.蒸汽机发明后广泛应用于(火车)、(纺织业)、(采矿业)等。
(答案不唯一)
4. 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日新月异)的变化。
人们在享受科学技术成果的同时,也遇到许多新的(烦恼)。
5. 科技的发展改变了世界。
人们要(善用)科技,让科技更好地为人类(造福)。
6. 多姿多彩的世界,激发着人类无穷的(梦想)。
为实现梦想,
需要更多的人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
二、判断。
1.发展科技是科学家的事,与我们小学生无关。
( X )
2.为实现科技梦想,需要更多的人普及科学知识。
(√)
3.科技的发展对人类来说只要好处,没有烦恼。
( X )
4.明朝,陶成道制作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架火箭飞行器。
(√)
5.美国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
(√)
6.农药可以杀死害虫,所以地里的农药打得越多,庄稼就会长得越好。
( X )
7.人们要善用科技,让科技更好地为人类造福。
(√)
8.互联网的发展大大地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
三、论述题。
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改变了我们哪些方面的工作、生活或学习?答:互联网时代,人们可以不带现金,直接移动支付;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购已经成了人们购物的主要方式,越来越多的包裹,大大增加了快递公司的工作量的投入,但人们发明了智能机器人分拣包裹;由于地域差异,或师资短缺,造成有的地方的教育相对落后,但现在可通过互联网进行远程学习;互联网还是数据的海洋,为我们提供很多新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