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透镜
- 格式:ppt
- 大小:4.23 MB
- 文档页数:5
甲是一束光通过棱镜时的情况,通过棱镜的光向棱镜部偏折。
(填“底”或“顶”)乙是棱镜成像的示意图,棱镜成像(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且像向顶角偏移。
(通过棱镜的光线,向棱镜厚的一端偏折,利用该现象,可解释凸透镜为什么可会聚光,凹透镜为什么使光发散)。
2、两种透镜♥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是指光通过凹透镜后会更散开一些,但是散开不一定不能会聚,如图所示,从左侧来的两束光由于凹透镜的作用没有在S点会聚,而是在S′会聚,它减弱了入射光的会聚程度.补充:一般透镜的两个表面中至少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如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这种透镜就叫做薄透镜。
3、透镜的几个要素(1)光心:透镜的。
凡是通过该点的光,其传播方向,用O表示。
(2)主光轴:通过光心且于透镜平面的直线。
透镜上通过两个球面球心(透镜镜片的两个表面或者至少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的直线,简称主轴。
(3)焦点:凸透镜可以使跟主光轴的光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做凸透镜的焦点,用表示。
(4)焦距:凸透镜的焦点到光心的叫做焦距,用表示。
(5)补充:a.焦距的长短反映了凸透镜会聚作用的,焦距短的会聚作用。
b.凸透镜表面的凸起程度决定了它的焦距的长短:表面越凸,焦距越,每个凸透镜的焦距是一定的。
(6)实焦点和虚焦点:对于凸透镜来说,其左侧和右侧都有一个关于光心的焦点,这两个焦点都是焦点,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对于凹透镜来说,平行于凹透镜主光轴的光透过凹透镜后发散,且发散光线的相交于主光轴上一点,其左侧和右侧都有一个焦点,这两个焦点都是焦点,不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
知识点2:三条特殊的光线1.平行主光轴的光,过凸透镜后过;通过凹透镜后,反向延长线相交于;2.从焦点出发的光,过凸透镜后主光轴;入射光的延长线相交于焦点,通过凹透镜后,必于主光轴。
3.光过光心,方向。
注:三条光中的任意两条,就可确定物体的。
但应注意:像并不仅由这三条光会聚,而是由物体的很多光经透镜折射后的光(或折射光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一节透镜一、透镜的概念:透镜是透明物质制成的、至少有一个面是球面的一部分的光学元件,光从空气进入透镜一侧以及从透镜的另一侧射出时各发生一次折射,并由此产生会聚或发散的效果。
二、透镜的分类(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如:远视镜片,照相机的镜头、投影仪的镜头、放大镜等等;(2)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如:近视镜片;(3)主光轴:通过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叫做主光轴,每个透镜都有一条主光轴,主光轴用点划线表示。
(4)光心:同常位于透镜的几何中心;用“O”表示。
三、透镜对光的作用(1)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所以凸透镜又称为会聚透镜。
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指的是折射光的方向比入射光的方向更靠近主光轴,即通过凸透镜的光将向主光轴的方向偏折。
(2)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所以凹透镜又称为发散透镜。
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指的是折射光的方向比入射光的方向更偏离主光轴,即通过凹透镜的光将向远离主光轴方向偏折。
四、焦点和焦距(1)焦点: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于主光轴上一点,这点叫焦点;用“F”表示。
(2)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通常由于透镜较厚,焦点到透镜的距离约等于焦距)焦距用“f”表示。
如下图:注意:凸透镜和凹透镜都各有两个焦点,凸透镜的焦点是实焦点,凹透镜的焦点是虚焦点。
凸透镜: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入射光线会聚于一点,叫实焦点 ,用“F”表示。
这一点到凸透镜的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f”表示。
一个凸透镜有 2 个焦点,它们位于凸透镜的两侧。
凹透镜:凹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入射光线发散 ,且发散光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不是实际光的会聚点,所以叫做虚焦点,用F表示,凹透镜两侧各有一个虚焦点。
五、三条特殊光线(要求会画):Ⅰ凸透镜(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经过焦点;(2)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3)过光心的光线经透镜后传播方向不改变。
初二物理透镜教案最新5篇透镜的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知道不同透镜的特征。
2、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准备:凹透镜、凸透镜、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望远镜、放大镜、显微镜、一副眼镜。
教学过程:一、透镜1、幼儿通过透镜看眼前的事物。
2、请幼儿讨论:两块镜片看到的东西有什么不同?看到的东西不同,有的放大,有的缩小。
3、观察透镜老师:为什么两块镜片看到的东西不一样?两个镜片有什么不同?请幼儿看一看、摸一摸透镜。
中间薄的镜片叫凹透镜,看到东西会缩小。
边上薄中间厚的叫凸透镜,看到东西变大。
4、幼儿自由地玩其它镜子老师提问:用其它镜子和透镜看到的有什么不同?在透镜后面涂上一层水银,就变成凹面镜或凸面镜了。
教学总结:这些镜子太神奇了,能把东西放大或者缩小,远处的东西也能看得清清楚楚。
透镜的教案篇二一、难点分析1、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讲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除按照教材要求进行实验,通过实验取得丰富的感性知识外,还可以利用光的折射的初步规律,参照下图来进行分析。
当一条平行于玻璃三棱镜底边的光由空气射入玻璃时,折射光线靠近法线折射。
光进入玻璃以后又从玻璃射入空气中,发生第二次折射,这时折射光线将远离法线折射,两次折射的折射光线都由玻璃三棱镜(透镜)薄的位置向玻璃三棱镜厚的部分倾斜,因此可以分析出凸透镜对光会起聚作用。
如上图(乙)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可以用上述方法,参照下图(甲),和图(乙)来进行分析。
2、正确理解“会聚”和“发散”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是表明光通过凸透镜以后会变得收拢些,但是并不意味着一定会聚于一点。
如下图所示,以S点发出的光是发散光束,光经过凸透镜折射后仍是发散的,并不能会聚,凸透镜在这里的作用只是减弱了它的发散程度。
凹镜对光的发散作用是表明光通过凹透镜以后会更散开一些,但是散开不一定不能会聚,如下图所示,从左侧来的两束光由于凹透镜的作用没有在S点会聚,而是在S′会聚,它减弱了入射光的会聚程度。
神奇的光学现象认识透镜棱镜和光的干涉现象神奇的光学现象:认识透镜、棱镜和光的干涉现象光学现象是我们生活中常见且神奇的现象之一。
无论是太阳的光芒穿过窗户投射在地板上的彩虹,还是眼镜片上的奇异图案,光学现象无处不在。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了解透镜、棱镜和光的干涉现象,探索它们背后的奥秘。
一、透镜的奇妙光学效应透镜是一种光学元件,广泛应用于摄影、眼镜和望远镜等领域。
它能够聚焦光线,使物体变得清晰可见。
1. 凸透镜的焦点凸透镜呈现出中央厚边薄的形状,当光线射入凸透镜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通过调节光线的入射角度和透镜的曲率半径,我们可以观察到一个奇妙的现象:光线会汇聚到凸透镜的焦点上。
这个焦点被称为正焦点,表示为"F"。
2. 凹透镜的焦点与凸透镜相反,凹透镜在中央为薄边厚。
通过调整凹透镜与光源之间的距离,我们可以发现,光线会被凹透镜分散。
凹透镜的这个分散焦点被称为虚焦点,表示为"F'"。
虚焦点的位置取决于凹透镜的曲率半径和入射角度。
二、棱镜的奇幻色彩棱镜是一个经典的光学工具,它将入射的光线分解成不同颜色的光谱。
这种分解称为色散。
当光线通过棱镜时,它会被折射和反射多次,而不是简单地改变方向。
由于不同颜色的光在折射过程中发生不同程度的偏折,因此我们可以在白色光中观察到七种彩色的光谱带,即红、橙、黄、绿、青、蓝和紫。
这种色散现象告诉我们,光的颜色实际上是由不同波长的光线组成的。
而棱镜则将这些不同波长的光线分离出来,让我们能够直观地观察到光谱的美丽。
三、光的干涉现象与双缝实验干涉现象展示了光的波动性。
其中一种经典的干涉实验是双缝实验。
在这个实验中,一束单色光通过两个细缝(或细线)时,会在屏幕上形成一系列明暗相间的条纹,称为干涉条纹。
这种干涉现象的背后是两束光线相遇后发生的波动干涉。
当两束光线到达屏幕时,它们会相互干涉,形成一系列交替出现的亮暗条纹。
干涉实验揭示了光波的特性,包括波长、频率和相位等。
透镜相关认识知识点总结一、透镜的原理和分类1. 透镜的原理透镜的原理是基于光线的折射和反射。
当光线射入透镜时,会根据透镜的曲率和材料的折射率发生偏折,使得光线的方向发生改变。
通过这种原理,透镜可以将光线聚焦或分散,从而实现对光线的控制和利用。
2. 透镜的分类根据透镜的曲面形状和功能特点,透镜可以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
凸透镜的两个曲面都是向外凸起的,其主要作用是将光线聚焦到一点,常用于成像和焦距调节;凹透镜的两个曲面都是向内凹陷的,其主要作用是使光线发散,常用于矫正视力和放大物体。
此外,透镜还可以根据其光学构造和功能特点分为球面透镜、非球面透镜、复合透镜等多种类型。
二、透镜的光学参数1. 焦距透镜的焦距是指透镜将平行光线聚焦到焦点的距离,通常用f表示。
焦距决定了透镜的聚焦能力和成像特性,是透镜的重要光学参数之一。
2. 焦点透镜的焦点是指透镜将平行光线聚焦后所形成的实际或虚拟焦点。
焦点的位置取决于透镜的焦距和折射率等因素。
3. 光轴透镜的光轴是指透镜的中心轴线,沿着这条轴线光线是不发生偏折的。
光轴的位置和方向对于透镜的定位和使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4. 孔径透镜的孔径是指透镜的有效光口径,通常用D表示。
孔径决定了透镜的透光能力和光学成像的清晰度。
5. 球面曲率透镜的球面曲率是指透镜曲面的曲率半径,通常用R表示。
球面曲率决定了透镜的成像特性和光学效果。
三、透镜的应用1. 成像系统透镜在成像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相机镜头、显微镜、望远镜等。
通过透镜对光线的控制和调节,可以实现不同范围和尺寸的成像效果,满足人们对图像和景物的观察和记录需求。
2. 矫正视力凸透镜和凹透镜可以用于矫正视力,改善眼睛的折射和成像效果。
通过适当选择透镜的类型和参数,可以使眼睛看到清晰的图像,减轻或消除视觉障碍和不适感。
3. 光学仪器透镜在光学仪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望远镜、显微镜、激光器等。
透镜通过对光线的聚焦和分散,可以实现对物体的放大、测距和成像等功能,为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八年级物理《透镜》复习【学习目标】1.认识凸透镜和凹透镜,了解透镜的焦点和焦距;2.知道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3.会画透镜的光路图;4.会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知识导图】【基础知识】知识点一、凸透镜和凹透镜1.透镜的概念透镜是用透明物质制成的、至少一个表面为球面一部分的光学元件。
光从空气进入透镜一侧以及从另一侧射出时各发生一次折射,并由此会产生会聚或发散的效果。
注意:厚度远小于球面半径的透镜叫薄透镜。
我们所研究的透镜均是薄透镜。
2.透镜的分类放大镜近视眼镜凸透镜凹透镜【典例1】如下图所示,是一些透镜的截面图,在这些透镜中,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包括_______,它们是_______镜,其结构上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另一类包括_______,它们是_______镜,其结构上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
【答案】A和D;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B、C和E;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
【解析】分析比较图中的五个透镜可以看出,其中A和D两个透镜的特点是中间厚边缘薄,属于凸透镜;而B、C和E三个透镜中间薄边缘厚,属于凹透镜。
知识点二、透镜对光的作用1.实验探究:探究对光的作用(1)凸透镜对光的作用如图所示,让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几束光射向凸透镜,观察到光通过凸透镜后会聚于主光轴上的一点。
实验图示意图(2)凹透镜对光的作用如图所示,让平行于凹透镜主光轴的几束光射向凹透镜,观察到光通过凹透镜后会偏离主光轴散开,但其反向延长线交于主光轴上的一点。
实验图示意图【探究归纳】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因此,凸透镜又叫会聚透镜,凹透镜又叫发散透镜。
2.对“会聚作用”和“发散作用”的理解(1)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指的是折射光的方向比入射光的方向更靠近主光轴,即通过凸透镜的光将主光轴方向偏折,如图所示。
(2)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指的是折射光的方向比入射光的方向更偏离主光轴,即通过凹透镜的光将向远离主光轴方向偏折,如图所示。
透镜从认识知识精要1、透镜:透镜一般是由玻璃等透光材料制成的,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
凸透镜:中间 ,边缘 的透镜。
凹透镜:中间 ,边缘 的透镜。
2、透镜的结构主光轴:通过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叫主光轴,主光轴一般用虚线表示。
光心:主光轴上特殊的点,经过这点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一般认为薄透镜的光心就在透镜的中心。
3、透镜对光的作用凸透镜对光有 作用; 凹透镜对光有 作用。
4、透镜对光的作用 (1)凸透镜; ; 。
(2)凹透镜; ; 。
典例分析✓例1.1 透镜是由透明物质做成的一种光学器件,中间厚,边缘薄的叫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透镜。
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解答】凸;凹;凸透镜;欧透镜✓例1.2 关于透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凸透镜能使平行光会聚于一点,这个点叫做凸透镜的焦点B.通过凹透镜的两束光一定不能相交于一点C.凸透镜的焦距越小,对光的会聚作用越弱D.通过凸透镜的两束光可能不相交于一点【解答】D解:A、只有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交于凸透镜的焦点,故A错误;B、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会聚光线经过凹透镜折射后,一定变得比折射前发散,会出现三种情况:①还是会聚光束,能相交一点,但是会聚程度明显减弱;②变成平行光线,这是折射前射向凹透镜焦点的光线,是一种特殊情况;③变成发散光束,这种情况下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能力很强,故B错误;C、凸透镜的焦距越小,说明对光线的折射能力越强,对光线的会聚能力越强,故C错误;D、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两条光线只是比原来更会聚,而不一定相交,故D正确。
故选:D。
✓例 1.3 截面为正方形、中空部分为椭圆形的玻璃体如图所示。
则这个玻璃体()A.可以看做两块凹透镜B.可以看做一块凸透镜C.对图示光束没有任何作用D.对图示光束具有会聚作用【解答】A解:玻璃体被中空(中间是空气)分成了两部分,这两部分都是中间薄、边缘厚,都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因此平行光经过玻璃体后,会变得发散。
透镜教案《透镜》教案(优秀11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问学必有师,讲习必有友,如下是爱岗敬业的小编帮大家分享的11篇《透镜》教案,欢迎参考阅读。
《透镜》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照相机的结构及其成像特点。
2.了解投影仪的结构及其成像特点。
3.了解放大镜的结构及其成像特点。
4.了解凸透镜形成实像和虚像的原因教学重难点:1、通过观察、制作和探究,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及其成像的丰富、具体的感性认识。
2、通过观察、制作和探究,经过分析、综合得出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特点。
教学过程学习指导一:照相机【自主预习】阅读课本第94页、第95页,完成下列填空:1.照相机的前面都有一个镜头,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会聚在胶卷上,形成被照物体的像。
2.物体经过照相机形成的像是缩小、倒立的、实像.【小组讨论】1.请各小组同学相互合作,完成课本第94页“制作模型照相机”实验,如图所示。
思考并完成下列问题:①通过模型照相机观察明亮窗外的景物,你会发现,半透明纸上的像是倒立(填“倒立”或“正立”)、缩小(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填“实”或“虚”)像。
②在观察景物时,是半透明纸朝向景物,还是凸透镜朝向景物?凸透镜③在观察景物时,为了得到较清晰的像,需要调节半透明纸到凸透镜的距离大小吗?需要2.找一架照相机,把镜头盖取下,观察镜头部分,它可能是凸透镜;打开照相机后盖,调节快门,按下快门,并在照相机背面用一张白纸当作后盖,让镜头对着明亮的景物,你会在白纸上看到景物倒立的像。
【教师点拨】1.照相机工作时,物体和像在凸透镜的两侧,其中物体离凸透镜远些,像离凸透镜近些。
2.照相机的较重要结构是镜头、胶卷。
但快门、光圈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快门能控制物体光线进入胶卷的时间,光圈能控制物体光线进入胶卷的面积,二者共同作用控制物体光线进入胶卷的多少,进而控制胶卷上的像的清晰程度。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附专项复习知识点1:透镜1、透镜:用透明物质制成的表面为球面一部分的光学元件,透镜是根据光的折射现象制成的。
2、透镜与面镜区别:面镜利用光的反射现象成像,透镜利用光的折射现象成像;透镜成像遵循光的折射定律,面镜成像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3、透镜分类:透镜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
(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照相机的镜头、投影仪的镜头、放大镜等)。
(2)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近视镜等)。
4、透镜光路基本概念:(1)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2)光心:(O)即薄透镜的中心。
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3)焦点(F):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
(4)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5、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1)过光心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如图所示。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经过另一侧焦点;经凹透镜折射后向外发散,但其反向延长线过同侧焦点如图所示。
(3)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向异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如图所示。
※典型光路。
6、透镜的作用:凸透镜有会聚光线作用,所以凸透镜也叫会聚透镜;凹透镜有发散光线作用,所以凹透镜也叫发散透镜。
知识点2:生活中的透镜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原理凸透镜成像u>2f f<u<2fu<f 像的性质倒立、缩小的实像倒立、放大的实像正立、放大的虚像光路图透镜不动时的调整像偏小:物体靠近相机,暗箱拉长像偏大:物体远离相机,暗箱缩短像偏小:物体靠近镜头,投影仪远离屏幕像偏大:物体远离镜头,投影仪靠近屏幕像偏小:物体稍微远离透镜,适当调整眼睛位置像偏大:物体稍微靠近透镜,适当调整眼睛位置物体不动时的调整像偏小:相机靠近物体,暗箱拉长像偏大:相机远离物体,暗箱缩短像偏小:镜头靠近物体(位置降低),投影仪远离屏幕像偏大:镜头远离物体(位置提高),投影仪靠近屏幕像偏小:透镜稍远离物体,适当调整眼睛位置像偏大:透镜稍靠近物体,适当调整眼睛位置其他内容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教案:沪科版八年级第四章4.5认识透镜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第5节“认识透镜”。
本节主要介绍了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定义、性质以及它们对光线的作用。
具体内容包括:1. 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定义及特点;2. 透镜的光学性质,如会聚、发散等;3. 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及其应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定义及特点,掌握它们的光学性质;2. 能够分析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并了解其应用;3.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提高其物理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定义及特点;2. 透镜的光学性质,如会聚、发散等;3. 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及其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凸透镜、凹透镜、平行光、光屏等;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透镜观察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一张清晰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是如何实现的,引出透镜的作用;2. 讲解:介绍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定义、特点及光学性质,通过示例解释透镜对光线的作用;3. 实验: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记录实验现象;4. 讨论:分析实验现象,引导学生理解透镜的光学性质;5. 应用:介绍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眼镜、相机等;6. 练习:随堂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1. 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定义及特点;2. 透镜的光学性质,如会聚、发散等;3. 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及其应用。
七、作业设计1. 描述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形状特点,并说明它们是如何命名的;2. 解释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光学性质,举例说明;3. 分析一张图片,说明透镜在其中所起的作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2. 拓展延伸:探讨凸透镜和凹透镜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医疗、科研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透镜的光学性质及应用一、透镜的光学性质1. 会聚作用: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能使平行光线会聚于一点,这个点被称为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