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对英语习得的影响
- 格式:doc
- 大小:19.00 KB
- 文档页数:5
汉语方言对英语语音习得影响的分析中国人在学习英语语音时,汉语方言会起到迁移的作用,由于汉语拼音与英语音标之间存在一定的共性,因此汉语方言必然会对英语语音的习得产生影响。
文章从英语元音的习得和英语辅音的习得两个角度展开探讨,详细分析了汉语方言对英语语言学习产生的影响,希望众多的英语语音学习者能够重视汉语方言对英语语音习得产生的影响。
标签:汉语方言;英语语音习得;英语辅音一、汉语方言对英语元音习得的影响英語语音主要有两大类,分别是元音和辅音,其中,辅音共有24个,元共有20个。
相对而言,元音的发音更难一些。
元音本身又包括单元音和双元音,其中,单元音共有12个,双元音共有8个。
元音的发音技巧会因单元音及双元音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发音方式,而元音的发音一般会受到以下两个因素的制约。
(1)唇形。
以对英语元音中的圆唇音习得为例,在英语中,圆唇音发音是在嘴唇小而圆的情况下发音的。
然而对于讲吴、粤方言的人来说,发出标准的圆唇音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在这两种类型的方言当中,根本就没有圆唇音。
这两个地方的人在学习圆唇音时,通常会习惯于使用吴、粤方言里面的扁唇音来替代圆唇音,这就造成了汉语方言对英语语音学习的负迁移。
(2)舌头的位置。
不管在汉语方言的发音中还是在英语元音的发音中,舌头都是进行发音的最关键部位。
在进行元音发音时,由于舌头位置的高低存在一定的区别,所以发音的质量会受到很大影响。
与汉语方言相比,英语元音发音过程中的舌尖位置更加灵活、多变。
但是,很多英语元音习得者在汉语方言的影响下,对英语中的高元音与低元音的认识不足,且存在一定的混淆,所以在进行元音发音时,往往会呈现出较为混乱的现象。
以[Q][e]这两个英语元音的发音为例,这两个元音在发音时,发[Q]时舌头在口腔中的位置,要比发[e]时稍微低一些,并且最高点与[e]相比,也更为靠后,因此,粤、赣地区的英语元音习得者经常会将这两个元音音节的发音混为一谈,甚至错误地认为[e]音就是发出更短的元音音节[1]。
汉语语境对英语习得的影响作者:纪丹来源:《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0年第03期一、引言第二语言习得(以下简称二语习得),通常指母语习得之后的任何其他语言学习。
二语习得的两个主要研究目标是描写第二语言学习者的整体语言能力和各项具体语言技能的习得和发展过程,并解释学习者为什么能够习得第二语言以及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对二语习得的影响。
英语作为一种国际性语言,已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不可缺少的工具;同时,英语也是中国学生普遍学习的外语之一。
本文根据二语习得的相关理论以及对于大学英语教学的观察,具体分析汉语语境这个外在因素对于英语习得产生的影响。
二、语境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通常来讲,语境包括以下三种要素:参与者的有关特征(人物和人品,参与者的语言和非语言活动),相关的事物以及言语活动的效应。
韩礼德把语境分为两个类别:文化语境和情景语境。
前者指的是整个语言系统的语境,决定整个语言系统中的意义系统;后者指的是语言运用的具体语境,是文化语境的具体的体现。
而本文中所提到的语境主要是指二语习得者所处环境中的语言环境和文化环境,即分析二语习得者的母语及母语文化对于其学习第二语言的影响。
Ellis认为,二语习得者的母语虽然不一定是第二语言习得中最重要的和唯一的因素但一定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
母语是一个“知识源”,二语习得者经常会通过母语来进行二语的输入和输出。
熊倪德提到过“我喜欢把英语学习比作一场围攻战,被围攻的是你脑子里的母语,攻打这个堡垒的是英语大军。
你指挥军队攻破一道一道的防线,直到你拿下你头脑中的各个顽强堡垒——母语。
”这充分说明了母语在二语习得中的重要作用。
在二语习得的相关理论中,母语迁移是研究母语对二语习得影响的一个主要理论。
迁移原是心理学术语,指的是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对其他学习的影响,即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有正迁移和负迁移之分。
正迁移有助于另一种学习的理解和掌握,而负迁移则导致错误和困难的发生。
二语习得中汉语对英语学习的正负迁移_正迁移【摘要】中汉语对英语学习的正迁移可以有效提高英语学习者的语言能力。
这篇文章将关注到中汉语对英语语言学习的四个主要的正迁移方面:语音、语法、词汇和语用。
利用实例来分析如何将中汉语翻译应用到英语学习中去,以及如何使用中汉语的语言特征来帮助英语学习者取得更高的成果。
【关键词】正迁移,中汉语,英语学习,语音,语法,词汇,语用【正文】在当今社会,英语学习者正越来越多地使用中汉语作为一种辅助语言来学习英语。
可以说,中汉语对英语学习的正迁移是一种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
正迁移是一种心理学现象,即在原生语言(L1)的某些特性上受益或受损,以改进用外语(L2)进行语言交流的能力。
通过检查现有的研究,我们确定在中汉语-英语正迁移的四个主要方面:语音,语法,词汇和语用。
首先,可以从中汉语翻译中提取一些有利的信息,以帮助英语学习者更好地掌握英语发音。
其次,学习者可以利用中汉语特有的语法结构,避免一些常见的错误,如动词时态错误和句法错误。
此外,中汉语中使用的某些常用词汇和语用也可以帮助英语学习者学习更多灵活的表达方式。
综上所述,中汉语对英语学习的正迁移可以有效提高英语学习者的语言能力。
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他们可以从中汉语的翻译中提取出有用的信息,并将中汉语的语言特征应用到英语学习中来,从而更容易地实现英语学习的成功。
要想有效地将中汉语对英语学习的正迁移应用到实践中,英语学习者首先要有一定的中汉语基础。
例如,对于想要通过翻译应用中汉语到英语学习中去的学习者,他们需要有很好的中汉语语言翻译技能,以保证外语学习效果。
其次,学习者可以尽可能多地利用中汉语的语言特点来帮助他们学习英语。
例如,学习者可以利用中文字及其相关语法结构来理解英语单词和句子的构成组成,以提高他们的发音和表达能力。
此外,学习者也可以根据中文的特点,如“一词多义”,利用双语辞典获取英语单词的更多含义,从而增强学习者对单词的理解。
英语学习中的汉语负迁移现象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本文中以语言迁移理论为基础,分析了语言迁移的种类,探讨了中国的大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汉语负迁移现象及其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认为在教学中应重点分析英汉在语音、形态、句法结构、篇章结构的差别和中西文化的差异,从而使学生避免汉语负迁移的影响。
标签:英语学习;负迁移;英语教学;启示一、引言语言和语言之间存在着许多相同点和差异,当然在语言的学习过程中,第二语言学习者会受到母语的影响。
这一现象在语言学上称之为“迁移现象”。
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主要是由于语言学习者所学习的第二外语同语言学习者的母语之间存在着很多不同和相似性。
汉语和英语这两种语言也不例外,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相同和不同。
因此,中国的英语学习者也会受到母语汉语的影响。
研究这一现象有助于中国的英语学习者理解英语和汉语之间的差别,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克服母语的影响,使用更加准确的、地道的英语表到自己的意思。
二、语言迁移的理论背景“迁移”最初是被作为一种心理称谓而被提出来的。
在教育心理学理论中,迁移是指将学会了的行为从一种情景转移至另一种情景。
对语言迁移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
Lado(1957)指出“学习者往往把来自于母语的形式和意义转移到所学的外语和其文化当中,这种迁移不仅体现在语言学习者的口语以及和语言有关的文化活动中,而且体现在理解该种外语和其文化中。
学习新知识时,学习者将以前所掌握的知识,技能,经验等影响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的一种过程。
迁移一般分为负迁移和正迁移。
正迁移是指的是先前的一种语言对后来习得的语言学习有促进作用;负迁移是指先前学习的一种语言对后习得的语言的学习具有干扰和阻碍作用。
如果两种语言在某个方面存在相同点或者相似点会产生正迁移,也就是先前习的语言会促进后习得语言的学习,比如,英语和汉语在句子主要结构方面都遵循了相同的结构:主语+谓语+宾语。
那么在中国学生学习时候,英语、汉语这种结构的相似性就会有利于他们掌握英语的句式,发生了正迁移。
汉语思维对英语习得的负面影响作者:钱云来源:《陕西教育·教学》2012年第01期思维模式和语言有着内在的联系。
中国学生在英语的学习中,往往会受汉语思维的干扰,影响英语水平的提高,尤其体现在词汇和句法方面,错误百出,不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
因此在平时的学习中,应该注意英汉两种语言的对比分析,预防和排除汉语思维对英语习得的负面影响。
一、思维和语言思维方式是沟通文化与语言的桥梁。
思维方式与语言密切相关,是语言生成和发展的深层机制。
思维方式的差异,是造成语言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
中国的传统思维把主体自身作为宇宙的中心,“天人合一”,主客不分,带有浓厚的主体意向。
西方思维传统以自然为认知对象,因而主客两分,天人对立,追求认识的客观有效性。
中国语言是意象性语言,文字符号具有象形、会意和形声的特征。
西方的实证性思维重视语言的作用,把语言作为思维的工具,认为要把概念和观念具体化必须借助语言。
美国著名的语言学家Charles c·Fries认为,“最有效的外语教材必须一方面对所学的外语进行科学的描写,另一方面对学生的母语进行相应的描写,并且加以仔细地比较。
”二、汉语思维对英语词汇习得的影响从构词上来说,汉语是象形文字,没有词形的变化。
英语是字母文字,有数、格、时态、语态等的变化,通过词汇的曲折变化构成,由于受到汉语思维的影响,很多学生不注意单复数、格、时态和语态的使用,经常出现主谓不一致,时态不统一等错误,影响了英语水平的提高。
此外,有些特殊的数、格、时态、语态等,是英语学习中的一个难点。
以名词的数为例,有的同一个名词的数在不同情况下有不同的构成,譬如“word”在表示单词时是可数的,在表示消息时是不可数的。
学生时常忽略这些细微之处,影响了表达的准确性。
从词义的准确性上来看,很多学生把中文和英文简单对应起来。
譬如中文想要表达“他讲着一口流利的英语”,英文译成“He speaks a mouthful of fluentEnglish.”殊不知a mouthful of是一个具体的量化的单位,意思为一口的量。
2012年河北省省级高中英语骨干教师培训论文汉语普通话对英语语音习得的影响李金室河北枣强中学摘要:第一语言对第二语言的正负迁移影响是一个复杂的现象。
本文运用迁移理论分析了汉语普通话语音对英语语音学习影响的一些现象,并提出了促进正迁移、减少负迁移的一些教学对策。
关键词:汉语语音,英语语音,迁移,教学对策一、什么是迁移?迁移这一概念来自于行为主义心理学(behaviourism)。
他指的是人们已经掌握的知识再学习新知识时发挥作用的心理过程,按其影响的性质,可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
正迁移是指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经验的获得起促进作用;负迁移是指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经验的学习起干扰或阻碍作用。
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语言的学习也是习惯的形成,因而人们按照第一语言的学习习惯来学习第二语言,而这些习惯影响第二语言学习习惯的形成,即语言学习习惯产生迁移。
受行为主义的影响,欧洲和北美的一些语言学家提出并发展了对比分析假说。
对比分析假说认为,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的相似处会引起正迁移,即第一语言对目的语有促进作用;而两种语言的相异处会引起负迁移,即第一语言会成为错误来源之一(Rod. E.)。
中国人学英语也一样,汉语同样也对英语的学习产生迁移作用,一些中国的语言学家把这称之为“母语迁移”。
二、母语语音迁移的分析根据对一些语言学家的理论和笔者平时的教学实践的研究发现,汉语对英语学习的影响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语音、语法、词汇。
本文将对汉语普通话语音方面的迁移作用做一简单分析。
(一)语音音素的正迁移目前,无论汉语还是英语都使用国际音标。
汉语拼音的组合成分是声母、韵母和声调;而声母相当于英语中处在音节开头的辅音,韵母则相当于元音。
汉语拼音中有些声母和英语辅音音标不但形相同而且音相似,因而学生在学习这些音素时如果能注意到与汉语声母的不同之处,便会轻而易举地将其学会,例如,学习者受声母b, p, d, t, g, k, h, w, s, z, f的发音方法的影响会很容易地学会[b],[p],[d],[♦],[♑],[k],[h],[w],[s],[z],[f]的发音。
试析汉语言文化对英语学习的负面影响及其对策文学论文论文发表省级期刊国家级期刊核心期刊摘要:众所周知,我国的外语教学长期处于“费时低效”状态。
究其原因, 主要原因之一是学生受汉语和汉文化的影响导致此状态的发生。
为了摆脱它们给英语教学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必须在英语教学中有意识的采用相应的教学策略以消除这些影响,引导学生识别汉英语言和文化的差异, 提高大学英语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汉语言文化;英语教学;负面影响长期以来, 我国的外语教学, 包括中学和大学的外语教学, 总是处于混混沌沌的状态,究其原因, 当然是多方面的。
一、汉语言文化对英语教学的影响在英语教学中的我们发现: 我们的学生受中国文化(包括语言) 的影响极深,学来学去, 总是跳不出中国人的思维模式。
概括起来, 我认为有以下两方面的影响:(一)汉语言对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心理语言学告诉我们: 在外语学习中, 母语的干扰是不可避免的, 而且是相当深远的。
中国人开始学习外语的年龄, 即使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 大多数也是在初中阶段, 即12 - 13 岁以后。
根据母语习得与第二语言学习的理论, 我们还知道: 一切正常人到5 - 6 岁时, 其母语能力已基本上达到本族语的水平, 即获得母语的能力。
由此可知, 一个5 -6 岁的学龄前儿童对母语的理解和使用能力就已经相当成熟,随着年龄的增长, 生活在本族语环境中的青少年在本族文化(当然也包括语言) 的熏陶之下, 其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等就会具有本族文化的特征。
所以,教育心理学告诫我们: 如何利用本族语的正迁移并克服其干扰, 是外语教学心理学中的一个核心问题。
语言心理学也提醒我们: 成人学习外语最喜欢拿已知的语言事实去类推(中学生也很喜欢这样) ,因此, 必须注意防止干扰。
显然, 这里说的“类推”就是受头脑中固有的本族语的影响。
比如把“看书、看报”(read) 和“看见某人” (see) 等同起来或混淆起来, 等等, 都是受本族语影响的典型。
论文导读::什么是二语习得中的正负迁移。
任何人学习外语都必然会受到母语的影响。
它必然会受到汉语的影响。
能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
汉语对英语学习的正迁移。
汉语对英语学习的负迁移。
论文关键词:二语习得,母语,汉语,英语学习,正迁移,负迁移一、引言任何人学习外语都必然会受到母语的影响,当然,中国人学习英语也是如此,它必然会受到汉语的影响正迁移,那么,对于中国人来说,汉语在英语学习中扮演一个怎样的角色呢?这种影响既有积极的,又有消极的,许多学者已经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本文试图对此问题进行归纳总结(summary)(summary),以便于那些母语为汉语的英语学习者更加明确汉语对英语学习的影响,能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充分利用汉语对英语学习的积极影响,避免其消极影响的发生。
二、什么是二语习得中的正负迁移二语习得指除母语之外的任何语言的学习它可以是第二外语的学习 ,也可以是第三外语的学习。
Rod Ellis 在《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第二语言习得概论》)中阐述道:“学习者的母语是二语习得中一个重要的决定因素 ,……母语是一个知识源 ,学习者会有意无意地借助它来筛选外语。
母语可能以完全不同的方式作用于学习。
例如 ,学习者可能不是将母语规则迁移到二语中 ,而是回避运用母语系统中所没有的那些规则。
或者 ,还存在着语言性限制条件 ,以此决定母语和二语之间的哪些差别会构成学习中的困难 ,从而使迁移仅在某些语言条件下产生。
或者 ,学习者会将母语作为知识源 ,有意识地从中借用 ,即通过翻译来改进其语言运用。
”由此正迁移,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定义:当母语和二语有相似之处 ,母语会对外语学习者有积极的帮助 ,我们称之为正迁移。
而在有差别之处 ,迁移便起负面作用了 ,即负迁移(刘升民,张蓥.2003:78)。
中国学生在学习外语时也会受到汉语的这种正负迁移的影响。
汉语方言对英语语音习得影响研究述评摘要:本研究检索整理了我国1957至2013年260篇研究汉语方言对英语语音习得影响的论文,从论文来源与阶段分布、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等3方面分析阐述了汉语方言对英语语音习得影响研究的发展状况,阐述了研究的不足之处及其原因,展望了研究前景。
研究对于进一步探讨汉语方言对英语语音习得的影响具有一定启示借鉴意义。
汉语方言; 英语语音习得; 影响; 述评作者简介:翟红华,山东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赵吉玲,山东外贸职业学院。
相关信息:本文是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 编号11YJA740114) 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创新工程项目(2011-2015) 的阶段性成果。
衷心感谢《外语界》编辑部提出的宝贵修改意见。
(本文刊于《外语界》2015年第1期(总第166期))1.引言语音习得是掌握一门语言的基础之一。
英国著名语言学教授Gimson(1989)指出,学习一门语言应理解50%-90%的语法,会运用l%的词汇已经足够,但必须全面掌握语音,由此可见语音的重要性。
每一种语言都有其特定的语音系统和发音规律。
汉语和英语分属汉藏语系和印欧语系,在语音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母语为汉语英语学习者的发音往往因受到汉语发音特征的影响带有某种口音,而中国的方言区又十分复杂,“一般可分为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粤方言和闽方言七个大方言区。
以上七大方言在语音、语法、词汇三方面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其中尤以语音差异为甚。
据统计,语音的不同约占80%”(杨伟钧1986:4)。
英语教学界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探讨汉语方言对英语学习者发音的影响,虽结论不一,但成果颇丰。
本研究尝试检索整理我国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汉语方言对英语语音习得影响的论文,采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结合的方法,总结呈现方言对英语语音习得影响研究的状况、特点及发展态势,进而指出该领域研究的不足和发展前景。
2.文献选取本研究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为检索范围,以“方言对英语语音的影响”、“方言”、“语音”等为主题检索项对1957至2013年的文献进行了检索,得到关于汉语方言对英语语音习得影响的论文260篇。
浅谈汉语拼音对英语语音习得的迁移帮助作者:张迎迎来源:《北方文学》2017年第24期摘要:汉语拼音与英语音标间有很多相似之处,因此可以将汉语拼迁移到英语语音的学习中,探究在英语教学中如何运用汉语拼音对英语语音学习的正迁移帮助学生学好英语,以及如何有效地避免其负迁移的影响,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
关键词:汉语拼音;书写;英语语音;正迁移;负迁移学生通过之前学习汉语拼音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等具备了一定的发音基础,为英语音标的学习打下了基础,本文就此就汉语拼音对英语语音习得的迁移问题进行了探究与分析。
一、迁移的概念及种类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在本文中即为汉语拼音对英语语音学习的影响。
迁移有正负之分,如果学习者已有的汉语拼音知识对于新知识英语语音的学习有促进作用,能够减轻英语学习的负担,促使学生更好的学习英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就叫做正迁移,反之,产生消极影响,则为负迁移。
[1:132]二、正迁移奥苏伯尔曾提出:“第一种语言知识的许多方面──大部分概念的意义、使用许多结构模式的技巧,这些在两种语言中几乎都是相同的──都可以直接地迁移到第二种语言的学习中。
正因为这样,在学习第二种语言时,要想不使用这些知识,不仅是难做到的,甚至是不可能做到的。
”[2:132]要想在英语学习中充分利用汉语拼音的正迁移作用,就必须了解汉语拼音与英语各方面之间的相似之处,例如:(一)书写方面漢语拼音和英文字母其实都是取自拉丁字母,许多学生在初次接触英文字母时,都以为英文字母是汉语拼音。
通过对比发现汉语拼音与英文字母表的字母排列顺序相同,而且,除英文字母中的“v”与汉语拼音的“ü”之外,剩余的英文字母在汉语拼音中都能找到,并且他们的笔顺以及四线三格中的书写位置也都一样。
因此,如果牢记汉语拼音的书写,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英文字母的书写。
(二)语音方面英语音标共有48个:元音20个,辅音28个;而汉语拼音共有47个:声母24个,韵母23个。
汉语语音对英语发音的影响四川方言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现象,其语音特点与普通话和其他方言有着显著的区别。
这种独特的语音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四川地区英语发音的形成和发展。
本文将从音节结构、声调、韵母和音变四个方面,探讨四川方言对英语发音的影响。
四川方言的音节结构相对简单,以单音节和双音节为主,而英语则以多音节为主。
因此,四川地区的学生在英语发音时,常常将英语的音节结构简单化,导致发音不准确。
例如,单词“student”在四川方言的影响下可能被读成“stu-dent”,省略了“stu-dent-t”中的后两个音节。
四川方言的声调与普通话有很大的不同。
四川方言有五个声调,分别是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和假声。
而英语则没有这样的声调分类。
因此,四川地区的学生在英语发音时,常常将英语的音调与四川方言的声调混淆,导致发音不地道。
例如,“yes”在四川方言的影响下可能被读成“yè-sè”,使用了四川方言的入声。
四川方言的韵母与普通话和其他方言也有很大的区别。
四川方言的韵母中存在大量的鼻音和喉音,而英语则以口腔音为主。
因此,四川地区的学生在英语发音时,常常将英语的韵母发音方式与四川方言的韵母发音方式混淆,导致发音不准确。
例如,“think”在四川方言的影响下可能被读成“thìngk”,加入了喉音。
四川方言的音变现象也较为复杂,包括变调、轻声、儿化等。
这些音变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四川地区学生对英语发音的掌握。
例如,“butter”在四川方言的影响下可能被读成“bù-tēr”,加入了儿化音。
四川方言的语音特点对英语发音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音节结构、声调、韵母和音变四个方面。
为了克服这些影响,四川地区的学生应该加强普通话的学习和英语语音的训练,以便更好地掌握英语发音技巧。
教师也应该在课堂教学中注重纠正学生的发音错误,并适当引入语音学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英语发音规律。
汉语对英语习得的影响作者:王兴科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3年第24期摘要:汉语的迁移现象是外语习得过程中影响语言学习的重要因素。
本文浅析了英语习得过程中汉语在语音、词汇、语法、语用等方面的正、负迁移现象,揭示了汉语的迁移对英语习得的正、负面影响,提出了一些有助于学习者更好地习得英语的建议。
关键词:汉语;正迁移;负迁移;英语习得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24-0010外语习得是一个受内因和外因共同影响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汉语对外语的习得产生一系列的影响,这在语言学中被称为汉语的迁移现象。
语言的迁移现象涉及语音、词汇、语法、语用等方面。
语言的迁移现象主要有正迁移和负迁移。
对于汉语的正迁移,学习者应该找出汉语与英语的相同和相似之处,在英语习得过程中更好地借助汉语来学习英语。
对于负迁移,学习者要认识到由汉语干扰而造成的错误在所难免,从惧怕出错的心理障碍中解脱出来,这样有利于学习者在英语习得中发挥主观能动性,达到学习英语的最佳效果。
一、英语习得中汉语的正迁移当学习者所学的语言规则与汉语规则相同时,就会产生正迁移,它有利于外语学习。
汉语作为学生已经获得的极为稳定的语言知识和习惯,对英语学习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1. 汉语对语音学习的正迁移汉字的读音和英语单词的读音都由音节组成。
汉语拼音分为声母和韵母,韵母有单韵母和复韵母。
英语的音标分为元音和辅音,元音有单元音和双元音。
汉语的声母相当于英语单词音节开头的辅音,韵母相当于英语的元音。
汉语拼音的声母和英语的辅音在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上有类似的地方,所以大多数学生在发下列音素时障碍不大:/p/、/b/、/t/、/d/、/k/、/g/和/f/在汉语中可对应为p、b、t、d、k、g和f。
元音音素/i:/、/u:/和/a:/同样能对应找到汉语中的i、u和a。
在英语学习中可以通过比较辨析读音的异同,掌握正确的读音。
2. 汉语对词汇学习的正迁移(1)用汉语解释英语词汇。
学习英语时,学习者的头脑中已具备了一定的汉语背景知识和认知理解能力,教师可以用中文讲解抽象单词词义,如horizon(地平线),parliament(议会),sociology(社会学)等。
若完全用英文释义,既浪费时间又很难解释清楚。
一些表示具体事物和时间、地点及空间概念的词,如school(学校)、second(秒)、star(星星)、moon(月亮)、book(书)、water(水)等,教学时可以直接用汉语讲解。
因为学习者大脑中对这些事物和概念已经形成,只需教会一种新的表达形式即可。
可见,对英汉语言中存在共性的词汇直接用汉语讲解,学生就能清楚地理解词义。
(2)用汉语解释构词方式。
汉语有很多表示意义的偏旁部首,如树、材都与木有关,烂、烧都与火有关。
这与很多英语单词由有意义的前、后缀+词根构成类似。
记忆单词时,可以和这些表义的前、后缀联系起来,如bi-(double)、vice-(deputy)、pre-(before)和-less (without)等,使用这种方法既易理解又不易遗忘。
3. 汉语对语法学习的正迁移英汉两种语言虽属不同语系,但在句型上仍有不少相似之处。
例如简单句的五种基本类型:(1)S+V:Mum is cooking.妈妈正在做饭。
(2)S+V+O:The little girl broke a cup.小女孩打碎了一只杯子。
(3)S+V+P:My brother is a doctor.我哥哥是医生。
(4)S+V+IO+DO:Tom gave me a book.汤姆给了我一本书。
(5)S+V+O+OC:The teacher asked me to answer her question.老师让我回答问题。
汉语的复句在结构上和英语的主从复合句类似。
例如:If you feel sleepy,you’d better go to bed now.如果你感觉困了,最好现在就上床睡觉。
She is the kind of person who is always prepared to help others.她是那种随时准备帮助别人的人。
中国学生学习英语复合句时有点轻车熟路,正是汉语对英语学习所产生的正迁移。
除了在结构上与汉语相似之外,有些短语或句子在意义上也与汉语相似。
二、英语习得中汉语的负迁移当学习者所学的语言规则与汉语规则出现差异,尤其是表面相似而实际不同时,就会产生负迁移。
负迁移会造成语言错误及学习困难,阻碍外语习得,因此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要遏制汉语的负迁移现象。
1. 语音层面的负迁移受汉语方言的影响,有些学生分不清某些音素发音之间的区别,如有的北方方言中“l”和“n”不分,导致他们会把light/lait/读成/nait/。
汉字主要以韵母及n/ng结尾,而英语单词既有以元音结尾的开音节词,也有以辅音结尾的闭音节词,学生往往习惯在闭音节词后加一个元音,如把light被读成lighter,sit读成sitter等。
另外中国学生在读英语时,会把每一个单词,每一个音节都读得很清楚,没有轻重之分,这是受了汉语发音的影响。
汉语属于声调语言,由声调来区分意义,而英语属于音调语言,主要依靠语调来区分意义。
2. 词汇层面的负迁移英语词汇在概念意义、内涵意义、搭配方式等方面与汉语词汇差别很大,如果不了解这些差别,用汉语的思维规律去套用必然会导致汉语负迁移。
首先,语言的独立性决定了一种语言很难在另一种语言中找到一对一的对应词,例如faculty与汉语“能力”貌似对应,而faculty还有“全体成员”、“系”、“科”等意思,汉语中的“能力”是不可能有这些意思的。
其次,受文化的影响,各个民族对某些词汇所赋予的内涵意义大相径庭。
3. 句法层面的负迁移虽然英汉句子基本结构都是主语(S)+谓语(V)+宾语(O),但是两种语言的内部结构和形式差异常常会导致负迁移的产生。
(1)汉语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而英语语序、形态的变化比汉语丰富复杂得多。
对学生来说,他们往往会在人称和数的变化、时态、人称代词、主谓一致等方面犯错误。
(2)汉语的特点是主题显著,句子的基本结构主要体现在主题与述题的关系上,而不是主语与谓语的关系,所以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中国式英语的句子。
(3)一般来说,汉语句子重意合,上下文靠意思贯穿,只要能将意思表达清楚,并不讲究形式上的完整,主语、关联词等的省略屡见不鲜,但译成英语,必须加上主语,因为英语讲究主谓宾的逻辑和语法的完整。
4. 语用层面的负迁移随着外语习得与语用学研究的发展,人们发现迁移并不只停留在语言层面。
学生在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过程中,会受到汉语和汉文化的影响,误用汉语的语用规则,这就是语用负迁移。
一般认为,与语音、语法知识相比,交际双方更不能容忍交际中出现的语用失误,因此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语用负迁移主要有两类:(1)学习者在交际时套用汉语表达方式。
如:(老师)Thanks a lot. That’s a great help.(学生)Never mind.老师称赞并感谢学生帮了忙,学生想表达“不用谢,不客气”,英语应说You are welcome.或It’s my pleasure.受汉语表达影响,误用了英语回应歉意的表达方式。
(2)学习者在交际时,因为对英语文化缺乏了解而按汉语的文化习惯进行,从而产生不符合英语文化习惯的语用行为。
三、汉语正负迁移对英语教学的启示在英语习得过程中,汉语的正负迁移现象是客观存在的,负迁移现象更是无法回避的。
教师要促进汉语正迁移,遏制负迁移,引导学生逐步形成英语思维,减少或消除汉语负迁移对英语习得的影响。
1. 加强汉语学习教师应鼓励学生加强汉语学习,在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认识两种语言的共性,并在英语习得过程中加以运用。
对汉语的负迁移可以采取对比分析法,对部分错误通过语言比较加以预测和纠正。
对于汉英两种语言差异大的地方,教师可引导学生予以更多重视,加大解释力度,通过更多的操练和巩固,让学生用心领会,掌握正确的用法。
2. 将汉语作为教学辅助语言由于汉语和英语之间的差异,离开汉语的辅助,用英语直接教学,在基础教育实践中很难展开,所以汉语辅助在教学过程中起着桥梁作用。
用汉语比较、解释英语语言现象,讲解英语的语法规则,能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并掌握学习内容。
3. 创设良好的学习情景教师要提供丰富的可理解性输入材料,创设良好的学习情景,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提供语言材料,拓宽语言输入的方式和渠道,鼓励学生在课后利用各种媒体、途径学习英语,使学生在大量接触、练习、使用英语的过程中亲身体会英汉两种语言在语言和文化上的差异,使学生逐步形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
4. 正确对待迁移错误汉语迁移是不可避免的。
在英语习得的过程中,教师要正确对待学生学习中的错误。
对于学生在语音、词汇、句法和语篇等方面所犯的迁移错误要持宽容态度,耐心引导学生对错误不要采取回避态度,帮助学生认真分析学习过程中造成错误的原因,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避免汉语负迁移的影响。
5. 注重英语文化输入对于多数学生来说,共同弱点是对英美文化中非语言形式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了解不够,致使他们在真实的语言交流中感到困惑。
英语教学应把文化输入纳入其中,创设情景使学生更多地了解西方文化、思想和行为模式,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动机,提高学生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达到从深层次上提高英语水平的目的。
参考文献:[1] 杨晨.从中式英语看母语负迁移对英语学习的影响及启示[J].科技信息,2007(25).[2] 张海燕.二语习得过程中的母语思维与迁移[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8(1).[3] 潘立春.二语习得中母语迁移之管见[J].时代文学(下半月),2009(11).(作者单位:甘肃省武威第十五中学 733000)。